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技术学专业指导性专业规范讨论稿研制思路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559099 上传时间:2022-12-05 格式:PPT 页数:119 大小:5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技术学专业指导性专业规范讨论稿研制思路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19页
教育技术学专业指导性专业规范讨论稿研制思路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19页
教育技术学专业指导性专业规范讨论稿研制思路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19页
教育技术学专业指导性专业规范讨论稿研制思路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19页
教育技术学专业指导性专业规范讨论稿研制思路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技术学专业指导性专业规范讨论稿研制思路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技术学专业指导性专业规范讨论稿研制思路课件.ppt(11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教育技术学专业指导性 专业规范讨论稿研制思路,教育技术学专业指导性专业规范研制意义,研制指导性专业规范是推动教学内容和 课程体系改革的切入点 。 指导性专业规范是国家教学质量标准的 一种表现形式。,指导性专业规范的研制定位,是指导性的,规范专业教学内容,还是一个研究任务。,1、研究国内外本专业现状 2、研究本科毕业生的就业去向与工作性质 3、遵照高教司理工处的指导性专业规范研制要求和讲话 4、参考上一届 教指委的研究成果 5、参考各类专业规范标准:如计算机科学技术专业规范 (分专业方向)及物理学专业规范(不分专业方向),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小学教师教育 技术能力标准(试行)等 6、特

2、别要建构好实践与创新训练体系 加强教育技术学专业本科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培养 7、争取研制成果被大部分教育技术学科专家认同 8、争取研制成果被高教司理工处批准通过,指导性专业规范的研究思路,指导性专业规范的指导思想,本规范编写采用“职业定位、能力体系、知识体系、 课程体系、实践体系、创新训练体系”于一体的技术 路线开展研制,建设“能力本位、知行并举”的专业课 程体系及课程结构,把知识学习与实践能力培养相统 一,强调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素质以及在此基础 上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确保本规范能够促进 教育技术学专业实践创新人才的培养。,指导性专业规范的基本原则,规范性与多样化相统一的原则 既严格规

3、范基本要求,又留出较大的自主设计空间,以体现各校风格各异的办学特色,适应培养多样化人才的需要;拓宽专业口径的原则 体现“科学基础宽厚,学科支柱坚实,专业特色明显”的指导思想;规范内容“最小化”的原则 本规范只对教育技术学专业本科学生应该学习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应具有的基本素质提出要求,并提出相应课时或学分的控制范围;,指导性专业规范的基本原则,最低标准的原则 对核心内容提出最低标准,从整体上保障教育技术学专业本科教学水平达到基本要求。不同层次的学校可以在这个最低要求的基础上增加本校的要求,制订本校的教学质量标准,以体现本校的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顶层设计原则 为了便于教学计划的排定,本规范对课

4、程体系采取顶层设计的原则,把专业课程分为高级课程、主干课程、基础课程三个层次。其中,基础课程用以奠定专业基础,是必修课程,可以是核心课程或非核心课程;主干课程是本专业不可替代的课程,是必修课程,也是核心课程;高级课程包括一些特色或先进的专业知识,可以是必修课程或选修课程。基础课程在一、二年级开设;主干课程在二、三年级开设。,指导性专业规范的基本原则, 兼顾分类发展的原则。为了能使各个高校的办学特色能有所体现,本规范没有设置专业方向,只设置推荐的方向课程组。各个学校可根据本校的办学定位、专业特色和社会对人才知识结构的需求,自行确定专业方向或方向课程组。,现状分析综合调研,明确专业知识/能力结构,

5、确定分不分专业方向及规范体系(核心知识体系与课程体系),开展专业评估,战略研究报告,三级知识体系实践能力体系创新训练体系,专业评估标准等配套工作,专业规范体系方向课程体系核心知识体系,各类最终成果,课程教材专业方向课程 评估标准,研究任务流程,2008年我国有224个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点调查上述各校招生网页,只有16个点分专业方向(1)佛山科学技术学(信息技术教育、数字媒体技术)(2)内蒙古师范大学(信息技术教育)(3)青海民族学院(信息技术教育)(4)天津体育学院(体育信息技术)(5)渤海大学(教育技术学、教育技术学(小学教育)(6)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教育信息工程)(7)南京邮电大学

6、(网络教育、知识工程),国内调查研究,(8)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含师范类、教育软件工程方向)(9)华南农业大学(软件工程)(10)黄淮学院(教育软件)(11)华南师范大学(含师范类、多媒体与网络技术)(12)潍坊学院(数字媒体制作、网络教育应用)(13)淮阴师范学院(数字媒体技术)(14)东华大学(媒体制作与传播)(15)重庆文理学院(影视媒体技术)(16)安阳师范学院(含师范类、电视编导与制作),国内调查研究,目前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类型与方向调查结果分析: 第一类型:教育技术学专业只有师范专业, 没有分专业方向, 只有分方向课程: 如:信息技术教育方向课程 教育电视节目制作方向课程 教育软件工

7、程方向课程 远程教育方向课程 ,国内调查研究,第二类型:教育技术学专业既有师范专业, 又有非师范专业。还分专业方向:师范专业方向:如:“信息技术教育” “网络教育”非师范专业方向:如:“多媒体与网络技术” “教育信息工程” “软件工程” “数字媒体技术” “广播影视编导”,国内调查研究,美国9所教育技术本科相关专业研究 1、培养目标 培养学生探索和应用技术, 在教学设计 和在绩效干预措施的设计中发挥的作用。,国外对比研究,2、职业定位 技术教育教师、教学设计师、企业培训师、 学校图书馆媒介专家、人力资源发展与绩效分析师。,国外对比研究,3、专业方向 “多媒体与网络开发培训”方向: 关注基于计算

8、机和网络的培训 “教学方法及培训”方向: 关注企业面对面培训 “教育游戏与仿真”方向: 关注开发教育游戏、仿真和虚拟现实,国外对比研究,4、课程:教育技术入门 、教学设计、绩效技术、传播 理论、现代远程教育、教育网络、计算机教育 与培训应用、技术教育、中学课堂的技术整合、 信息技术和应用入门、交互媒体、电视策划与 编辑、多媒体设计与创设、数据库、数据结构 编程、网页设计、互联网技术与多媒体系统、 智能与综合设计系统、教学性三维建模和动 画、教学仿真和游戏、教学虚拟现实设计、 教育心理学、教育学研究方法、数字化学习、 学习环境设计、人类成长和中学教育发展。,国外对比研究,2008年9月22日本专

9、业教指委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 秘书长委员在北京清华大学召开第四次主任委员会会议。 讨论教育技术学专业指导性专业规范前阶段的研究工作, 教育部高教司理工处长李茂国同志出席了会议, 指导下一 阶段教育技术学专业指导性专业规范研制工作如何开展。,调查研究结论, 为了支持更多的学科发展,教育技术学专业指导性专业 规范只做一个,不设专业方向,只设方向课程。合乎目 前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点现状和合乎规范性与多样化相 统一的原则: 原来有设置专业方向的本科专业点可以继续开下去。 原来没有设置本科专业方向的专业点可以自已新增专业 方向,以满足当地的教育发展需要。,调查研究结论,各级各类学校,各级各类电教中心,

10、政府宣传部门,培训机构,广播电视,相关企业,其他事业单位,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资源制作与管理,信息技术环境规划与管理,员工培训,多媒体影视,软件开发,教育技术学专业就业去向与工作性质,职业定位,教育技术学专业本科毕业生的职业定位为各级各类学 校的信息技术教师、企业培训设计师、教育网络管理 工程师、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与管理者、教育影视与 多媒体创作人员、教育软件开发人员等。,培养目标,教育技术学专业致力于培养从事教育相关的教育与 培训、资源建设与开发、环境建设等工作的理论与 实践能力兼备的复合应用型人才。教育技术学专业毕业生应该具备成长为教育信息化的实践者、管理者和研究者的基础条件。在专业实践方面

11、,能够承担教学与培训设计,资源开发、环境建设与管理等具体工作,并能通过不断学习把握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趋势,胜任新的要求。在促进学科发展方面,教育技术学专业培养的人才能够与教育界同行进行有 效交流,共同推动技术影响下的教育事业的发展。,培养规格, 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高为一体, 高素质的实践创新人才。 1素质要求 2能力要求 3知识要求,培养规格,1、素质要求 (1)思想道德素质(2)文化素质(3)专业素质(4)身心素质,教学内容,能力体系 知识体系课程体系实践体系创新训练体系,一级能力体系,信息技术教育与培训能力影视与多媒体创作能力教育软件开发能力数字化教育环境建设能力,信息技术教育与培

12、训的二级能力,信息技术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人力资源培训设计与实施能力远程教育课程开发与实施能力教学资源开发与管理能力知识管理与专业发展能力,影视与多媒体创作的二级能力,多媒体设备安装与操作能力摄影摄像技艺节目策划与文案创作能力影视作品编辑能力多媒体素材处理能力多媒体作品创意与制作能力,教育软件开发的二级能力,教育管理系统开发能力教学系统开发能力教育游戏开发能力 教育测评系统教育软件开发项目管理能力,数字化教育环境建设的二级能力,局域网规划与实施能力校园电声电视系统规划能力多媒体场所设计与管理能力教学资源规划与建设能力,知识体系,知识体系知识领域知识模块知识单元本规范没有使用颗粒度较小的“知识点”

13、概念, 这主要考虑到本专业从文到理跨度较大,使用 “知识点”时,文理差异造成的知识点粒度大小 不易控制,容易造成概念使用不当,故在底层 结构上采用颗粒度更易控制的“知识单元”,并 根据知识的特征尽量细化,以利指导实施。,一级能力体系与知识领域主要映射关系从职业定位维度,知识领域,教育理论基础(ET) Education Theoretics计算机技术基础(CE) Computer Technology 媒体与艺术基础(MA) Media & Arts课程设计与实施(CD) Course Design教育资源开发与管理(ER) Educational Resource Develop信息技术硬件

14、环境建设(IE) IT Environment Construction,教育理论基础的知识模块,ET01 教育概论ET02 学习心理与学生发展ET03 教师心理与专业发展ET04 课程与教学论ET05 教育传播理论ET06 远程教育理论ET07 教育项目管理ET08 教育研究方法ET09 教育统计与测量ET10 教育技术学的历史、现状与未来,计算机技术基础的知识模块,CE01 程序设计基础CE02 数据类型与数据结构CE03 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CE04 人工智能基础CE05 WEB技术基础CE06 关系数据库基础CE07 数据库设计与实现CE08 数据通讯基础CE09 局域网与广域网CE10

15、 网络安全与管理CE11 多媒体基础知识CE12 软件工程基础CE13 离散数学,媒体与艺术基础的知识模块,MA01 艺术基础MA02 摄影技艺MA03 二维动画MA04 三维动画MA05 图像处理MA06 音频处理MA07 摄录编技术MA 08 多媒体界面设计,课程设计与实施的知识模块,CD01 信息技术教育理念与应用CD02 教学方案设计CD03 教学过程与评价CD04 人力资源培训理念与培训内容开发CD05 培训方案设计CD06 培训过程与评价,教育资源开发与管理的知识模块,ER01 Web应用系统开发ER02 教育电视节目策划ER03 教育电视节目制作ER04 多媒体作品设计开发ER0

16、5 教育游戏开发ER06 信息化学习环境建设ER07 信息化教育组织管理,信息技术硬件环境建设的知识模块,IE01 多媒体教学集成系统IE02 远程教育系统(宏观概念)IE03 数字化校园规划与管理,“教育理论基础”知识领域的“教育技术学的历史、 现状与未来”知识模块的知识单元,ET1001教育技术学的发展历史ET1002教育技术学的理论体系ET1003教育技术的应用领域与相关技术ET1004教育技术学的发展趋势,专业主干课程的原则,1、是具教育技术学专业特色的,其它专业不可替代的课程。必须是将“技术”和“教育”交叉相融的课程,不能是纯技术的课程,或纯教育的课程。 2、教育技术学专业主干课程之

17、间不能相互交叉 3、教育技术学主干课程可采用“M+N”(=8)的模式: M:是大家一致公认的核心课程,各院校都要开设的主干课程; N:是教指委推荐的主干课程,供不同类型的学校、不同方向课程选用。使教育技术学专业指导性专业规范的规范内容合乎最小化的原则和核心内容合乎最低标准的原则。 4、主干课程既是专业标准,也是行业标准,又是评估标准。 例如:能否新办教育技术学专业, 要看具有能否开设核心课程的师资和实验室。,80年代教育技术学科专业主干课程 教育技术导论 教学系统设计 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 教育传播学 电视教材编导与制作 计算机辅助教育 电视电声媒体 电化教育管理,90年代教育技术学科专业主干课

18、程 教育技术学 教学系统设计 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 远程教育学 教学媒体的理论与实 信息技术与教育 网络教育应用 教育信息处理,目前教育技术学科专业主干课程,教育技术导论教学系统设计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基础远程教育基础媒体理论与实践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育技术项目实践学与教的基本理论,相同的主干课程 各校各方向课程组都要有,1、教育技术学导论 2、教学系统设计 3、教育技术研究方法,中国的教育技术 又叫“电化教育” 或叫“现代教育技术”,中国的教育技术,研究对象是现代教育媒体技术、现代教育媒体传播技术、教学系统设计技术的教育应用的理论与实践。 实现这三种主要技术和现代教育理论融合,就是现代教育技术。

19、,现代教育技术, 就是在教学教育中应用的现代媒体手段(幻灯、广播、电影、电视、电脑、网络、手机等电子媒体),也就是现代教育媒体,是一种物化形态的技术。,现代教育媒体技术,就是运用现代教育媒体进行教学教育活动的方法,也就是现代媒体教学法(播放、情景、程序、微格、考查、训练、自主、协作、探究、任务驱动等),是一种智能形态的技术。,现代教育媒体传播技术,就是整体优化教与学过程的系统方法, 也就是教学设计(目标、策略、评价), 是一种应用广泛的智能形态的技术。,教学系统设计技术,理论基础,心理学 教育学 传播学 系统科学 信息科学与技术 管理学等,推荐的主干课程 各校各方向课程组确定其中5门,1、教育

20、传播学 2、学习科学与技术 3、信息技术教育应用 4、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法 5、企业培训课程设计与开发 6、教育电视节目编导与制作 7、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开发 8、教育游戏设计与开发 9、教育软件工程 10、远程教育应用(含网络课程设计与开发) 11、数字化校园规划与实施,教育技术导论主干课程知识单元,理论课时 实践课时 知识单元(核心) 9 ET1001、ET1002、ET1003、 ET1004、IE0101、IE0102、 IE0103、 IE0201、IE0202、 IE0203、IE0204,教学系统设计主干课程知识单元,理论课时 实践课时 知识单元(核心) 18 CD0201、CD02

21、02、CD0203、 CD0204、CD0205、CD0206、 CD0207、CD0208、ET0201、 ET0404、CD0309,教育技术研究方法主干课程知识单元,理论课时 实践课时 知识单元(核心) 36 18 ET0801、ET0802、ET0803、 ET0804、ET0805、ET0806、 ET0807、ET0808、ET0901、 ET0902、ET0903、ET0904、 ET0905、ET0906、ET0907,培养能力的方向课程组,课程组一:信息技术教育与培训课程组二:数字教育媒体课程组三:教育软件工程 课程组四:数字化教育环境,信息技术教育与培训方向课程组 基础课程

22、,人工智能技术基础数据库技术基础网络技术基础多媒体艺术基础多媒体技术基础高级语言程序设计,信息技术教育与培训方向课程组 主干课程,远程教育应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法企业培训课程设计与开发学习科学与技术教育传播学教育技术研究方法(设计的方法、开发的方法,在不同方向间不同)教学系统设计(兼顾企业)教育技术学导论,信息技术教育与培训方向课程组 高级课程,教育信息化项目管理知识管理与学习型组织(含知识管理工具、平台)数字化校园规划与实施信息技术教育应用企业教育理论与实践(含人力资源与绩效管理)教育技术学专业英语,数字教育媒体方向课程组 基础课程,教育电视系统(实践类)多媒体技术基础网络技术基础多媒体艺术基

23、础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数字教育媒体方向课程组 主干课程,教育电视节目策划制作教育游戏设计与开发(实践类、含脚本语言编程)多媒体课件(作品)设计与开发(包括基本流程、含二维Flash工具等)学习科学与技术教育传播学教育技术研究方法教学系统设计教育技术学导论,数字教育媒体方向课程组 高级课程,视觉文化与媒介素养计算机动画制作(三维为主)多媒体平面设计教育技术学专业英语,教育软件工程方向课程组 基础课程,Web应用技术数据库技术基础多媒体技术基础数据结构离散数学线性代数网络技术基础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教育软件工程方向课程组 主干课程,教育游戏设计与开发数字化校园规划与实施远程教育应用教育软件工程教育传播

24、学教育技术研究方法教学系统设计教育技术学导论,教育软件工程方向课程组 高级课程,知识管理方法与技术教育信息管理系统(MIS)教育应用系统设计与开发(技术开发的角度介绍,如开发类似Moodle的平台、 实践类) 教育技术学专业英语,数字化教育环境方向课程组 基础课程,Web应用开发教育电视系统(实践类)网络技术基础电声技术基础(实践类)数据库技术基础多媒体技术基础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数字化教育环境方向课程组 主干课程,远程教育应用数字化校园规划与实施教育电视节目策划制作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开发教育传播学教育技术研究方法教学系统设计教育技术学导论,数字化教育环境方向课程组 高级课程,教育信息管理系统远程

25、学习中心体系的构建与管理教育应用系统设计与开发企业网架构与应用(实践类)校园广播电视系统(实践类)企业培训课程设计与开发教育技术学专业英语,实践平台,实践平台是各级各类实验项目开展的基本条件, 是课程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舞台,也是专业建设中 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实践教学平台包括独立设置和非独立设置的实践 教学环节,有实验课程、课程设计、生产实习、 社会实践、科研训练、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多种形式,综合利用这些平台,可以 更好地为教育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提供实践项目 训练机会。,实践平台,实验课程 独立开设的实验课课程实验与实践 与相关课程配合的实验或实践项目校内综合实践 综合多门课程,需要独立

26、设置课外兴趣小组活动 拓展学生的实践能力,组织能力系院或学校科技协会活动 有组织的课程外活动各类竞赛 通过竞赛等平台,发挥学生创造性暑期实习 第二、四、六学期后的暑期社会实习校外实践 提供毕业实践、综合性实践其它。,实践体系,教育技术学专业人才的培养要体现知识、能力、 素质协调发展的原则,必须加强实践性环节的教 学,帮助学生发展专业实践技能,将验证性实验、 综合性实验、研究性实验有机结合,形成相关领 域的职业素养培养的实践体系。它包括信息技术 教育、企业培训、教育应用系统开发、数字化教 育环境规划实施、多媒体创作、电视教学片创作 等六个方面,它们与教育技术学专业能力体系之 间的基本对应关系:,

27、实践体系,在每个实践领域设有与该领域相关的实践项目。 实践体系与课程体系相配合,既有课程内的实验 实践,也有课程外的专门实践训练项目。这些实 践项目的设置循序渐进,既包括单项技能训练, 也包括领域综合性应用项目,在实践能力培养上 实现由点到面的覆盖。本实践体系是针对教育技术学能力体系的培养而 设计的,对具体院校具体系科来说,一旦所培养 学生的职业定位取向确定,则实践体系的最终设 计应该就各个职业定位取向有所侧重。,实践体系,实践领域实践项目体系技能点与创新训练目标,能力体系与实践体系主要映射关系,实践领域,01 信息技术教育 02 企业培训 03 教育应用系统开发04 数字化教育环境规划实施0

28、5 多媒体创作06 电视教学片创作,实践项目体系,实践项目体系,主要包括了课堂实验、校内实训 和校外实习等多种实践教学环节。课堂实验分为基础验证型实验、综合设计型实验和研究型实验;校内实训是指在校内所创设真实工作情景中开展 的实践教学环节;校外实习是在校外真实工作场景中开展的实践教 学环节。这些实践教学环节互为补充,构成了教 育技术专业实践项目体系。,实践项目体系,实践项目体系,主要包括了课堂实验、校内实训 和校外实习等多种实践教学环节。课堂实验分为基础验证型实验、综合设计型实验和研究型实验;校内实训是指在校内所创设真实工作情景中开展 的实践教学环节;校外实习是在校外真实工作场景中开展的实践教

29、 学环节。这些实践教学环节互为补充,构成了教 育技术专业实践项目体系。,基础型实验,基础型实验主要是指与课程知识点相结合的、 以理论验证、单项技能训练为主的实验。此类实 验项目数量,在本规范文件中不一一列出,各办 学单位根据自己的办学特色和课程教学计划自行 设计安排。,综合型实验,综合型实验项目是指在实践过程中,需要综合运用多门课程知识、技能的实验项目,该类型的实验项目旨在培养同学们综合运用相关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类实验项目与实践领域紧密相关。这里特别列出综合型实验项目的目的有:(1)建立课程理论知识与实践领域之间的关系,在实验项目教学中引入与实践领域相关的过程性知识,架构学科知识

30、与实践领域之间的桥梁;(2)进一步培养同学在基础型实验项目的基础上,加强综合运用多门课程知识、技能解决领域实践问题的能力。,研究型实验,研究型实验项目是培养学生探究精神和探究能力 的重要手段,也是高校将科研成果和学科建设的 优势转化到本科人才培养方面的有机平台。这类 实验项目随着学科的发展、社会行业需求的变化 而动态生成。研究型实验项目也是同学们进行创 新训练的一部分。项目举例如下:,研究型实验,01中学教学类机器人改进与优化研究02基于Moodle平台的教育技术专业网络课程群设计03流媒体课件设计及创新应用研究04数字化视频教学资源制作与管理研究05鱼和熊掌例析教育游戏中的戏与教的融合06教

31、育游戏的教学资源库建设07信息化办公环境设计与故障紧急恢复预案设计与实践08基于Torque的三维游戏制作(救火英豪三维游戏)09三维图形引擎研究,创新训练体系,以课程体系和实践体系为载体,选择合适的知识单元和 实践环节,实现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方法和创新 能力的训练目标。,创新训练体系,建立完善的创新体系:改革理论教学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建立理论、实践、应 用相结合的教学内容体系,以实践、应用中的问题解决 作培养创新性人才的推动力,为学生提供实践时间;开放图书馆、实验室、阅览室等场所和设施,为学生提 高创新的空间和设施;加强实践平台建设,综合课内课外、校内校外、教 学计划内教学计划外的多种

32、实践平台和资源,创造更 多的、类型丰富的实践机会;建立创新成果奖励制度,鼓励同学们的创新活动和教师 的指导。,创新与实践的关系,教育部长周济在一次报告中提到“知识来源于实践,能力 来自于实践,素质更需要在实践中养成;各种实践教学 环节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尤其重要”。实践与创新是两个密不可分、交织在一起的两个过程,下面从项目实践及实践中的创新要求举例说明如何在项目实践中进行有计划的创新方法训练。结合项目实践,通过可操作的创新方法训练,培养创新人才所必备的智力、非智力因素,提升同学们创新思维品质建议。在参考使用本规范时,能综合运用上述创新方法,有目的、有步骤地进行训练,并注意:(1)课

33、程体系、实践体系的统一;(2)技能训练、创新训练的统一。,创新方法,创新方法的训练则具有更加关注实际操作和具象的特点。 创新方法训练的目的是要通过实际的创新活动过程,使 学生能够根据需要给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方案并最终完 成创新活动。在实践项目中有意识的对同学们进行基本的创新方法训 练可以:(1)掌握创新的基本过程和方法;(2)训练创新所需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3)突破定势思维障碍,形成创新所必须的形象思维、 发散思维、横向思维、逆向思维、收敛思维、逻辑思维、 辩证思维等思维品质。基本的创新方法举例如下:,创新方法,设问法 设问法是围绕创新对象或需要解决的问题发问,然后针对提出的具体问题予以

34、研究解决的创新方法。 移植法 移植法是将某个学科领域中已经发现的新原理、新技术和新方法,移植、应用或渗透到其他技术领域中去,用以创造新事物的创新方法。,创新方法,组合创新法 组合创新法是按照一定的技术需要,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技术因素通过巧妙的组合,以获得具有统一整体功能的新技术产品的方法。 列举法 列举法是把与创新对象有关的方面一一列举出来,进行详细分析,然后探讨改进的方法。,信息技术教育实践项目,01 Intel未来教育/WebQuest教学案例设计02 网络课程开发03 教学资源开发管理04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案例设计,信息技术教育实践项目,01 Intel未来教育/WebQuest教学案例

35、设计技 能 点:教学系统对象分析,教学系统设计,流程图绘制,Visio等制图工具使用,教学系统方案撰写,教学评价工具设计,计算机化测评工具、系统的使用,Intel未来教育/WebQuest教学案例设计开发。创新训练目标:通过设问法、组合法等创新方法,根据相关课程、知识点的需要,优化教学设计案例,恰当组织学生学习活动,能够溶知识探究于活动之中。注意培养同学们学习任务分解、学习活动组织规划能力。,信息技术教育实践项目,02 网络课程开发技 能 点:网络课程需求调查,网络课程内容设计,网络课程开发技术规范,网络课程的评价标准设计,毕博、Moodle等网络课程管理平台的使用。创新训练目标:培养学生综合

36、运用现有网络课程平台功能,实现课程内容的网络化架构设计,为课程的学习者提供网络平台支持。在训练中可以采用组合法、移植法等创新方法,充分发挥网络课程的最佳功能和整体性设计。,信息技术教育实践项目,03 教学资源开发管理技 能 点:教学资源分类体系设计,各类资源搜索、下载工具的使用,Serv-U、IIS、VOD点播系统等各类资源管理,共享系统的使用,教学资源服务体系设计,教学资源共享机制建设,教学资源共享管理策略设计。创新训练目标:培养同学们根据资源应用需求及资源建设现状,进行资源建设的能力及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同学们集成运用多种资源共享平台提供资源服务,充分发挥各种平台的功能。注意使用组合法

37、、移植法等创新方法。,信息技术教育实践项目,04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案例设计 技 能 点:信息技术课程标准规定的各版块内容(计算机组装、Office软件应用、多媒体素材加工软件使用、数据库基础、教学机器人组装与编程控制)、教学设计、微格教学方案设计与实施,并能设计相关课程模块的教学案例。创新训练目标:培养同学们进行信息技术课程内容教学设计的能力,在训练中,加强同学们设问法、移植法、组合法等创新方法的训练,培养同学们能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出较为理想的教学设计案例,并能形成供大家共享的文档资源。,企业培训实践项目,01 培训课程设计开发02 企业知识管理03 培训方案设计,企业培训实践项目,01

38、培训课程设计开发技能点:培训需求调查问卷设计、在线网络调查系统使用、调查问卷分析、教学设计、网络课程开、发绩效评估、教育资源开发、企业知识管理、培训资源开发。创新训练目标:培养学生掌握企业培训项目计划的设计流程和方法,提供实践条件并引导其有针对性、阶段性地、高质量地设计人力资源培训项目。,企业培训实践项目,02 企业知识管理技能点:培训需求调查问卷设计、在线网络调查系统使用、调查问卷分析、教学设计、网络课程开、发绩效评估、教育资源开发、企业知识管理、培训资源开发。创新训练目标:培养学生掌握企业培训项目计划的设计流程和方法,提供实践条件并引导其有针对性、阶段性地、高质量地设计人力资源培训项目。,

39、教育应用系统开发实践项目,01 趣味编程02 网站规划设计03 教育游戏设计开发04 网络课程平台设计开发05 在线考试系统设计开发06 计算机辅助管理系统设计开发,教育应用系统开发实践项目,01 趣味编程技能点:算法设计,程序调试能力,编程习惯与素养。创新训练目标:运用移植法和设问法,培养同学程序调试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程序设计的逻辑美、计算机语言的结构美等角度激发同学计算机语言学习热情。,教育应用系统开发实践项目,02 网站规划设计技能点:HTML编程、JavaScript编程、CSS、XML、AJAX、Dreamweaver操作等。新训练目标:培养同学网站主题架构能力,并能

40、根据最新开发技术,进行网站人机交互设计。,教育应用系统开发实践项目,03 教育游戏设计开发技能点:教育游戏设计,教育游戏开发工具、平台的使用。创新训练目标:溶教学于游戏之中,做到教与戏的结合,如何通过游戏手段激发学习者持续的学习热情是该类实践项目的创新之处。,数字化教育环境规划实施实践项目,01 局域网组网与互联网接入02 数字化校园规划设计与实施模拟03 多媒体网络机房管理*04 多媒体教室设计*05 校园广播电视系统设计与实施模拟,数字化教育环境规划实施实践项目,01 局域网组网与互联网接入技能点:网线制作,局域网组建与故障维护,交换机配置,路由器配置,Web、FTP等服务器安装与配置。创

41、新训练目标:在网络组建过程中,培养学生设备操作、软件配置能力,加强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小组协作能力。,数字化教育环境规划实施实践项目,02 数字化校园建设技能点:组网工程,教育应用系统设计,网络服务系统架构。创新训练目标:结合现代数字化校园应用需求,集计算机网、广播网、有线电视网为一体,优选、设计数字化校园建设方案,并能对其中部分模块进行模拟实现。实践中,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及小组协作能力。,多媒体创作实践项目,01 多媒体课件制作02 多媒体系统开发03 综合多媒体系统设计04 计算机动画制作05 虚拟现实作品开发,多媒体创作实践项目,01 多媒体课件制作技能点:Photosho

42、p图片处理工具、Premiere视频编辑工具、Audio Edit音频工具等的使用,数字音频工作站的安装与使用,教学设计,多媒体创作工具(如PowerPoint、Flash、Dreamweaver等)的使用等。创新训练目标:结合几种创新方法,培养同学创新性课件界面设计能力、教学难点设计表达能力、人机交互设计能力及多媒体课件开发方案设计与撰写能力。在开发实践中,还应注意引导同学们小组合作、作品反复调试修改等创新所必备的非智力因素。,多媒体创作实践项目,02 多媒体系统开发技能点:多媒体编程(VB/VC/Flash等)、多媒体编码/译码器、基本I/O编程等。创新训练目标:根据组合创新法,结合应用需

43、求,综合运用文字、图形、声音、视频、动画多媒体编程接口,开发人机交互灵活的多媒体展示系统。在项目实践中,注意培养同学多媒体软件开发过程中成功的乐趣和软件反复调试、修改的毅力。,多媒体创作实践项目,03 综合多媒体系统设计技能点:多媒体软硬件技术、多媒体创意设计、多媒体开发方案设计、多媒体编程、媒体创作工具(如PowerPoint、Flash、Dreamweaver等)使用。创新训练目标:根据多媒体应用需求,结合几种创新方法,培养同学创新性多媒体系统软硬件架构能力、界面设计能力、教学难点设计表达能力、人机交互设计能力及多媒体课件开发方案设计与撰写能力。在开发实践中,还应注意引导同学们小组合作、作

44、品反复调试修改等创新所必备的非智力因素。,多媒体创作实践项目,04 计算机动画制作技能点:Flash动画制作、3D Max物体建模、三维场景动画制作。创新训练目标:运用设问法、组合法、列举法等创新方法优化二维、三维动画界面设计,提高模型空间表达能力。,多媒体创作实践项目,05 虚拟现实作品开发 技能点:VRML编程、三给场景建模、虚拟现实编程接口运用。创新训练目标:综合运用组合法、设问法、移植法,根据虚拟现实现实作品应用需要,选择相应开发平台和技术,实现多媒体作品,加强学生类似虚拟现实作品借鉴学习能力。,电视教学片创作实践项目,01教育电视节目制作,电视教学片创作实践项目,01教育电视节目制作

45、技能点:摄影构图,摄像技术,摄影摄像布光,录音/配音,非线性编辑技术,电视拍摄稿本创作,电视节目编导。创新训练目标:综合运用摄影、镜头、声音、编辑技术,实现教学片的主题表达意图,引导同学感受实践中的乐趣,培养同学的创作热情及教学片反复优化、修改的毅力,加强同学小组交流合作能力。,指导性专业规范讨论稿目录,一、本专业历史发展与学科基础概况1本专业历史发展(1)早期形成阶段(20世纪20年代至1949年)(2)初步发展阶段(1949年至1978年)(3)深入发展阶段(1978年至2008年)2本专业的主干学科介绍3相关学科及影响本专业教育的因素(1)心理学(2)教育学(3)传播学(4)系统科学(5

46、)信息科学(6)管理学,指导性专业规范讨论稿目录,二、本专业培养目标三、本专业培养规格1素质要求(1)思想道德素质(2)文化素质(3)专业素质(4)身心素质2能力要求3知识要求,指导性专业规范讨论稿目录,四、本专业教学内容1本专业教学知识体系2本专业教学实践体系(1)教学实践概述(2)实践项目体系(3)实践领域及综合性实验项目(4)实践平台3本专业创新训练体系(1)创新概述(2)创新与实践的关系(3)创新体系建设(4)创新训练举例,指导性专业规范讨论稿目录,五、本专业课程体系1课程体系设置及主干课程2推荐课程组介绍(1)课程组一 信息技术教育与培训(2)课程组二 数字教育媒体(3)课程组三 教

47、育软件工程(4)课程组四 数字化教育环境,指导性专业规范讨论稿目录,六、专业基本教学条件1师资力量2教材3图书资料4实验室5实践基地6教学经费7主要参考指标(1)培养方案(2)师资队伍(3)教学条件(4)实践教学,指导性专业规范讨论稿目录,七、专业规范的附录附录A 知识体系1、领域一 教育理论基础(Educational Theory)2、领域二 计算机技术基础(Computer Technology)3、领域三 媒体与艺术基础(Media&Art)4、领域四 课程设计与实施(Curriculum Design)5、领域五 教育资源开发与管理(Educational Resource)6、领域六 信息技术硬件环境建设(Information technology Enviornment),专业指导性专业规范讨论稿目录,附录B 核心课程描述1、主干课程2、信息技术教育与培训课程组3、数字教育媒体课程组4、教育软件工程课程组5、数字化教育环境课程组附录C 课程组教学计划举例,建构教育部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网站成立专题研究项目组建构多种研讨与修改方式专题研讨与修改 面对面研讨与修改分地区研讨与修改分学院校研讨与修改分课程研讨与修改分行业研讨与修改(电教馆、IT行业、中小学校等)网上研讨与修改 .,后阶段的工作安排,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