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府逐瘀汤ppt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374259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PPT 页数:47 大小:7.5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血府逐瘀汤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血府逐瘀汤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血府逐瘀汤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血府逐瘀汤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血府逐瘀汤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血府逐瘀汤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血府逐瘀汤ppt课件.ppt(4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血府逐瘀汤类方,2016.08,一、方源,清王清任医林改错,医林改错上下两卷。王清任“访验四十二年,方得的确,绘成全图”,感叹:“著书不明脏腑,岂不是痴人说梦?治病不明脏腑,何异于盲子夜行?”医林改错知非子序云:“上卷著五十种血瘀之症,以三方治之;下卷论半身不遂,以一方治之,并审出未病以前四十种气虚之形症,非细心何能至此!”,一、方源,血府逐瘀汤清王清任医林改错卷上 血府即人胸下膈膜一片,其薄如纸,最为坚实,前长与心口凹处齐,从两胁至腰上,顺长加坡,前高后低,低处如池,池中存血,即精汁所化,名曰血府。,一、方源,惟血府之血,瘀而不活,最难分别。后半日发烧,前半夜更甚,后半夜轻,前半日不烧,此

2、是血府血瘀。血瘀之轻者,不分四段,惟日落前后烧两时,再轻者,或烧一时,此内烧兼身热而言。 立通窍活血汤,治头面四肢、周身血管血瘀之症;立血府逐瘀汤,治胸中血府血瘀之症;立膈下逐瘀汤,治肚腹血瘀之症。 补阳还五汤,治半身不遂,口眼歪斜。 少腹逐瘀汤,治少腹积块疼痛,种子如神。 身痛逐瘀汤,治痹症有瘀血(冰成风寒已散)。,通窍活血汤:顶焦颅腔,身痛逐瘀汤:周身神经及血管、髓系,血府逐瘀汤:上焦胸腔心系、肺系,膈下逐瘀汤:中焦肝系、胃系,少腹逐瘀汤:下焦衍系、溲系,四焦八系说,二、组成,当归三钱 生地三钱 桃仁四钱红花三钱枳壳二钱 赤芍二钱 柴胡一钱甘草一钱桔梗一钱半川芎一钱半牛膝三钱 明清: 1斤

3、596.8g 1两37.3g 1钱3.73g 1分0.373g 1厘0.0373g 1毫0.00373g【用法】水煎服。【功用】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疏其气血,令其调达,而致和平。”【原书方歌】血府当归生地桃,红花甘草壳赤芍,柴胡芎桔牛膝等,血化下行不作劳。,二、组成,附方:通窍活血汤赤芍、川芎各3g, 桃仁(研泥)、红花各9g,老葱(切碎)3根,鲜姜(切碎)9g,红枣(去核)5g,麝香(绢包,五厘)0.15g,黄酒250g。附方:膈下逐瘀汤灵脂(炒)、川芎、丹皮、赤芍、乌药各6g,当归、桃仁(研泥)、红花、甘草各9g,延胡索3g, 香附、枳壳各4.5g。附方:少腹逐瘀汤小茴香(炒)1.5g,

4、干姜(炒)、官桂、延胡索各3g,没药、川芎、赤芍、灵脂(炒)各6g,当归、蒲黄各9g。,二、组成,附方:身痛逐瘀汤秦艽、羌活、香附各3g,川芎、甘草、没药、灵脂(炒)、地龙(去土)各6g,牛膝、桃仁、红花、当归各9g。 附方:补阳还五汤黄芪(生)120g,当归尾6g,赤芍5g,地龙(去土)、川芎、红花、桃仁各3g。 附方:复原活血汤李东垣医学发明柴胡 桃仁各15g,栝楼根 当归各9g,红花 甘草 穿山甲(炮)各6g,大黄18g,二、组成,附方:会厌逐瘀汤桃仁15克(炒),红花15克,甘草9克,桔梗9克,生地12克,当归6克,玄参3克,柴胡3克,枳壳6克,赤芍6克。,二、组成 逐瘀汤类方比较,三

5、、主治,医林改错血府逐瘀汤所治之症目(十九项):头痛、胸痛、胸不任物、胸任重物、天亮出汗、食自胸右下、心里热(名曰灯笼病)、瞀闷、急躁、夜睡梦多、呃逆、饮水即呛、不眠、小儿夜啼、心跳心忙、夜不安、俗言肝气病、干呕、晚发一阵热方剂学连建伟主编,2005年10月第1版: 胸中血瘀证。胸痛、头痛日久不愈,痛如针刺有定处,舌质黯红,或舌边有瘀斑,或舌面有瘀点,唇黯或两目黯黑,脉涩或弦紧。 此外,亦可用治呃逆日久不止,饮水即呛,干呕,内热瞀闷,心悸怔忡,失眠,急躁易怒,入暮潮热等因瘀血所致的病证。,四、方解,1、病因病机:本方主治诸症皆为瘀血内阻胸部,气机郁滞所致。即王清任所称“胸中血府血瘀”之证。,四

6、、方解,2、方解1:君桃仁12g 破血行滞而润燥红花9g 活血祛瘀以止痛臣川芎4.5g 活血化瘀赤芍6g 活血化瘀、凉血牛膝9g 活血,引瘀血下行佐1当归9g 活血养血,祛瘀不伤正生地9g 清热凉血,滋阴养血佐2桔梗4.5g 升:开宣肺气,载药上行枳壳6g 降:胸、脘、腹之气柴胡3g 疏理肝气,和枳壳相配,调整气机、肝脾兼顾使甘草3g 养胃气,安定中气,配合芍药止胸痛,四、方解,2、方解2:血府逐瘀汤=四逆散+桃红四物汤+桔梗+牛膝四逆散:柴胡类方中具有代表性的一张方子,所以柴胡证与柴胡体质的应用指征亦适用于四逆散,但是四逆散也有自己特异的使用指征:腹痛,多偏于胸胁或两少腹部,疼痛为胀痛。另外

7、日本汉方医家细野氏提出“患四逆散证的人,其性格是内向的,多为消极的,善于担心的,非常注意细节的,神经质性格的人,特别是对自己体内的不调颇为敏感,而且具有向不好方面考虑的性格特征。”桃红四物汤:以祛瘀为核心,辅以养血、行气。方中以强劲的破血之品桃仁、红花为主,力主活血化瘀;以甘温之熟地、当归滋阴补肝、养血调经;芍药养血和营,以增补血之力;川芎活血行气、调畅气血,以助活血之功。全方配伍得当,使瘀血祛、新血生、气机畅,化瘀生新是该方的显著特点。,五、配伍意义,活血与行气相伍,既行血分瘀滞,又解气分郁结; 祛瘀与养血同施,则活血而无耗血之虑,行气又无伤 阴之弊; 升降兼顾,既能升达清阳, 又可降泄下行

8、,使气血和调。,六、禁忌,方中活血祛瘀药较多,非确有瘀血之证,不宜使用; 孕妇忌用; 凝血功能障碍、口服抗凝剂患者慎用。,七、名医方论,1、唐宗海血证论: 王清任著医林改错,论多粗舛(chun),惟治瘀血最长。所立三方,乃治瘀血活套方也。一书中惟此汤歌诀“血化下行不作痨”句颇有见识。凡痨所由成,多是瘀血为害,吾于血症诸门,言之纂祥,并采此语为印证。 去瘀为治血要法。用花蕊石散。令瘀血化水而下顾旧血不去。则新血断然不生。而新血不生。则旧血亦不能自去也。譬诸君子之道不长。则小人之道亦不消。须知瘀血之去。乃新血日生。瘀血无处可留。迫之不得不去。故或化而走小便。或传而入大肠。,七、名医方论,2、周凤悟

9、实用方剂学: 全方以桃红四物与四逆散(枳壳易枳实)合方,再加桔梗、牛膝而成。桃红四物汤活血祛瘀,四逆散疏肝解郁,加桔梗开胸膈之气(与枳壳、柴胡同用,尤善开胸散结),牛膝引瘀血下行,一升一降,促使气血更易于运行。配合成方,不仅适用于血瘀所致的上述病证,并可作为通治一切气滞血瘀之方。,七、名医方论,3、血府的认识:王清任: “膈膜以上,满腔皆血,故名血府”。 “血府即人胸下膈膜一片,其薄如纸,最为坚实,前长与心口凹处齐,从两胁至腰上,顺长如坡,前高后低,低处如池,池中存血,即精汁所化,名曰血府。” 内经:素问脉要精微论说:“夫脉者,血之府也。” 灵枢经脉说:“手少阴气绝则脉不通,脉不通则血不流血先

10、死”,灵枢贼风云:“若有坠堕,恶血在内而不去血气凝结。”,七、名医方论,4、血瘀证的认识:王清任: “头痛、胸痛、胸不任物、胸任重物、天亮出汗、食自胸右下、心里热(名曰灯笼病)、暓闷、急躁、夜睡梦多、呃逆、饮水即呛、不眠、小儿夜啼、心跳心忙、夜不安、俗言肝气病、干呕、晚发一阵热。” 邢斌(方证相应): 血府逐瘀汤证最主要的表现是心理问题(暓闷、急躁、俗言肝气病)和睡眠障碍(夜睡梦多、不眠、夜不安、小儿夜啼),其次是头痛、胸部不适(胸痛、胸不任物、胸任重物、心跳心忙)。邢斌半日临证半日读书中医诊断学朱文锋主编,新世纪第二版:“血瘀证主要有疼痛、肿块、出血、色脉改变等表现。,七、临床运用,方剂学连

11、建伟主编,2005年10月第1版: 辨证要点:胸痛,痛有定处,舌黯红或有瘀斑。 加减法:瘀痛入络,加全蝎、山甲、地龙、三稜、莪朮等;气机郁滞较重,加川楝子、香附、青皮等;血瘀经闭、痛经,去桔梗,加香附、益母草、泽兰等;胁下有痞块,属血瘀者,加丹参、郁金、庶虫、水蛭等。 常治疾病:冠心病、风心病、胸部挫伤、肋软骨炎、慢性肝炎、神经官能症、脑震荡后遗症等,七、临床运用,方证相应邢斌半日临证半日读书:心理问题(暓闷、急躁、俗言肝气病)睡眠障碍(夜睡梦多、不眠、夜不安、小儿夜啼),其次是头痛、胸部不适(胸痛、胸不任物、胸任重物、心跳心忙)面色不华、黄褐斑月经后期甚至闭经、月经色暗、有血块、痛经、经前乳

12、房胀痛等舌、脉并不重要,七、临床运用,适应病症中国历代名医学术经验荟萃丛书: 神经精神系统病症:如头痛、偏头痛、三叉神经痛、神经衰弱综合征、脑外伤后遗症、脑水肿、脑血管病、癫痫、脑囊虫、脑积水、脑动脉硬化、眩晕、麻痹震颤、精神分裂症等。 心血管系统病症:如冠心病、心绞痛、肺源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无脉症、血栓性静脉炎等。 消化系统病症:如溃疡病、慢性肝炎、肝脾肿大、呕吐、呃逆等。 妇产科病症:如原发性痛经、流产后腰痛或出血、产后身痛、月经失调、不孕症、子宫肌瘤、慢性盆腔炎等。 其它:色素沉着、尿血、多汗症、低热、乳房纤维瘤、三叉神经痛、脑瘤、慢性荨麻疹、痒疹、慢性咽炎、盗汗、哮喘、胸壁挫伤、

13、视网膜静脉血栓形成及急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等等。,八、现代研究,1.心脑血管方面:抗血小板聚集,扩张血管 增加缺血器官血流量,抗心肌缺血损伤,改善心功能、抗心律失常,降血脂和抗动脉粥样硬化,改善血液流变学和微循环、抗缺氧2.肝病方面:抗肝纤维化3.外科方面:抗炎、镇痛4.肿瘤方面:调节免疫、抗肿瘤5.情志疾病:改善肝硬化患者失眠、降低卒中患者血浆皮质醇水平、改善焦虑、抑郁参考文献略,九、验案十则,案一 (邢斌医案) 黄某,女,35岁。1999年12月16日初诊。 主诉:人流后未转经41天。 病史:11月5日行人流术,恶露一周净,经阻41天。目前入睡困难,夜寐梦多,头胀痛,面部发痤疮,口干,胸闷,

14、纳差,少腹隐痛,大便秘结三日一行,四肢欠温,平素心情抑郁。无腰酸乳胀。月经史:14岁初潮,月经周期短则35天,长则50天,常用黄体酮才能转经,经期2天。量少色暗。舌质暗有瘀斑,脉细。 处方:柴胡9g,赤白芍各15g,当归30g,枳壳实各9g,桃红各10g,牛膝12g,桔梗6g,川芎20g,生地15g,炙甘草6g,玫瑰花6g,生麦芽30g,鸡金30g,生山楂30g,生黄芪30g,苁蓉20g,郁李仁15g,6剂。 另予琥珀片1瓶,每晚口服5粒。,九、验案十则,案一(邢斌医案) 患者服本方1剂即能酣睡。第三天起停用琥珀片,单用汤方。12月23日转经,量少,色暗,2天净。少腹与头已不痛,情绪好转。此后

15、守血府逐瘀汤加减,服至2000年1月24日止。经2月1日电话随访:1月24日转经,量少,2天净。3月4日电话随访:2月25日转经,量少。诸症俱安。 患者12月9口曾请某老中医诊治,辨为冲任失调、寒瘀胞宫、气滞血瘀、络脉不和,治拟行气活血通络。方用桃红四物汤合二仙汤加减,七剂无效,故来我处求治。余断为血府逐瘀汤证,即用此方加味。前医之辨证和用药与余有相似之处,疗效却大相径庭,值得我们深思。 本案用生麦芽、鸡内金、生山楂各30g,除能开胃消食以治其纳差外,尤具深意。张锡纯谓生麦芽“善疏肝气”,鸡内金“通经闭”,生山楂“消瘀血”,施诸本案可谓切中病机。,九、验案十则,案二(颜德馨教授医案) 苏某某,

16、男,42岁,2002年1月8日初诊。 主诉:失眠2年余。 病史:因工作压力大,精神紧张引起。曾在外院辗转治疗,诊断为睡眠障碍或抑郁证,服用罗拉、宁心宝、六味地黄丸等药,症状未见好转,每于情志不遂时加甚,自觉十分痛苦。刻下每晚上床后2小时尚无法入眠,甚则彻夜难眠,入睡后易醒,醒后12小时也难以续睡,每晚上睡眠不足2小时,且噩梦纷纭。白天工作受到严重影响,伴有心悸、耳鸣、寡欢抑郁,烦躁易怒,胆怯易惊,纳差,饭后饱胀,便秘,性欲低下。面色晦暗,舌质暗淡红,苔薄白,脉细涩。证属情志内伤,肝失条达,气滞血瘀。治宜疏肝调血,活血祛瘀,养血安神,方用血府逐瘀汤加减。,九、验案十则,案二(颜德馨教授医案)处方

17、:桃仁12g,红花9g,川芎15g,当归15g,赤芍15g,生地15g,柴胡9g,桔梗9g,枳壳9g,牛膝15g,甘草8g,龟板(先煎)15g,黄连3g。每日1剂,水煎服。嘱停服罗拉等药。 1月15日复诊,上方服用7剂后,1小时内即能入睡,醒后易续睡,每晚可睡34小时,已无噩梦,抑郁烦躁不明显,仍胆怯,纳可便软,自觉工作效率大增,舌脉同前。药已中病,原方再进7剂。 1月22日三诊,半小时即能入睡,,醒后易续睡,每晚可睡56小时,已无噩梦,抑郁烦躁消失,尚余少许胆怯,已经恢复正常工作,纳佳便软,性欲同前,面色舌脉好转,原方去生地加石菖蒲9g,再服7剂。 1月29日四诊时睡眠完全正常,无胆怯,性欲

18、明显改善,面色已呈红黄,晦暗全消,舌淡红稍暗,脉细。上方去黄连,加女贞子20g,再服7剂巩固疗效后停药观察,3个月后随访,称睡眠一直正常,未再求助药物,且精力倍前,容貌大改云云。,九、验案十则,案二(颜德馨教授医案) 按: 失眠患者多因情志不遂,肝失条达,疏泄不能,气机郁结、肝用太过,魂不入肝,而导致失眠。气结不舒,郁久化热,所谓“气有余便是火”,火扰心神,失眠更为严重。气滞日久,血运不畅,则血停凝瘀,或郁火灼络,煎熬液血,均可导致经络瘀痹,心神失养,睡眠愈发不安。 颜老据此提出以气血失调立论,提出以“衡法”调和气血为大法,分阶段动态辨证论治失眠的观点。根据临床表现,失眠可分为肝郁气结、气郁化

19、火、气滞血瘀、气血两虚4型,也即4个不同的阶段。治疗可谨守各阶段病机,进行针对性的治疗。,九、验案十则,案三(邢斌医案): 杨某,女,51岁。2006年8月9日初诊。 主诉:面部满布褐色色素斑一年余。 病史:近四五年来心情不舒,三年前检查出子宫肌瘤,近一年多来面部褐色色素斑满布。乏力,心悸,戴胸罩会觉得胸口很闷,喝水容易泛酸,口干,目糊,大便软但不畅。无腰酸,纳可,睡眠一般。舌偏紫,脉沉。 处方:柴胡9g,赤芍9g,枳壳9g,甘草3g,当归30g,生地12g,川芎9g,桃仁9g,红花9g,怀牛膝9g,桔梗6g,桑叶30g,茯苓30g。7剂。,九、验案十则,案三(邢斌医案): 2006年8月16

20、日二诊:药后面部色素斑已大大减轻,大便畅通,心悸、口干大减,精神振作,戴胸罩时胸口不适感大减,唯仍有泛酸,目糊(但眼屎已无),舌偏红,脉沉。 处方:守方,加白术9g,7剂。 2006年8月23日三诊:面部色素斑进一步减退,近2天大便不畅,余症均除。 处方:守二诊方,改桃仁12g,生地20g;加僵蚕9g,7剂。 2006年8月30日四诊:面部色素斑进一步减退,大便不成形,仍欠畅,排便费力,余症均除。舌紫苔薄白,脉沉。 处方:守初诊方,加生白术30g,僵蚕9g, 7剂。,九、验案十则,案三(邢斌医案): 2006年9月6日五诊:大便已成形,仍不畅,昨晨起口黏有痰,余症均除。舌紫苔薄,脉沉。 处方:

21、守初诊方,加制半复9g,川朴9g,苏梗9g,7剂。 2006年9月14日六诊:诸症均安。舌淡红,苔薄,脉沉细。 处方:守上方,加桑白皮15g,改川芎6g, 7剂。 按:患者心情不舒、面部黄褐斑满布、心悸、舌偏紫等脉证,可以确定为血府逐瘀汤证。按此方剂辨证的思路辨治,确实效果显著。至于患者的大便症状,软而不畅,实与其气血不畅,痰湿内生有关。初行气化瘀,自然有益于大便之排泄,但后虽增加桃仁、生地等通便药剂量,却无助于大便之畅通,可见尚未完全切中病机。白术健脾而治本,用于本案患者自无不妥。但短期内难见显效,最后取半夏厚朴汤意,取半夏、川朴、苏梗行气化痰,药中病机,故使排便畅通。,九、验案十则,案四:

22、 王某某,男,80岁。2016年6月13日初诊。 主诉:怕热三年 现病史:头汗较多。夜间背部如有一团火、寐劣、口苦、不能食辣,易发痔疮。胆红素高,甲状腺结节伴抗体较高。大便偏干。体格检查:舌质紫苔薄脉弦滑数左沉弱。各项评估:颈动脉多发斑块,心电图提示大致正常。 处方:柴胡6g,炒枳壳9g,甘草6g,当归9g,赤芍12g,生地黄15g,炒川芎6g,牡丹皮12g,瓜蒌皮9g,生栀子9g,桔梗3g,桃仁9g,红花6g,牛膝12g,黄连5g,竹沥半夏9g,瓜蒌子9g,丹参15g。 14剂,九、验案十则,案四: 2016年7月11日复诊。上寒下热均已瘥,现感膝盖冷。寐劣减轻。口苦头汗仍有。 处方:守方,

23、去丹参,加郁金15g,牡蛎30g,肉桂2g。 七剂 按:患者舌紫脉弦滑,甲状腺结节及颈动脉斑块,痰淤交结,瘀血于内而化热之象,头汗、背热夜甚、口苦、失眠、大便干亦为热象,与血府逐瘀汤病机相符,且与血府逐瘀汤所治出汗、失眠、发热等症相似,方证相应,故取效较速。,九、验案十则,案五(连建伟医案): 赵某某,男,47岁。2003年10月19日初诊。主诉:两年来夜寐1-2小时即醒。病史:素日伴呃逆。易怒,胸闷不舒,左关弦,右关沉涩,舌苔薄白边涩紫。处方:柴胡6g,枳壳10g,赤芍15g,当归10g,生地12g,川芎6g,桃仁10g,红花6g,牛膝12g,桔梗6g,甘草6g,丹参15g,郁金10g,茯苓

24、15g。21剂。,九、验案十则,案五: 2003年11月24日复诊:呃逆已无,夜寐较安,左关脉较弦,舌苔薄白,再守效方,改赤芍为10g,丹参20g,续服21剂以巩固。按:患者平素谋虑太过,肝气郁滞,以不寐呃逆为主诉,全方以活血理气为主,加少许安神药,而无降逆止呃之药,但服药后却夜寐宁,呃逆止。血府逐瘀汤能治19证,信不诬也。,九、验案十则,案六: 徐某某,女,39岁。2016年5月17日初诊。 主诉:经前头痛反复3年 现病史:诉压力大,每月经前头痛,休息足则缓解。颈椎僵硬,难以抬眼,月经量少,寐可多梦,大便可。易怒。口腔溃疡,口周痤疮;小三阳病史、盆腔炎症;末次月经4月20号;舌质淡有齿痕苔薄

25、脉右弦细左沉弱。 处方:柴胡6g,当归6g,炒枳壳9g,生白术12g,甘草6g,生地黄12g,赤芍12g,桔梗3g,桃仁6g,牡丹皮12g,牛膝12g,炒川芎6g,茯神9g,全蝎3g,红花6g,元胡10g。 七剂。,九、验案十则,案六: 2016年6月28日二诊。末次月经6月14日,量不多。此次月经头未痛。因而兴奋不已,故寐欠佳。处方:守方,去当归、茯神、全蝎、元胡,加酸枣仁15g,太子参15g,合欢花12g,泽兰12g,制香附10g 七剂。 按:患者以经前期头痛为主诉,结合月经量少,舌脉等,若从传统辨证思路可考虑为肝郁血虚之证,但本案从从方剂辨证的思路,断为血府逐瘀汤证,于血府逐瘀汤中加全蝎

26、、元胡等祛风止痛,三年沉疴,一朝而愈。,九、验案十则,案七: 纪某某,女,37岁。2016年4月12日初诊。 主诉:胁肋疼痛发作半月。 病史: 述吸气、体位改变、情绪波动时均易加剧。甲状腺结节、心律失常病史;末次月经4月3日;舌质淡苔薄黄腻脉滑;辅助检查:B超显示胆囊壁毛糙 考虑可能由胆囊壁毛糙引起,方以四金汤合柴胡疏肝散加减14剂。 5月9日复诊,末次月经5月3日,胁肋疼减但疗效不佳,脉见沉弱结,改用复元活血汤加减。 处方:郁金12g,鸡内金12g,柴胡9g,赤芍12g,天花粉15,牛膝12g,制香附12g,泽兰12g,瓜蒌皮12g,当归9g,甘草6g,炒苍术15g,六神曲15g,太子参15

27、g,桔梗3g,生地黄15g,炒枳壳10g14剂 。 6月1日复诊,胁肋疼痛基本消失。,九、验案十则,案七:按:患者原方以舌脉为凭,治拟疏肝理气、清化湿浊,疗效欠佳。转而从方证角度考虑,患者胁痛痛有定处,结合心律失常(中医属心悸)等表现,以复元活血汤疗之,收效甚捷。气滞每兼血瘀,前方但有理气而无活血,可能是其效果欠佳之因。,九、验案十则,案八(连建伟中医传薪录):饮水即呛 王某,女,29岁,杭州,2004年11月21日初诊。半年多来,饮水均呛,胸闷,经行少腹痛剧,左关脉弦,余部涩,舌红苔薄白。治拟王氏法。处方:柴胡6克,赤芍15g,炒枳壳6g,炙草6克,炒当归10克,川芎6克,生地12克,桃仁6

28、克,红花6克,桔梗6克,丹参20克,广郁金10克,制香附6克。7剂,每日1剂,水煎服。 11月28日二诊。饮水即呛好转,胸闷亦减,左关脉弦,舌红苔薄白。治拟王氏法。上方去郁金、香附,赤芍15克改为12克。14剂,每日1剂,水煎服。,九、验案十则,案八(连建伟中医传薪录):饮水即呛按:此案乃怫郁成病,厥阴经气不舒,故左关脉弦,经行少腹痛剧。脉涩乃因气滞久而血行不畅。王氏有云:“饮水即呛,乃会厌有血滞,用此方极效”。投王氏方,得效迅速,古人经验不诬也。,九、验案十则,案九(王修善临证笔记): 一人病伤寒,经汗下后,忽然呃逆不止。延余诊视,六脉沉涩,身微热,大便微结,小便赤。其人愦愦然如醉如痴,呃逆

29、之声格格,一阵紧一阵慢,有时发一阵烧,证似血瘀,而不敢骤用逐瘀之剂,以橘皮竹茹汤去参,加柿蒂,服之无效。继以血府逐瘀汤加柿蒂,一剂病减大半,二便利,再剂而愈。此法得之医林改错。 当归 生地 川芎 赤芍 桃仁 红花 柴胡 枳壳 桔梗 甘草 怀牛膝 柿蒂 生姜引按:血之为病,有显而易见者,有隐而难测者。医林改错治血证立逐瘀诸方,理论奇辟,处方奇辟,所治之证,更为奇辟。虽言辞激烈,而理解恰当,非有卓识,曷能若此。余每临证,见有类似血证者,仿照逐瘀诸方。或加或减,活人甚众,故特揭出之。,九、验案十则,案十: 胸不任物江西巡抚阿霖公,年七十四,夜卧露胸可睡,盖一层布压则不能睡,已经七年。召余诊之,此方五

30、付全愈。 胸任重物一女二十二岁,夜卧令仆妇坐于胸,方睡,已经二年,余亦用此方,三付而愈,设一齐问病源,何以答之?医林改错血府逐瘀汤所治症目,九、验案十则,附 补阳还五汤验案一则(连建伟中医传薪录) :半身不遂 王某之岳父,年近六旬,1976年春节前突然中风,右半身不遂,住嘉兴第二医院内科治疗。住院一周余,患者神志清楚,但右半身仍丝毫不能动弹,王某遂邀连师前往会诊。老人素嗜白酒,形体丰肥,舌胖质淡苔白,按其脉来缓弱无力。治拟益气活血通络之法。处方:生黄芪45g,归尾9g,赤芍9g,川芎6g,桃仁9g,红花6g,地龙9g,人参再造丸一粒(吞服)。每日1剂,水煎服。 服方5剂,右手能举,右腿能动。效

31、不更方,再服7剂,黄芪用量加至60g,服后竟能迈步行走,手举过头,遂出院回家。嘱其再多服此方以图根治。1985年11月17日,王某陪一小孩来杭治病,谓其岳父至今尚建在。,九、验案十则,附 补阳还五汤验案一则(连建伟中医传薪录) :半身不遂按:本案中风后半身不遂,气虚血瘀,络道不通。辨证虽见元气虚甚,而血瘀不显,然“元气既虚,必不能达于血管,血管无气,必停留而为瘀”(医林改错论小儿抽风不是风),故重用黄芪4560g以补益元气,气旺则经脉痛;佐以少量当归、赤芍、川芎、桃仁、红花、地龙活血通络;加人参再造丸助阳益气,活血通络。据连师临床经验,初得中风,半身不遂,即用本方,疗效较好。若半身不遂已久,再

32、服本方,疗效多不显著。凡见是证,须细心研究,审气血之荣枯,辨经络之通滞,及早运用本方,以图佳效。,九、验案十则,附 补阳还五汤验案一则(连建伟中医传薪录) :半身不遂注:人参再造丸:人参、蕲蛇(酒炙)、广藿香、檀香、母丁香、玄参、细辛、香附(醋制)、地龙、熟地黄、三七、乳香(醋制)、青皮、豆蔻、防风、制何首乌、川芎、片姜黄、黄芪、甘草、黄连、茯苓、赤芍、大黄、桑寄生、葛根、麻黄、骨碎补(炒)、全蝎、豹骨(制)、僵蚕(炒)、附子(制)、琥珀、龟甲(醋制)、粉萆薢、白术(麸炒)、沉香、天麻、肉桂、白芷、没药(醋制)、当归、草豆蔻、威灵仙、乌药、羌活、橘红、六神曲(麸炒)、朱砂、血竭、人工麝香、冰片、牛黄、天竺黄、胆南星、水牛角浓缩粉,感 谢 聆 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