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材分析ppt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641531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PPT 页数:129 大小:5.8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科学教材分析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29页
小学科学教材分析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29页
小学科学教材分析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29页
小学科学教材分析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29页
小学科学教材分析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科学教材分析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科学教材分析ppt课件.ppt(12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小学科学教学论,教科版小学科学 五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第五小组全体成员,一、心理特征分析二、全册教材分析三、单元教材分析四、科学知识普及,一、小学五年级学生 心理特征分析,一般心理特征,1、五年级学生的视觉和听觉的感受性已发展到一定水平,感知事物的目的性比童年阶段明确,感知事物的精确性也有所改善。2、五年级学生的集中注意能力有所发展,集中注意、专心致志的时间可达25分钟左右。注意分配能力也有提高。3、五年级学生有意记忆在不断发展,开始由教师布置任务的记忆过渡到自觉的记忆。,4、五年级学生已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但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仍习惯于模仿实际动作。5、五年级学生集体意

2、识显得强烈,与其他小组的对抗意识越来越强,喜欢与同学协作参加竞赛性的练习,愿意练习竞技运动中的一些基本动作,但仍十分喜欢游乐性、趣味性、活动性游戏。,总的来说,五年级的学生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儿童的生活,许多实验都充满了乐趣,在教学时,如果能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因此,在教学时需加强启发式教学,给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通过学生自己的探索,激起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发展学生比较、分析、推理、综合的能力。在思维发展的过程中,我们要从现象和事实出发,帮助学生进行概括和总结,得出结论,以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在

3、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要发展学生识别与控制变量的能力,继续学习运用对比试验进行探索的技能,用科学探究活动帮助学生逐步构建科学概念。针对学生集体意识、竞争意识强的心理特征,可以设置一些竞赛或者小组合作,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学习。,二、全册分析,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的内容是由以下四个单元组成的:第一单元:沉和浮第二单元:热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学情分析,通过两年的科学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科学本质有一定的了解,科学素养得到相当的培养,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但五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仍然需要直观形象的

4、支撑,因此在思维发展的过程中,我们要从现象和事实出发,帮助学生进行概括总结,做出结论,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教材特点,本册教科书设计了许多探究活动,这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很有帮助。在教材中,每一个单元后面都有一个“资料库”,提供了一些与单元学习内容有关的资料和故事,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增长了学生的见识,弥补了学生的经验不足,对学生有着一定的知识普及的作用。“资料库”内选取的内容符合学生的特点,并配有生动的插图,提高了教科书的可读性与趣味性。,第一单元知识结构,第一单元:沉和浮,从知识结构上看,本单元是一个由浅到深,由学习知识到应用知识,由具体实际到抽象认识的过程。这个过程既融入了科学史又

5、联系了生活实际,让学生对浮力产生多角度的认识,体现了科学探索精神,也是对五年级上册运动和力这一章的具体知识延伸。,本单元一共8个课时,教材从物体的沉浮现象开始,先让学生观察不同物体的沉浮,让学生产生探究兴趣,然后在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中,探寻物体沉浮的规律以及研究影响沉浮的变量,最后形成有关沉浮现象的解释:一是用浮力和重力的关系解释沉浮现象,二是从密度的层面解释沉浮现象。,第二单元知识结构,第二单元:热,这一单元的内容是学生在三年级温度与水的变化的基础上,继续学习观察热量变化过程中产生的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观察热量在物体中传递的现象,探索热量传递的规律,发现物体的导热性能是不同的,在生活中的应用也

6、是不同的。,第三单元知识结构,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时间”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事物,时间运动的轨迹,是根据其他物体的有规律运动的轨迹来记录的。所以,本单元学习“时间测量”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对“事物有规律运动”的认识活动过程。,本单元主要是让学生使用一些测量时间的重要设备做实验,从太阳钟、水钟到机械摆钟使学生在“创造”(制作)计时工具并进行观测与测量的实践过程中,了解人类计时仪器的发展史,认识计时工具的工作原理,感受计时工具的发展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感受人类为了不断改进工具所作的不懈努力。,第四单元知识结构,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本单元要让学生重演人类对地球运动的探究过程。

7、基于可观察到的现象和事实,运用相对运动、参照物、模拟再现等原理和方法进行推理、论证,最终认识地球是如何运动的。,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学生多角度地、持续地收集地球运动的证据,如:资料、理论、模拟实验的结果等,需要对证据进行批判性的逻辑加工,还需要具有一定的空间想象力。这些都对学生的探究能力提出了一个较全面的挑战。,地球的运动是很复杂的,除了公转和自转以外,还有其他许多运动,例如,和太阳系一起参与银河系的运动。严格地说,地球的运动是多种运动的复合。即便是公转,也不是简单地绕太阳作椭圆运动。由于本单元是针对小学五年级学生的,因此只研究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两种运动:自转与公转。,三、单元教材分析 第二单元

8、热,单元概述,关于热现象,学生们已经有了不少的经验,尤其是在三年级下册“温度和水的变化”单元,学生们观察探究了温度和水的形态变化的关系,他们已经观察到了物质由于温度的变化而产生的显著变化物体状态的变化。物质的变化,是从渐变到突变的。在这一个单元,我们将继续观察探究物质在热量变化过程中产生的不易察觉的变化,主要是热胀冷缩现象,以及热量转移(传递)的过程。,单元内容,本单元包括 8个课时“热起来了”“给冷水加热”“气、液、固体的热胀冷缩”(包括“液体的热胀冷缩”、“空气的热涨冷缩”、“金属热胀冷缩吗”)“热水怎样传递的”“传热比赛”“设计制作一个保温杯”,第一课时:热起来了,本节课由两部分内容组成

9、:1、怎样给身体增加热量2、衣服能给身体增加热量吗科学概念:加穿衣服会使人感觉到热,但并不是衣服给人体增加了热量。,1、怎样给身体增加热量 书本第26页为同学们提供了许多给身体加热的方法:跑步、烤火、运动、晒太阳、电暖器、吃东西、穿衣服。,在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讨论:在冬天很冷时,有哪些方法可以让身体热起来? 由此来分析讨论:为什么这些方法可以给身体增加热量?,2、衣服能给身体增加热量吗对于“衣服能给身体增加热量吗?”这个疑问,教材上是让学生通过生活经验直接感知:晚上钻进被窝是什么感觉? 早上呢? 晚上再去睡觉时又是什么感觉?由此引导学生讨论:衣服到底能不能给人体增加热量?,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

10、材设计了一个对照实验:1、首先将字典直接放在桌面上,用温度计直接测量字典的温度,做好实验记录。2、用衣服将字典包住,再去测量字典的温度,记录实验数据。,通过实验,学生能在观察过程中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现象,最终对“衣服能给身体增加热量吗?”这个问题得出自己的结论。实验注意事项: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量的物体读数时,视线与温度计液面保持平衡不能将手盖于衣服上,第二课时:给冷水加热,本节课由以下两部分内容组成:1、给塑料袋里的冷水加热2、研究水在变热过程中的变化科学概念:水受热后,重量不变,体积增大。,1、给塑料袋里的冷水加热,教材从“冷水怎么变成热水”这一问题入手,

11、首先同学们可以想出很多种办法使水变热,做到了第一课的延伸。接着提出问题:水在变热的过程中会发生什么变化?我们怎么解释其中的原因?由这个问题引发2个实验:,把一小塑料袋冷水放到热水中会怎样?得到结果:先沉后浮,袋中水变热(这也是加热水的有一种方法。),接着提出问题:把这加热了的一塑料袋热水放在冷水里观察会怎样?(给出提示引导学生回忆第一章学过的关于沉浮的两个条件:重量和体积。),2、研究水在变热过程中的变化,这一内容是对上一内容的延续:上一内容通过实验启发猜测水的沉浮可能与重量变化、体积变化有关,这一内容就是通过两个实验来验证猜测,解决“热水在冷水中上浮是什么原因引起的?”这一问题。,关于重量的

12、研究:教材采用给装水试管加热,然后用托盘天平比较试管前后重量的方法来进行试验。最终得出结果:没有变化。,关于体积的研究:把装满水用气球扎紧 的试管放进热水杯里, 使试管内的水变热, 再把加热的试管放进 冷水里,使试管内的 水变冷。 注意观察两次试验试管口气球皮的变化: 加热后气球皮凸起,冷却后凹下。,得出结论: 热水能上浮的原因是:重量不变,水受热体积会变大,体积变化是由温度升高引起的。 (如果气球皮效果不好,留一丝悬念也好为下节课做准备。),注意事项:试管放在水槽中将水灌满,试管内不能有气泡。先均匀给试管加热,然后给试管底部加热。试管倾斜45度,试管口不能对着人。,第三课时:液体的热胀冷缩,

13、本节课由以下两部分内容组成:1、观察水的体积变化2、其他液体也热胀冷缩吗?科学概念:液体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1、观察水的体积变化,这也是上节课的延续。教材30页通过小男孩和小女孩的对话”这两杯水那一杯更热?”、“看不出来,气球皮鼓得差不多”的对话引发学生思考:是不是还有更好的方法观察水体积的变化?引导学生进行这一内容的实验:,圆底烧瓶,用烧杯和烧瓶观察液体体积变化:首先介绍实验用具和用具名实验优点:(1)带颜色的水易于观察;(2)细管易于观察水增加的高度。注意:(1)烧瓶放在水槽中将水灌满,烧瓶内不能有气泡。(2)胶塞不能漏气;(3)做好玻璃管内液面开始时的标志,做好液面不再升高的标志。,得出

14、结论:水受热水位升高,受冷则降低。讲解热胀冷缩的概念 引领学生关注温度计的制作原理,使学生认识到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2、其他液体也热胀冷缩吗?,首先,让学生自行用研究水热胀冷缩的装置研究其他液体(奶、啤酒、饮料、酱油等)。得出结论: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然后,引导学生解释装有液体的瓶中都不会装满的原因。,第四课时:空气的热胀冷缩,本节课由以下两部分内容组成:1、观察空气是否热胀冷缩2、怎样解释热胀冷缩现象科学概念:气体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热胀 冷缩现象与物体内部微粒的运动 有关。,1、观察空气是否热胀冷缩,教材是在学习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基础上学习气体的这种性质,降低了学生学

15、习的难度。教材33页提示“体积膨胀了,我就从瓶口往外跑”,给了学生一个自主开展研究的方向。,然后,教材设计了观察空气在热水、常温水、冰水中锥形瓶内空气体积变化的实验。通过观察对比找出空气与水热胀冷缩的区别:气体膨胀快,体积变化比水明显。,2、怎样解释热胀冷缩现象,教材采用“微粒”模拟游戏恰如其分地解释热胀冷缩的现象,这种类比的形式非常好,游戏直观形象说明性强。,“微粒”概念的建立为以后学习化学、物理奠定了基础。热胀冷缩和微粒的关系是本小节的重点,所以教材对热胀冷缩和微粒的关系关系进行了强调。(见下图),第五课时:金属热胀冷缩吗,本节课由以下三部分内容组成:1、观察铜球的热胀冷缩2、观察钢条的热

16、胀冷缩3、金属的热胀冷缩,1、观察铜球的热胀冷缩实验过程: (1)没加热之前,铜球能通过铜环; (2)酒精灯加热铜球之后,铜球无法通过铜环; (3)将铜球放入水中冷却,铜球又能通过铜环。实验结论:铜球加热后通不过铁环说明体积膨胀。,注意事项: (1)强调酒精灯构造和使用方法; (2)加热后的铜球不可触摸; 教材通过观察铜球的热胀冷缩这个实验,让学生能直观的感受到铜球受热体积确实会膨胀,为接下来总结金属以及其他许多物质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做铺垫。,2、观察钢条的热胀冷缩,教材借助一根大头针,对加热后的钢条进行观察,钢条加热后使大头针倾斜,(热胀之后,钢条的下方伸长,切面就不会与底面垂直,导致大头

17、针倾斜。)使钢条的细微变化“放大”,从而认识到钢条加热后体积膨胀。,这个实验的现象或许不明显,所以在教学时,要强调事物有些变化是是十分微小的,需要仔细观察。接着再由理论联系实际:钢铁造的桥要架在滚轴上、铁轨之间留有缝隙、室外电线架的疏松等现象都是因为热胀冷缩。,3、金属的热胀冷缩,在进行了铜球和钢条的热胀冷缩实验之后,教材通过孩子们的对话提示:“可以了解一下科学家的研究成果”给出一种学习的方法:了解前人研究结果。最后,通过实验结论和经验学习得出结论:金属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并引领孩子们总结推理出:液体、气体、固体有热胀冷缩性质,许多物体都有热胀冷缩性质。,教材在最后还强调了物体的特殊性:少数物

18、体有冷胀热缩的性质。让学生了解书中38页锑、铋和书中46页水在4摄氏度以下是冷胀热缩的性质,为今后学习化学奠定基础。,第六课时:热是怎样传递的,本节课由以下两部分内容组成:1、热在金属条中的传递2、热在金属片中的传递科学概念:热是从温度较高的一段传递到温 度较低的一端。,教材通过把金属条一端浸在很烫热的水里,让学生触摸温度,试着找一找热传递的阶段热水金属条(热的一端)冷的一端(变热)手使学生对金属条上的热传递过程和方向有了初步了解。,1、热在金属条中的传递,接着,由教师引导学生设计热传递过程和方向实验:在一段铁丝上每隔一定距离用腊粘上一根火柴,将铁丝固定在铁架台上,火柴都向下悬挂,用酒精灯给铁

19、丝的一端加热。观察哪端火柴先掉下来。提醒学生注意:别烫到手得出热传递的过程和方向:温度高温度低,教材在讲金属条换成金属片之后继续研究热传递的方向和过程。实验一:在涂有 蜡的金属圆片的 中心加热,观察 蜡的融化情况, 推测热传递方向 和过程。,2、热在金属片中的传递,实验二:在涂有蜡的金属圆片边缘的一个点上加热,观察蜡的融化情况,推测热传递方向和过程。,通过上述的两个实验,让学生直观的看到热传递的过程,对实验现象进行归纳:热传递是一种热源中心向四周各个方向逐渐扩散的过程。最后,教材给出了理论性的热传递的概念。让学生对热传递有一个系统性的认识。,本课时只有一个部分:哪个传热快。我将它分为两层:第一

20、层:热的良导体和不良导体第二层:不同热的良导体导热性的比较,第七课时:传热比赛,第一层:热的良导体与不良导体。教材先通过引导学生比较塑料勺、木勺、钢勺放进热水中,哪种传热快?得出结论:金属传热快。,不同小组还可以比较不同的材料,如铁丝、铜丝、泡沫等。,接着,教师可以提示:像钢勺、铁片等容易导热的物体叫做热的良导体,像木勺、塑料勺等物体不容易传热的物体叫做热的不良导体。教材还通过小朋友的话“噢,怪不等锅柄都用塑料或木头来做”进行提示。让学生通过回忆生活中积累的经验,进一步对热的良导体和不良导体的概念和用途有了明确的认识。,第二层:不同热的良导体导热性的比较教材42页的对话提示可以开阔学生实际实验

21、的思路,自主设计实验研究。,教材设计了如下实验:把三根长短、粗细相同的铜丝、钢丝、铝丝固定一端加热,并在另一端粘上火柴,观察哪种材料的火柴先掉下。,注意事项: (1) 酒精灯不使用时不应打开,以免酒精挥发掉; (2)使用酒精灯时,酒精灯盖应放在酒精灯旁边;实验结果: 铜的传热性能高于铝的传热性能高于钢的传热性能。,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同是热的良导体但他们的传热性能也有很大的差异。作为演示实验,让学生意识到实验方法的选择和改进对实验现象和准确性有着很大的影响。实验最主要的目的是激发和保持学生的探索兴趣,而不是正确区分哪种材料导热性能好。,第八课时:制作一个保温杯,本节课由以下三部分内容组成:1

22、、哪个凉得慢些2、制作一个保温杯3、保藏冰块比赛,1、哪个凉得慢些教材上用三个大小差不多但材料不同的杯子(不锈钢杯、陶瓷杯、塑料杯),倒上同样多的热水,然后去感觉每只杯中水的温度。教材的设计可以充分发挥和调动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积极性。,教材通过两次对话提示学生:热的良导体金属 吸热快,散热也快;而热的不良导体塑料、陶瓷 吸热慢,散热也慢。,2、制作一个保温杯(防止温度降低),这个活动是对已学知识的运用和巩固,也是对热的不良导体的进一步运用。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制作保温杯,使他们准确地理解“保温”的含义,保温只能够减缓水(物体)温度的降低,减缓外部低温的侵入。,教材运用5种保温方法进行

23、比较:,注意事项: (1)同样材料的杯子; (2)同样温度的热水和水量; (3)五个原始温度相同的温度计; (4)最好准备一起计时; (5)最好5分钟记一次温度; (6)读数时眼睛平视,温度计不拿出水面,正确拿温度计。,3、保藏冰块比赛(防止温度升高)教材又一次对热的不良导体进行运用,不同的是这次是防止杯中温度升高。教材规定:保温杯外包装厚度不能超过3厘米,使学生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可以集思广益,发散思维,尝试制作。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通过两次实践,学生对“保温”的内涵更加完善。“保温”只能减缓物体温度的变化(不再降低或不再升高),不能保持原来的温度。,四、知识普及,一、热传递

24、二、热的导体与不良导体三、热胀冷缩与冷胀热缩,热传递的定义: 在不做功情况下发生的能量从高温物体迁移到低温物体,或热量从一个物体中的高温部分迁移到低温部分的现象称为热传递 。热传递的规律: 热量总是从热量较多的物体传递给热量较少的物体。,一、热传递,1、热传递有三种形式:热传导热辐射热对流,热传递的方式,热传导: 物体内部的温度差或两个温度不同的物体直接接触,不产生相对运动,仅靠物体内部微粒的热运动传递了热量。 例如手握着冰块觉得冷。热传导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均可发生,但严格来说,只有在固体中才是纯粹的热传导。 (通俗的讲: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

25、另一部分的传递方法叫热传导。),烤肉就是通过热传导的方式将热传递到肉中。火炉也是通过热传导的方式将热传至茶壶。,热辐射: 相互不接触的物体借助电磁波传递能量的方式称为热辐射。热从发热的物体直接向周围传递出热的传播方式,叫做“热辐射”。 由于热的原因,物体的内能转化为电磁波(一般是红外线的形式)的能量而进行的辐射过程。例如来自太阳的热量。热的辐射不依赖任何外界条件而进行。,太阳光的热就是通过辐射的方式传递到地球上的。,我们站在火炉边能感觉到热也是因为炉子通过热辐射将热传递给了我们。,热对流: 热对流是流体(包括液体和气体)流动过程中从温度较高处向温度较低处放热的现象。例如:倒一杯开水放在桌子上,

26、由于杯子里的水和周围空气的流动,使得水温逐渐变得和周围环境的温度一样了,热对流主要发生在液体和气体中。,不同的物体传导热的本领是不同的,人们把善于传导热的物体叫做热的良导体,把不善于传导热的物体叫做热的不良导体。,二、热的良导体与热的不良导体,热传导系数的定义为: 每单位长度、每K,可以传送多少W的能量,单位为W/mK。其中“W”指热功率单位,“m”代表长度单位米,而“K”为绝对温度单位。该数值越大说明导热性能越好。,固体中的金属是热的良导体,如:银、铜、铝都是良导体。其他的固体大部分都是热的不良导体,如石头、陶瓷、玻璃、木头、皮革、棉花等。 最不善于传热的是羊毛、羽毛、毛皮、棉花、石棉、软木

27、和其他松软的物质。,金属导热系数排行,导热率 W/(m*K),水是热的不良导体,液体中,除了水银以外,都不善于传热。液体分成金属液体和非金属液体两类,前者导热系数较高,后者较低。在非金属液体中,水的导热系数最大,除去水和甘油外,绝大多数液体的导热系数随温度升高而略有减小。,气体的导热系数很小,比液体更不善于传热 ,故对导热不利,但对保温有利。气体的导热系数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冬天,棉被经过晒后拍打,为什么感觉特别暖和?,被晒过的棉被,轻轻拍打后,大量的空气进入棉絮空间,空气在狭小的棉絮空间内自然对流换热不容易展开,由于空气的导热系数很低,故能起到很好的保温作用。,用金属来做锅是利用金属的导热性

28、好。用塑料来做锅把是利用塑料的导热性差。冬季人们穿棉衣、毛衣或羽绒服,正是因为这类东西都是热的不良导体,可以保存身体散发出的热量,达到保暖的目的。,生活中对热的良导体与不良导体的应用,电影泰坦尼克号中为什么Jack被冻死了而Rose却没有?因为水的导热系数0.62比空气的导热系数0.023大的多,因此水的传热比空气快,Jack身体散热比Rose快。,平时我们烧烤时会在炭火上放一个铁架或者铁网,这也是因为铁的传热比空气快,能更快使食物变熟。,物体的热胀冷缩是怎样引起的?答:常见的物体都是由微粒组成的,而微粒总是在那里不断地运动着。物体的热胀冷缩和微粒运动有关:当物体吸热升温以后,微粒加快了运动,

29、微粒之间的距离增大,物体就膨胀了;当物体受冷后,微粒的运动减慢,微粒之间的距离缩小,物体就收缩了。,热胀冷缩,水银温度计、体温计就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来测量温度、体温的。(水银的凝固点是:-38.87,所以当测量温度低于-38.87时,就要改用别的温度计来测量),生活中对热胀冷缩现象的应用,当我们打乒乓球的时候,不小心把乒乓球踩瘪了,将踩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很快就可以看到它重新鼓起来。其原理就是应用了气体的热胀冷缩。,工人组装零件时为了安全,需要将重要的螺丝拧的十分紧,而光是拧,这是十分费劲的,如果用力不当,甚至会损坏零件。合理运用热胀冷缩原理可以很简单的完成这项工作。只需螺帽放在火上烤

30、23s,再迅速地拧紧,等其冷却,就会发现非常难拧开了。这是由于温度的升高使螺帽发生膨胀,口径变大,这时迅速地拧上,待其冷却收缩回原来体积时,口径变小,就拧紧了。,当我们拧不开瓶盖时,可以将瓶盖浸在热水里泡一泡就很容易打开了。,我们在外面买的瓶装汽水、矿泉水等都没有装满这也是应用了液体、气体的热胀冷缩原理。,答:因为水泥路面、铁轨、建筑材料等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留有缝隙是为它们在温度变化时有自由伸缩的空间。,为什么水泥路面、铁轨、建筑物的各部分之间都留有一小段缝隙?,答:电线在夏天会热胀,冬天会冷缩。如果电线架设的太紧,冬天受冷收缩就会发生断裂。,为什么架设电线时不能太紧?,为什么高架桥中留有

31、缝隙?,为什么钢轨是一根一根接起来的?,夏季自行车气打太足会爆胎,冬季水管冻裂,热胀冷缩现象对生活的影响,为什么在寒冷的冬天自来水管(水表、饮料瓶里的饮料)会冻裂?答:因为水在4摄氏度以下会热缩冷胀。冬天气温低,自来水管(水表)里的水会结冰,体积膨胀,所以就冻裂了。,热馒头大而松软,冷了以后就缩小了点,而且变硬了铺沥青马路时,隔一段路就会留有一些空隙,是为了防止夏天太阳暴晒下,沥青受热膨胀而使路面隆起。鸡蛋煮熟后,放在冷水里泡一下,蛋壳会比较容易剥掉。,其他的热胀冷缩现象,大多数的金属会热胀冷缩,可是有两种金属不同,它们是热缩冷胀,这两种金属就是锑和铋(b)。锑的这种奇特性质被用在印刷上,早些

32、年印刷书报用的铅字就掺有锑,所说的铅就是锑和铅的合金,当熔化了的合金浇进铜模里冷却凝固时,由于锑热缩冷胀,字的笔画会十分清晰,而且经久耐用。,冷胀热缩?,水也是一种特殊的液体,水在由0温度升高时,出现了一种特殊的现象。人们通过实验得出结论:在温度由0上升到4的过程中,水的密度逐渐加大;温度由4继续上升的过程中,水的密度逐渐减小;水在4时的密度最大。水在0至4的范围内,呈现出“冷胀热缩”的现象,称为反常膨胀。,硫化镍也是冷胀热缩的物质,常常会致使钢化玻璃自爆。这是由于钢化玻璃是由普通玻璃高温骤冷处理之后制成的,在这一过程中,硫化镍的体积先是受热缩小,后又冷却膨胀,这使钢化玻璃内部出现很大的应力,

33、这就会使钢化玻璃出现自爆现象。,保温瓶内胆由内外两个玻璃瓶组合而成。两者在瓶口处连接成一体,两瓶壁间隙抽成真空以削弱热对流,玻璃瓶壁表面镀光亮银膜反射红外热辐射线。瓶内高温时,内容物的热能不向外辐射;瓶内低温时,瓶外热能不向瓶内辐射,保温瓶有效地控制了传导、热对流和辐射3种传热的途径。,保温瓶的保温原理,保温瓶保温的薄弱处是瓶口。在玻璃内外瓶瓶口连接处有热量传导,瓶口通常靠软木塞或塑胶塞阻挡热散失。因而保温瓶容量越大、瓶口越小,则保温效能越高。,保温瓶结构图,保温瓶并不能保持温度只能减缓温度的变化,1、酒精灯的构造,酒精灯的认识,酒精灯的火焰由外焰、内焰和焰心组成。其中外焰温度最高,焰心温度最低,所以用酒精灯进行加热时要用外焰。,“两查两禁一不可”,酒精灯的使用方法,两查,1、查看灯内酒精,新灯或旧灯壶内酒精容量不能少于1/4,同时,也不能超过灯壶容积的2/3。2、查看酒精灯的灯芯是否平整。若灯芯不齐或烧焦都应用剪刀修整为平头等长度。,两禁,1、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以免失火。2、绝对禁止用酒精灯点燃另一只酒精灯。,一不可,用完酒精灯不可用嘴去吹灭,必须用灯帽盖灭。注意:因为酒精易挥发,易燃,使用酒精灯时必须注意安全。万一洒出的酒精在灯外燃烧,不要慌张,可用湿抹布或砂土扑灭。,谢谢观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