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仲列传》(自用)ppt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310585 上传时间:2022-11-07 格式:PPT 页数:57 大小:3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仲列传》(自用)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管仲列传》(自用)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管仲列传》(自用)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管仲列传》(自用)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管仲列传》(自用)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管仲列传》(自用)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仲列传》(自用)ppt课件.ppt(5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管仲列传 司马迁,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知识,翻译重点语句2、培养探究能力3、欣赏管仲的人格魅力,陈子龙:“管晏功能甚伟,而太史公载其一二轶事,大要在于结交推贤,意有所寄耳。”“管仲仇也,鲍叔荐之;越石父囚也,晏子赎之,迁盖自伤其弗遇也。”柯维骐,2022/11/7,写作背景,司马迁生活在一个没有知己、无人救援的冷酷世界里,他多么希望身边有晏子、鲍叔那样的知音!清代的李晚芳在其读史管见中有云:“太史遭刑,不能自赎,交游莫救,故作此二传,寄意独深,使当时有知管仲之鲍子知之,或可劝君解免,有知越石夫之晏子知之,亦可援法代赎。多鲍叔之知人,与执鞭所欣慕,皆情见乎辞矣。故落笔时,有不胜望古遥集之悲,

2、反复抑扬,又有笔欲住而意不住之妙。”,晏子之晋,至中牟,睹弊冠、反裘、负刍,息于涂侧者,以为君子也,使人问焉,曰:“子何为者也?”曰:“我越石父者也。”晏子曰:“何为至此?”曰:“吾为人臣仆于中牟,见使将归。”晏子曰:“何为为仆?”对曰:“不免冻饿之切吾身,是以为仆也。”晏子曰:“为仆几何?”对曰:“三年矣。”晏子曰:“可得赎乎?”对曰:“可。”遂解左骖以赎之,因载而与之俱归。至舍,不辞而入。越石父怒而请绝,晏子使人应之曰:“吾未常得交夫子也,子为仆三年,吾乃今日睹而赎之,吾于子尚未可乎?子何绝我之暴也?”越石父对曰:“臣闻之,士者诎乎不知已,而申乎知已。故君子不以功轻人之身,不为彼功诎身之理

3、。吾三年为人臣仆,而莫吾知也。今子赎我,吾以子为知我矣。向者子乘,不我辞也,吾以子为忘;今又不辞而入,是与臣我者同矣。我犹且为臣,请鬻于世!”晏子出,见之曰:“向者见客之容,而今也见客之意。婴闻之,省行者不引其过,察实者不讥其辞,婴可以辞而无弃乎?婴诚革之。”乃令粪洒改席,尊醮而礼之。越石父曰:“吾闻之,至恭不修途,尊礼不受摈。夫子礼之,敢不敬从?”晏子遂以为上客。(选自晏子春秋),一次晏子出使去晋国,路过中牟时看见一个背着柴草,戴着破帽子,翻穿带毛的衣服的人在路旁休息,晏子认为他是个君子,就使人问他说:“你是干什么的啊?”此人回答道:“我名叫越石父。”晏子问:“到这里做什么呢?”。石父说:“

4、我给别人做下人,在中牟当仆人,有机会见到齐国的使者就准备回齐国了。”晏子问:“为什么要给人做奴仆呢?”石父回答道:“为了不让自己的身体受冻挨饿,只好给人做奴仆了。”晏子问:“当仆人有几年了?”石父回答道:“三年了。”晏子问:“可以赎你回去吗?”石父说:“可以。”晏子就解下在左边拉车的马赎出越石父,并和越石父一起乘车回到齐国。到了晏子家时,晏子不与越石父告别就进了屋,越石父非常生气就要求离开。晏子派人问他说:“我们之前并不认识,您做了三年奴仆,我今天看到,并把您赎了出来,我对您还不算可以吗?您为什么急着要离开呢?”越石父回答说:“我听说,贤士我听说君子委屈于不了解自己的人,而能够在了解自己的人那

5、里得到重用。也就是说君子不会对别人有功就轻视别人,也不会因别人对自己有功就自己贬低自己。我做了三年奴仆,却没有什么人了解我。今天您把我赎了出来,我以为您是了解我的。刚才,您坐车的时候,不向我打招呼,我以为您是忘记了。现在又不跟我告别就独自进屋去了,这跟把我当奴仆看待的人是一样的。还不如继续给别人做奴仆,到别处谋生的好。”晏子从屋里出来,见到越石父说:“之前,我只见到您的外貌,而现在看到了您的志向。我听说,反省言行的人不会再犯类似的错误,体察实情的人不会讥笑人家的言辞,能否原谅我的不当,而不离开我吗?我真心实意地改正错误。”于是,晏子让人洒扫厅堂,重新安排席位,向越石父敬酒,很礼貌地对待他。越石

6、父说:“您对我以礼相待,我真不敢当啊!”于是,晏子于是把越石父当做上客。,管仲简介 管仲: 字仲,名夷吾,谥曰“敬仲、”,春秋时齐国著名的政治家。齐桓公尊称管仲为“仲父”。 管仲从政40多年,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使齐国国力大振,使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的第一个霸主。 管仲被后人尊为一代名相。 他与鲍叔牙的友谊更为后人称道。,(一)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 (1)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

7、之谋也。 (二)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2)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3)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1、少时常与鲍叔牙游 2、管仲贫困,常欺鲍叔3、鲍叔遂进管仲4、一匡天下5、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6、吾尝三战三走,实词积累,交往,占便宜,推荐,匡正,纠正,经商,逃跑,名作动,称霸,为动,为而死,使动,使穷困,意动,以为羞(耻),1、齐

8、桓公以霸2、公子纠败,召忽死之3、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4、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词类活用,特殊句式,1、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2、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3、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4、吾幽囚受辱,判断句,判断句,被动句,被动句,知遇之情难能可贵,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知其贤,知其贫,知其智,知其才,知其孝,知其志。,如何评价鲍叔牙?,知贤 荐贤 让贤,大度 无私 高尚,史记管仲列传:“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世禄:世代享受俸禄。多:推重,赞美。,翻译:鲍叔推荐管仲后,情愿把自己的地位置于管仲之下。他的

9、子孙世世代代在齐国享有俸禄,得到封地的有十几代,通常都是著名的大臣。因此,天下的人不称赞管仲的才干,反而赞美鲍叔能够识别人才,1、你看了补充材料里“两公子争位 ”的一些史实,感触最深的一点是什么?,2、有人说,第二节写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问题探究,(1)手足相残; (2)聪慧狡诈; (3)宽容大度 ,(1)内容(多角度); (2)关键词(反复出现);(3)感情(真挚); (4)结构(分总); (5)句式(排比句); (6)手法(反复、类比等) (7)人生观(相同),那时,齐国的国君死了,公子诸当上了国王,诸每天吃喝玩乐不做事,鲍叔牙预感齐国一定会发生内乱,就带着公子小白逃到莒国,管仲则带

10、着公子纠逃到鲁国。 不久之后,齐王诸被人杀死,齐国真的发生内乱,管仲想杀掉小白,让纠能顺利当上国王,可惜管仲在暗算小白的时候,把剑射偏了,射到了小白的裤腰,小白没死。后来,鲍叔牙和小白比管仲接纠还早回到齐国,小白就当上了齐国的国王。 小白当上国王以后,决定封鲍叔牙为宰相,鲍叔牙却对小白说:“管仲各方面都比我强,应该请他来当宰相才对呀!”小白一听:“管仲要杀我,他是我的仇人,你居然叫我请他来当宰相!”鲍叔牙却说:“这不能怪他,他是为了帮他的主人纠才这么做的呀!”小白听了鲍叔牙的话,请管仲回来当宰相,而管仲也真的帮小白把齐国治理的非常好呢!,材料补充,两公子争位 齐襄公当政时,政令无常,荒淫无道,

11、滥杀无辜。为躲避灾难,管仲、召忽奉襄公弟公子纠出奔鲁国,鲍叔奉襄公弟小白出奔莒国。公元前686年襄公被杀。前685年,鲁国保护公子纠赶回齐国争夺王位,先由管仲领兵扼守莒、齐要道。当管仲赶到时,正好碰上鲍叔牙护送公子小白的人马。管仲张弓搭箭射向公子小白,这一箭实际射在小白的带钩上。小白佯死,使管仲错误判断了形势,延误了公子纠的行程。小白率先入齐,立为桓公。桓公出兵拒鲁,大败鲁军。杀死公子纠,召忽自杀,管仲请囚。,(三)管仲既任政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故其称曰:“(4)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顺民心。”

12、故论卑而易行。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 (四)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贵轻重,慎权衡。桓公实怒少姬,南袭蔡,管仲因而伐楚,责包茅不入贡于周室。桓公实北征山戎,而管仲因而令修召公之政。 (5)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 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6)故曰:“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1、与俗同好恶2、故其称曰3、上服度则六亲固4、四维不张,国乃灭亡5、管仲因而令修召公之政,实词积累,世俗,百姓,主张,看法,遵从,遵循,纲常;发扬,提倡,修治,整顿,词类活用,1、管仲既任政相齐2、通货积财,富国强兵3、贵轻重,慎权衡4、南袭蔡5、桓公实北征山戎6、管仲因而信之,名

13、作动,担任相国,使动用法,意动,以为重,名作状,向南,名作状,向北,使动,使守信,成功的原因有哪些?,主观因素:有“上下相亲”“顺民心”的施政指导思想;有“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的施政才能。客观因素:朋友知己之情;君臣知遇之恩。,(五)管仲,世所谓贤臣,然孔子小之。岂以为周道衰微,桓公既贤,而不勉之至王,乃称霸哉? (7)语曰:“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 岂管仲之谓乎?,特殊句式,实词积累,1、而不勉之至王2、将顺其美3、岂管仲之谓乎,词类活用,然孔子小之,岂管仲之谓乎,劝勉,鼓励; 达到,施行,扶持,大概,可能,(1)形作动,轻视;(2)意动,认为器量小,宾语前置,孔子对管

14、仲的评价(1)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翻译:管仲辅助齐桓公称霸诸侯,一匡天下。老百姓到现在还蒙受他的恩赐。要是没有管仲,我们大概都还披散着头发,穿着左开衣襟的衣服。(意即“还在蛮人统治下”。) (2)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翻译:孔子说:“桓公多次召集诸侯会盟,不用武力,都是管仲的力量啊。这就是他的仁德,这就是他的仁德。”(3)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曰:“管氏有三归,焉得俭?”曰:“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翻译:孔子说:“管仲这个人的器量真狭小呀!”孔子说:“他有三处豪华

15、的台阁,怎么谈得上节俭呢?”孔子回答:“国君为了两国友好,在堂上有放置酒杯的设备,管仲也有这样的设备。如果说管仲知礼,那么还有谁不知礼呢?”,(1)政治主张不同:一个法家,一个儒家。一个讲求利益,主张发展经济;一个讲仁义,要克己复礼。故有“不知礼”“不知俭”之说。(2)司马迁借孔子之口说出。是一种追求或是对未来的向往。赞扬其过程,可惜其结果。,管仲是诸葛亮的偶像,被梁启超称为“中国之最伟大的政治家”“学术思想界一巨子”,那为何孔子还“小之”呢?,小 结,1、本文分为三个部分:,2、本文在选材上的特点:,(12节):管、鲍之交。(34节):管仲政绩。(5节):太史公评价。,(1)选材精炼,以一驭

16、万;(2)详略得当,化繁就简。,【成语】管鲍分金 管鲍之交 人们用“管鲍分金”比喻情谊深厚,相知相悉;用 “管鲍之交”来表示知心朋友。唐代杜甫的贫交行里就有这个典故:“君不见管鲍贫时交,只道今人弃如土。” 千古一朋鲍叔牙挚交千古 相桓公一匡天下 交叔牙万古高风,【典故】桓公拜相 “我有五个方面不如管夷吾:宽惠爱民,我不如他;治国不失权柄,我不如他;忠信以交好诸侯,我不如他;制定礼仪以示范于四方,我不如他;披甲击鼓,立于军门,使百姓勇气倍增,我不如他。管仲好比人民的父母,将欲治理儿子,就不可不用他们的父母。” 齐桓公为了称霸天下,重用人才,不计私仇,拜管仲为相,【典故】病榻论相 史记齐太公世家:

17、管仲病重,齐桓公亲往探视。桓公:“群臣之中谁可为相?” 管仲:“知臣莫如君。”易牙易牙,大厨师,杀子让齐桓公尝人肉滋味。开方卫公子,背弃父母、祖国投齐,父丧不归。竖刁竖刁,自宫以求亲近讨好齐桓公。 鲍叔善恶过于分明,见人一恶,终身不忘。隰朋为人忠厚,不耻下问、居家不忘公事。,病榻论相 管仲卧于病榻之上,神志昏迷,口中不断地急促呼唤着:“主公主公” 婧于病榻前垂泪而立,说:“相爷,隰朋大夫已去禀报主公了。” 隰朋与齐桓公匆匆进入管仲寝室。婧一见桓公,急忙跪拜,泪如泉涌:“主公。” 齐桓公俯到管仲身旁,伸出颤抖的手,轻轻抚摸着管仲的脸面,呼唤着:“仲父,仲父!” 管仲缓缓睁开眼睛,似乎费了好大的气

18、力,才看清了面前的齐桓公,艰难地张开嘴,说:“主公” 齐桓公眼含泪水,紧紧攥着管仲的手:“仲父,你怎么样?” 管仲颤抖着嘴唇,说:“主公,管仲要走了要离你而去了” 齐桓公老泪纵横:“不,仲父不能走!寡人不让你走!齐国不让你走!老天更不会让你走!”,管仲喘息着,断断续续地说:“老天在喊我,宁戚在喊我走”齐桓公悲恸地说:“不,谁也不能夺走仲父,仲父若走了,留下寡人怎么办?寡人知道、仲父的担子太重,一头挑着齐国,一头挑着天下,这副担子把仲父压垮了,你若放下,这担子让谁挑?谁又能挑得起来?” 管仲微微摇头,更加艰难地说:“这副担子我没挑好,也不能再挑下去了,人生一世,草木一秋,这么快就过去了。齐国还长

19、着呢,还得有人去去挑起这副担子。” 齐桓公目不转睛地盯着管仲,预感到管仲是要不行了,他有多少话要对管仲说啊,他知道管仲不会说更多的话了,他要将最重要的事情与管仲商量,听听管仲的意见。便哽咽道:“寡人自从登位,一言一行听仲父教诲、齐国才有今日显赫的地位。若没有仲父,寡人将如何是好?”,管仲一字一顿地说:“主公对贤臣,要用而不疑;远小人,要拒之千里;重社稷江山,轻个人好恶”说到这里,嘴角抽搐,昏迷过去。 齐桓公俯在管仲耳畔,声泪俱下,撕心裂肺地喊道:“仲父,你醒醒!你不能去!你还有话没跟寡人说呀!” 婧扑到管仲身上,摇晃着管仲,喊道:“相爷,相爷!”,管仲又醒过来,嘴角蠕动着说:“主公,管仲要去了

20、宁戚叫我喊我去” 齐桓公挥手示意,众人退下,只留下婧。 齐桓公拉住管仲的手说:“仲父倘有不幸,这齐国大业,寡人将委政于谁?” 管仲长叹一声:“可惜呀,宁戚!” 齐桓公赶紧问道:“可如今宁戚已去,寡人任隰朋为相,仲父以为如何?”管仲似乎一下子清醒过来,慢慢说道:“隰朋,公而忘私,不耻下问,可以胜任。可隰朋多年来伴我左右,是我的舌头,如今,管仲要去,肢体不存,舌头安在?主公可以任隰朋为相,但恐不会长久。”,齐桓公又问:“那么,竖貂、易牙、开方怎么样?他们服侍寡人这么多年,忠心耿耿。竖貂为寡人自施宫刑,易牙为寡人烹子作羹,开方为寡人不奔父丧,三人可谓忠于寡人,任用他们如何?” 管仲摇头,说道:“不可

21、,不可!芸芸众生尚且看重自己的生命,竖貂敢舍弃自身的器官,还有什么不可舍弃的呢?此人野心不小,主公远之!易牙乃是小人,天下父母都珍贵自己的子女,易牙能烹子作羹,还有什么更残忍的事不能干呢?主公远之!开方亦不是好人,人情莫亲于父母,开方连父丧都不挂在心上,何谈什么忠诚之心!主公远之!”,齐桓公点头道:“仲父这些话,为何不早对寡人说?” 管仲负疚般地张了张嘴,没有说出话来。 齐桓公着急地又问:“仲父之意,谁可为相?” 管仲脸色一下变成灰黄,眼神也黯淡无光,喘气急促,艰难地说出三个字:“鲍叔牙”说着,双目一闭,头一歪,溘然长逝。 齐桓公撕锦裂帛般地哭喊道:“天哪!你折我栋梁,折我栋梁呀!”,1、管仲

22、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2、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3、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管仲被任用后,在齐国执政,齐桓公凭借(管仲)而称霸,并多次召集诸侯会盟,匡正天下为一,这都是管仲的智谋。,我曾经多次做官多次被国君驱逐,鲍叔不认为我不贤,他知道我没遇上好机会。,重点语句翻译,鲍叔不认为我没有廉耻,知道我不因小的过失而感到羞愧,却以功名不显扬于天下而感到耻辱。,5、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6、语曰:“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 岂管仲之谓乎?,百姓仓库粮食充

23、足了就懂得礼节;百姓衣食丰足了就能分辨荣辱;统治者遵循法度,“六亲”才能够稳固。,4、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在柯地会盟,桓公想违背与曹沫订立的盟约,管仲却趁机劝说他使他信守盟约,诸侯们因此都归顺齐国。,古语说:“鼓励发扬国君的美德,纠正挽救他的过错,所以君臣百姓之间就能亲密无间。”这句话说的大概就是管仲吧?,1、全都表现鲍叔“能知人”的一组是()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故论卑而易行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A BCD,A,表现管仲的政治才能。,对管仲境遇的一般叙述,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正

24、是有鲍叔牙的荐举,才有日后管仲的大展宏图和齐桓公的霸业。B本文主要抓住了鲍叔与管仲交往的几个典型事例,目的在于赞扬鲍叔不计个人得失和知人荐贤的可贵品质。C为了使齐国迅速强大起来,管仲推行了一系列富国强兵的措施,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教育等方面实行了改革并取得了很好成效。D管仲为政权衡轻重,讲究信用,顺应民意,懂得与取,这些都是政治治理的宝贵经验。,B,删去的两段文字(1)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翻译:鲍叔推荐管仲后,情愿把自己的地位置于管仲之下。他的子孙世世代代在齐国享有俸禄,得到封地的有十几代,通常都是著名的大臣。因

25、此,天下的人不称赞管仲的才干,反而赞美鲍叔能够识别人才。(2)管仲富拟于公室,有三归、反坫,齐人不以为侈。管仲卒,齐国遵其政,常强于诸侯。 翻译:管仲富贵得可以跟国君相比,他拥有建筑豪华的台阁和摆放礼器的土台,齐国人却不认为他奢侈僭越。管仲去世后,齐国仍遵循他的政策,常常比其它诸侯国强大。,读完管仲列传,你认为司马迁创作本传的意图是什么呢?,清代的李晚芳在其读史管见中有云:“太史遭刑,不能自赎,交游莫救,故作此传,寄意独深,使当时有知管仲之鲍子知之,或可劝君解免。多鲍叔之知人,情见乎辞矣。故落笔时,有不胜望古遥集之悲,反复抑扬,又有笔欲住而意不住之妙。”,1.司马迁详叙管仲与鲍叔的交游情谊、点

26、染鲍叔与管仲能知能用,以此礼赞友朋相知的知己之情。(朋友) 2.司马迁生活在一个没有知己、无人救援的冷酷世界里,他多么希望身边有鲍叔那样的知音!(自己) 3.无人知己的寂寞,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个人感喟,使得司马迁为管仲立传时,对于齐桓公任人唯贤,不觉神往。 (君主),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有三种。结交正直的朋友,诚信的朋友,知识广博的朋友,是有益的。结交谄媚逢迎的人,结交表面奉承而背后诽谤人的人,结交善于花言巧语的人,是有害的。,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11年山东)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桓公问治民于管子。管子对曰:“凡

27、牧民者,必知其疾,而忧之以德,勿惧以罪,勿止以力。慎此四者,足以治民也。”桓公曰:“善,勿已,如是又何以行之?”管仲对曰:“质信极忠,严以有礼,慎此四者,所以行之也。”,桓公问管仲如何治理百姓,管仲回答说:“凡治理人民,一必须知其疾苦,二是要厚施德惠,三是不用刑罚恐吓,四是不用强力禁制。注意这四点,就可以治理好了。”,桓公说:“好,既然如此,又该怎样具体实行呢?”,管仲回答说:,“诚信而极仁,严肃而有礼,认真注意这,四者,就可以实行。”,管仲回答说:“诚信而极仁,严肃而有礼,认真注意这四者,就可以实行。”,桓公曰:“请闻其说。”管仲对曰:“信也者,民信之;忠也者,民怀之;严也者,民畏之;礼也者

28、,民美之。语曰,泽命不渝,信也;非其所欲,勿施于人,仁也;坚中外正,严也;质信以让,礼也。”,桓公说:“请详细加以说明。”,管仲回答说:“守信用,人民就相信;行仁政,人民就怀德;严肃,人民就敬畏;有礼,人民就赞美。常语说,舍掉性命而不肯食言,就是信;非其所欲不强加于人,就是仁;内心坚定而仪表端正,就是严;诚信而谦让,就是礼。”,桓公曰:“善哉!”桓公又问曰:“寡人欲修政以干时于天下,其可平?”管子对曰:“可。”公曰:“安始而可?”管子对曰:“始于爱民。”公曰:“爱民之道奈何?”,桓公说:“好呵!”桓公又问说:“我想修明政事以行时于天下,可以做到么?”管子回答说:“可以。”桓公说:“从哪里做起呢

29、?”管子回答说:“从爱民做起。”,桓公说:“爱民之道如何?”,管子对曰:“公修公族,家修家族,使相连以事,相及以禄,则民相亲矣。放旧罪,修旧宗,立无后,则民殖矣。省刑罚,薄赋敛,则民富矣。乡建贤士,使教于国,则民有礼矣。出令不改,则民正矣。此爱民之道也。”,管子回答说:“公修公族,家修家族,使他们事业互相关系,俸禄互相补助,人民就相亲了。宽放旧罪,救助旧宗,为无后者立嗣,人口就增殖了。减少刑罚,薄收赋税,人民就富裕了。各乡选用贤土,使之施教于国,人民就有礼了。出令不改,人民就务正了。这些就是爱民之道。”,桓公在位,管仲、隰朋见。立有间,有二鸿飞而过之。桓公叹曰:“仲父,今彼鸿鹄有时而南,有时而

30、北,有时而往,有时而来,四方无远,所欲至而至焉,非唯有羽翼之故,是以能通其意于天下乎?”桓公坐在位置上,管仲、隰朋进见。站了一会儿,有两只鸿雁飞过。桓公叹息说:“仲父,那些鸿雁时而南飞,时而北飞,时而去,时而来,不论四方多远,愿到哪里就到哪里,是不是因为有两只羽翼,所以才能把它们的意向通达于天下呢?”,管仲、隰朋不对。桓公曰:“二子何故不对?”管子对曰:“君有霸王之心,而夷吾非霸王之臣也,是以不敢对。”管仲和隰朋都没有回答。桓公说:“你们两位为什么都不回答?”管子回答说:“君上您有成就霸王之业的心愿,而我则不是成就霸王之业的大臣,所以不敢回答。”桓公曰:“仲父胡为然?盍不当言,寡人其有乡乎?寡

31、人之有仲父也,犹飞鸿之有羽翼也,若济大水有舟楫也,仲父不一言教寡人,寡人之有耳将安闻道而得度哉?” 桓公说:“仲父何必这样,为什么不进直言,使我有个方向呢?我有仲父,就像飞鸿有羽翼,过河有船只一样,仲父不发一言教导我,我虽然有两只耳朵,又怎么听到治国之道和学得治国的法度呢?”,管子对曰:“君若将欲霸王举大事乎?则必从其本事矣。”桓公变躬迁席,拱手而问曰:“敢问何谓其本?”管子对曰:“齐国百姓,公之本也。人甚忧饥,而税敛重;人甚惧死,而刑政险;人甚伤劳,而上举事不时。公轻其税敛则人不忧饥;缓其刑政则人不惧死;举事以时,则人不伤劳。”管子回答说:“您要成就霸王之业兴举大事么?这就必须从它的根本事情

32、做起。”桓公移动身体离开席位,拱手而发问说:“敢问什么是它的根本?”管子回答说:“齐国百姓,便是它的根本。百姓很怕饥饿,而当前收税很重;百姓很怕死罪,而当前刑政严酷;百姓很怕劳顿,而国家举事竟没有时间限定。您若能轻征赋税,百姓就不愁饥饿;宽缓刑政,百姓就不愁死罪;举事有时间限定,百姓就不愁劳顿了。”,桓公曰:“寡人闻仲父之言此三者,闻命矣,不敢擅也,将荐之先君。”于是令百官有司,削方墨笔。明日,皆朝于太庙之门朝,定令于百吏。使税者百一钟,孤幼不刑,泽梁时纵,关讥而不征,市书而不赋,近者未之以忠信,远者未之以礼义。行此数年,而民归之如流水。桓公说:“我听到仲父说的这三点,算是懂得了。我不敢私听这

33、些话,要举荐给先君才行。”于是命令百官有司,削好木板并备好墨笔。第二天,全体都在太庙的门庭朝见,为百官确立了法令。使纳税者只出百分之一,孤幼不准处刑,水泽按时开放,关卡只查问而不征税,市场只书契而不深税,对近处示以忠信,对远处示以礼义。这样实行了几年,人民归附之众,竟好象流水一样。,节选自管子,四部丛刊本,有删改)【注】管子:名仲,字夷吾,齐国国相。干时:谋求定时会盟诸侯。,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勿已。如是,又何以行之 已:停止B泽命不渝,信也 渝:坚持C公修公族,家修家族 修:治理D若济大水有舟楫也 济:渡过,渝,改变、违背。,成语联想法:矢志不渝,立誓决不改变自己的

34、志向。,B,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是以能通其意于天下乎故燕王欲结于君B拱手而问曰朝济而夕设版焉C缓其刑政则人不惧死 三人行则必有我师D寡人闻仲父之言此三者 此亡秦之续耳,介词,在,介词,跟,表修饰,连接状语,表转折,表条件,那么,取独,的,C.,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直接体现以民为本思想的一组是 必知其疾,而忧之以德 人甚忧饥而税敛重,人甚惧死而刑政险 省刑罚,薄赋敛 皆朝于太庙之门,朝定令于百吏 齐国百姓,公之本也 近者示之以忠信,远者示之以礼义AB. C D.,是,是,是,是,A,12.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解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信”

35、“仁”“严”“礼”是为政的重要原则,也就是国君要对百姓讲究信用,施行仁爱,严肃法纪,提倡礼仪。B.齐桓公想通过修明政事,提高齐国的政治地位,达到会盟诸侯的目的,因此他希望得到管仲的认可和辅佐。C.对于桓公称霸天下的想法,管仲采取以退为进的策略,明确表达了反对意见,并表明了自己的政治主张。D.齐桓公有抱负,能纳谏,接受了管仲的民本思想,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得到了四方百姓的拥护。,以退为进,C.,13.把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勿惧以罪,勿止以力。(2)出令不改,则民正矣。”(3)君若将欲霸王、举大事乎?则必从其本事矣。,(治理百姓的人),不要用刑罚让百姓害怕,不要用强力阻止百姓。,(国君)发出的政令不随意更改,那么百姓就会走上正轨。,国君你想要称霸诸侯成就大事吗,那么就一定要从它根本的事情做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