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各种静脉穿刺技术的方法和技巧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561096 上传时间:2022-12-05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5.4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各种静脉穿刺技术的方法和技巧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浅谈各种静脉穿刺技术的方法和技巧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浅谈各种静脉穿刺技术的方法和技巧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浅谈各种静脉穿刺技术的方法和技巧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浅谈各种静脉穿刺技术的方法和技巧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各种静脉穿刺技术的方法和技巧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各种静脉穿刺技术的方法和技巧课件.ppt(4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浅谈各种静脉穿刺技术的方法和技巧,康复科 朱雪娇,-,2,内 容,静脉的选择,进针方法,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的方法,常见输液故障,-,3,常用静脉,贵要静脉正中静脉头静脉腕部及手背静脉大隐静脉小隐静脉足背静脉,-,4,额上静脉颞浅静脉眶上静脉耳后静脉枕后静脉,小儿头皮静脉,-,5,静脉的选择,粗直弹性好固定的静脉由远至近心端,-,6,普通静脉,注意事项:体质肥胖者皮 肤上表浅静脉走行不明穿刺前需先用手指摸清走行与深浅度,部位:手背部穿刺法:行直刺或侧刺,血管特点:血管充盈饱满, 富有弹性,易于固定 病员特点:见于体质健壮者如急性病大病初期,-,7,滑动静脉,血管特点: 皮下脂肪少缺乏支持

2、,血管在皮下易活动 病员特点: 见于消瘦者及老年病员 注意事项:宜选用锐利的针头,迅速刺入,穿刺法:绷紧上下皮肤,固定血管后行旁刺部位:手腕部及足踝腕部,-,8,硬化静脉,血管特点:血管壁厚而坚硬,有坚实感,弹性小,易活动,很暴露,像铁丝 病员特点: 见于老年人,高血压症及动脉硬化者 注意事项: 宜选用锐利的针头,以利刺入 穿刺法:绷紧皮肤,固定血管,行直刺部位:手背,足背,-,9,脆弱静脉,血管特点:由于组织细胞退化,间质疏松,因而血管壁脆性大,弹性小,易被刺破 病员特点:见于慢性消耗性疾病,如血液性疾病及慢性肾炎等 穿刺法:由血管侧面谨慎而又缓慢的刺入 注意事项:选用细小针尖斜面短的针头,

3、推药时缓慢,以防穿透血管造成漏血或漏药部位:手背、手指,-,10,塌陷静脉,血管特点:不显露,但充盈较好,病员特点:见于失血过多,严重脱水或重危衰竭者,穿刺法:压紧血管上端后向上推动血液,待血管充盈后压紧固定,再穿刺 注意事项:由于血管较难寻找,穿刺时必须耐心认真,必要时穿刺前先行热敷,使血管扩张显露 部位:小臂手背足背,-,11,水肿静脉,血管特点:不显露,但充盈较好病员特点; 心、肾疾患病员,注意事项:先给局部加压,使水肿液分散,静脉显出 穿刺法:旁刺或正刺 部位:手背、足背,-,12,隐性充盈静脉,血管特点: 深而不显但充盈好,易固定 病员特点:肥胖或女病员 穿刺法:正刺或旁刺 注意事项

4、:进皮肤后由左食指引导右手针刺入血管 部位:手背足背,-,13,小儿静脉,血管特点:血管细,腔内容纳血量少病员特点:婴幼儿穿刺法: 一般采用头皮静脉,颈外静脉及股静脉穿刺注意事项:抽血时缓慢,以免抽力过速负压过大,使血管塌陷。股静脉较深,穿刺过程中应随时抽吸,以助寻找部位:头皮手背足背,-,14,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良好的心理素质扎止血带松紧要适中直接或间接穿刺法的选择进针角度选择穿刺时的针感非常重要特殊患者的静脉穿刺静脉穿刺固定方法拔针方法穿破后的补救方法静脉穿刺的并发症及处理,-,15,良好的心理素质,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护士,首先要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心态要稳定,穿刺时不要急于求成,更不要有

5、急躁情绪。要心平气和,胸有成竹,稳中取胜,认真选择好血管是穿刺成功的第一步。,-,16,止血带的应用,距穿刺点10cm的上方扎止血带40-120秒为最佳时间 扎止血带时应松紧适宜,-,17,扎两根止血带法,在肘关节上及腕关节内关穴处各扎一根止血带于肘窝部行静脉穿刺取血,比扎一根止血带效果好,对一些不能主动握拳配合的儿童,可代替握拳,同时局部血管充盈度满意。 此法不仅适合儿童,也适合成人、因消瘦、血管不固定、不充盈、肌张力低下、衰竭及无力握拳患者。,-,18,扎两根止血带法,在此基础上,扩大到手背(止血带一根扎在腕关节内关穴处,另一根扎在25指的第一节指节处)、足背(止血带一根扎在踝关节的内踝上

6、6cm处,另一根扎在足部15跖骨小头处)的静脉输液,对明显水肿及肥胖难以进行静脉穿刺的患者,用两根止血带,上下相距约15cm,捆扎肢体,1min后,松开下面一根止血带,这时该部位看到靛蓝色的静脉,利于穿刺。,-,19,易见回血法,1、调节器高调法,即调节器置于紧贴茂菲氏滴管下端。 2、是调节器高调输液瓶低位法,即调节器在高调的基础上,输液瓶挂低于输液架调节旋钮上,认为这两种方法成功率均高。原理:由于输液管内充满液体和液体瓶的位置降低,具有一定的虹吸作用;调节器置高位,输液管内承受回血的余地增加,所以头皮针一旦进入血管,血液就很容易回到针管内。,-,20,局部血管扩张法,外涂血管扩张剂法:对周围

7、静脉显露不明显,血管痉挛穿刺困难患者。 方法: 1、用棉签蘸1%硝酸甘油涂在手背上,并湿热敷局部3min左右,表浅小静脉迅速充盈,经临床观察和仪器检测证实,此法能使静脉直径明显增加,血管充盈度增强,且无过敏反应发生。 2、用棉签蘸阿托品注射液适量,涂擦穿刺局部皮肤812次,25min后,局部浅静脉扩张充盈显露,均未发生不良影响及后果,但婴幼儿、青光眼、心血管患者、高热抽搐、烦躁者慎用。,-,21,局部血管扩张法,3、用2%山莨菪碱,擦拭局部皮肤4下,对血管弹性差,脆性大,血管细,看不清,穿刺有困难患者,亦无不良反应产生。,-,22,热敷法,局部热敷能使局部组织温度升高,改善血液循环,血管扩张,

8、静脉充盈暴露。选用热敷局部穿刺法与常规穿刺法对创伤性和失血性休克患者进行了对比观察,结果穿刺成功率热敷法高于常规法。对指趾静脉穿刺、对小儿腹泻导致循环差,静脉塌陷,难以穿刺的患者,均主张配合热敷法,有助于提高穿刺的成功率。,-,23,非握拳穿刺法,常规法在行静脉穿刺时,嘱患者握拳,成功后才松拳。而在行手背静脉穿刺时,主张被穿刺手自然放置,护士用左手将患者的手固定成背隆掌空的握杯状手,这样可使血管突出于该部位、易于穿刺,另外嘱患者紧握拳,数秒钟再让其半握拳(拳心呈空虚状态),亦可嘱其反复握拳、松拳。采取反复握拳、松拳,能使指间肌肉收缩,促进血液向心回流,手背静脉充盈明显。,-,24,非握拳穿刺法

9、,穿刺时握拳影响穿刺者的操作灵活性,且进针时针头与皮肤角度大,需将针头上挑,病人痛苦大,而且手背皮肤高度紧张,压迫血管致管腔变瘪,进针后易穿透血管,再且血管被拉长,穿刺时若针尖斜面进入血管内较浅,松拳后,由于血管轻微回张,针尖斜面有可能部分或小部分脱出血管外,出现穿刺局部慢渗和肿大现象,而不握拳时上述现象较少见,减少了病人痛苦,提高了工作效率,值得推广运用。,-,25,无痛注射穿刺方法,皮肤痛觉神经纤维大多数分布于表皮,其痛觉感受器呈点状分布,在手背有触点25个,痛点100个200个,所以VD时病人对疼痛非常敏感。经研究表明:近尺侧的静脉穿刺时疼痛最轻,而近桡侧的静脉穿刺时疼痛最明显,这可能与

10、神经分布、皮肤松弛及张力大小有关。减轻进针疼痛的方法还可以利用针尖刃面的锐度,穿刺时斜面略向左,减少针尖对组织的切割和撕拉,以达到减轻疼痛和减少组织损伤的目的。,-,26,直接或间接穿刺法的选择,直接穿刺法:一般病人直接穿刺法:穿刺时使针头与皮肤呈30角,快速直接穿刺血管,见回血后,平行进针,达到进入血管的需要长度。间接穿刺法:高热、脱水的患者间接穿刺法:即先穿入皮肤,再沿血管侧面刺入血管腔。,-,27,逆行穿刺,对于长期输液、血管条件差、穿刺困难的病人,可充分利用四肢末梢血管,采用手足背静脉逆行穿刺法,其优点是回血好,滴数不受限制,不影响血流,可以弥补指掌关节向心穿刺不易固定的缺点,采用此法

11、时必须选用手足背血管,而不应选择手指、足趾向上回血的小静脉,因此处无交通支,逆行穿刺将造成血液淤积,使穿刺失败。,-,28,进针角度,15-30度进针,传统静脉:15- 30角一般病人:45或接近45老年浅小静脉穿刺:35角对指(趾)背侧静脉穿刺:1015角对老年血管壁厚、硬、易滚动患者:超过40角对小儿头皮静脉、手背及足背浅静脉、指(趾)间静脉:1045角肘静脉、大隐、小隐静脉:2030角,-,29,穿破后的补救方法,穿刺后无回血,外撤针头时见回血,则说明穿透血管,采用指压扎穿部位止血进行补救。指压扎穿部位止血:扎穿血管后,针头缓慢往外撤,当有回血停止,见回血后停止撤针。方法1:立即指压扎穿

12、部位,同时松开止血带,先以指重压1 min左右,然后打开输液器,此时手指轻按,以液体能缓慢通过为准,观察1 min左右无外渗可停止按压,胶布固定针头,成功率达90%。,-,30,方法二:即扎穿血管后,针头外撤有回血后,不应停止,再将针头平行进针少许,使针头超过扎穿部位,可避免渗漏。在做静脉穿刺时,输液针头应留1/4长度的针梗在皮肤外,才能实现穿破血管后加以补救 。,-,31,静脉穿刺固定方法,静脉穿刺时的固定方法是整个输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采用一侧滚动法较为规范,即先粘贴一侧皮肤,拉紧胶布至对侧皮肤,这样可使胶布处于紧张状态,保证不松动,妥善固定可防止针头刺穿静脉,还可阻止微生物被松动的针

13、尖带进组织 。,-,32,输液反应及处理,发热反应症状:发冷、寒战、发热(轻者发热常在38左右,严重者高热达4041),并伴有恶心、呕吐、头痛、脉快、周身不适等症状。防治方法 (1)反应轻者可减慢输液速度,注意保暖,适当增加盖被或给热水袋。重者须立即停止输液;高热者给以物理降温,必要时按医嘱给予抗过敏药物或激素治疗,针刺合谷、内关穴。(2)输液器必须做好除去热原的处理。,-,33,心力衰竭,肺水肿,症状:胸闷、气短、咳泡沫样血性痰;严重时稀痰液可由口鼻涌出,肺部出现湿罗音,心率快 防治方法 (1)输液滴速不宜过快,输入液量不可过多。对心脏病人、老年和儿童尤须注意。 (2)当出现肺水肿症状时,应

14、立即停止输液,并通知医生,让病人取端坐位,两腿下垂,以减少静脉回流,减轻心脏负担。,-,34,(3)按医嘱给以舒张血管、平喘、强心剂。 (4)高流量氧气吸入,并将湿化瓶内水换成2030酒精湿化后吸入,以减低肺泡内泡沫表面的张力,使泡沫破裂消散,从而改善肺部气体交换,减轻缺氧症状。 (5)必要时进行四肢轮扎止血带(须每隔510分钟轮流放松肢体,可有效地减少回心血量),待症状缓解后,止血带应逐渐解除。,-,35,静脉炎,症状:沿静脉走向出现条索状红线,局部组织红、肿、灼热、疼痛,有时伴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 防治方法 以避免感染,减少对血管壁的刺激为原则。 (1)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对血管有刺激

15、性的药物,如红霉素、氢化可的松等,应充分稀释后应用,并防止药物溢出血管外。同时要经常更换注射部位,以保护静脉。,-,36,(2)抬高患肢并制动,局部用95酒精或50硫酸镁进行热湿敷。 (3)用中药外敷灵或如意金黄散外敷,每日2次,每次30分钟。 (4)超短波理疗,用TDP(尖端扭转型室速)治疗器照射,每日2次,每次30分钟,-,37,空气栓塞,症状:胸部异常不适,濒死感,随即出现呼吸困难,严重紫绀,心电图可表现心肌缺血和急性肺心病的改变 防治方法 (1)输液时必须排尽空气,如需加压输液时,护士应严密观察,不得离开病人,以防液体走空。,-,38,(2)立即使病人左侧卧位和头低足高位,此位置在吸气

16、时可增加胸内压力,以减少空气进入静脉,左侧卧位可使肺动脉的位置在右心室的下部,气泡则向上飘移右心室尖部,避开肺动脉入口由于心脏跳动,空气被混成泡沫,分次小量进肺动脉内。 (3)氧气吸入 (4)在行锁骨下静脉穿刺更换水枪时,应在病人呼气时或嘱病人屏气时进行,以防空气吸入,保留硅管或换液体时的任何操作环节,均不能让硅管腔与大气相通。,-,39,输液速度与时间的计算,液体总量(毫升)15输液时间 = _ (小时) 每分钟滴数60(分钟) 液体总量(毫升)15每分钟滴数 =_ 输液时间(分钟),-,40,输液滴速的调节,评估的因素 要 求 1. 年龄: 成人:4060gtt./min 儿童:2040g

17、tt./min 老人、婴幼儿宜慢 2. 病情: 体弱,心、肺、肾功能不全宜慢 严重脱水、血容量不足适当加快3. 药物性质: 输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宜慢,-,41,常见输液故障,1. 针头滑出血管外 2. 针头斜面紧贴血管壁3. 针头阻塞4. 压力过低5. 静脉痉挛6. 其它:体位、输液管折叠,液体不滴,-,42,滴管内液面过高,-,43,滴管内液面过低,-,44,滴管内液面自行下降,1、滴管上端输液管与滴管的衔接松动2、滴管漏气或裂隙3、头皮针与输液器脱开,-,45,小 结,作为一名医护人员,我们一定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首先1.要加强操作技能理论培训。2.做好输液前的护患沟通。3.输液前的心理准备工作。护士静脉输液时应平和、自信,对于血管好的切勿傲慢,更不能心中沾沾自喜;对血管不好的,家属挑剔的,切勿害怕,向家属做好解释,护理人员和家长的愿望一样,都想最大程度的减轻患者的痛苦,选血管要有信心,善于挑战高难度,时常保持稳定、轻松、平和的情绪。最后应该根据不同条件、不同患者、不同季节选择不同的方法,可使静脉穿刺的成功率极大地提高,从而减轻患者的痛苦,给护理工作带来方便。,-,46,Thank you!,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