疲劳强度概述ppt课件.ppt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352273 上传时间:2022-11-12 格式:PPTX 页数:49 大小:1.0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疲劳强度概述ppt课件.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疲劳强度概述ppt课件.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疲劳强度概述ppt课件.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疲劳强度概述ppt课件.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疲劳强度概述ppt课件.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疲劳强度概述ppt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疲劳强度概述ppt课件.pptx(4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0-1 交变应力与疲劳失效10-2 交变应力的循环特征10-3 S-N曲线和材料的疲劳极限10-4 影响疲劳极限的主要因素10-5 构件的疲劳强度计算10-6 Miner线性累积损伤理论,第十章 疲劳强度概述,10-1 交变应力与疲劳失效,交变应力:构件内随时间作周期性变化的应力。,折断一根铁丝的启示,疲劳与疲劳破坏:结构的构件在交变应力的作用下发生的破坏现象,称为疲劳破坏,简称疲劳,齿轮啮合时齿根A点的弯曲正应力 随时间作周期性变化。,车轴每转一周,某点处的材料即经历一次由拉伸到压缩的应力循环。,机车车轴,10-1 交变应力与疲劳失效,因疲劳破坏是在没有明显征兆的情况下突然发生的,极易造成

2、严重事故。据统计,机械零件,尤其是高速运转的构件的破坏,大部分属于疲劳破坏。,10-1 交变应力与疲劳失效,构件在交变应力作用下失效时,具有如下特征:1)破坏时的最大应力值往往低于材料在静载作用下的屈服应力;2)构件在交变应力作用下发生破坏需要经历一定数量的应力循环;3)构件在破坏前没有明显的塑性变形预兆,即使塑性材料,也将呈现“突然”的脆性断裂;(危害性)4)金属材料疲劳断裂断口上,有明显的光滑区域与颗粒区域。(判断依据),10-1 交变应力与疲劳失效,疲劳失效机理,疲劳源,裂纹扩展,光滑区,粗糙区,脆断,金属材料裂纹,10-1 交变应力与疲劳失效,10-1 交变应力与疲劳失效,1979年,

3、美国DE-10型飞机失事,死亡270人,原因螺旋桨转轴发生疲劳破坏,该型号飞机停飞一年,全面检修,是设计问题。,疲劳破坏案例1,10-1 交变应力与疲劳失效,1981年初,欧洲北海油田“基尔兰”号平台覆灭,死亡123人,原因疲劳破坏,横梁在海浪的交变应力作用下,横梁承孔边裂缝,当时大风掀起7米巨浪,10105吨的浮台沉没于大海之中,疲劳破坏案例2,10-1 交变应力与疲劳失效,1998年5月,德国高速列车出轨,原因列车大轴发生疲劳破坏。,疲劳破坏案例3,10-1 交变应力与疲劳失效,10-2 交变应力的循环特征,应力循环:应力每重复变化一次,称为一个应力循环。完成一个应力循环所需的时间T ,称

4、为一个周期。,10-2 交变应力的循环特征,10-2 交变应力的循环特征,1.对称循环,如:机车车轴,10-2 交变应力的循环特征,2.脉动循环,10-2 交变应力的循环特征,3.静载,10-2 交变应力的循环特征,10-3 S-N曲线和材料的疲劳极限,试件分为若干组,最大应力值由高到底,以电动机带动试样旋转,让每组试件经历对称循环的交变应力,直至断裂破坏。,记录每根试件中的最大应力 (即疲劳强度)及发生破坏时的应力循环次数(又称疲劳寿命),即可得SN应力寿命曲线。,疲劳试验与S-N曲线,S-N曲线,为对称循环时材料的疲劳极限,10-3 S-N曲线和材料的疲劳极限,以最大应力为纵坐标,循环次数

5、(寿命)为横坐标,将疲劳试验结果描绘成的曲线,称为应力寿命曲线或S-N曲线,材料的疲劳极限,有色金属及其合金的应力寿命曲线无明显趋于水平的直线部分。通常规定N0=(5-10)107作为循环基数,所对应的应力为该材料的条件疲劳极限。,10-3 S-N曲线和材料的疲劳极限,钢材料的疲劳极限与强度极限的近似关系:,弯曲:,拉压:,扭转:,10-3 S-N曲线和材料的疲劳极限,10-4 影响疲劳极限的主要因素,1.构件外形的影响2.构件截面尺寸的影响3.构件表面加工质量的影响,构件外形的影响 构件外形的突变(槽、孔、缺口、轴肩等)引起应力集中。应力集中区易引发疲劳裂纹,使疲劳极限显著降低。,用有效应力

6、集中因数 或 描述外形突变的影响:,或,其中: 或 是无应力集中的光滑试件的疲劳极限, 或 是有外形突变试件的疲劳极限。,且,10-4 影响疲劳极限的主要因素,越小,则有效应力集中因数越大;材料的抗拉强度 越高,应力集中对疲劳极限的影响愈显著。,10-4 影响疲劳极限的主要因素,构件尺寸的影响,如受扭转大、小二圆截面试件,如二者的最大剪应力相同,则大试件横截面上的高应力区比小试件的大。即大试件中处于高应力状态的晶粒比小试件的多,故引发疲劳裂纹的机会也多。,10-4 影响疲劳极限的主要因素,构件尺寸越大,疲劳极限越低,构件尺寸的影响,用尺寸因数 或 表示。,或,10-4 影响疲劳极限的主要因素,

7、其中: 为光滑小试件疲劳极限 为光滑大试件疲劳极限,构件表面质量的影响,构件上的最大应力常发生于表层,疲劳裂纹也多生成于表层。故构件表面的加工缺陷(划痕、擦伤)等将引起应力集中,降低疲劳极限。,用表面质量因数表示,其中: 为表面磨光试件的疲劳极限 为用其它方法加工的构件疲劳极限,10-4 影响疲劳极限的主要因素,表面加工质量愈低, 愈小, 降低愈多。 一般 ,但 可通过对构件表面作强化处理而得到大于1的 值。,综合上述三种因素,对称循环下构件的疲劳极限为:,或,其中: , 是光滑小试件的疲劳极限。,10-4 影响疲劳极限的主要因素,疲劳裂纹主要形成于构件表面和应力集中部位,故提高构件疲劳极限的

8、措施有:(1)减缓应力集中,设计构件外形时,避免出现方形或带有尖角的孔和槽,在截面突变处采用足够大的过渡圆角,(如阶梯轴轴肩设置减荷槽 或退刀槽 ;(2)降低表面粗糙度,对表面进行精加工,避免表面有机械损伤和化学损伤(如腐蚀);(3)增加表面强度,通过高频淬火、渗碳、渗氮或液压喷丸进行处理。,10-4 影响疲劳极限的主要因素,10-5 构件的疲劳强度计算,对称循环交变应力下,构件的疲劳强度条件为:,其中: 是构件危险点的最大工作应力;nf 是疲劳安全系数。,或表示成:,对称交变应力下构件疲劳强度计算,10-5 构件的疲劳强度计算,同理,对扭转交变应力有:,对称交变应力下构件疲劳强度计算,其中:

9、,例10-5-1 机车车轴,P=80kN,45钢,n=1.5,试校核I截面疲劳强度。,10-5 构件的疲劳强度计算,解:,10-5 构件的疲劳强度计算,该截面疲劳强度足够。,10-5 构件的疲劳强度计算,10-5 构件的疲劳强度计算,不对称循环下构件的疲劳强度计算,疲劳极限r或r由试验测定。,将各循环特征r下的疲劳极限r (即max )所对应的平均应力m和应力幅a计算出来,画在以m 、a为坐标轴的图上,称为材料的疲劳(持久)极限曲线,10-5 构件的疲劳强度计算,从原点O作射线OE,与横轴的夹角设为,表示同一条射线上各点所表示的应力循环特征相同,A(0,-1)代表对称循环所对应的点,B(b,0

10、)代表静应力所对应的极限点,C(0/2, 0/2 )代表脉动循环所对应的点,10-5 构件的疲劳强度计算,为了减少工作量,工程中常用折线ACB代替疲劳极限曲线ACB,这样只要取得-1、0和b三个试验数据就可以做出简化了的材料的疲劳极限图,实际构件,需考虑应力集中、截面尺寸和表面加工质量(即K、)等影响,试验表明,这些因素只影响动应力部分,而对静应力的影响可忽略,这样,可以由材料的疲劳极限简化曲线,得到构件的疲劳极限图,考虑上述影响后,A,C两点的纵坐标分别降为(点A1)和 (点C1)。连接A1,C1,B,得实际构件的简化曲线,10-5 构件的疲劳强度计算,10-5 构件的疲劳强度计算,构件除满

11、足疲劳要求外,还应满足静强度条件,一般承受交变应力的构件大都用钢等塑性材料制成,故受静载荷作用时的破坏条件是,因此,在横坐标上取点B1(s,0),作与m正向夹角为135的直线与线A1C1交于点D。这样,折线A1DB1与纵、横坐标轴围绕的范围内,就是构件既不产生疲劳破坏,又不发生塑性屈服破坏的安全工作区,10-5 构件的疲劳强度计算,若构件工作时,其循环特征为r,最大工作应力为max,对应与线A1D相交的OM射线上的点N,构件的最大工作应力为,构件的疲劳极限,10-5 构件的疲劳强度计算,过点N作A1M的平行线与a轴交于点N1,安全因素,10-5 构件的疲劳强度计算,称为材料对应力循环不对称性的

12、敏感因素,10-5 构件的疲劳强度计算,非对称循环条件,当m=0和a=max时,即为对称循环,对称循环为非对称循环的特例,若为塑性屈服破坏,ns为材料屈服失效时规定的安全系数,10-5 构件的疲劳强度计算,按第三强度理论,构件弯扭组合变形时的静强度条件,两边平方除以 ,并将s=s/2代入,推广交变应力下,10-6 Miner线性累积损伤理论,Miner线性累积损伤理论,对象:针对非稳定不变的恒幅交变应力,方法:将非稳定变化的应力谱进行整理,将其简化为若干级恒幅交变应力组成的周期性应力谱,每个周期包括的应力循环组合及其排列完全相同,设每个周期内,包括k级恒幅交变应力,最大值分别为1,2, k,相

13、应循环次数分别为n1,n2,nk,若总周期数为,则交变应力1,2, k的总循环数分别为 n1, n2 , , nk,10-6 Miner线性累积损伤理论,设每个周期内,包括k级恒幅交变应力,最大值分别为1,2, k,相应循环次数分别为n1,n2,nk,若总周期数为,则交变应力1,2, k的总循环数分别为 n1, n2 , , nk,线性累积损伤理论:如果构件在恒幅交变应力作用下疲劳寿命为N1,则应力每循环一次对构件所造成的损伤为1/N1,该应力对构件所造成的总损伤为 n1/N1,同理2, k的造成损伤 n2/N2, , nk/Nk,10-6 Miner线性累积损伤理论,线性累积损伤理论:如果构

14、件在恒幅交变应力作用下疲劳寿命为N1,则应力每循环一次对构件所造成的损伤为1/N1,该应力对构件所造成的总损伤为 n1/N1,同理2, k的造成损伤 n2/N2, , nk/Nk,根据以上分析,得构件产生疲劳破坏的条件是(即Miner线性累积损伤理论),Miner理论的实质是:假定各级交变应力所造成的损伤可以线性相加。,例2:恒幅循环应力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其应力幅和循环特征(应力比)分别为 , 。,A80MPa,5B40MPa,1/5C40MPa,5D80MPa,1/5,例1:r=1是什么性质的应力?,已知:循环特征r=-1/6,应力幅sa=70MPa 求:平均应力sm,解:,讨论:,中有几个独立变量?,答:静载产生的应力。,1,2,答:B,3,答:2个,因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