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清初思想启蒙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345165 上传时间:2022-11-11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383.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明末清初思想启蒙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明末清初思想启蒙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明末清初思想启蒙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明末清初思想启蒙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明末清初思想启蒙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明末清初思想启蒙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明末清初思想启蒙课件.ppt(2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一、明清之际反封建民主思想产生的背景政治: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封建制度走向衰落经济: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阶级:工商业者队伍壮大思想:理学占统治地位,摧残人性 5.外部: 西方思想文化的传入,一、明清之际反封建民主思想产生的背景,二、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著作有焚书藏书,(一)李贽的离经叛道,1、生平著作,明朝“第一思想犯”李贽,二、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著作有焚书藏书(一)李贽的离经,二、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材料一 中间千百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藏书卅纪列传总目前论材料二

2、 仲尼虽圣,效之则颦,学之则为步,丑妇之贱态。 焚书何心隐论,(一)李贽的离经叛道,2、思想,(1)反对以孔子作为评判是非的标准,是非标准依照 时代变化而变化;,二、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材料一 中间千百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二、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材料三 阳为道学,阴为富贵。被服儒雅,行若狗彘。 焚书何心隐论材料四 除却穿衣吃饭,无伦物矣。世间种种,皆衣与饭类耳。故举衣与饭,而世间种种自然在其中;非衣饭之外,更有所谓种种与百姓不相关者也。 焚书答邓石阳,(一)李贽的离经叛道,2、思想,(2)向正统思想发出挑战,批判道学家的虚伪,反对 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二、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材料三

3、 阳为道学,阴为富贵。被服儒雅,二、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材料五 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给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 焚书.答耿中丞书材料六 “有好女子便立家,何必男儿?”并赞扬卓文君私奔再嫁司马相如“正获身,非失身”,“当大喜,何耻为?”,(一)李贽的离经叛道,2、思想,(3)提倡个性自由,男女平等,反对封建等级制度 和特权。,二、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材料五 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一)李贽的离经叛道,3、影响,二、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1)冲击了封建礼教和正统思想;(2)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李贽的悲剧不仅属于个人,也属于他所

4、生活的时代。传统的政治已经凝固 ,类似宗教改革或者文艺复兴的新生命无法在这样的环境中孕育。社会环境把个人理智上的自由压缩在极小的限度之内,人的廉洁和诚信,也只能长为灌木,不能形成丛林。” 黄仁宇万历十五年,(一)李贽的离经叛道3、影响二、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1)冲击,二、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著作有明夷待访录,有中国思想启蒙之父的称号。,(二)黄宗羲,1、生平著作,二、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著作有明夷待访录,有中国(二)黄宗,二、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材料一 “其(君主)既得之(天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 明夷待访录原君,(二)黄宗羲,

5、2、思想,(1)猛烈抨击君主专制制度,尖锐揭露君主专制是 天下之大害;,二、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材料一 “其(君主)既得之(天下)也,二、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材料二 “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 明夷待访录原君,(二)黄宗羲,2、思想,(2)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启蒙思想。,二、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材料二 “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二、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3)反对传统的重农抑商思想,认为工商皆本。,材料三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明夷待访

6、录.财计三,(二)黄宗羲,2、思想,二、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3)反对传统的重农抑商思想,认为工商,二、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著作有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三)顾炎武,1、生平著作,二、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著作有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三,二、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1)主张经世致用,注重实学,反对不切实际学风,提倡实践和真知;,(三)顾炎武,2、思想,材料一 今之清谈谈孔孟。未得其精而己遗其粗,未究其本而先辞其末,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综当代之务,举夫子论学论政之大端一切不问,而曰一贯,曰无言。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股肱惰而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顾炎武日知录,二、明清之际进步思

7、想家(1)主张经世致用,注重实学,反对不切,二、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2)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材料二 “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日知录,(三)顾炎武,2、思想,二、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2)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材料,(三)顾炎武,二、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3)批判君主专制,主张“众治” 。,材料三 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自公卿大夫至于百里之宰,一命之官,莫不分天子之权,以各治其事。 日知录,(三)顾炎武二、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3)批判君主专制,主张“,二、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

8、世称“船山先生”。 著作有:周易外传、读通鉴论等,后汇编为船山遗书。,(四)王夫之,1、生平著作,二、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世称“船山先生”。 著作有:周易外传,二、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1)哲学思想:世界是物质的,物质的发展变化是有规律可循(即朴素唯物主义);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即尊重物质运动规律的自然史观和社会史观)。,材料一 “天下唯器而已矣。无其器则无其道。” “气者,理之依也。”王夫之读通鉴论 “动以入动,不息不滞天地之气,恒生于动而不生于静 。” 王夫之老子衍,(四)王夫之,2、思想,二、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1)哲学思想:世界是物质的,物质的发,二、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2)认

9、识论:一切事物通过考察研究是可认识的; 提出“行先知后”;,材料二 “行先知后” “君子之学,未尝离行以为知,必矣!” 王夫之尚书引义,(四)王夫之,2、思想,二、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2)认识论:一切事物通过考察研究是可,二、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3)政治思想:主旨是“循天下之公”,抨击“孤秦”“陋宋”,深刻揭露了历代帝王把天下当作私产的作法。,材料三 “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夷狄盗逆之所可私,而抑非一姓之私也。” “一姓之兴亡,私也,而生民之生死,公也。” 王夫之读通鉴论,(四)王夫之,2、思想,二、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3)政治思想:主旨是“循天下之公”,,探究:归纳黄宗羲、顾炎武

10、、王夫之思想的共同点,1.政治:反对君主专制独裁2.经济:提倡经世致用。3.思想:批判继承传统儒学,建立了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探究:归纳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思想的共同点1.政治:反对君,三、明清之际思想活跃的评价1.性质:是对传统儒学的批判和继承,得到符合时代变化的新发展。2.思想变革:起了民主思想的启蒙作用,对中国近代化变革起了推动作用。3.经济:一定程度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要求。4.社会转型:没有摇封建社会的理论基础,未能使中国社会实现转型,影响有限。,积极,消极,三、明清之际思想活跃的评价积极消极,1.李贽自称是封建正统思想的“异端”,下列与此不符合的是 A、“咸以孔子之是

11、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 B、“人有男女之分,而见识高低没有男女之别” C、“自古忠臣孝子,义夫节妇,同一侠耳” D、“夫是非之争也如岁时然;昼夜更迭,不相一也.”2、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家中,对君主专制批判最为激烈的是 A、李贽 B、黄宗羲 C、顾炎武 D、王夫之 3、李贽的著作主要有焚书 天下郡国利病书 藏书 明夷待访录 A、 B、 C、 D、,1.李贽自称是封建正统思想的“异端”,下列与此不符合的是,4、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中,在哲学领域成就最突出的是A、李贽 B、黄宗羲 C、王夫之 D、顾炎武5.明末清初出现了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一批进步思想家,他们否定传统的封建统治思想,从本质

12、看,反映了 A、儒家思想已经不能适应统治阶级维护统治的需要 B、新的经济成分和成长中的新兴阶级要求打破思想束缚 C、地主阶级改革派迅速形成和发展壮大 D、地主阶级思想家从明朝的灭亡中认真吸取经验教训,4、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中,在哲学领域成就最突出的是,6. 王夫之说:“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一姓之私也。”其思想的进步性在于 A、反对君主专制集权 B、反对封建私有制 C、要求建立平等的社会 D反对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度,6. 王夫之说:“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一姓之,【例】儒家思想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世界文明史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历史的长河中,有无数先哲曾留下若干睿智

13、的言论。下列人物组合与材料中引文顺序完全吻合的是 ( ) 甲:致良知 “亲吾父以及人之父,以及天下人之父”,要“视天下为一家,中国犹一人”。 乙:“工、商皆民生之本”。“天下为主,君为客”。 丙:“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丁:“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 A朱熹、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 B程颐、朱熹、李贽、黄宗羲 C王阳明、黄宗羲、董仲舒、顾炎武 D王夫之、程颢、王阳明、顾炎武,C,【例】儒家思想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世界文明史极为重,当代中国的儒学复兴,为新时期中国出现的官僚腐败、社会发展与生态、食品安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道德在某种程度的扭曲等问题提出了解决思路。同时,中国作为世界古文明没有出现断裂的唯一一国,在对外交往中,越来越显示出中华文明的生机与影响,儒家文化成了开展对外文化交流的一种主要资源。当代中国领导人倡导的“以德治国”、”以民为本”的思想,是儒学在当代中国政治理念中的新体现。 时代在变,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应变;社会在变,但“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不会变。,当代中国的儒学复兴,为新时期中国出现的官僚腐败、社会发展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