蟋蟀在堂岁聿其逝今我不乐日月其迈唐风诗经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516828 上传时间:2022-12-02 格式:PPT 页数:16 大小:2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蟋蟀在堂岁聿其逝今我不乐日月其迈唐风诗经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蟋蟀在堂岁聿其逝今我不乐日月其迈唐风诗经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蟋蟀在堂岁聿其逝今我不乐日月其迈唐风诗经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蟋蟀在堂岁聿其逝今我不乐日月其迈唐风诗经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蟋蟀在堂岁聿其逝今我不乐日月其迈唐风诗经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蟋蟀在堂岁聿其逝今我不乐日月其迈唐风诗经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蟋蟀在堂岁聿其逝今我不乐日月其迈唐风诗经课件.ppt(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诗经 国风,唐风 蟋蟀,原文,蟋蟀在堂,岁聿其莫。今我不乐,日月其除。无已大康,职思其居。好乐无荒,良士瞿瞿。蟋蟀在堂,岁聿其逝。今我不乐,日月其迈。无已大康,职思其外。好乐无荒,良士蹶蹶。蟋蟀在堂,役车其休。今我不乐,日月其慆。无已大康,职思其忧。好乐无荒,良士休休。出处:【名称】国风唐风蟋蟀【年代】先秦【作者】无名氏【体裁】四言诗【出处】诗经,注音,xshuizitn,suyqm.蟋蟀 在 堂 ,岁 聿其莫.jnwbl,ryuqch.今 我不乐,日月 其除 .wydkn,zhsqj.无已大康 ,职 思其居.holwhun,linshqq.好 乐无荒 ,良 士 瞿瞿.xshuizitn,su

2、yqsh.蟋蟀 在 堂 ,岁 聿其逝 .jnwbl,ryuqmi.今 我不乐,日月 其迈 .wydkn,zhsqwi.无已大康 ,职 思其外 .holwhun,linshjuju.好 乐无荒 ,良 士 蹶 蹶 .,注音,xshuizitn,ychqxi.蟋蟀 在 堂 ,役车 其休 .jnwbl,ryuqto.今 我不乐,日月 其慆 .wydkn,zhsqyu.无以大康 ,职 思其忧 .holwhun,linshxixi. 好 乐无荒 ,良 士 休 休 .,注释,唐风是唐国地区的诗歌,共十二篇。唐是周成王封给姬叔虞的国家,地域在今山西省太原一带。其土地平易,出产盐铁,君子深思,小人险陋(汉书地理

3、志)。后来迁居曲沃(今山西闻喜县),改国号为晋。因此有人说唐风应该叫晋风,只是为了保留开始封国的旧号而已。 1、蟋蟀在堂:古人以候虫纪时。豳风七月篇云:“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在宇、在户、入床下就是本篇所谓“在堂”。“在堂”是对“在野”而言。蟋蟀本在野地,由野而堂是为了避寒,所以诗人用此句表示岁将暮的光景。2、聿(玉y):同“曰”,语助词。莫:是“暮”的古写。“其暮”,言将尽。3、除:过去。以上两句是说这时候如再不寻乐,可乐的日子就要过去了。4、已:过甚。大:读“泰”。“泰康”,安乐。5、职:当。居:谓所处的地位。以上两句是预先警戒之辞,言享乐别过分了,得想到自己的

4、职务。6、荒:废弛。7、瞿瞿:惊顾貌。这里用来表示警惕之意。以上两句言良士时时警惕,所以为乐而不致荒废业务。“好乐无荒”承“无已大康”,“良士瞿瞿” 承“职思其居”。8、迈:行。9、外:本位以外的工作。苏辙诗集传:“既思其职,又思其职之外。” 10、蹶蹶:动作勤勉之貌。11、役车:车名,方箱驾牛,农家收获时用来装载谷物。役车其休:言农事已毕。12、忧:郑笺:“忧者,谓邻国侵伐之忧。” 13、慆:“滔”的借字。滔滔是行貌,这里单用一个字,词义相同。14、休休:宽容。这句和“职思其忧”相应。惟其“思忧”,所以能心宽无忧。1.聿:(yu玉)书汤诰:“聿求元圣,与之戮力。”诗豳风东山:“洒扫穹窒,我征

5、聿至。”诗小雅小明:“曷云其还,岁聿云莫。”诗小雅楚茨:“鼓钟送尸,神保聿归。”诗大雅文王:“无念尔祖,聿修厥德。”诗大雅緜:“爰及姜女,聿来胥宇。”孟子梁惠王下:“爰及姜女,聿来胥宇。”这里用为迅速之意。,注释,2.莫:(m暮)易夬九二:“惕号,莫夜有戎,勿恤。”书洪范:“星辰莫同。”诗齐风东方未明:“不夙则莫。”诗小雅采薇:“曰归曰归,岁亦莫止。”诗大雅云汉:“祈年孔夙,方社不莫。”诗周颂臣工:“维莫之春。”论语先进:“莫春者,春服既成。”礼记文王世子:“及莫又圣。”战国策齐策:“旦莫日进食。”荀子乐论:“朝不废朝,莫不废夕。”说文:“莫,日且冥也。”这里用为“暮”之意。3.除:诗小雅斯干

6、:“风雨攸除,鸟鼠攸去,君子攸芋。”诗小雅天保:“俾尔单厚,何福不除?”老子五十三章:“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周礼地官山虞:“若祭山林,则为主而脩除。”荀子议兵:“焉虑率用赏庆、刑罚、势诈、除厄其下,获其功用而已矣。”六书故地理二:“辟草移地为除。凡除治皆取此义。”玉篇阜部:“除,开也。”这里用为修治、修整之意。4.已:(y椅)易损初九:“已事,遄往,无咎;酌损之。”诗郑风风雨:“风雨如晦,鸡鸣不已。”郑玄笺:“已,止。”诗小雅北山:“或息偃在床,或不已于行。”诗大雅江汉:“明明天子,令闻不已。”老子二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论语公冶长:“子张问曰: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

7、已之,无愠色。”礼记中庸:“君子遵道而行,半途而废:吾弗能己矣。”孟子梁惠王下:“人皆谓我毁明堂;毁诸?已乎?”荀子宥坐:“已此三者,然后刑可即也。”列子汤问:“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广韵止韵:“已,止也。”这里用为停止之意。,注释,5.康:书益稷:“安汝止,惟几惟康。”书洛诰:“我惟无斁其康事,公勿替刑。”诗大雅卷阿:“尔受命长矣,茀禄尔康矣。”诗周颂天作:“天作高山,大王荒之。彼作矣,文王康之。”礼记乐记:“民康乐。”楚辞离骚:“日康娱以自忘兮。”汉书宣帝纪:“上下和洽,海内康平。”这里用为安乐、安定之意。6.职:书秦誓:“以保我子孙黎民,亦职有利哉!”周礼太宰:“设官分职

8、。”孟子梁惠王下:“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后汉书张衡传:“自去史职。”这里用为职务、职业、职责之意。7.居:易革上六:“征凶。居贞,吉。”书周官:“司空掌邦土,居四民,时地利。”诗邶风柏舟:“日居月诸,胡迭而微。”诗小雅鱼藻:“王在在镐,有那其居。”诗大雅生民:“不康禋祀,居然生子。”老子八章:“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论语公冶长:“藏文仲居蔡,山节藻棁,何如其知也?”礼记中庸:“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徼幸。”礼记乐记:“乐著太始而礼居成物。”俞樾平议:“居,犹辨也。乐著太始。礼居成物。谓乐所以著明太始,礼所以辨别成物。”孟子滕文公下:“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9、荀子不苟:“唯所居以其类至,操之则得之,舍之则失之。”这里用为“辨别”之意。8.荒:诗大雅公刘:“幽居允荒。”诗周颂天作:“大王荒之。”淮南子天文:“大荒落之岁。”这里用为无边际之意。9.瞿:(qu徐)诗齐风东方未明:“折柳樊圃,狂夫瞿瞿。”礼记杂记:“见似目瞿,闻名心瞿。”礼记檀弓:“公瞿然失席曰。”庄子徐无鬼:“子綦瞿然。”荀子非十二子:“填填然,狄狄然,莫莫然,瞡瞡然,瞿瞿然,尽尽然,盱盱然。”说文:“瞿,隼之视也。”字林:“瞿大视貌。”这里用为惊视之意。,注释,10.迈:书秦誓:“日月逾迈,若弗云来。”诗王风黍离:“行迈靡靡,中心摇摇。”这里用为时光流逝之意。11.蹶:诗大雅緜:“虞芮

10、质厥成,文王蹶厥生。”诗大雅板:“天之方蹶,无然泄泄。”国语越语:“臣闻从时者,犹救火追亡人也,蹶而趋之,唯恐弗及。”这里用为疾行、快跑之意。12.休:易否九五:“休否,大人吉;其亡其亡,系于苞桑。”易复六二:“休复,吉。”书大禹谟:“戒之用休,董之用威。”书洪范:“休徵。”诗豳风斧:“亦孔之休。”诗大雅卷阿:“伴奂尔游矣,优游尔休矣。”诗周颂载见:“鞗革有鸧,休有烈光。”诗周颂访落:“休矣皇考,以明保其身。”尔雅释诂:“休,美也。”这里用为美好之意。13.慆:(tao掏)书汤诰:“无从匪彝,无即慆淫。”这里用为怠惰之意。,译文,蟋蟀搬进屋里,一年快要到底。如今再不行乐,时光所剩无几。可别过分

11、安逸,本分不要忘记!寻乐不荒正业,良士都能警惕。蟋蟀搬进屋里,一年还剩几分。如今再不行乐,时光不肯等人。可别过分安逸,别忘其他责任!寻乐不荒正业,良士个个勤奋。蟋蟀搬进屋里,往来牛车都停。如今再不行乐,时光都要溜尽。可别过分安逸,还该想着苦境!寻乐不荒正业,良士所以宽心。,赏析,蟋蟀因岁暮将至,蟋蟀在堂触发了人生时光的感受,表达了珍惜时光,不应虚度的感情。但是,在及时行乐和勤于职事两个方面,诗人主张“好乐无荒”,表现的是一种士人的立身行事的态度,内心的警惕时时有所告诫,倒显示了比较典型的士大夫品格。就诗论诗,本篇劝人勤勉的意思非常明显,可是毛诗序偏说是“刺晋僖公也。俭不中礼,故作是诗以闵(悯)

12、之,欲其及时以礼自虞(娱)乐也”。清方玉润驳得好:“今观诗意,无所谓刺,亦无所谓俭不中礼,安见其必为僖公发哉?序好附会,而又无理,往往如是,断不可从。”(诗经原始)对诗序说纠正较早的当是宋王质,其诗总闻指出“此大夫之相警戒者也”,而“警戒”的内容则是“为乐无害,而不已则过甚。勿至太康,常思其职所主;勿至于荒,常有良士之态,然后为善也”。释语达理通情,符合原诗。较他说为胜。拙著诗经选注定本篇为“劝人勤勉的诗”,即是受王质说启发。开秋肇凉气,蟋蟀鸣床帷。感物怀殷忧,悄悄令心悲。多言焉所告,繁辞将诉准在诗人的内心,他也许体会到了生之幻灭感,人生一世,草木一秋,蟋蟀的生命,也只有短短一季,它的吟唱,很

13、容易让人想到终极问题。生何其短,死必到来,今我不乐,日月其除。今我不乐,日月其迈。今我不乐,日月其滔。诗人不断地说:今天我如果不寻欢作乐,生命就这样流逝了。,赏析,好吧,那就及时行乐吧,将能达到的快乐尽可能地推向极端,像乘坐过车山车,尖叫地滑过一个个欲望的顶峰,又尖叫着下坠。然而,在这样的放纵过度之后,不仅不能收获预期的欢乐,反而收获加倍的虚无和混乱。古人早在千百年前就和我们一样,思考过这个问题了没有比“及时行乐”的人,更记得“死亡”二字的了,他们的每一口冰激凌,都为死亡而吃,他们歌唱着,舞蹈着,高调地恣肆着,心里却始终是紧绷的,随时会绷断的。是否可以换一种姿态,变对峙为接纳?是的,死亡迟早是

14、要来的,来就来好了,就像在生命没有存在以前那样。以我现在的修为,我要说,生与死都是生命的一种状态有点装十三,但是,我们真的没有必要像一个太过殷勤的主人,早早地为一个萍踪不定的不速之客洒扫庭院。“该干嘛干嘛”,常用语里有大智慧,该吃饭就吃饭,该睡觉就睡觉,该吃螃蟹就去吃,只要不是为了遥远的死亡去做,都没有问题。“活在当下”与“及时行乐”的本质差别,就在于,前者决不为明天的事情付出心理成本。 开头说的是享乐,其实重点还是要人们尽职,谨慎,好乐无荒!,赏析,于是诗人劝勉,或者是感慨:好乐无荒啊!思前又想后,他还是作出了这样的决定:“良士瞿瞿(收敛)”,“良士蹶蹶(勤奋)”“良士休休(节制)”。他回到

15、紧张有序、节制内敛的生活,这种状态不是为未来吃苦,就算明天便是末日,这样生活,也能让人更从容也更快乐一些。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这是报春的虫声,古人常用候虫对气候变化的反应来表示时序更易,蟋蟀由野外迁至屋内,天气渐渐寒凉,想到“时节忽复易”,今年已到了岁暮。诗经豳风七月写道:“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蟋蟀入堂,大概就是秋天要结束了,也有悲秋的感觉,也有感慨,“岁聿其莫,其逝,其休”,我们经过了春种夏长,秋天也收获了,该好好的享受下下了,日月如梭,但还是要今生,还有好多事要做的,我们还要进我们的职责的。人生在世岂能无乐,没有快乐的人生,不能叫人生,但人生又

16、不能放纵自己,因为我们有很多事情要做,我们有好多的职责要尽,人生要有所担当,要有责任感,所以古人反复强调这个“职”,“居”,就是分内的;“外”,是以外的也要关心,淳朴的古人,还没有“自扫自家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的意识,别人的事,需要到自己,能尽点力还是要尽的;“忧”就更有深意,岁月如梭,秋天将暮,我们可以享乐一下了,但不能乐而忘忧,要有忧患意识,“瞿瞿”,“ 蹶蹶”,“ 休休”都是警觉的意思,但一层比一层深入,警觉小心,忧思不忘,才能心里坦荡! 人生苦短,转眼就是百年。“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瓦位如雪。”岁月的无情,人生的短促,早被诗人们领悟透了,写绝了。,赏析,怎么个活法,在古人的心目中似

17、乎只有享乐和建功立业光宗耀祖两端。要么是及时行乐,荒淫无度,醉生梦死,要么是立功立名立德。我们在这里看到的是另一种活法:既要及时行乐,又要有所节制;既要充分享受人生,又要保持忠于职守的精神和忧患意识。在荒淫和苦行之间选择一条中间道路,似乎是一种符合现代意识的活法。日本人信奉拼命地工作,拼命地享受(实际上是工作多于享受),如今被我们拿来当作一种活法的标本。其实,这样的标本早已有我们自己的祖先作了示范,何须从东洋人那里去学。充满世俗精神和气息的既享乐又干活的“中间”活法是非常现实,也非常有吸引力的,大概可以算得上一种比较理想的活法。它不要求我们像浮士德那么不断地去进取、开拓、发现,用不着去冒险寻求

18、刺激。不要求我们像西西弗斯那样不断徒劳地推巨石上山,也不要求我们像教徒那样去修道院禁欲苦修,不食人间烟火。不过,要真的实行起来,中间活法怕是有相当难度的。人是一种不大经得起诱惑的软弱的动物,具有自制力和理性精神的人,赏析,毕竟很少,不知不觉或有意识放纵自己的人却很多。我们实行起来多半不会偏于苦行和工作狂的一面,而会偏向纵情于声色犬马凤花雪月而不能自拔的一方,时常乐而忘返,乐不思蜀。尼采曾用酒神精神和日神精神来代表人类的狂欢和理性两种精神。或许这是上帝的有意安排,把这两个对立面放进我们体内,让我们自己去作选择:或者纵情享受,或者拼命干活,只有不同寻常的人才会把二者结合得很好。选择就是考验,答卷要

19、由我们自己来填写。作者是个有思想、有抱负的人,他深知雁过留声、人过留名的道理,因此作者陷入了深深的思考,最终作出了“无以大康,职思其居。好乐无荒,良士”,:意思是即兴享乐也不要过于那样享乐,必须思考自己责任岗;爱好享乐也不荒废事业,贤士都会这么去做事。陶渊明带着侄子们去游览荒墟,看到有屋舍井灶俨然,而桑竹皆已枯朽,跟砍柴的人打听:这儿住的人呢?砍柴的人说,都已经死去了。他不由大发感慨:“一世异朝市”,此语真不虚!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赏析,古人早在千百年前就和我们一样,思考过这个问题了。蟋蟀,它这样说:蟋蟀在堂,岁聿其莫。今我不乐,日月其除。无已大康,职思其居。好乐无荒,良士瞿瞿。在诗人的

20、内心,他也许体会到了生之幻灭感,人生一世,草木一秋,蟋蟀的生命,也只有短短一季,它的吟唱,很容易让人想到终极问题。生何其短,死必到来,今我不乐,日月其除。今我不乐,日月其迈。今我不乐,日月其滔。诗人不断地说:今天我如果不寻欢作乐,生命就这样流逝了。好吧,那就及时行乐吧,将能达到的快乐尽可能地推向极端,像乘坐过车山车,尖叫地滑过一个个欲望的顶峰,又尖叫着下坠。然而,在这样的放纵过度之后,不仅不能收获预期的欢乐,反而收获加倍的虚无和混乱。于是诗人劝勉,或者是感慨:好乐无荒啊!思前又想后,他还是作出了这样的决定:“良士瞿瞿(收敛)”,“良士蹶蹶(勤奋)”“良士休休(节制)”。他回到紧张有序、节制内敛的生活,这种状态不是为未来吃苦,就算明天便是末日,这样生活,也能让人更从容也更快乐一些。,感谢您的关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