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词》《夜雨寄北》《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潼关》ppt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380399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59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秋词》《夜雨寄北》《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潼关》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秋词》《夜雨寄北》《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潼关》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秋词》《夜雨寄北》《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潼关》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秋词》《夜雨寄北》《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潼关》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秋词》《夜雨寄北》《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潼关》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秋词》《夜雨寄北》《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潼关》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秋词》《夜雨寄北》《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潼关》ppt课件.ppt(4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字词,晋察冀j 派遣qin 殉xn职 动机狭隘i 极端 热忱chn 冷清 纯粹cu 佩服 高明 鄙薄bb 拈nin轻怕重,殉职xn:为公务而牺牲生命。狭隘xi i:心胸、气量、见识等不宽广。热忱chn:热情。忱,情意。鄙薄bb:轻视,看不起。不足道:不值得一提。拈nin轻怕重:接受工作时挑拣轻易的,害怕繁重的。漠不关心:态度冷淡,毫不关心。麻木不仁:本义指肢体麻木,没有感觉。这里指缺乏热情,对集体和人民的利益不关心。精益求精:好了还要更好。益,更。见异思迁:看到别的事物就改变原来的主意。这里指不安心工作,革命事业心不强。迁,变动。,刘禹锡其人其诗文 他少有才俊,与柳宗元同榜进士,但“明知山有虎

2、,偏向虎山行”,参与王叔文“永贞革新”运动(805),反对宦官和藩镇势力,只为了那一点振兴国家的渺茫希望,却为此失去挚友(王死柳贬),自己也差点掉了脑袋。 他死罪幸免,活罪难逃,先贬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作秋词),九年后奉召回京,2年后写戏赠看花诸君子)又贬连州(今广东连县)刺史,调夔州(今重庆奉节)、和州(今安徽和县)刺史(作陋室铭),共约13年。直至14年后的大和元年(827)应诏回到京都洛阳,前后长达22年(途径扬州时写酬乐天826年 ,回京后次年写再游玄都观828年) 他与白居易、柳宗元齐名(世称“刘白”、“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被白居易称为“诗豪”,字 ,世称刘宾

3、客、刘尚书,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洛阳人。,梦得,秋,在大自然中,扮演的永远是一个悲怀的角色,它与“瘦”早已成为一种独特的意象,让一代代的人不停的咀嚼、回味。,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柳永雨霖铃)落叶西风时候,人共青山都瘦。(辛弃疾昭君怨)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杜牧齐安郡中偶题二首)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柳永八声甘州)菡萏hn dn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李琼浣溪沙)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秋词(唐 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

4、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品读秋词,找出最能体现刘禹锡乐观豁达、奋发进取的人生态度的语句并加以赏析。,【译文】自古以来,人们每逢秋天就都悲叹冷清萧条凄凉,我却说秋天要胜过春天。 秋日晴朗的天空中一只仙鹤推开白云,一飞冲天,我豪迈的诗兴诗情也随它到了碧蓝的天空。,主题归纳这首诗是作者第一次被贬郎州(今湖南常德)时写的,但他虽被贬低,却不悲观消沉,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歌颂秋天的壮美,表达了他的豪迈乐观情绪和昂扬奋发的进取精神。,秋词 (唐) 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豪迈乐观奋发进取,前两句议论表达自己的观点;后两句写景(明丽

5、秋景),借景抒情。,秋词,,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1、填空。(2分)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结合诗句分析。(3分) 【参考答案】诗的前两句议论,歌颂秋天的明丽壮美,后两句借景抒情,借晴空中排云而上的鹤的形象,把诗人的豪迈乐观之情和奋发进取精神抒发得淋漓尽致。,便引诗情到碧霄,自古逢秋悲寂寥,【过关测试】,秋词 其二山明水净夜来霜, 数树深红出浅黄。试上高楼清入骨, 岂如春色嗾su人狂。,刘禹锡的诗,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竹枝词:杨柳青青江水平,

6、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浪淘沙(其一):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浪淘沙 (其八):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杨柳枝(其一):塞北梅花羌笛吹,淮南桂树小山词。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西塞山怀古: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夜雨寄北(唐 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译文】你问我何时回家,我回家的日期定不下来。我还没有确定的日子。此刻巴山的夜

7、雨淅淅沥沥绵绵不尽,雨水涨满了秋天的河池。何时我才能回到家乡,我们一起坐在西窗下,一边剪着烛花一边谈心,那时我再对你追述,今晚在巴山作客听着绵绵夜雨,我是多么寂寞,多么想念你!,(苦涩无奈),(孤独凄凉),(想象/虚实相生)(),夜雨寄北(李商隐),1.“涨”字用得好,好在何处?“涨”字富于动态形象,既写出巴山夜雨连绵、池水暴涨的景象,又表达诗人愁思的绵绵深重,衬托出诗人的孤独凄凉。2.这首诗抒发了什么思想感情?是怎样抒发的?运用借景抒情手法,用秋天夜雨连绵、池水暴涨的迷蒙暗淡景象,抒发诗人于凄风苦雨中辗转难眠的孤独凄苦以及对妻子的深切思念之情。诗歌后两句,运用想象,以设想未来回家团聚后剪烛西

8、窗、共话今宵的欢乐情景,来写今日别离的凄苦、思念,更衬托出离情的深沉。,想象将来与亲友团聚、剪烛夜话的诗句是:表达诗人思念朋友,渴望团聚的诗句是:设想未来相逢景象,表达深沉离情的句子是:后来成为离情的代用语的词是:盼望有朝一日与友人相聚的欢快场景的语句是:超越时空,想象日后重逢时的情景的诗句:诗中蕴含宦途失意、羁旅他乡,思乡不得的抑郁愁苦之情,并把愁苦之情融入凄凉萧瑟的景色之中的诗句是:,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巴山夜雨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夜雨

9、寄北,猜猜他是谁?,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作于1210年。绝笔。遗嘱。)陆游(11251210年),宋代爱国诗人、词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hu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但收复中原信念始终不渝。他具有多方面文学才能,尤以诗的成就为最,在生前即有“小李白”之称,不仅成为南宋一代诗坛领袖,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地位,存诗9300多首,是文学史上存诗最多的诗人。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作于1192年(退居家乡),诗人时年68岁。约8

10、年后,诗人去世。,陆游所处的时代,正是中国历史上民族矛盾异常尖锐的时代。在十二世纪初,中国东北地区的女真族建立了金国。在陆游出生后的第二年,金国占领了北宋的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市);第三年把徽、钦二帝掳去,北宋亡国。而当钦宗之弟赵构逃到南方,在临安(今浙江杭州市)建立了政权之后,不但不发愤图强,收复失地,反而任命臭名昭著的汉奸秦桧hu做宰相,一意向金人屈膝求和。绍兴十二年(1142年)和议告成,赵构竞无耻到向金国皇帝自称臣子,并答应每年献银二十五万两、绢二十五万匹,跟金人划淮水为界。从此北方的大好河山沦为金人的领土,北方的广大人民横被金人奴役,而南宋小朝廷也只是偏安一隅,在敌人的威胁压榨下苟延

11、岁月。后来宋孝宗赵眘shn与金签订的“隆兴和议”及宁宗赵扩与金签订的“开禧和议”,照旧屈辱求和。这种局面,当然是一向反对民族压迫的广大汉族人民所不能容忍的。因此在这一历史时代,不知有多少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挺身而出,展开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而陆游则是文学战线上的杰出代表。,1、重点字词的意思?2、用自己的话说说全诗字面意思。3、内容、思想感情、表现手法?,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南宋 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潼关 (清末 谭嗣同),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南宋),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

12、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我直挺挺躺在孤寂荒凉的乡村里,没有为自己的处境而感到悲哀,心中还想着为国家守卫边关。夜将尽了,我躺在床上听到那风雨肆虐的声音,迷迷糊糊地梦见,自己骑着披着铁甲的战马,跨过冰封的河流,出征北方疆场。,生活状况?精神状态?(抓字词),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南宋),僵卧孤村不自哀, 。 ,铁马冰河入梦来。,字务观,号放翁。爱国诗人。寄情于梦。一方面是他渴望万里从戎、以身报国的豪壮理想、爱国情怀,另一方面则是他壮志难酬、无路请缨的悲愤心情。整首诗洋溢着一种豪迈悲壮、深沉悲怆的风格,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

13、(南宋),僵卧孤村不自哀, 。 ,铁马冰河入梦来。,这首诗运用寄情于梦的手法,借写风雨梦境,抒发了诗人那感人至深的报国之志和忧国忧民的拳拳之心,同时也暗含着壮志难酬、无路请缨的悲愤心情,整首诗洋溢着一种豪迈悲壮、深沉悲怆的风格,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狱中题壁(谭嗣同)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背景关,谭嗣同写这首诗时才十四岁,当时随父赴甘肃上任,途径陕西潼关,被北方的特有的壮阔风景所震撼,欣然下笔,遂有此诗。,作者关,谭嗣同(1865.3.101898.9.28),男,字复生,号壮飞,湖南浏阳人,中国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

14、,维新派人士。其所著的仁学,是维新派的第一部哲学著作,也是中国近代思想史中的重要著作。谭嗣同早年曾在家乡湖南倡办时务学堂、南学会等,主办湘报,又倡导开矿山、修铁路,宣传变法维新,推行新政。公元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谭嗣同参加领导戊戌变法,失败后被杀,年仅33岁,为“戊戌六君子”之一。,师生互动 分析诗歌,诗意关,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拘束,久远,簇c:簇拥,由诗入境,天色苍茫,万古高耸的云山簇拥着这座古城,秋风起,呼啸而至,吹散了细碎的马蹄声。莾莽大河冲向山谷,可惜河谷狭窄,河水似乎也受到了极大的束缚。秦岭山脉蜿蜒至潼关,只知到巍峨险峻,不知平坦

15、为何物了,此等桀骜不驯之态真令我赞叹佩服!,小组合作 探究诗歌,1这首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2山水本无情,只不过是大自然的景观,为何谭嗣同的眼里,山水都似乎有了壮怀激烈的举动?,修辞关,这首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赋予云以人的动作“簇拥”,赋予河流以人的情感“嫌弃拘束”,生动形象的表现了北方山水的壮阔,表现了诗人内心的一种冲破罗网,勇往直前,追求个性解放的少年意气。,情感关,14岁的谭嗣同,当时面临的中国正是一个软弱无力,被列强随意欺凌的国家,14岁的谭嗣同对此深感愤慨,在随父上任的途中已经是满腔热情渴望为民族国家争取光荣,面对北方的壮阔山水,感觉跟自己的那种冲破罗网,勇往直前,改造国家命运的心情

16、相似,移情于物,所以才写下这首诗。,拓展延伸 感知作者,人物典故 剑胆琴心在浏阳乃至中国的历史上,维新志士谭嗣同都是一个顶天立地的伟丈夫,他为戊戌变法慷慨赴义的壮举感召日月。但很多人都不知道,谭嗣同从少年时代起,就有“剑胆琴心”的雅号。 在才常路的“谭烈士专祠”里,曾经有一幅谭嗣同摄于南京的照片,那年他32岁,外穿月白色长衫,内着玄色武士装,左手叉腰,右手持剑,浓眉俊目,闪闪似电,有一种立如山岳、傲视死神的凛然正气。谭嗣同短暂的一生中,两剑三琴陪伴他度过了不少苍茫岁月。,狱中题壁谭嗣同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名人评价,梁启超称谭嗣同为:中国为国流血第一

17、士。康有为曾经这样赞扬谭嗣同:挟高士之才,负万夫之勇,学奥博而文雄奇,思深远而仁质厚,以天下为己任,以救中国为事,气猛志锐。北京西城区政协主席杜灵欣:作为近代中国为改革变法而流血牺牲的第一人,谭嗣同的思想学说得到后人重视,他敢于担当、勇于奉献的爱国精神更是时下锐意创新、不断深化改革需要的一种精神传承。,诵读赏析 当堂演练,“壮矣,维新欲杀贼而未回天,终成国恨;快哉!喋血屹昆仑以昭肝胆,长醒吾民。 余德泉评价康有为,欣赏潼关景 诵读潼关诗,作者简介,谭嗣同(18651898),汉族,湖南浏阳人,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维新志士。他主张中国要强盛,只有发展民族工商业,学习西方资产阶

18、级的政治制度。公开提出废科举、兴学校、开矿藏、修铁路、办工厂、改官制等变法维新的主张。写文章抨击清政府的卖国投降政策。1898年变法失败后被杀,年仅三十三岁,为世称“戊戌六君子”之一。,公元1882年秋,十七岁的谭嗣同,从湖南故乡赴甘肃父亲任所途中,经过陕西潼关,在这里饱览了一番北国山河的壮丽风采.这位英气勃发的少年,骑马登上半山间的潼关古道,傍山临河,乘兴前进,任清脆的马蹄声被猎猎西风吹散、吹远,飞入滚滚的云涛里.啊,云涛,云涛,四面八方尽是滚滚云涛,大概从古到今,这巍峨的雄关就被白云;团团簇拥着,一直不曾解围吧?,伟大的壮观还在更高更远的地方.潼关地处陕西、山西、河南三省交界点,南邻华山群

19、峰,东望豫西平原.诗人立马城关,眼见黄河从北面高原峡谷奔腾怒吼而来,到悬崖脚下猛然一转弯,奔向平坦广阔的原野,但气势却不见缓和,好像仍嫌河床箍得太紧;而那连绵不断的山峰,在关东并不怎样惹眼,刚入潼关便突兀而起、耸入云天,一座座争奇斗险,唯恐自己显得平庸!,自然,所谓大河“犹嫌束”、群山“不解平”,全是黄河、华山的磅礴气势在诗人心理上所引起的感应,反映着这位少年诗人豪迈奔放的激情和冲决封建束缚、追求思想解放的愿望,而这愿望,这激情,同当时神州大地上正在崛起的变革图强的社会潮流,是完全合拍的.十九世纪末叶,在我国历史上,是一个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代,也是一个民族精神空前高扬的时代.透过少年谭嗣同这

20、首充满浪漫主义精神的山水绝句,我们仿佛听到一个迅速临近的新时代的脚步声.,1、怎么背?容易默错的字、句?(作者朝代状况?人生遭际?)2、整体把握整首诗的内容、情感。手法+景 / 情 / 理 /?3、名句?炼字?,把书读薄,曹操观沧海龟虽寿王湾次北固山下白居易钱塘湖春行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孟浩然过故人庄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商隐夜雨寄北杜牧泊秦淮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朱熹观书有感晏殊浣溪沙,古诗鉴赏小结,中考古诗词鉴赏:1.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2.分析、点评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中考题量一般是两题,通常采用三种搭配方式:1.思想内容类+语

21、言品析类。2.思想内容类+表达技巧分析类。3.两题皆为思想内容类。,一、感悟思想内容,解答这些题,有的要求筛选出诗词中的有效信息,截取恰当的词、句作答;有的要求概括词的要点或层意,用简洁语言表述;有的则要能体味关键句的含义,将含蓄精炼的意思用明白晓畅的方式表述;有的需就诗词意象、典故、人物、场景进行品析,揣摩作品的主旨、作者的情感,有创意地表达见解。【题型一】这首诗(词)主要(描)写了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题格式】描写了的景色(描写了的场景);/抒发的思想感情;反映的社会现实;表现的情趣;寄托的情怀(如爱慕、愁绪、惆怅、苦闷等);表达的追求;流露的倾向;发出的感慨;袒露的心迹;造

22、就的情致。,一、感悟思想内容,【题型二】请你描述诗句所展现的优美画面,或揣摩诗句所写人物的言行心理。【解题分析】此类题型主要考查对诗句所写形象的鉴赏,答题时:要抓住诗词中的主要景物或人物的特点;要借助联想和想象在忠实于诗词原意的基础上加以再创新,以丰富画面的意境和人物的性格;要用自己的语言组织,切忌直接引用;首先追求词语通顺,其次才是有文采。,二、品析语言,【常见题型1】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哪一个字(能不能将诗词中的某个字换成另外的字)?为什么?【解题分析】【答题格式】释含义(解释字词在句中的含义)+描景象(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点情境(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23、二、品析语言,【常见题型2】某词(句)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解题分析】古诗词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字、一词或一句就能成为全诗的线索,构成全诗的感情基调,抓住它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查学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答题格式】思结构(在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虑主旨(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常见题型3】这首诗(词)在语言上有何特色?【解题分析】这种题型不是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技巧,而是要品味整首诗所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答题格式】明特色(有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列例证(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析感情(指出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三、鉴赏表达技巧,【常见题型】这首诗(词)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有何效果?(或: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答题格式】明手法(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阐运用(结合诗句阐释说明诗人如何运用这种手法)+析效果(此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或刻画了什么形象,或表现了什么主旨)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特点,表现(突出)了思想感情,起到了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