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病变影像诊断ppt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361134 上传时间:2022-11-14 格式:PPT 页数:171 大小:23.5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脊柱病变影像诊断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71页
脊柱病变影像诊断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71页
脊柱病变影像诊断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71页
脊柱病变影像诊断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71页
脊柱病变影像诊断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脊柱病变影像诊断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脊柱病变影像诊断ppt课件.ppt(17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脊柱疾病的影像诊断,空军总医院磁共振科熊明辉,内容提要,影像学检查方法的比较正常影像解剖椎间盘病变脊柱退行性变脊柱肿瘤(骨肿瘤、脊髓肿瘤、髓外肿瘤)脊柱结核脊柱先天性异常影像学新技术在脊柱病变中的应用,影像学检查方法的比较,影像学检查方法的比较,X线 空间分辨率高,观察解剖结构的连续性好。但密度分辨率差,只能区分骨软组织空气。解剖结构互相重叠,不能显示椎间盘及椎旁软组织。适合于骨质病变的检查。CT 密度分辨率高,能区分20004000级别不同密度的人体组织,能直接显示椎间盘。横断面成像观察人体解剖结构连续性差(3维成像除外)。MRI 任意层面显示解剖结构,多参数、多序列成像,显示脊髓、椎间盘尤

2、佳。能显示骨髓病变。特别适合于脊柱病变检查。,X线 空间分辨率高,观察解剖结构的连续性好。但密度分辨率差,只能区分骨软组织空气。解剖结构互相重叠,不能显示椎间盘及椎旁软组织。适合于骨质病变的检查。,男,42岁。颈腰部不适,走路踩棉花感。临床诊断:退行性变,X线:退行性骨关节病, MRI:胸髓肿瘤,CT的常识,利用探测器测定穿过人体后衰减的X线量,通过计算机重建成人体的横断面图像。现代计算机技术可进行三维重建。密度分辨率高于X线。CT 有电离辐射。 CTX线计算机,CT 密度分辨率高,能区分20004000级别不同密度的人体组织,能直接显示椎间盘。横断面成像观察人体解剖结构连续性差(3维成像除外

3、)。,MRI常识,探测人体H发出的电磁波信号,计算机成像。自然状态下,人体H杂乱无章的运动,发出的电磁波信号极其微弱,且互相干扰,不能检测到,将人体置于强磁场内, H运动步调一致,发射射频脉冲后可测到回波信号,探测器接收后传入计算机成像。MRI无电离辐射。原理复杂,图像直观。任意层面显示解剖结构,多参数、多序列成像,显示脊髓、椎间盘尤佳。能显示骨髓病变。特别适合于脊柱病变检查。,MRI常用序列,T1加权像 突出T1成分(TR 500,TE 50)T2加权像 突出T2成分(TR 1500,TE 150)脂肪抑制序列 通过抑制脂肪信号或突出水的信号鉴别水肿与脂肪、出血。其它序列。,T1加权像,T2

4、加权像,椎间盘炎,T1加权像,T2加权像,脂肪抑制,脊柱影像学检查方法的选择,脊柱骨质病变及脊柱的生理曲度X线椎间盘、椎间小关节、软组织病变CT脊柱骨髓病变、骨质病变、椎间盘、脊髓、神经根、椎旁软组织MRI,平扫与增强扫描,平扫 不用造影剂的普通扫描增强扫描 静脉注射造影剂后,观察病变强化的程度(反映血供状态),有助于病变的定性及明确病变与邻近结构的关系。CT增强扫描造影剂:碘 需做过敏试验MRI增强扫描造影剂:钆 不需做过敏试验,椎间盘突出与肿瘤并存,正常影像解剖,一、X线解剖(颈椎),颈37及钩椎关节,颈37钩突(钩椎关节)颈17横突有孔(横突孔,椎动脉通过),CT、MRI血管成像可以显示

5、椎动脉,X线解剖(腰椎),腰3横突最长,是最可靠的定位标志,不要把发育过小的肋骨误认为横突,颈椎: 颈1环形,无椎体、关节突及棘突 颈2 齿状突,颈37钩突(钩椎关节), 颈17横突有孔(横突孔,椎动脉通过),CT的影像解剖(颈椎),正常颈段脊髓,颈椎骨质增生,CT的影像解剖(腰椎),腰椎:腰1椎体略呈楔形,上部腰椎椎管椭圆形,下部椎管三角形(侧隐窝),正常腰椎间盘 CT,正常腰椎间盘 CT,正常CT解剖(胸椎),正常CT解剖(骶骨),如何阅读CT片?,三、MRI影像解剖(腰椎),矢状位T1、T2,正常腰椎间盘MRI,冠状位的扫描,颈段椎管内结构:脊髓中央的灰质“H”形物质和外面的白质,蛛网膜

6、下腔,脊髓横断面解剖,矢状位T1、T2加权像,横轴位T2加权像,如何阅读磁共振片?,颈椎退行性疾病,因颈椎间盘退变及其继发性改变,刺激或压迫相邻脊髓、神经、血管和食管等组织,并引起症状或体征者,称为颈椎病。神经根型(5060%)致压物压迫脊神经根或被动牵拉产生神经根性症状。脊髓型(1015)退变颈椎压迫脊髓产生症状。椎动脉型 由于颈椎退变机械压迫或所致颈椎节段性不稳定,使椎动脉受压或刺激,使椎动脉狭窄、折曲或痉挛造成椎基动脉供血不全。交感型颈椎病 中年妇女多见,与长期低头,伏案工作有关。主要表现为交感神经的症状。,影像学表现,X线:生理曲度异常,椎间隙变窄,椎体骨质增生,椎间孔狭窄。功能位片颈

7、椎节段性不稳定,表现为在过伸和过曲位时椎间滑移3mm。CT:椎间盘突出,椎管矢状径变小,椎间孔变窄,后纵韧带增厚、钙化、脊髓受压。MRI:椎间盘突出,椎管变窄,硬膜囊及脊髓受压。炎症时髓内可见软化灶。,钩椎关节增生,后纵韧带增厚、钙化,腰椎间盘突出症,病理分为5型纤维环膨出:纤维环呈环状向周围突出,但纤维环无断裂,可引起神经根受压。纤维环局限性突出:纤维环局限性突起,内层纤维环断裂,髓核向内层纤维环薄弱处突出,外层纤维环完整。椎间盘突出:突出的髓核为很薄的外层纤维环约束,产生较严重的症状。椎间盘脱出:髓核穿过完全破裂的纤维环,位于后纵韧带下,可位于神经根外侧、内侧、或椎管前方正中。游离型椎间盘

8、:脱出的髓核穿过完全破裂的纤维环和后纵韧带,游离于椎管内或蛛网膜下腔。,影像学表现,X线:可完全正常。正位片侧弯,侧位椎间隙变窄,典型表现为椎间隙前窄后宽。CT:可直接显示突出的椎间盘及对神经组织的压迫。并可观察骨性结构和及韧带的变化。MRI:椎间盘T2信号减低并直接显示突出的部位,椎管内结构受压的程度。尤其有利于显示游离型椎间盘游离的部位。CT和MRI均不能显示纤维环。,椎间盘膨出,椎间盘突出(中央型),正常,椎间盘突出(外侧型),椎间盘突出、黄韧带肥厚,椎间盘脱出,髓核游离,腰椎间盘突出MRI,椎间盘脱出,+C,-C,-c,髓核向上游离,椎间盘突出与肿瘤并存,胸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中央型

9、椎管狭窄(矢状径狭窄):5mm,3mm为狭窄。,椎管狭窄,腰椎滑脱与椎弓峡部裂,腰椎滑脱,相邻两椎体发生向前或向后相对位移。根据原因分为:椎弓发育不良性、椎弓峡部裂性、退行性、创伤性和病理性。滑脱使局部椎管容积减小,马尾神经和神经根受压,有类似椎管狭窄的症状。,影像学表现,X线:45O斜位片是最佳的检查方法,可明确有无椎弓峡部裂(“狗颈部”可见裂隙)。CT:可显示有无峡部裂,及椎骨移位的程度。MRI:可显示滑脱的程度及椎管内容物受压的情况,也可直接显示峡部裂。,脊柱滑脱的分度,Ulmann征 峡部裂性腰椎滑脱X线侧位片示上一椎体对下一椎体发生的向前移位。从下一椎体前缘画一垂直于椎间隙的水平线,

10、正常此线不与上一椎体相交。将上一椎体下缘分成4等分,若此线位于前方第一等分内为O,第二等分内为O,依次类推。,脊柱结核,按病灶的始发部位,分中心型和边缘型,中心型病灶的骨质破坏出现在椎体中心,初期因病灶较小不能在X线片显示,CT有利于发现早期病灶,并可发现椎旁脓肿,CT的缺点是难以评价椎间隙变窄。MRI不仅能发现椎体的骨质病变,还能评价椎间隙变窄的程度、椎旁脓肿的大小,椎管内侵犯的程度。,脊柱结核(X线表现),骨质破坏,生理曲度异常。椎间隙变窄,椎体融合。死骨形成。椎旁脓肿。,脊柱结核(CT表现),CT的主要表现是椎体破坏、椎管内累及的程度、脓肿的大小。发现X线平片不能发现的小的骨质破坏区,明

11、确脓肿的大小及其与周围脏器的关系。椎体破坏CT表现为局部低密度灶,椎体塌陷后突可致椎管狭窄。椎旁脓肿为液性低密度区,其内可有钙化,增强扫描可见脓肿周边呈环形强化。,MRI表现,MRI:椎体破坏在T1WI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并混杂中低信号影。冠状或矢状位可见椎间盘和椎体终板破坏,椎间隙变窄。椎旁脓肿呈长T1和长T2信号。,腰3、4、5结核并椎旁脓肿,腰5骶1结核,胸椎结核1,腰2、3结核,腰2、3结核,腰5骶1结核,脊柱感染性疾病,椎间盘炎:既可以是全身感染的一部分,也可能是局部创伤,如椎间盘的介入治疗后感染。MRI表现:椎体终板长T1、长T2信号,椎间盘正常形态消失,呈长T1、长T2信号。

12、,椎间盘炎(椎间盘突出经皮切除术后),椎间盘炎(平扫),脂肪抑制序列,脊髓炎性疾病(颈髓炎,脊膜强化),蛛网膜粘连,脊柱肿瘤,椎管内肿瘤髓内肿瘤髓外硬膜下肿瘤髓外硬膜外肿瘤脊柱骨肿瘤(原发肿瘤、转移瘤),椎管内肿瘤,椎管内肿瘤是指起源于脊髓及其相邻组织结构的肿瘤,可发生于脊髓的任何节段,胸段占椎管内肿瘤42左右,颈段约占26, 腰段和马尾部各占14,圆锥部占4。椎管内肿瘤按发生部位分:脊髓内肿瘤 (约占1015);髓外硬膜内肿瘤(约占6070);硬膜外和硬膜内外肿瘤(约占15- 25)。,椎管内肿瘤的影像学定位诊断,髓内肿瘤:脊髓增粗,蛛网膜下腔对称性变窄。髓外硬膜下肿瘤:肿瘤位于脊髓与硬膜(

13、或蛛网膜)之间,肿瘤侧蛛网膜下腔扩大,脊髓受压移位,对侧蛛网膜下腔变窄。髓外硬膜外肿瘤:肿瘤位于硬膜外,硬膜受压,肿瘤侧蛛网膜下腔受压、变窄明显,脊髓移位,对侧蛛网膜下腔变窄。,症状 脊髓是中枢神经系统传入和传出通路的集中处,又包含各种脊髓反射中心。脊髓位于骨性椎骨内,当椎管内发生肿瘤时,由于椎管本身无扩张性,很容易造成对神经根的刺激与脊髓的损害,而出现相应的神经系统症状,通常可分为三个时期:,神经根刺激期是疾病的初期,其特点是神经根性疼痛或感觉异常一蚁行感、刺痛、灼痛等。表现在邻近肿瘤受压的神经根所支配的区域内。这种根性疼痛开始为间歇性的,常在咳嗽、喷嚏、劳累时加剧。此时检查可以没有任何感觉

14、障碍,或者在相应神经根支配区域内有感觉过敏。随神经根压迫或牵拉的加重,出现感觉减退或感觉消失。根性疼痛常见于髓外肿瘤,以颈段和马尾部肿瘤为明显;髓内肿瘤则极为罕见。如果肿瘤位于脊髓腹侧,可无根性疼痛,而出现运动神经根的刺激症状,表现为受压节段或所支配肌肉的抽动(肌跳),伴肌束颤动、运动不灵或无力等。这种肿瘤早期对神经根的刺激所致的感觉、运动异常,由于部位明确,固定,对定位诊断很有意义。,脊髓部分受压期在神经根刺激症状的同时或之后出现脊髓传导束受压症状。由于髓外肿瘤尤其是神经纤维瘤对脊髓的压迫逐渐加重,发展为脊髓半侧受压综合症。表现为同侧运动障碍及深感觉障碍,对侧痛、温觉障碍,双侧触觉正常或减退

15、(Brown-Sequrds Syndrome)。此综合症在髓内肿瘤极为罕见。从脊髓的前面或后面正中生长髓外肿瘤也无此症状,而只有两侧基本对称的感觉减退和肌力减弱,并逐渐加重。,脊髓完全受压期是肿瘤后期。常由脊髓部分受压或不全性截瘫发展以至最终出现完全性截瘫即脊髓完全受压期。肿瘤平面以下、深浅感觉消失,肢体完全瘫痪和痉挛,并出现大小便障碍。此期尚可发生麻痹肌的痉挛,重者可有抽搐,肢体关节倾向于挛缩。肿瘤平面以下部位汗腺分泌减少,皮肤干燥、粗糙、少汗或无汗。瘫痪的肢体可出现静脉瘀血或水肿,此期容易发生骶尾部褥疮。,在分析运动和感觉传导障碍时,应注意它们发展的顺序和方向,有助于鉴别髓内与髓外肿瘤。

16、脊髓的麻痹可分为上行性和下行性两类。由于脊髓内感觉及运动通路的纤维排列层次关系(图),上行性麻痹的特点是运动和感觉障碍是从肢体的远端开始的,因为最初肿瘤的压迫仅累及脊髓最表面的长传导束纤维,而后才影响到深部的短传导束纤维。上行性麻痹常见髓外肿瘤,下行性麻痹常见于髓内肿瘤,其特点是感觉、运动障碍由上向下发展。因髓内肿瘤首先压迫的脊髓深部纤维。此外应注意会阴部的感觉障碍特征,髓外肿瘤后期,当肢体感觉消失时,在会阴部,外生殖器和肛门外常发现皮肤感觉、尤其疼痛感觉依然存在。而在髓内肿瘤感觉障碍常包括会阴部。,临床诊断,脊髓压迫的基本临床特征是病程缓慢,呈进行性加重的节段性的脊髓长束压迫症状。节段性症状

17、如病变节段的神经根痛,感觉过敏,以及下运动神经元性肌肉萎缩是脊髓瘤的早期可疑征象。脊髓长束受压如锥体束受压迫时,早期表现为步态异常或跛行,后期表现下肢痉挛瘫痪。(一)病史与体格检查脊髓肿瘤起病缓慢,个别也有起病较急的。要注意首发症状以及病程发展的先后顺序。早期的神经根痛以及起至脚、趾远端的上行性感觉、运动障碍是髓外肿瘤的表现。 除细致和反复的神经系统检查外,不可忽视全身的检查。如背部中线及其附近的皮肤有窦道或陷窝,常提示椎管内的病变是胚胎残余肿瘤等。怀疑转移性肿瘤时注意检查原发病灶。一旦确诊为脊髓肿瘤,则应进一步进行定位诊断。,(二)肿瘤平面定位 1.高颈段(C1-4)肿瘤:颈、肩或枕部痛。四

18、肢呈不全性痉挛瘫痪,肿瘤平面以下深、浅感觉丧失,大小便障碍。颈4肿瘤时,可出现膈神经麻痹,出现呼吸困难或呃逆。 2 颈膨大部(C5-T1)肿瘤:双上肢呈弛缓性瘫痪(软瘫),双下肢痉挛性瘫痪(硬瘫)、手、臂肌肉萎缩、肱二、三头肌腱反射消失,或眼交感神经麻痹:同侧瞳孔及眼裂缩小,眼睑下垂,眼球轻度凹陷(霍纳氏症)。大、小便障碍。 3 上胸段(T2-8)肿瘤:胸、腹上部神经痛和束带感。双上肢正常。双下肢硬瘫,腹壁及提睾反射消失。 4 下胸段(T9-12)肿瘤:下腹部及背部根痛和束带感。双上肢正常,双下肢硬瘫。肿瘤平面以下深、浅感觉障碍,中、下腹反射消失,提睾反射消失。 5 园锥部肿瘤(L1-2):发

19、病较急,会阴部及大腿部有对称疼痛,便秘及尿潴留,性功能障碍,跟腱反射消失。 6 马尾部肿瘤(L2以下):先一侧发病,剧烈根痛症状以及会阴部、大腿及小腿背部明显,受累神经支配下的肢体瘫及肌肉萎缩,感觉丧失,膝、跟腱反射消失。大、小便障碍不明显。,脊髓内肿瘤,病因、病理 脊髓内肿瘤主要为神经胶质瘤,以星形细胞瘤和室管膜瘤为常见,少见的肿瘤有血管网状细胞瘤、表皮样囊肿、转移瘤等。,影像表现,MRI检查:能直观地显示肿瘤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无创性作出肿瘤的定位、定量乃至定性诊断,是目前脊髓肿瘤诊断的最佳选择。脊髓膨大,蛛网膜下腔变窄、闭塞、出现充盈缺损。星形细胞瘤:T1WI上呈不均匀性稍低信号,T2W

20、I上呈不均匀性高信号,囊变区为水时,T1WI上呈均匀性低信号,出血或含大量蛋白质时,T1WI上呈高信号。Gd-DTPA增强扫描实性肿块强化,囊变区无强化。室管膜瘤:T1WI上肿瘤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上呈等或高信号,增强扫描肿块均匀性强化,水肿和囊变区无强化,肿瘤边界显示更清楚。血管网状细胞瘤实体部分为血管巢,T1WI、T2WI上均呈高信号,瘤内和瘤周可见血管流空,C T检查:横轴位上显示:局部脊髓对称或者不对称性增粗,周围脂肪间隙变窄或者消失;肿瘤呈等或低密度灶,脂肪瘤出现负CT值;增强扫描肿瘤强化不明显,富血管肿瘤如室管膜瘤可出现强化,CT可见钙化,脊髓肿瘤,室管膜瘤(手术证实),髓外硬

21、膜内肿瘤,病因病理 髓外硬膜内肿瘤常见为脊膜瘤和神经源性肿瘤,后者包括神经鞘瘤和神经纤维瘤。这类肿瘤大多数为良性,早期诊断手术治疗效果较好。 临床表现 髓外硬膜内肿瘤好发于胸段及颈段,腰、骶段少见。神经根痛为首发症状,疼痛沿着神经根分布区扩展,在四肢呈线样、于躯干呈束带状分布,阵发性反复发作。病情进展逐渐出现脊髓长束损害,引起同侧上神经元性麻痹,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病理反射征阳性。,肿瘤位于硬膜与脊髓之间,脊髓受压向对侧移位,蛛网膜下腔患侧增宽,对侧变窄。 CT检查:脊膜瘤CT平扫呈等或略高密度灶,肿瘤的血运较丰富,呈明显均一性强化;神经纤维瘤可见椎间孔扩大,肿瘤向椎管内、外生长呈哑铃形,

22、瘤内可有钙化,轻度均匀性强化。 MRI检查:脊膜瘤在矢状面T1WI呈等信号,肿块与受压移位的脊髓间的界限清楚,T2WI上肿块呈高信号,显示更加清楚,增强扫描肿块均匀性显著强化。神经鞘瘤和神经纤维瘤的MRI表现相似,T1WI上呈稍低信号,T2WI上呈稍高信号肿块,增强扫描肿块均匀性或者不均匀性轻度强化。,髓外硬膜下肿瘤,男,30岁,背部疼痛(1),男,30岁,背部疼痛(2),硬膜外肿瘤,病因病理:肿瘤位于硬膜外,常见者有转移瘤、脊膜瘤。神经纤维瘤、脊索瘤、脂肪瘤等,可同时累及硬膜内外。这类肿瘤大多数伴有椎骨破坏或椎管膨大,其预后决定于肿瘤的良恶性质。,CT检查:转移瘤显示椎管内硬膜外软组织肿块,

23、有轻度均匀性强化,向内压迫脊髓使之移 位变形,向外呈溶骨性偶尔为成骨性椎骨破坏。脊索瘤呈膨胀性生长,骨质破坏的范围大,软组织肿块不规则。神经源性肿瘤可单独生长于硬膜外,更多的同时生长于硬膜内外呈哑铃状, CT表现较为特征。脂肪瘤呈均匀低密度肿块,CT值为负值,偶可为等密度病灶。 MRI检查:转移瘤MRI较CT敏感,肿块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同时可见蛛网膜下腔变窄和脊髓受压移位,椎体及附件骨质破坏。脊索瘤的软组织肿块在T1WI上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膨胀性骨质破坏,骨皮质保持完整。脂肪瘤T1WI和T2WI上均呈高信号,脂肪抑制序列抑制其信号强度。,(神经原性肿瘤),髓外硬膜外

24、肿瘤,哑铃状生长,神经鞘瘤,神经鞘瘤,神经原性肿瘤,神经纤维瘤病,+C,C,神经纤维瘤病,马尾肿瘤,Schwannoma,椎骨肿瘤,血管瘤 肿瘤组织由血管及血窦构成,瘤壁由单层内皮细胞复衬。CT表现 边界清晰的低密度区,骨小梁增粗,横轴位骨小梁断面呈多发点状。MRI表现 T1及T2加权像均呈高信号,增强扫描肿瘤明显强化。与椎体脂肪鉴别有困难时,脂肪抑制序列有助于鉴别。,转移瘤 是脊柱恶性肿瘤最常见的类型,全身各部位恶性肿瘤均可转移至脊柱。病理分为成骨型、溶骨型及混合型。CT表现 溶骨型为低密度影,破坏椎弓根,椎旁有时可见软组织肿块,椎间隙多正常,此为与结核的重要鉴别点。MRI表现 溶骨型T1WI低信号,T2加权像高信号。成骨型T1WI及T2WI均为高信号。MRI还有助于显示肿瘤对椎管内结构的侵犯。,椎体血管瘤,腰5血管瘤,血管瘤,腰椎血管瘤,脊柱转移,多发转移瘤,脊柱转移瘤,肺癌转移,肺癌转移,椎体、椎弓及椎旁软组织转移,椎骨肿瘤样病变,骨纤维异常增殖症,影像学新技术在脊柱病变中的应用,螺旋CT三维重建MRI白质束成像,脊柱畸形,影像学新技术在脊柱病变中的应用,白质束成像,脊柱先天性异常,脊膜膨出,脊膜膨出(T1矢状位),脊髓空洞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