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产业结构与区域结构分析.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647398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779.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产业结构与区域结构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产业结构与区域结构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产业结构与区域结构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产业结构与区域结构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产业结构与区域结构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产业结构与区域结构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产业结构与区域结构分析.docx(4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北京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产业结构与区域结构分析摘要:北京市是一座拥有深厚历史北京的城市,它是我国的首都,受到大家的广泛关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产业结构与区域结构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本文搜集了近三十年来的有关数据,并采用图表分析,比较分析等方法来对北京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产业结构与区域结构做统计分析。关键词:固定资产投资产业结构区域结构近三十年目录:(一) 引言4(二) 北京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产业结构分析5(三) 北京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区域结构分析20(四)结论43(一) 引言北京,作为我国的首都,历来受到人们的关注。早在西周初年,周武王即封召公于北京及附近地区,称燕,都城在今北

2、京房山区的琉璃河镇,在后来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北京也作为一颗耀眼的明珠存在着。北京市的方方面面都存在着厚重的历史文化气息,不仅在中国是一个经济文化高度发达的大都会,在世界上仍然备受着瞩目。毫无疑问,北京的经济发展水平在我国各大城市中居于领先地位,国人们对北京市的经济发展有着极为浓厚的兴趣。本文将从全社会固定资产的有关方面对北京市的经济做一个说明,重点对产业结构和区域结构进行统计分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是指以货币表现的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活动的工作量,它是反映固定资产投资规模、速度、比例关系和使用方向的综合性指标。固定资产投资是社会固定资产再生产的主要手段。通过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的活动,国民经济不断

3、采用先进技术装备,建立新兴部门,进一步调整经济结构和生产力的地区分布,增强经济实力,为改善人民物质文化生活创造物质条件。这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固定资产投资按经济统计可划分为:第一产业,是指农、林、牧、渔业。第二产业,是指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第三产业,是指除第一、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第三产业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和娱

4、乐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国际组织。本文将搜集近三十年来北京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在三次产业上的数据做具体分析,同时选取几个代表区域做区域结构分析。(二)北京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产业结构分析一、相关概念1.产业结构,亦称国民经济的部门结构。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之间以及各产业部门内部的构成。社会生产的产业结构或部门结构是在一般分工和特殊分工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研究产业结构,主要是研究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两大部类之间的关系;从部门来看,主要是研究农业、轻工业、重工业、建筑业、商业服务业等部门之间的关系,以及各产业部门的内部关系。在经济研究和经济管理中,经常使用的分类方法主要有两大领域、两大部类分

5、类法,三次产业分类法,资源密集度分类法与国际标准产业分类。本文采用三次产业分类法。三次产业分类法是根据社会生产活动历史发展的顺序对产业结构的划分。产品直接取自自然界的部门称为第一产业,对初级产品进行再加工的部门称为第二产业,为生产和消费提供各种服务的部门称为第三产业。这种分类方法成为世界上较为通用的产业结构分类方法。我国的三次产业划分是:第一产业: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和渔业)。第二产业:工业(包括采掘业,制造业,电力、煤气、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和建筑业,产业革命往往是由于制造业的革命引发的一场导致三大产业全面变革。第三产业:除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各业。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第三产业可分

6、为两大部分:一是流通部门,二是服务部门。具体可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流通部门(物流业),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第二层次: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部门,包括金融、保险业,地质勘查业、水利管理业,房地产业,社会服务业,农、林、牧、渔服务业,交通运输辅助业,综合技术服务业等。第三层次: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包括教育、文化艺术及广播电影电视业,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科学研究业等。第四层次:为社会公共需要服务的部门,包括国家机关、政党机关和社会团体以及军队、警察等。2.影响产业结构的因素为:第一,知识与技术创新。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主

7、要推动力量,也是产业结构变迁的动力。科学技术发展是影响产业结构变化的最主要因素,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二,技术革命催生新产业。技术革命、技术创新和技术扩散都对产业结构的升级产生影响,特别是技术革命,往往导致一些新的产业部门的诞生。第三,技术创新促进产业发展。科学技术要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必须从知识形态转化为物质形态,从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而这一转化正是在技术创新这一环节实现的。技术创新是一个不间断的过程,从动态角度看,技术创新过程是由科学研究形成新的发明,新产品开发、试制和生产,试产营销等环节构成的。技术创新是产业成长和发展的推动力量。第四,自然资源禀赋。自然资源是社会生

8、产过程所依赖的外界自然条件。第五,需求结构。第六,人口规模与结构。第七,国际贸易。第八,其他因素。 二、数据分析11从图1.1,图1.2,图1.3,中可以看出北京市1981年到2014年,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额,第二产业固定资产投资额,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额,固定资产投资额都总体上呈上升趋势,虽然有所波动。其中,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额上升比较快,第二产业 有所放缓,但仍处于较高水平,第一产业虽然总量上比较小,但是还是上升的。在1981年,北京市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额仅为0.6亿元,第二产业固定资产投资额为13.6亿元,是第一产业的将近20倍,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额为17.2亿元是第一产业的将近

9、30倍,比第二产业多将近4个亿。1992年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额为114.2亿元,超过100亿元,同年第二产业固定资产投资额为82.9亿元,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额为3.9亿元,第三产业是第一产业的30多倍,第二产业比第二产业多出30个亿左右,明显第三产业与第一产业与第二产业的差距在拉大。从2000年到2001年,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额有着明显的上升,2000年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额为510.3亿元,2001年为1367.9亿元,突破1000亿元,翻了两倍多。2013年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额已经达到了6101.7亿元,同年,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额为175.5亿元,第二产业固定资产投资额为755亿

10、元是第一产业的将近7倍,由此看出,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额占绝对优势,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额处于较为弱势的地位。北京市1981年-2014年固定资产投资情况年份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额(亿元)第二产业固定资产投资额(亿元)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额(亿元)固定资产投资额(万元)1981年17.213.60.63660001982年17.915.41.23860001983年20.916.41.25130001984年30.620.31.36630001985年43.832.41.69452001986年51.641.41.510623001987年72.946.91.613624001988年87.9

11、48.8216300001989年81.938.41.913950001990年89.943.32.417920001991年90.451.32.719200001992年114.282.93.926600001993年165.7150.42.141040001994年318.4185.83.764880001995年284.8153.73.184150001996年319.7174.92.887690001997年380.1201.10.996120001998年479.7201.71.5112460001999年470.4179.41.7117060002000年510.3157.2312

12、9740002001年1367.9154.28.4153050002002年1621.8188.267.5181430002003年1875.4260.721215710002004年2112.740114.6252830002005年2405.6409.811.9282720002006年2993.8364.214.5329640002007年3465.8484.516.7396660002008年3437.638628.1384850002009年4389.5411.457.4485840002010年4922.3528.143.2549350002011年5101.3762.247.25

13、57892712012年5597.5719.8145.4611240002013年6101.7755175.5698266962014年75623000图1.1数据来源: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数据库,年度数据分析,选择地区参数进行分析(北京),选择指标参数进行分析(固定资产投资,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额,第二产业投资额,第三产业投资额,固定资产投资额),全部年份。网址: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额%3B第二产业固定资产投资额%3B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额%3B固定资产投资额%3B&postYear=full&areaSelType=xjSel&postDefTar=2.从图1.2可以看出在1990年以前

14、第一产业投资额处于一个很低的水平,在1990年以后才有所增长,但是,从1995年到2000年有所下降,从2005年到2010年有先下降后上升的过程,2010年以后有一个先下降后上升的过程,由此可知,第一产业农业的固定资产投资额并不稳定,呈现一个周期性波动的过程。2012年,2013年第一产业固定投资额有显著上升,比起以前年份,总量上有一个飞跃,从柱形图上来看,柱形图的长度比较长。结合我国这两年的经济形势不难看出,我们将投资力度向农业倾斜了一些。从1981年到1988年,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额是不断上升的,1981年仅为0.6亿元,1988年上升为2亿元。从1988年到1989年第一产业固定资产

15、投资额有小幅度的下降,从2亿元下降到1.9亿元。从1989年到1992年处于小幅上升当中,1992年为3.9亿元,是从1981年到2000年将近20年间最高的。从1992年到1993年有所下降。1993年到1994年上升,1994年到1997年降至0.9亿元。21世纪以后,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额大致处于上升状态,并且总量也是比较高的,相较历年来说。2012年145.4亿元,突破100亿元,这对第一产业农业来说是非常不容易的。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额图1.2 北京市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额数据来源:同图1.13.从图1.3中可以看出北京市固定资产投资额总体来说呈现上升趋势,但是有很大的波动周期,19

16、85年到1995年先下降后上升,1996年到2005年先下降后上升,2006年到2012年期间,由于08年的金融危机,在2007年到2008年期间有显著下降,忽略这个异常情况,在2006年到2012年期间,第二次产业固定资产投资额呈现U型,先下降后上升。毛泽东1949年3月5日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上说到要大力发展生产建设事业,将我国从一个农业国,变成一个工业国。新中国建立以来,我们的第二产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因此,第二产业早些年的占比比较高,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第二产业的份额渐渐减少。英国是一个较为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他的发迹大体是在工业革命之后开始的,工业在那个年

17、代有着不言而喻的重要地位。战争结束后的那几年里,我们造不出一架像样的飞机,一艘像样的轮船,一台像样的坦克,我们的工业极其落后,所以,在那个年代,我们极其看中工业的发展。现在虽然说工业同样重要,但是第三产业这个新兴力量越来越发挥其重要角色,在现代这个大舞台上发挥其特色。第二产业固定资产投资额图1.3 北京市第二产业固定资投资额数据来源:同图1.14.从图1.4可以看出,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额,总体上来说呈上升趋势,特别是在2000年以后呈上升趋势,但是20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使得2007年到2008年间不增反降。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额的比例上升,说明我们的经济在进步,除了靠传统的第二产业制作业

18、拉动经济增长外,第三产业是不可小觑的力量。截至2013年已经达到了6101.7亿元,是同年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额175.5亿元的30倍。而在早期的1981年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额仅为17.2亿元,短短几十年间,翻了几百倍。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额图1.4 北京市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额数据来源:同图1.15.从图1.5可以明显的看出,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额最小,位于最下方,第二产业固定资产投资额居于第二位,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额居于第一位,并且与第二产业固定资产投资额相差甚远。在1993年以前,三次产业固定资产投资额的差距很小,但在以后的年份中差距越来越大,说明第三产业发展的很好。而且我们知道,以

19、前第二产业工业创造的GDP价值很高,占GDP的百分之五十以上,第二产业农业占比是最低的,第三产业占比也很小,但是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第三产业服务业得到了大力发展,创造了许多价值,近年来,第三产业创造的GDP,占比已经上升为40%以上,第二产业则下降为40%多,但是依然居于首位,第一产业占比仍然居于末位。第三产业的到较好发展的原因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经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我们越来越重视第三产业的发展。有种理论,是说人们在满足生理需求后,就会寻求精神上的需求,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的物质需求已经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满足,我们就会更多的追求精神上的满足,就会有更多的人去旅游,享受别人带来的服务等等,第三产

20、业就会的到很好的发展,北京市的第三产业发展势头迅猛,与时代的潮流是分不开的。从图1.6可以看出,第二产业固定资产投资额与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额有着很大的相关性,在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额下降的时候第二产业固定资产投资额也会下降,在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额上升的时候第二产业固定资产投资额也会上升,也就是说,二者的周期性几乎是相同的。从图1.7可以看出第一产业与第二产业没有很强的相关性,但是依旧可以看出当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额上升时,第二产业固定资产投资额是下降的,当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额下降时,第二产业固定资产投资额有时候是上升的,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第二产业“挤掉”一部分第一产业的固定资产投资额。

21、三次产业固定资产投资额的比较图1.5 三次产业固定资产投资额的比较数据来源:同图1.1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额图1.6 北京市第三产业与第二产业固定资产投资额数据来源:同图1.1第一产业与第二产业固定资产投资额图1.7 北京市第一产业与第二产业固定资产投资额数据来源:同图1.1三、数据分析21.结合三次产业对GDP的贡献以及全社会固定资产在三次产业的投资情况,我们不难得出以下结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中第三产业是投资得最多的,从图2.1可以看出,第三产业对GDP的贡献率也是最多的,2001年第三产业对GDP的贡献率为72.5%,2001年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额为1367.9亿元。200

22、1年第二产业对GDP的贡献率为26.7%,第二产业固定资产投资额为154.2亿元。2002年第三产业对GDP的贡献率为76.1%,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额为1621.8亿元,可以看出,当增大对第三产业的固定资产投资时,第三产业对GDP的贡献率也是增加的。2002年第二产业对GDP的贡献率为23.4%,第二产业固定资产投资额为188.26亿元。2013年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额为6101.7亿元,第二产业固定资产投资额为755亿元,第三产业对GDP的贡献率为78.3%,第二产业对GDP的贡献率为21.7%。总的来说,对第三产业的固定资产投资额在上升,第三产业对GDP的贡献率也是上升的,第二产业对GD

23、P的贡献率却是有所下降的。从图2.1还可以看出GDP中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是最多,第二产业其次,第一产业最少,这也是和固定资产投资额相对应的。北京市三次产业与GDP的情况年份第三产业对GDP的贡献率(%)第二产业对GDP的贡献率(%)GDP中第二产业增加值((GDP=100))GDP中第三产业增加值((GDP=100))GDP中第一产业增加值((GDP=100))2001年72.526.72002年76.123.42003年66.833.43661.42.62004年62.237.937.6602.42005年73.426.930.869.11.42006年76.423.528.7701.320

24、07年74.924.926.871.31.12008年97.50.125.678373.24611.07562009年73.126.523.175.90.9965512010年65.734.424.175.10.9026022011年80.219.723.475.80.92012年76.822.922.876.40.82013年74.824.922.318876.85130.8298742014年78.321.721.3780.75图2.1 北京市三次产业与GDP的情况数据来源: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数据库,年度数据分析,选择地区参数进行分析(北京市),选择指标参数进行分析(第三产业对的贡献率

25、,第二产业对的贡献率,GDP中第二产业增加值,GDP中第一产业增加值,GDP中第三产业增加值),全部年份。网址:2.从图2.2中可以看出,第一产业占GDP的比重最少,并且不断下降,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有一个先下降后上升的过程,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有一个先上升后下降的过程。具体来说,1949年第一产业占GDP的比重为23.1%,从1949年到1960年一直处于下降的过程中,1960年降至7%,从1960年到1964年有一个小幅上升的过程,从1964年到1966年有一个小幅下降的过程,1966年到1968年上升,1968年到1969年大幅度下降,1969年到1971年上升,1971年到1981

26、年下降,1981年到1983年有短暂的上升,1988年上升至9%,随后一路下滑至0.7%,1988年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额有明显的上升,进入21世纪,固定资产在第一产业的投资力度明显加强,虽然减缓了第一产业占GDP比重的下滑速度,但仍然组织不了它的下滑趋势。相反的1980年以来,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额的量在不断增加,第三产业对GDP的贡献率也在不断增大,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中第三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已经持续上升,而第一、第二产业的比重在持续下降。基于此,从长期经济产业结构性的变化角度出发,资本市场更多的战略性投资机会应该在迅速发展的第三产业中。从第三产业细分

27、行业的国内生产总值指数看,金融、住宿餐饮和房地产是增长最为迅速的细分行业,尤其是金融行业。这也是不可回避的时代潮流。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率在2005年,2010年都为负值,其他年份为正值,从图1.1可以看出,2004年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额为14.6亿元,2005年为11.9亿元,有明显的下降,这似乎说明了固定资产投额与产业增加值之间的某种联系。2009年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额为57.4亿元,2010年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额为43.2亿元,下降了十多个亿,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率也达到历史最低水平。北京市三次产业增加值增长率及占GDP的比重年份第一产业占GDP的比重(%)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

28、第二产业占GDP比重(%)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率(%)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率(%)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率(%)1949年23.140.136.81950年23.14036.91951年2340.136.91952年22.239.138.71953年17.541.840.71954年14.241.744.11955年14.443.442.21956年12.445.242.41957年10.641.647.81958年11.429.758.91959年8.629.4621960年728.664.41961年10.233.955.91962年12.632.355.11963年1329.557.51964年

29、13.428.458.21965年12.528.5591966年11.824.2641967年1426.959.11968年14.52758.51969年9.324.366.41970年10.218.771.11971年10.321.268.51972年822701973年8.222.769.11974年722.770.31975年6.627.166.31976年5.926.367.81977年5.226.967.91978年5.223.771.11979年4.324.870.91980年4.426.768.91981年4.728.866.51982年6.728.964.41983年731.5

30、61.51984年6.932.860.31985年6.933.359.81986年6.735.158.21987年7.436.755.91988年937541989年8.536.255.31990年8.838.852.41991年7.643.748.71992年6.944.3548.81993年6.146.747.3113.11131994年5.94946.1115114.11995年4.952.442.8120.5107.71996年4.25639.9113.4106.21997年3.758.837.6113.2108.11998年3.361.535.4110.1109.61999年2.96

31、3.233.9110.61122000年2.564.832.7112.9111.42001年2.267.130.84.5113.1109.52002年1.969.129113.38.82003年1.768.629.73.3110.81122004年1.467.930.81.9113.116.72005年1.4269.629.5-0.811311.72006年1.171.927.90.6112.812.62007年1.173.526.832.112.312.72008年1.173.2525.71.111.72.42009年175.923.54.610.39.72010年0.975.1124.1-

32、1.69.113.62011年0.876.123.40.98.66.62012年0.84076.522.73.27.87.52013年0.876.922.337.68.12014年0.74577.921.3图2.2 北京市三次产业增加值增长率及占GDP的比重数据来源: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数据库,年度数据分析,选择地区参数进行分析(北京市),选择指标参数进行分析(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率,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率,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率,第一产业占GDP的比重,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全部年份。网址:(三)北京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区域结构分析一、相关概念1.历史背景。北京是一

33、座有着三千多年历史的古都,在不同的朝代有着不同的称谓,大致算起来有二十多个别称。例如:燕都,日下,幽州,京城,南京,大都,北平,北京,京师,京兆等。现在的北京(Beijing),简称京,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直辖市、国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办公所在地。北京市下辖16个区县。2015年6月,北京市常住人口2168.9万人。北京拥有7项世界遗产,是世界上拥有世界文化遗产数最多的城市。2014年北京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1330.8亿元。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

34、体会议通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都、纪年、国歌、国旗的决议,北平更名为北京。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北京宣告成立。1956年1958年间,将河北省昌平、良乡、房山、大兴、通县、顺义、平谷、密云、怀柔、延庆等县划归北京市,形成今北京市行政区域。2014年北京市辖东城、西城、海淀、朝阳、丰台、门头沟、石景山、房山、通州、顺义、昌平、大兴、怀柔、平谷14个市辖区和延庆、密云2个县(合计16个县级行政区划单位),147个街道、144个镇、33个乡、5个民族乡(合计329个乡级行政单位)。2.区域经济综合概述。2014年北京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1330.8亿元,同2013年比增长7

35、.3%。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99995元(按年平均汇率折合16278美元)。从创新驱动看,2014年北京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1286.6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6.03%,为全国第一。而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超过2700亿元,在GDP中的比重从2008年的12.1%提高到13%左右。从产业结构看,2014年北京第三产业占GDP比重达到77.9%,服务型经济特征更加明显。截至2014年11月底,北京6大高端产业功能区规模以上法人单位实现收入超4.7万亿元,占全市的45.2%,集聚化发展特征愈加明显。其中,以高技术制造业、信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表现最为突出。2014年北京市完成地方公共财政预

36、算收入4027.2亿元,比2013年增长10.0%。其中,增值税646.7亿元,增长12.5%;营业税1068.6亿元,增长3.3%;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915.8亿元和383.5亿元,分别增长14.2%和14.9%。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4510.5亿元,增长8.1%。其中,用于节能环保、科学技术、医疗卫生、农林水、城乡社区的支出分别增长54.4%、20.3%、16.7%、15.5%和8.5%。第二产业中,2014年北京市实现工业增加值3746.8亿元,比2013年增长6.0%。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2%。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增长6.7%;高技术制造业、现代制造业增

37、加值分别增长11.0%和12.2%。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7.9%,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62.7%。规模以上工业实现销售产值17856.3亿元。其中内销产值16446.4亿元;出口交货值1409.8亿元。2014年北京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299.1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493.2亿元;重点行业中,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实现利润452.6亿元;汽车制造业实现利润323.5亿元;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实现利润120.5亿元;医药制造业实现利润110.6亿元;专用设备制造业实现利润69.6亿元;通用设备制造业实现利润55.1亿元。

38、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利润299.3亿元。第三产业中,存贷款:2014年北京市金融机构(含外资)本外币存款余额100095.5亿元;金融机构(含外资)本外币贷款余额53650.6亿元。证券:2014年北京市证券市场各类证券成交额232318.6亿元。其中,股票成交额85714.5亿元;债券成交额110657.5亿元。年末证券市场累计开户数587.5万户。保险:2014年北京市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1207.2亿元。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314.8亿元,人身险保费收入892.5亿元。全年各类保险赔付支出407.2亿元。其中,财产险赔付182.7亿元,人身险赔付224.6亿元。旅游:2014年北京市接待入境

39、旅游者427.5万人次。其中,外国人365.5万人次;港、澳、台同胞62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46.1亿美元。全年接待国内旅游者2.6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3997亿元。国内外旅游总收入为4280.1亿元。全年经旅行社组织的出境游人数410.2万人次。以及在对外经济和批发零售方面均取得了不错的成果。二、数据分析1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是指城镇各种登记注册类型的企业、事业、行政单位及个体户进行的计划总投资在500万元及以上的建设项目投资。镇及镇以上各级政府及主管部门直接领导、管理的建设项目和企事业单位的投资均为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农村固定资产投资 农村投资统计以投资项目建设地址所在的地域为界定农村投资统计的

40、范围,即农村投资是指各种投资主体建设的建设项目地址在农村区域范围内的、以满足农村居民生产、生活需要为主要目的的各种投资活动。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包括农户和非农户固定资产投资。从图3.1可以看出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是在不断增加的,并且前三个五年差不多是以三倍的速度在增长,后三个五年是以两倍的速度在增长。2013年城镇固定资产投资额已经达到了6352.6亿元,相较于1978年的22.6亿元,翻了将近300倍!农村的固定资产投资相较于城市的来说小很多,1981年仅为5.2亿元,而同年城市的为31.4亿元是农村的将近6倍。2013年农村的固定资产投资为679.6亿元,同年城市的为6352.6亿元,是农村的10

41、0倍。说明随着时间的拉长,城市与农村之间的距离在不断的拉大,城市的固定资产投资额比农村的固定资产投资额多的多。从区域上来说,也就是固定资产投资更多的投向农村。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和增长速度情况(1981-2013年) 单位:亿元年 份全 社 会新 增固定资产城 镇#房 地 产农 村#基 础#建 筑固 定投 资固定资产 开 发固定资产 设 施 安 装 资 产投 资 投 资投 资 投 资 投 资1981-1985286.8234.450.840.6184.4198136.631.45.25.830.9198238.634.54.16.126.3198351.338.512.86.732.5198466.352.214.18.847.1198594.077.814.613.247.61986-1990724.1634.922.576.5117.9417.41986106.294.510.414.558.51987136.2121.412.722.179.91988163.0138.721.323.277.31989139.5122.214.726.579.61990179.2158.122.517.431.6122.11991-19952358.72181.5568.4154.1494.91297.11229.11991192.0168.424.02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