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组织知识的共享与转移ppt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401708 上传时间:2022-11-19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4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六章组织知识的共享与转移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第六章组织知识的共享与转移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第六章组织知识的共享与转移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第六章组织知识的共享与转移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第六章组织知识的共享与转移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六章组织知识的共享与转移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六章组织知识的共享与转移ppt课件.ppt(3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组织知识的共享与转移,Overview,知识共享的概念、目的组织知识共享的主要障碍组织知识共享的方式组织知识共享的驱动力组织的最佳实践转移模式,一、组织知识共享的概念,知识共享是指组织的员工或内外部团队在组织内部或跨组织之间,彼此通过各种渠道(例如讨论、会议网络和知识库)进行交换和讨论知识,其目的在于通过知识的交流扩大知识的利用价值并产生知识的效应。,(一)组织知识共享的原因,知识的本质 知识的非物质性 共享的杂交效应 共享绩效的“指数”增长效应 K=(I+P)s,知识的绩效 不共享会造成重复开发的浪费 不共享会重蹈覆辙损失成本(福特汽车公司)现代组织结构特点 组织的全球化、网络化特征更加需要

2、知识共享;,组织知识共享的杠杆效应 加速时间的杠杆效应 提升品质的杠杆效应 顾客满意的杠杆效应 形象一致性的保护,(二)知识共享的机理,是两个知识转化的循环过程构成;一是组织内部知识转化的循环,完成了组织内部的SECI过程;另一个是组织内、外部之间知识转化的循环,完成了组织内、外部之间的SECI过程。形成知识增量,知识共享产生知识创新;,知识吸收,外化,内化,组合化与社会化,延伸,组合化,内化与社会化,想法、创意、点子等个体知识,新思想、新理念、新技术的诞生,内部知识的应用,加上外部知识的学习、吸收,产生新产品、新科技、新理念,组织内部SECI过程,组织内外部SECI过程,外部知识,外部知识,

3、讨论、经验传授、内部培训等,学习外部知识,传递产品理念,理解企业文化,领悟组织愿景萌发新的创意、想法,个体,组织,组织外部,二、组织知识共享的障碍,(一)知识的复杂性知识具有背景依赖性知识是动态的知识具有多维性隐性知识难以共享,(二)人方面的障碍,作为知识共享主体的人的认知能力 不知道自身具有组织需要的重要知识 不知道组织内已存在自己所需的知识 员工的表达能力 言语描述超过实际 理解他人语意的能力 单一僵化的眼界心理因素 自我中心;过于骄傲;不信任;自我价值保护;工作安全感,(三)组织方面的障碍,组织系统障碍: 薪酬制度、没有充分资源、没有共同语言、忽视隐性知识共享、只注重表面技术组织文化障碍

4、:“聚敛”型组织、崇尚创新型组织、买书型组织、随意附加型组织,三、组织知识共享的主要方式,(一)正式方式正式的网络师徒制传承的传递和共享;知识库的建立;知识展览会与知识论坛;,(二)知识共享的非正式方式,非正式方式是隐性知识共享的主要方式;(P196 图)非正式知识共享方式包括:非正式网络、实践社群、非正式场所;,营造非正式知识共享环境,时间、场所、鼓励、专家帮助员工提升学习技能创造支持非正式知识共享的组织文化,知识共享 案例,记一次班主任经验交流会,实践社群非正式知识共享的典型形式,实践社群是这样一群人,他们有着共同的关注点、同样的问题或者对同一个话题的热情,通过在不断发展的基础上相互影响,

5、加深在这一领域的知识和专业技术。,实践社区的实践者需要注意平衡如下要素,干预还是放任自流?社群的公共空间与成员的私人空间?价值导向还是兴趣导向?保密还是泄密?内部观点与外部观点?,汉密顿知识共享的启示,技术网络为基础肯定员工贡献知识的价值相应激励措施,(三)汉密顿咨询公司的隐性知识共享与启示(KOL),汉密顿的知识共享理念对员工贡献知识价值的充分肯定;强调知识比技术重要汉密顿的隐性知识挖掘相应的知识管理机构(信息事业部)创新小组,四、知识共享的驱动力,驱动知识共享的环境:文化、有知识网络的环境和个人共享理念的导入;制度的保障、激励和约束,(一)知识共享中个体角度的驱动 1、环境驱动:文化、完善

6、内部知识网络、培植新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 2、激励驱动:知识薪酬、知识股权期权、晋升、知识署名、知识培训 3、考核驱动:知识共享的态度、知识绩效、知识创新成果、团队业绩,(二)知识共享中知识角度的驱动 1、打破知识排他性采取的补偿措施 2、推动隐性知识共享的对策 隐性知识显性化的关键: 促进隐性知识流动、转化、创新的高效机制的建立 鼓励机构和组织体制的改革与创新 现代信息技术等相关手段的充分利用,(三)知识共享过程中的制度保障 1、分类化与标准化 2、文档积累与更新 3、外部知识内部化 4、知识型项目的管理 5、宽松的知识交流机制 6、创新失败宽容机制,五、组织的最佳实践转移,两者概念相当接近

7、;知识共享比较强调非正式(偶发的)、水平式(非组织主导)、自由式(无特定目标与对象)和个人平等式(无特定提供者或接受者)的学习。知识转移比较强调由组织主导、较正式、有明确知识目标、以及提供者与接受者有明确的流动方向类型的知识流动。,(一)最佳实践转移,是将组织内执行某项任务获得成功的团队,把其所获取的有价值的知识和经验转移给执行类似任务而绩效不佳的其他团队,以实现知识共享,价值呈指数增长的效果。最佳实践是某种在其他地方执行得非常成功且适合本单位,值得引进和采用的一些经验、知识或工作方式。P208 五种转移类型及其主要特征得比较,连续性转移,同一团队在某一背景下执行任务后将所获得得经验或教训予以

8、存储和记录,以此作为下次在类似背景执行任务可以运用。方法:利用小组会议融合团队得显性和隐性知识,相似性转移,某一执行例行性工作的团队,将其在工作中所获得得显性知识予以记录、存储,并转移给执行工作范围类似的另一个团队使用。不同团队间转移显性知识,差别性转移,某个团队将其处理某偶发性任务所获得的隐性知识,提供给组织另外的团队在不同背景下执行相类似得偶发性任务时使用。不同团队间,相似任务,不同背景,例行任务,共享隐性知识;,战略性转移,某些团队具有战略性知识可以影响整个组织经营的集体知识,由专机整理提供给另外一个团队在不同背景下执行相类似得战略性任务所需时使用。战略性知识具有模糊、前瞻、多元、复杂和

9、非结构的特点,因此不可能存在单一正确客观得最佳实践。,专家性转移,一个工作团队在执行例行工作时面临一个超越其知识范围的问题时,主动寻求组织内的专家提供专业知识得协助。,1.某软件公司的项目团队协助政府开发了财务信息系统,他们总结了经验、教训和关键成功因素,将其清楚地分析、整理并记录,以避免下一次开发类似信息系统时重蹈覆辙。 2.某公司的A分厂,一个工人发现了可以提高工作效率的新技术,后来该技术转移给了B分厂,提高了B分厂的工作效率。 3.新西兰开凿海底隧道的团队在工作中产生了大量隐性知识,这些知识通过各种互动媒介被波士顿开凿海底隧道团队吸收。 4.A组织的一个团队成功地并购了某 公司,他们的经验被其他组织利用并成功收购了某研发公司。 5.某医院医生就一个特殊病例寻求帮助,几天后医院内几个专家给予了解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