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穴附有穴位》PPT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629987 上传时间:2023-08-03 格式:PPT 页数:20 大小:7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原穴附有穴位》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原穴附有穴位》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原穴附有穴位》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原穴附有穴位》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原穴附有穴位》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原穴附有穴位》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原穴附有穴位》PPT课件.ppt(2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十二正经“原穴”,特效穴位,什么是经络?,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统称,是人体运行气血、联络脏腑、沟通内外、贯串上下的通路。,经络的分类,经络包括:经脉和络脉(一)络脉包括:15络脉、孙脉和浮脉(二)经脉包括:十二正经 奇经八脉 十二经别 十二经筋 十二皮部奇经八脉包括:任脉、督脉、冲脉、带脉、阳跷脉、阴跷脉、阳维脉、阴维脉,人体十二正经,内侧 外侧,手,足,太阴,厥阴,少阴,少阴,厥阴,太阴,肺经,心包经,心经,肾经,肝经,脾经,阳明,少阳,太阳,太阳,少阳,阳明,大肠经,三焦经,小肠经,膀胱经,胆经,胃经,经络的作用?,灵枢经脉指出:经脉者,所以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概括说明了经络系

2、统在生理、病理和防治疾病方面的重要性。所以能决定人的生和死,是因其具有联系人体内外,起着运行气血的基本作用;所以能处理百病,是因其具有抗御病邪、反映症候的作用;所以能调整虚实,是因其具有传导感应,起补虚泻实的作用。,十二正经原穴,十二原穴 十二正经在腕关节和踝关 节附近各有一个原穴,是脏腑元气腧注、经过,留止的部位。元气源于肾,藏于丹田,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元气借助三焦之道,在输入五脏六腑,头身四肢。原穴作为脏腑元气腧注、经过,留止的部位,就能反映脏腑的病变。难经.六十六难说:“五脏六腑之有病者,取其原也”。,十二正经的原穴包括:太渊、大陵、神门、合谷、阳池、腕骨、太冲、太白、太溪、冲阳、

3、丘墟、京骨,十二正经“原穴”,肺经之原穴-太渊穴,取穴方法:太渊穴位于:腕掌侧横纹桡侧,桡动脉搏动处(手腕部位,手腕横纹上,拇指根部侧)。咳嗽气喘、痰多气短,咯血胸痛、咽干咽痛;心痛心悸、无脉症;手腕疼痛无力。,图片:,大肠经之原穴-合谷穴,取穴方法:简便取穴法:以一手的拇指指骨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间的指蹼缘上,当拇指下是穴。身热、头痛、眩晕、目赤肿痛、鼻衄鼻渊、咽喉肿痛、齿痛面肿、耳聋、失音、牙关紧闭、口眼歪斜、痄腮;发热、恶寒、咳嗽、无汗或多汗、疟疾;脘腹疼痛、呕吐、便秘、痢疾;小儿惊风、抽搐、癫狂、癫痫;痛经、闭经、滞产;瘾疹、皮肤瘙痒、疔疮、丹毒;肩臂疼痛、手指肿痛、麻木、半

4、身不遂。孕妇禁。,胃经之原穴-冲阳穴,取穴方法:冲阳穴位于:人体的足背最高处,当拇长伸肌腱和趾长伸肌腱之间,足背动脉搏动处。口眼歪斜,面肿,齿痛,癫狂痫,胃病,足痿无力。和胃化痰,通络宁神。,脾经之原穴-太白穴,取穴方法:太白穴位于足内侧缘,当足大趾本节(第1跖骨关节)后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当第一跖骨小头后下方凹陷处),胃痛,腹胀,呕吐,呃逆,肠鸣,泄泻,痢疾,便秘,脚气,痔漏等。,心经之原穴-神门穴,取穴方法:神门穴位于:手腕部位,手腕关节手掌侧,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心痛、心烦、惊悸、怔仲、健忘、失眠、痴呆、癫狂痫、晕车等心与神志病证,高血压,胸胁痛。,小肠经之原穴-腕骨穴,取穴方法:

5、腕骨穴位于:人体的手掌尺侧,当第5掌骨基底与钩骨之间的凹陷处,赤白肉际。热病无汗,头痛,项强,指挛腕痛,黄疸。现多用于口腔炎,糖尿病等。,膀胱经之原穴-京骨,取穴方法:京骨穴位于人体的足外侧部,第5跖(zhi)骨粗隆下方,赤白肉际处。头痛,项痛,腰痛,癫痫。,肾经之原穴-太溪穴,取穴方法:太溪穴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当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内踝后方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头痛目眩,咽喉肿痛,齿痛,耳聋,耳鸣,气喘,胸痛咯血,消渴,月经不调,失眠,健忘,遗精,阳痿,小便频数,腰脊痛,下肢厥冷,内踝肿痛。,心包经之原穴-大陵穴,取穴方法:大陵穴位于人体的腕掌横纹的中点处,当掌长肌腱与桡侧腕

6、屈肌腱之间。心痛、心悸、心烦、胸中热、胃痛、呕吐、吐血、癫狂、痫症、喉痹、耳鸣、疟疾、舌本痛、善笑不休、目赤黄、喘逆、身热如火、头痛如破、短气胸痛、手挛不伸、疮肿搔痒、指麻。,三焦经之原穴-阳池穴,取穴方法:阳池穴位于手腕部位,腕背横纹中,当指伸肌腱的尺侧缘凹陷处(即腕背横纹上,前对中指、无名指指缝)。头痛、目赤肿痛、耳聋、喉痹等头面五官疾患;腕痛、消渴。针灸甲乙经“肩痛不能自举,汗不出,颈痛,阳池主之。”,胆经之原穴-丘墟穴,取穴方法:丘墟穴位于足外踝的前下方,当趾长伸肌腱的外侧凹陷处。颈项痛、腋下肿、胸胁痛、下肢痿痹、外踝肿痛、疟疾、疝气、目赤肿痛、目生翳膜、中风偏瘫等。,肝经之原穴-太冲穴,取穴方法:太冲穴位于足背侧,当第1跖骨间隙的后方凹陷处(第一、二趾跖骨连接部位中)。以手指沿拇趾、次趾夹缝向上移压,压至能感觉到动脉映手,即是此穴。头痛,眩晕,疝气,月经不调,癃闭,遗尿,小儿惊风,癫狂,痫证,胁痛,腹胀,黄疸,呕逆,咽痛嗌干,目赤肿痛,膝股内侧痛,足跗肿,下肢痿痹。,十二原穴歌诀,太冲原肝丘墟胆,心包大陵胃冲阳,太渊肺而太溪肾,京骨之原本膀胱,神门心兮太白脾,合谷腕骨大小肠,三焦要从阳池取,十二原穴仔细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