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缺陷性疾病及其免疫检验ppt课件.ppt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396817 上传时间:2022-11-18 格式:PPTX 页数:76 大小: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免疫缺陷性疾病及其免疫检验ppt课件.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76页
免疫缺陷性疾病及其免疫检验ppt课件.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76页
免疫缺陷性疾病及其免疫检验ppt课件.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76页
免疫缺陷性疾病及其免疫检验ppt课件.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76页
免疫缺陷性疾病及其免疫检验ppt课件.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7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免疫缺陷性疾病及其免疫检验ppt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免疫缺陷性疾病及其免疫检验ppt课件.pptx(7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二十六章 免疫缺陷性疾病及其免疫检验,第一节 免疫缺陷病的分类和特点 一、免疫缺陷病分类 二、免疫缺陷病的特点,第二节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 一、原发性B细胞缺陷 二、原发性T细胞缺陷 三、重症联合免疫缺陷 四、原发性吞噬细胞缺陷 五、原发性补体系统缺陷,第四节 免疫缺陷病检验 一、B细胞缺陷的检测 二、T细胞缺陷的检测 三、吞噬细胞缺陷的检测 四、补体系统缺陷的检测 五、获得性免疫缺陷病的检测,第三节 继发性免疫缺陷病 一、继发性免疫缺陷的常见原因 二、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思考题小 结,由遗传因素或其他原因造成的免疫系统发育或免疫应答障碍而导致的一种或多种免疫功能不全称为免疫缺陷(immun

2、odeficiency),由此所致的各种临床综合征称为免疫缺陷病(immunodeficiency disease, ID)。,第一节 免疫缺陷病的分类和特点,原发性免疫缺陷性疾病(primary immunodeficiency disease, PIDD)继发性免疫缺陷病(secondary immunodeficiency disease, SIDD or AIDD),一、免疫缺陷病分类,反复感染 易发肿瘤高度伴发自身免疫病的倾向,以类风湿 关节炎和恶性贫血等多见。遗传倾向临床表现和病理损伤复杂多样,二、免疫缺陷病的特点,免疫缺陷病感染特点,第二节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原发性免疫缺陷性疾病

3、(primary immunodeficiency disease, PIDD)又称先天性免疫缺陷病(congenital immunodeficiency disease, CIDD),是由于免疫系统遗传基因异常或先天性免疫系统发育障碍而致免疫功能不全引起的疾病。,一、原发性B细胞缺陷病 二、原发性T细胞缺陷病 三、原发性联合免疫缺陷病 四、原发性吞噬细胞缺陷病 五、原发性补体系统缺陷病,原发性免疫缺陷性疾病,由于B细胞先天性发育不全,或由于B细胞不能接受T细胞传递的信号,而导致抗体产生减少的一类疾病。,一、原发性B细胞缺陷primary B lymphocytes deficiency,实

4、验室指标特征,主要临床表现,体内Ig水平降低或缺陷外周血B细胞可减少或缺陷T细胞数量正常。,反复化脓性感染,发病机制:B细胞的信号转导分子酪氨酸激酶(Brutons tyrosine kinase,Btk)基因缺陷,使得B细胞发育过程中信号转导障碍,导致B细胞发育停滞于前B细胞阶段,成熟B细胞数量减少或缺失。,(一)X性连锁无丙种球蛋白血症(X-linked agamaglobulinemia,XLA),为X连锁隐性遗传,多见于男性婴幼儿。故又称Bruton病。,临床表现:患儿多在出生6月后反复发生化脓性细菌感染,血清中各类Ig含量明显降低,外周血成熟B细胞和浆细胞数量几乎为零。,临床表现:患

5、儿易反复感染,尤其是呼吸道感染,比低水平免疫球蛋白缺陷病表现更为严重。,(二)X性联高IgM综合征(X-linked high IgM syndrome,XLHM),发病机制:X-染色体上CD40L基因突变,使T细胞表达CD40L缺陷,其与B细胞CD40的相互作用受阻,导致B细胞活化增殖和Ig类别转换障碍,不能产生除IgM以外的其它类型免疫球蛋白。,实验室指标:血清IgM升高而IgG、IgA、IgE水平低下,外周血和淋巴组织中有大量分泌IgM的浆细胞。,实验室指标:血清IgA水平异常低下(50mg/L),sIgA缺乏,其它各类Ig水平正常。,(三)选择性IgA缺陷(selective IgA

6、deficiency),最常见的选择性Ig缺陷,为常染色体显性或隐性遗传,发病机制:具有IgA受体的B细胞发育停滞,不能分化成为分泌IgA的浆细胞。,临床表现:患者多无明显症状,或仅表现为呼吸道、消化道和泌尿道反复感染,少数患者可出现严重感染,常伴有自身免疫病和超敏反应性疾病。,T细胞的发生、分化和功能障碍的遗传性缺陷,其中包括T细胞及其前体。T细胞缺陷不仅影响T效应细胞(如TCL),也会间接影响单核-吞噬细胞和B细胞。因此,多数T细胞功能缺陷者常伴体液免疫功能缺陷。,二、原发性T细胞缺陷(primary T lymphocytes deficiency),患儿T细胞功能缺陷、外周血T细胞数减

7、少或正常,B细胞和抗体功能正常或偏低。,(一)先天性胸腺发育不全综合症,又称DiGeorge综合征,为典型的T细胞缺陷性疾病,并伴甲状腺功能低下。,发病机制:由于妊娠早期胚胎第三、四咽囊分化发育障碍,导致起源于该部位的器官如胸腺、甲状旁腺、主动脉弓、唇和耳等发育不全。,临床特征:有心脏和大血管畸形,反复感染和新生儿24小时内出现手足抽搐,例如:CD3复合分子(-、-、-、-链)基因变异引起TCR-CD3复合物表达或功能受损 ZAP-70(一种酪氨酸激酶)基因变异,不能产生ZAP-70蛋白,(二)TCR活化和功能缺陷,T细胞膜分子表达异常或缺失可导致T细胞活化和功能缺陷,一组胸腺、淋巴组织发育不

8、全及Ig缺乏的遗传性疾病,机体不能产生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应答。患者出生后6个月即出现发育障碍,易发严重感染而死亡。,三、重症联合免疫缺陷(severe combined immunodeficiency disease,SCID),患者病理表现:T细胞缺乏或显著减少B细胞数量正常但功能异常,导致Ig生成 减少和类型转换障碍,主要发病机制:IL-2受体链基因突变。,(一)性联重症联合免疫缺陷(X-linked SCID,X-SCID),发病机制: 定位于第20对染色体的ADA基因突变导致ADA缺乏,使腺苷和脱氧腺苷分解障碍,造成核苷酸代谢产物dATP和dGTP在细胞内大量蓄积,对早期T、B细胞有

9、毒性作用,影响RNA、DNA、蛋白质和磷脂合成,使之发育成熟受阻,造成T细胞和B细胞缺陷。,(二)腺苷脱氨酶缺乏症(adenosine deaminase,ADA),主要表现: 吞噬细胞的数量、移动和(或)黏附功能、杀菌活性等异常,四、原发性吞噬细胞缺陷primary phagocytes deficiency,临床表现: 化脓性细菌或真菌反复感染,临床表现:患儿多在出生后1个月内即开始发生各种细菌的反复感染。,(一)中性粒细胞数量减少,分类:粒细胞减少症(granulocytopenia)和粒细胞缺乏症(agranulocytosis。,发病机制:G-CSF(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基因突变导致

10、粒细胞分化受阻。,LAD-1发病机制:是由于CD-18基因突变,使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T细胞、NK细胞表面整合素家族成员表达缺陷,导致中性粒细胞不能与内皮细胞黏附、移行并穿过血管壁到达感染部位。,(二)白细胞黏附缺陷(leukocyte adhesion deficiency,LAD),分类:分为LAD-1和LAD-2两种,LAD-2发病机制:是一种岩藻糖转移酶基因突变,使得白细胞和内皮细胞表面缺乏能与选择素家族成员结合的寡糖配体Sialyl-Lewisx(Slex),导致白细胞与内皮细胞间的黏附障碍。,临床表现:均表现为反复的化脓性细菌感染,发病机制: 编码还原型辅酶(NADPH)氧化酶系

11、统的基因缺陷。,(三)慢性肉芽肿病(chronic granulomatous disease,CGD),临床表现: 为反复的化脓性感染,淋巴结、皮肤、肝、肺、骨髓等器官有慢性化脓性肉芽肿或伴有瘘管形成。,多数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少数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属最少见的原发性免疫缺陷病。,五、原发性补体系统缺陷(primary complement system deficiency),在补体系统中,几乎所有的补体固有成分、补体调控蛋白及补体受体都可发生缺陷。,临床表现为反复化脓性细菌感染。,发病机制:C1抑制分子(C1 inhibitor,C1INH)基因缺陷所致。,(一)遗传性血管神经性水肿,为

12、常见的补体缺陷,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临床表现:反复发作的皮肤黏膜水肿,若水肿发生于喉头可导致窒息死亡。,发病机制:编码糖基磷脂酰肌醇(glycosyl phosphatidylinositol,GPI)的pig-基因翻译后修饰缺陷,导致GPI合成障碍。,(二)陈发性夜间血红蛋白尿,临床表现:慢性溶血性贫血、全血细胞减少和静脉血栓形成,晨尿中出现血红蛋白。,第三节 继发性免疫缺陷病,继发性免疫缺陷病(secondary immunodeficiency disease, SIDD)是后天因素造成的,继发于某些疾病或使用药物后所致的免疫系统暂时或持久损害的一类免疫缺陷性疾病。,分为继发性T细胞

13、功能缺陷、继发性低丙种球蛋白血症、继发性吞噬细胞功能缺陷和补体缺陷。,1肿瘤:恶性肿瘤,加之放疗、化疗、营养不良、消耗 等因素可导致免疫缺陷。2感染性疾病:以HIV感染所致的艾滋病最为严重。3遗传性疾病:染色体异常、酶缺乏、血红蛋白病等。4营养不良 5免疫抑制疗法6其它:如电离辐射、手术、创伤、脾切除等均可引起 免疫功能低下。,一、继发性免疫缺陷的常见原因,又称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引起的一组综合征。病人以CD4+T细胞减少为主要特征,同时伴反复机会感染、恶性肿瘤及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二、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14、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艾滋病全球分布情况,AIDS的病因: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uman immunodifiency virus,HIV) HIV-1和HIV-2两型。,(一)病原学,HIV的型和亚型,HIV的主要结构基因和相应的抗原,(二)HIV的致病机制,HIV通过gp120与靶细胞表面的CD4分子高亲和性结合,同时也与表达在靶细胞表面的趋化因子受体(CXCR4和CXCR5)结合,再由gp41介导病毒包膜与细胞膜融合,使病毒得以进入细胞。,1HIV侵入CD4+靶细胞的机制,CD4分子是HIV糖蛋白的特异性受体,故HIV主要侵犯C

15、D4T细胞。表达CD4分子的单核-吞噬细胞、树突状细胞、B细胞、神经胶质细胞等也是其重要的靶细胞,2HIV损伤感染的CD4+细胞:HIV在靶细胞中复制,可通过直接或间接途径损伤CD4+细胞,3HIV逃避免疫攻击的机制 :HIV感染机体后,可通过不同机制逃避免疫系统识别和攻击,以利于病毒在体内长期存活并不断复制。,(三)HIV诱导的免疫应答,HIV感染机体后,HIV会进行性破坏机体免疫系统(尤其是细胞免疫),但在病程不同阶段,机体免疫系统可通过不同应答机制以阻止病毒复制。,体液免疫应答 中和抗体抗P24壳蛋白抗体抗gpl20和抗gp41抗体,细胞免疫应答 CD8+T细胞应答CD4+T细胞应答,1

16、CD4T细胞数量显著减少。2Th1细胞与Th2细胞平衡失调。3抗原呈递细胞功能降低。4B细胞功能异常,表现为多克隆激活、高Ig血症和产生多种自身抗体。,(四)HIV感染的免疫学特征,HIV感染宿主其特征为潜伏期长、病程发展缓慢。,(五)HIV感染的临床特点,HIV急性感染多表现为单核细胞增多样综合征,血清可检出抗HIV抗体。临床症状多发生于感染后2-6周,表现为发热、肌肉痛、关节痛、头痛、腹泻、咽痛和淋巴结肿大等。,HIV在胞内主要呈潜伏感染,当宿主细胞被细菌、病毒、丝裂原激活后,病毒即进行复制。,神经系统损害:约60%的AIDS病人出现AIDS痴呆症。,(五) AIDS的典型临床表现,机会性

17、感染:是AIDS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常见的引起机会感染的病原体是卡氏肺囊虫和白色念珠菌,其他有巨细胞病毒、带状疱疹病毒、隐球菌和鼠弓型虫等;,恶性肿瘤:AIDS患者易伴发Kaposi肉瘤和恶性淋巴瘤,也是AIDS病人常见的死亡原因;,常见综合征,爱滋病(卡波氏肉瘤),第四节 免疫缺陷病检验,免疫缺陷病的检测是多方面、综合性的,主要涉及体液免疫、细胞免疫、补体和吞噬细胞等方面的检测,除了采用免疫学方法、分子生物学方法外,一些常规的和特殊的检测手段也极为重要。,一、B细胞缺陷病的实验室检测 二、T细胞缺陷病的实验室检测 三、吞噬细胞缺陷病的实验室检测 四、补体系统缺陷病的实验室检测 五、获得性免疫

18、缺陷病的实验室检测,免疫缺陷病的实验室检测,血清Ig测定同种血型凝集素的测定特异性抗体产生能力测定噬菌体试验B细胞表面膜免疫球蛋白(SmIg)的检测CD抗原检测,一、B细胞缺陷的检测,二、T细胞缺陷的检测,白细胞计数趋化功能检测吞噬和杀伤试验NBT还原试验黏附分子检测,三、吞噬细胞免疫缺陷的检测,四、补体系统缺陷的检测,总补体活性单个组分的测定,一般认为CH50、C1q、C4、C3和B因子等几项检测可大致反应补体缺陷的情况,对遗传性血管神经性水肿患者必须检测C1抑制剂才能最终确诊。,五、获得性免疫缺陷病的检测,HIV感染的免疫学诊断方法主要包括病毒抗原抗病毒抗体免疫细胞数目和功能,抗体检测:血

19、液(清)、尿液、唾液抗原检测:血清(浆)核酸检测:血清(浆)病毒分离:血液,脑脊液,性分泌液CD4细胞检测:血液病毒载量测定:血清(浆),检测标本种类,(一)HIV抗原检测,常用ELISA法检测HIV的核心抗原P24。,P24出现于急性感染期和AIDS晚期,其定量检测可作为早期或晚期病毒量的间接指标。,在潜伏期,P24检测常为阴性。,(二)HIV抗体检测,HIV感染后23月可出现抗体,并可持续终身,此为艾滋病的常规检测指标。,初筛试验:ELISA法 胶乳凝集法 免疫金层析法 确认试验:免疫印迹法,初筛查最基本,最可靠的手段ELISA试剂敏感性和特异性越来越高与抗原检测同时进行,ELISA法检测

20、HIV抗体,常用的方法有免疫斑点法、免疫层析法、硒标记法、金标记法和凝集试验等。,HIV抗体快速检测,OraQuick test,(1)便于操作,大部分快速检测试剂均为一步法,只需在样品孔中按要求滴上样品后在规定的时间内观察结果即可。,(2)反应时间短,一般为1560分钟,大部分试剂的反应时间为30分钟。,(3)可以目测,不需要特殊的仪器设备。,HIV快速检测法的优点,(5)试剂可在室温条件下保存, 如雅培HIV-1/2抗体诊断试剂在30 储存12个月后的试剂敏感性与储存与 28的试剂敏感性相同。,(4)技术要求不高。方法简单,受训的技术员都可操作。,确认试剂必须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注册批

21、准。,HIV抗体确认试验,确认试验可使用免疫印迹法、条带免疫法及免疫荧光法。目前以免疫印迹法(WB试验)最为常用。,HIV抗体确认试验判断标准,HIV抗体阳性:至少有两条膜带(gp41/ gp120/ gp160)或至少一条膜带与p24带同时出现;,HIV抗体阴性:无HIV抗体特异性条带出现;,HIV抗体可疑:出现HIV特异性条带,但带型不足以确认阳性者。,(三)CD4+T细胞计数,CD4+T细胞计数是反映HIV感染患者免疫系统损害状态的最明确指标。,美国疾病控制中心将CD4+T细胞计数作为艾滋病临床分期和判断预后的重要依据。,当CD4+T细胞低于500/l,则易机会性感染;低于200/l,则

22、发生AIDS。,感染后4-11天病毒RNA检测方法:NASBA,RT-PCR,b-DNA,(四)病毒RNA检测,在高度怀疑有原发感染时,且经抗体检测之后抗体检测阴性或不确定,有高危行为史或暴露史,特别是伴有相应的临床表现时,用核酸检测进行辅助诊断。,核酸检测有假阳性,特别是检测值较低时诊断应特别谨慎,一般在急性感染时血浆病毒载量在102105,最高可达106,但病毒载量50000则感染的可能性极高。,目前,美国FDA还没有批准将核酸检测作为诊断指标,只用于治疗观察和评价。,1什么是免疫缺陷病?2免疫缺陷病分几类?3免疫缺陷病的特征有哪些?4什么是原发性B细胞缺陷病?其基本特征和代表性疾病有哪些

23、?5什么是原发性T细胞缺陷病?其基本特征和代表性疾病有哪些?6什么是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其基本特征和代表性疾病有哪些?7什么是原发性吞噬细胞缺陷病?其基本特征和代表性疾病有哪些?8什么是继发性免疫缺陷病?最常见诱因有哪些?9什么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其免疫学特点及临床特征有哪些?10各种免疫缺陷病的主要免疫学检测方法有哪些?,思考题,免疫缺陷病是免疫系统先天发育不全或后天损伤所致的疾病,分为原发性免疫缺陷性疾病和继发性免疫缺陷病两大类。免疫缺陷病主要临床表现有反复感染;高发恶性肿瘤和自身免疫病;有一定遗传倾向。 AIDS是最常见的继发性免疫缺陷病。HIV主要侵犯CD4+T细胞以及表达CD4分子的巨噬细胞等 ,通过直接或间接途径损伤受感染的CD4+细胞。 gp120 、gp41 在其致病中发挥重要作用。免疫缺陷病检验主要涉及体液免疫、细胞免疫、补体和吞噬细胞等方面的数量和功能检测,其中AIDS实验室检测包括HIV抗原和抗体、CD4+T细胞计数等内容。,小 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