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ppt课件)屈光不正与处方原则.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373154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PPT 页数:66 大小:1.9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参考ppt课件)屈光不正与处方原则.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参考ppt课件)屈光不正与处方原则.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参考ppt课件)屈光不正与处方原则.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6页
(参考ppt课件)屈光不正与处方原则.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6页
(参考ppt课件)屈光不正与处方原则.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参考ppt课件)屈光不正与处方原则.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参考ppt课件)屈光不正与处方原则.ppt(6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屈光不正与处方原则,张凤,1,屈光不正,屈光不正概述远视眼近视眼散光眼屈光参差,2,屈光不正概述-屈光系统,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3,屈光不正概述-正视眼,5m外物体发出的或反射的平行光线经眼屈光系统屈折后,能在视网膜上成一焦点,故可形成一清晰物像,称为正视眼。其远点在无限远。,4,屈光不正概述-正视眼,如何理解正视眼的概念:正视眼:视力1.0的眼?眼轴正常的眼?角膜曲率正常的眼?正视眼:+0.50-0.25D,5,屈光不正概述-屈光不正,调节静止时,平行光线经眼屈光系统屈折后不能成焦点在视网膜上,称为非正视眼或屈光不正。,6,屈光不正概述-屈光不正,引起屈光不正的主要原因:1.眼屈光系统中各

2、成份的位置异常: 眼球前后径太长或太短 晶状体向前或向后移位2.眼屈光系统中各表面曲率半径异常: 如角膜、晶体弯度太大或太小或不规则3.屈光系统中各成分的倾斜:如晶体前倾。4.屈光系统中各成份屈光指数异常。5.屈光系统中成分的短缺:如晶体缺如。,7,屈光不正概述-屈光不正,屈光不正的分类: 1.远视眼 2.近视眼 3.散光眼,8,远视眼,9,远视眼,远视眼: 调节静止时,平行光线成像在视网膜后,不能在视网膜上清晰成像。,10,远视眼分类-屈光成分,轴性远视 眼轴过短,每短1mm约有+3.00D。曲率性远视 眼轴正常,角膜、晶状体曲率减弱。指数性远视 角膜晶、状体指数偏低。,11,远视眼分类-屈

3、光成分,12,远视眼分类-远视度数,低度远视: 小于或等于+3.00D。中度远视: +3.25D+5.00D。高度远视: 大于+5.00D。,13,远视眼的分类-调节因素,14,远视眼的分类-调节因素,全远视:隐性远视和显性远视。隐性远视:睫状肌张力使晶状体部分弹起,从而代偿的远视,散瞳后可检查到。显性远视:去除隐性远视部分,剩余的远视。矫正到最佳视力时的最高镜度。,15,远视眼的分类-调节因素,显性远视分为:能动性远视和绝对性远视能动性远视:显性远视中全部调节克服的远视。绝对性远视:显性远视中全部调节未能克服的远视,矫正到最佳视力时的最低镜度。,16,远视眼的分类-调节因素,远视眼与调节的关

4、系远视度数低,年纪轻,因其调节幅度较大,常无明视上的困难,远近视力均良好,故往往自己并不觉察。反之,度数高,年纪大,调节幅度小,常出现明视上的困难,17,远视眼的分类-调节因素,举例说明例:远视患者,麻痹睫状肌前,视力:0.5+0.50=0.8 逐渐增加正球镜度+1.00=1.0 最佳视力最低镜度 +1.00为绝对性远视+1.50=1.0 +2.50=1.0 最佳视力最高镜度 +2.50为显性远视+3.00=0.8能动性远视:最高与最低镜度的差 +2.50(+1.00)=+1.50,18,远视眼的分类-调节因素,举例说明睫状肌麻痹后 视力:0.2+0.50=0.5+1.00=0.6+3.00=

5、1.0 全远视+4.00=0.8隐性远视:全远视显性远视 +3.00(+2.50)=+0.50,19,远视眼的临床表现,视力减退:与度数和年龄有关。视疲劳:视远视近均需调节,调节痉挛出现假性近视。内隐斜:调节大集合大兴奋内直肌内斜视。眼底变化:一般无变化,中度以上视盘充血肿胀。,20,远视眼的配镜原则,主要考虑以下因素:年龄屈光度调节力有无视疲劳有无内斜视,21,远视眼的配镜原则,67岁以下儿童:慢散(阿托品3天)+3.00D,多属于生理状态范畴,一般均无需加以矫正。但出现弱视、远视程度较高、伴有内斜视、双眼屈光不等任一情况者需予以矫正,矫正采取全矫处方配镜。 全矫处方=慢散后结果1.00D(

6、生理调节),22,远视眼的配镜原则,815岁儿童:应采取快速散瞳(亦可作为620岁原则)低度远视仍然可以暂不配镜。 但出现视疲劳情况者需予以矫正,矫正采取比检查结果低1/3的原则配镜。超过+3.00D应予以矫正。 矫正度数=显性远视+1/4隐性远视 要经常配戴(初次配戴不适可稍微减低度数,应于短期内逐渐增加至充分矫正),23,远视眼的配镜原则,青年及成人:一般不散瞳远近视力都正常,无不适症状可暂时不配镜。如有视力下降或视疲劳症状:按照最佳视力最大正镜化配镜(显性远视)40岁以后可配戴双光或渐进镜片。,24,远视眼的配镜原则,举例1 5岁儿童 裸眼:OD 0.5 OS 0.5 慢散:OD:+4.

7、00D=1.0 OS:+3.50D=1.0 处方:OD:+3.00D 0S:+2.50D (若眼位内斜,应全矫),25,远视眼的配镜原则,举例2 10岁儿童 小瞳:OD:+4.00D=1.0 OS:+3.50D=1.0 快散:OD:+5.00D=1.0 OS:+4.50D=1.0 处方:OD:+4.25D OS:+3.75D,26,远视眼的配镜原则,举例3女,35岁,诉视物模糊,看电脑时间长后头痛,眼睛干涩。旧镜:OD:+1.00=0.8 OS:+1.25=0.8检影:OD:+5.00 OS:+5.25(检影时瞳孔较小,到+4.50时曾出现逆动后顺动。提示什么?) 有调节参与,需要雾视,27,

8、远视眼的配镜原则,主觉验光:OD:+1.00=0.8 OS:+1.50=1.0 +1.50=1.0 +2.00=1.0 +2.00=1.0 +3.00=1.0 +2.75=1.0 +3.25=0.8 +3.00=0.8 给予客观屈光后,患者感觉看近看远都要好,但问你平时要不要戴镜?度数还会不会增加?如何保养才不会增加? 戴镜,视觉训练(晶体操),28,远视眼的配镜原则,思考 不同年龄的人有此屈光度,试镜头晕,如何减度?青少年中青年老年人,29,近视眼,30,近视眼,近视眼: 调节静止时,平行光线成像在视网膜前,不能在视网膜上清晰成像。,31,近视眼的分类-屈光成分,轴性近视眼轴过长。每长1mm

9、约有-3.00D。曲率性近视角膜、晶状体曲率过强。指数性近视屈光介质折射率过高。,32,近视眼的分类-近视度数,低度近视:-3.00D中度近视:-3.25D-6.00D高度近视:-6.25D-10.00D重度近视:-10.00D,33,近视的分类-病程进展和病理变化,单纯性近视主要是环境因素。 屈光度常在-6.00D以下,可用镜片矫正到正常视力。病理性近视主要是遗传因素。 一般儿童时起病,不断增加,平均每年增加-1.00D或以上。眼轴长,常伴眼底病变。继发性近视其他眼病、全身病引起。 如圆锥角膜、糖尿病等所致近视。,34,近视的分类-调节因素,假性近视: 指在常态调节情况下,远视力降低、近视力

10、正常,检影为近视性屈光不正,当使用睫状肌麻痹药物后检查,近视消失,呈现为正视或轻度远视。真性近视: 即通常的近视,指使用睫状肌麻痹剂后检查,近视屈光度未降低或降低度数小于0.25D,系器质性因素,与调节无明显关系。中间性近视(混合性近视): 指使用睫状肌麻痹剂后检查,近视屈光度未降低或降低度数大于或等于0.50D,但并未完全消失。,35,近视眼病因,在某种意义上讲,近视眼是生物进化的结果,36,近视眼病因,遗传因素:种族因素、家族因素 (近视发病率:东方人欧美人黑人),37,近视眼病因,环境因素:视近负荷增加,38,近视眼的临床表现,视力:远视力降低。视疲劳:因其调节集合功能不协调,引起肌性视

11、疲劳。眼位:由于集合调节不协调,易发生外隐斜。眼底:高度近视可出现眼底退行性改变。,39,近视眼的矫正方式,框架眼镜角膜接触镜 软镜 RGP 角膜塑形镜(OK镜)手术治疗 角膜屈光手术 眼内屈光手术(ICL),40,近视眼的矫正原则,6岁儿童,散瞳验光。 发现近视找原因,充分矫正,积极控制。(后巩膜加固术) 曲率性-RGP;轴性-OK镜618岁,发现近视首次散瞳。 假性近视,不需要配镜。 真性近视,按照MPMVA原则配镜 矫正视力0.8时更换眼镜。,41,近视眼的矫正原则,1840岁,一般不散瞳。 建议MPMVA原则配镜,同时考虑患者视近需求可适当降低度数。40岁以上,考虑到老视,配镜需兼顾近

12、视力。 远视力下降的轻中度近视,戴镜不仅可以提高视力,而且可以使不协调的调节集合关系趋于平衡。 高度近视如试镜后出现极度不适,可酌情减去1/3度数,使其能适宜于近距离工作。,42,近视眼的矫正原则,我们关注的焦点:近视的发生?增长的原因?配戴不舒适的原因?最佳的矫正方式?,43,近视眼的矫正原则,病例1主诉:现在觉得看东西时间长了累,而且右眼模糊。旧镜: OD:-1.00=0.5 OS:-2.00=0.850cm检影:OD:平光 OS:-0.25验光:OD:-1.75=0.9(RG) OS:-2.25=1.0(RG) -2.00=1.0(R=G) -2.50=1.0(RG) -2.25=1.0

13、(RG),44,近视眼的矫正原则,病例1那么,该患者的客观屈光度为: OD:-2.00=1.0 OS:-2.25=1.0 右眼增长-1.00,左眼增长-0.25如果患者双眼不能平衡,如何处方?测主导眼如果右眼为主导眼,与之前用眼习惯不同,如何处方? 年龄是首要的考虑因素。,45,散光眼,46,散光眼,史氏光锥(Sturm光锥),47,散光眼的屈光,调节静止时,平行的光线经眼曲折后,由于屈光系统各子午线屈光力不同,引起不同的聚散度,故不能在视网膜上聚成焦点,而是在不同距离处形成两条焦线。两条焦线距离代表散光程度。如两条焦线垂直则可用圆柱镜矫正,使两条焦线合并在视网膜上成一焦点,这就是柱镜矫正规则

14、散光的原理。,48,散光眼的分类-病因,角膜散光:分生理性散光和获得性散光。生理性散光与眼睑经常压迫有关,垂直方向曲率较大。获得性散光为角膜病变或眼手术后引起,多为不规则散光。残余散光:由于其他屈光因子所致,如晶状体弯曲度异常、位置倾斜、各部折射率不一致所引起。全散光:角膜散光和残余散光之和。,49,散光眼分类-强弱子午线是否垂直,不规则散光:不能用普通镜片矫正。规则散光:两主子午线互相垂直相交。可用镜片矫正。,50,规则散光分类-强主子午线方向,顺规散光:强主子午线位于垂直方向。负散轴在18030。逆规散光:强主子午线位于水平方向。负散轴在9030。斜向散光:强主子午线位于斜向方向。负散轴在

15、4515或13515。,51,规则散光分类-依焦线与网膜关系,单纯远视散光:视网膜上,视网膜后。单纯近视散光:视网膜上,视网膜前。复性远视散光:均在视网膜后。复性近视散光:均在视网膜前。混合性散光:视网膜前,视网膜后。,52,散光眼的临床表现,轻度散光可无任何感觉。稍重者远近均模糊不清,把眼睑半闭眯成缝隙。视力减退,伴有重影。视疲劳:极易引起调节性视疲劳,轻重不一定和散光大小成正比。弱视:多见于高度散光。特别是远视性散光易发生弱视,然后斜视的倾向。,53,散光眼,思考为什么轻度散光无症状?眯眼力量可以代偿晶体可以代偿,但随着年龄增长,晶体无法代偿,散光即暴露。为什么散光易引起视疲劳?晶体为了代

16、偿眼的散光情况,要在某一经线上发生微调节,这比晶体在总体产生调节或放松调节更加困难,更难以持久,更易出现视疲劳。,54,散光的矫正原则,1.如何给度数高度散光:3.00D年龄:a:7岁-全矫 b:7-35岁-RGP矫正视力 c:35岁-接受为原则 1/3-1/2,55,散光的矫正原则,1.如何给度数中度散光:1.00D-3.00D年龄:a:7岁-全矫 b:7-35岁-RGP或框架眼镜 c:35岁-接受为原则 1/2-2/3,56,散光的矫正原则,1.如何给度数轻度散光:1.00D年龄:a:7岁-全矫 b:7-35岁-有视疲劳要加,能缓解视疲劳要加 c:35岁-症状为原则 1/2-2/3,57,

17、散光的矫正原则,2.如何判断度数合适症状:戴镜后有无缓解视疲劳。矫正视力:有无提高。有效视力:看东西有无提高,是否更明亮。,58,散光的矫正原则,顺可低矫逆给足 顺规散光对视力影响小,逆规、斜向散光影响大。斜向散光:在保证清晰度不变的情况下,轴向可以向水平或垂直方向靠近,以减轻不适感。,59,屈光参差,60,屈光参差,概念:两眼屈光度不等,相差2.5D以上。 两眼屈光度相差0.25D,可使两眼视网膜上成像大小相差0.5%,并认为两眼视网膜像的大小相差5%是最大的耐受限度。即两眼之间的屈光参差最大耐受度为2.5D。成因:两眼发育进展不同,外伤、角膜病变或白内障术后。类型:1.单纯性屈光参差 2.

18、复性屈光参差,61,屈光参差的临床表现,双眼视力: 轻微者保持双眼视,容易产生视疲劳症状。呈现交替视症状: 一眼正视或轻度远视,一眼近视。单眼视症状: 只用视力好的眼,另一眼被抑制废用。,62,屈光参差的矫正方法,框架眼镜角膜接触镜 SCL RGP屈光手术,63,屈光参差配镜原则,12岁以下儿童:屈光参差应尽早发现,尽早全部矫正。尤其注意矫正远视性屈光参差,是预防屈光参差性弱视的关键。儿童屈光参差最迟应在6岁以前得到合理矫正,儿童调节力、适应性强,故配镜时应积极进行全部矫正。,64,屈光参差配镜原则,成年人3.00D以下,通常可全部矫正,且得到正常或接近正常立体视。长期配戴。若初期有视疲劳症状,数周后多可缓解。实在不适应者,酌情对较高度眼做不全矫正。 老年人应注意矫正其屈光不正度数较轻的眼,而对其屈光不正较高之眼予以低度矫正。,65,6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