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石景观工程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575688 上传时间:2022-12-08 格式:PPT 页数:96 大小:2.9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石景观工程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96页
山石景观工程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96页
山石景观工程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96页
山石景观工程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96页
山石景观工程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9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石景观工程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石景观工程课件.ppt(9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五章 山石景观工程,1,2,3,4,5,6,山石在园林中,或展示个体的形态美,或展示群体的组合美,或展示掇叠艺术之美,自古以来就是造园不可缺少的一种要素。在园林中,用有限的山石或山石状的其它材料,艺术性地再造真山、奇石的景观,我们把这种创作过程称为山石景观工程。山石景观是中国园林艺术景观的一大特色,对形成中国园林的民族风格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山石景观工程是园林建设的专业工程,也是本课程重点内容之一。 重点提示 :本章主要讲述景观山石的材料种类与应用、景观山石的功能、置石的方法、假山掇叠施工与艺术处理手法、塑山与塑石技术,使学生了解山石景观工程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施工技术。在此基础上,结合课

2、程设计和实习,对景观山石工程具有一定综合分析、设计改造和组织施工的能力。,1,2,3,4,5,6,第一节 概述,山石景观包括假山景观、自然石景观、石作景观和石玩景观四部分内容。假山景观,即通常说的假山景观,是指园林中以造景为目的,用土、石等材料构筑的山;自然石景观是指山石不加堆叠,零星布置形成的景观,即置石。主要表现自然裸岩的自然美;石作景观指经艺术雕刻或建筑砌石形成的具有一定工艺美的山石作品;石玩景观指选择天然形成的具有奇异造型和纹理的山石,加以艺术布局和修饰而形成的山石景观。几种景观的共同之处是自然山石材料,或自然山石造型。即山石的自然美。 山石景观在中国园林中,还具有独特的内容美。在中国

3、古典园林中,石是园之“骨”,也是山之“骨”,甚至一片石即是一座山。这是中国特殊而有趣的微观文化之一。和西方民族不同,在我国历史上和现实中,石头常常为人们扮演着种种不同的艺术文化“角色”,人们对石头也有着这样或那样的审美关系。我国远古流传的女娲炼石补天的美丽神话。它的产生,应该是和“击石拊石,百兽率舞”(尚书尧典)的时代相先后。它一方面寄寓了先民企求征服自然的愿望。朦胧地表达了对石器时代工具功能的不自觉的认识。另一方面,也与先民在幻想中把自然物加以神化并进行崇拜的原始意识有关。我国考古学家就曾多次发现石头图腾崇拜的遗迹。人们在现实领域里和山,1,2,3,4,5,6,水建立着物质的交换关系,而且在

4、审美的领城里和山水建立着精神的交换关系。早在春秋时代,孔子就有“智者乐水,仁者乐山”(论语雍也)的意趣,给后人以无尽的品味和深远的影响。 中国园林中造假山始于秦汉。秦汉时的假山从“筑土为山”到“构石为山”;由于魏晋南北朝山水诗和山水画对园林创作的影响,南史载:“溉第居近淮水。斋前山池有奇礓石,长一丈六尺。”旧唐书载:“乐天罢杭州刺史,得天竺石一”,“罢苏州刺史时得太湖石五”。可见,唐朝癖石之风甚盛。唐宋时园林中建造假山之风大盛,出现了专门堆筑假山的能工巧匠。宋徽宗于政和七年(1117),建艮岳于汴京(今开封),并命朱力用“花石纲”的名义搜罗江南奇花异石运往汴京。自此民间宅园赏石造山,蔚成风气。

5、宋代江南私家园林也纷纷置石景。明清两代又在宋代的基础上把假山技艺引向“一卷代山,一勺代水”的阶段。明代林有麟编绘的素园石谱中有宣和六十五石图。明、清时期,置石于园则更为广泛,有“无园不石”之说。明代的计成的园冶、文震亨的长物志、张南阳,明清之交的张涟(张南垣)、清代李渔的闲情偶寄中有关于假山的论述。清代的戈裕良等假山宗师从实践和理论两方面使假山艺术臻于完善。现存的假山名园有苏州的“环秀山庄”、上海的“豫园”、南京的“瞻园”、扬州的“个园”和北京北海的“静心斋”、中南海的“静谷”等。此外,在,1,2,3,4,5,6,工艺美术领城里,红木架上置一块玲斑多姿的英德石,就成了所谓文房清供室内陈设的古玩

6、佳品,在盆景艺术领城里一块砂积石略略加工,置于白石水盆内就成了咫尺千里的山水。 外国园林也有假山布置。古代的亚述喜用人工造小丘和台地,并把宫殿建在大丘上,把神庙建在小丘上;日本也很重视用假山、置石和砾石布置园林。在山石命名和位置安排方面,受佛教的影响;欧洲一些国家在植物园中开辟的岩生植物园,以岩生植物为主体,用岩石和土壤创造岩生植物的生长条件,还在动物园中造兽山以展览动物。欧美现代园林中也出现不少用水泥或钢化玻璃等材料塑成的假山。 假山和置石在用料上是相同或相似的,但由于所处环境的不同,在造型与功能方面有明显区别。假山是人工再造的山石景物的通称,一般地说,置石为山石不加堆叠,呈零星布置,形成可

7、观赏的独立性、组合性或附属性的景致。主要表现山石的个体美或局部的组合美,不具备完整的山形,可以单独成景,也可以结合挡土、护坡、种植、或器设而具有实用功能;置石构成形式简单,体现较深的意境,能达到“寸石生情”的艺术效果。如北京恭王府的“独乐峰”、颐和园东宫门内的对置石景、上海豫园的“玉玲珑”等等。现存江南名石有苏州清代织造府(在今苏州第十中学)的瑞云峰、留园的冠云峰、上海豫园的玉玲珑和杭州花圃中的皱云峰;而最老的置石则为无锡惠山的,1,2,3,4,5,6,“听松”石床,镌刻唐代书法家李阳冰篆“听松”二字。假山常常是以真山为蓝本,以造景游览为主要目的,组成单元丰富,使人有置身于自然山林之感,假山的

8、体量大而集中,在景观上足以引起其它要素的布局与造型。可共游人观赏、游览多方面的功能,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境界。如苏州拙政园假山、沧浪亭假山。石景和山景都有大小、多少、材质以及单元组成等方面的区别,通常进行下列几种分类。 一、山石景观的种类: 山石景观包括山景观和石景观。山则大、可观可游可植,而石则小、可观可品;山有大小、多少、园内壁边之别,石也有个体多少、布置形式的不同。 (一)假山景观的种类 1、按构成材料的不同分按掇山所用材料不同分为四种,即土假山、石假山、石土混合假山、岩石园(山)和塑山。,1,2,3,4,5,6,(1)土假山 堆假山的材料全部或绝对大的量为土。此种类型的假山

9、造型比较平缓,可形成土丘与丘陵,占地面积较大,多用于平地外沿作为景色转折点,或用作障景、隔景、以丰富园林景观效果。堆筑土丘和丘陵的工程比较简单,土山工程投资较少,对改变园林风景面貌起一定作用。由于受土壤稳定性的限制,小面积土山不会造成较高山势更不易形成峰峦谷洞景观。如郑州紫荆山公园东区与周围道路的隔离,采用了高3m5m的带状土山。使挖湖与堆山结合起来,有效减少了土方工程量;同时,土山又满足了周边防护性风景林的种植,利于形成一道绿色屏障。北京圆明园四十景,也正是利用土冈使不同主题空间达到了巧妙的转折。 (2)石假山 掇假山的材料全部或几乎全部为石。此类假山一般体型比较小,在设计与布局中,常常是用

10、于庭院内、走廊旁,或依墙而建,作为楼层的蹬道,或下洞上亭,或下洞上台等,古代园林中几乎都有这种假山的存在。由于山石不易工,所以石山多用当地所产自然山石堆叠而成。即苏州园林中多湖石假山。如怡园南区假山,以湖石砌为石屏、磴道、花台等,上建有金粟、小沧浪二亭,下构石洞,景观自然优美,宛若天成。北京园林中多青石或房山石,如北海濠濮涧、圆明园流云山、恭王府中部庭园的石山等。石山营造不受坡度限制,可雄伟挺拔,玲珑剔透 悬崖峭壁、峰峦谷洞。北京香山饭店,12米地基上叠9米高的主峰, 瀑布自7米高处,1,2,3,4,5,6,泻下,经溪流三跌入池,形成“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意境。石山工程造价高,且不易栽植

11、大量的树木。因此,现代生态园林中除庭院中,小型单纯供观赏的石质假山外堆叠大规模石质假山较少; (3)石土混合假山 即假山由土石共同组成。有石多土少和石少土多之分。石多土少的假山一般是表层部分为石,此种类型在江南园林中多见,假山四周全用石构筑。由于有山石的砌护,可有峭壁挺拔之势;在山石间留穴、嵌土、植奇松,可增添生机活力;有时,也可构洞做窟。便于减少山石量和增添游赏内容如南京瞻园、扬州个园、上海豫园、苏州狮子林的假山等。石壁与洞用石构筑,山顶和山后填土或堆土;或是四周及山顶全部用石。土多石少的假山,主要是以土堆成的,土构成山体基本骨架,表面适当点石 ,其特征相似于土山。在我国现存的古典园林中,此

12、种类型不很多,特别是江南园林中甚少,而北方园林中较多见。一般占地面积较大,山林感较强。苏州的沧浪亭与留园西部的假山,北京北海的琼岛,恭王府花园前区假山等。把土山和石山的优点有机地融为一体,造价较低,又可创造丰富的植物景观,故是现代园林比较提倡的。 (4)岩石园(山) 包括较直立部分的植物山石墙和平缓的山石河床,再现高山上的多花草地,以及亚高山和深山里的大自然景观,使人们能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岩石园是英国园艺的产物。1774年在伦敦的药用,1,2,3,4,5,6,植物园里,用冰岛的溶岩堆成岩山,并栽种阿尔卑斯山引种来的高山植物。后来英国的园艺家在欧洲风格的阶式组石的基础上,又吸取了日本风格的石流

13、形式,使植物与岩石搭配更为协调。在东方,首次以植物园形式出现的,是1911年在日本东京大学理学部内建造的岩石园。 (5)塑山: 我国岭南的园林中早有灰塑假山的工艺,后来又逐渐发展成为用水泥塑的景观石和假山,成为假山工程的一种专门工艺。塑山是用建筑构成材料来替代真山石,能减轻山石景物重量和随意造型。广州白云山公园有多处塑山之作。另外,根据组成材料位置不同有石包土、土包石之分。石包土用于小空间,适宜栽植乔木和灌木;土包石用于硬质环境的改造,如建筑垃圾。适宜栽植浅根性的灌木、藤本和草本。可见,按材料来分便于说明园林要素的生态性。 2按山体数量多少的不同分 (1)群山 在较大的园林中,山体数量较多,以

14、近次远,有近山、次山、远山,岗阜相连,重叠翻覆,即为群山。群山必然重重叠叠,互相压复,形成“土石交复以增其高,支陇勾连以成其阔。一收复一放,山欲动而势长,1,2,3,4,5,6,,山渐升而势展”。富有峰峦重叠之山景。在汉代以来就有这方面记载,记述较详的是北宋赵佶(徽宗)所建艮岳,艮岳有重山大壑之貌,其间错置崖峡洞穴,结合甚是复杂;明清时期圆明园中的假山,结合原有地形形成岗阜接连压复别具特色的四十景。此种类型的假山形体连绵不断,一脉相承,多为堆土点石而成,道路迂回、通幽,植物茂盛。 (2)独山 即一个假山单独成景。多出现在较小的园林空间或庭院中,占地面积小。可于外侧配置几块奇石以照应,或配以奇花

15、异草来装点,或结合水景以造奇。别有一番意境在其间。 由于环境大小的不同,园林中也有介于群山和独山之间的一些例子。如洛阳西苑公园松柏山,由两个不同走向的小山和冈阜形成一个具有弧形主脉的山群。从入口过来,横看为山势东西展开,群山连绵外延;而从牡丹廊、儿童广场向北望去,为一临水峭壁山,呈现独山效果。这也充分说明假山因环境造景。 3按假山规模大小的不同分 按山体规模大小的不同分为大假山、小假山和小品山。,1,2,3,4,5,6,(1)大假山 占地范围较广,形体高大而陡峭崎岖。往往是园林中的主景、或是园林的骨架并常有溪流、瀑布、洞窟等景观。这种假山仅在大园林中。一般以土代石或土石相间的方法较为合适。例如

16、北京景山公园的山,它主要用土堆叠形成,在山麓、山腰以及山径多用叠石,使山势增加。假山具有茂盛的植物景观。北京北海琼华岛的白塔山,也是园林中大山叠置的范例。以土为主,在缓升的山坡上,山石半露,尤如天然生就,上部的山石构置和散点的山石,都增加了山的自然气势。为了扩大视野和点景,在山上建塔亭阁,以俯视园内或眺望园外景物。同时也作为一个景致,来吸引游人游览。而后山部分则是外石内土,从揽翠轩而下,有断层山崖之势。又有宛转的洞壑,盘旋迂回的山径,仰望峭壁,其势高危。这种假山工程费用巨大,是一般造园者力所不能及的,多见于古代皇家园林中。这种造大山的手法可借用至风景区山体景观整合工程。 (2)小假山 低而范围

17、小的山。山体虽小也具有自然山体峭壁悬崖、洞穴涧壑之趣。在小型园林中,因面积有限,多以小山为园林建筑的对景。很难说以石为主,或以土为主。如以石为主,则用石不在多,而在于用的得当。李渔在闲情偶奇中论述:“小山亦不可无土,但以石作主而土附之。土之不可胜石者,以石可壁立,而土则易崩,必使石为萎篱故也。外石内土,此从来不易之法。”这即是说小山而欲形神兼备,用外石内土之,1,2,3,4,5,6,法。既可有壁立处,有险峻处,也可防冲刷而不致崩坍,也可适当栽植花木,以增加生气。达到山虽小,而有峭壁、悬崖、洞壑以及山林意境,匠心独运。园冶中的掇山篇说:“方堆顽夯而起,渐以皱纹而加;瘦漏生奇,玲珑生巧。峭壁贵于直

18、立;悬崖使其后坚。岩、峦、洞、穴之莫穷,洞、壑、坡、叽肌之俨是;信足疑无别境,举头自有深情,峭径盘且长,峰峦秀而古,多方胜景,咫尺山林”。也正是园林艺术中“步移景异”、“小中见大”手法的表现。 (3)小品山 用较少的山石勾勒出山景的轮廓,是一种相似而不是的山景,也称“山石小品”。常作为一些建筑空间的点缀品。在内墙上原来挂山水画的位置开成漏窗,然后在窗外布置山石小品之类,使景入画。这样便以真景入画,较之画幅生动百倍,这种手法是清代李渔首创的。他把此景称为“无心画”。以“尺幅画”透取“无心画”是从暗处看明处,窗花有剪影的效果,加以石景以粉墙为背景,从早到晚,窗景因时而变。如选石景与树景相结合,使人

19、有身居室内而犹如行于林中之感。如回廊转折处的廊间山石小品、道路转折处的障景山等。李渔在闲情偶奇中认为:“山之为地,非宽不可。斋头隙地,皆可为之”。散点堆叠山石,并配以松、竹、梅,从园窗望之,画意深长,意趣无穷,宛然镜游也。 大山重其环境,小山重其景致。,1,2,3,4,5,6,4 、按假山在园林的位置不同分 按假山在园林位置不同可分为园山、庭山、池山、楼山、壁山、厅山。 (1) 园山 顾名思义园子内的假山。在小型园林或宅园里,往往不可能容纳体量较大的山水,于是,就以泉石代山水。坐石品泉就具有游山玩水的性质,不过这是静观而不是游览罢了。 (2) 庭山 建筑院落或园区出入口处所堆叠的假山。其功能多

20、为主体建筑的附属景物,体量较小单独存在。如圆明园南入口的流云山,广场东西两侧为较高的植物景观,南为入口建筑,北为带状土山并密植侧柏,形成相对围合的空间。流云山在土山前,中心水池后,成为主体建筑的一个对景。青石片的横向纹理与雄伟的古建筑相协调;郑州海关(原花园路上)庭院假山处在一个三面高楼围合的空间,用青石片竖向掇叠,装饰竖向狭窄的建筑环境,有高耸挺拔之势;留园五峰仙馆南小院有湖石假山,人在内廷坐观有置身岩壑之感。 (3)壁山 山石嵌入墙壁或依墙堆叠的假山,其景观犹如一幅立体画,又叫壁山。即以墙作为背景,在墙上作石景或山景布置。这是中国园林传统的手法。北京紫竹院江南竹韵景区,依崖壁而建的壁山,崖

21、上崖下有数秆斑竹,崖下并有一股小流,有竹溪小径般的幽静。如图6-1- 。,1,2,3,4,5,6,(4)楼山、阁山 以自然叠石所构成的假山作为楼阁的基础。苏州沧浪亭公园的见山楼,如图6-1-a ;广东省顺德县清晖园的主体建筑后侧,如图6-1-b。 (5)池山 水中堆叠的假山,可以步石或园桥与池岸相连,池山最易形成“洞穴潜藏 ,穿岩迳水,峰峦缥缈,漏月抬云”的景观。颐和园的湖心岛,通过十七孔桥与岸相连,岛为一座嶙峋的小山,漂浮在昆明湖中。北海公园入口处的“仙鹤岛”坐落于水中,是中国传统园林“一池三山”的一个再现。 (6)室内山 是所有室内堆叠假山的总称。如书房山、厅山等。一些酒店、宾馆的门厅、楼

22、梯转角处,作一小型山水小景,具有屏障空间弊端,增加情趣的功能。 (7)兽山 为动物、飞禽提供栖息环境的假山。这些山有洞穴、流水,枯树以及藤条,锁链等。大多数动物园内都有这种类型的假山。通常说的猴山、孔雀山、狮虎山等。,1,2,3,4,5,6,5、按施工方式可分为 按施工方式可分为堆山、掇山、凿山和塑山堆山,也称筑山指篑土筑山;掇山指用山石掇叠成山;凿山指开凿自然岩石,所余之物成山;塑山是指用石灰浆(传统)塑成的,或是用水泥、砖、钢丝网(现代)等塑成的假山。 (二)置石景观的种类 置石景观简称石景,或置石。根据石的多少可分为特置、对置、散置、群置和叠石。 1、特置 指一块山石单独布置形成特别景致

23、,也称孤置。有立、卧之分。竖立的姿态者即“立峰”,如苏州留园的“冠云峰”、“瑞云峰”等;横卧者即“卧石”, 如北京颐和园的“青芝岫”、北京中山公园的“卧云”。常用作园林入口的障景和对景以及漏窗或地穴的对景;或置于廊间、亭下、水边和园路转弯处,作为局部空间的构景中心。多为整块体量巨大,造型、质地或色彩特殊的石材;也可以小拼大形成具有较强整体性的结合体。如图5-1- 1、图5-1-2。,1,2,3,4,5,6,图5-1-1 有基座的特置,图5-1-2 坐落在自然山石上的特置,1,2,3,4,5,6,2、 对置 在建筑物前两旁对称、规则布置形成的山石景观。两石对称布置是真正意义上的对置,如北京可园中

24、对置的房山石,但在较大的建筑前或广场中,往往是以规则的行列式布置多块石景,即为“列置”。其作用同样是陪衬建筑,丰富景色。因此,“列置”也属于对置类型。如颐和园排云殿前行列式布置的十二生肖石景, 颐和园东宫门内大雄宝殿前的4块对称布置湖石。如图5-1-3。,图5-1-3 对置,1,2,3,4,5,6,3、散置与群置 大小、形态不同的山石零星放置形成的景观,其实质为“攒三聚五”,自由散落的一组自然式石景,故又称散点。3-5块石散置,一般称为“小散点”,或散置;6-7块或更多时,占据空间也较大,称为“大散点”,也称“群置”。常用于山坡上,或缓坡草地,或坡地广场的边沿。既减缓了雨水对地面的冲刷,又使土

25、山增添奇特嶙峋之势,使人工空间与自然空间达到协调的过度。如北京中山公园“松柏交翠”亭附近有断有续,散中有聚,脉络显隐。北京柳荫公园的西区小广场。群置山石的密度比散置要大些。北京北海琼华岛前山西侧用房山石作群置处理,以及北京颐和园后山桃花沟用青石作群置处理。如图5-1-4。,图5-1-4散置,4、土坡叠石 指土坡上叠石。石块密度较大,并且有局部垒叠的结构。园林中土石混合的假山主峰、次峰固然重要,但如果没有山坡叠石来协调,那也难以成为好的山景。土坡叠石是群置向山顶的一种过渡。如图6-1-,1,2,3,4,5,6,(三)石作 山石作为建筑材料,通过雕或砌的方法在园林中形成的景观称为石作景观,有时也称

26、为“石作”。根据方法和结果不同分为石雕、石砌、石器设施。 1、 石雕 石雕像、石雕画、石雕字都可大大增加园林的文化内涵。北京龙潭湖公园的一百个“龙”字,充分表现了中国书法特有的美。 2、山石器设 自然山石稍加整形或不必整形直接用作屏障、石栏、石桌、石几、石凳、石床以及井台、石臼、石钵等。在我国园林中,用山石作室内外的家具或器设是比较常见的。苏州怡园的“屏凤叁叠”,如图6-1-。北海琼华岛“延南薰”亭内的石几、石桌和附近山洞中的石床都使园林景色更有艺术魅力,如图6-1-。山石几案不仅有实用价值,而且又可与造景密切结合。特别是用于有起伏地形的自然式布置地段,很容易和周围的环境取得协调,既节省木材又

27、能耐久,无须搬出搬进,也不怕日晒雨淋。清代杂家李渔在闲情偶寄零星小石一节中提到这种用法说:“若谓如拳之石,亦需钱买,则此物亦能效用于人。使其斜而可倚,则与栏杆并力。使其肩背稍平,可置香炉茗具,则又可代几案。花前月下有此待人,又不妨于露处,则省他物运动之劳,使得久而不坏。名虽石也,而实则器也。”,1,2,3,4,5,6,3、石砌 通过建筑的手法,建造山石花台、山石景墙,山石驳岸、山石景墙、山石花台、山石蹬道、汀步、步石等, (1)山石花台 园林中为处理一些矛盾空间,或种植牡丹、芍药、竹等观赏植物常常构筑山石花台。花台能相对地降低地下水位、安排合宜观赏高度、协调庭园空间,使得花木、山石显出相得益彰

28、的诗情画意。如苏州留园涵碧山房南面的牡丹台就是这样布置的。如图6-1- (2)山石景墙 结合地形高差,或空间划分而建造的有一定高度和景致的山石墙体。如北京双秀公园的“叠玉” 景墙,高4米左右,顶部有水槽,墙面为凸凹石块。落水时,水花四溅如叠玉。墙前为建筑空间,墙后为植物空间。如图6-1- (3)与园林建筑相结合的砌石 建筑的边角多单调平滞,而中国园林艺术要求人工美从属于自然美,要把人工景物融合到自然环境中去,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高超的艺术境界。所以用少量山石在合宜的部位装点建筑。建筑入口的“如意踏跺”、山石“蹲”“配”、建筑外拐角的“抱角”、建筑内拐角的“镶隅”、登高的“云梯”等。使得

29、建筑具有依岩而建的效果。这些砌石的存在,除具有建筑的功能要求外,更主要的是打破了墙角线条平板呆滞的感觉,而增加自然生动的气氛。如图6-1-,1,2,3,4,5,6,(4)与水体相结合的砌石 山石驳岸、山石汀步、石矶等具体内容在水景工程一章已有讲解。 另外,与道路结合的砌石参见道路工程一章。 (四)石玩 具有奇特造型、色彩的自然山石。主要有小品石和盆景石。 1、小品石 形体不大,造型或纹理奇特,摆放与室内或室外欣赏的自然山石精品。天坛公园库藏文物有一木雕座、圆形大理石屏,石上有“山川出云”四字佳名。据养吉斋丛录记载:“乾清、坤宁二宫告成、需石陈设。滇中以石四十椟,分制佳名以进。内有山水人物屏石八

30、块,曰山川出云、烟波春晓、白雪春融、云龙出海、搓泛斗牛、春云出谷、海曼河清、振农千仞。又二十八块,亦各系以四字”。可见,天坛库藏之石屏为宫廷陈设之物。苏州留园五峰仙馆北部西侧置大理石圆形座屏。座屏石面的纹理色彩构成一幅天然“雨霁图”,将明月、清风、野山、飞瀑集于一块石面。故宫御花园院内“云盆”、“和尚拜月”、 珊瑚石以及一些木化石精品等供人们欣赏,园林中常常举行一些石玩展览等。这都说明了石玩也与园林有着密切关系。,1,2,3,4,5,6,2、 盆景石 盆景是一门植物造型艺术,山石是盆景艺术的重要素材之一。园林中有大型露地盆景,如拙政园东区的松石盆景,也有小型山石盆景。 一、 山石景观的特点 (

31、一)坚固耐用 山石具有顽固之本。园林中用作室外耐用品,省去频繁养护,管理之麻烦;或作为建筑材料,支撑建筑、山洞防倒塌;修台阶防磨损等。 (二)多样的来源和种类 我国山石资源极其丰富,有一定地方特色。 (三)古拙的自然美 山石是自然之物,几乎能与任何建园要素相谐调,缓冲建筑的人工痕迹。特别在追求古拙自然风格的园林,成为非常重要的一个特点。 (四)易于造型和堆砌 山石具有一定的可凿性,特别现在已经有多种石材加工机械。铺装、器设、雕塑皆宜工。 (五)特殊文化内涵 石头常常为扮演着种种不同艺术文化“角色”。,1,2,3,4,5,6,三、山石景观的功能,(一)大山作为园林的地形骨架和自然山水园的主景,提

32、供景观展示平台。 一些采用主景突出的布局方式的园林尤其重视这一点。或以山为主景,或以山石为驳岸的水池作主景。整个园子的地形骨架、起伏、曲折皆以此为基础来变化。 (二)作为园林划分空间和组织空间的手段 划分空间的手段很多,利用山石划分空间具有自然和灵活的特点,特别能具有山水结合、相映成趣的特征,使空间更富于性格的变化。 (三)运用山石小品作为点缀园林空间增加园林趣味性 园林中为了增加文化氛围,画龙点睛、借物明志等,借用山石作石雕、景观石柱、小品石、石玩,剑石,无心画等小品,山石的这种作用在我国南、北方各地园林中均有所见,尤以江南私家园林运用最广泛。,1,2,3,4,5,6,(四)砌石建造功能设施

33、 假山和置石可以因高就低,随势赋形,与园林中的建筑、园路、广场、植物、水体等因素组成各式各样的园景,使人工建筑物或构筑物通过山石的装饰,减少某些平板、生硬线条的缺陷,增加自然、生动的气氛,达到和自然环境协调的关系。 在坡度较陡的土山坡地常散置山石以护坡。这些山石可以阻挡和分散地面径流,降低地面径流的流速从而减少水土流失。 (五)、山石用作器设,桌、凳、床、栏、石灯笼、石臼、石磨等。,现置无锡惠山山麓唐代之“听松石床”(又称“僵人石”),床、枕兼得于一石,石床另端又镌有李阳冰所题的篆字“听松”,是实用结合造景的好例子。室外器设经久耐用,同时渲染“鸟鸣林更深”的艺术效果。 (六)创造内向空间,洞、

34、窟、窑,1,2,3,4,5,6,第二节 景观山石的材料与性能,一、按形状分 (一)湖石类 湖石是江南园林中运用最为普遍的一种,也是历史上开发较早的一类山石。人们对山石的评判标准也局限于“瘦、皱、漏、透”。 湖石多数是经过溶融的石灰岩、砂积岩类,体态玲珑通透,表面多弹子窝洞,形状婀娜多姿。在我国分布很广,如江苏太湖石、安徽巢湖石、广东英石、山东仲官石、北京房山石等只不过在色泽、纹理和形态方面有些差别。,1、太湖石 此石原产在苏州所属太湖中的洞庭西山。这种山石质坚而脆,扣之有微声,由于风浪或地下水的溶融作用,其纹理纵横,脉络显隐、石面上遍多呦坎,称为“弹子窝”,扣之有微声。还很自然地形成沟、缝、穴

35、、洞,有时窝洞相套,玲珑剔透,蔚为奇观,具有“瘦,皱,漏,透”之美。如图5-2-1。,图5-2-1 太湖石,1,2,3,4,5,6,2、房山石 产于北京房山一带,因之为名。质地不如太湖石脆,有一定韧性。形体上有太湖石的涡、沟、环、洞类变化;但容重较大,扣之无共鸣声;其洞涡不如太湖石大,且为多密集的小孔穴。外观比较沉实、浑厚、雄壮。如图5-2-2。 3、英石 产广东省英德县一带。淡青灰色,有的间有白脉笼络,大多数英石形体为中,如故宫御花园“鲲鹏展翅”,小型,很少见有很大块的。质坚而特别脆,用手指弹扣有较响的共鸣声。这种山石常见于几案石品,在岭南园林中也有用这种山石掇山的 。如图5-2-3。,图5

36、-2-2 房山石,图5-2-3 英石,1,2,3,4,5,6,4、南阳石 产于河南南阳一带。也是石灰岩,新开采的呈淡土黄色,当地人也称“白太湖石”经长时间风吹日晒后表面带些灰黄色。质地不如太湖石脆,石质较绵,形体上有太湖石的涡、沟、环、洞类变化。 5、灵壁石 产安徽省灵壁县。其石材为中灰色或灰黑色、清润,质地亦脆,用手弹亦有共鸣声。石面有蚴坎的变化, 石形亦千变万化,但其孔眼少、有宛转回折之势。这种山石可特置成景,更多的情况下作为盆景石玩。如图5-2-4。 6、宣石 产于安徽宁国县。其色如积雪覆于灰色石上,由于为赤土积渍,因此带些赤黄色,久置后愈旧愈白。由于它有积雪一般的外貌,扬州个园用它作为

37、冬山的材料,效果显著。如图5-2-5,图5-2-5宣石,图5-2-4灵壁石,1,2,3,4,5,6,(二)黄石 块状,是一种带橙黄颜色的细砂岩,产地很多,苏州、常州、镇江以及江浙的一些地方皆有所产,但以常熟虞山的自然景观为著名。其石型体顽穷,节理面近乎垂直,棱角明显,方正刚劲,雄浑沉实。与湖石相比,黄石平正大方、立体感强,块钝而棱锐,具有强列的光影效果,无孔洞,呈黄、褐、紫等色。如图5-2-6。 (三)青石 块状或片状,即一种青灰色的细砂岩。北京西郊洪山口一带,河南新密一带均有所产。青石的节理面不像黄石那样规整,有相互垂直的纹理,块形既“青石块”;也有交叉互织的斜纹,形体为片状既“青云片” 。

38、如图5-2-7。,图5-2-6黄石,图5-2-7青石,1,2,3,4,5,6,(四)笋石 外形修长如竹笋一类山石的总称。由于其单向解理较强,凿取成形如剑,故又名“剑石”。这类山石种类多,产地颇广,如江苏武进斧劈石、广西槟榔石、浙江白果石、北京青云片石等。石皆卧于山土中,采出后直立地上,利用山石单向解理而形成的直立型峰石,园林中常作独立小景布置。如扬州个园的春山,故宫御花园的竹石花台等。常见石笋又可分为以下4种。 1、白果笋 是在青灰色的细砂岩中沉积了一些卵石,尤如白果嵌于石中,故名为之。其形如“剑”,嵌入卵石如“子” ,细砂母岩为“母”,又被称为“子母石” 或“子母剑”的。这种山石在我国各园林

39、中均有所见。有些假山师傅把大而圆的头向上的称为“虎头笋” ,而上面尖而小的称“凤头笋”。 2、乌炭笋 顾名思义,这是一种乌黑色的石笋,比煤炭的颜色稍浅而无甚光泽。如用浅色景物作背景,这种石笋的轮廓就更清新。犹如一画皆笔画。 3、慧剑 是指一种净面青灰色或灰青色的石笋,这是北京假山师傅的沿称。北京颐和园前山东腰有高可数丈的大石笋就是这种“慧剑”。如图5-2-8。,1,2,3,4,5,6,4、钟乳石笋 即将石灰岩经溶融形成的钟乳石倒置,或用石笋正放用以点缀景色。北京故宫御花园中有用这种石笋作特置小品的。如“云盆”,形为盆,纹如云,如图5-2-9 。,图5-2-8 慧剑,图5-2-9 钟乳石,1,2

40、,3,4,5,6,(五)大理石 又称云石,因其纹理朦胧,又称“晕纹石” (六)吸水石类 也称上水石类。体态不规划,表里粗糙多孔,质地疏松,有较强吸水性能,多土黄色,深浅不一,各地均产。四川砂片石属于这一类。此类山石建于水池中,或水边,沼泽,并有植物相配。另外,在山石盆景中也常用。这类石质不坚,不宜作大山用。 (七)卵石与砾石 卵石也称石蛋,卵圆形,多产于山脚,水边,由流水撞击,冲刷而成。大者可置石成景,小的可作各式图案铺装,或室内清赏,御花园石蛋。这类多有加筋纹理。石蛋即产于海边、江边或旧河床的大卵石,有砂岩及各种质地的,体态圆润,质地坚硬,表面风化呈环形剥落状,岭南园林中运用比较广泛。如广州

41、市动物园的猴山、广州烈士陵园等均大量采用。,1,2,3,4,5,6,(七)其它石品 在园林中应用的除以上山石以外,还有木化石、松皮石、石珊瑚、黄蜡石、响水石等。 木化石古老朴质,数量极少,常作特置或对置;如能群置,景观更妙,如武汉地质大学的树化石园,是园林中不可多得的珍品。 松皮石是一种暗土红的石质中杂有石灰岩的交织细片,石灰石部分经长期溶融或人工处理以后脱落成空块洞,外观像松树皮突出斑驳一般。 黄蜡石色黄,表面若有蜡质感。质地如卵石,多块料而少有长条形。广西南宁市盆景园即以黄蜡石造。响水石在河南南阳一带有用。 河南林州一带的片层状花岗岩夹杂有园形、椭圆形的浅灰色斑点形如雪花,当地称“雪花石”

42、,表面平整是山石座凳、自然式铺装不可多得的材料。也有的片层状花岗岩为锈红色,开凿厚度可达1cm2cm。用于园林建筑的屋面也非常具有特色的。 (八)塑石塑山 用灰浆或钢筋混凝土仿自然山石外貌制作的山石景观,即为塑石塑石。,1,2,3,4,5,6,二、按景观价值分 (一)特置石 形体巨大,造型奇特,具有较高观赏价值,可单独成景的山石。如形体巨大的太湖石、剑石、灵壁石,青石块等以及造形奇特的英石,夹杂有奇形花纹的大理石等。特置石也可用于山顶,夸加山势。 (二)通货石 观赏价值一般,通过堆叠、拼接而成景的山石。一般中小型石皆为之。掇山的绝大部分为之。(三)小品石 形体较小、造型奇特、具有一定品位的山石

43、。木化石、松皮石、珊瑚石、石蛋,晶簇等。 三、按产地分 便于创造具有一定地方特色的景观。江南的湖石,玲珑通透,婀娜多姿;江浙的黄石类雄浑沉实;华南的黄腊石表面光亮;西南的紫砂石;北方的大青石方正刚劲;海岸或河谷石体态圆浑,大卵石类或圆石类,砂砾岩;云纹欲滴钟乳石等,表面平整,花纹优美的太行山“花石” 。,1,2,3,4,5,6,第三节 置石的布局与施工,一、特置 (一)特置石的立意布局 立意明确 置石前必须确定其立石之意和布石之位。意境是文化的一个含蓄的表现。 布局有序 山石体量与周围景观相协调,在园林中常用作为框景、对景和障景,置入口处视线集中的廊间、天井中间、水边、路口或园路转折的地方,作

44、为局部空间的主景、构景中心。往往有前置框景和背景的衬托外围可利用植物或其它办法弥补山石的缺陷等。新型园林多结合花台、水池或草坪、花架来布置。特置山石可立、可蹲、可仰、可卧,其姿势因环境而定。 (二)特置石的相石择面 特置石品应选体量巨大、轮廓线突出、姿态多变、色彩突出,具备独特的观赏价值,并不是什么山石都可以作为特置用的。 特置石尽可能作到多方位皆可景观,但一块山石很难面面俱到。所以,摆放时要相石择面,保证主要观赏面。如河南南阳凤山植物园的大型灵壁石,光亮并富有变化的一面面向游客,有凿痕的背面对着土坡。见图( ),1,2,3,4,5,6,(三)特置石拼结整合 特置石 不一定都是整块的立峰,也可

45、以小拼大。在其体量或形体不佳时,可拼零为整。拼石要因形而先,大小恰倒好处,结合显得天衣无缝、浑然一体。如颐和园东宫门内的太湖石,高4米左右,是有数块拼合而成的。 (四)定基安石 1.定基准 山石景观存在的首要条件是坚固稳定,其次才是充分展示形象。为满足上述两个条件,常用增加基座的办法。即特制石境的结构有基座和山石两部分,基座可采用整形的,也可以座落在自然的山石上面。 2.安石枝 在石榫眼中浇灌少量粘合材料,待石榫头插入时,粘合材料便自然地充满了空隙的地方。园冶所谓:“峰石一块者,相形何状,选合峰纹石,令匠凿眼为座.理应上大下小,立之可观。”就是指这种做法。 (五)、艺术处理 1、台景布置 台景

46、也是一种传统的布置手法。用石头或其他建筑材料做成整形的台,内盛土壤,台下有一定的排水设施。然后在台上布置山石和植物,或仿作大盆景布置,巧妙掩饰,独具匠心。,1,2,3,4,5,6,2、峰石的题名 特置石形体优美,不足以引人注视或意境不明,或没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可以采“问名心晓”的手法去题名。石峰题名既能点出意境,又非常含蓄。又如轻石嶙峋,峭壁屏列,绵延不断,犹如群峰竞秀,气势峥嵘,云雾缭绕等姿态万千的石峰,加之题名,使得园林艺术富有诗情画意,更显得虽由人作,而宛自天开了。 二、对置 1、立意布局 布局是非常强调山石间的对称与呼应关系。 列置 平面有明显的对称轴或点,布局遵循几何规律,立面是建

47、筑的前景或点缀。 2、相石择面 两块自然的山石很难完全一样,而且没必要完全一样。强调山石间的对称、呼应、协调,有交流、对话之趣。形体只是形象的一个方面,还要从石质、姿态、颜色、纹理等多方面寻求关系。,1,2,3,4,5,6,3、拼接整和 对置一般选石也较大,对于形体不足者,可用特置的拼接整和之法 4.定基安石(埋石) 由于对置在景观上多为前景,小者可立基,大者可直接座入地面,或基础下埋 5、艺术处理 对于不调之处,可用同样的花台,饰物等矫正视觉,提一些对偶的诗句 三、散置立意布局、相石择面、拼结整合、定基安石、艺术处理 即为自由松散洒落的一组山石景观,强调自然,稀松。 1、 立意布局 散置的主

48、要目的是为了固定土壤,防止径流对土壤的冲刷,使山体与水体,建筑与自然间协调的过度,有宛若自然之相貌,为游人提供临时休息,常用于布置内庭山坡上,采取“攒三聚五”,“散漫理之”的布局形式。布局有序 常用于园门两侧、廊间、粉墙前、山坡上、小岛上、水池中或与其它景物结合造景。它的布置要点在于有聚有散、有断有续、主次分明、高低曲折、顾盼呼应、疏密有致、层次丰富。技艺精堪 明代画家龚贤所著画诀说:石必一丛数块,大石间小石,然后联络。面宜,1,2,3,4,5,6,一向,即不一向亦宜大小顾盼。石小宜平,或在水中,或从土面,要有着落“ ,又说:”石有面、有足、有腹。亦如人之俯、仰、坐、卧,岂独树则然乎。“这是可

49、以用以评价和指导实践的。 2、相石择面 3、安石(埋石)结构稳固 4、稳定安石 散置石景有生长之势,犹如滚落之石,风吹日晒,覆土冲蚀而又长出地面的形状,固定埋石时,土不掩脖,石不露脚。施工要防止滚滑,翻倒,埋入地下5cm以上,上面比较平,不可有利刃,便于座歇。 5.艺术处理 为保证协调自然,石基栽草或点小灌木。 苏州藕园二门两侧,几块山石和松树从两侧护卫园门,共同组成诱人入游的门景。避暑山庄卷阿胜境遗址东北角尚存山石一组,寥寥数块却层次多变,主次分明,高低错落,具有寸石生情的效果。杭州花港观鱼公园的孤山中较为普遍的应用。,1,2,3,4,5,6,四、群置立意布局、相石择面、拼结整合、定基安石、

50、艺术处理 群置也有称大散点。它在用法和要点方面基本上同散点是相同的。所差异之处是所在空间比较大。布置的特征而言仍是散置。只不过以大代小,以多代少而已。 立意布局组合 (石器设施摆放设计)平面、立面、多方位透视 相石择面用单体山石作散点会显得与环境不相称。这样便以较大量的材料堆叠,每堆体量都不小,而且堆数也可增多。 (五)剑石施工立意布局、相石择面、拼结整合、定基安石、艺术处理 1、立意布局 其形或如雨后春笋,或如锋利之剑,直插云霄,具有较强动态和力量感 2、相石择面 剑石一般三面可观 3、拼结整合、 一般不拼结整合,因形定位,1,2,3,4,5,6,4、定基安石、 石特小时可立基突出,一般插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