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与班级管理ppt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416051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PPT 页数:50 大小:4.2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德育与班级管理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德育与班级管理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德育与班级管理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德育与班级管理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德育与班级管理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德育与班级管理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德育与班级管理ppt课件.ppt(5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德育与班级管理,方明军2015年5月,问题解决,1、试分析这些男生“屡教不改”的原因?2、如果你是王老师,你会采取什么态度和办法解决这个问题?,王老师班上有几名男生总爱在教室乱扔垃圾,为纠正他们的不良习惯,王老师在对他们晓之以理后,和他们约法三章:以后再发现乱扔垃圾就罚做一周教室卫生。这办法开始似乎有效,但没过几天教室里垃圾又泛滥,这次王老师对他们进行了严厉批评,之后教室又干净了两周。这天早上王老师去检查早自习,刚进教室就看到莫小华将一揉皱的草稿纸随手扔到了地上,她顿时火起,第三章德育规律与德育原则,主要目标: 1、熟悉和运用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分析和解决中学德育实际中的问题。 2、理解德育原则

2、。,德育过程界定,概念辨析:,联系:教育与促发展的关系 1、德育过程是促进人的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 2、德育只有遵循人的品德形成发展规律,才能有效地促进品德形成与发展。,德育过程结构,静态:指构成德育过程的基本要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和德育媒介。动态:德育过程基本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人格的影响,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德育方法,反馈,德育规律,规律一:德育过程是具有多种开端的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两层含义: -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的知情意行过程; -德育过程具有多种开端:或晓之以理,或动之以情,或持之以恒,或导之以行;,品德结构的“四因素”

3、,“知、情、意、行”的相互关系: 1、道德认识指导、控制和调节着道德情感、意志和行为; 2、道德情感和意志也影响着道德认识和行为; 3、道德行为对道德认识的获得与巩固、道德情感的形成与丰富以及道德意志的锻炼起很大作用。,对规律一的遵循,德育要注意全面性,发挥整体功能德育要有针对性与多端性,规律二: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与交往,对学生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两层含义: -活动与交往是德育的载体,是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 -教育者组织的活动与交往,对学生具有多方面的影响;,对规律二的遵循,活动与交往的目的性活动与交往的多样性活动与交往的集体性活动与交往的公益性,规律三: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思想内部

4、矛盾运动的过程,德育过程中的主要矛盾: -教育者代表社会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对规律三的遵循,找到学生品德发展的“最近发展区”,提出合理德育要求;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调节品德发展的外部矛盾,案例研究,如何看待“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规律四: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不断前进的过程,原因分析: -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的长期性与反复性;(周期长,且受多种因素影响) -不良品德矫正的艰巨性,对规律四的遵循,要求教育者在德育过程中有耐心、恒心和信心;要求教育者掌握德育的方法和艺术,因材施教重视儿童的早期教育,尽早在孩子心中播撒真善美的种子,思考与练习,1

5、、辨析:德育过程即品德形成过程。个体的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是一致的。2、选择:-“寓德育于教学之中,寓德育于活动之中,寓德育于教师榜样之中,寓德育于学生自我教育之中,寓德育于管理之中。”这体现的德育过程是( )。A.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B.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发展的过程,是教育和自我教育统一的过程C.长期、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D.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的教育影响的过程,德育原则,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俗语云: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因此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和闪光点,及时表扬和鼓励。2、马卡连柯认为:“合理的惩罚制度不仅是合法的,而且也是必要的。这种合理的惩罚制度有助于学

6、生形成坚强的性格,能培养学生的责任感,锻炼他们的意志和人格,以及抵制引诱和战胜引诱的能力。”问题:1、以上两段材料的观点是相互矛盾的吗? 2、教师应如何对待犯错的学生?,德育原则(表一),德育原则(表二),德育原则(表三),德育原则(表一),德育原则(表二),德育原则(表三),思考与练习,1、选择:“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体现的德育原则是( )。A.思想性原则 B.疏导性原则 C.连贯性原则 D.一致性原则 针对我国目前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中对学生品德的要求出现的差异甚至对立的现象:应强调贯彻的德育原则是()A.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B.理论联系实际C.教育影响的

7、一致性和连贯性D.正面启发,积极引导,思考与练习,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张林是一个对上网非常痴迷的孩子。爸爸由于工作需要,买了一台电脑在家中上网。起初他同爸爸一起玩,父母也没有表示反对。到后来,他发展到每天早上一起床,就去上网;连中午、晚上的休息时间也不放过,俨然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网虫”,沉迷于互联网上紧张、激烈的游戏、精美的图片和无拘无束的网上聊天而无法自拔。老师了解这一情况后并没有全盘否定张林的上网行为,而是与他聊起了互联网,聊了比尔盖茨,充分肯定了他通过上网学习电脑技术的积极性,并通过交流进一步了解了张林上网的内心世界。针对他的情况,老师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第一,鼓励他多参加集体

8、活动,加强与同学们的交流。例如,让他担任小组长,在每天的收发、检查作业、劳动值 El的协调合作中,建立互帮互助关系。第二,针对他喜欢电脑的特点。成立了计算机兴趣小组,并让他担任组长,有计划、有落实,定期给其他同学讲解网络知识。第三,利用各种机会表扬他,与他沟通,缩短师生间的距离。张林对自己有了信心,在各方面都有了明显的进步,学习上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大胆发言,提出自己得到见解,在班级工作中为老师出谋划策,有活抢着干。任课老师都反映张林像变了个人似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问题:试以德育原则的相关理论评析这位教师的做法。,参考文献,1.洛克教育漫话2.马卡连柯教育诗3.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第

9、四章德育模式、途径与方法,德育模式界定,三种主要德育模式:,道德认知发展模式之理论基础(一):皮亚杰的道德发展理论,研究方法: “对偶故事”,道德认知发展模式之理论基础(一):皮亚杰的道德发展理论,前道德阶段(5岁前)他律阶段(5-8岁)自律阶段(8-10岁)公正阶段(10-12岁),儿童道德发展阶段,道德认知发展模式之理论基础(一):皮亚杰的道德发展理论,1、品德发展具有阶段性和顺序性2、个体认知能力与社会关系对品德发展具有重大影响3、道德教育的目标是使儿童达到自律道德4、要注重培养同伴之间的合作5、成人与儿童的关系不应是权威与服从,主要理论观点:,道德认知发展模式之理论基础(二):柯尔伯格

10、的道德发展理论,研究方法: “道德两难问题讨论法”,道德认知发展模式之理论基础(二):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道德认知发展模式之理论基础(二):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1、道德判断的形式和结构反映道德判断的水平; 2、 道德发展的核心是道德推理能力的发展; 3、道德认知发展具有阶段性、整体性、顺序性、整合性 4、道德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普适应的道德原则:公正原则; 5、学校道德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促进学生道德推理能力的发展,主要理论观点:,道德认知发展模式之实践策略,课堂讨论法 -旨在通过各种道德两难问题的呈现,刺激和引起学生的思维失调,使他们对自己目前的思维方式感到不满,并寻求一种更完整、也被

11、认为更合理的高级的道德思维方式,从而促进学生的道德判断和道德水平的提升。,实践操练,“课堂讨论法”的教案设计 “韵律操比赛资格取消之后”,道德认知发展模式之实践策略,公正团体法 -是一种根据集体教育原则形成的旨在通过改善学校育人环境而达到影响学生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行为统一发展的教育策略。 通过在学校建立一个公正的生活共同体(合作性团体),在师生共同参与的民主氛围中,来实现学生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的目的,并在此基础上提升学生的道德判断水平,促进其道德行为。,道德认知发展模式之评析,积极意义:较强的理论解释力和说服力实践策略具有现实指导性不足:道德发展水平的阶段划分不具有普遍性有“年龄歧视”色彩对公正

12、原则的强调具有“男权主义”的价值取向实践中存在操作误区和一定的难度,思考与练习,1、选择:小青常在课堂上玩手机,小娜提醒小青学校规定课堂上不能玩手机,可小青不听,因此小娜认为小青不是好学生。根据科尔伯格道德发展理论,小娜的道德发展处于哪一阶段( ) A.惩罚和服从B.相对功利C.遵守法规D.道德伦理,我国中小学学校德育的主要途径:,思想品德课与其它各科教学社会实践活动校园活动校园文化建设心理健康教育班主任工作,德育方法(表一),德育方法(表二),思考与练习,1、选择: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弗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这句话体现

13、的德育方法是()A.实际锻炼法B.个人修养法C.情感陶冶法D.榜样示范法2、简答: 在学校德育工作中,运用说服教育法有哪些要求,思考与练习,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张林是一个对上网非常痴迷的孩子。爸爸由于工作需要,买了一台电脑在家中上网。起初他同爸爸一起玩,父母也没有表示反对。到后来,他发展到每天早上一起床,就去上网;连中午、晚上的休息时间也不放过,俨然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网虫”,沉迷于互联网上紧张、激烈的游戏、精美的图片和无拘无束的网上聊天而无法自拔。老师了解这一情况后并没有全盘否定张林的上网行为,而是与他聊起了互联网,聊了比尔盖茨,充分肯定了他通过上网学习电脑技术的积极性,并通过交流

14、进一步了解了张林上网的内心世界。针对他的情况,老师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第一,鼓励他多参加集体活动,加强与同学们的交流。例如,让他担任小组长,在每天的收发、检查作业、劳动值 El的协调合作中,建立互帮互助关系。第二,针对他喜欢电脑的特点。成立了计算机兴趣小组,并让他担任组长,有计划、有落实,定期给其他同学讲解网络知识。第三,利用各种机会表扬他,与他沟通,缩短师生间的距离。张林对自己有了信心,在各方面都有了明显的进步,学习上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大胆发言,提出自己得到见解,在班级工作中为老师出谋划策,有活抢着干。任课老师都反映张林像变了个人似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问题:案例中的老师采用了哪些德育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