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金融风险管理基本框架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474017 上传时间:2022-11-29 格式:PPT 页数:107 大小:4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章金融风险管理基本框架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07页
第二章金融风险管理基本框架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07页
第二章金融风险管理基本框架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07页
第二章金融风险管理基本框架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07页
第二章金融风险管理基本框架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0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章金融风险管理基本框架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金融风险管理基本框架课件.ppt(10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二章 金融风险管理的基本框架,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金融风险文化第三节 金融风险管理的组织结构第四节 金融风险管理的流程,现代金融风险管理的本质是强调从系统的角度出发,通过建立合理有效的金融风险管理体系来提高金融风险管理的效率。一个完整的金融风险管理框架应包括三个层面的内容:,一、金融风险管理的内部环境,包括物质基础与精神文化;二、金融风险管理的组织,主要是解决金融风险管理的治理结构问题,即由谁来管理,权责如何划分;三、金融风险管理的流程,主要是解决金融风险管理战略及政策的细化和执行问题,即哪些风险需要管理,如何管理。,第一节 概述,一、全面风险管理概念的提出金融风险管理经历了一个循序渐进的过

2、程: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金融风险的管理活动从前台后台,从单纯的业务层面机构的各个层面。一个新的概念全面风险管理(Enterprise Risk Management,ERM)开始出现。,1999年,时任IBM公司风险顾问的格里森在其著作财务风险管理一书中提出了综合风险管理的概念,并对金融机构实施综合风险管理的可能性、工具和技术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同年,巴塞尔委员会开始修订巴塞尔协议,旨在要求银行采用统一的框架评估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的资本需求。,这一修订在2004年完成,出台了巴塞尔协议。同时出台的还有美国COSO颁布的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 两个极具影响力的文件标志着金融机构全面

3、风险管理的正式展开。,根据COSO的定义,全面风险管理是企业的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员工共同参与的一个过程,应用于企业的战略制定和企业的各个部门和各项经营活动,用于确认可能影响企业的潜在事项并在其风险偏好范围内管理风险,为企业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的保证。,全面风险管理的特征:1、全员参与。机构内的所有人,包括董事、管理人员和其他员工等,在风险管理中都应有对应的职责和权限,全面风险管理是全体员工共同参与的一个过程。2、全过程性。风险管理是渗透于机构各项活动中的一系列行动。这些行动普遍存在于机构的日常管理中。,3、全方位性。通常可以按不同部门(客户、产品或业务)与不同风险类别(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

4、风险等)组成“风险矩阵”,全面风险管理涵盖这一矩阵中各层次、各类别的所有风险。全面风险管理提高了金融机构确认、评估风险的能力,使其能够确定与自身成长性和收益目标相匹配的风险的可接受水平。,二、金融风险管理的整体框架金融风险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必须被纳入机构的整体管理系统中。根据COSO的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要求,一个完整的风险管理框架应包括八个相互关联的组成要素:,内部环境 目标制定 风险识别 风险评估 风险应对 风险控制 风险报告 风险监控,(一)内部环境内部环境包括的内容很多:员工的道德观和胜任能力、管理者的经营模式、分配权限和职责的方式等。董事会是内部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其

5、他内部环境的组成内容有重要的影响。高级管理者也是内部环境的一部分,其职责是建立风险管理理念。确定风险偏好,营造风险文化,并将机构的风险管理和相关的行动计划结合起来。内部环境影响金融机构战略和目标的制定、业务活动的组织和风险的识别、评估和执行等等。,(二)目标制定明确目标是金融风险管理的出发点。金融机构的目标可以分为四类,即 战略目标 经营目标 报告目标 监管目标相应地,风险管理的目标也可以作类似的划分。,在设定风险管理目标时,必须考虑到金融机构的风险偏好、风险容忍度、整体风险状况及现有或潜在的资本规模等因素。,表 某银行的风险管理目标,(三)风险识别风险的发生具有不确定性,管理者应充分考虑会影

6、响其发生的各种内外部因素。外部因素来源于经济、自然环境、政治、社会和技术等方面;内部因素反映了管理者所作的选择,包括金融机构的基础设施、人员、业务流程和技术等事项。,(四)风险评估风险评估可以使金融机构了解潜在的风险因素如何影响其目标的实现。管理者应从两个方面对风险进行评估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影响。,(五)风险应对管理者可以制定不同的风险方案,并在风险容忍度和成本效益原则的约束下,考虑每个方案对事项的影响,最终选择和执行一个最佳方案。风险应对可分为: 规避风险 减少风险 转移分散风险 接受风险,(六)风险控制风险控制是金融机构的一种自律行为,是金融机构为保证风险应对方案得到正确执行,对内部各职能

7、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从事的所有业务活动进行风险控制、制度管理和相互制约的方法、措施和程序的总称。控制活动通常包括两个要素:一是确定应该做什么的政策,即制度控制;二是影响该政策的一系列过程,即流程控制。,制度控制的目标在于形成良好的控制环境,包括制定风险管理的政策和程序、员工的行为准则、授权管理、内部审计、职责分离等内容;流程控制的目标在于保证上述制度得以有效地执行,包括客户交易、管理信息系统、人员操作、清算环节等内容。,(七)风险报告金融机构内部和外部的相关信息必须以风险报告的方式进行确认、捕捉和传递,以保证金融机构的员工能够执行各自的职责。,(八)风险监控风险监控是对风险管理要素内容和运行以及一

8、段时期的执行质量进行评估的一个过程。金融机构通过两种方式对风险管理进行监控持续监控和个别评估,这可以保证风险管理在机构内各管理层面和各部门持续得到执行。,持续监控是对金融机构日常的经营活动的不间断监控。如果执行得好,持续监控比个别评估更有效,是由于个别评估是在事实发生后才进行的,而持续监控会让问题在一发生就很快被发现。,第二节 金融风险文化,(一)金融风险文化的涵义金融风险文化是金融机构成员面对风险时共同的态度、价值观和实务操作程序的组合,它渗透在机构风险管理的每一个环节中,也体现在每一个成员的行为上。,金融风险文化反映着金融机构对待风险的态度,为所有成员界定了什么行为是被允许的,什么行为是应

9、避免的。积极的金融风险文化会鼓舞其成员为获取收益去更多的承担风险,并积极地管理风险;而消极的金融风险文化则会引起其成员一味的追求减少损失,回避风险。,(二)健康的金融风险文化是金融风险管理的基础金融风险管理是通过机构内的人来完成的。人对事物的理解、沟通或执行并不总是一致的 影响他们对风险的确认、评估和反应。金融风险文化提供了一个帮助人们从机构总体目标的角度认识风险的机制,统一的金融风险管理理念和价值观 有助于金融风险管理战略与政策的贯彻执行。,纵观国内外金融机构经营失败的案例,其原因往往不在于他们缺乏金融风险管理的系统、政策和程序,而是因为其内部占主导地位的金融风险文化不能使这些系统、政策及程

10、序真正发挥作用。,例如,在2004年爆出巨亏之前,中航油也曾有一个设计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其中规定每个交易员承担的损失达到50万美元时,就必须立即斩仓止损。无论是中航油的具体交易人员还是高级管理者,显然都没有严格遵循这一制度,最终导致了5.5亿美元的亏损。下面专栏中的案例同样说明,如果缺失基本的风险意识,无论多高水平的风险管理技术都不能使银行幸免于难。,专栏: 法国兴业银行的欺诈案,法国兴业银行是衍生品交易领域的领头羊,并且被公认为世界上风险管理做得最好的银行之一。2008年1月24日,位于香港的法兴亚太总部向国内媒体公告,由于该行一个名叫Jerome Kerviel的交易员在股指期货操作上的

11、欺诈行为,该行产生了49亿欧元(约合71.6亿美元)的损失。兴业银行此次诈骗案的规模远远超过了巴林银行倒闭案(10亿美元)成为全球银行业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欺诈案之一。,事后,一位国际金融专家感慨地表示:我对巴林银行事件发生13年后,还有银行遭此类似地事件感到震惊。尽管银行实施了先进的风险评估方案,但银行金融安全仍然受到威胁,仍然会让它们蒙受巨大的损失。“,缺乏健康的金融风险文化氛围是现阶段我国金融业普遍存在的问题。反映在,现实中出现了两种截然对立的现象:一方面,部分机构风险意识薄弱,过分注重业务规模发展,将风险管理与业务发展看成是一对相互对立的矛盾。另一方面,部分机构对风险管理的认识仍然停留在风

12、险控制上,过于强调对风险的规避。在不完善的考核和激励机制下,有的机构甚至盲目追求无风险状态。,(三)如何培育健康的金融风险文化1、营造金融风险文化氛围。2、全员的风险教育和培训。3、建立激励与约束机制。4、明确组织结构和权责分配。,第三节 金融风险管理的组织结构,一、健全的组织框架是成功管理金融风险的必要保障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理念、战略、程序等都必须通过一定的载体才能得以实施,金融风险管理的效果与机构内部的组织框架具有高度的关联性。合理的机构设置和清晰的职能界定:有助于明确风险管理者的权力和责任,形成有效的风险治理机制;有助于在机构内部的各组成部分之间围绕风险管理进行持续地沟通,营造出良好的风

13、险管理环境。,不合理的风险管理组织架构 导致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政策和程序失效。英格兰银行在其关于巴林银行的一份报告中就明确指出:巴林银行倒闭的主要原因是其对职能分离原则的背离,李森既控制着前台交易,又控制着后台系统正是这样的组织结构才使他能伪造交易账户,并将其损失长期隐藏起来。同样的治理缺陷也出现在日本大和银行身上最终导致巨额亏损。,由于受历史条件、经营环境、管理偏好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组织架构在实践中呈现出多样性: 直线型 职能型 直线职能型 事业部型 矩阵型,不同的模式各有其利弊。结合金融风险管理的发展趋势和国际先进金融机构的经验 一个设计良好的金融风险管理组织架构至少应具

14、备以下特性:,1、全面性风险管理组织结构的设计能够充分满足全面风险管理的要求。全面风险管理要求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不仅要能够覆盖所有的部门、岗位和人员,而且要能涵盖所有的风险、所有的业务环节。在组织设计上,金融机构会通过自上而下设置完整的风险管理部门,建立一支强有利的风险管理人员队伍。,2、协调性金融管理部门的组织跨度很大,且每一组织和部门都有其特定的关注领域。财务部门:估价、损益、帐簿等;法律部门:抵押、标准协议等文件的起草与执行。一个设计良好的金融风险管理组织架构会充分考虑机构内各部门之间的协调 不仅能明确划分它们之间的权责,建立相互间必要的监督机制,还能保证相互间信息沟通的方便、快捷、准确

15、,提高机构内合作和共享信息的能力。,3、独立性风险管理体系与业务经营体系保持相对独立。实践中,金融机构大多是通过设置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 将前台交易与后台的风险控制、风险承担与风险监控分离开。风险管理和风险承担在职责上分离的设计,好处在于:不仅有利于增强金融机构的风险透明度,还可以有效的减少风险管理者和业务部门之间的利益冲突,确保风险管理者在任何环境下都不会妥协。,4、集中性通过良好的组织制度设计,将风险管理职能集中到某些特定的内部组织(专门设立的风险管理部门) 实现对风险的专业化管理。一直以来金融机构对风险管理职能的理解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是行政式,要求配有初级和中级专业人员,他们工作

16、的重点只是分析和报告风险,而不是管理风险;,另一种是职业式,要求配备经验丰富、技能高超的专家,其职责是监控、报告和管理风险,而不是简单地报告和分析风险。职业式的风险管理大大提高了风险管理组织的权威性。20世纪90年代以来,金融机构越来越普遍的把精力和资源转移到组建一个经验丰富、有权执行和管理风险程序的专业团队上职业式的风险管理得到更普遍的应用。,5、垂直性风险管理组织结构的垂直性包括两层含义:第一,风险管理的负责报告线路垂直,下级风险管理机构对上级风险管理机构直接负责并报告工作;第二,人力资源和财务管理的垂直化。上级风险管理部门和人员负责下级风险管理人员的提名、业绩考核与评价,风险管理系统建立

17、相对独立的财务管理模式。,这样的垂直化管理,金融机构能确保风险管理人员可以不受任何干预和影响,始终保持独立的视角和机构整体的视角来识别并评估风险,作出相应决策 使风险管理的决策具有相对的权威性和独立性。,专栏:中国建设银行的风险管理体制,垂直管理在总行聘任了首席风险官,设立了风险监控部,强化了风险管理的专业性。分行层面,遵循异地交流的原则交流风险管理人员,其中一级分行的风险总监统一由总行任命,二级分行的风险主管由分行提名、总行审核后任命),并在部分县级支行任命了专职或兼职风险经理。,风险管理人员负责所辖全面风险管理工作的组织实施,并担任所辖机构的牵头审批人,其第一汇报线路为向上级风险管理人员汇

18、报,第二汇报线路为向所在机构或业务单元的负责人进行汇报。平行作业在大中型公司类客户授信业务领域,推选客户经理和风险经理的平行作业机制。风险经理参与自贷前调查至贷后管理信贷业务全部环节的风险管理。,在贷前环节中,风险经理与客户经理共同参与客户评价和项目评估工作,并对信贷材料出具风险评价意见;贷款发放前,风险经理负责审核贷款条件的落实情况;贷款发放后,风险经理负责信贷风险意识和预警,并进行风险提示。,二、金融风险管理组织体系的主要环节(一)董事会金融机构的董事会承担对金融风险管理实施监控的最终责任,确保金融机构有效地识别、评估、监测和控制各项业务所承担地各类风险,并就风险管理工作地有效性对股东负责

19、。,(二)风险管理委员会金融机构通常设立专门的风险管理委员会。风险管理委员会可以下设于董事会,也可以在高级管理层面设立。风险管理委员会一般由专业人士组成,不仅包括专业的风险管理人才,还应包括专业的法律人才、会计人才等,委员会主要履行以下职责:,1、提交机构风险管理年度报告。2、审议风险管理策略和重大风险管理解决方案。3、审议重大决策、重大风险、重大事件和重要业务流程的判断标准或判断机制,以及重大决策的风险评估报告。4、审议内部审计部门提交的风险管理监督评价审计综合报告。5、审议风险管理组织机构的设置及其职责方案。6、办理董事会授权的有关全面风险管理的其他事项。,(三)高级管理层金融机构的高级管

20、理层负责制定、定期审查和监督执行风险管理的政策、程序以及具体的操作规程;及时了解机构的风险水平及其管理状况,并确保机构具备足够的人力、物力及恰当的组织结构、管理信息系统和技术水平来有效的识别、评估、监测和控制各项业务所承担的各类风险。,为了更好的监控风险,金融机构通常在高级管理层中设置专门的风险管理职位,即首席风险官(Chief Risk Officer,CRO)已成为金融机构内最热门的职位之一。,金融机构首席风险官的主要职责:1、参与机构层面上的重大决策过程,协助首席执行官决策。2、组织推动风险文化的建设。3、组织制定整体性的风险管理政策的策略。4、组织建立涵盖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

21、国家风险等在内的全面风险管理组织架构。5、组织开发和更新风险管理系统,确定风险管理的参数和标准。6、组织确定区域、资产(或产品)和客户的风险限额、组合方案及拨备政策。,7、向首席执行官、风险管理委员会汇报资产质量和风险管理情况。8、按照董事会的相关协议和首席执行官的工作要求,组织落实各项风险管理措施。9、负责与监管部门就风险管理事项进行汇报和沟通。10、参与风险条线管理人员的绩效管理,包括绩效任务、绩效考核和绩效改进,并对他们的激励方案提出建议。11、参与风险条线管理人员和资深专业人员的队伍建设等。,(四)风险管理部门在金融机构中,风险管理部门是负责风险管理具体实施的专门性组织,是风险管理组织

22、体系的核心环节。负责风险管理的部门应当职责明确,与承担风险的业务经营部门保持相对独立,向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提供独立的风险报告。负责风险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应当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充分了解本机构与各类风险有关的业务、所承担的各类风险以及相应的风险识别、计量、控制方法和技术。,(五)其他部门1、内部审计部门内部审计作为一项独立、客观、公正的约束与评价机构,在强化金融风险管理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内部审计可以在风险识别、评估、监测和控制等主要阶段来审核风险管理的能力和效果。,2、法律/合规部门设立该部门的目的在于及时判定、评估和监测金融机构所面临的法律/合规风险,并向高级管理层和董事会提出咨

23、询建议和报告。3、其他职能部门和业务单位其他职能部门和业务单位应接受风险管理职能部门对风险管理工作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三、国内主要金融机构风险管理组织架构的建设国内金融机构风险管理组织建设起步较晚。20世纪90年代中期,为了控制信贷风险,一些商业银行成立了资产负债管理委员会,并把贷款的业务操作与审批决策划分开,成立了专门的审贷委员会这些新成立的委员会部分地履行了风险管理职能。,有的银行在信贷部门内部设立专门地风险管理部(或称不良资产清收部、特殊资产管理部),但其职能仅限于不良贷款的清收与处理。到90年代末,在国内外金融形势的影响下,金融机构风险管理组织架构的建设才真正步入发展的轨道。巴

24、塞尔委员会于1997年颁布了有效银行监管核心原则,一年后又出台了银行机构内控体系的框架两个文件对银行机构的风险管理组织架构建设提出了许多具有积极意义的指导性建议。,1997.5中国人民银行下发了加强金融机构内部控制的指导原则,2002.9又下发了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为金融机构风险管理组织架构建设提供了重要指导。中银信托投资公司、海南发展银行、广东国际信托投资公司等重大损失性事件的发生国内金融机构风险治理结构的缺陷暴露:,1、许多金融机构尤其是国有商业银行的产权不明晰,所有权与经营权不分,导致风险承担的最终主体和边界不明确,机构缺乏进行风险管理的动力;2、风险管理的职能由业务部门来履行,没有设立

25、独立的风险管理部门;3、普遍实行行长负责制,无论在总行还是分行,各级行长集业务发展、风险管理、内部审计数项责任于一身缺乏有效的权力制衡和监督机制;4、总行政策制度实行各部门条条管理,业务经营上各分行则又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全行的战略和政策难以从上往下垂直贯彻,信息难以真实反映。,以中国招商银行为代表的部分股份制商业银行率先成立了独立的风险管理委员会和风险管理部拉开了国内金融机构风险管理组织架构建设的序幕。各商业银行通过推行统一授信、按区域派遣内部审计特派员等制度,普遍加大了总行对风险集中管理的力度。到2003年,国内主要商业银行都相继成立了独立的风险管理委员会和相关的风险管理部门搭起风险管理组织

26、的基本框架。,工行于2004年制定了全面风险管理框架,对原来的风险管理委员会进行重组,分设了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和流动性风险四个专业委员会;同年,并将总行稽核监督委员会改组为“内部审计委员会”,下设内部审计局和10个跨区域的内部审计分局。,2006.6,工行对总行组织机构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根据风险集中全面管理和前中后台业务有效分离的原则,撤销原来的资产风险管理部,组建新的风险管理部,负责全行的全面风险管理;并按照信贷业务管理流程,重组了授信业务部、信用审批部和信贷管理部。,建行的风险管理组织架构:2003.3,建行总行在原风险与内控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和信贷风险管理部的基础上合并成立了

27、风险管理部。2004.3,“建设银行风险管理基础平台工程”正式在全行启动这是中国银行业第一次将国际管理体系标准引入内部控制体系建设。,2005.3,建设成立了风险管理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充分借鉴国际一流商业银行的先进经验,结合自身实际,成功的在江苏、湖北、广西和厦门分行进行了风险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同年9月,建行面向全球招聘首席风险官,引起世人瞩目。2006.3,建行颁布了风险管理体制改革方案,提出要“构建集中、垂直的风险管理体制和覆盖各种风险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立有效平衡风险与回报管理能力的商业银行内控和运行机制。”,同时明确:总行设立首席风险官;一级分行设风险总监;二级分行设风险主管

28、;同时向县级支行派出风险经理。截止到2006年末,建行基本建立了以“垂直管理、平行作业”为特征的现代风险管理组织架构。,第四节 金融风险管理的流程,风险管理流程,风险管理目标与政策的制定,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的应对与控制,风险的报告与监控,制定风险管理目标与政策是风险管理流程的起点。只有先明确目标才能确定哪些因素可能影响目标的实现,才能对来自内外部的各种风险进行有效识别和评估。只有先制定政策才能确定在风险管理过程中哪些行为是被允许的,哪些是被禁止的,才能对已识别出来的风险采取有效的应对与控制措施。,一、金融风险的识别,风险识别是金融风险的首要步骤,是风险管理人员运用科学系统的方法来识别经济

29、主体所面临的各种潜在风险形态,分析这些风险的成因及后果的动态过程。(一)金融风险资料是指各种能够反映业务发展现状及趋势预测、前期金融风险的发生及其结果等情况的统计数据和文字记载,以及据此作出的简单分析等资料。,对金融风险资料的收集和整理是识别和度量金融风险的根本依据。对金融机构而言,金融风险资料一般可分为两大类:内部风险资料和外部风险资料。内部风险资料包括以往收集的历史资料、当前交易记录、法律文件等等,这些资料往往散见于各部门、各环节,需要有专门的部门对其进行收集和整理。外部风险资料包括的面很广,既可通过公开渠道免费获取,也可通过商业渠道有偿获得。,(二)金融风险识别的主要内容风险识别的内容:

30、包括分析风险的来源、成因、后果,最后确定出经济主体面临的最主要风险。1、识别风险源风险源就是金融机构存在风险的部位风险暴露或风险敞口。识别风险源就是要找出金融机构拥有的各种交易或非交易部位中有哪些部位暴露在金融风险中、暴露在何种金融风险中。,2、分析风险因子完成了对风险暴露的部位及其可能面临的风险种类的初步判断与分析之后,接着需分析诱发这些风险的原因。一方面,金融机构的任何一项业务(或组合)都可能包含着类别不同的多种风险;另一方面,不同的业务(或组合)却又可能面对着相同的某一类风险。 仅仅通过对风险源的识别,难以对机构的风险状况有明确的认识和整体的把握 必须要进一步对这些风险背后的因子进行分解

31、、归并,把某一种具体的金融风险分解为一种或几种单一的风险因子,或把几种具有相同风险因子的金融风险进行归并。,例如,国内某机构同时拥有美元存款和港元存款,要同时面对美元兑人民币和港元兑人民币两种汇率风险。考虑到港币实行的是固定联系美元的汇率制度,于是,就可以将这两种汇率风险归并为一种风险因子,即美元兑人民币汇率波动风险。,香港的联系汇率制,1983年10月15日,香港政府在取消港币存款利息税的同时,对港币发行和汇率制度做出了新的安排:要求发钞银行(当时,发钞银行为汇丰银行和渣打银行,1993年1月起又增加了中国银行)在增发港元纸币时,必须按1美元兑7.8港元的固定汇率水平向外汇基金缴纳等值美元,

32、以换取港元的债务证明书,作为发钞的法定准备宣告港币联系汇率制的诞生,并使港币的发行重新获得百分百的外汇准备金支持。,3、分析风险效应通过对风险源和风险因子的分析,大致可以弄清金融机构风险的特征、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可采取的对策等问题。是否应对其进行管理、如何管理,还需对金融风险的效应进行分析,充分评估金融风险可能产生损失的大小、对金融机构经营管理的影响如何,为最终决策提供依据。,金融风险可能导致的损失大小主要取决于风险暴露部位的大小和风险因子变化的幅度。通常情况下,在面临相同风险的条件下,风险暴露的部位越大 可能发生的损失就越大。风险因子变化幅度与损失呈正相关关系,风险因子变化的幅度越大 损失就

33、越大。例如,对于同一笔贷款来说,利率下降2带来的损失是利率下降1的2倍。,对风险效应的精确估计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情,需要广泛的应用到定量分析技术。金融机构越来越依赖模型和各种金融数量技术来预测风险、评价风险。,(三)金融风险识别的方法和技术风险识别的方法有很多,常见的有:1、问卷调查法这种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保险行业。在投保业务发生前,保险机构就保险对象可能遭受的各种风险及其可能的损失和后果,设计成专门的问卷表格,进行详细的调查与分析,以界定可保风险和不可保风险。,2、专家分析法即利用专家的知识、经验及判断来识别金融风险,最典型德尔菲法。这是美国著名的咨询机构兰德公司在20世纪50年代初发明,当

34、时美国空军委托该公司研究一个典型的风险识别课题:如果前苏联对美国发动核袭击,其袭击的目标会选在什么地方?后果会怎样?,兰德公司采用了专家估计方法,即在参加者之间相互匿名,对各种反映进行统计处理,并将统计结果反馈给参加者。通过多次反复,直至最后得到一个“中位值”,即大多数人的一致意见。当时兰德公司为了保密,以古希腊阿波罗神殿所在地德尔菲命名此法,表示集中众人智慧进行准确预测的意思该方法被广泛运用于风险管理中。,3、指标预警法金融机构根据经验及交易的特点设置风险预警指标;确定指标的临界值并将其作为风险发生的触发点,即一旦某项指标的实际数值迫进临界值表明对应的金融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很大,应该密切关注。

35、,例如,经过长期观察,发现贷款的延期支付与贷款的最终违约之间存在较强的正相关性,尤其是延期支付的日期长度超过90天的贷款,其最终违约的可能性高于那些延期支付期限短于90天的贷款。延期支付期限为90天 贷款最终违约的一个预警指标值。,4、情景分析法是国外金融机构风险分析中的一种常用的方法。它是通过对设置某种具体的情景来描述金融风险的状况,以弄清:当某种因素变化时,整个情况会有何不同,将会有何种风险发生,其影响如何,等等。情景的设置既可以是对未来状况的预演,也可以是对历史场景的真实模拟,如模拟机构面对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场景,选取一些关键性的因素,将其一幕一幕演示,对各种情况进行对比研究,以选

36、择最佳的效果。,5、风险树分析法这种方法强调的是对逻辑思维规律和形式的利用,从成因的角度分析风险形成的过程。通常可以根据业务操作流程,对每一阶段和环节逐个排查,找出风险存在的部位,从中发现潜在风险的威胁,分析风险发生后可能造成的损失;也可以对某一具体的风险进行逐层分解,以找出最终的具体形态。,二、金融风险的评估,金融风险的评估是对金融风险水平的分析和估量,包括衡量各种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影响的范围和程度。风险评估是金融风险管理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是风险识别的延续,也是风险应对的前提。,金融风险评估的主要方法:总体来所,对金融风险的评估主要有两类方法 定性评估和定量评估。定量评估通常借助于数理分析

37、技术,运用建模的方法对风险的大小进行数量化的描述。当定量评估需要的数据实际上无法获得或分析这些数据的成本太高时,定性方法也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常见的风险评估主要有:1、主观判断法通过专家和管理者的主观判断来度量风险的大小,通常适用于没有定性规律和统计规律的风险。例如,早期的商业银行就是依靠信贷专家的专业技能、主观判断和对某些关键因素的权衡来评判借款人违约风险的。,主观判断法可以充分利用专家的知识、经验和技能,具有较强的灵活性,但由于过度强调主观的作用,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且缺乏标准的、统一的度量框架,因而单纯的依赖该方法本身就意味着风险。随着定量分析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主观判断法越来越多的成为

38、其他度量方法的辅助手段。,2、评分或评级法首先选取若干关键性指标以构建一个风险评价体系,然后据此对风险管理对象进行考核,给出分值或等级分类。这种方法的综合性强,应用面也广,如度量操作风险的平衡记分卡、度量市场风险的证券评级、度量信用风险的Z计分模型、贷款五级分类和信用评级等。,3、统计估值法利用统计得来的历史资料来估计金融风险的大小,不仅可以估计风险发生的概率,还可以估计出风险变动的幅度,即方差和标准差。用该方法度量出来的金融风险是否准确,关键取决于历史资料数量和质量。,4、数理统计法在历史资料较少或不易取得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建立数学模型的方法来度量风险。如蒙特卡罗模型、极值模型等。,5、模拟

39、法要求风险管理人员围绕着需要评估的风险来设定一个或多个假设情境,根据风险因子在这些情境的变化情况来估算出风险损失的大小。常用的模拟法有: 历史模拟法、 情景分析、 压力测试等。,6、假设检验法对求知参数的数值提出假设,然后利用样本提供的信息来检验所提出的假设是否合理。与统计估值相同,主要适用于统计规律稳定、历史资料齐全的风险估计。,三、金融风险的应对与控制,对不同的金融风险,可以根据其各自的风险性质、特征和风险水平采用不同的管理策略。对同一种风险也可以在多种管理策略中进行选择或将多种策略进行组合配置。应对策略的选择要立足于整体,要充分考虑风险偏好、成本与收益比较、潜在的机会。,通常的策略包括:

40、1、风险回避风险回避是一项有意识地避免某种特定风险的事前控制。当决策者考虑到风险的存在,主动放弃或拒绝承担该风险的行为。这是一种较为保守的方法,通过回避风险可以完全杜绝损失的发生,但同时也放弃了获利的机会。,一般而言,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以下情形:1)风险承担与回报不对称。2)必须承担的风险太大,超过了金融机构的承受能力。3)风险过于复杂,超过了金融机构现有的管理能力。4)管理风险的成本过高。5)蕴含此类风险的业务不是金融机构的主要业务。,2、风险分散风险分散的理论基础源自于马科维茨的资产组合理论。根据该理论,组合的风险不仅取决于单个资产的风险,还取决于这些资产间的相关性。由于组合中各资产彼此间

41、相关系数小于1 组合的风险小于单个资产风险的加总。如果组合中的资产数目越多,或彼此间的相关系数越小,则组合的风险分散效应会越显著。,3、风险转移风险分散只能减少金融机构承担的非系统性风险,对系统性风险只能通过适当的途径转移出去。通常转移的途径有:1)以保费支付为代价,将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2)通过各种衍生品交易把风险转移给交易对手。远期、期货、期权等都具有事先将未来金融资产交易的价格确定下来的功能。通过购买这些衍生品,把价格变动的风险转移给交易对手。,3)通过设定担保或要求承兑等形式把风险转移给第三方例如,银行在发放贷款时经常会要求借款人以第三方信用作为还款保险,若借款人在贷款到期时不能偿还全

42、部贷款本息,则保证人必须代为清偿。4)通过提高金融产品的定价,将风险转移给购买者,4、风险对冲最典型的对冲方式:金融机构通过在远期或期货市场上建立与现货市场相反的头寸,来冲抵现货市场价格波动的风险。,5、风险留存是指金融机构直接承担风险并以自己财产来弥补损失。这是金融机构在对未来的损失和机会成本等变动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后,出于经济可行目的而主动承担风险的一种策略。金融机构也不是一味的被动接受,通常也会在损失尚未真正发生之前采取一定的防范性措施以增强自身的抵御能力,如计提风险准备金、扩充资本金等。,(二)风险控制的主要措施,风险控制是指为了确保风险应对方案的实施而采取的策略和程序,是达成风险管理最

43、终目标的重要机制。风险控制活动涉及金融机构的所有层次和所有职能,它不仅包括批准、授权、审核、调整,还包括经营业绩评价、资产安全检查及职责分离检查等多种活动。金融机构应针对重大风险所涉及的业务流程,制定涵盖各个环节的全流程控制措施;对其他风险所涉及的业务流程,要把关键环节作为控制点,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四、金融风险的报告与监控,(一)金融风险的报告风险报告是将风险信息传递到内、外部门和机构,使其了解金融机构的风险及其管理状况的重要工具。可靠的风险报告可以为管理层提供全面、及时和精确的风险信息,为风险管理决策提供必要的支持;也是投资人和监管者对金融机构的要求,他们据此可以了解和掌握金融机构的风险

44、及其管理状况,进而做出相应的反应。,(二)金融风险的监控金融风险具有瞬变性和不可准确预见性,即便能够对某一风险进行度量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控制措施,但随着日常经营的持续进行,该风险可能会相应地增大或变小,还可能会出现新的风险 进一步导致先前采取地控制措施失效。金融风险管理实质上是一个持续的动态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对金融风险进行监控是非常重要的一环。,从内容上看,金融风险的监控主要包括两个层面:一是跟踪已识别风险的发展变化情况,包括在整个考察期内风险的产生条件和导致后果的变化;二是根据风险的变化情况及时调整风险控制计划,对已发生的风险及其产生的遗留风险和新增风险及时识别、分析,并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等。,金融风险的监控应贯穿于风险管理的全过程。实践中,建立风险预警系统是监测风险的一种重要手段。所谓风险预警系统:是指通过设置并观察一些极具敏感性的风险指标的变化,从而对金融机构可能面临的风险进行预测预报的风险分析系统。,一般来说,所选定的风险指标必须具备两个基本的特征:一是必须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即风险因子一旦发生变化,能够在指标值上迅速的反映出来;二是必须具有高度的前瞻性,即一旦指标值趋于恶化往往意味着损失可能发生或将要发生,是属于损失发生的先兆性指标,而非结果性指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