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中世纪文明ppt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469257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25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章中世纪文明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第三章中世纪文明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第三章中世纪文明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第三章中世纪文明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第三章中世纪文明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章中世纪文明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章中世纪文明ppt课件.ppt(3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三章:欧亚大陆的中世纪文明(5001500年),1.伊斯兰教的兴起与穆斯林的扩张2.突厥人和蒙古人的帝国3.传统的拜占庭文明4.传统的儒家文明5.黑暗中孕育的革命的西方文明6.中世纪各大文明的联系,伊斯兰教的兴起,生于569年的阿拉伯半岛上的麦加的穆罕默德是中世纪最有影响的历史人物,他创立了伊斯兰教。伊斯兰教既是一种宗教信仰,又是一种社会法规和政治体系。它不仅为信徒们提供宗教戒律,而且为个人和公众生活提供了明确的教训。,伊斯兰教的扩张,穆罕默德死后,信仰伊斯兰教的阿拉伯部落开始向外扩张。穆斯林扩张前,中东地区分为两部分,东部由伊朗和伊拉克组成,是波斯文明的中心;西部包括巴尔干诸国、小亚细亚

2、、叙利亚以及埃及和北非,是拜占庭文明的所在地。到7、8世纪,穆斯林征服了整个中东地区。比军事扩张更为显著的是伊斯兰教文化上的成就。到11世纪时,整个中东地区语言上已经阿拉伯化,文化上已经伊斯兰教化。,伊斯兰教文化成就,伊斯兰教在文化上虽然创造性不强,但他们充当了古典文明的保存者和传承者,也是功不可没的。穆斯林从未间断地延续了古人的天文观察,使文艺复兴时期的天文学家获得了约900年的天文记录;推广了印度十进制;在化学、医学、地理学等等方面,穆斯林都在继承各古典文明遗产的基础上,有所发展。,犹太复国主义,散居世界各地的犹太人要求回到古代故乡巴勒斯坦,重建犹太国的政治主张与运动。又称犹太复国运动。这

3、种运动追求的是自身民族的自由,然而却忽视了其他民族的合法权益。 上古时代,巴勒斯坦曾存在着以色列国和犹太国两个犹太人国家,分别于公元前8世纪和前6世纪被亚述和巴比伦所灭。公元135年犹太人起义失败后,犹太人即被逐出耶路撒冷以至整个巴勒斯坦,流落到世界各地。 19世纪8090年代在俄国、法国、德国出现反犹太主义浪潮后,形成了犹太复国主义的思潮和运动。 在英美等国支持下,犹太复国主义者不顾阿拉伯人的强烈反对,强行组织犹太 人向阿拉伯人聚居的巴勒斯坦西部地区移民。希特勒德国奉行的灭犹政策加快了犹太复国主义的发展。1947年,联合国通过决议,决定在巴勒斯坦分别建立阿拉伯国家和犹太国家,并使耶路撒冷国际

4、化。 1948年5月14日,犹太复国主义者宣布建立以色列国。 犹太人向巴勒斯坦地区大量移民和建立以色列国,大大激化了同整个阿拉伯民族的矛盾,成为以后中东局势长期动荡不宁的重要根源。,圣城耶路撒冷,相传公元前十世纪,以色列王的大卫曾在此筑城建都。公元7世纪成为阿拉伯帝国的一部分。阿拉伯人不断移入,并和当地土著居民同化,逐步形成了现代巴勒斯坦阿拉伯人。同时是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三大宗教的圣地。自从公元前10世纪,所罗门圣殿在耶路撒冷建成,耶路撒冷一直是犹太教信仰的中心和最神圣的城市。基督徒也相当重视耶路撒冷,因为根据圣经记载,这里是耶稣受难、埋葬、复活、升天的地点。伊斯兰教也将耶路撒冷列为麦加

5、、麦地那之后的第三圣地,以纪念穆罕默德的夜行登霄,并在圣殿山上建造了2座清真寺阿克萨清真寺和圆顶清真寺来纪念这一圣事。,突厥人和蒙古人的侵略,8世纪后半期开始,穆斯林控制的欧洲、非洲一些地区开始摆脱帝国而独立,帝国逐渐衰落下去,并遭到蛮族突厥人的入侵。公元10001500年,突厥人和蒙古人向四处扩张,建立了庞大帝国。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10001200年)突厥人兴起。突厥人先是作为阿拔斯王朝的雇佣兵,随后便统治了这个王朝。他们赋予行将灭亡的伊斯兰教世界以活力和侵略能力,并击败拜占廷和印度,将其疆土扩张到小亚细亚和印度北部。第二阶段(12001300年)蒙古人入侵。蒙古人不仅吞并了中亚、东亚

6、和俄罗斯,而且侵占了穆斯林中东,从而突然终止了穆斯林突厥人的扩张。最后一个阶段(13001500年)蒙古帝国崩溃。蒙古帝国的崩溃为突厥人的复兴,为伊斯兰教突厥人再度进入基督教欧洲和印度扫清了道路。,突厥人在伊斯兰教世界中的优势,6世纪时,突厥人统治着从蒙古到阿姆河的广大平原地区。随着穆斯林的扩张,突厥人充当阿拔斯王朝的雇佣军,并最终控制了帝国。随后,突厥人向外扩张,吞并小亚细亚和印度北部。从而将小亚细亚的大部分地区从希腊和基督教地区变成了突厥和穆斯林地区,并存在至今;将旁遮普地区从印度教地区变成穆斯林地区,并最终导致二战后,印度半岛分裂成印度教的印度河穆斯林的巴基斯坦。,横亘欧亚大陆的蒙古帝国

7、,成吉思汗(11671227年)及其子孙通过一系列征服,建立了横亘欧亚大陆的庞大帝国。蒙古的成功扩张既是因为其军事才能,同时也是因为正当其扩张时期,四周各国均处于颓势。中国分裂为金、宋、西夏,突厥人控制下的阿拔斯帝国也处于衰落中。蒙古对宋朝的征服:在中国人看来,宋朝是一个软弱无能的王朝,但对于蒙古人来说,征服宋朝比征服穆斯林世界要艰难得多。蒙古人对宋朝的大规模战斗打打停停持续了数十年之久,这与蒙古骑兵迅速横扫欧亚大陆其他地区形成鲜明对比。蒙古人在陆上的征服是成功的,但海外扩张却大多以失败告终。12741281年,蒙古派出庞大舰队攻打日本,但最终舰队却被台风吞没,日本人感激地成为“神风”。庞大的

8、蒙古帝国并未存在多长时间,就迅速分裂为统治中国的元朝、统治波斯的伊尔汗国、统治先俄罗斯地区的金帐汗国。3大帝国最终都分别被当地文化和宗教所同化。,穆斯林突厥人的复兴和伊斯兰教的继续推进,随着蒙古帝国的分裂,穆斯林突厥人复兴,在欧洲、印度、小亚细亚进一步扩张。到15世纪后期,当西方开始海外扩张时,伊斯兰教已经在陆上朝四面八方扩张。奥斯曼土耳其人正渡过多瑙河进入中欧。中亚除东部边缘外,全部皈依伊斯兰教,在波斯建立萨菲帝国。莫卧儿人开始实际上对整个印度半岛的征服。而且,伊斯兰教正向欧亚大陆核心区的遥远的边缘地带推进,比如在东南亚地区。在非洲,伊斯兰教沿北非、东非两条路线,向非洲大陆腹地推进。,蒙古与

9、穆斯林征服的不同,蒙古帝国迅速瓦解,并未对被征服地区产生深远影响;而穆斯林却不同,穆斯林的语言、宗教深深影响了被征服地区,很多地区伊斯兰化,直至今日。,传统的拜占廷文明,在西罗马帝国于476年灭亡后,东罗马(拜占庭)又存在了约1000年。在这一千年里帝国不断遭到侵略。它不仅遭到来自多瑙河北岸蛮族的一系列侵略(如巴尔干半岛上的斯拉夫人),而且受到好扩张的西方的进攻(如十字军东征),以及复兴的东方的袭击(波斯、阿拉伯人、突厥人)。在一系列的入侵下,拜占庭一些有作为的皇帝力图挽救帝国,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功。虽然帝国领土不断缩小,但宗教、文化、民族更加纯正的帝国在911世纪迎来了鼎盛时期。与当时表面看

10、起来原始、落后、野蛮的欧洲相比,由于继承了古希腊罗马的文明遗产,而且处在战略要冲上,拜占庭是光辉灿烂的。11世纪初以后,在内外交困下,帝国开始衰落,最终在1453年君士坦丁堡被奥斯曼帝国攻陷,拜占廷灭亡。,君士坦丁堡,君士坦丁堡是一座伟大的城市。最早公元前7世纪,它是由希腊城邦移民建立的一座殖民城市,公元330年,君士坦丁大帝重建此城作为东罗马的首都,它扮演拜占廷帝国首都1000余年。1453年以后它又作为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首都,直至近代土耳其共和国迁都安卡拉。,拜占廷的遗产,拜占廷历史功绩巨大对于西方文明,它起到了保护盾的作用,使中世纪欧洲能自由地发展自己的新文明。而拜占廷灭亡后,土耳其人很

11、快就攻入欧洲的中心。促进了贸易和经济的全面发展。几个世纪以来,拜占廷一直是整个地中海盆地的经济动力。挽救了古代文化艺术珍品。作为古希腊罗马文明的继承者,它保护、传承了古典文明。但,虽然与中世纪欧洲相比,拜占庭是辉煌的,但它归根到底仅仅是旧文明的传承者。欧洲虽然看起来落后,但是它在废墟上发展起了新的文明。蛮族的老师。拜占廷之于东斯拉夫人,正如罗马之于日耳曼人一样,是伟大的教育者、引导者。,拜占廷和斯拉夫人,斯拉夫人起源于今俄国和波兰的多沼泽的边境地带。向西迁徙的斯拉夫人形成了今天的捷克人、斯洛伐克人和波兰人,他们信仰天主教;向南迁徙、移居巴尔干半岛的,形成了今天的斯洛文尼亚人、克罗地亚人、塞尔维

12、亚人和保加利亚人,前两者接受了西方文化,后两者接受了东正教文化;向东迁徙的是大俄罗斯人的祖先,接受了拜占廷文化,皈依了东正教。东斯拉夫人开始是很落后的游牧部落,在拜占廷的影响下,建立了如基辅等一些城市,并在988年皈依东正教,接受了拜占廷的政治、文化传统。这同时也在俄罗斯与西方的关系中设置了一个巨大障碍。,传统的儒家文明,中世纪期间,中国正处于隋唐宋元明朝时期,中华文明迎来了鼎盛时期。隋朝(589618)是一个短命的王朝,但它在中国历史上所起的作用,颇为类似于另一个短命王朝秦朝。两者都在经历了长期的混乱之后,重新统一了中国,然后,都为中国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都为下一个伟大王朝汉朝、唐朝的发展

13、打下了坚实基础。但是,在这过程中,它们都沉重地压迫人民,都遭到了众多的既得利益集团的反抗,以致几乎是其创立者一死便土崩瓦解。秦朝修筑了长城,隋朝开凿了京杭大运河,满足了将已经成为全国经济中心的长江流域同仍是政治中心的北方连接起来的迫切需要。,唐朝,唐朝(618907年)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王朝。唐朝通过实施“均田制”,完善科举制度(辩证地分析科举制度在中国历史上的作用),成为一个政治稳定、清明、强大的王朝。唐朝的第一个重要特点是领土的扩张:在中亚建立了宗主权,控制了整个塔里木盆地,并越过帕米尔高原,控制奥克苏斯河流域各国以及今阿富汗印度河上游地区。另外,西南部西藏、北部蒙古、东北满洲、朝鲜等广大

14、地区,这是也被迫承认中国的宗主权。另外,唐朝还是一个具有开放心态的王朝。长安城内挤满了波斯人、印度人、犹太人、中亚人等等,其中有一些还在朝中任职。在宗教上,各种宗教在帝国传播(唐武宗灭佛)。唐朝的领土扩张和开放心态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从唐朝的蛮族(胡人)血统中找到答案。,宋元明,宋朝在军事上是一个软弱的王朝,备受游牧民族欺凌,领土缩小,甚至偏安南方。但是,宋朝经济、文化异常发达。宋朝是中国生产率提高,商业发达,对外贸易,尤其是海上贸易超过历代。文化上,宋词、印刷术、精美的陶瓷、科技。元朝(12791368年),中国第一次由一个游牧民族统治。明朝(13681644年)。明清两代是行政管理井

15、然有序、社会生活安定的伟大时代,但同时,中华文明也进一步僵化,最终走向灭亡。与当时西方积极向外开拓形成鲜明对比,明朝打击商人阶层。明朝政府竭力反对对外经营,对到东南亚经商的中国人,明朝容忍东南亚各国对中国商人的大屠杀,并谴责海外中国商人为祖宗的逆子。中国社会的稳定性、僵化性的原因:儒学,尤其是新儒学(朱熹融合儒、佛、道而创立的)对人们思想的限制;贵族统治阶级的顽固势力一股在以农业为基础的官僚帝国中兼有土地和官职的势力。,中国文明在日本,由于中国文明的强大,中国周边国家纷纷吸收中华文明,形成儒家文化圈。日本也大量吸收中华文明,但是相对于朝鲜、越南等国家,日本更多地发展起自身文化。日本与中国之间的

16、东海既是日本吸收中华文化的媒介,同时也足以保证日本不会完全被中华文化吞并,从而发展起自身文明。6世纪时中华文化大规模传入日本,推动了日本政治改革,645年开始大化改新,模仿中国建立中央集权制国家。但实际上,日本天皇的实权与中国皇帝相比,完全不可同日而语。日本的旧贵族依然权力巨大,最终建立了一种双重政府体制,藤原家族握有实权,天皇只是国家的代表。到12世纪时,由于土地高度集中到农村贵族手中,这些农村贵族还建立了自己的武装(武士),最终,日本被各地封建领主(大名)控制,日本进入了封建时代。在大名和武士之间形成了一种封建关系,这种关系以理想化的道德即“武士道”为基础。织田信长(15321582)时期

17、统一了大半个日本,继任的丰臣秀吉(15361598)不仅统一了全日本,甚至分别与1592、1597年发动了两次征服中国的战争。随后德川家康继任,开始了德川幕府时期。日本在大名控制时期,经济迅速发展,对外贸易扩大。但在西方的扩张下,17世纪,德川幕府采取锁国政策。日本开始了与中国同样的历史。但是,日本毕竟不同于中国,它没有形成极其强大的坚如磐石的帝国结构,所以在19世纪西方入侵时,日本做出了积极的、有创造性的反应。,革命的西方文明,蛮族入侵下,西罗马帝国灭亡,欧洲地区分裂为很多小的蛮族的城邦小国。传统观点认为中世纪时期的西方是野蛮落后的,与辉煌灿烂的中国文明、拜占庭文明,与伊斯兰教文明,完全不可

18、同日而语。但实际上,中国文明、拜占庭文明等虽然高度发达,但他们仅仅是旧文明的延续而已。而西方文明虽然看似落后,但实际上它撇清了旧文明的遗毒,开创了生机勃勃的新文明,从而最终为近现代西方独霸世界打下了坚实基础。,西方社会的多样化,罗马政治体制、经济体制被三种制度取代:封建制度、采邑制度和教会制度。封建制度是一种政体,在这一政体中,那些拥有地产的人也拥有政权,因此,封建主和封臣之间的契约关系取代了国家权力。到1000年之后,当西欧随着外来侵略的停止而安顿下来后,开始建立了一些强大的君主国,国王逐渐取得了对国家的控制权。采邑是靠农奴经营的自给自足的村庄。农奴与奴隶不同,他既有义务,又有公认的权利。他

19、受到保护,拥有一块土地,以维持自己和全家的生活,并享受许多休假节日。作为回报,他必须耕种耕地中留给封建主的那些田地,为封建主做家务及其他农田杂活,并将自己任何来源的收入的一部分交给他。西罗马帝国的灭亡,西方各国、各种族陷入分裂混战之中,教会成为唯一一个全西方统一的势力,因此教权逐渐强大起来,一度插手各国事务,凌驾于各国君主之上。,技术的格外早的发展,中世纪西欧取得的技术进步,比整个古典希腊罗马时期都要多。农业技术的进步:“三田”轮作制,重型轮式梨,马抚具、马蹄铁,水车和风车。原因:废除了奴隶制;边远地区的环境促进节省劳力的发明;采邑制度有助于推进技术发展,庄园主与农奴充分接触,体力劳动收到尊重

20、;基督教的人道主义伦理,教会认为体力劳动是精神生活的组成部分。,发展中的经济,9001300年,经济稳步发展;粮食歉收、黑死病、英法百年战争,德意争斗等造成14世纪大萧条;但,1400年后不久,经济复苏并稳步上升。1014世纪,人口增长了约50%。同时,农业、采矿业、渔业和林业迅速发展。并促进了商业和城市的发展。虽然中世纪西欧的城市同中国、印度和中东的城市相比是微不足道的,但是,西欧城市却拥有其他地区城市所不具备的日益增长的自治权和政治权力,城市和市民,尤其是城市商人,成为一股反对封建制度的重要政治力量,各国君主也被迫认同城市的自治权。,民族君主国的崛起,随着查理曼帝国被蛮族摧毁,到10世纪时

21、,西欧建立了一批封建小国。通过与新兴的商人阶层的非正式结盟,一些君主国逐渐强大起来。到15世纪,初步形成了今天的英国、法国、葡萄牙和西班牙。查理曼死后,西欧各国与教会的关系经历了3个阶段:9到11世纪,教皇与皇帝一般来说是合作的;1073年,教皇格列高利七世任职,罗马教皇的权力开始达到顶峰,到13世纪,教皇英诺森三世实际卷入了欧洲各国的事务中,国王和皇帝由他任命和废黜;14世纪开始,从教皇卜尼法斯八世开始,各国君主开始超越教皇。,信仰的时代,从罗马陷落到约1000年,是西方文化上的“黑暗时代”,仅有基督教的、教会的文化在流传。11世纪开始,出现了一批教会学校。12世纪以后,以教会学校为基础的早

22、期大学逐渐形成。这些学校不仅教授研究神学,还开设民事法律、医学等。亚里士多德等古希腊重要著作也被翻译。托马斯阿奎那将教会的宗教真理与亚里士多德的理性真理相融合,并声称理性真理必须支持和赞同最高的、基督教信条的真理。,西欧的扩张主义,1014世纪,西欧开始对伊斯兰教的反击,各十字军在西班牙、意大利南部、西西里和荷兰击退穆斯林。当然,从领土扩张方面来讲,15世纪仍是穆斯林世界的天下。伊斯兰教以扇形从中东向四面八方扩展。突厥人1453年攻陷君士坦丁堡后,占领了巴尔干半岛,随后渡过多瑙河,进军匈牙利,兵临维也纳。在中东,萨菲帝国统治着波斯。巴布尔率领突厥人从阿富汗向南推进,建立伟大的莫卧儿帝国,统治印

23、度。在非洲,伊斯兰教从东部和北部沿岸向内地推进。穆斯林商人还控制了欧亚大陆的海上航线,即从红海和波斯湾穿过印度洋、绕过东南亚、到达中国的航线。然而一系列因素已经将西欧推到了起飞的临界点。基督教及其传统的普救说、改变异教徒信仰的热情和十字军的好战精神; “文艺复兴”对个人主义和现世主义的强调;寻找香料、黄金;经济的显著发展,实力的增强;造船、航海、海军装备等技术上的进步;对贷款利息的宽容、合股公司的兴起等商业经营方面的新技术。这些都是西欧开始走上扩张主义之路的重要原因。在这些因素推动下,从大航海运动开始,西欧人以征服全世界的雄心,逐渐向各大洲各大洋推进,最终统治了整个地球。,中世纪各大文明的联系

24、,中世纪时欧亚大陆各文明地区联系更加紧密,出现了更为庞大的帝国,他们不仅仅像古代时期那样,占据着某些大河流域,或像古典时代那样拥有整块的地区,而且横亘数地区,地括整个欧亚大陆的大部分陆地。比如,伊斯兰帝国最终占领了整个中东、北非、西班牙、巴尔干半岛、印度、东南亚以及中亚大部分地区。蒙古帝国更是囊括自波罗的海到太平洋的欧亚大陆大半陆地。,欧亚大陆的海上贸易,伴随着伊斯兰教帝国自7世纪以来的扩张,穆斯林商人遍及帝国各地,通过海路沟通了中东、印度、中国、东南亚之间的海上贸易。到12世纪末,宋朝人取代穆斯林在东亚和东南亚的海上优势。明朝时,中国的航海活动达到极盛,明初郑和庞大船队下西洋,最远到达非洲东

25、海岸、波斯湾和红海。但1433年中国的远航突然终止了。直至1498年葡萄牙人建立海上霸权。,欧亚大陆的陆上贸易,蒙古帝国的建立为横亘欧亚大陆的陆上贸易提供了和平条件。蒙古帝国的灭亡,导致欧亚大陆间的贸易瓦解。尤其是处于中东地区的伊尔汗国改宗伊斯兰教,切断了欧洲人去香料群岛的运输线。从此,香料必须沿红海至尼罗河航线,使阿拉伯人和威尼斯人获巨利,并最终成为新航路开辟的一个重要推动因素。,欧亚大陆的技术传播,中世纪时期,各地区联系的加强、穆斯林帝国和蒙古帝国的建立,促进了各地区间技术的传播。其中,以中国向外传播技术最为突出。在此之前,中国并不是技术输出的中心,而到了中世纪,以印刷术、火药、指南针为代

26、表的一系列中国人的重大发明向外传播。,欧亚大陆的宗教传播,产生于古典时期的佛教(前6世纪左右)、基督教(公元1世纪左右)在中世纪时在欧亚大陆广泛传播。中世纪最为重要的宗教运动是伊斯兰教的出现和广泛传播。632750年,伊斯兰教首先传遍中东,然后向西传入比利牛斯山脉,向东传入中亚,将地中海变为穆斯林湖;10001500年,进一步传入印度、东南亚和非洲,将印度洋变为穆斯林的天下。在这三大宗教的传播过程中,存在争斗。比如伊斯兰教和基督教之间。十字军东征就是在消灭异教徒的名义下进行的。,扩展中的视野,各地区联系的加强,庞大帝国的建立,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使欧亚大陆最东西两端的人们相互了解。而不像古典时期,欧亚大陆最东西两端的罗马和中国还没有直接的联系。威尼斯的马克 波罗游历中国、印度等地区,并写成世界见闻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