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隔离技术.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1609286 上传时间:2022-12-10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5.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院隔离技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医院隔离技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医院隔离技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医院隔离技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医院隔离技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院隔离技术.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医院隔离技术1、隔离的定义、目的和隔离原则(1)隔离的定义隔离是采用各种方法或技术,防止感染因子从病人和携带者传播给其他人的一种措施,减少已知和未知的感染源造成医院感染的传播。传染源隔离通常是将处于传染期内的病人、可疑传染病人和病原携带者同其他人病人分开或将传染源置于不能传染给他人的条件下成为隔离。(2)隔离的目的避免病人之间的交叉传染。保护职工减少职业暴露。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率。控制传染病的传播扩散(3)隔离的原则传染病人与健康人严格分开。确诊病人与未确认病人分开收容。清洁物品与污染物品要严格区分。2、隔离方法(1)医院建筑隔离传染病医院周围的隔离地带为10-15%院址四周应植5-6m的防护林

2、。各病区间距应为30m,侧距为10m,如为高层建筑,呼吸道病区应设在上层,工作人员及病人应分别走清洁路线和污染路线出入医院。(2)院内区域隔离根据污染程度、医院建筑特点,传染病医院将院内分为清洁区、污染区和半污染区、进行严格的区域性隔离和管理。(3)病室隔离同病室隔离用于收容同病种同病原体感染的传染病,每间房可设2张床,床距至少Im以上。在同病室内,工作人员不需更换隔离衣,如接触吐泻物、分泌物或伤口等污染物品,需更换隔离衣并认真洗手后才可接触下一个病人。床间隔离用于相同病种,不同菌型(病毒种类)病人的床边隔离收容。在床间隔离室应对病人实行普通隔离预防技术,防止病人之间的交叉感染。单人隔离病室用

3、于收容疑似或临床诊断的传染病或传染性较强及病死率较高的传染病,有条件可在病人床上罩似透明塑料的隔离装置。要求房门关闭,病人活动仅限于室内,工作人员接触病人应穿隔离衣,接触传染的组织或污染物品应戴手套,离开病室应脱隔离衣、洗手、所有用过的物品均应消毒并按医疗废物处理。负压隔离室作为呼吸道传染病确诊病区。按照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的方式进行空气的压力控制,区间15-20pa,各区域之间要用缓冲间隔离。室内有卫生间,病室门应紧闭,有二道间。病室应有特殊的通风装置,其要求是室内成负压,每小时至少换气4-6次,ICU每小时换气次数应在15次以上,室内的空气要经过消毒处理方可排除。3、隔离的分类传染源隔

4、离按照病原体的传染性及疾病的传播途径,可分为5各基本类型。(1)严密隔离使用于传播途径广泛,对人类健康危害极大的烈性传染病。如鼠疫、狂犬病、炭疽等。病人要求分是隔离,相同菌种感染病人可同居一室。患者的分泌物、排泄物及接触过的一切物品,均需随时严格消毒。进出严密个历史的工作人员进行登记并严格防护。接触病人或污染物品必须戴手套,脱手套后必须洗手。损伤性废弃物必须置于利器盒,其他废物置于双层黄色包装袋进行焚烧处理。接触者尽可能注射疫苗或采取其他防护措施。(2)呼吸道隔离适用于病原微生物随飞沫及分泌物排除而传播的呼吸道传染病,例如: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麻疹、水痘、猩红热、白喉等。同一种病的病人可住同一病

5、室。病人口鼻分泌物和痰液中含有大量病原微生物,要求必须吐在加盖的一次性痰盒中,集中焚烧处置。病人注意通风换气,危重及气管切开病人的病室,应每日进行空气消毒。病室注意通风换气,危重及气管切开病人的病室,应每日进行空气消毒。(3)消化道隔离适用于粪一口传播途径的传染病,如伤寒、痢疾、病毒性肝炎等。同一病种或同型病原感染者可收容到同一病室。诊疗护理病人,需按病种分别加穿隔离衣,处理污物时需戴手套。甲类传染病病人排除的粪便及呕吐物直接弃入厕所,经污水处理站严格消毒。便器应固定使用并定期消毒。凡病人接触过的物品应视为污染物。餐具应固定使用并定期消毒。病室保持无蝇、无螳螂。(4)接触隔离适用于皮肤炭疽、狂犬病、鼠咬热、破伤风、性病等疾病。密切接触病人时需穿隔离衣,工作人员手或皮肤有破损者应避免伤口换药、护理等工作,必要时戴橡胶手套。被分泌物、皮屑污染的物品,必须严格消毒。病人用过的被单、义务等,应单机清洗消毒。病人用过的伤口敷料应焚烧处理。(5)虫媒隔离适用于疟疾、流行性出血热、流行性乙型脑炎等。病室应有完善的防蚊蝇设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