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发展社区便民服务.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1281749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7.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力发展社区便民服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大力发展社区便民服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大力发展社区便民服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大力发展社区便民服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大力发展社区便民服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力发展社区便民服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力发展社区便民服务.docx(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大力发展社区便民服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到2025年,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7%,每万人口全科医生数为3.93人,医护比达到1:1.2,有集中供养意愿的特困人员集中供养率达到100%,每万人接受公共文化设施服务1.8万次,人均公共体育场地面积达到3.15平方米,城市10分钟健身圈覆盖率达到95虬普惠性生活服务实现提质扩容。到2025年,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达到60%,65岁及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达到80%,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在实现1.5个的基础上,有大幅提高,普惠性托位占比达到60虬生活服务高品质多样化升级。到2025年,培育10个以上生活性服务业集聚区,建设一批

2、消费商圈、特色商业示范街、文化旅游休闲街区、康养度假区等,生活服务标准化、品牌化建设取得积极进展,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供需适配性持续提升。一、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可及推动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对标对表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围绕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优军服务保障、文体服务保障等民生保障目标,实施80项自治区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促进公共服务资源向基层延伸、向农村覆盖,持续缩小城乡、区域、人群间差异,以标准化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不断提高基本公共服务的可及性和便利性。在国家规划指导下,统筹考虑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财政保障能力等因素,对基本

3、公共服务标准实施动态调整。补齐基本公共服务短板。落实自治区十四五公共服务发展规划,加强义务教育、公共医疗卫生、公共文化体育等领域公共服务能力建设。义务教育。大力实施教育质量提升行动,优化城乡义务教育布局,推动教育公平和高质量发展。落实城镇新建居住区配套学校建设制度,扩大学位供给,逐步实现中小学标准化办学。持续改善乡村寄宿制学校办学条件,推进乡村相对集中办学,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实现乡村办学效益和质量双提升。推动20万以上人口的县(市、区)因地制宜在中小学附设特殊教育学校(班),新建学校原则上达到无障碍建设标准。加快全区教育专网和智慧校园建设,扩容升级宁夏教育云平台,提质扩面三个课堂,深化互联网+

4、教育融合应用。(自治区教育厅、发展改革委、财政厅、住房城乡建设厅、自然资源厅,各市、县(区)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医疗卫生。深入推进健康水平提升行动,优化医疗资源布局,提高医疗服务同质化水平和医疗服务可及性。积极创建国家肿瘤、妇儿专科类区域医疗中心,加快建设固原市人民医院、自治区第五人民医院省级区域医疗中心,推进全区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全面推进市、县两级医院等级提升,支持脱贫地区县级医院提标扩能。按照街道办事处所辖范围或覆盖人口数量设置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每3万人TO万人设置1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全区统一的互联网+医疗健康一体化应用服务平台,加快城市医联体和县域医共体建设,引导优质医疗资

5、源下沉,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到2025年,基本实现每个县(市、区)建成1所达到相应水平的医疗机构(含中医类医院),每个乡镇办好1所标准化乡镇卫生院,每个行政村设置1所村卫生室。基本养老。强化政府兜底保障,将符合特困供养条件的人员全部纳入救助供养范围,有集中供养意愿的特困人员全部实现集中供养。实施敬老院改造提升工程,改造、改(扩)建敬老院,配备相应设施设备,加大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供给,提升失能失智特困人员集中照护能力。鼓励各地将农村老饭桌、幸福院、互助院、综合养老服务中心等设施纳入乡村建设中统筹推进。充分利用已有敬老院、农村互助养老院等,发展乡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联动乡镇范围内老饭桌、农村幸

6、福院等养老服务设施,发展为具备全日托养、日间照料、上门服等综合功能的区域养老服务机构。到2025年底,每个县(市、区)至少有1所具备失能失智特困人员照护能力的县级特困供养服务设施。文化体育。持续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建设,改造提升市级文化场馆服务功能,推进县级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全覆盖,完善乡镇、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基础网络设施。拓展社区、街区、乡村公共服务空间,打造一批城市阅读岛、悦书房、微剧场、文化驿站等小微公共文化空间。开展图书阅览、文艺演出、展览讲座等流动文化服务进乡村、进社区,用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农家书屋等文化阵地,推动优质公共文化服务向基层、农村延伸。完善全民健身设施网

7、络,实施移民致富提升重点村(社区)体育场地设施补短板工程,实现村级体育场地设施提档升级全覆盖。加强县级公共体育场馆、全民健身中心、体育公园、冰雪场馆、社会足球场建设。基本消除城市社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盲点,补齐户外运动公共服务设施短板。积极推动各类公共文化、公共体育场馆向社会免费或低收费开放。助残服务。普遍建立乡镇(街道)阳光家园残疾人之家,开展社区残疾人康复,做好家庭医生签约、康复训练、服务器具适配、支持性服务等,为有需求的智力、精神和重度肢体残疾人提供日间照料、居家服务等多种形式的托养和照护服务。保障困难残疾人家庭基本住房,并根据残疾等级与类别,优先保障适宜残疾人居住的楼层。结合推进城镇老旧

8、小区改造和农村危房改造,推进有需求的困难残疾人家庭实施无障碍改造。到2025年,完成15000户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二、提升生活服务发展效能优化生活服务功能布局。强化服务业集聚区系统布局,围绕商贸流通、休闲旅游、文化创意等社会投资领域,打造业态丰富、特色鲜明、辐射带动能力强的服务消费集聚区,着力提升生活性服务业发展层次和水平,满足便捷化、精准化、个性化、多元化市场需求。优化以区域城市为核心的生活服务物流圈,整合各类批发市场、商贸流通企业现有仓储设施等资源,在特色农副产品、家居建材、日用消费品领域分类建设现代化物流分拨中心、仓储配送基地,推动邮政、快递、电子商务、仓储、运输集聚式发展,

9、畅通产品产地到消费终端物流。打造以大型商业综合体为载体的现代消费商圈,整合餐饮、住宿、文体、创意、旅游等资源,搭建消费新场景、新业态,发展商品+服务混合经营模式,加快向消费体验中心、休闲娱乐中心、文化时尚中心、产品和服务设计定制中心转变。布局新型商贸设施,依托高速公路服务区、特色文旅产业基地,布局建设集餐饮娱乐、休闲购物等功能于一体的商贸功能区,与周边特色农产品基地、旅游景区联合打造休闲体验型消费功能区。加快推进银川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在银川及周边区域核心商圈培育若干跨境电商进境商品消费中心。盘活用好存量基础设施。综合运用盘活存量、调整置换、集合建设、集中利用等方式,提高文化体育场馆、养老

10、设施等公共服务设施的供给效率和利用效率,促进公共资源优化配置,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推动闲置低效资产改造与转型,依法依规合理调整规划用途和开发强度,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和运营,盘活存量资源,开发用于卫生健康、养老托育、体育健身、休闲旅游、社区服务等新功能,推动复合利用。结合城市更新和产业转型,鼓励传统百货店、大型体育场馆、老旧工业厂区等设施存量焕新,改造升级为商业综合体、消费体验中心、健身休闲娱乐中心等多功能、综合性新型消费载体,促进商旅文体消费新融合。推动数字化赋能生活服务。加快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实施规上限上生活性服务业企业(单位)数字化、智能化改造,促进传统服务行

11、业衍生新的服务环节和服务内容。引导各类市场主体积极拓展在线技能培训,发展在线办公、互联网健康、线上文博、数字娱乐等新兴服务业态。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商业深度融合,推广线上引流+实体消费,丰富无接触配送、社区前置仓+提货站、移动菜篮子等生活服务新供给。实施互联网+养老托育行动,开展智慧健康养老应用试点示范,建设智慧敬老院智慧托育机构,推进社区服务数字化应用场景建设,探索推动政务服务平台、社区感知设施和家庭终端联通,发展智能预警、应急救援救护、智慧养老等社区服务。推动服务数据开放共享,推广应用自治区家政服务业信用信息平台,归集家政企业和从业人员基础信息;以电子健康码为核心,逐步推动电子健康画像应用服

12、务,实现居民全生命周期健康信息管理和个人电子健康档案便捷调阅。加快建设数字供销全国示范区。支持各地加强政企合作,建设面向生活性服务业重点应用场景的数字化、智能化基础设施,加快社区公共服务设施设备智能化升级改造,打造城市社区智慧生活支撑平台,推动社区服务从被动供给向主动推送转变。开展生活服务消费促进行动。鼓励各地各部门(单位)举办消费惠民活动,重点办好缤纷塞上惠民乐购消费季、爱尚宁夏惠享生活购物季、消费促进月、吴忠早茶节等系列活动。鼓励公园、博物馆、剧场等休闲文娱场所丰富经营业态、创新经营模式,策划推出夜间文化旅游活动,打造活力时尚、各具特色的夜生活。深化工会送温暖活动,广泛开展职工生活服务项目,为职工提供健康管理、养老育幼、心理疏导、文化体育等专业服务。加快培育行业骨干企业。加快培育一批领航型、小巨人型、龙头型生活性服务业企业,对年营业收入首次达到200亿元、100亿元、50亿元、30亿元、10亿元的生活性服务业企业分别给予一次性奖励。促进生活性服务业企业(单位)入规上限,对产转法(个)个转企及首次升规上限的服务业企业(单位)分别给予一定奖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