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诗三首》(经典版)ppt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393714 上传时间:2022-11-18 格式:PPT 页数:45 大小:1.9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杜甫诗三首》(经典版)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杜甫诗三首》(经典版)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杜甫诗三首》(经典版)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杜甫诗三首》(经典版)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杜甫诗三首》(经典版)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杜甫诗三首》(经典版)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杜甫诗三首》(经典版)ppt课件.ppt(4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杜甫诗三首,杜甫,韩愈云:“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李白与杜甫一生都在燃烧,李白是天上的陨石,杜甫是人间的火种。 李白是仙,超凡脱俗;杜甫是圣,超凡入俗。李白以天才写诗,“落笔摇五岳,笑傲凌沧州”,在浪漫的想象中飞行;杜甫一生以学养写诗,“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在现实的荆棘与泥泞中艰难跋涉。李白是盛唐精神的写照,杜甫是苦难人间的歌者。,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学习目标,1 . 掌握借景抒情以及借古抒怀的写作手法,学会鉴赏诗歌。2 .从写景、抒情、炼字(句)、抓意象等方面赏析诗歌。3 .知人论世,理解诗歌主旨, 感受作者抒发的感情。,诗圣,杜甫(712770),字子美,曾居长安城南少陵以西

2、,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原籍襄阳,迁居巩县。杜甫与杜牧是远房宗亲,同为晋朝灭孙吴的大将杜预之后裔(杜甫为杜预二十世孙)。曾祖父杜依艺曾任巩令一职。祖父是初唐诗人杜审言,官至膳部员外郎且有自己的自传。父亲杜闲曾任奉天令。 7岁学诗,15岁扬名,一生不得志。开元后期,举进士不第,漫游各地,寓居长安近十年。及安禄山兵陷长安,乃逃至凤翔,谒见肃宗,官至左拾遗。后弃官移家成都,筑草堂于浣花溪畔,世称浣花草堂。一度任剑南节度参军,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工部。其诗显示了唐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一、知人论世,杜甫草堂,1、读书壮游时期(712-745)35岁以前: “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

3、。” 望岳2、困守长安时期(746-755)3544岁: “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 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兵车行丽人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经历十年长安困苦生活后对朝廷政治、社会现实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杜 甫,杜甫七岁即能诗文,十五时在文坛初露头角。“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为人性癖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正是他刻苦学习自述。二十岁后, 他开始漫游生活,南游吴越,北游齐赵,饱览了祖国壮丽的河山,开阔了他的视野和心胸,并在洛阳和李白结为肝胆相照的朋友。这个时期的创作,表现了他青年时期的气概和抱负。如:望岳。,一 读书壮游时期,二 长安十年时期,公元746年杜甫满怀政治理想到长

4、安考试求官,由于奸相李林甫玩弄了“野无遗贤”的骗术,参加考试的人全部落榜,杜甫也身受其害,困居长安10年之久.不幸的遭遇是他进一步认识到统治者的腐朽,创作出兵车行丽人行等杰出的现实主义诗篇。 诗的风格由早期的热情奔放,乐观坦荡变的悲壮凄凉,形成“沉郁顿挫”的诗风。,3、陷贼为官时期(756-759)4548岁: “三吏” “三别” 月夜春望 (现实主义创作达到高峰)4、漂泊西南时期(759-770)4858岁: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咏怀古迹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登高 (思想更深邃、诗风更沉郁),杜 甫,三 战乱流离时期,由于安史之乱,杜甫携家和人民一道受冻挨饿,避难流亡,卷进了生活的底层。在沦陷区,

5、山河破碎之感甚深。灾难的时代,震撼着诗人的心灵,使他写出了春望北征和“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等具有高度人民性和爱国思想的不朽诗篇,并达到了现实主义的高峰。,安史之乱后于公元759年由甘肃颠沛流离到了成都,靠了友人的帮助在城西浣花溪畔营建了草堂。他在这里居住了将近4年,写下了240多首诗篇。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蜀相等就是在这里写就的。,四 漂泊西南时期,沉郁顿挫,沉郁:思想内容。 “沉”即“深”深刻、深广、深厚 “郁”即“积”真实、凝重、含蓄顿挫:艺术形式。 字面上指遣词用句的停顿转折。 情感的千回百折、 节奏的徐疾相间、 音调的抑扬顿

6、挫、 旋律的跌宕起落,秋兴八首是大历元年(766)秋杜甫在夔州时所作一组七言律诗,因秋而感发诗兴,故曰秋兴。这一组诗历来被公认为杜甫抒情诗中艺术性最高的诗。持续八年的安史之乱,至广德元年(763)始告结束,而吐蕃、回纥乘虚而入,藩镇拥兵割据,战乱时起,唐王朝难以复兴了。诗人晚年多病,知交零落,壮志难酬,心境是非常寂寞、抑郁的。当此秋风萧飒之时,不免触景生情。,一、知人论世,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枫树在深秋露水的侵蚀下逐渐凋零、残伤,巫山和巫峡也笼罩在萧瑟阴森的迷雾中。,巫峡里面波浪滔天,

7、上空的乌云则像是要压到地面上来似的,天地一片阴沉。,花开花落已两载,看着盛开的花,想到两年未曾回家,就不免伤心落泪。小船还系在岸边,虽然我不能东归,飘零在外的我,心却长系故园。,又在赶制冬天御寒的衣服了,白帝城上捣制寒衣的砧声一阵紧似一阵。看来又一年过去了,我对故乡的思念也愈加凝重,愈加深沉,二、理解诗意,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水历峡,东迳新崩滩.其下十余里有大巫山,.其间首尾百六十里,谓之巫峡,盖因山为名也。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水经注,借孤寂肃杀之景寄寓老大伤悲、凄苦落寞之情。,三、分析意象,鉴赏手法,把握感情,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

8、云接地阴。,颔联紧承首联对秋景作进一层渲染。 以飞动、壮阔的笔触叙写诗人忧郁的情怀。,三、分析意象,鉴赏手法,把握感情,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颈联承颔联一转,由景生情,抒发感慨。,思乡之情的深沉浓烈和欲归不得的无奈与凄伤。,三、分析意象,鉴赏手法,把握感情,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尾联转入秋思,将焦点转移到现实生活,进一步把秋思写足。表现游子无家可归的惆怅凄凉。,三、分析意象,鉴赏手法,把握感情,形象地写出诗人急不可耐的思念故园、心怀家国的迫切心情。,悲人生之秋,悲国运衰落之秋。,情景交融,情与景互为依托,互相生发。 情因景而显,景因情而深,真正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 鉴

9、赏步骤知人论世理解诗意分析意象,鉴赏手法,把握感情,沉鱼,落雁,闭月,羞花,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三峡之中,成千上万的山峦山谷,相依相连,一齐奔向荆门。就在那一带,还保留着生长明妃的山村。首联点出昭君村所在位置和环境。,当年昭君孤独地离开汉宫,远嫁大漠,最后身死异域,只留下青色的坟墓,笼罩在昏黄风沙中。颔联概括了昭君一生的遭遇。,单凭画图约略看识,怎能辨出青春美貌的容颜呢?昭君身死匈奴不得归,能够带着环佩在月夜归来的,恐怕只有她的幽魂。,千载以来,琵琶弹出的都是胡地之音;昭君虽死,

10、其怨难平,琵琶曲中倾诉的分明是她的满腔怨恨。,咏怀古迹,理解诗意,怨,远嫁异邦、远葬他乡、月魂空归、思念故土的幽怨。,对画师无耻行径的怨恨。,画图省识春风面,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环佩空归月夜魂,咏古迹以感己怀 悲昭君以自悲,昭君因得罪毛延寿落泪痣,被冷落三年;杜甫因李林甫的“野无遗贤”,流落长安十年。,昭君因汉元帝的昏庸、不辨美丑而远嫁他乡,流离而不得归,身死而遗长恨;杜甫因疏救房琯(gun),触怒肃宗而被疏远,最终郁郁辞官,漂泊西南。,昭君思念故土;杜甫思念长安。,借咏昭君不被帝遇,葬身塞外的不幸遭遇来抒写自己不被重用,身世飘零的悲苦情怀。,咏史诗,为什么要选取这个古人古事咏叹,

11、诗人在诗中表现什么态度?(体悟情怀),用什么方法表达?(分析技巧),诗人写了什么古人古事?(弄清史实),主旨与特色,美女遗恨与才士失志本相通联,感明妃遗恨绝域,叹志士失遇无路。美不得宠才不得用,离家去国之思,寂寥千载之恨,种种古人今人之怨恨,都概括在诗中,借咏王昭君的事迹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情怀。 诗风含蓄委婉而又慷慨悲歌,极有韵致。,咏怀古迹是一篇结构严密的组诗,五首各咏一古迹,依次是庾信故居、宋玉故居、昭君村、先主庙、武侯庙,都是借古迹抒发诗人的身世之感。关于它的整体结构,明人王嗣奭(sh)在杜臆中有很好的解释:“怀庾信、宋玉,以斯文为己任也;怀先主、武侯,叹君臣际会之难逢也;中间昭君一章,

12、盖入宫见妒,与入朝见妒者,千古有同感焉。”,鉴赏咏史诗三步骤,所描写的古人、往事是怎样的(弄清史实) 为什么要写这个古人这段往事 ?诗人在诗中表现出什么态度(体悟感情) 这种态度运用什么方法表达 (分析技巧),古今七言律诗之冠,君子登高必赋 孔子,写作背景,杜甫身逢战乱,从48岁开始,一直到58岁去世为止, 11年中,一直在外飘零,写这首诗时已是第八个年头了,3年后病死在出蜀途中。这首诗是大历二年(公元767年)作者寄寓夔州(重庆奉节)时写的。此时“安史之乱”已结束4年,但地方军阀乘机争夺地盘,国家仍是一片混乱;再加上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相继辞世所有这些,像浓云一样压在杜甫心头,他是为排遣抑郁

13、而抱病登台的。,风,急,高,啸哀,清,白,飞回,意象分析,天,猿,渚,沙,鸟,意境萧瑟凄凉雄浑开阔,迅疾的秋风高远的天空哀鸣的猿啼孤零冷落的小岛水落而出的白沙低飞盘旋的水鸟,落木,长江,无边,不尽,萧萧,滚滚,生命之短暂,时间之永恒,意境:苍凉、雄浑、沉郁,沉郁,高昂,意象分析,下,来,胸襟:豁达、坦荡、开阔,意象分析,如何理解诗中出现的“猿鸣”“飞鸟”“落叶”“长江”这四个意象?,猿鸣,使人听到它的叫声感到非常悲凉。,飞鸟 孤独无依,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杜甫旅夜书怀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苏轼卜算子,落木落叶飘零,人到生命的晚秋,迟暮之年。,长江一泻千里,

14、比喻时间的流逝与永恒。,移情入境,体悟感情这样的景物,对于当时55岁(逝世前3年)、飘零流落在外,同时又是一个现实主义的有阔大胸襟的诗人的杜甫来说,会产生怎样的感慨?,移情入境,体悟感情颈联哪些字眼抒情?试品读赏析。,万离国别家,漂泊路途之远;,常离家万里,流浪他乡的时间之久;,多感叹年老多病,精神疲惫不堪;,独感叹独自登台,形单影只,万分凄凉,移情入境颔联写了萧萧而下的“无边落木(落叶)”、滚滚东流的“不尽长江”两种景物。这样的景物,对于当时55岁(逝世前3年)、飘零流落在外,同时又是一个现实主义的有阔大胸襟的诗人的杜甫来说,会产生怎样的感慨?,既感到人生短暂而渺小,历史悠远而不可逆转,因壮

15、志未酬而产生惆怅;也会感到豁达、坦荡、胸襟开阔。,万里,地之远也;悲秋,时之惨凄也;作客,羁旅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暮齿也;多病,衰疾也;台,高迥处也;独登台,无亲朋也;,宋代学者罗大经鹤林玉露:十四字之间含有八意,而对偶又极精确。,苦恨”二字如何理解?这一联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境界?,从联句的对仗关系看,“苦恨”与“新停”相对,应是副词加动词,“苦”是副词“很”,“恨”是动词“遗憾”,诗人很遗憾过早的白了双鬓,不能多为国家出力。 “艰难”“潦倒”既是指国家,也是个人处境。客观上,“国破”与“家亡”是因果关系;主观上,诗人一直忧国忧民,为国家破亡忧心如焚。,古代知识分子大多以“达则兼济天下

16、,穷则独善其身”自勉,而杜甫无论穷达,都心忧天下,其思想境界之高,不愧被称为“诗圣”。,登 高,写 景,抒 情,首联,仰观云天秋风,俯察江水洲渚,颔联,仰观无边的落木,俯察不尽的江水,颈联,尾联,悲秋作客,多病登台,苦恨霜鬓,新停酒杯,承,起,转,合,方法总结,意象分析,能尽可能了解诗人生活的时代特征和其自身境况。,展开想象与诗人形成共鸣,甚至让自己化身为诗人,体味诗人所思所想所感。,抓住诗中的形象,紧扣表现形象特征的词语,体味情感,知人论世,移情入境,之比较,杜甫与李白,律诗发源于南朝,至初唐正式定型,成熟于盛唐时期。律诗每首四联(首联、颔联、颈联、尾联),每联两句(上句称出句,下句称对局)。,(1)字数、句数有规定。(2)押平声韵,一韵到底。凡偶句必押韵(首句可不押)。(3)每句平仄有规定,特别是二、四、六字。(4)中间两联必须对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