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重症医学科市级重点临床专科建设项目工作汇报.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1609219 上传时间:2022-12-1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1.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院重症医学科市级重点临床专科建设项目工作汇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医院重症医学科市级重点临床专科建设项目工作汇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医院重症医学科市级重点临床专科建设项目工作汇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医院重症医学科市级重点临床专科建设项目工作汇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医院重症医学科市级重点临床专科建设项目工作汇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医院重症医学科市级重点临床专科建设项目工作汇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院重症医学科市级重点临床专科建设项目工作汇报.docx(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医院重症医学科市级重点临床专科建设项目工作汇报为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让老百姓就近即可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自202*年8月开始,我科采取一系列措施,开展市级医疗特色专科建设,现将医院的基本情况及科室近三年来开展的工作汇报如下:一、医院概况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医院、*市*区人民医院坐落在美丽的藜河之滨。始建于1940年,历经70余年的发展,始终秉承“仁心仁术、厚德济生”的核心理念,现已建成为一所医院占地面积76亩,建筑面积近10万平方米,开放床位800张,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急救为一体的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并与多家医学院校的教学医院开展合作,成为其托管医院或教学指导医院,综合实

2、力快速提升,承担着渝南黔北地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急诊急救任务。医疗服务范围覆盖*全区并辐射到邻近的贵洲、巴南、江津、万盛等地,总服务人口超过200万。202*年6月,医院被列为*市首批三甲医院建设单位。医院紧紧围绕建设三甲医院的总体方案,以打造渝南黔北区域医疗卫生中心为目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重视学科建设和发展,强化医院管理及内涵建设,保证了各项工作扎实有序地进行。二、专科概况科室成立于2007年,于202*年成为*市重点临床专科建设单位。202*年搬迁到新外科大楼,科室用房面积为1600平方米,设有28张监护病床,实际开放床位20张。拥有每张床配备完善的独立干湿分区

3、吊塔系统和床旁监护仪,拥有迈瑞T8中央多参数监护仪15台,进口高端有创呼吸机15台、无创呼吸机2台,进口微创血液动力学监测仪1台,丹麦雷度BL800大型血气分析仪1台,床旁心肌损伤检测仪(AQT)1台,连续血液净化机(CRRT)2台,电子胃镜、支气管镜工作站1套,纤维支气管镜1台,进口微量注射泵输注管理系统1套,进口输液泵14台,微量注射泵46台,亚低温治疗仪3套等先进设备。专科团队建设:为全面推进科室“人本位”整体医疗的运行,促进科室长远发展,医院加大了优秀人才、成熟人才的引进力度,充分满足科室的人员配备需求,使科室的医护人员配置合理。建设前全科正高职称人,副高职称人,中级人,本科学历人:建

4、设后正高职称人,副高职称人,中级人,本科学历人,在职研究生1人。学科带头人*:本科,副主任医师,急救部、重症医学科主任,*市卫计委重症医学质控专家组成员、*市*区急诊医学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副主任、*市中西医结合学会重症医学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市医学会重症医学专委会委员,从事临床、教学工作23年,2000年组建急诊科,2007年组建ICU,擅长重度创伤、急性中毒、各系统功能衰竭等各种危重病的救治。曾指挥2008年同化煤矿事故的抢救工作、负责512地震的抢救工作。主持开展市级科研1项,区级科研1项,发表论文4篇。副主任*:本科,副主任医师,*市神经外科介入专委会成员从事外科工作20余年,曾在第三军医

5、大学大坪医院、西南医院及重医附一院进修学习。擅长多发创伤的急救与诊治,特别是重型颅脑损伤的诊治。组织开展市级科研1项,发表医学论文5篇。护士长*:大学本科学历,从*区人民医院护理质控成员。医院危重症护理组成员,从事护理工作近20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及护理管理经验,擅长内外科急危重症护理,组织开展市级科研1项,发表论文5篇,年荣获*市优质护理新进个人。三、创建保障领导支持:市、区各级领导关心科室发展,多次到科室视察、指导工作。医院领导及相关职能部门也定期到科室进行现场办公,帮助科室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先后30余次邀请专家亲临现场,针对创建工作及科室医疗、护理工作进行指导。通过现场查看、专题讲座、疑

6、难病例查房、病历质量检查讨论等方式,对我科的医疗、护理临床及管理工作给予了全面的指导。医院支持:医院为科室提供人力资源配置保障,通过人才引进、人才培养完善专科团队结构建设。病房环境、设施得到改善,并购置中央监护系统、呼吸机、微创血流动力学检测仪、持续性血液净化机(CRRT).血气分析仪等大型设备。专科队伍整体素质提升:建设期间外出进修25人、参加会议和培训IOO人,晋升副高1人、1名医生读在职研究生。资金保障到位:市财政拨款专项资金25万元,医院配套支持专项资金25万元,共计50万元。截止2014年9月,科室已经支出经费元,其中购买设备:万元,培训学习、科研、新技术:元,剩余元计划用于外出学习

7、培训、专家指导、科室质量持续改进。专科规模扩大:人员由建设前的人增加至64人;床位由建设前的15张增加至28张;建设前仅有总价值万的医疗设备,建设后增加至总价值达1600万的医疗设备。四、创建措施科室制定目标:成立*区急诊医学质量控制中心,打造渝南黔北区域创伤(中毒)和危急重症救治中心。科室管理:制定科室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制定专科年度计划;明确专科建设管理责任。成立专科建设小组,根据计划逐步实施,制定实施方案,落实责任分工,建立专科建设工作制度,形成专科建设评估、督促机制。L制定建设规划及方案:召开专科建设动员会,让全科人员明确专科建设的目的及重要性。2 .专科建设推进会:定期召开评估会

8、议,对进行中的专科建设工作进行适时评估,针对不足之处提出整改措施。3 .医疗、护理质量管理:定期召开医疗、护理一体化的质量控制会议(目前每月召开一次)。进行三管检测、手卫生依从性与消毒暗访,提高医务人员无菌观念,降低医院感染率。科内提倡人人参与管理,自我监督和相互监督,相互提高。4 .专科技术建设:定期进行业务培训。科内每月开展专科知识小讲座2次以上,对专科疾病的相关知识进行不断的深入了解,由科内人员轮流进行讲课,并进行考核。以此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专科理论知识。5 .实施科室5S管理:为科室营造一个干净、整洁的病区环境,塑造一个良好的科室形象,使科室人员养成良好的物品管理习惯。并且方便在

9、工作中很快的找出需要的物品。6 .操作技能及应急培训:科室定期进行各项操作技能培训,以理论培训一一理论考核一一操作考核一一评估一一再陪训的方式,让全医护人员熟悉掌握危急重症的救治以及处理流程,提高医务人员的诊疗水平和抢救成功率。五、创建成效专科设施条件改善:202*年10月,科室搬迁至新外科大楼,病房条件得到明显改善。患者拥有一个良好的住院环境。科室在建设期间新增设备。专科队伍素质提升:建设期间,晋升正高职称名,副高名,中级人,引进硕士研究生名。专科服务能力提升:收治病人有建设前的人次增加至人次,占全院比例的住院人次由增加至,专科开展优质护理、等项目。科室实施5S管理和开展品管圈活动,提高护士

10、责任心和团队精神、加强护理人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沟通能力。专科影响力提升:埠外住院病人比例由建设前增加至。医师外出会诊人次建设前(202*年)例,建设后(202*年)例;院外转入病人人次202*年人,202*年人;转上级医院人次202*年人,202*年人。专科技术水平提升:建设前后对比(技术对比:CRRT例数、新技术例数,新技术项目)专科医疗质量不断提高:规范化诊疗水平提高:急危重症患者、疑难疾病患者处理水平提高:为多人次严重创伤、急诊外伤患者实施手术治疗。抢救成功率高达98%。专科医疗质量提高:建设前(202*年)三管率;非预期48小时重返ICU率;非计划拔管例数;专科病历甲级率;入出院诊断符

11、合率达;专科病种治愈好转率;平均住院日天;病床使用率;医疗纠纷例。建设后(202*年)三管率;非预期48小时重返ICU率;非计划拔管例数;专科病历甲级率;入出院诊断符合率达;专科病种治愈好转率;平均住院日天;病床使用率;医疗纠纷例。通过合理用药,药品比例下降、药品收入减少、抗菌药使用率降低、抗菌药DDD值下降。专科科研及新技术得到提高:建设工作开展以来,我科实行激励机制,鼓励全科人员积极申报科研项目及新技术,开展市卫生局科研项目项:;开展*区科委科研项目项:其中建设期间全科申报新技术项,并在临床广泛开展。科室荣誉:专科合作交流增多:近两年来,上级医疗机构累计派出30多位专家来院指导,开展教学查

12、房11次、专科知识讲座16次、会诊4次、手术2次。我科选派20余人外出学习交流,每周开展教学查房、护理查房等,定期举办科内小讲座,每月进行三级培训及草错培训。今年,由我科牵头的*区普外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成立,科主任梅礼强担任质控中心副主任及专家组组长。2014年6月,由我科承办的*区普外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成立大会暨*区肝胆专科学术交流会在我院成功召开。五、下一步工作规划1、进一步加强专科队伍建设:提高专科队伍素质,轮流派医生、护士于上级医院进修学习,保持持续有人员外出学习交流,以掌握最新动态,2年内拟引进成熟技术人才、硕士、博士各一名。2名主治医师晋升为副主任医师,3名主管护师晋升为副主任护师

13、。拟1-2年内引进硕士、博士、成熟技术人才各1人。2、加强科室设备投入,拟2年内再次增加腔镜设备、胆道镜、十二指肠镜各1套,购置射频消融设备1套,开展肝癌射频消融术,同时依托医院新购置DSA设备,开展肝癌介入治疗,依托原有腔镜设备,开展腹腔镜下脾切除、门体断流术、肝肿瘤切除等新技术;3、进一步提高专科技术水平:3年内危重患者比例达到10-15%,急、危、重症患者抢救成功率达到99%。4、加强临床科研,推动医疗技术进步:拟5年内申报科研项目达9-10项;5、以打造特色专科为契机,全面加强专科规范化建设管理。强化品牌建设,进一步提升专科影响力,促进科室科、教、研全面发展,力争在3-5年后将科室建设成为渝南黔北区域肝胆外科中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