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虫媒病毒和出血热病毒第二十四章人类疱疹病毒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526522 上传时间:2022-12-03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16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十三章虫媒病毒和出血热病毒第二十四章人类疱疹病毒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第二十三章虫媒病毒和出血热病毒第二十四章人类疱疹病毒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第二十三章虫媒病毒和出血热病毒第二十四章人类疱疹病毒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第二十三章虫媒病毒和出血热病毒第二十四章人类疱疹病毒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第二十三章虫媒病毒和出血热病毒第二十四章人类疱疹病毒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十三章虫媒病毒和出血热病毒第二十四章人类疱疹病毒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十三章虫媒病毒和出血热病毒第二十四章人类疱疹病毒课件.ppt(2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32章 虫媒病毒,虫媒病毒是一大群通过吸血的节肢动物(蚊、蜱等)叮咬人、家畜及野生动物而传播的病毒,具有自然疫源性。 共同特点:呈小球状,20面体立体对称衣壳,单股正链RNA,有脂质包膜,含有血凝素刺突。 节肢动物既是病毒的传播媒介,又是储存宿主,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地域性发病。,一、 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 一)生物学性状 乙脑病毒呈球形,基因组为单正链RNA,含有蛋白酶、依赖RNA的RNA聚合酶等。有包膜和血凝素刺突,能凝集鹅、鸽和鸡的红细胞。在原代和传代细胞培养中均能增殖,并引起明显的细胞病变。乙脑病毒只有一个血清型,抗原性稳定,很少变异。疫苗预防效果较好。,(二)致病性和免疫性,1、传

2、播媒介 乙脑病毒的主要传播媒介是三带喙(三节吻)库蚊。2、传染源和储存宿主 家畜、家禽,幼猪是乙脑病毒重要的中间宿主和传染源。 带毒的幼猪蚊叮咬动物和人(感染)。 病毒在蚊体的唾液腺和肠内增殖,可携带乙脑病毒越冬及经卵传播。因此蚊不仅是传播媒介,而且是病毒的长期储存宿主。,3.致病机制,乙脑病毒蚊人体局部血管内皮细胞及淋巴结增殖血流肝、脾、淋巴结等组织增殖血流脑组织增殖脑实质和脑膜病变引起高热、剧烈头痛、呕吐、惊厥和昏迷。乙脑病毒感染后可产生中和抗体,维持数年至终生。病毒诱导IFN、能抑制病毒复制及促进免疫应答。隐性感染同样获得免疫力。细胞免疫起辅助作用。,(三)微生物学检查,1、病毒学检查

3、早期取病人血液和脑脊液可分离病毒,或者用PCR法检查。2、血清学检查 可用双份血清(急性期和恢复期)检查特异性乙脑抗体(ELISA)若抗体效价在4倍或4倍以上时可确诊。,(四)防治原则,1、防蚊灭蚊是预防乙脑的关键。2、注射乙脑减毒活疫苗。,第二节 出血热病毒,出血热病毒包括汉坦病毒、新疆出血热病毒、埃波拉病毒。,一、 汉坦病毒,汉坦病毒(Hantan virus)引起汉坦病毒肾综合征出血热(hanta-virus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HFRS)和汉坦病毒肺综合征(hanta-virus pulmonary syndrome,HPS)。1978年在韩国汉坦河附近

4、的疫区捕获的黑线姬鼠肺组织中分离出。此病毒在我国流行范围广,危害严重,习惯上称流行性出血热。,(一)生物学性状,1、形态与结构 病毒呈球形、卵圆形或多形态性。核酸类型为单负股RNA,有大(L)、中(M)和小(S)三个节段,L节段编码病毒的RNA聚合酶;M节段编码G1和G2糖蛋白;S节段编码核衣壳蛋白(N蛋白)。有包膜,包膜上镶嵌G1和G2糖蛋白,糖蛋白具有血凝素活性。2、培养特性 病毒可在传代细胞、二倍体细胞和原代细胞中增殖,但细胞病变不明显。,3、抗原性 汉坦病毒至少有10余种血清型:1型(黑线姬鼠型)、2型(褐家鼠或大白鼠型)、3型(棕背型)、4型(田鼠型)、5型(黄颈姬鼠型)、6型(小鼠

5、型或小家鼠型)。我国流行的是1型和2型。4、抵抗力 病毒对脂溶剂敏感,对酸、热抵抗力弱。在420相对稳定,在室温、水、食物中48小时仍有传染性。,(二)致病性与免疫性,1.流行季节 流行性出血热有明显的地区性和季节性。 2.传染源和传播途径 带毒动物唾液、尿、粪排毒污染食物、水、空气经呼吸道、消化道、直接接触感染。,3.发病机制病毒呼吸道、消化道、接触人体全身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引起血管损伤、通透性增加、舒缩功能和微循环障碍(免疫复合物的沉积激活补体)。典型的临床过程: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复期。典型的临床表现:高热、出血、肾损害。常伴有三痛(头、腰、眼眶)和三红(面、颈、上胸部

6、潮红)及出血点。病后免疫力持久。,(三)微生物学检查,1、病毒分离与抗原检测2、血清学诊断 用感染汉坦病毒的鼠肺抗原片或细胞培养抗原片,检查病人血清中病毒特异性IgM或IgG抗体,单份血清IgM阳性或双份IgG抗体有4倍以上增高时均有诊断意义。,(四)防治原则,1、主要是灭鼠、注意饮食卫生、环境卫生以及个人防护等措施。2、注射疫苗3、早期诊断、隔离治疗。,第32章 疱疹病毒,疱疹病毒是一大群中等大小、有包膜的DNA病毒。主要有单纯疱疹病毒、EB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人巨细胞病毒。疱疹病毒呈球形,核酸为双股线形DNA。20面体对称衣壳 ,有包膜,带有刺突。除EB病毒外,人疱疹病毒均在人二倍体

7、细胞内复制,产生细胞病变,核内出现嗜酸性包涵体,细胞可融合成多核巨细胞。疱疹病毒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等侵入机体,引起增殖性感染和潜伏感染、整合感染和先天性感染。,第一节 单纯疱疹病毒,单纯疱疹病毒(Herpes simplex virus ,HSV)呈球形,核心为两个互相连接的长片段(L)和短片段(S)组成的双股线状DNA,有包膜。HSV有HSV-和HSV-血清型。HSV包膜表面有1011种糖蛋白,其中gB、gD与病毒的吸附有关; gD与HSV包膜和细胞膜融合有关, gD是HSV和HSV的共同抗原决定族。gC亦是补体C3b的受体,gG为型特异性糖蛋白,可分别代表HSV和HSV两种血

8、清型。HSV可感染多种细胞,出现细胞肿胀、变圆、核内有嗜酸性包涵体。,一、生物学特性,二、致病性与免疫性,HSV主要引起皮肤粘膜疱疹性疾病,人群感染率为80%90%,传染源是病人和健康带菌者。病毒经口腔、呼吸道和生殖器粘膜以及破损皮肤、眼结膜等侵入人体。1、原发感染 HSV-常引起牙龈、咽颊部疱疹,疱疹性角膜结膜炎,皮肤疱疹性湿疹。HSV-主要引起生殖器疱疹。2、潜伏感染和复发 HSV-主要潜伏于三叉神经节和颈上神经节,引起腰以上皮肤粘膜病变。,HSV-潜伏于骶神经节,主要引起腰以下部位和外生殖器皮肤粘膜病变。3 、先天性感染及新生儿感染 HSV可通过胎盘感染胎儿,引起先天性胎儿畸形、智力低下

9、、流产等。也可引起新生儿疱疹,甚至累及内脏等器官,病死率高达50以上。4 、HSV与子宫颈癌的关系 HSV-的感染与宫颈癌的发生密切相关。其根据是:患过生殖器疱疹的妇女,宫颈癌的发病率高;宫颈癌患者抗HSV抗体阳性率高;子宫颈癌脱落细胞涂片查到HSV抗原;HSV作用地鼠胚层纤维细胞培养可引起细胞转化;宫颈疱疹与宫颈癌好发部位相似;分子杂交试验证明宫颈癌细胞中有HSV的基因片段并有特异性mRNA存在。,三、微生物学检查,取不同的标本接种细胞,观察细胞病变,然后用单克隆抗体作免疫荧光染色鉴定。或用PCR法检查。,第二节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在儿童期初次感染可引起水痘,成

10、年人复发表现为带状疱疹,故称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只有一个血清型。人是VZV的唯一自然宿主。VZV 呼吸道或接触人体局部淋巴结增殖血流全身(2周后)皮肤出现斑丘疹、水疱疹、脓疱疹。皮疹分布呈向心性。成人以再次感染为主,孕妇可引起胎儿畸形、流产或死胎。儿童患水痘后,机体可获得持久性特异性免疫。但病毒可潜伏在脊髓后根神经节或颅神经节内。,第三节 人巨细胞病毒,人巨细胞病毒(HCMV)由于感染的细胞肿大并具有巨大的核内包函体而命名,是新生儿巨细胞包涵体病的病原体。人群中HCMV感染非常普遍,60%90%成人已有HCMV抗体。但多数可长期带毒成为潜伏感染。潜伏部位常在唾液腺、乳腺、肾、白细胞或性器官中。

11、通过密切接触或垂直传播等途径。孕妇发生原发性或复发性HCMV感染时,可通过胎盘引起宫内感染。当机体免疫力降低时,可激活潜伏的HCMV发生感染。还可能与宫颈癌、结肠癌、前列腺癌等的发生有关。,第四节 EB 病毒,EB病毒(EBV)是Epstein和Barr从非洲儿童的恶性淋巴瘤体外培养中用电镜发现的。基因组为双股线形DNA,有包膜,感染类型分增殖性感染和非增殖性感染。EBV是一种嗜B细胞的人类疱疹病毒,除感染B细胞外,腮腺管、咽部以及宫颈外某些上皮细胞有EBV受体,可引起感染。EBV主要通过唾液传播,偶可经输血传播。引起的疾病主要有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非洲儿童恶性淋巴瘤及鼻咽癌。,课后复习题我国主要流行的黄病毒属的种类,乙脑病毒的传播媒介及传播方式。常见的出血热病毒的种类;汉坦病毒的核酸类型及特点,携带该病毒的动物,传播途径及主要临床表现分期。人类疱疹病毒的种类,核酸类型,引起的感染类型。单纯疱疹病毒的分型、潜伏状态及致病特点。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的致病特点。人巨细胞病毒的传染源及致病类型。EB病毒发生恶性转化的类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