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房颤动的发生机制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577421 上传时间:2022-12-08 格式:PPT 页数:21 大小:6.0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房颤动的发生机制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心房颤动的发生机制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心房颤动的发生机制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心房颤动的发生机制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心房颤动的发生机制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房颤动的发生机制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房颤动的发生机制课件.ppt(2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心房颤动的发生机制,1,房 颤 定 义,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简称“房颤”)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指规则有序的心房电活动丧失,代之以快速无序的房颤波。可产生一系列的临床结果,其中,心室律(率)紊乱、心功能受损和心房附壁血栓形成是房颤患者的主要病理生理特点 ;目前的观点已将其认为是一种“疾病”,而不仅仅是单纯的心律失常。,2,房颤的病因及诱因,3,房颤的分类-基于房颤的自然病史及不同阶段,-2010,2012ESC欧洲指南,2012中国专家共识,4,五种房颤类型之间的关系,-2010ESC指南,5,房颤的分类-基于临床应用,-2010,2012ESC欧洲指南,2

2、012中国专家共识,6,心房的解剖和电生理特点,1、心房解剖学屏障多于心室 2、心房电活动缓慢而生理性不同步 3、心房肌壁薄 4、心房肌血供差 5、心房肌植物神经丰富,对心房肌电生理影响大 6、心房肌不应期比心室肌不应期短 7、心房的各向异性结构明显,7,房颤的发病机制,房颤的发生机制仍未完全阐明,目前认为有多种机制共同参与房颤的发生和维持,这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是房颤的触发因素(trigger),二是房颤发生和维持的基质(substrate)。 触发因素:包括交感和副交感神经刺激、心动过缓、房性早搏或心动过速、房室旁路和急性心房牵拉等,其中肺静脉电活动触发房颤 最为常见,也是房颤导管消融的重

3、要理论依据。 房颤基质:是房颤发作和维持的必要条件,电重构(心房肌有效不应期缩短 )和结构重构(心房扩张和组织纤维化)在房颤基质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重构有利于折返的形成。,房颤基质(电及结构重构),促发因素,房颤,房颤的发病机制,8,房颤发病电生理机制的经典学说,对于房颤的发生机制有众多的假设和学说,较为经典的学说包括多发子波折返和局灶激动学说。,9,心房颤动的现代认识,基于以往的研究成果(主要是:多子波折返机制与局灶激动机制),目前认为房颤发生机制包括心房内存在折返发生的基质(substrate)和心大静脉等的异位激动触发作用(trigger)两个方面 :基质(substrate) :心房有

4、形成多个子波折返激动的异常基质存在,是房颤发作和维持的必要条件。触发作用(trigger) :异位快速激动可引发单个或成对的房性早搏(房早)、房性心动过速(房速)或房扑而触发房颤,并对房颤的维持起着驱动作用。,10,心房颤动的现代认识,(一)心房重构:早期表现为电重构,晚期则表现为结构重构:电重构:电重构的基础是心房肌细胞跨膜离子流的改变,房颤时L型钙通道Ca2+内流增多,延长动作电位时限,提高平台期电位水平,诱发细胞内钙超负荷,使激动传导的波长缩短,利于折返的形成。结构重构:主要包括心房肌细胞改变及间质改变(从分子水平至超微结构均会发生改变),从而有利于房颤的发生发展。(二)体液因子的作用:

5、房颤的发生及持续和体液因子的激活有关,这些体液因子导致心房肌及间质发生电及结构重构,如CRP、IL-6及RASS等。(三)房颤的遗传机制: 主要为编码钾离子通道基因,包括KCNQ1、KCNE家族基因的变异等,还包括及钠通道、ACE、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及IL-10等,11,心房颤动的现代认识,(四)入心静脉的作用:1998年,法国学者Haissaguerre等发现,心房及肺静脉内的异位兴奋灶发放的快速冲动可以导致房颤的发生,而消融这些异位兴奋灶可使房颤得到根治。肌袖:心肌组织延伸至肺静脉开口内1-3 cm,在开口部位的厚度1.0-1.5 mm,由开口部向内延伸移行渐薄,此称肌袖;肌袖内含

6、有起搏细胞,后者可自发产生电活动,这些电活动可以以很快的频率(可高达每分钟几百次)传人心房触发或驱动维持心房的电活动,在某些特定情况下便形成房颤,这是房颤发生的重要机制。左心房和肺静脉间的电连接是不连续的,存在着数量不等的电突破点,节段性肺静脉隔离就是找到这些电联接部位并逐一消融。,12,异位兴奋灶的分布,电 连 接,13,心房颤动的现代认识,(五)自主神经的作用:支配心脏的自主神经元分布于心外膜的脂肪垫和Marshall韧带内,这种聚集在一起的神经细胞团称为神经节丛(GP),GP包含了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GP活性增强和房颤诱发有关。心脏的神经支配:交感神经支配心脏各 个部分(窦房结、房室交界

7、、房室束、 心房肌和心室肌)。迷走神经支配窦 房结、心房肌、房室交界、房室束及其 分支;心室肌也有迷走神经支配,但纤 维末梢的数量远较心房肌中为少。,14,迷走神经可缩短心房肌的不应期,增大离散度,利于折返的形成;交感神经可增加心房肌的自律性,并缩短动作电位时限在房内形成微折返而引发房颤。在器质性心脏病患者中,心脏生理性的迷走神经优势逐渐丧失,交感神经介导的房颤变得更为常见。,15,16,心房颤动的并发症及预后,17,房颤治疗方式的变迁,18,治疗理念的变迁,既往 房颤的治疗都以消除和缓解患者症状为主要指标,而疗效常以心电图的改善为重要标准,包括将房颤转复为窦性心律或控制房颤过快的心室率;因此

8、,这一理念下的治疗则以率律治疗为主导,包括转复窦律、维持窦律及控制心室率。 目前 房颤治疗是为减少和逆转房颤本质性危害。达到“三降三升”:降低病死率、住院率、脑卒中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心功能、活动耐量。2010/2012ESC指南的新策略调整为:(1)抗凝治疗,(2)率律控制,(3)上游治疗;因为有效降低房颤病死率的重要措施是减少脑卒中的发生,这使抗凝治疗跃居治疗总策略的第1位.,19,小 结,心房的解剖和电生理特点的7个方面房颤发生和维持的2个经典理论:基质(substrate)和触发因素(trigger)房颤的发生机制的2个经典学说:多发子波折返和局灶激动学说房颤发生的具体内容的5个方面,20,2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