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诗词鉴赏第六课先向诗歌求讽刺社会写真ppt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406529 上传时间:2022-11-20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8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唐宋诗词鉴赏第六课先向诗歌求讽刺社会写真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唐宋诗词鉴赏第六课先向诗歌求讽刺社会写真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唐宋诗词鉴赏第六课先向诗歌求讽刺社会写真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唐宋诗词鉴赏第六课先向诗歌求讽刺社会写真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唐宋诗词鉴赏第六课先向诗歌求讽刺社会写真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唐宋诗词鉴赏第六课先向诗歌求讽刺社会写真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唐宋诗词鉴赏第六课先向诗歌求讽刺社会写真ppt课件.ppt(3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国诗歌从来就有关注社会的优良传统。诗经“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汉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唐宋以来,进步诗人继承了这一优良传统,着力倡导并实践了诗歌讽喻现实的功能。,讽喻诗,讽:,用含蓄的话劝告或讥刺,不直指其事,而用委婉曲折的言语进谏。,讽喻:,一种修辞手法,在说话或写文章时,有的道理不便于直说或明说,或者不容易说得明白、动听,就用说故事的方法来说明道理,达到启示,诱导或讽刺谴责的目的。这种修辞方法就叫讽喻。,1、讽喻诗的代表作:新乐府秦中吟,2、诗歌的内容:,A.反映国事民生,政治上的美刺作用,符合儒家的比兴传统,儒家的“比兴”观要求诗歌有所寄托,能够“为民请命”。如卖炭翁。,B.

2、充分暴露当时政治的黑暗和人民的苦痛,体现出对社会、对政治、对人民的强烈正义感和责任感。如江上渔者蚕妇。,3.讽喻诗的艺术特点,一、绵里藏针,柔中有刚赠花卿杜甫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二、写景状物,忠言逆耳过华清宫(其一)杜牧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三、托物寄寓,言此意彼贾生李商隐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四、一语双关,立竿见影题临安邸林升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吹得游人醉,直把杭州当汴州。,作者简介,杜甫,字子美,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怀抱“致君尧舜上,

3、在使风俗淳”的理想,但仕途坎坷,身经离乱,看到唐代社会由盛而衰的转折,就用诗歌抒写情怀,反映时事,其作品思想深刻,境界广阔,有强烈正义感和鲜明倾向性,风格沉郁顿挫,形式多样。由于他的诗真实的反映了所处的时代,后世称为“诗史”;又由于他能忧国忧民,被誉为“诗圣”。代表作品:前出塞 咏怀五百字北征兵车行“三吏”“三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春望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登高。,代表作“三吏”: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 “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

4、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写出了“吏”与“妇”的尖锐矛盾。,照应开头,写出事件结局与诗人感受。,分三层:(前六句)写老妇诉说儿子情况,说明这一家人已经为国家作出了重大牺牲。(中间四句)写老妇诉说家中现状,衣不蔽体,食不果腹。(最后四句)写老妇自请应役。自愿为战士们做饭,以保全家中仅存的三个人。,(手段狠毒,黑夜突袭),(横蛮气势、悲凉境地 ),(悲惨遭遇 ),(暗示老妇已被差役抓走),黄昏时分,我投宿石壕村,夜里听到有官吏来捉人。老翁赶快跳墙逃,老妇出去

5、看大门。小吏喊声多愤怒,老妇哭声多悲苦。听我老妇进一言:三儿都是邺城卒。一个儿子捎信来,两个儿子新战死。活人暂且偷残生,死者从此长别离。家里再也没有人,只有吃奶的小孙儿。孙子的母亲还没走,可是出门却没有遮身的裙。老太婆虽然力气衰,还请连夜跟您走,赶到河阳服兵役,还能勉强给部队做早餐。夜久不再闻人语,似乎只有抽泣声。天明后,我告辞上路去,独与老翁相道别。,1、从内容上看,你认为它是叙事诗还是抒情诗,为什么?,2、诗中哪些句子表现了战争的残酷?,3、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诗人对人民饱受战祸的深切同情,同时也含蓄地揭露了捕吏的凶残。,问题探究,杜甫诗名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朱门

6、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卖炭翁,白居易,卖炭翁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白居易,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与元稹同时考中“书判拔萃科”。后在诗坛上齐名,并称“元白”。白居易从岁开始,定居洛阳。时常与名诗人刘禹锡唱和

7、,时称“刘白” 。他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是“新乐府运动”的代表人物。 代表作:琵琶行长恨歌。,请阅读烧炭这一段,分析卖炭翁苦在哪里?年龄职业劳动地点外貌心理,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两鬓()十指(),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苦,天寒一尺雪地冻碾冰辙人苦人困牛饥、泥中歇路遥晓驾炭车、日已高,苦,烧炭运炭炭被抢,苦,外表黄衣、白衫、翩翩 (横冲直撞)行为手把文书口称赦,回车叱牛牵向北 (盛气凌人,蛮不讲理)炭直 半匹红绡一丈绫一车炭,千余斤 对比心理 宫使驱将惜不得地位悬殊,从南山中到长安,路那么遥远,又那么难行,当卖炭翁“市南门外泥中歇

8、”的时候,已经是牛困人饥;如今,又 “回车叱牛牵向北”,把炭送进皇宫,当然牛更困、人更饥了。那么,当卖炭翁饿着肚子走回终南山时,又会想些什么?他以后的日子又该怎样过呢?,(1)典型材料的选择与创作; (2)通过肖像、语言、动作等描写刻画、塑造人物形象; (3)鲜明的对比表现人物的不幸遭遇,宫使掠夺的残酷。,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关山月,陆游,陆游简介,陆游,字务观,自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其父陆宰,是很有民族气节

9、的官员和学者,朝廷南渡后,他便回到家乡著书了。陆游自幼就受到爱国的家庭教育,立下了抗战复仇的壮志。29岁参加进士考试,名在前列,因触犯歼臣秦桧而被除名。孝宗时,提举江南西路常平茶盐公事,权知严州等地方官,还参赞王炎、范成大幕符军事,后来做过朝议大夫,礼部郎中。65岁那年罢官,即回老家山阴闲居,死时年八十六。陆游一生坚持抗金主张,虽多次遭受投降派的打击,但爱国之志始终不渝,死时还念念不忘国家的统一,是南宋伟大的爱国诗人。他勤于创作,一生写诗60年,保存下来就有9300多首。诗的题材极为广泛,内容丰富,其中表现抗金报国的作品,最能反映那个时代的精神。诗的风格豪放,气魄雄浑,近似李白,故有“小太白”

10、之称。 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孝宗淳熙三年(1766),陆游以“燕饮颓放”的罪名,又一次免官,从此闲居成都。次年,他在成都曾用乐府旧题写了三首诗,一曰关山月,二曰出塞曲,三曰战城南,三首古诗自成一组,集中表现了作者谴责和议,要求恢复中原的爱国精神。此首关山月写的尤其沉痛悲怆,是陆游乐府诗中的名作。,写 作 背 景,一、关山月是一首古体诗,而所谓古体诗是指在唐代出现近体诗之前的诗,其特点是字数、押韵、平仄、对仗都没有特殊的规定。,课文要点,二、字词解释:1、和戎:对金人屈服。 2、空:白白地。3、临:到。 4、边:边疆,边界。5、朱门:达官贵人家。 6、沉沉:深远的样子

11、。7、按:打拍子。 8、厩:马棚。,9、戍楼:边防的岗楼。戍,戍守,防守。10、刁斗:古代军中使用的一种铜器。11、知:知道。 12、沙头:沙场。13、照:照射。 14、征:出征。,课文要点,与金人议和的诏书已经下了十五年,将军不作战白白地来到边疆。 达官贵族在深宅大院里按着节拍演歌舞,马棚里的马快肥死了,兵器也朽烂了 。这写出了和戎的恶果!,课文解释,边防岗楼上报更的刁斗催月落,三十岁参军到如今已经白了发 。从笛声里谁人知道壮士的心思,月亮白白地照射着出征将士的骨头。 这写出了壮士的愤怨!,课文解释,15、干戈:原指武器,这里指战争。16、闻:听说。 17、岂:难道,怎么。18、遗民:指留在

12、金统治区的人民。19、忍;忍受。 20、望:希望。21、垂:垂落,垂下。,课文要点,中原一带的战争古代也听说有,但哪有异族统治者能在中原传子传孙? 沦陷的人民忍受着死亡的痛苦盼望复国,今天晚上有多少地方的民众在流泪! 这是写遗民的悲愤!,1、文中有哪些对比,产生了怎么样的表达效果?,对比如:“笛里谁知壮士心”和“将军不战空临边 ”;“沙头空照征人骨”和“朱门沉沉按歌舞”;“遗民忍死望恢复”和“将军不战空临边”;“几处今宵垂泪痕”和“朱门沉沉按歌舞”等。表现了爱国将士报国无门的苦闷以及中原百姓切望恢复的愿望,体现了诗人忧国忧民、渴望统一的爱国情怀,同时也反映了南宋时期的社会矛盾。,2、关山月这样

13、一首夹叙夹议的七言古诗,表现了陆游坚持抗战,反对议和的一贯政治主张,体现其忧国忧民的伟大情操。此诗分三层,层层深入 ,围绕“关山月”这一意象展开描述 ,从“刁斗催落月”到“空照征人骨”及至“今宵垂泪痕”,处处扣紧“月”的题意。并且将和戎的恶果,壮士的愤怨,遗民的悲愤这三个场景融成一个整体,构成一幅关山月夜的全景图。可以说,这是当时南宋社会的一个缩影。此外,诗人还选取了一些典型事物,如朱门、厩马、断弓、白发、征人骨、遗民泪等,表现了诗人鲜明的爱憎感情。,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 陆 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1)请谈谈这首诗前两句中“入”字和“摩”字的表达效果。(2分)(2)这首诗丰富的感情蕴涵在景物与人物活动的描写之中。结合全诗,对此作简要分析。(6分),【创作背景】 六十八岁的放翁,罢归山阴故里已经四年。但平静的村居生活并不能使老人的心平静下来。此时虽值初秋,暑威仍厉,天气的热闷与心头的煎沸,使他不能安睡。将晓之际,他步出篱门,以舒烦热,心头怅触,写下两首诗。这里选了其中一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