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复习课PPT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380227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8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复习课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复习课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复习课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复习课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复习课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复习课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复习课PPT课件.ppt(3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短文两篇复习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复习目标,1、识记作家作品2、积累文言词语3、理解作品内容4、体会作者情感5、品味作品特色,复习导学一答谢中书书,背诵课文,理解性背诵,1、答谢中书书中总领全文的句子是: 2、答谢中书书中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净、境界清新的句子是3、文中的静景是:,文中的动景是: 4、文中对这幅清丽自然、有声有色的江南山水画的赞美之句是:5、文中感叹世人追逐功名,无暇欣赏奇丽的山水,从而曲折的表达作者清高的句子:,答案: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2.高峰入云,清流见底3.静景: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动景: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

2、鳞竞跃。4.实是欲界之仙都。5.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知识梳理,文学常识积累.,答谢中书书作者 : ,字: ,号: , ( 朝代 )人。著有 。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曰“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答案:陶弘景;通明;华阳隐居;南朝梁;陶隐居集,重点字词解释,1.五色交辉( ) 2.四时俱备( )3.晓雾将歇( )4.夕日欲颓( )5.沉鳞竞跃( )6.未复有能与其奇( ),答案:1、交相辉映 2.四季 3.消散 4.坠落5.潜游在水中的鱼 6.参与,这里指欣赏。,重点句子翻译,1.晓雾将歇,猿鸟乱鸣。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3.实是欲界之仙都。4.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

3、其奇者。,答案:1.每当早晨,夜雾将要消歇,可听到猿猴长啸,鸟雀乱鸣。2.每当傍晚,夕阳将落,可见到水中的鱼儿竞相跳跃。3.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4.自从谢灵运之后,还没有人能置身这佳美的山水之中。,一词多义,1.欲:夕日欲颓( )实是欲界之仙都( ) 欲穷其林( )桃花源记2.与: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 念无与为乐者( ) 相与步中庭( )选贤与能( ),答案:1、将要;欲望;想要2、参与,这里指欣赏;和,连词;通“举”,推荐,选拔,古今异义词,晓雾将歇:歇:古义:消散;今义:休息,内容及写法理解,1.总分总的结构;2. 描绘秀美的山川景色,表达作者酷爱自然、归隐山林、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

4、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1.视角变化:仰视俯视;2.调动不同感官: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等;3.动静结合:动物和静物的搭配;4.时间变化:从早到晚、春夏秋冬;5.色彩配合:青、五色,写景方法总结:,复习导学二记承天寺夜游,背诵课文,理解性背诵,1.文中写作者见“月色入户”,不由得欢欣之情溢于言表的句子是: 2.文中写出“心有灵犀一点通”,同好友相知的句子是:3.文中点明本文主旨的句子是:4.作者在本文中描写月下空明景色的句子是:5.作者因景抒怀,表达复杂微妙感情的句子是:,知识梳理,文学常识积累,本文选自 ,作者字: 号: ,朝_家,与其父: ,其弟: ,合称“三苏”,同被列为唐宋八大

5、家之列。,答案:东坡志林;苏轼;子瞻;东坡;宋 文学 苏洵;苏辙,看拼音写汉字或看汉字写拼音,相与( )步中tng( ) 水中藻( )荇( )交横( )盖竹柏影也( ),答案:y 庭 zo xng hng bi,一、重点字词,欣然念户遂寝空明盖但耳,高兴的样子。,思考、想到。,门。,于是、就。,睡。,形容水的澄澈。,原来是。,只是。,罢了。,二、句子翻译,1.念无与为乐者想到没有可以交谈取乐的人。2.怀民未寝,相与步中庭。张怀民也没有睡觉,我们一起在庭院中散步。3.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月光照在院中,像积水一样清澈透明,水里的水藻、荇菜交错纵横,原来那是竹柏的影子呀4.何

6、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哪一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子和松柏?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啊。,寻: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 未果,寻病终( )桃花源记飞来山上千寻塔( )登飞来峰 与: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答谢中书书念无与为乐者( ) 相与步中庭( ) 选贤与能( )大道之行也,一词多义,答案: 1.寻找;不久;古代的一种长度单位 2.参与,这里指欣赏;和,连词;一起; 通“举”,推荐,选拔,词类活用,相与步中庭:名词作动词,译为:散步,古今异义词,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但:古义:只;今义:但是,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闲人:古义:清闲的人;今义:指与事无关的人,多含贬义耳:古义:罢了;今

7、义:耳朵,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赏析:此句描写运用比喻的修辞,将澄澈的月光比成积水,用交错相生的水草比喻竹柏的影子。虚实相生,相映成趣。“积水空明”写出了月光的清澈透明,“藻、荇交横”写出了竹柏倒影的清丽淡雅。作者用高度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了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三、句子赏析,赏月的欣喜 贬谪的落寞 自我排遣的达观,四、作者思想感情,文中结尾句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中“闲人”的含义有哪几层?,闲人的含义(1)被闲置之人即被贬官之人。为不得志的自嘲之语。( 2)指清闲自在之人,可见其能自解、自慰,表现了作者旷达胸襟。,

8、1、作者是如何巧喻月色的?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将月色比喻成一泓空明的积水,将竹、柏的影子比喻成水中的藻荇。写出了月光清澈、透明的特点,2、全文没有一处直接写友情的,但可以从字里行间看出来,请找出能表现苏轼与张怀民友情的句子(写出两句),并以其中一句为例,说说你选择它的理由。,“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理由:唯张怀民可以同乐 “怀民亦来寝”。理由:心境相同,欣赏趣味相同“相与步于中庭”。理由:关系亲密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理由:志同道合,志趣相投,命运相同,3、“闲人”一词,沧桑凝重,它隐含了作者怎样的心境?,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种种微妙复杂的感情尽在其中。人生

9、的感情尽在其中。反映了作者胸怀愤懑,而又自嘲自解的心态,4、此文是作者被贬黄州所写,反映了他当时怎样的心态?你如何看待作者的这种心态。,当时苏轼被贬黄州已有五年,虽耕种田地,可以自慰;虽有壮丽山河可以游乐,但仍感壮志来酬,心忧政事。自谓“闲人”反映了他胸怀愤懑,而又自嘲自解的心态。,5、文中“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显然与实际不符,因为并非每夜都能见到月色,每处都有竹柏。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月光虽非夜夜明,竹柏亦非处处有,但大自然的美景却时时能觅,处处可见。只要心胸开阔,淡泊名利,无论到哪里,都能在美好的大自然中享受到无穷乐趣。暗示世人无心流连景色,一心追名逐利。,6、课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

10、“闲”?。,入夜即“解衣欲睡”,“闲”;见“月色入户”,便“欣然起行”,“闲”;与张怀民“步于中庭”,连“竹柏影”都看得那么仔细、清楚,两人都很“闲”;结尾的“闲人”是点晴之笔,以别人的不“闲”反衬作者的“闲”。,内容及写法理解,这篇小品文通过写“月”创造了一个清幽宁静的艺术境界,通过写“闲”,传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 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欢喜、漫步的悠闲、寻求解脱的达观各种难言之情尽在其中。将“月”“闲”融为一体,深沈含蓄,精美传神。比喻修辞手法的运用,将月光洒在地面上比作积水,把竹柏影比作藻荇交横,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月光的清澈透明,竹柏影的清丽淡雅,作者以高度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一

11、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阅读记承天寺夜游答谢中书书答题,1.解释加点词的词义。晓雾将歇 月色入户 庭下如积水空明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2.词的用法、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之:山川之美 甚矣,汝之不惠B是:实是欲界之仙都 问今是何世C与:念无与为乐者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D寻:寻张怀民 寻病终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4.简答。从表达方式看,两文都有紧扣景物特征的,也都有堪称点睛之笔的 。从思想感情看,两文都表达了对自然的亲近和热爱,但作者的心绪并不同。记承天寺夜游的苏轼是受到贬谪的“_ ”人,答谢中书书中的陶弘景则堪称隐居的“_ ”人(均填摘自文中的一个字)。,答案,1.消散(或“消歇”“散去”)门 院子(或“庭院”)只是(或“只”)2.B 3.太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表达与此相近即可)水中藻、荇交错,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表达与此相近即可)(“盖”是发语词,可译为“原来是”,也可以不译出,直接翻译出“也”字判断句也可) 4.描写 议论(答“抒情”也可)闲 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