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粮屯河财务案例分析.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645671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2.3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粮屯河财务案例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中粮屯河财务案例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中粮屯河财务案例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中粮屯河财务案例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中粮屯河财务案例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粮屯河财务案例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粮屯河财务案例分析.docx(4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粮屯河财务案例分析目录1.0战略分析41.1宏观环境分析PESTEL模型61.1.1政治环境 (Political):71.1.2经济因素 (Economic):71.1.3社会因素 (Social):81.1.4技术因素 (Technological):91.1.5环境因素 (Environmental):91.1.6法律因素 (Legal):111.1.7 PESTEL模型分析总结111.2行业分析-Porter五力模型111.2.1现有竞争者111.2.2新进入者威胁171.2.3供应商力量191.2.4客户力量191.2.5替代品191.2.6 Porter五力模型分析总结202.0

2、财务分析212.1四大能力分析222.1.1偿债能力分析222.1.2盈利能力分析242.1.3营运能力分析272.1.4成长能力分析302.2现金流分析332.2.1现金偿债能力分析332.2.2经营获现能力分析352.2.3现金获利能力分析372.3杜邦分析392.4财务分析总结403.0综合评价与展望413.1公司总体评价413.2公司面临风险与应对策略413.2.1市场经营风险与应对策略413.2.2行业风险与应对策略413.2.3金融风险与应对策略423.2.4财务与法律风险与应对策略423.2.5灾害风险与应对策略433.2.6人员风险与应对策略433.2.7质量风险与应对策略43

3、3.2.8原料风险与应对策略433.3前景预测441.0战略分析案例背景资料公司历史中粮新疆屯河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粮屯河”)前身新疆屯河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由新疆屯河集团等五家公司共同发起设立,于1993年9月18日正式成立,此时的屯河是新疆第二大水泥企业,1996年屯河投资挂牌上市。同年,德隆受让部分集体股,以第四大股东进入屯河。1998年,德隆控股屯河股份的母公司,成为屯河的大股东。1999年,屯河与同样经营水泥的新疆天山股份(亦德隆控股)进行重组,把水泥业务全部转让,转向经营番茄。随后屯河按照德隆的战略规划开始整合。首先整合加工环节。在一年多的时间里,以低成本收购了新疆原有十几家番茄

4、酱厂,生产能力迅速达到亚洲第一。随后整合市场。屯河收购了具有20多年经营资历的美国番茄酱销售商新瑞公司和意大利甘多弗公司,并与世界知名食品品牌亨氏建立合作关系,成功打入国际市场。在国内,屯河于2001年以合资组建方式控股北京汇源集团从而赢得汇源成熟的销售网络。这番动作下来,屯河的番茄酱产量已占到国内市场的85,全球市场的10。2000年,新疆屯河番茄酱加工生产能力达24万吨,占世界贸易量的近1/5,居全球第二。 德隆用了3年时间完成了屯河公司由水泥生产向番茄加工业、糖业、果蔬加工业的转换,并成为以番茄加工、果蔬加工和制糖为主的一家综合性农产品加工企业,2002、2003年两年净利润过亿元,入选

5、上证180指数,一度成为新疆最优良的上市公司之一。 然而,德隆系公司在对新疆屯河成功实施产业转型的同时,在幕后也展开了要求新疆屯河为其提供抵押、担保和违规占用公司资金的行为。2004年4月中旬,德隆系终于由于信用危机引发资金危机全面爆发,受德隆系控制的上市公司屯河业绩一落千丈。亏损、计提减值准备、贷款逾期、违规担保使ST屯河出现了数以十亿计的资金黑洞,公司也随之陷入了万劫不复的深渊。同年7月中粮集团收购兼并新疆屯河拉开了序幕,到2005年6月14日,华融资产管理公司、屯河集团、新疆三维、新疆德隆以及上海创基投资与中粮集团签署股权转让协议。中粮集团以1.54亿元的价格受让新疆屯河37.2的股份,

6、成为公司第一大股东。在自治区党委、政府和中粮集团的努力与支持下,重组后的新疆屯河已完全走出“德隆事件”的阴影,重新走上健康良性发展的轨道,公司不仅扭亏为盈,各产业有序经营和发展,而且实现了公司质的飞跃。屯河公司现已面貌一新,公司也正式更名为中粮新疆屯河股份有限公司。公司主营业务中粮屯河主营业务包括番茄加工,甜菜制糖,林果加工三大部分,在07年度1-9月,以上三部分主营业务收入各占公司的39%,58%和3%。(见下图)2004200520062007E主营业务收入1097648484 1363992885 1784592078 2875378228 番茄制品845792638 926472332

7、 1045118274 1089320718 甜菜制品1709676331 农副产品251855845 437520553 739473804 76381179 (注:2007年年报未出,故2007年度主营业务收入各项数据根据当年一到三季度数据进行了预测)据图,我们发现自2004年以来番茄制品加工业务始终占据主营业务主体,同时由于中粮集团在07年将旗下两家制糖企业资产注入,从而增加了甜菜制糖业务。故我们以下分析以番茄制品加工业务作为主要分析对象,并兼顾甜菜制糖业务1.1宏观环境分析PESTEL模型1.1.1政治环境 (Political):原料质量监控加强2007年,新疆检验检疫局加强番茄酱原

8、料基地的源头管理和全过程监管,将高端进口市场禁止使用“矮壮素”、“助壮素”等植物生长激素残留作为重点监控项目,对番茄基地的农用化学品、禁用农药、植物生长调节剂和叶面肥的使用情况进行专项检查和有针对性的检测,提高了出口番茄酱的安全质量水平,降低了出口风险。自当年9月份以来,新疆检验检疫局在全疆检验检疫系统开展了声势浩大的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先后对全疆278家出口食品的原料基地,出口农产品(水果、蔬菜)的437个注册果园、129个备案蔬菜种植基地、36家注册登记包装厂,151家卫生注册出口食品企业,10家进境油料加工厂100%进行了清查;对3618批非法进口的水果、肉类、废物原料等10

9、0%实施了退运或销毁处理;对1742批出口食品运输包装100加贴了检验检疫标识;对全疆17个一类口岸、12个二类口岸管辖的共646家食品经营服务单位及进出境货物仓储单位实现了卫生许可证办证100%、持健康证上岗100%、产品质量安全承诺书签订100%、台账建立100%。出口存在贸易壁垒风险我国番茄酱出口持续增长,不但左右国际市场供需走势,而且也影响了世界番茄产业的格局变化。对于中国产业的快速发展,有支持和反对两种截然不同的声音,几年前就有一些国家要对中国番茄制品出口实施反倾销调查的传闻。在反倾销风险存在的同时,各种技术性贸易壁垒愈演愈烈,一些发达国家纷纷通过提高技术性贸易壁垒限制中国产品的进入

10、。美国发布食品企业注册管理条例和进出食品通报条例;日本实施种苗修正案对涉及该专利的农产品准入进行控制,去年执行的“肯定列表制度”进一步扩大了对有机物质残留的检测范围;欧盟也正式禁止含有化学活性物质的320种农药及使用禁用农药产品在欧盟市场销售。1.1.2经济因素 (Economic):原料价格具有明显的优势我国的番茄制品在原料价格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综合原料、生产和运输成本,目前番茄原料价格平均为35美元吨,低于其它国家。在工厂建设和管理以及人工费用等方面,实际成本均低于欧美国家和世界平均水平。从各种制造成本构成的实际结果看,目前中国产品的价格具有较明显的优势。以生产36至38浓度的番茄酱为例

11、,中国每吨成品约低于世界平均成本150美元。同时,中国的人工成本大致为美国和欧洲的1/20。产品出口价格提升抵消人民币升值的负面影响3月中旬,2月份的国际番茄酱价格公布,我们注意到中国出口的36/38CB的价格已经从1月的0.445欧元(580美元/吨)上涨到0.47欧元(610美元/吨),小包装的28/30酱的价格也从7.6美元/箱(折合1086美元/吨)上涨到了7.8美元/箱(折合1114美元/吨)。从2007年前两个月中国番茄酱出口价格首次突破600美元/吨的数据来看,我国番茄酱出口企业的定价权得到了明显的体现,出口价格提升足以抵消人民币升值对公司利润的负面影响。也就是说,虽然同期人民币

12、升值,但番茄酱涨价带来的收入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汇率变动引起的损失。 2001-2007.10中国番茄酱出口数量和价格1.1.3社会因素 (Social):国外番茄酱消费增长空间巨大国外番茄酱消费增长空间巨大。除了传统的欧洲和北美(人均年消费20公斤以上)等番茄酱消费区域保持年均3%的增长外,中东、中亚、南亚、东亚、非洲等新兴市场番茄酱消费也呈现不断上升趋势。在日本、新加坡、中国香港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番茄制品人均年消费约3公斤。国内饮食习惯转变,消费需求旺盛 中国鲜食番茄的消费量很大,占世界总量的25%,人均消费量高达21公斤,番茄在中国人的食谱里是非常受欢迎的一种食物,但是我国番茄制品人均消费

13、量却非常低,这说明了我国的番茄制品消费潜力非常大。欧盟国家人均消费量为23千克,美国为34千克,这主要还是由消费习惯引起的。 番茄酱是典型的西餐调味品,直到20世纪初才从西方引入中国,逐渐为中餐所用,形成了现在重要的“茄汁”菜式。近几年来番茄酱在我国的消费出现了高增长的势头,我们可以明显地感觉到,中国人饮食习惯的转变主要是在西餐以及洋快餐的引入之后,目前中国番茄酱的主要消费管道还是在洋快餐上。 最早进入中国的就是肯德基和麦当劳两个洋快餐巨头,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目前中国大陆境内麦当劳门店数为770家,肯德基布局在全国350个城市共1600多家门店,两者你追我赶的趋势还在继续。目前麦当劳打算今后十

14、年以每年新增100家门店的速度继续发展,而2007年,肯德基继续保持了每年300家的发展速度,到2007年底门店数将达到2000家。快速的发展使洋快餐逐渐普及.洋快餐的消费中比较受到中国人欢迎的就是薯条,从而带动了其配料番茄酱的消费。麦当劳的番茄酱由其独资公司广州味可美提供,而肯德基的番茄酱由天津亨氏-天远提供,两者原料采购及消费都针对中国大陆,门店数目的快速扩张也将带来中国番茄酱消费量的快速增加。 另外中国番茄制品的消费增长另一个推动力就是新增人口。众所周知,儿童和年轻人是比较能够接受新事物,尝试新口味的人群,目前在庞大的人口基数条件下虽然中国已经进入了低生育率国家的行列,但是未来的十几年,

15、中国人口仍将以每年800-1000万的速度增长。消费群体的扩张将给番茄制品的消费量带来很大的刺激作用。 2001至2006年,我国番茄制品消费以每年18%的速度递增,目前国内番茄制品年消费量为10万吨,但是人均消费量偏低,离普及还很远。未来几年市场需求总体仍将呈上升趋势,预计2010年国内市场消费量将超过20万吨。1.1.4技术因素 (Technological):具有专业种子研发机构中粮新疆屯河股份有限公司旗下拥有的中粮屯河种业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集加工番茄及甜菜种子科研育种、引种、良种繁育、栽培技术研究开发为一体的专业化研究机构。下设种子研究所和种子农资部,立足于快速发展的番茄产业及制糖产业

16、,与自治区农科院、中国农科院、美国亨氏公司、联合利华、日本地扪公司等保持着密切的合作关系,力求从品种和农业技术角度充分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解决中粮屯河产业中存在的原料差异化品种问题、均衡供料问题、农残问题、品质问题等。同时对研发的新品种进行良种繁育,对种子进行质量检验及加工包装,生产出符合产业需求的优良品种,从而在农业生产方面为产业的健康、稳步、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不断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1.1.5环境因素 (Environmental):原料产地生产环境优越全球番茄生产区域有限。酱用番茄最适宜生长地区集中在北纬34-50度之间,目前世界上番茄主要产地,比如中国新疆天山南北麓、内蒙古河

17、套地区、欧洲地中海周边国家、美国加州等都在这条种植带上。目前,欧美番茄酱产业基地向中国的转移正在形成趋势。而公司原料产地新疆地区正是世界上最适合生产番茄的地区之一,当地阳光充足,气候干燥、冷凉,昼夜温差较大,这里生长的番茄,番茄红素含量远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新疆是世界第二大番茄产地,已经成为全球番茄酱产业中最重要的生产与出口地区之一。屯河集团是世界第二大,亚洲第一大番茄加工出口商。中粮屯河现有35家番茄、林果加工和制糖企业所在地示意图同时新疆也是中国甜菜优势产区之一,甜菜生长地集中在北疆、南疆焉耆盆地和伊犁地区,这里的绿洲均处于天山环抱之中,作物生长依靠天山雪水灌溉,造就了作物的优良品质。中粮

18、屯河在新疆、山西拥有9家糖厂,甜菜日处理能力为2.5万吨、年产47万吨糖、18.3万吨颗粒粕、4.2万吨食用酒精的生产能力。糖产量占到新疆总产量的80,占全国甜菜糖产量的36%。在新疆天山以南,四季分明,无霜期长,日照充足,热量丰富,降水稀少,蒸发量和昼夜温差大,大于10 的有效积温高达4100 ,是中国最适宜发展温带温果适生区之一,同时也是世界六大种质资源库之一。南疆农户有种植林果的传统,各类果园面积达800万亩,林果加工条件优越。中粮屯河在中国新疆喀什、和田、阿克苏等地拥有4家果品加工企业,在当地拥有20多万亩杏果园,具有10万吨鲜杏加工能力/年,杏浆1.8万吨/年。存在原料风险甜菜是生产

19、白糖的原料,番茄是生产番茄酱的原料,两者都可能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假设糖厂收不到足够原料,或者糖厂之间抢购原料而发生抬价都会对糖厂产生负面影响。目前,番茄原料供应方面存在的隐患和问题主要来自几个方面:(1)天气影响。频繁发生的灾害性天气例如冻害、干热风和秋季持续阴雨等造成原料减产和品质下降。(2)土壤退化。原料主产区不同程度出现土壤侵蚀、肥力衰减、土壤酸化等土壤退化现象。(3)品种退化。由于主栽品种单一和连年种植,常规品种的优势特征逐年衰退,田间表现缺陷增加。(4)原料管理。原料种植分散,种植户人均拥有土地面积小,种植技术和观念落后,不重视轮作倒荏,使单产下降,病害增多。有些种植户的种植、采摘

20、和交售行为不能按企业要求去做,直接影响番茄原料质量。1.1.6法律因素 (Legal):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颁布随着我国越来越关注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于2006年4月29日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自2006年11月1日起施行。重点强调要强化源头治理,加强全程监控,以及强化市场准入,实行责任追溯,以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1.1.7 PESTEL模型分析总结通过对PESTEL分析,我们认为在稳定健康的宏观经济环境下,我国番茄,林果加工和制糖行业的发展前景还是非常值得令人期待的。伴随着消费增长空间增长和入世的契机带来的

21、市场扩张,这些行业的竞争力将逐步增强并日趋成熟。1.2行业分析-Porter五力模型五力分析模型是迈克尔波特(Michael Porter)于80年代初提出的,对企业战略制定产生了全球性的深远影响。用于竞争战略的分析,可以有效的分析客户的竞争环境。五力分别是: 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潜在竞争者进入的能力、替代品的替代能力、行业内竞争者现在的竞争能力。1.2.1现有竞争者产业现状-番茄加工业排名公司名称所在国产能占全球市场份额日产能(吨)年产能(吨)1MORNING STAR USA40 0003 400 00011,33%2TUNHE CHINA-1 800 0006,0

22、0%3CHALKIS CHINA-1 600 0005,33%4SK FOODS USA-1 550 0005,17%5HEINZ USA-1 400 0004,67%6INGOMAR USA12 0001 000 0003,33%7C.I.O. ITALY15 000730 0002,43%8CONAGRA* USA-720 0002,40%9LOS GATOS USA8 600700 0002,33%10RIO BRAVO USA-650 0002,17%11CAMPBELL USA-630 0002,10%12UNILEVER* NL-600 0002,00%13PCP* USA-540

23、 0001,80%14TAT TURKEY12 000480 0001,60%15BOSCHI* ITALY-470 0001,57%16ACONCAGUA FOOD CHILE6 500400 0001,33%17AGROZZI* CHILE4 500360 0001,20%18TOMA-TEK* USA-340 0001,13%19MERKO TURKEY-330 0001,10%20CONESA SPAIN7 500330 0001,10%前20名总产能18 030 00060,13%全球前20位番茄加工商排名目前,我国番茄的种植、加工和出口处于持续增长态势。2006年,我国加工新鲜番茄

24、量430万吨,生产番茄酱近70万吨。产品主要有番茄酱、去皮番茄或碎块、调味番茄酱、番茄粉、番茄红素等。大包装番茄酱是最主要的产品形式,固形物含量分为28%30%和36%38%两种,大多采用220升无菌袋包装。目前全国共有番茄酱生产企业66家,日处理鲜番茄能力为13.07万吨,其中新疆有40家工厂,占全国61.4%;甘肃8家工厂,占全国9.2%;内蒙古河套19家企业,占全国29.4%。中粮屯河是全国鲜番茄加工能力最大的企业,拥有17家工厂,2006年,加工鲜番茄208万吨,生产番茄酱28万吨,占全国总量的48.3%;新疆中基加工鲜番茄146万吨,生产番茄酱19.8万吨;富源实业加工鲜番茄39万吨

25、,生产番茄酱5.1万吨;新疆天业加工鲜番茄29万吨,生产番茄酱3.8万吨。小包装番茄酱和番茄沙司的生产企业主要有中粮屯河、新疆中基实业等。中基发展分装产品做小包装OEM加工,天津生产基地生产能力达10万吨/年,是目前国内最大的番茄酱分装工厂。番茄粉以优质番茄酱为原料,经喷雾干燥加工制成,主要用于食品调味粉、速溶汤料、烹调用调味粉料、意大利面着色剂等。由于生产技术含量较高,仅有少数企业掌握番茄粉生产工艺和技术,中粮屯河已经通过国际一流采购商质量体系认证,产品远销欧美等国际市场。-甜菜制糖业近10 多年来食糖产量呈现逐步增长的趋势,1993/94 年制糖期食糖产量为602.3 万吨到2002/03

26、 年制糖期食糖产量突破千万吨大关达到了1063.7 万吨。 2003/04 -2004/05 年制糖期受主产区干旱的影响产量有所下降,平均年增长率达到了5% 以上。在全国食糖总产量中甘蔗糖的比例呈逐步升高趋势,甜菜糖的比例呈逐步下降趋势。1993/94年制糖期甘蔗糖比例为83.4 %,2004/05 年制糖期上升到93.4% ;而同期甜菜糖比例则由16.6%下降到6.6%。国内市场集中度-番茄加工业在全球番茄酱产业链中,我国新疆内蒙古基地的定位是初级中间加工品,以出口为主。目前已占到全球出口量的30%左右。双头寡头垄断格局稳定,企业能够顺利传导成本压力。从子行业层面来看,番茄酱加工的模式是典型

27、的“农户+基地/采购商+企业”的订单农业模式,产品层面的成本优势保证了下游需求的持续强劲,而行业集中度高则保证了企业在产业链中的强势地位,保证了顺利传导上游涨价的能力。由于酱用番茄种植的资源集中性和稀缺性,新疆和内蒙古的番茄种植资源基本已被屯河和新中基两家公司垄断,在国内,两家巨头占番茄种植面积的80%以上,占番茄酱出口量的97%以上,双寡头格局稳定。-甜菜制糖业截止到2005年底,全国共有制糖生产企业(集团)209家,开工糖厂297家,其中,甜菜糖生产企业(集团)32家,糖厂38家,甘蔗糖生产企业(集团)165家,糖厂259家,炼糖企业12家。全国年销糖量500吨以上的食糖流通企业的户数有3

28、400户,年销糖量500吨以下的食糖流通企业的数量更多,难以统计。 行业企业的数量可以得出行业竞争的广度,而企业规模的大小可以看出行业竞争的深度。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食糖行业的流通企业数量众多,规模大小不一,因此,食糖行业的竞争在地域范围上非常广泛,在纵向深度方面,企业触及到了市场的各个角落。国际市场竞争-番茄制品出口比较优势近年来, 世界番茄贸易发展迅速, 贸易总量已经从1994 年的1 043.65 万上吨升到2003年的1 460.82 万吨,其中211.4 万吨来自番茄出口量的增长。浓缩番茄汁和番茄酱不仅出口量有所增加,而且在番茄出口总量中的比重也同时增长,2003年二者分别比1994

29、年增长了0.03%和5.42%。从世界番茄的贸易格局特征来看,首先,番茄主要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19982003 年间,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的各类番茄产品净出口量从91.97万吨上升到156.58万吨,其占世界番茄出口总量的份额从16.15%上升到20.76%。其次,在洲际之间,番茄产品主要从亚洲和南美洲流向其他各洲,其中,亚洲出口增长迅猛,19982003 年净出口增长了3倍多,达到34.54万吨另一方面,其他各洲进口番茄情况差异明显,非洲净进口量从1996年的5.9万吨增长到2003年的10.02万吨,而同期北中美洲净进口量从19.04万吨下降到3.3 万吨,欧洲各年间波动较大。

30、第三,不同番茄产品在贸易流向上存在较大差异。新鲜番茄和番茄酱主要从亚洲和非洲出口到欧洲和北、中美洲。近年来世界番茄产品进出口贸易仍呈不断扩大趋势,亚洲的发展中国家如中国和土耳其,在世界番茄出口市场的地位正在不断提高。1.国际市场占有率在国际市场上, 一国产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可以体现其产品的“势力范围”, 即其国际竞争力的大小, 故本文首先采用该指标对拟解决的问题进行测算, 其计算公式如下: MSij=Xij/XWj式中: MSij 表示i 国j 产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 Xij表示i 国j 产品的出口总额; XWj 表示世界j 产品的出口总额。从表3 可见, 各国在不同产品市场各有优势。新鲜番茄

31、出口市场被西班牙、墨西哥和荷兰主导, 2003 年3 国合计占有世界65.01%的份额,并且近年来几乎没有变动, 土耳其和比利时的优势有所提高但影响力不大; 去皮番茄市场则被意大利垄断, 同时2003 年其他国家的市场占有率较1998 年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普通番茄汁的市场占有率增加最快的是意大利, 从1998 年7.31%上升到2003 年的24.25%, 下降最多的是美国, 同期从11.4%降到2.6%, 同时西班牙、中国、土耳其和约旦的竞争能力有所提升; 中国在番茄酱和浓缩番茄汁市场( 10 国中只有中国出口浓缩番茄汁) 的竞争优势增长最快, 分别从1998年的5.15%和0.79%提

32、高到2003 年的13.96%和21.48%.2显示性比较优势系数显示性比较优势系数(RCA)简单地说是指一个国家某种商品的出口值占该国所有出口商品总值的份额与世界该类商品的出口值占世界所有商品出口总值的份额的比例。2003 年新鲜番茄RCA指数大于1 的国家是墨西哥、荷兰、摩洛哥和约旦, 其RCA 指数均达到1.7, 次为比利时的1.64 和西班牙的1.39, 其他国家的出口不具有竞争力。从动态角度看, 新鲜番茄出口竞争力除了意大利和中国出现下降外, 其他国家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在去皮番茄的出口中, 可以明显的看到, 美国在1998 年表现出的RCA 指数为2 的竞争优势已被意大利完全取代,

33、 2003 年意大利的RCA 为3.7, 其他国家除土耳其的RCA 有所上升外基本维持不具竞争优势的地位。在普通番茄汁市场, 美国的RCA 从1998 年的3.63 下降到2003年的0.51, 其竞争优势被意大利和比利时完全代, 2003 年意大利和比利时的RCA 分别为1.52和1.31, 也是10 国中优势提升最快的2 个国家。2003 年番茄酱的RCA 大于1 的国家有意大利、中国、土耳其和美国, 其中中国最高为3.2, 同时中国也是10国中较1998 年RCA 增加最多的国家, 其余国家的竞争优势均有所下降。2003 年中国的RCA 为2.66, 具有出口竞争优势。3价格竞争优势一国

34、某产品的国际竞争能力从一定程度上可以从其出口价格( FOB) 中有所反映。从表5 可见, 2003 年世界主要番茄产品出口国的各类番茄产品出口价格中, 各国产品出口价格差异显著。总体来说, 中国、土耳其、约旦和摩洛哥具有较强的价格竞争优势, 而发达国家普遍出口价格偏高, 不具有价格竞争优势。但是, 由于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是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成本因素并不能够完全决定产品贸易竞争水平的高低。整体而言,19982003 年中国各类番茄产品总的TC 指数在0.870.93 之间浮动, 表现出较强的贸易竞争优势。具体地, 从国际市场占有率和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来看, 2003 年中国番茄酱在世

35、界市场占到13.96%, RCA 指数为3.2, 高于其他主要出口国, 显示出较强的国际竞争力, 是中国番茄产品中第1 大出口产品。浓缩番茄汁在2003 年占到世界市场的21.48%, 仅次于俄罗斯,是世界第二大浓缩番茄汁出口国, 同期RCA 指数为2.66, 同样具有贸易竞争优势。从TC 指数、RCA 指数和MS 指数的测算结果可以看出中国在番茄酱和浓缩番茄汁的出口中优势最明显, 而且这种优势具有不断提升的趋势。1.2.2新进入者威胁规模经济 规模经济(economies of scale)又称“规模利益”(scale merit),指随生产能力的扩大,使单位成本下降的趋势,即长期费用曲线呈

36、下降趋势。规模指的是生产的批量,具体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生产设备条件不变,即生产能力不变情况下的生产批量变化,另一种是生产设备条件即生产能力变化时的生产批量变化。规模经济概念中的规模指的是后者,即伴随着生产能力扩大而出现的生产批量的扩大,而经济则合有节省、效益、好处的意思。-番茄加工业对于我国番茄加工行业表现极强的区域性,主要在我国的新疆地区,对于新疆番茄加工业而言,由于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基本已形成规模经济。这种规模经济不仅表现在企业生产能力的大小上,还表现在原材料基地建设的规模上,从而导致愿意进入的番茄加工的新疆本地企业数量有所减少。在国内,除甘肃张掖、高台和黑龙江齐齐哈尔地区有加工番茄种植

37、外,内蒙古河套地区由于具有与新疆相同的资源环境优势,番茄种植和加工有所发展。但这些地区的番茄加工企业由于进入市场晚,普遍规模还较小,因此对新疆番茄加工业造成的竞争压力也十分有限。在国际市场上,由于新疆番茄加工业目前企业规模较大,独特的资源优势使其具有相对的成本优势,新进入企业只有达到相应的规模或通过多样化经营分摊成本,才能与新疆番茄加工业的成本优势抗衡,这使国外一些企业也望而止步。因此,对新疆番茄加工业而言,潜在进入者造成的竞争压力相对还较小。2006年,全国共有番茄酱生产企业66家,中粮新疆屯河股份有限公司番茄酱产量名列全国第一、世界第二。其他主要生产企业有新疆中基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内蒙古巴

38、彦淖尔富源实业集团、新疆天业股份有限公司、泰顺兴业(内蒙古)食品有限公司、中化河北进出口公司等。全国年加工番茄酱生产能力超过100万吨,年出口量60多万吨,我国已经成为继美国、欧盟之后的第三大生产地区和第一大出口国,在世界番茄酱市场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中中粮屯河现在具有50万吨大包装番茄酱、5.3万吨小包装番茄酱、3000吨番茄粉、10万吨番茄红素等系列番茄制品的生产能力,是世界最大的番茄酱供应商之一,大包装番茄酱占全国番茄制品出口总量的46%,全球贸易总量的18%。公司方面预计,2007年产季,中粮屯河占全国番茄加工的比重将达到50%。新中基现有23座工厂,产品种类达4000余种,产能达

39、到64万吨,其中大包装番茄酱44万吨,各类罐头20万吨。公司负责人介绍,到2010年,公司计划浓缩番茄酱年产量将达到60万吨,小包装终端产品年产量达到28万吨,番茄红素和番茄纤维的年产量达到250万盒。新中基、新疆屯河番茄酱年产能均在在30万吨以上合计占全国番茄酱产量的80%,组成了行业第一梯队,新疆天业,内蒙古巴彦淖尔富源番茄酱年产能在2万吨以上,为第二梯队,其他少于2万吨的厂商为第三梯队。三层竞争格局模型产品技术竞争-番茄加工业一般而言,浓度高,粘度值高的番茄酱更受市场的欢迎,则需要生产厂商具有较高的技术实力和科研水准。而中粮屯河公司是目前中国唯一一家能生产的42%浓度、粘度值达5.5厘米

40、以下的冷破番茄酱,及22/24浓度、粘度值达到2厘米的深受北美市场欢迎的皮籽酱。 制糖行业的进入壁垒制糖行业中流通企业的规模经济并不十分明显,但是,在制糖企业中,出现了许多掌握蔗源的大型企业,他们可以降低成本,取得规模效应。在资金要求方面,进入制糖行业需要大量的资本作后盾,而进入流通行业,资本需要相对较低。在产品化方面,我国食糖生产统一执行国家标准,产品差异性不大,不同产地、厂家的食糖基本上可完全相互替代。转换成本是指企业从生产一种产品转换为生产另外一种产品的成本问题,很显然,如果从非制糖企业转变为制糖企业,需要大量采购制糖设备和重新培训员工,这需要付出较大的成本。目前,我国食糖业以市场批发为

41、主要的销售渠道,存在大量的食糖流通企业,因此,销售渠道问题对新进入者影响不大。1991年以后,国家逐渐取消了对食糖经营主体资格、流通渠道、购买力的限制政策,取消了食糖的政府指导价。因此,国家政策对于新进入者的限制不大。1.2.3供应商力量在果蔬加工业中,供应商主要包括三类:第一类是原材料供应商,对屯河而言即番茄和甜菜种植户;第二类是辅材料供应商,包括外包装桶的供应商、包装袋的供应商、托盘的供应商、煤炭等供应商;第三类其他供应商。其中原材料质量高低对果蔬加工产品的品质和口味起着决定性作用。如番茄红色素浓度越高则番茄品质越高。当原材料的品质很大程度取决于原材料的质量时,原材料供应商的议价能力增强。

42、但原材料供应商,即番茄种植户随着新疆番茄加工业产业化的发展和番茄种植基地建设水平日益提高,虽然番茄加工龙头企业在交易市场上仍居于主导强势地位,但番茄加工龙头企业与番茄种植户之间的利益分配问题逐步得到解决和改善,原材料成本因订单农业的发展而逐渐稳定,番茄种植户具有一定的议价能力。辅料的供应商目前主要是外包装(玻璃瓶包装、铝塑复合包装和钢桶包装)的供应商。尽管包装材料成本占番茄制造成本的比率较高,但目前新疆包装制造业发展迅速,中高档的铝塑复合包装和钢桶包装供给质量和数量的明显增加,使得包装供应商的侃价能力也在议价步下降。此外,提供运输的供应商的议价价能力有所增强,原因在于新疆番茄制品产量随着市场的

43、开发不断扩大,产量激增,导致铁路运输压力加大,铁路运力不足。甜菜种植户处于小农种植规模状态,集中度不高。而这种小规模种植模式决定了他们讨价还价能力并不强,而且,由于缺乏必要的资金和技术,他们纵向整合进入食糖制造行业的可能性也不大。总的来说,在“农户-基地-公司”系下,中粮屯河公司供应商议价能力较弱。1.2.4客户力量我国新疆地区生产的番茄酱成色好,营养丰富,品质优良,欧洲、日本、韩国和中南亚地区客户具有一定的忠诚度。同时,中粮屯河向亨氏(H.J. Heinz Co.)、雀巢公司(Nestle SA)和荷兰联合利华公司(Unilever N.V.)供应大包装番茄酱,并向麦当劳(McDonalds

44、 Corp.)和百胜餐饮集团(Yum! Brands Inc.)旗下KFC等在中国的快餐连锁店提供番茄酱。中粮屯河和亨氏均表示,过去一年多来亨氏一直在向中粮屯河提供番茄种子、加工设备和研发支持,虽然双方并没有正式成立合资公司。亨氏的一位发言人称,该公司的大包装番茄酱大约有5%是由中粮屯河提供的。我国食糖流通主要以市场批发为主,其他方式为辅。因此,对于广大食糖终端用户来说,讨价还价的能力并不强,他们主要关注产品的价格和质量。从食糖制造厂商的角度看,批发商讨价还价的能力也不强,这是因为我国制糖企业的规模都比较大,他们在一定程度上垄断市场,影响食糖的价格。但是大量用糖单位(如食品生产企业等)还是具有

45、一定的讨价还价能力的。1.2.5替代品严格来说番茄酱并无替代品,但是作为番茄酱的衍生产品番茄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替代番茄酱,由于加工番茄汁工艺与加工番茄酱相类似,所以番茄酱加工企业大多都拥有番茄汁的加工业务,因此并不能对番茄酱构成替代品威胁。但是在调味品市场细分的时代,番茄酱替代品种类繁多,一类是以果酱为主体的替代品,如草莓酱等;另一类是烹调为主的调味酱料,如咖喱酱、豆豉酱、排骨酱、鱼子酱等。眼下我国调味品行业发展迅速,尤其是在烹调酱料方面年均增长超过20%,另外还有国外资本介入如亨氏、雀巢等,但是由于消费偏好不同,番茄酱亦不能被完全替代,另外,番茄加工的成本低廉也是其在价格上的一大优势。食糖主

46、要的替代品有两大类:一类是健康类替代品,如淀粉糖、果糖、葡萄糖、木糖醇等;另一类是以糖精、甜蜜素等为代表的非健康类替代品。近年来,我国淀粉糖行业发展迅猛,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淀粉糖生产国。与蔗糖相比,淀粉糖在价格方面具有较大优势,而且原材料来源广泛。所以食糖替代品威胁较大。1.2.6 Porter五力模型分析总结通过对porter五项竞争力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中国番茄行业经过近几年的高速发展已经形成了双寡头垄断的较成熟阶段,整个行业形成了规模经济效应,市场份额主要控制在中粮屯河和新中基两大巨头手中。我们认为在这样的行业结构中,企业的持续经营能力,规模化,完善的销售渠道以及自身的技

47、术研发能力是其保持盈利性并在竞争中保持优势的关键因素。而食糖行业的制糖企业潜在进入者威胁比较小,供应商和顾客讨价还价的能力不强,但是,制糖企业还是受到行业内现有制糖企业和替代品的威胁,竞争压力也比较大。因此食糖行业内的企业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确定发展方向和竞争战略,确立自己的竞争优势。2.0财务分析注:此次财务分析在四大能力方面,因公司于2006年第四季度正式完成重组,因此选取的时间结点为2006年第四季度至2007年第三季度。由于行业所处的寡头特殊性,特选取新中基作为比较对象进行分析。在现金流分析方面,由于完成重组前后公司现金流量变化较大,因此特选取2005年至2007年这一时间段为分析期间。2.1四大能力分析2.1.1偿债能力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