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目标的设计与表述课件.ppt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515828 上传时间:2022-12-02 格式:PPTX 页数:25 大小:162.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程目标的设计与表述课件.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课程目标的设计与表述课件.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课程目标的设计与表述课件.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课程目标的设计与表述课件.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课程目标的设计与表述课件.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程目标的设计与表述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程目标的设计与表述课件.pptx(2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四单元:课程目标的设计与表述,2005年5月9日,一、课程目标概述,国外与课程目标有关的概念4个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术语:意图(purpose) 宗旨(aims)目的(goals) 目标(objectives)我国与课程目标有关的概念6个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术语:教育方针 教育目的 教育目标教学目的 教学目标 课程目标,“意图”一词是总括性的,从抽象到具体、从宽泛到特定,涵括了另3词的概念。许多学者对教育、课程和教学 “目标” 并不加以区分,涵指覆盖从抽象到具体的各层次。在教育、课程和教学领域,用得较多的是“教育目标”,常替代“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后者则分别主要在课程、教学领域中使用。

2、,教育方针国家为了发展教育事业,在一定阶段,根据社会和个人两方面的发展需要与可能制定的具有战略意义的总政策或总的指导思想。包括教育的性质、地位、目的和基本途径等。教育目的培养人的总目标。关系到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的社会角色和具有什么样素质的根本性质问题,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出发点。教育目标3方面的指称:“培养受教育者的总目标”,即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各专业的具体培养要求”,即培养目标“教育事业发展的目标”教学目的教师和教育工作者为完成教学任务所提出的概括性的要求,是整个教学计划的基础,教学设计的起点。所有教学步骤都是为这些目的设计的。教学目标教学中师生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的标准。是师生双方所

3、预期的,既是教的目标,又是学的目标。分层次:某一门课程的教学目的、年级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课时教学目标,课程目标涵指的三个层面广义的课程目标狭义的课程目标描述意义的课程目标,设计,广义的课程目标教育意图(Educational Purpose),教 育 方 针,教 育 目 的,培 养 目 标,课程教学目的,年级教学目标 单元教学目标 课时教学目标,教育目标,课程目标,定位于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是一个比较大的视角,教学目标,广义课程目标内涵结构图:,狭义的课程目标教育目标,教 育 目 的,培 养 目 标,课程教学目的,年级教学目标 单元教学目标 课时教学目标,教育目标,课程目标,定位于教育内部

4、教育与学生的关系,是一个具体化的视角。,教学目标,狭义课程目标内涵结构图:,描述意义的课程目标培养目标或教学目的,培养目标或课程目的(课程计划或教学计划),教学目的或课程目标(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课程目标,将课程看成是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时,课程目标就是这些材料的相关文字表述,描述意义的课程目标内涵结构图:,back,二、课程目标的设计,课程目标的来源与筛选,泰勒课程目标的分析确定过程,来 源 I,学 生,来 源 II,社 会,来 源 III,科 目,尝试性的一般目标,筛 子,教育哲学,筛子,学习心理学,精确性的具体目标,课程目标设计的基本要求需遵循的三大主要法则:体现社会要求与学生个体需要的

5、统一体现学校的性质与任务的统一体现学生原有的发展水平与其新的发展水平的统一基本要求:系统化具体化层次化,系统化三个层面的课程目标体系的横向作用与纵向联系;综合考虑教学系统教师、学习者和课程内容等要素的关系;将目标设计作为整个课程研制过程的基本要素和基本环节来看待,居于基础和中心位置。,具体化解决教和学要“达成什么”的问题必须明确、具体,避免含糊不清和不切实际。有助于课程目标具体化的方法ABCD模式内部过程与外显行为相结合目标表述,层次化纵向学生的任何学习结果,客观上都要通过达到不同层次的要求而实现,从较低层次目标逐步达到较高层次目标的要求;横向不同的学习者达到的目标在层次上是有个体差异的,课程

6、目标的设计应适应这种多层次的要求。目标的设计和表述本身要反映出学习结果的层次性。,课程目标设计的步骤可详可略,且受文化、政治等社会因素影响,特别受不同民族和国家的课程目标设计传统影响。塞勒程序:收集基本资料,确定教育宗旨,确定一般目的,确定课程领域和亚目的,界定教学目标。一般性程序:目标分解、任务分析、起点确定、目标表述。,目标分解,下位目标以上位目标为依据,为实现上位目标服务。自上而下的分解过程为不断具体化的过程。学习需要和兴趣分析、社会生活分析和科目专家建议的分析学习任务选择(根据学习者和其他确定学习任务的重点和难点)学习任务的组织,主要分析各项学习任务的关系单元教学目标的表述与归类说明学

7、习者完成本单元学习后应能做什么。,任务分析,学习者为了达到单元目标的规定,对所需学习的从属知识(技能、能力、态度、情感)以及它们的相互关系进行具体的剖析。从已确定的教学目标开始提问和分析,要求学习获得教学目标规定的能力,必须具备哪些次一级的丛属能力?而要培养这些丛书能力,又需具备哪些在次一级的从属能力?分析一直进行到教学起点为止。,起点确定,对学习者的起点能力进行分析,以确定学习结果的程度。学习者社会特征的分析含:学生学习习惯、学习方法、成熟程度、班机水平、心智发展水平、对所学内容的态度。方法:观察、谈话、访问、开调查会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学习者预备技能的分析 观察是否具有新学习所需的知识和

8、技能 方法:访谈学习者目标技能的分析 测试是否已掌握课程目标中要求学会的部分知识技能,以确定重点、难点和详略。,目标表述,具体、明确类别化、层次化,三、课程目标的表述方法,行为目标的ABCD表述方法Aaudience学习者,表述句中的主语;Bbehavior行为,学习后能做什么,谓/宾语Cconditions条件,在什么条件下产生,状语Ddegree程度,明确行为的标准。优点:清楚,避免了含糊性缺点:只强调行为结果,忽视内在心理过程,而且有些学习结果很难行为化。,表意目标的表述方法表意目标的表述,不在学生从事教育活动后应该展示的行为结果,而在确立学生所经历的情景。比如:解释“失乐园”(Para

9、dise Lost)的意义。检视和评估“老人与海”(The Old Man &The Sea)的重要性。使用电线和木材,设计三度空间的形式。访问动物园,讨论其中的趣味。其中,解释失乐园的意义或设计三度空间的形式,均指出学生工作的项目或问题,但学生的学习结果如何并未指定。由“经历”的种类,师生均可获得评价所需资料。,内部过程与外显行为相结合的表述方法目标表述不能忽视情意领域目标和其他领域的高层次目标。例子:1. 学生能树立可持续发展观点。1.1 能说出可持续发展的大概意思。1.2 能运用所学的知识批判现实中破坏环境的思想和行为。1.3 对有不符合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例子的材料,能指出这些例子并作出批

10、判和评述。在这一组表述中,前面一部分“学生能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是对内部过程的表述,后面三句话是为了说明内部过程而表述的可观察、可测量的外显行为。两者相结合的表述方法,既保留了行为目标表述的优点,又避免了行为目标只顾及具体行为变化而忽视内在心理过程变化的缺点。既适合认知目标的表述,也适合于情感目标的表述。,课程目标表述常犯的6大错误(见讲义),1、把目标当成教师教学时所要做的工作来表述。2、把课程目标当成教学任务来表述,把课程目标歪 曲为教师教的任务和学生学的任务。3、只列出了教材的大纲、主题、原理或概念。4、只指出了理想的学生行为,忽视行为所应用的生活领域或内容。 5、包含的是学习历程而非

11、学习结果。 6、一个目标中包含两个及其以上的结果。,任务1:案例讨论与修改,内容:修改人教小语一(上)识字(二)单元中各课教学的目标要求:每组至少对两篇以上课文的学习目标提出修改(不少于4处/篇)。交流后提交修改后的目标,含对每处修改做出的书面说明。时间:小组合作25分钟(建议:5分钟阅读ppt,20分钟讨论和修改)组际交流15分钟(每组3分钟)轮值组长责任:组织讨论、记录和整理,指定1至2名组员在全班交流。交流程序:单数组按1357顺序交流汇报组2个修改课例均结束后,请选择同一课的偶数组补充或评价另一单数组交流循环所选内容与单数组不同的偶数组发言。,任务2: 目标设计练习,内容:(任选其一)

12、北师大版品德与社会三(上)第2单元。北师大版品德与社会三(上)第3单元。教科社版科学三(上)第1单元。人教版数学一(上)4“认识物体和图形”。小组共同商定的其它主题。教学对象:华南师大附小学生要求:完成一个单元整体目标及至少1个课题的目标设计。包含以下内容:1.设计的基本情况(含目标分解,任务分析,起点确定等);2.目标的表述(注意条理性,表述要清晰);3.设计说明(采用了何种表述方法,为什么选择这些作为目标);4.反思(本目标设计中的可能缺陷、实施中可能遇到的问题等)。时间:40分钟(小组讨论和准备上交作业)常任组长责任:重新指定一名轮值组长,由轮值组长组织讨论、记录和整理,指定1至2名组员准备在全班交流。,任务3:设计结果交流,交流顺序:偶数组按2468顺序交流。第2组交流对同一内容进行设计的其他组穿插汇报第4组交流循环。评选最优设计组和最佳参与组。汇报要求:每组交流时间6分钟。代表人能清晰表述小组共同劳动成果(目标展示及设计意图说明);组员能加以补充完善和说明;交流后以小组为单位上交书面设计稿;倾听要求:能提出问题或做出解释;表现出主动对不同发言进行归类总结的意识;常任组长责任:记录并评价本组组员的发言次数和积极程度;以组为单位,记录非汇报组的发言人次,提交作为评选本节优秀小组的依据之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