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法腕踝针及镇痛机理研究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580367 上传时间:2022-12-08 格式:PPT 页数:65 大小:2.6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手法腕踝针及镇痛机理研究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手法腕踝针及镇痛机理研究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手法腕踝针及镇痛机理研究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手法腕踝针及镇痛机理研究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手法腕踝针及镇痛机理研究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手法腕踝针及镇痛机理研究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手法腕踝针及镇痛机理研究课件.ppt(6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手法腕踝疗法及其镇痛机理研究,主讲人: 张卫华教授,1,PPT课件,张卫华教授简介,1958年7月生,陕西中医学院针灸推拿系主任,教授 ,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中国针灸学会临床分会常务理事、针灸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陕西省针灸学会副秘书长、陕西省针灸学会临床分会副主任委员,咸阳市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咸阳市跨世纪学术技术头人。高级技术职务评审委员会评委。 近30多年来,一直从事针灸推拿的科研、临床和教学工作。治学严谨,勤于思考,博采众长,善于总结,临床疗效颇佳。,2,PPT课件,张卫华教授简介,主要研究方向: 痛证和内分泌病及中风的 临床及实验研究。 公开发表论文53篇。已出版著作10余部,代

2、表作: 1.颈椎病的诊断与非手术治疗(主编); 2.腰腿痛的诊断与非手术治疗(主编); 3.经络腧穴学(精编教材.副主编); 4. 中医妇科学(副主编); 5.中医外科科学(副主编); 6.穴位用药治百病(第一主编); 7.穴位药物治疗学(第一主编); 8.小儿增智十二法(第一主编); 9.中国传统疗法荟萃(副主编); 10.中医方剂趣味记忆法等。,3,PPT课件,张卫华教授简介,已完成科研课题8项:其中参与的“针刺治疗乳腺增生临床及机理研究”分获: 1.1986年度陕西省中医药科技成果二等奖(省中医管理局); 2.1987年度全国(部级)中医药重大科技成果乙级奖(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陕西省科

3、技进步二等奖(省人民政府); 3.1990年度陕西中医学院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均列第二位);,4,PPT课件,张卫华教授简介,现主持课题4项:有国家级、省级、省厅局级;参研项目8项; 组织实施: “针灸推拿专业教学改革阶段性成果”获院03和04年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列2、1位。获国家专利一项。 临床擅长治疗: 1.颈腰椎病 2.中风 3.乳腺增生 4.肥胖症等痛症 5.减肥。,5,PPT课件,一、腕踝针疗法的含义 腕踝针疗法用毫针刺入手腕部或足踝部相应部位的皮下治疗疾病的方法。 本疗法系张欣曙教授发明,6,PPT课件,1、见效快 下针即效,特别是疼痛性疾病的疗效。 2、治疗范围广 涉及临床各科

4、如:内、外、妇、 儿、急诊、肿瘤、皮肤、五官科等 3、疗效好只要按法操作,疗效均较满意,尤其 是痛症。 4、无痛苦本法针刺时不要求出现针刺感应,以 无针感觉为最好。 5、易操作针刺时无需脱衣,无特殊季节、时候、 地点要求,均可随时随地操作治疗。 6、取穴少应用腕踝针疗法治疗时取穴均很少, 一般最多不超过3个刺激点。,二、腕踝针疗法的特点,7,PPT课件,三、发展简史1、腕踝针疗法的萌芽形成阶段(19661975年),(1)电抽搐疗法的启示:1964年张心曙教授曾应用电抽搐疗法一次治愈了一例头部外伤后遗症致聋哑达15年之久的病人,1965年在其他医务工作者的帮助下,用同样的方法连续治愈了数例神经

5、性瘫痪的病人,并使原有的关节疼痛及皮肤麻木感觉也随之消失,这便引起了他们的重视。 (2)耳针刺激部位的提示:电刺激耳廓,但在耳廓上却难以放置电极,此时便想到了手腕和足踝。 (3)生物进化和胚胎发育与三阴经、三阳经分布相关联,使腕踝针疗法的体表分区得到了确定。 (4)用体针代替电刺激,改直刺为平刺,为后来的刺法奠定了基础。 1975年正式成为“腕踝针”向社会公布。,8,PPT课件,2、全面发展阶段(1976 ),1978年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腕踝针一书 ,为中国针灸史上第一部腕踝疗法的专著。当时,腕踝针疗法在临床上开始使用,发展趋势表现为:(1)临床应用的范围不断扩大 ;(2)针刺方法的多样

6、化; (3)临床治疗的经验不断丰富;(4)作用机理趋于明确化;实验研究已开始起步 ;(5)理论假说不断出现。 随着世界针灸学的发展,及人们对“无痛针灸”需求的不断提高,它将取得更多的新成果。,9,PPT课件,四、人体体表分区与区域内脏腑,(一)人体体表分区 1、两侧与两段:左右分两侧;上下分两段 2、六区(即纵行六区),10,PPT课件,(1)左右两侧:以人体前后正中线为基准,将人体分为左半侧和右半侧。,11,PPT课件,(2)上下两段:以横膈线(以胸剑结合部为准的环身一周的水平线)为界,将人体上下分为上段和下段。,12,PPT课件,横膈以上的区域分别为上1区、上2区、上3区、上4区、上5区、

7、上6区。,前面,后面,13,PPT课件,2、六区(即总的纵行六区)包括:头颈躯干六区和四肢六区。,14,PPT课件,(1)头颈躯干六区,前面,后面,15,PPT课件,(2)四肢六区 上肢六区,前面,后面,16,PPT课件,(2)四肢六区 下肢六区,前面,后面,17,PPT课件,(二)区域内脏腑,每个区域中包含的脏腑、组织、器官等 1.上1区的脏器、组织 前额、眼、鼻、口、门齿、舌、咽喉、胸骨、气管、食管及所属肌肉、筋健、骨骼、血管、神经等。 2.上2区的脏器、组织 额角、眼、后齿、肺、乳房、心脏(左上2区)及所属肌肉、筋腱、骨骼、血管、神经等。 3.上3区的的脏器、组织 面颊、侧胸及所属肌肉、

8、筋腱、骨骼、血管、神经等。,18,PPT课件,(二)区域内脏腑,每个区域中包含的脏腑、组织、器官等 4.上4区的的脏器、组织 颞、耳、侧胸及所属肌肉、筋腱、骨骼、血管、神经等。 5.上5区的的脏器、组织 后侧头部、后背部、心脏、肺及所属肌肉、筋腱、骨骼、血管、神经等。 6.上6区的的脏器、组织 后头部、脊柱颈胸段及所属肌肉、筋腱、骨骼、血管、神经等。,19,PPT课件,7、下1区的脏器、组织 有胃、膀胱、子宫、前阴及所属肌肉、筋腱、骨骼、血管、神经等。8、下2区的脏器、组织 胃、脾、肝、大小肠及所属肌肉、筋腱、骨骼、血管、神经等。9、下3区的脏器、组织 肝、胆、脾、胁部所属肌肉、筋腱、骨骼、血

9、管、神经等。,20,PPT课件,10、下4区的脏器、组织 胁部、肝、脾所属肌肉、筋腱、骨骼、血管、神经等。11、下5区的脏器、组织 腰部、肾、输尿管、臀所属肌肉、筋腱、骨骼、血管、神经等。12、下6区的脏器、组织 脊柱腰骶段、肛门所属肌肉、筋腱、骨骼、血管、神经等。,21,PPT课件,五、进针点 (一)一区一个进针点,腕踝针疗法共有十二对进针点: 上肢六对 下肢六对进针点特点: (1)一个区内一个; (2)位于每区之中点; (3)位置固定。,22,PPT课件,1、上肢六对:在内关穴与外关穴水平位置上,环前臂做一水平线,并从上1区上6区六等份,每一等分的中点为针刺穴位,即上1穴上6穴。又分左右两

10、侧。,23,PPT课件,2、下肢六对:在三阴交穴与悬钟穴水平位置上,环小腿做一水平线,并从1区下6区六等份,每一等分之中点为进针点,即下1穴下6穴。分为左右两则。,24,PPT课件,六、主治病症,主要包括两方面:同名区域内所属脏器所引起的各种病症;主要病状反应在同名区域内的各种病症。,25,PPT课件,各区所治病症:,穴位主治病症:相应区域内的脏器、组织等引起的疾病以及主要症状反应在该区域内的病症。 如:上1穴主治病症:上1区域内的脏器、组织等引起的疾病,以及主要症状反应在上1区域内的病症; 上6穴主治病症:上6区域内的脏器、组织等引起的疾病,以及主要症状反应在上6区域内的病症。 下2穴主治病

11、症下2区域内的脏器、组织等引起的疾病,以及主要症状反应在下2区域内的病症。 余同,26,PPT课件,七、临床选穴原则(一)临床选穴的依据,(1)主要症状的解剖部位(含所在体表区域)例如:近视眼,症状是看物时“能近怯远”,眼睛可归属为上1区和上2区,临床选取双上1、2穴。(2)引起疾症原因的解剖部位(含所在体表区域)例如:阑尾炎,大多数患者主要表现为转移性右下腹疼痛。但有的患者发病时的主要疼痛在右侧腰骶部,这时应取阑尾炎所在的区域的进针点,即在右下2穴。,27,PPT课件,(二)临床选取穴位的原则,(1)上病取上、下病取下:针对上、下两个段而言,所患疾病在上段,就取相应的腕部(上)穴位。如患者所

12、患疾病在下段,就取相应的踝部(下)穴位。 急性腰扭伤:其主要症状表现在腰部,而腰部的体表区域属下段,故取在下部的踝部穴位为主。(2)左病取左、右病取右:针对左、右对称的六个体表区域而言,即所患疾病在左侧六区的任何一个区域,就取对应的腕部(上)穴位或踝部(下)穴位。右侧同理。 急性阑尾炎:主要症状为转移右下腹痛,而疼痛的部位则属右下2区,治疗应取右下2穴。(3)区域不明、选双上1穴:有些疾病难确定其体表区域, 如失眠、高血压病、全身瘙痒症、多汗或无汗高热、更年期综合征、小儿多动症、乏力等。对于这些病因复杂的疾病,均取双上1穴治疗。,28,PPT课件,(三)变通取穴原则,(1)上下同取:指症状,或

13、病因位置在横膈线上下,如胃脘痛,应属于双下1、2区,即取双下1、2穴的同时,加取双上1、2穴。(2)左右同取:指症状,或病因位置在躯干一区,或躯干六区而时: 如脐周疼痛,其主要症状脐,属下1区,治疗时左下1与右下1两个穴位同取。(3)前后对应:脏腑功能失调或属脏腑损伤性疾病: 如冠心病,其主要症状或原因在心脏,心脏在前属左2区,在后为左5区,故治疗时,应取左上2穴、左上5穴。(4)三五针排刺:对疼痛或症状范围广泛的疾病,先寻找敏感点,再与其两边分别确定12个穴位。 如胸痛,如敏感点在左5区和右5区,则以左上5穴、右上5穴为主。再在穴位两边各加选12个穴位。,29,PPT课件,八、针刺方法 (一

14、)基本针法,医者以一手固定患者的施术部位,另一 手持针(多用30号1.5寸毫针),先以1525的夹角使毫针针尖快速穿过皮肤至真皮皮下,然后平放针身,使针身呈水平位沿真皮下刺入约1.4寸长。施以上述针法后,要求: 无针感,即不出现酸、麻、胀、重、抽、放射等。,30,PPT课件,(二) 注意事项,(1)刺入深度:针身仅在真皮,即横卧真皮下。在皮肤上看到似鱼浮水前游而不见鱼的形状。(2)针刺方向:“趋向病所”即疾病的部位在刺激区以上,针尖向心脏方向刺入;相反,针尖就逆心方向刺入。(3)调针: 何时应调针: 若针下无即效时:有时会发现,选穴无误,但无或疗效不佳 出现针感时 调针内容:A、调深度,B、调

15、方向。 调针的目的: 无针觉、无疼痛,31,PPT课件,(三)疗程,一般1日12次,留针30分钟。7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23天。对一些急性病症还可每日针刺14次,留针1530分钟。顽固性的可持续埋针。,32,PPT课件,(四)其他针法,33,PPT课件,(1)埋针:方法:法腕踝针刺好后,用无菌胶布固定针柄。留 针时间随疾病而定,一般不超过24小时。本法适宜病症:疼痛性、慢性疾病及有器质性损伤的疾病。(2)埋线: 方法:选好穴位,常规消毒,将适宜的羊肠线,置入所选穴位中。一般是1530天埋1次,12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7天。 本法适宜病症:同埋针。 注意:取穴宜少;施术后在施术部位外敷敷

16、料35天,预防术后感染。,34,PPT课件,(3)电针: 方法:照腕踝针针刺后,针柄上连接电针治疗仪电极。 每日1次,每次1530分钟,7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23天。 注意:电针在体内形成回路时,应选择同侧治疗穴位为一组,避免跨越心脏或脊髓横断形成回路。(4)皮肤针: 方法:选穴消毒,然后行皮肤针叩刺,范围:宽1厘米、长23厘米。每日1次,每次10分钟左右。 叩刺的范围: 腕部:腕横纹上25寸的纵向区域。 踝部:内外踝高点上36寸的纵向。,35,PPT课件,九、注意事项,1、针感:一般无,如出现酸、麻、胀、重、抽、放射等,说明进针过深,需要调针。2、针刺方向:指向病所。3、症状复杂:要分

17、析症状的主次,如症状中有疼痛存在时,首先应在疼痛所在的区进针。4、异常情况:如针刺过程中出现晕针、滞针、血肿等现象者,同毫针刺法处理方法。,36,PPT课件,手法腕踝针临床创新点,(一)创新进针点 (1)上下肢段内进针,可获同效。 即宁舎其点,勿舎其区(2)同一部位多点(3-5)刺。,37,PPT课件,38,PPT课件,在进针点两侧约0.20.6cm处再各取1-2个进针点,即共针3个或5个点。 使针刺方向均指向病所,通过多个进针点的刺激,即刻效应显著提高。 该法对广泛疼痛性疾病,或主要症状范围较广泛的疾病疗效满意。(3)上下部位段内多点刺。(4)区内横向刺。,39,PPT课件,(二)行针手法,

18、(1)上抬下压法(2)左右摆动法(左右各15-20度)(3)左右旋转法(4)环 转 法,40,PPT课件,手法腕踝针治疗机理研究,材料与主要试剂 动物 健康清洁级普通家兔34只,体重2.02.2kg,雌雄各半,由陕西省医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试剂盒(Adlitteram Diagnostic Labories,Inc批号:20080412);,41,PPT课件,实 验 方 法,动物分组 将34只家兔适应性喂养7天后,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体针组、腕踝针组、腕踝针手法组4组,其中模型对照组10只(2只造模后做病理学检查以证实造模的成功),其余各组每组8只。,42,PPT课件,造模方法,参考邱桐 等方

19、法并稍作改进:先剪去家兔左后肢外侧根部肌肉丰厚处兔毛, 用8%硫化钠脱毛剂在已剪毛处脱毛,脱毛面积为一直径约2cm的圆斑。将家兔右侧卧位固定于兔盒中,取一长50 cm、直径5.2cm内壁光滑的硬塑料管,下口磨制光滑,垂直对准已脱毛的中心部位,然后将一重600g、直径3.5cm的铁锤置于塑料管上口,待稳定后让铁锤自由落下,打在已脱毛处,连续打击20次(打后可见受打击部位肿胀、皮肤青紫并有细小出血点)。,43,PPT课件,处理方法,模型对照组不针刺;体针组选取伤肢丘墟、阿是穴;腕踝针组取左后肢4、5、6区进针,进针后不行针;腕踝针手法组进针点同腕踝针组,且在进针后即刻、15min、出针前分别施以左

20、右摆动、上抬下压、左右旋转的行针手法各6次。每日1次,共治疗2次。,44,PPT课件,指标检测方法,(1)痛阈 采用改良后的热板法。将家兔置于兔盒中,待其安静并适应后,将其大腿外侧损伤处直接浸烫于预先加热至48的恒温水箱中,以家兔出现逃避、挣扎、突然转体等反应时所用的时间作为痛阈值,共测定3次,每次间隔1min,取其平均值作为痛阈指标。 (2)血清5-HT 经心脏穿刺取血2ml,迅速置于4离心机中,以3000rpm/min离心10min,取血清置于-20低温冰箱中保存待测。5-HT采用ELISA法(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3)血浆-EP 采血前试管中预先加入10EDTA30ul、抑肽酶40ul

21、。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45,PPT课件,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实验中所有数据均以xs表示,组间及自身前后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P0.01为有显著统计学差异。,46,PPT课件,实验结果,造模情况 造模后肉眼可见家兔被打击处(大腿外侧)肿胀明显,皮肤青紫;造模24h时用细线在肿胀最明显处缠绕一周测量肿胀度,结果损伤处周径较造模前明显增粗;取受打击部位中心呈青紫色肌肉组织,置于10%甲醛溶液内固定1天,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光镜下观可见部分肌纤维断裂、扭曲,其间有少量出血形成,并有嗜中性白细胞等炎细胞浸润。从以上三方面证明造模

22、成功。,47,PPT课件,表1 各组家兔造模前后局部痛阈比较(单位:s,xs ),48,PPT课件,表2 不同治疗时间各组间局部痛阈比较(单位:s,xs ),49,PPT课件,图1 不同治疗时间各组局部痛阈变化曲线图(单位:s),50,PPT课件,表3 各组家兔造模前后血清5-HT含量比较(单位:ng/ml,xs,),51,PPT课件,表4 不同治疗时间各组间血清5-HT含量比较(单位:ng/ml,xs),52,PPT课件,图2 不同治疗时间各组血清5-HT含量变化曲线图(单位:ng/ml),53,PPT课件,表5 各组家兔造模前后血浆-EP含量比较(单位:pg/ml,xs),54,PPT课件

23、,表6 不同治疗时间各组间血浆-EP含量比较(单位:pg/ml,xs),55,PPT课件,图3 不同治疗时间各组血浆-EP含量变化曲线图(单位:mmol/l),56,PPT课件,2.4.讨论,痛阈 在针刺镇痛作用的研究中,通常采用测定痛阈的变化来观察镇痛效应。痛阈是机体对疼痛的耐受阈值。针刺后痛阈升高越多,表明镇痛效果越好。本实验结果表明,手法腕踝针在治疗5min时即开始提高痛阈,治疗30min和第2次治疗后,其较腕踝针更具优势,其痛阈的迅速提高可能与神经调节有关。通过手法操作加强了刺激强度,促使针刺信息持续、快速地向上传导,这种刺激信号干扰了伤痛引起的感觉信号,同时不排除其它神经递质的参与。

24、,57,PPT课件,5-HT,5-HT既是一种神经递质,又是一种血管活性物质,是反映疼痛程度的重要参数。外周5-HT是一种强烈的致痛、缩血管物质,主要参与血管性疼痛和损伤性疼痛。有实验表明5,损伤使血浆5-HT明显升高(P0.01),针刺治疗后明显下降。本实验表明,手法腕踝针在降低急性软组织损伤家兔血清5-HT含量方面优势明显。其减少的途径可能是针刺增加了血小板对5-HT的摄取,使其再释放减少,从而增加了血小板内5-HT含量而使血中游离的5-HT水平下降。,58,PPT课件,-EP,属内源性阿片肽物质(EOP)之一,是由31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主要来源于下丘脑弓状梭前黑皮毒素,经下丘脑垂体门脉

25、系统进人血液;血浆中-EP源于垂体;胰腺、胃肠道系统也可产生。不同程度的创伤,各种应激情况都可刺激上述器官引起血中的含量增高6 。平时仅有少量释放入血,当机体处于应激状态时水平升高,其作用是抑制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的反应,可减轻应激的损伤程度。在疼痛等应激状态下血浆中-EP增高,抑制伤害性感受器产生兴奋而发挥镇痛作用-EP 7。在给予大鼠头部重度打击后24、48及168 h的实验中,测得血浆-EP明显升高,提示当机体处于应激状态时可使血浆-EP升高8。Levy等9认为创伤病人血中-EP水平的升高可能与免疫抑制有直接关系。本实验研究中,造模后家兔处于应激状态,其含量随之升高。而实使手法腕踝

26、针后其含量的降低效应远大于腕踝针和体针,可能系在传统腕踝针上施加行针手法的这种良性刺激与痛觉敏感神经元的阿片受体相结合,抑制P物质在脊髓水平上的释放,抑制初级感觉神经元的痛觉传导,激活中枢神经系统的内源性镇痛系统,从而产生镇痛作用。,59,PPT课件,附:腕踝针治疗急性腰扭伤的机理探讨(一)下4、5、6刺激区(点)与腰部经气相通,急性腰扭伤所伤之处为腰部,与腕踝针下4、5、6区相对应。腰部指后胸部的第12肋骨以下的腰椎及其两侧附属的肌肉、韧带等软组织所在的部位,分布的经脉主要是足太阳膀胱经,其体表皮肤为该经皮部。下4、5、6刺激区(点)分布有足三阳经。其中,下6区为足太阳经皮部,而腰部为该经经

27、脉所过之处,“经脉所过,主治所及”,故急性腰扭伤时取下6区可疏通瘀阻之气血;下4区为足阳明经皮部;下5区为足少阳经皮部;且足阳明经(经筋)、足少阳经(经筋)与足太阳经脉所布的区域相通,故刺激足三阳经踝部皮部,即腕踝针下4、5、6刺激区(点)可有效治疗足太阳经病证急性腰扭伤。另外,急性腰扭伤损伤在腰部后正中线时,应用腕踝针治疗也常取下1区,下1区为足少阴经皮部,该经“贯脊”而行,而督脉“起于下极之俞,并于脊里”,60,PPT课件,(二)腕踝针刺激区(点)是传统腧穴的泛化,急性腰扭伤治疗,所对应的下4、5、6区各区内均有多个刺激点。其中一部分刺激点与传统腧穴相对应,它们均为一个固定的刺激点。从这个

28、意义上讲,可将这些踝部刺激点称为“踝部腧穴”,即内外踝上3寸一圈处6个区的任意穴,与传统腧穴一样具有疏通经络、行气活血的功效。因此在治疗急性腰扭伤时,可在伤之同侧或双侧相应的下4、5、6区各区内取一穴或多穴,因而“踝部腧穴”可看作是传统腧穴的泛化与发展。,61,PPT课件,(三)纠正损伤肌肉、韧带之移位,急性腰扭伤是因外力或自身用力不当而引起的腰部无菌性炎症反应。多见有不同程度的移位,严重时可出现断裂或附着点的撕脱。腕踝针治疗时要求患者配合屈伸、侧弯和旋转等腰部活动,缓解局部炎症反应。有资料表明,肢体主动或被动运动对针刺止痛作用有重要影响,在急性腰扭伤时配合腰部运动训练可改善患者的腰部功能活动

29、。因此,配合运动疗法治疗本病具有重要意义。,62,PPT课件,(四)神经信号传导的干扰作用,急性腰扭伤后,痛觉信息沿周围神经传入纤维进入脊髓,然后由新、旧脊髓丘脑束传入中枢神经的各级水平,经中枢神经系统的加工、整合作用,引起局部疼痛的感觉。腕踝针针刺深度仅在皮下,针刺这一区域后,刺激信号沿脊神经及脑神经进入中枢,可激活内源性痛觉调制系统中的许多中枢结构(如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及其递质,在中枢系统的不同水平与伤害性传入信息相互作用,抑制后者的异常兴奋和传递,从而产生镇痛效应。,63,PPT课件,(五)针刺对神经递质的影响,研究认为,腕踝针镇痛即刻效应的取得归功于神经调节,而持久效应的取得不能排除体液因素的参与。针刺抑制伤害性信息的传递;同时促进许多单胺类递质(5-羟色胺、多巴胺等)的合成与释放,共同参与针刺镇痛过程。研究表明,电针大白鼠有关穴位可提高痛阈,同时皮层内乙酰胆碱含量也有所增加;而针刺它穴则使血中的脑内吗啡样物质增加,但组织胺并不升高。针刺下4、5、6区(含1区)治疗本病可能与此机理相同或相近。综上所述,腕踝针下4、5、6区(含1区)与腰部经气相通;此刺激区(点)即为足太阳经和督脉穴位的泛化;患者的主被动活动可促进损伤移位之肌肉、韧带的恢复;治疗本病是多种因素参与下共同完成的复杂反应过程。,64,PPT课件,敬请各位批评指正!谢谢。,65,PPT课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