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常见表现手法答案.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6203946 上传时间:2023-10-04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935.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歌常见表现手法答案.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诗歌常见表现手法答案.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诗歌常见表现手法答案.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诗歌常见表现手法答案.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诗歌常见表现手法答案.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诗歌常见表现手法答案.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歌常见表现手法答案.ppt(2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在诗歌鉴赏的备考练习中,同学们常常出现对概念的理解模糊不清、使用时张冠李戴等问题。为此,现将诗歌鉴赏中20种常用表现手法进行简洁盘点,以便大家更好地应对高考。,诗歌鉴赏常用表现手法,1对比(对照)钱起暮春归故山草堂:“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该诗通过“春残”、“鸟稀”、“花尽”、“花飞”与“幽竹”的对比,突出幽竹的高尚精神。刘禹锡乌衣巷“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今昔对比,抒发物是人非的沧桑变化之感。张继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天、残月是冷色,江枫、渔火是暖色,这是色彩的对照;霜天透明的明亮与渔火鲜艳的明亮是光质的对照。通

2、过对照写出作者的孤寂飘零之感。,2反衬(具体可分为小衬大,动衬静,乐衬哀,喜衬悲,丑衬美,错误衬正确等,其中,前者为次,后者为主,以前者突出后者。)沈佺期独不见“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用海燕双栖反衬少妇的孤独愁苦。贾至春思二首(其一)“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用春日美好之乐景反衬诗人内心之愁苦。,对比与反衬的区别,什么是“对比”?所谓对比,就是在作品中把两个相互对立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相互矛盾的两方面并举出来的一种方法。对比就是为了比出二者的不同点,这种方法适于突出形象特征,揭示形象意义,对于主题的表达也易产生犀利、深刻的效果。对比的作用是能使语言色彩鲜明,事物的性质、特征等

3、更加鲜明。例如:光明与黑暗,美与丑,喜悦与悲痛的对比。什么是“反衬”?反衬是相对“正衬”而言的一种表达技巧。在作品中为了使对某事物的描写更清楚、突出,而采用相反的、相对立的事物从旁陪补的方法。为了将其中一者的某一特点体现得更突出,而把相反的艺术形象合写在一起,以次要的形象、陪衬的形象来衬托主要的形象,让主要形象更加鲜明突出、光彩照人。“反衬”与“对比”不同:对比的两个事物间的关系是并列的,结果是突出对比双方;反衬却可以明显地分出衬托的事物和被衬托的事物,突出被衬托的一方。两个事物间的关系是有主次之分。我们可以来看下面的例子:“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运用的是“对比”,而“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4、”则用了“反衬”来突出环境的幽静。,3虚实结合(联想和想象)王昌龄送魏二:“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一二两句实写眼前之景,三四两句通过联想和想象虚写朋友夜泊潇湘的情状,表现了作者的惆怅和依恋之情。李贺将发:“东床卷席罢,护落将行去。秋白遥遥空,日满门前路。”前两句写收拾停当,即将登程,这是实写;后两句写出征后将会遇到的景色,这是虚笔。,古诗词中虚实相生、虚实结合的作用(好处),诗歌鉴赏中的虚与实,通常包括四种内涵:1、实,指诗人描写刻画的实体形象;虚,指实体形象所暗示出来的空白形象。2、实,指客观有形的物象;虚,指主观的无形活动。3、实,指具体描绘;虚

5、,指抽象的议论。4、实,指眼底景象;虚,指意中景物。总之,眼见为实,心想为虚;已然为实,未然为虚;身临其境,仰观俯察为实,思接千载,视通万里为虚。如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是实景;“须晴日,看红装素裹”是虚景。又如卜算子咏梅:“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是实景;“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是虚景。他老人家诗词中的虚景多数是未然的图景。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有时能形成强烈的对比效果,从而突出诗歌的中心。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有时能形成渲染烘托的作用,从而突出诗歌的中心。,4正意反说(反语。反语的表达作用有:可以用来揭露、批判、讽刺消极的方面,增加语言的战斗力;可以鲜明地表示说话人

6、的态度和立场;可以使语言有变化,不死板;可以把话说得幽默诙谐,有风趣。)宋之问渡汉江:“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写思乡之切,却正意反说,愈近家乡,愈不敢问及家乡,担心听到坏消息,从而更好地表达出作者的思乡之切 陆游秋思“日长似岁闲方觉,事大如天醉亦休”,纵然是天大的事也一醉罢休,但真能“醉亦休”吗?诗人不过是正意反说,表面放达,实则抒发报国无门、难以释怀的愁苦。岑参寄左省杜拾遗“圣朝无阙事,自觉谏书稀”,运用反语,揭露和讽刺了封建统治者的文过饰非、讳疾忌医,表达了诗人对唐王朝的失望之情。,5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声衬静)刘攽雨后池上:“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7、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先写水面平静的静态美,再写风吹动垂杨水落荷叶之声,以动衬静,动静结合,表现了雨后池塘的美丽。王维田园乐(其六)“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以声衬静,动静结合,表现田园幽静安适的特点。,6借古讽今 杜牧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借南朝暗讽唐朝统治者大兴佛教、不顾百姓民生的社会现实。戎昱咏史:“汉家青史上,计拙是和亲。社稷依明主,安危托妇人。岂能将玉貌,便拟静胡尘。地下千年骨,谁为辅佐臣。”诗人借汉朝之事讽刺当朝统治者执行的屈辱的和亲政策。,7直抒胸臆 杜甫兵车行“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直抒胸臆,表现

8、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以及作者对战争的怨恨之情。杨炯从军行“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直接抒发了作者忠君报国和渴望建功立业的思想感情。,8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委婉含蓄,间接抒情)杜牧齐安郡中偶题二首(其一)“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绿荷有恨而背西风,以寓情于景的手法,写出诗人之恨,流露出伤感不平之情。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二):“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描写边塞景象,寓情于景,展现边疆将士的伤感别离之情。,9托物言志(把作者自己的“志”(志向、情趣、理想、追求)依托 在某个具体的“物”上。所托之物一般是花、草、树、木,或某一具体的物。

9、)王安石孤桐“明时思解愠,愿斫五弦琴”,托物言志,表达了自己正直向上、虚心扎实、坚强不屈的人生追求以及甘愿为解救百姓疾苦而献身的精神。李商隐蝉:“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作者借咏蝉以喻自身的高洁。,10用典(凡诗文中引用过去有关人、地、事、物之史实,或有来历有出处的词语、佳句,来表达诗人的某种愿望或情感,而增加词句之形象、含蓄与典雅,或意境的内涵与深度,即称“用典。”用典也是诗歌的一种修辞手法,可避免一览无余的直白,还可给读者在诗行间留下联想和思索的余地。的确,用典用得巧妙、恰当,可以使诗词意蕴丰富、简洁含蓄、庄重典雅,

10、使表达更加生动形象,诗句更凝练,言近而旨远,含蓄而婉转,从而提高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裴迪送崔九“莫学武陵人,暂游桃源里”,借桃花源记中武陵人的典故劝勉崔九既要隐居,就必须坚定不移,不要三心二意,不甘久隐。杜甫江汉“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用“老马识途”的典故表达自己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愤懑之情。,11比喻(比喻的表达作用主要有:可以使语言形象生动;可以把深奥的道理说得浅显易懂;可以揭示事物的本质,并鲜明地表达作者的感情,表明作者的立场。)杨万里暮热游荷池上“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将荷叶比作碧伞,生动形象,从而传达出作者对荷花的喜爱之情。刘攽雨后池上“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

11、檐楹”,将平静的水面比作淡磨之明镜,写出水面的静态美。,12拟人(拟人的表达作用主要有:可以增加叙述的形象性和生动性,抒发强烈的感情;可以对静态的事物作动态的描写;可以有利于创造气氛,表现主题。)戎昱移家别湖上亭“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柳条藤蔓”用拟人化的“系”的动作挽留主人,从而表现主人对湖上亭的依恋之情。苏轼海棠“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作者把海棠写成了一个睡美人,突出了海棠的高洁美丽,以及作者对海棠的喜爱之情。,13双关(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词的多义和同音的条件,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这种修辞手法叫双关。双关可使语言表达得含蓄、幽默,而且能加

12、深寓意,给人以深刻印象。双关可分为谐音双关和语义双关。“莲”谐音“怜”,“丝”和“思”谐音双关,“柳”和“留”谐音双关;)王昌龄送魏二“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一“凉”字,既写出了身体上感受到的寒冷,又写出了诗人内心的凄凉,一字双关。秦韬玉贫女“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既表达了对贫女的同情,又倾诉了自己终年劳心却久屈下僚的愤懑不平。,14反复(为了强调某个意思,表达某种感情,有意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反复的表达作用主要有:可以强调、突出重点、渲染气氛;可以抒发强烈的感情;可以增强叙述的条理性和生动性,可以起到标明层次、段落的作用;可以加强语言的节奏感和旋律美。)苏轼减字木兰花

13、己卯儋耳春词:“春牛春杖,无限春风来海上。便丐春工,染得桃红似肉红。”“春”字间隔反复,使词的音调明朗,突出渲染了春趣。,15夸张(特意对某些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数量等方面加以夸大或缩小的一种修辞。夸张的表达作用有:深刻、生动地揭示事物的本质,增强语言的感染力,给人以深刻的印象。)王维终南山“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用夸张的手法极言山之高远。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运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岳阳楼高耸入云的情状。,16互文(两个或更多相对独立的语言结构相互拼合、共同地表达着一个完整的思想内容;也就是说,上文里省了在下文出现的词,下文里省了在上文出现的词,参互成文,合

14、而见义。)王昌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木兰诗“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木兰)对着窗户和镜子梳理头发,修饰面容。”)运用互文手法,使诗句语言明快,结构工整,声韵和谐。,17设问(“无疑而问”。往往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或提出问题不需要确定答案。目的是强调问题,以引起人们注意,启发人们进行思考。)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运用设问的手法,表达了作者深长的亡国之愁苦。李清照如梦令:“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运用设问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内心深切的惜花之情。,18烘托、渲染(有时用“侧面描写”)贾岛暮过山村“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用“怪禽”在旷野中的啼叫、落日斜照渲

15、染山村外清冷甚至让人生畏的气氛。孟浩然宿业师山房期丁大不至:“夕阳度西岭,群壑倏已暝。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诗人借西下的夕阳、昏暝的群壑、松际的月亮、风中的清泉等意象表现时间的暗中流动,渲染了越来越清幽的气氛,烘托出作者孤独的心境。李白蜀道难“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用“黄鹤”、“猿猱”、“不得过”、“愁攀援”侧面写出山的高险。李白听蜀僧濬弹琴“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既写出了作者沉醉于琴声的状态,又侧面烘托出了琴声的魅力。,19抑扬法(先扬后抑、先抑后扬)(抑扬法,通俗地说,就是褒贬法。“抑”对应贬,即批判、贬损;“扬”对应褒,即赞美、褒扬。在写作过程中,作者为了突出人物内在形象的美丑,常常使用这种方法。)李商隐贾生:“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诗人运用先扬后抑的手法鲜明地表现了统治者政治上的昏聩庸弱。纪晓岚的“这个婆娘不是人,九天仙女下凡尘。儿孙个个都是贼,偷得蟠桃献母亲”,运用先抑后扬的手法表达了对婆娘及儿孙们的赞扬之情。,20多角度描写贾岛暮过山村“数里闻寒水,山家少四邻”,从听觉上,数里外听到水声,以响衬静;从视觉上,直接写人烟稀少。王禹偁村行“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以听觉写动景,以视觉写静景,动静结合,写出了晚山可爱,好景无限。,考纲要求的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