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数学三年级 下册 电子书ppt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361809 上传时间:2022-11-14 格式:PPT 页数:96 大小:13.5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 下册 电子书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96页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 下册 电子书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96页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 下册 电子书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96页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 下册 电子书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96页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 下册 电子书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9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 下册 电子书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数学三年级 下册 电子书ppt课件.ppt(9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全册教材安排,“数与代数”领域,数的运算: 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 数;一位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结合 计算教学解决实际问题。数的认识: 继续认识分数;初步认识一位小数。常见的量: 年、月、日;吨。,“空间与图形”领域,图形的认识:立体的三视图。 图形的变换:轴对称图形; 平移、旋转。测量:千米;长(正)方形的面积。,“统计与概率”领域,统计量 平均数。“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6次实践活动。 其 它你知道吗、思考题。,各单元教材分析,第一单元 除法一、教学内容,三位数除以一位数;连除计算的实际问题。内容分三部分编排:计算(口算、笔算、估算),解决实际问题,单元复习。,1.口算的内容与教学。

2、(1)内容:整百数除以一位数: 800 2 300 6 几百几十的数除以一位数: 690 3 280 7,二、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2)教法:安排例题,以旧带新,题组比较。,P.1,P.13,2.笔算的教学线索和教学活动。(1)计算法则:商是三位数 商是两位数。,P.1,P.3,(2)特殊情况:商中间一位是0 商末尾有0。,P.9,P.7,(3)关于笔算法则的教学:,笔算前:估计感受笔算时:思考体会笔算后:比较综合,P.1,(3)关于笔算法则的教学:,笔算前: 估计感受笔算时: 思考体会笔算后: 比较综合,P.3,(3)关于笔算法则的教学:,笔算前:估计感受笔算时:思考体会笔算后:比较综合

3、,P.4,(4)关于商里有0的除法的教学: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从现实情境引出;体会商应该是0;类推;概括。,P.6,体会商的十位上应该写0。估计; 口算;按法则算。,P.7,估计; 质疑;解疑。,P.9,从商中间0带出末尾0;教学竖式的简便写法。呈现比较思考示范仿照,3.估算的教学线索。(1)笔算前估计,为笔算导向。(2)笔算后估计,总结计算法则。(3)练习时估算,培养计算技能。(4)应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P.5,4.连除计算的实际问题(1)图文结合的: 收集有用信息, 整理成完整的问 题; 鼓励解法多样, 不要求一题多解。,P.11,(2)纯文字叙述的: 加强读题和复述; 寻找

4、条件联系,形 成思路; 妥然对待某些解法。,P.14,第二单元 年、月、日,知道年、月、日的有关知识。知道平年和闰年的知识,会判断平年或闰年。内容分三部分编排:年、月、日的知识,平年与闰年,实践活动。,一、教学内容和要求,二、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1.以年历为学具,组织多种活动,发现规律,获得知识。,(1)在年历里收集信息, 填表整理,引发分类,认识大月和小月。,P.17,(2)想办法记住一年里的大月、小月的月份。(3)算全年天数。,P.18,(1)发现各年二月的天数不都相同,教学平 年与闰年。,2.逐渐认识平年和闰年,P.9,(2)发现连续四年里只有1个闰年,教学判断方法。 (3)对整百年

5、的补充说明。,P.20,P.19,3.设计有趣的实践活动。 (1)相互猜生日,在直接和间接的互换中巩固年、月、日的知识。,P.22,(2)统计生日,用统计的方法获得并呈现数据。(3)了解父母的生日,尊敬长辈的教育。,P.23,第三单元 平移和旋转,初步体验平移和旋转现象,能识别常见的物体平移或旋转。 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的图形左右或上下平移。 内容分三部分编排: 认识现象, 平移图形, 实践活动。,一、教学内容和要求,(1)想象物体的运动,感知运动特点,体会 平移与旋转。,二、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1.感知平移、旋转的教学活动。,P.24,(2)识别常见的物体运动方式。(3)在生活中寻找实例。

6、(4)用手势表示。,P.25,P.26,(1)看懂图形平移的方向和距离: 结论 过程、方法; 方法 结论。,2.方格纸上平移图形的教学活动。,P.24,(2)在方格纸上平移图形: 独立操作、交流中优化方法; 两点注意。,P.25,第四单元 乘法,两位数乘两位数。内容分五部分编排:口算,笔算法则,估算,特殊的乘法, 单元复习。,一、教学内容,二、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1.口算教学线索,P.28,(1)例题鼓励算法多样。,(2)“试一试”优化方法。(3)在稳定的算法结构中口算整十数乘整十数。,P.29,(1)竖式前积累感性认识。(2)尝试中体会竖式结构。(3)教学竖式的一般写法。(4)提高计算正

7、确率。,2.笔算法则的教学线索。,P.30,3.估算的教学方式。,P.33,(1)体会他人的思考,学会方法。,(2)培养估算习惯。,P.33,P.34,(1)随时概括常用的数量关系。,4.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注意三点。,P.29,(2)培养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思路。,P.32,P.37,(3)多领域内容有机结合。,P.37,第五单元 观察物体,一、教学内容和要求,由4个正方体摆成的物体。指出物体的三视图;比较几个物体的视图;按视图摆出物体。,1.摆和看是基本活动,比较视图使观察富有挑战性。 (1)摆的目的。 (2)看的要求。 (3)比的体会。,二、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P.41,(1)经历摆的过程

8、: 研究视图;摆出物体;验证确认。 (2)体会摆法多样。,2.按照视图摆出物体,发展空间想象。,P.42,第六单元 千米和吨,在具体情境中体会千米和吨。知道进率,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能初步应用千米和吨。内容分成三部分编排:千米,吨,实践活动。,一、教学内容与要求,1.认识千米和吨的线索与活动。 (1)现实情境中引出,体会实际应用。 (2)以100米和100千克为生长点,体会1千米和1吨,带出进率。,二、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P.44,1.认识千米和吨的线索与活动。 (1)现实情境中引出, 体会实际应用。 (2)以100米和100千克 为生长点,体会1千米 和1吨,带出进率。,二、教材编写特点

9、和教学建议,P.47,(3)扩大背景,通过推算继续体会千米和吨。,P.45,(3)扩大背景,通过推算继续体会千米和吨。,P.48,(3)扩大背景,通过推算继续体会千米和吨。,P.49,(1)选择合适的单位。,2.在应用计量单位时进一步体验单位。,P.49,P.50,(2)解决实际问题。,P.51,3.实践活动中体会千米 。,P.54-55,第七单元 轴对称图形,知道有些物体和现象是对称的,体验对称 的奇妙,感受对称美。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能制作简单的轴对称图形。,一、教学内容和要求,1.先感受物体的对称,再认识轴对称图形。 (1)观察熟悉的物体,体会对称。 (2)把物体的某个面画下来,研究平面

10、图形的特点。,二、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P.56,(3)指导操作,理解完全重合,初步建立轴对称图形的概念。,P.56,(4)组织判断,加强概念: 平面图形;,P.57,图案; 字母;,P.58,国旗; 交通标志。,P.59,P.60,(1)自由制作。,2.做轴对称图形,加深体验。,P.57,(2)在方格纸上画。,P.58,(3)剪纸。,P.63,第八单元 认识分数,由若干个物体组成的整体的几分之一或几分之几。把整体平均分,用分数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通过操作或计算,求整体的几分之一或几分之几是多少个。内容分三部分编排:几分之一,几分之几,综合练习。,一、教学内容,1.循序渐进教学几分之一。

11、(1)例题:每份1个,占整体的几分之一。 (2)“想一想”:每份2个,占整体的几分之一。,二、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P.64,(3)“想想做做:每份多个,占整体的几分之一。,P.64,P.65,(1)例题:突出3个 是 。(2)“想一想”:演绎3个 是 。,2.举一反三,教学几分之几。,P.68,3,4,1,4,3,5,1,5,3,(3)“想想做做”:对几分之几有较概括的认识。,P.68,P.69,(1)例题前的铺垫。,3.求整体的几分之一或几分之几,进一步体会分数的意义。,P.65,P.69,(2)用不同方式解决问题。,P.66,P.66,P.67,4.教学十分之几,为认识小数作准备。,P

12、.70,第九单元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结合实例认识面积的含义。 体会常用面积单位,会进行换算,能自选单位 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 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内容分五部分编排:意义,单位,公式,进率,单元练习与实践活动。,一、教学内容和要求,(1)物体表面的大小是面积: 感知现象引出面积; 充实素材体验面积; 联系生活概括理解。,二、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1.联系已有经验,初步建立面积概念。,P.74,(2)平面图形的大小是面积: 概念同化; 比较面积的方法 多样。,P.75,(1)需要统一的单位、确定的单位。,2.体会和应用面积单位。,P.78,(2)教学三个面积单位: 详教平方厘米;

13、 简教平方米; 自学平方分米。 语言描述; 图形展示; 实物比拟。,P.78,P.79,(3)用面积单位测量和估计。,P.80,(1)长方形面积公式: 摆长方形,初步感受; 量长方形,体会必然; 想长方形,得出规律。,3.探索面积公式。,P.82,P.83,(2)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从长方形推理得出。,P.83,4. 发现进率。(1)量边长、算面积,发现进率。(2)用同样道理说明其它进率。,P.85,(3)单位换算: 简单的换算; 应用。,P.86,P.88,P.76,P.81,P.87,5.经常区分周长与面积。 几次比较典型的 区分。,第十单元 统计, 结合实例了解平均数的意义; 经过探索会求简

14、单的平均数; 初步利用平均数分析、判断。,一、教学内容和要求,1.以了解平均数意义为教学主线。(1)在问题情境中引出平均数。,二、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P.92,(2)在求平均数时体会意义。(3)在应用平均数时体会作用。,P.93,2.把平均数的意义和应用作为练习重点。(1)体会平均数是移多补少的结果。,P.94,P.93,(2)体会平均数反映一组数据的整体状况。,P.95,P.94,(3)用平均数分析一组数据,比较两组数据。,P.97,P.96,(4)估计平均数。,P.96,第十一单元 认识小数,一位小数的意义,比较一位小数的大小, 笔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内容分成四部分编排:意义,比较大小,加减计算,单元练习。,一、教学内容,1.联系现实素材理解小数的意义。(1)十分之几的分数可以写成一位小数;(2)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二、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P.101,P.100,2.联系小数意义比较大小。,(1)独立思考、交流想法,把意义落到实处。(2)有计划出现比较大小的各种情况。,P.102,(3)逐渐提升思维水平。,P.103,3.根据小数意义探索加、减计算方法。 (1)体会小数点对齐; (2)体会进位与退位。,P.10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