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失业与总供给的基础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525286 上传时间:2022-12-03 格式:PPT 页数:55 大小:1.2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31章失业与总供给的基础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第31章失业与总供给的基础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第31章失业与总供给的基础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第31章失业与总供给的基础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第31章失业与总供给的基础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31章失业与总供给的基础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31章失业与总供给的基础课件.ppt(5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经济学,第十八版,保罗萨缪尔森威廉诺德豪斯,著,第31章 失业与总供给的基础,进城的途中务必与人为善,因为回家的路上你可能会遇上他们。 威尔逊.米茨纳,数学知识预备(31),矩阵的初等变换以下三种变换称为矩阵的初等变换:(1)位置变换。互换矩阵的任意两行或列;(2)倍法变换。以一个非零的数乘矩阵的某一行或某一列,数k乘第i行记为k(i);(3)消法变换。把矩阵的某一行或某一列乘以一个数加到另一行或列上。一般地,任何一个方阵经过初等行变换都能化为同阶单位矩阵。与此类似,任何一个矩阵都可化为阶梯形矩阵。,前面我们已经定义了矩阵的加、减、乘、数乘等运算,但如果已知A,B,如何来求矩阵方程AX=B中的

2、未知矩阵X呢?下面就来研究逆矩阵的概念。定义 对于n阶方阵A,如果存在n阶方阵B,使得AB=I,则称B为A的逆矩阵。矩阵A的逆矩阵记为 ,即有 。如果矩阵A存在逆矩阵,则称A为可逆方阵,否则,称A为奇异方阵。逆矩阵是唯一的。由定义知显然, , A,B互为逆矩阵。,逆矩阵,逆矩阵的性质(1)若A可逆,则 也可逆,且 。(2)若A,B都是同阶可逆矩阵,则AB也可逆,并且 。(3)若A可逆,则 也可逆,并且(4)若A可逆,数k0,则kA可逆,并且 。,我们可以利用初等行变换的方法求逆矩阵。具体实施过程如下:若n阶方阵A为可逆方阵,把A和n阶单位阵I合并做成n*2n的矩阵,然后对它施行一系列初等行变换

3、,当左边的矩阵A变成单位矩阵I时,右边的矩阵I就变成为逆矩阵 。同样用初等列变换也可以求逆矩阵。,逆矩阵的求法,封闭经济的IS-LM模型,一个封闭经济用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均衡的IS和LM方程组来表示。商品市场(IS)的关系式是: C=15+0.8(Y-T) T=-25+0.25Y I=65-R G=94货币市场(LM)的关系式是:L=5Y-50R M=1500求市场均衡时的Y和R。,解:以上方程组可表示为:Ax=bA为2*2的系数矩阵,x为2*1的关于变量Y和k的向量,b为2*1的常数向量。首先我们要根据IS和LM函数求出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均衡,然后将之联立。根据Y=C+I+G得IS函数为:

4、 Y=15+0.8Y-0.8(-25+0.25Y)+65-R+94 =485-2.5R 根据L=M得LM函数为: Y=300+10R,将IS和LM方程联立,得Y+2.5R=485Y-10R=300或解Y和R,得,本章主要内容及结构A.总供给的基础总供给的决定因素短期总供给和长期总供给B.失业失业的统计奥肯法则失业的类型失业者结构,课前思考,1.什么是短期总供给和长期总供给?2.短期AS曲线和长期AS曲线的形状及其区别?3.什么是失业及其类型?4.什么是自愿失业与非自愿失业?5.什么是奥肯法则及其运用?6.什么是工资粘性(刚性),其原因是什么?,A.总供给的基础,总供给(aggregate su

5、pply) 描述的是经济的生产方的行为总供给是指在任一价格水平,经济社会中的所有企业所愿意且能够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总量。 总供给曲线(aggregate supply curve) 描述每一价格水平及其所对应的国民产出。即AS曲线。,定义,定义,短期总供给曲线(short-run aggregate supply curve)描述为向上倾斜的AS曲线 。表示在短期内(一两年),随着商品与服务产出量的增加,价格也相应提高。 长期总供给曲线(long-run aggregate supply curve)描述为一条垂直的AS曲线。 表示价格的上升不会导致供给数量的增加。,定义,定义,总供给的决定因

6、素,总供给基本上取决于两组因素:潜在产出和投入成本。 潜在产出:指不会在引致或增大通货膨胀压力的条件下一个经济所能够持续生产的最大产量 。 投入成本:厂商进行生产所投入的一些成本,包括购买劳动力、原料及燃料、土地等花费的成本,资本投入等。,潜在产出,潜在GDP是可持续的最大的国民产出水平。从长期看,总供给主要取决于潜在产出。主要影响因素有: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工人使用的机器数量和资本,技术水平等。但是应注意:潜在产出不是最大产出。,定义,潜在产出、成本如何影响总供给曲线,当潜在产出增加而生产成本保持不变时,总供给曲线向外移动,AS AS。当生产成本增加而潜在产出不变时,总供给曲线垂直向上移动。

7、AS AS。如下图所示,图,潜在产出、成本的增加对总供 给曲线的影响 1) 潜在产出的增加 2)成本的增加,事实上,总供给的变化包括成本和潜在产出的增加,短期总供给与长期总供给,争论的焦点:总供给的决定。凯恩斯学派认为,在短期内,总需求的变化对于产出具有重大且持久的影响。(Why?)古典学派认为,在长期内,供给的产出并不取决于价格和成本。需求的上升唯一的结果是导致价格的上升,并不会对产出产生影响。(Why?),在短期内,价格、工资等都存在“粘性”,即缺乏弹性。所以他们政府的各种政策是有效的,即“政策有用论”。 在长期中,价格、工资等能进行充分的调整。所以他们认为政府的各种政策毫无效果,只会引起

8、”通胀”,即“政策无用论”。,原 因,短期总供给曲线AS曲线在短期内是相对平坦的,总需求的下降会引起价格的小幅下降和产出的大幅下降。,长期供给曲线AS曲线在长期是垂直的,总需求的变动不会影响产出,只会导致价格的变动。,B.失业,现代市场经济中,为什么会有成千上万的人失业?能否实现“零失业”?高失业率的根源在哪里?,中国的就业形势,大学生就业:中国社会科学院对中国社会形势做出分析与预测,大学生今年毕业610万人左右,到年底估计会有150万人难以找到工作。农民工就业:由于金融危机,2009年初中国总失业率约为 13%。在一亿三千万外出就业的农民工中,总量来看有15.3%,大约两千万的农民工由于经济

9、不景气失去工作或者还没有找到工作就返乡了。中国社会科学院预测,今年城镇的经济活动人口失业率大概是9.4%。,失业,失业者是指年龄在规定范围段(如美国规定16-65周岁),有工作能力并且正在寻找工作却没有工作的人。失业人数与就业人数之和构成劳动力人数。 计量失业的指标有两个:失业人数和失业率,失业统计失业率是失业人口占总劳动人口的比率,就业者(employed):从事有报酬工作的人,包 括因病、因假或因罢工而缺勤者。 劳动力 失业者(unemployed) :未被雇佣而又正在主 动寻找工作,或正在等待重返工作岗位的人。 非劳动力:从事家务、退休人员、身体不佳人员以及 没有去寻找工作的人。,失业的

10、经济影响,失业会产生诸多影响,主要有两种:经济影响和社会影响。失业的经济影响可以用机会成本的概念来理解。当失业率上升时,经济中本可由失业工人生产出来的产品和劳务就损失了,所以产出减少。从产出核算的角度看,失业者的收入总损失等于生产的损失(奥肯定律)。导致人力资源的浪费。失业导致低效率,它所造成的福利损失比垄断或关税等造成的效率损失要大得多。,失业的社会影响,失业者受刺激,可能会做出违法犯罪的事情。失业使得家庭的生活素质大大下降,物质需求得不到满足,医疗得不到保障。失业威胁着家庭的稳定。据报道,收入及生活水平的低下是家庭破裂的主要原因之一。失业加大了贫富差距,容易造成社会不安定。,失业的古典解释

11、,新古典经济学认为市场原本不存在失业。一般的,古典理论中,真实工资完全富有弹性,能够随时调整,劳动力市场始终出清。 为了解释广泛存在的失业现象,古典理论作出部分调整,认为非市场因素(特别是工会)阻止了真实工资的调整,从而导致失业。,解释,失业的凯恩斯解释,凯恩斯认为供给过剩,导致有效需求不足,从而导致失业率上升 。凯恩斯主义在总供给曲线这里假定工资和价格黏性,从而实际工资并不一定处于劳动力市场的均衡水平,在此假设下得到向右上方倾斜的一般凯恩斯总供给曲线和完全水平的极端凯恩斯总供给曲线。,奥肯法则(OKuns law),奥肯法则:相对于潜在GDP,实际GDP每下降2个百分点,失业率就大约会上升1

12、个百分点。阿瑟奥肯(Arthur M. Okun,19281980) ,美国经济学家。他在理论上的主要贡献是分析了平等与效率的替换关系,提出了估算 “可能产出额”的“奥肯定理”。主要著作有:平等与效率、繁荣政治经济学。,奥肯法则反映了产出变动与失业变动之间在数量上的相关关系。,Y*、*分别是潜在产量与自然失业率 如果1991、1992、1993和1994年的失业率分别为5%、4%、5%和6%,求: 1. 当*=6%时,1991-1994年各年失业率所对应的GNP缺口。 2.比较四年中实际GNP与潜在GNP的关系。 3.若1993年的实际GNP为2000亿美元,计算当年的潜在GNP。,奥肯法则的

13、计算,思考题,重要结论,奥肯法则可以用来说明失业率变化与实际产出增长之间的关系。 实际GDP必须保持与潜在GDP同样快速的增长,以防止失业率的上升。即必须不断增长才能保证失业率停留在原地。如果你想让失业率下降,实际GDP的增长必须快于潜在GDP的增长。,具体运用,失业的类型,摩擦性失业(frictional unemployment),原因在于人们在各地区之间、各工作职位之间不停地变动,或者处于生命周期中的某个阶段。 学生刚从学校毕业,走向社会寻找工作。,定义,举例,结构性失业,结构性失业(structural unemployment),原因是劳动力的供给与需求不匹配。 夕阳产业减产或转产所

14、引起的结构性失业。,定义,举例,周期性失业,周期性失业(cyclical unemployment)出现在劳动力整体需求比较低的时候。 当经济处于衰退周期时所产生的失业。,举例,定义,充分就业。凯恩斯认为,如果“非自愿失业”已消除,失业仅限于摩擦失业和自愿失业,就实现了充分就业;另外一些经济学家则认为,如果空缺职位总额恰好等于寻找工作的人数,就是充分就业。 自然失业率(货币主义)。在没有货币因素干扰的情况下,让劳动市场和商品市场自发供求力量发生作用时,总需求和总供给处于均衡状态的失业率。,充分就业与自然失业,显性失业与隐性失业,显性失业: 是指公开的,统计数据显现出来的失业。 隐性失业: 是指

15、表面上在工作,但实际上属于失业的一种失业类型,主要指的是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和企业中的冗员。(在中国这种情况大量存在)。,定义,定义,自愿失业,自愿失业 (voluntarily unemployment) 是指那些面对现行的工资水平,可能更偏好闲暇或其他活动,而不愿意工作的人。 在竞争性的、市场出清的均衡水平,厂商雇用工人的数量为AE,另外有那些愿意工作、但要求更高工资的工人的数量为EF。即自愿失业的数量为EF,见下图(a),定义,图解,图,非自愿失业,非自愿失业 (involuntarily unemployment) 是指那些愿意接受现行工资率,但找不到工作的合格工人。价格因素(价格机制缺失

16、)。人口增长:社会因素(经济伦理)。要素替代:机器排挤工人。技术进步导致生产设备成本下降与自动化程度日渐提高,而另一方面,由于经济发展,人均工资日益提高。,原因,定义,在工资W*时,劳动市场出清,均衡点为E。在工资W*时,厂商的劳动需求量为JH,而供给量为JG,因此产生了数量为HG的非自愿失业,见下图(b)在刚性工资的情况下,工资调整缓慢未能实现劳动力市场的出清,这就会出现劳动需求和供给数量的不一致,从而可能出现劳动供给大于需求的情况,即(非自愿)失业。这就是失业产生的原因。,图解,图,刚性工资会引起自愿失业 (a) 弹性工资 (b)刚性工资,工资缺乏弹性的根源,劳动合约。效率工资。工会的作用

17、。与一般的价格比较,工资具有特殊性:其高低不仅取决于劳动力的供求,还与维持基本生活水平有重大关系。,在西方国家,劳资合同通常以3年为期,在合同有效期内,工资一般很难做出调整。而且,工会工人很少会接受削减工资,从而使得工资缺乏弹性,产生“粘性”。劳资谈判的间隔时间很长的原因在于存在“菜单成本”(menu cost)。重新谈判一个合同是个漫长且复杂的过程,花费巨大,成本惊人。所以一般劳资合同谈判是隔几年才进行一次。,失业者的结构,观察下面两个表得出以下结论:非白人劳动力的失业率超过白人劳动力失业率。女性失业率高于男性。但他们之间的差距在缩小。青少年失业率一般都高于成年人。其原因是成年人有经验和受过

18、训练,并且对全日制工作有强烈的愿望和需求。另外青少年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摩擦性失业。,结论,不同年龄群体的失业率,2001年 失业率(占劳动力的%) 年龄 白人 黑人16-17 14.5 31.018-19 10.2 26.220-24 6.3 14.623-34 3.3 7.635-44 2.7 5.345-54 2.4 4.055-64 2.5 3.965岁及65岁以上 2.9 5.0,不同人口统计群体的失业情况,不同群体的失业率 总失业人口在不 (占劳动力的%) 同群体中的分布 衰 退 扩张 衰退 扩张劳动力市场群体(1982)(2000年3月) (1982) (2000年3月)按年龄分:

19、1619岁 23.2 13.3 18.5 20.2 20岁及20岁以上 8.6 3.3 81.5 80.0 按种族分: 白人 8.6 3.6 77.2 77.6 黑人及其他 17.3 7.3 22.8 22.4按性别分(只记成年人): 男性 8.8 3.8 58.5 50.5 女性 8.3 3.8 58.5 50.5 所有工人 9.7 4.1 100.0 100.0,尴尬的“4050”现象,这些年,劳动力市场上的“4050”现象受到人们的瞩目。它指的是在某些行业(尤其是需要体力的行业) 40多岁的女性和50多岁的男性的大量下岗、失业的现象。 这一年龄档的人往往体力、身体健康状况等下降较明显,知

20、识技能也常常不占优势。要学历没学历,要技能没技能,成为就业的困难户。 近些年来,许多地方政府推出一系列政策试图解决这个问题。,社会现象,我国的农民工问题,目前我国农村外出就业的农民工已超过1.3亿人。自去年第三季度以来,受各种因素的综合影响,部分城市、特别是沿海地区的一些企业经营出现了一定的困难,对农民工就业造成极大的影响,全国约有2000万农民工由于此次金融危机失去工作或者还没有找到工作而返乡,占外出就业农民工总数的15.3%。今年共有2500万农民就业压力较大,农民就业压力成为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新因素。,社会现象,我国的农民工大军,大学生就业问题,温家宝总理说:他最担心忧虑的一件事就是大学生就业。 2009年,超过700万毕业生需要解决就业问题。社科院专家称,总体看大学生的失业率超过12%,估计到年底的时候,会有150万人难以找到工作。,社会现象,小结,总供给及总供给曲线。短期总供给和长期总供给的区别。奥肯法则及其运用。失业的类型。自愿失业与非自愿失业。粘性工资理论。工资缺乏弹性的根源。,假定国务院正在考虑最低工资法,要让最低工资高于使青少年劳动市场出清的水平,但低于使成年人劳动市场出清的水平。请问供给需求图表明这一最低工资对两组工人的就业、失业、和收入的影响。 失业是自愿的还是非自愿的?如果要你对这一措施表明看法,你会有什么建议?,问题与讨论,再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