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穿刺专题知识培训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306321 上传时间:2022-11-07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851.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动脉穿刺专题知识培训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动脉穿刺专题知识培训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动脉穿刺专题知识培训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动脉穿刺专题知识培训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动脉穿刺专题知识培训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动脉穿刺专题知识培训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动脉穿刺专题知识培训课件.ppt(3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动脉穿刺专题知识,动脉穿刺专题知识,有创测压的优点,持续实时血压监测重复动脉采血准备进行药理或机械的心血管处理间接测压失败通过动脉波形获得诊断信息,动脉穿刺专题知识,2,有创测压的优点持续实时血压监测动脉穿刺专题知识2,适应症,严重创伤和多脏器功能衰竭,以及其他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病人。 各类休克病人。严重高血压、危重病人。 术中需进行血液稀释、控制性降压的病人。 低温麻醉的病人。 需反复动脉血气分析的病人。,动脉穿刺专题知识,3,适应症严重创伤和多脏器功能衰竭,以及其他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病人,禁忌证,侧支循环不良者(Allens试验阳性)。 局部皮肤感染者。 凝血功能障碍者为其相对禁忌证。,动脉穿

2、刺专题知识,4,禁忌证侧支循环不良者(Allens试验阳性)。动脉穿刺专题,置管部位,桡动脉足背动脉肱动脉股动脉还有尺动脉、腋动脉、颞动脉等。,动脉穿刺专题知识,5,置管部位桡动脉动脉穿刺专题知识5,工具,聚四氟乙烯(聚四氯乙烯)套管针;成人20G、儿童用22G、新生儿用24G。股动脉等深部动脉可用18G长穿刺针固定前臂用用的垫子(或纱布) ;消毒物品冲洗装置,包括接压力换能器、三通开关、延伸连接管及加压袋等。用每毫升含肝素 24 个单位的生理盐水冲洗,以便保持测压系统通畅;电子测压系统。,动脉穿刺专题知识,6,工具聚四氟乙烯(聚四氯乙烯)套管针;动脉穿刺专题知识6,桡动脉置管术,最常用技术简

3、单易行并发症少手部的侧支循环丰富,动脉穿刺专题知识,7,桡动脉置管术最常用动脉穿刺专题知识7,操作流程,患者仰卧,左上肢外展于托手架上,腕部垫一纱布卷,使手腕背屈,拇指保持外展。,动脉穿刺专题知识,8,操作流程患者仰卧,左上肢外展于托手架上,腕部垫一纱布卷,使手,操作流程,定位:桡动脉在桡侧屈肌腱和桡骨下端之间纵沟中,桡骨茎突上下均可摸到搏动;术者摸及桡动脉搏动,食指在轻轻牵拉,穿刺点在搏动最明显处的远端0.5cm。,动脉穿刺专题知识,9,操作流程定位:桡动脉在桡侧屈肌腱和桡骨下端之间纵沟中,桡骨茎,操作流程,常规消毒铺巾,摸好动脉走行作浸润麻醉,以预防穿刺时发生动脉痉挛。初学者最好不要带手套

4、,这样摸动脉的感觉更好。血压低时动脉搏动不清,可给以升压药。,动脉穿刺专题知识,10,操作流程常规消毒铺巾,摸好动脉走行作浸润麻醉,以预防穿刺时发,操作流程,一般在动脉搏动的正上方进行局麻,局麻药12ml,浅浅的打个皮丘,以不穿到动脉为最佳。局麻打好后,用棉球压迫一下,一是可以使局麻醉药散开,避免隆起;二是可以防止出血。,动脉穿刺专题知识,11,操作流程动脉穿刺专题知识11,操作流程,一般3045 的角度在动脉的正中进针,针的垂直方向要和动脉正中线在同一平面上;如果偏离正中,即使穿到了,置管也有困难(置管困难可能大多在此),动脉穿刺专题知识,12,操作流程一般3045 的角度在动脉的正中进针,

5、针的垂直,动脉穿刺专题知识培训课件,操作流程,穿到血后再向前推进1mm左右(套管针和针芯一起),停止前进。退针芯,套管内充血,则缓慢推进套管,动作一定要轻柔。,动脉穿刺专题知识,14,操作流程穿到血后再向前推进1mm左右(套管针和针芯一起),停,操作流程,推进套管至顶点,同时用手压住套管的前端,拔出针芯。,动脉穿刺专题知识,15,操作流程推进套管至顶点,同时用手压住套管的前端,拔出针芯。,操作流程,接动脉换能器换能器要提前把空气排掉。,动脉穿刺专题知识,16,操作流程接动脉换能器动脉穿刺专题知识16,操作流程,用胶布固定于腕部,以防针滑出,去除腕下垫子,用肝素盐水冲洗 ,保持导管畅通。,动脉穿

6、刺专题知识,17,操作流程用胶布固定于腕部,以防针滑出,去除腕下垫子,用肝素盐,直入法,动脉穿刺专题知识,18,直入法动脉穿刺专题知识18,穿透法,动脉穿刺专题知识,19,穿透法动脉穿刺专题知识19,足背动脉穿刺置管,足背动脉来自胫前动脉, 在内、外踝连线中点下方(相当于小腿横韧带下缘)。此动脉向前下、经胟长伸肌和趾长伸肌之间。,动脉穿刺专题知识,20,足背动脉穿刺置管足背动脉来自胫前动脉, 在内、外踝连线中点下,操作方法,穿刺点定于足背动脉搏动最显点的前下方 1cm处。右手持穿刺针进入皮下,以左食指、中指探摸着足背动脉博动点,缓缓穿刺,当有穿破血管感觉或有血液流出,应再进针 2 mm左右,再

7、回抽仍有血液,便可退出针芯,将套管推进 34,证实在动脉 中,即可接上测压装置,稳妥固定。,动脉穿刺专题知识,21,操作方法穿刺点定于足背动脉搏动最显点的前下方 1cm处。右手,影响直接动脉压测定准确性的因素,动脉留置针的位置压力传递和转换系统传感器和仪器故障,动脉穿刺专题知识,22,影响直接动脉压测定准确性的因素动脉留置针的位置动脉穿刺专题知,当留置针针尖端贴壁或管腔内血栓形成导致管腔部分堵塞时,动脉波形的收缩压明显下降,平均压变化较小,波形变平坦。如管腔完全堵塞,波形消失,此时由于肝素冲洗液的压力作用于压力传感器,使其显示的压力逐渐增高。因此,在压力监测时,观察压力数据的同时,还应观察波形

8、,出现波形形态异常应及时查找原因,及时排除。,动脉留置针的位置不当或堵塞,动脉穿刺专题知识,23,当留置针针尖端贴壁或管腔内血栓形成导致管腔部分堵塞时,动脉,传感器和仪器故障,在测定过程中有时会由于传感器和仪器故障使压力突然发生改变而导致临床上的慌乱,此时首先应结合其他指标,快速估计病人临床状态,同时观察传感器的平面和快速重新调整零点,判断传感器和仪器工作状态,最终作出判断,切勿盲目处理导致意外。,动脉穿刺专题知识,24,传感器和仪器故障在测定过程中有时会由于传感器和仪器故障使压力,动脉穿刺的并发症,一、血栓形成和动脉栓塞 血栓栓塞是最严重的并发症。 桡动脉动脉栓塞发生率为17%,肱动脉44%

9、。血栓形成的发生率与导管留置的时间及导管占据血管腔的百分比有关。 导管的材料亦影响血栓形成的发生率。聚四氟乙烯导管引起的血栓形成远低于聚丙烯、聚氯乙烯或聚乙烯导管。,动脉穿刺专题知识,25,动脉穿刺的并发症一、血栓形成和动脉栓塞 动脉穿刺专题知识25,动脉穿刺的并发症,二、感染:1.局部感染: 研究显示,插管1天后局部感染的机率为0,而留置导管57天后感染率上升到14%。 2.全身感染: 通常是由于细菌通过不清洁的三通或压力换能器进入体内,偶而也是无菌操作不严格所致。留管时间不宜超过3日。,动脉穿刺专题知识,26,动脉穿刺的并发症二、感染:1.局部感染: 研究显示,插管1,动脉穿刺的并发症,三

10、、渗出、出血和血肿:穿刺时损伤、出血可引起血肿,一般加压包扎均可止血。拔管后若处理不当也可发生血肿。拔除桡动脉测压管后应局部压迫并高举上肢数分钟,然后加压以防血肿,通常在30分钟后便可放松加压包扎。,动脉穿刺专题知识,27,动脉穿刺的并发症三、渗出、出血和血肿:穿刺时损伤、出血可引,动脉穿刺的并发症,四、动脉空气栓塞:右臂及近心端部位(如肱动脉,腋动脉)留置导管造成逆行栓塞中枢神经系统的危险性最大。这是由于右侧的空气栓子或血栓在到达胸主动脉前必须通过颈动脉和椎动脉的起始部位。,动脉穿刺专题知识,28,动脉穿刺的并发症四、动脉空气栓塞:右臂及近心端部位(如肱动,本文介绍经皮足背动脉穿刺测压术,经临床使用 210 例还对足背动脉与桡动脉平均压进行比较结果足背动脉平均压102 11 mmHg ,桡动脉98 9.5 mmHg ,足背动脉压高 5.3 mmHg 。足背动脉压也高于臂肘袖带的平均动脉压,足背动脉压偏高于4.75.3 mmHg。 -海南人民医院 陈维波,动脉穿刺专题知识,29,本文介绍经皮足背动脉穿刺测压术,经临床使用 210 例还对足,谢谢,动脉穿刺专题知识,30,谢谢动脉穿刺专题知识3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