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地理分析方法分解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311401 上传时间:2022-11-07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618.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区域地理分析方法分解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区域地理分析方法分解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区域地理分析方法分解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区域地理分析方法分解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区域地理分析方法分解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区域地理分析方法分解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区域地理分析方法分解课件.ppt(2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区域地理分析方法,2013级地理备课组,区域地理分析方法2013级地理备课组,1.文综高考对区域地理的要求,准确进行区域定位:能够依据经纬网、轮廓、海陆位置、主要地理事物分布、区域自然或人文等要素的特征进行定位;把握区域特征和区域差异:能够描述和阐释区域自然、人文地理的综合特征以及每一要素的特征,比较区域异同;探讨区域发展:能够论证和探讨区域发展条件或存在问题等,制订发展策略。,1.文综高考对区域地理的要求准确进行区域定位:能够依据经纬,2.高考区域地理复习的目标 总的要求:当一个经纬度坐标给出的时候,学生的地理思维不仅能反映出这一区域的位置,而且关于这一区域的其他自然地理要素和人文地理特征会

2、源源不断地展现出来,甚至进一步深入的相关分析和预测也会形成,即要求学生头脑中要有比较丰富的地球模型,要能出现立体化、数据化、结构化的数字地球。,2.高考区域地理复习的目标,具体复习时,主要关注的方面:,掌握本区域内气候、地形状况,并以此推断水文、土壤、自然带、工农业生产特点、城市、人口及交通等。,定位:本区在全球的绝对位置(经纬度)及相对位置。,比较区域差异,进行跨区域比较异同,如长江中下游地区农业生产与河西走廊农业生产的区别。,发现区域问题,做出合理评价,制定发展策略。如我国黄土高原和南方山区的水土流失问题、中东的水资源问题、欧洲的人口老龄化问题等等。,关注热点地区,2.高考区域地理复习的目

3、标,具体复习时,主要关注的方面:掌握本区域内气候、地形状,三、区域地理备考策略,1、明确区域分析的思路和方法2、准确定位,把握区域空间位置3、构建知识结构,学会描述和阐释区域特征4、注意高初中地理的有机结合5、重视区域发展问题的分析和治理6、加强区域对比,凸现区域特征7、关注热点8、加强区域地理试题的解题能力训练,三、区域地理备考策略1、明确区域分析的思路和方法,1、明确区域分析的思路和方法,对一个具体地理区域的学习和掌握,要解决好“在哪里”、“有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办”等问题。“在哪里”区域空间定位;“有什么”区域地理特征;“为什么”成因、原理分析,地理事物(区域)的联系和差异;“怎么

4、办”区域环境与发展问题。,1、明确区域分析的思路和方法 对一个具体地理区域的,2、准确定位,把握区域空间位置,准确进行区域空间位置的判定,是搞好区域地理复习的前提和基础。区域空间定位的方法主要有: 根据经纬网定位,如重要的经线、纬线及其所经过的主要地区,重要国家及城市的经纬位置等。地理事物的相对位置定位,如海陆位置及其他相关位置等。根据地理事物典型的轮廓或形状来定位,如:根据大陆、岛屿、半岛、海湾、内海、海峡、主要国家、主要湖泊等的轮廓以及主要山脉、主要河流的走向分布来定位。根据重要地理事物及现象的分布来定位,如重要地理事物名称的注记、特殊的地理事物等。,2、准确定位,把握区域空间位置 准确进

5、行区域空间位,2、准确定位,把握区域空间位置,复习中,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注意各区域的经纬度范围、相对位置、特殊的位置特征、轮廓特征,特别要重视对局部轮廓图的辨认和判读。为此,世界地理复习中应让学生着重掌握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纬30、南北纬40、北纬60、北极圈、本初子午线、30E、60E、90E、120E 、150E、120W、90W、60W等,中国地理复习中掌握80E 、90E、100E、110E、120E、2326N、30N、40N等重要经纬线经过的地方,以使学生对中国和世界的具体区域能进行准确的定位。,2、准确定位,把握区域空间位置 复习中,应有意识地,同时,复习中还应注意世界和中国区

6、域地理中主要山脉、河流的分布、走向(流向)和大致经纬度位置,如秦淮线、南岭、天山、巫山、大兴安岭、太行山、祁连山、昆仑山、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阿尔卑斯山、安第斯山、大分水岭等,并熟悉经过区域附近的自然人文地理基本概况。,2、准确定位,把握区域空间位置,同时,复习中还应注意世界和中国区域地理中主要山脉、河流,根据经纬 度,根据政区的轮廓特征,根据山河大势或形状,根据图中的重要地理事物,局部区域图的空间定位举例,根据经纬 度 根据政区的轮廓特征 根据山河大势或形状 根据,3、构建知识结构,学会描述和阐释区域特征,地形,气候,河湖,植被,土壤,资源,自然地理特征,海陆位置,地理事物的相对位

7、置,位置,经纬度位置,经济地理位置,3、构建知识结构,学会描述和阐释区域特征地形气候河湖植被土壤,地形,气候,河湖,植被,土壤,资源,自然地理特征,位置,地形分布,地形结构,海拔高低,地面起伏,特殊地貌,地质资源,地质灾害,地形类型,地形成因,3、构建知识结构,学会描述和阐释区域特征,地形气候河湖植被土壤资源自然地理特征位置地形分布地形结构海拔,3、构建知识结构,学会描述和阐释区域特征,地形,气候,河湖,植被,土壤,资源,自然地理特征,位置,气候要素,气候类型,气候分布,气候特征,气候资源,气候与其它要素间的关系,气象灾害,气候因素,大气环流,海陆位置,地面状况,洋流,人类活动,太阳辐射,3、

8、构建知识结构,学会描述和阐释区域特征地形气候河湖植被土壤,3、构建知识结构,学会描述和阐释区域特征,地形,气候,河湖,植被,土壤,资源,自然地理特征,位置,源流概况,各段特征,流域概况,补给来源,水文特征,河流与其它要素的关系,水系特征,流域面积,河流弯曲度,支流密度,河流长度、流向,水利水害,类型,3、构建知识结构,学会描述和阐释区域特征地形气候河湖植被土壤,3、构建知识结构,学会描述和阐释区域特征,人文地理特征,农业,区位因素,地形,土壤,水源,市场,交通,政策,劳动力,气候,热量条件,水分条件,水热配合,光照条件,3、构建知识结构,学会描述和阐释区域特征工业人口城市交通商业,区域地理复习

9、,不能简单停留在对初中教材知识的重现,应运用高中系统地理基本理论、原理来统领区域地理的复习。与高中必修和选修教材有机结合整合,站在高考的高度,抓主干知识,突出区域特征,抓区域人地关系,由果溯因,善于发现总结,归纳区域内各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性,相互制约性,把感性知识上升到理性知识的高度,构建区域的完整知识体系,形成分析区域的基本思路,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运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注意高初中地理的有机结合,区域地理复习,不能简单停留在对初中教材知识的重现,应,5、重视区域发展问题的分析和治理,根据区域的自然、人文环境特征,评价区域发展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充分发挥优势,克服不足,实现区

10、域经济、社会、生态的最佳发展人地协调,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5、重视区域发展问题的分析和治理,6、加强区域对比,凸现区域特征,(1)相同事物的对比,突出内在差异,如:各大洲地形特征的对比,爱尔兰、英国、德国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对比;,中南半岛与印度半岛热带季风气候的对比;,日本、朝鲜、中国华北温带季风气候的对比;,美国玉米带与东北玉米生产条件的对比;,英国泰晤士河与海河水文特征的对比;,6、加强区域对比,凸现区域特征(1)相同事物的对比,突出内在,6、加强区域对比,凸现区域特征,(1)相同事物的对比,突出内在差异,如:三种季风气候的对比;,中亚与北非荒漠环境的对比;,越南与智

11、利、日本与英国、冰岛与新西兰的对比;,云贵高原与德干高原的对比;,(2)相似事物的对比,找出异同点,藏南谷地与湟水谷地农业生产的对比;,热带草原气候与热带季风气候的对比;,6、加强区域对比,凸现区域特征(1)相同事物的对比,突出内在,(1)相同事物的对比,突出内在的差异,如:亚热带大陆东西岸气候的对比;,(2)相似事物的对比,找出异同点,(3)不同事物的对比,找出内在的联系,大兴安岭东西两侧、天山南北坡的对比;,秦岭南北的对比;,6、加强区域对比,凸现区域特征,中国三大自然区的对比;,(1)相同事物的对比,突出内在的差异如:亚热带大陆东西岸气候,7、关注热点地区,综合地说,某一区域(实体)的存

12、在、或某一时间发生的演化,曾经或正在对世界产生着重大的影响,这些都是“热点”。,如世界性交通要道:中东(苏伊士运河,土耳其海峡,“五海三洲之地”)、中美洲(巴拿马运河)、东南亚(马六甲海峡)等。,油气资源蕴藏区:中东、中亚(石油与天然气)、中国油气资源分布及调配等。,民族矛盾尖锐区:印度半岛(印、巴冲突)、巴勒斯坦地区、北爱尔兰、朝鲜半岛等。,7、关注热点地区 综合地说,某一区域(实体)的存在、或,再如生态环境破坏区:亚马孙流域(热带雨林急剧消失)、主要海上航线(油轮石油泄漏)、极地(臭氧空洞产生与DDT等残毒污染)、温带草原区(草原退化、土地沙化)等。,自然灾害高发区 地质灾害高发区:环太平

13、洋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带(台湾、日本、东南亚、土耳其)等。 气象灾害高发区:东亚、南亚(洪涝、干旱、台风或飓风、寒潮及沙尘暴)、非洲(干旱)、美国南部(飓风、寒潮)等。,经济持续增长区 如:中国东部沿海、中国中部地区、中国泛珠三角地区、日本、东南亚、美国西海岸、德国等。,7、关注热点地区,再如生态环境破坏区:亚马孙流域(热带雨林急剧消失)、主要海上,8、加强区域地理试题的解题能力训练,即有针对性地对前述高考区域地理试题的三个设问层次进行训练。 针对第一层次命题思路自然地理特征。试题主要是从地形特点、气候特点及成因、河流水文特征、植被情况、土壤类型及特征等自然地理特征设置问题。 在教学中我们老师和

14、学生一起只要归纳一下各自然地理要素的分析思路,回答此题并不难。练习中重点训练学生对各种思路能准确分析,即能完成第一层次的试题。,8、加强区域地理试题的解题能力训练 即有针对性地,第二层次命题思路人文地理知识。这个部分内容虽然涉及的东西很多,但是从命题角度,最容易、最经常的是区位选择,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重点抓住一些地理事物的区位分析并归纳,培养学生形成区位分析思路,即可解此类题。 第三层次命题思路人地关系。人地关系主要是指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因此首先要让学生明白哪些是主要的人类活动。首先要明确试题所问地区主要有哪些人类活动,然后经过分析才能答出有哪些生态问题,进而提出解决问题、实现人地协调的措施。,第二层次命题思路人文地理知识。这个部分内容虽然涉及的东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