2022季《开学第一课》学生观后感范文二.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1280703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3.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季《开学第一课》学生观后感范文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22季《开学第一课》学生观后感范文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22季《开学第一课》学生观后感范文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2季《开学第一课》学生观后感范文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季《开学第一课》学生观后感范文二.docx(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22秋季开学第一课学生观后感范文一个理想,可以在家族内代代相传;一种信念,可以在师生间绵延守护;一份精神,可以在民族间永垂不朽,万古长辉。这便是中国人自古皆有而代代相续的报国理想。这次开学第一课给我触动最深的便是“传承”,是不同身份、不同时代的人以不同方式传承着“爱国”,这一共同理想。“愿为此身长报国”,这是彭士超一家传承的理想。彭院士自幼父母忠烈殉国的身世也让我震撼。屏幕上两位年轻烈士坚毅的面庞展现了老一辈革命志士的铮铮傲骨;更令人动容的是抚育彭院士长大的一位劳动妇女为护烈士遗孤,以生命保护了这个无血缘关系的儿子,普通人身上体现的中华民族之不屈精神与无疆大爱更是为国之脊梁。生身父母与养母

2、以血泪传递的为国精神在彭院士年幼的心中生根发芽,他此生投身祖国核事业,在挖野菜充饥的艰苦环境中,研制出核潜艇,终身矢志践行“俯首甘为拓荒牛”的誓言。再回首,斯人已逝,其女也继承了其意志,镜头前这位已不年轻的科技工作者眼神坚定,恍惚间,竟与其祖父母那年轻坚毅的面庞重合。彭家可谓满门忠义,报国之志早已已成为基因,流淌在每个彭家人的血脉中。“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这是华坪女高师生间延续的信念。我认为张桂梅校长是真正大爱之人:年轻时主动请缨到贫困地区教书,为拯救一代人的命运从创办到坚守女高十余年,年过花甲重病缠身,却依旧昂首挺身用尽生命最后一份能量教学生自立自强,爱党爱国。张校长以母亲般的心意,希望

3、自己的女孩们永不回这贫困落后之地,而女高学生有的在西藏从军,有的回母校任职,有的回家乡建设张校长个人为国奉献的理想和大爱已然变为无言的校风学风,在女高学生间代代相传。曾几何时,敬佩于张校长的付出之余我也担忧张校长之后是否会后继无人;现在看来,女高学生曾经稚嫩的肩膀早已能撑起一片天,我也相信“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信念将代代相传在女高学子间,张校长的意志也将化为所有女高学子的精神灯塔和理想标杆。从近代共产党宣言的初译到而今中国空间站航天员的近况,从革命理想、科学理想到扶贫理想、航天理想,开学第一课将近百年的中国画卷展现在眼前。节目结束,那一曲曲荡气回肠的英雄赞歌还在内心回响。恍然再回首,这开学

4、第一课讲的又何尝不是各行各业人们在不同时期的传承?正是这份传承,铸就民族之魂;正是这份传承,打造国之脊梁;正是这份传承,谱写了一曲曲感天动地的赞歌。传承是中华民族真正的文化基因,是流淌在每个华夏儿女血脉中的文明密码。而我们作为华夏初升之朝阳,有青年人所多的生力和创造力,以破竹之势迈进现在,以纯真的理想找守望未来。时代的接力棒早已交到我们的手中。中华文明之薪火更待我们传承。在历史的洪流中,我虽只是沧海一粟,国之微茫,但也愿以自己今日之所学,为祖国发展照亮荧荧之光,将自己质朴的理想镀上国之光芒,传承先辈矢志的报国理想。待明年六月,正是青云去时,更愿意新发之刃为国披荆斩棘,以初生之力,绽理想之芳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