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中药ppt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698482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PPT 页数:107 大小:4.0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见中药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07页
常见中药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07页
常见中药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07页
常见中药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07页
常见中药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0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常见中药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见中药ppt课件.ppt(10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药分类及常用中药中医学教研室:毛庆菊,一、解表药,一.概念: 以发散表邪、解除表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之。 解表药主要使肌表之邪外散或从汗化解,从而解除表证。 二.作用和适用范围 1.发汗解表改善或消除表证2.部分兼宣肺止咳平喘作用治疗表邪犯肺、肺失宣降之咳喘 3.部分兼透疹作用治疗麻疹、风疹初期,疹出不畅 4.部分兼利尿消肿作用治疗水肿兼表证 5.部分兼祛风胜湿止痛作用治疗风湿痹证 6.部分兼消疮肿作用治疗疮疡初起兼表证,三.注意事项 1.随证配伍 2.已有阴津损伤者,虽有表证,当慎用,或配合调补气血,养阴生津药 3.因时因地而异 4.辛散轻扬之品,不宜久煎,四、分类:1、发散风寒药性味:

2、多属辛温 功效:以发散风寒为主要作用,发汗之力较强。 主治:外感风寒表证,以及咳喘、水肿、麻疹、疮疡初起而 兼风寒表证者。2、发散风热药 性味:多辛凉,归肺经为主。 功效:疏散风热,发汗作用较缓和,部分兼清头目,利咽喉,宣肺止咳透疹。 主治:风热表证。兼治风热咳嗽,咽喉肿痛,目赤肿痛及麻疹初起有上述风热表证者。,麻黄,辛、微苦,温;归肺、膀胱经;功效1、辛温解表2、宣肺平喘3、利水消肿,临床应用1.用于风寒感冒。发汗力较强,尤宜于风寒表实证 。 2.用于咳喘实证。尤宜风寒外束,肺气壅遏之咳喘 。 3.用于水肿,或水肿兼有表证者。 4.用于风寒湿痹证,以及阴疽,痰核。用法用量 煎服,3-10克。

3、生用:发汗解表,利水消肿力胜 炙用:辛散之性缓,偏于平喘止咳。 使用注意 1.体虚多汗,肾虚喘息不宜用。 2.严重器质性心脏病,高血压病不宜用。,防风,辛、甘、微温,归膀胱、肝、肺、脾;【功效】1、辛温解表2、除湿止痛3、祛风止痉4、透疹止痒,临床应用1、风寒感冒及风热感冒皆可用之,发汗力弱,既散风寒,又疏风热。2、风湿痹痛,关节疼痛,祛风之力较优,为治风通药。3、风疹瘙痒,破伤风,抽搐痉挛,角弓反张,牙关紧闭。用法用量 煎服,3-10克。,柴胡,性能功效1、疏散风热2、和解表里3、疏肝解郁4、升阳举陷,辛、苦,微寒,归肺、肝、脾经,临床应用1.和解退热善于疏散少阳半表半里之邪而和解退热;外感

4、发热。本品有良好的退热作用 疟疾寒热。前人有“疟不离少阳”之说 2.条达肝气而疏肝解郁肝气郁结证 3.升提阳气而举陷气虚下陷证,菊花,处方用名 白菊花(甘菊花,滁菊花) 黄菊花(杭菊花); 野菊花(苦薏),性能功效 1、疏散风热,2、平肝明目,3、解毒疗疮。 因品种不同,作用各有所长: 偏长疏散风热黄菊花(辛散较强) 偏长平肝明目白菊花(兼有甘味) 偏长解毒疗疮野菊花(偏于苦味)应用要点1.解表治风热感冒及温病初起 2.明目治肝经风热,或肝火上攻之目赤肿痛 3.平肝治肝阳肝风眩晕,头痛,惊风 4.解毒治疔疮肿毒;,二、祛风湿药,一.概念:凡能祛风除湿,解除痹痛的药物。 祛风湿药主要能解除肌肉、

5、经络、筋骨间风湿邪气。 二.作用和适用范围 1、主要作用:祛风、除湿;部分药物兼有散寒、通络、止痛、补肝肾、壮筋骨;2、适用范围:风寒湿痹、肢体疼痛、麻木不仁、筋脉拘急等证;三.注意事项 1、随证配伍2、祛风湿药,大都辛散、温燥,能耗阴伤血,故阴虚血亏者慎用;必要时配伍补阴养血药同用;,独活,功效1、祛风除湿2、散寒止痛临床应用1、治疗风寒湿痹证其性下行,对腰以下痹痛尤宜;2、治疗外感风寒湿之头痛等表证;,秦艽,功效1、祛风除湿2、清热除蒸3、清利湿热临床应用1、治疗湿热黄疸、湿疹;2、治疗阴虚内热证;3、治疗风湿热痹证善走四肢,祛风湿而治痹,舒经络以止痛,为治疗风湿痹痛的常用药;(风药中的润

6、剂),三、祛湿剂,一.概念: 凡具有祛湿功效,以祛除湿邪、强健脾胃为主要作用,治疗水湿停聚的药物。 二.分类 1.化湿燥湿药: 性味:多属气味辛温芳香;多入脾胃经; 功效:以辛散温通,芳香能化脾胃湿浊。 主治:主要适用于湿犯中焦所致的脘腹痞满、食少倦怠、呕恶泄泻等病证。2、利水渗湿药: 性味:多属甘淡、性偏于寒;多入脾、肾、肺、膀胱经; 功效:利水渗湿、通利小便。 主治:适用于水湿停聚所致的水肿胀满、小便不利等病证;,三.注意事项 1.随证配伍 2.祛湿剂大多含有挥发油,不宜久煎;3.利水渗湿剂能伤阴,阴虚病人慎用; 不宜久服,以免伤阴;,藿香,功效1、化湿解暑2、和中止呕3、辛温解表,临床应

7、用1、治疗暑湿病、湿温病夏季伤暑所致头昏胸闷、恶心欲呕;暑多挟湿,本品能解暑湿,为暑令常用之药。2、治疗湿阻中焦所致脘痞食少、恶心呕吐和中止呕作用强,最适宜脾胃湿浊所致之呕吐;3、治疗夏季外感风寒证挟湿滞者解表行滞化浊;用法用量 煎服,310g;鲜者加倍;不宜久煎; 叶偏于发汗;梗偏于和中;鲜品消暑化湿辟浊力强;,茯苓,功效1、利水渗湿2、补中健脾3、宁心安神,茯苓皮,临床应用1、治疗水肿胀满、小便不利病症性味甘淡,甘能和中,淡能渗湿;2、治疗脾虚湿困、水饮不化之食少便溏、痰饮;3、治疗心悸怔忡、失眠健忘等证;用法用量 煎服,1015g,利水用茯苓皮、安神用茯神、健脾用茯苓;,茵陈,功效1、利

8、湿退黄2、除湿止痒,临床应用1、治疗湿热黄疸为治黄疸之要药; 配合附子、干姜等温性药还可以治疗阴黄证;2、治疗湿热内藴所致风疹隐疹等;用法用量 煎服,1015g,大剂量可用致3060g;不宜久煎;民间有“三月茵陈四月蒿,五月六月当柴烧”,四、清热药,一.概念:以清解里热为主要作用,主治里热证的药物称之。二.性能特点:性皆寒凉,味多苦,具清泄之功,多主沉降。归经则多依所清脏腑及气血不同而异,如清气分热药多入肺胃;清热凉血药多入心肝;清虚热药则多入肝肾。,三.作用及适用范围:分别具有清热泻火,燥湿,凉血,解毒及清虚热等作用。1.表邪已解,里热炽盛,内无积滞2.脏腑火热证3.各种血热证4.多种湿热证

9、5.各种热毒证6.虚热证,四.分类: 1. 清热泻火药 2. 清热燥湿药 3. 清热凉血药 4. 清热解毒药 5. 清虚热药,五使用注意1.细心辨析热邪性质、部位,以及有无兼证,以便选择用药,并作必要的配伍。2.性皆寒凉而多味苦,脾胃虚寒,食少便溏慎用。3.阴盛格阳,真寒假热证忌用。4.中病即止,不可过用,1、清热泻火药,性味:多为甘寒,或苦寒。功效:以清泄气分邪热为主适应证:(1)热病邪入气分而见高热,口渴,汗出,烦躁,甚或谵语发狂,舌苔黄燥,脉洪大有力等气分实热证。(2)分别适用于肺热、胃热、心火、肝火等脏腑火热证。,石 膏,性能功效1、清热泻火2、除烦止渴3、生肌收敛生用:为清泻肺胃二经

10、气分实热的要药煅后:清热收湿,敛疮生肌(供外用),临床应用1.温热病邪在气分,壮热,烦渴,汗出,脉洪大等。2.肺热咳喘,痰黄稠。3.胃火上冲,牙龈肿痛,头痛。4.疮疡溃烂,久不收口,湿疹,水火烫伤。用法用量 煎服,1560g,先煎;清热泻火生用,敛疮止血煅用;,栀子,性能功效 苦寒清降,善导心、肺、胃、三焦之热及肝胆湿热之邪由小便而解。入气分能泻火除烦,入血分能凉血解毒,具有气血双清的特点。,临床应用1热病心烦郁闷,躁扰不宁2湿热黄疸3血热吐血、衄血、尿血4疮疡肿毒,跌打损伤栀子皮(果皮)偏于达表而去肌肤之热栀子仁(种子)偏于走里而清内热,夏 枯 草,性能功效 清泄肝胆之火而散郁结,是治肝热痰

11、火郁结之要药。,临床应用(1)肝火上炎目赤肿痛,头痛眩晕,尤善治目珠疼痛,至夜尤甚者。(2)痰火郁结瘰疬,瘿瘤。本品久服对胃有刺激,以蜜膏为佳。,2、清热燥湿药,苦寒性燥除清热燥湿外,还多具有泻火解毒作用,适用于湿热证、实火证及热毒证。,黄芩,处方用名淡黄芩:枯芩(片芩):功偏清泻肺火条芩(子芩):功偏清泻大肠湿热。炒黄芩:偏清热安胎黄芩炭:多用于止血,黄 连,处方用名 川连,黄柏,处方用名关黄柏;川黄柏盐水炒黄柏,黄芩 黄连 黄柏,共同点: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主治各种湿热证、实火证、热毒证,常相须为用。差异:黄芩 善清上焦湿热实火,尤长于清泻肺热,肺热咳嗽,痰黄稠多用。黄连 善清中焦湿热实火

12、,尤长于泻心胃之火,为治疗心热烦扰不寐,胃火呕吐、消谷及湿热泻痢之要药。黄柏 善清下焦湿热实火,为治疗下焦湿热诸证所常用。,不同点:黄芩 清热安胎,治怀胎蕴热,胎动不安。黄柏 善退虚热,治阴虚发热、盗汗遗精。为实热、虚热两清之品。前人有“黄芩治上焦,黄连治中焦,黄柏治下焦”之说 。,龙胆草,临床应用1肝胆实火、肝经湿热循经上扰下注头痛目赤、胁痛口苦、耳聋耳肿、黄疸、尿赤、阴肿阴痒、带下湿疹等。2肝经热盛生风高热、惊厥、抽搐。,3、清热解毒药,本类药物清热之中长于解毒而适用于各种热毒证,可根据病情需要,作相应的配伍热毒深入血分配伍清热凉血药夹有湿邪配伍利湿、燥湿、化湿药正气不足配伍补益药,金银花

13、,功效1、清热解毒2、疏散风热3、凉血止血处方用名 金银花,双花,二花,忍冬花。,临床应用1疮痈疔肿,肠痈肺痈;2外感风热或温病初起3温热病热入气分,壮热、烦渴、脉洪大,或热入营血,神烦少寐,斑疹隐隐,舌绛而干。4热毒血痢5暑热烦渴,小儿热疖,痱子,用量用法1020克,通常生用。解表轻用,解毒宜重用。忍冬藤(银花藤)解毒作用不及花祛风湿通经络,既治风湿热痹,关节红肿热痛,屈伸不利,又治风湿皮肤瘙痒。,连翘,性能功效 1、清热解毒2、消痈散结3、疏风散热珍珠囊:“连翘之用有三,泻心经客热一也;去上焦诸热二也;为疮家圣药三也。”,临床应用1热邪内陷心包,高热、烦躁、神昏以及心火亢盛,心烦失眠,口舌

14、生疮。2外感风热或温病初起。3痈肿疮毒,瘰疬结核。金银花偏于解毒,连翘偏于散结;,蒲公英 野菊花,相同点:均为清热解毒,消痈散结的常用药,治疗痈肿疔毒,乳痈肠痈,目赤肿痛。,不同点:蒲公英 散结力胜,为治乳痈良药。又能清热利湿通淋,治湿热黄疸,淋证。野菊花 兼泻火利咽止痛,可治热毒上攻之咽喉肿痛、风火赤眼等证。内服外洗治皮肤瘙痒,湿疹。,大青叶 板蓝根,相同点:清热解毒凉血,治温热病气分热盛或气血两燔,高热斑疹,丹毒痈肿,咽喉肿痛,痄腮。,不同点:大青叶 苦咸而大寒,入心胃经,善解心胃二经实火热毒而长于清热解毒,凉血消斑,轻扬入肺又兼清散,能表里及气血两清温病气血两燔,高热发斑;心胃火盛上攻,

15、喉痹口疮;外感风热或温病初起热邪较重者。板蓝根 以解头面部与局部热毒而利咽散结见长外感风温时毒,高热头痛,大头瘟毒,痄腮。咽喉肿痛,烂喉丹痧。,鱼腥草(蕺菜),鱼腥草 清热解毒,排脓消痈力强,是治疗肺痈的要药,又兼利尿通淋,用治湿热淋证。,白头翁 马齿苋,共同点:皆能清热解毒、凉血止痢,主治热毒血痢及湿热泻痢。,不同点:白头翁 善清大肠湿热及血分热毒,治热毒血痢之良药。马齿苋、又能凉血止血,治崩漏,便血,尿血等。,4、清热凉血药,多为甘苦咸寒之品,多归心、肝血分。具有清解营分、血分热邪的作用。适用于热入营分或血分之证热入营血,必然耗伤阴液,本类药物多清热而不伤阴,有的药兼滋阴作用。,生地黄 玄

16、参,共同点:清润兼以滋补,以凉血及滋阴为主,用于热入营血,及阴虚发热,津伤口渴,肠燥便秘诸症。,不同点:生地 质润多汁,滋阴凉血之力较优,包括鲜地黄和干地黄两种。鲜品苦重于甘,性大寒,清热凉血生津之力较大,温病热入营血之证较宜。干品甘重于苦,养阴及清虚热作用较好,尤宜于热病后期,阴液已伤及虚热证。玄参 解毒散结,治喉痹(热毒壅盛或阴虚火旺者皆宜)、痈疽、瘰疬等为生地所不能。,牡丹皮 赤芍,共同点:清热凉血,活血散瘀用于热入营血,斑疹吐衄,及血瘀闭经,跌仆损伤等。,不同点:丹皮 清热凉血之力较优。兼辛味,善于清 透阴分伏热,而退虚热,多用治温 病后期,邪伏阴分,夜热早凉,热 退无汗之证。赤芍 散

17、瘀止痛之功较强。清泻肝火,治 目赤翳障。,5、清虚热药,以清虚热,退骨蒸为主要功效,多无苦燥伤阴之弊。适应证:1.阴虚内热所致骨蒸潮热,手足心热,盗汗遗精,虚烦不寐,舌红少苔,脉细数。2.温热病后期,邪热未尽,伤阴劫液,而致夜热早凉,热退无汗,舌红绛,脉细数。,青蒿,既清虚热,除骨蒸,又为截疟要药。鲜品大量绞汁服,效果可靠,药源丰富,不良反应少。并解暑热,治感受暑邪之发热头痛口渴。,五、泻下药,概述: 攻下药 润下药 峻下逐水药泻下药定义: 能引起腹泻,或润滑大肠,促进排便的药物主要作用:里实证 泻下通便大便秘结,胃肠积滞 清热泻火实热内结 逐水退肿水肿停饮,泻下药使用注意:里实兼表邪者:先解

18、表后攻里,或配解表药,表里双解避免表邪陷里里实而正虚者:配补益药,攻补兼施攻邪而不伤正泻下作用峻猛者久病体虚,妇女胎前产后,及月经期,慎用或忌用泻下药易伤胃气,当奏效即止,慎勿过剂作用峻猛而有毒性泻下药严格炮制法度,控制用量避免中毒现象发生,确保用药安全,1、攻下药,多为苦寒,其性沉降,主入胃、大肠经功能:泻下通便大便秘结,燥屎坚结 清热泻火实热积滞配伍应用:配行气药和清热药泻下清热 配温里药 冷积便秘攻下药清热泻火作用的应用:热病高热神昏、谵语发狂火热上炎头痛、目赤、咽喉肿痛、牙龈肿痛火热炽盛吐血、衄血、咯血等上部出血证1、无论有无便秘,均可取泻下药苦寒泄降之力以清除实热,导热下行,“釜底抽

19、薪”2、对湿热下痢或饮食积滞,可配用泻下药3、对肠道寄生虫病,泻下药与驱虫药同用,可促进虫体的排出,大 黄,一、别名:川军、锦纹、将军(气味重浊,直降下行,走而不守,有斩关夺门之力,故号将军)二、性味归经、功效、临床应用 : 苦,寒;归脾、胃、大肠、肝、心经1、泻下攻积热胃肠积滞,大便秘结2、清热泻火、止血血热妄行之出血证;火邪上炎之目赤、咽痛、牙龈肿痛等证3、解毒热毒疮疡,丹毒及烧烫伤4、活血祛瘀瘀血诸证5、清泄湿热黄疸、淋证等湿热病证歌括:大黄攻积,泻火祛瘀,便结吐衄,疮疡经闭,三、用法用量:用量:510g。 用法:水煎服。外用适量 生用泻下力较强, (后下)泻下通便酒制活血作用较好瘀血证

20、炒炭止血作用较好出血证四、使用注意: 其性沉降,且善活血祛瘀,故妇女怀孕、月经期、哺乳期应忌用 大黄苦寒,易伤胃气,脾胃虚弱者慎用。,六、化痰止咳平喘药,概念: 凡能祛痰或消痰,治疗“痰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化痰药; 以制止或减轻咳嗽和喘息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止咳平喘药。适应症: 化痰药主要适用于痰多咳嗽、痰饮气喘、咯痰不爽,以及与痰有关的瘰疬、癫痫、惊厥等证; 止咳平喘药主要用于咳嗽及气喘等证。分类: 1、清热化痰药; 2、温化寒痰药; 3、止咳平喘药。,半 夏,性味归经:辛,温。有毒,一般用姜汁、明矾制过入药。归脾、胃、肺经。功效:1、温化寒痰,2、燥湿化痰,3、降逆止呕,4、消痞散

21、结;5、外用消肿止痛,临床应用:1.用于寒痰湿痰证。本品辛温而燥,为燥湿化痰、温化寒痰之要药。尤善治脏腑之湿痰。2.用于胃气上逆呕吐,为止呕要药。对痰饮或胃寒呕吐尤宜。3.用于心下痞、梅核气等。4.用于瘿瘤痰核,痈疽肿毒及蛇毒咬伤。用量用法: 煎服,310克。 姜半夏长于降逆止呕;法半夏长于燥湿且温性较弱,半夏曲则有化痰消食之功,竹沥半夏能清化热痰,主治风痰、热痰之证。,桔 梗,应用:1.用于肺气不宣的咳嗽痰多,胸闷不畅。2.用于咽喉肿痛,失音。3.用于肺痈咳吐脓痰。此外,又可宣开肺气而通二便,用治癃闭、便秘。,性味归经:苦,辛,平。归肺经。功效:宣肺祛痰,利咽,排脓。,川 贝,性味归经:苦、

22、甘、微寒。归肺、心经。功效:1、清热化痰,2、润肺止咳,3、散结消肿临床应用:1.用于虚劳咳嗽,肺热燥咳。2.用于瘰疬疮肿及乳痈,肺痈。,浙 贝,性味归经:苦、寒。归肺 心经。功效:1、清热化痰,2、开郁散结;临床应用:1.用于风热、燥热、痰热咳嗽。2.用于瘰疬、瘿瘤,痈疡疮毒,肺痈。,川贝与浙贝之异同:,1. 川贝与浙贝都能清肺化痰而止咳,均适用于痰热咳嗽病症。 但川贝性凉而味甘,兼有润肺之效,长于润肺化痰止咳,用于肺虚久咳、肺燥干咳,痰少咽干者。 浙贝苦寒之性较强,长于清肺化痰止咳,多用于外感风热,痰热郁肺引起的咳嗽病症。2. 川贝与浙贝皆有清热散结作用,均适用于瘰疬痈肿等证。 但浙贝偏于

23、苦寒,清热散结效力较强,临床用治瘰疬痈肿以浙贝为佳。,苦 杏 仁,性味归经:苦、微温,有小毒。归肺、大肠经功效:1、止咳平喘,2、润肠通便;临床应用:1.用于咳嗽气喘。为治疗咳嗽之要药。2.用于肠燥便秘。,枇 杷 叶,性味归经:苦、微寒。归肺胃经功效:1、清肺化痰止咳,2、降逆止呕;临床应用:1.用于肺热咳嗽。2.用于胃热呕吐。此外,还可用于热病口渴及消渴。,白 果,性味归经:甘、苦、涩、平。有毒。归肺经。功效:1、敛肺定喘,2、止带,3、缩尿;临床应用:1.用于哮喘痰嗽。2.用于带下、白浊、小便频数,遗尿等。,七、温 里 药,一、温里药定义: 以温里祛寒、治疗里寒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又叫祛寒药

24、 本类药物多味辛而性温热二、本类药物因其主要归经之不同而奏多种效用:主入脾胃经者:温中散寒止痛脾胃受寒或脾胃虚寒证;主入肺经者:温肺化饮肺寒痰饮证;主入肝经者:温肝散寒止痛肝经受寒少腹痛、 寒疝作痛或厥阴头痛等;主入肾经者:温肾助阳肾阳不足证;主入心肾两经者: 1、温阳通脉心肾阳虚证; 2、回阳救逆亡阳厥逆证;,三、温里药使用注意: 温里药辛热燥烈易耗阴助火: 1、实热证、阴虚火旺、津血亏虚者忌用; 2、孕妇及气候炎热时慎用 。,附 子,性味归经:辛、甘,热;有毒;归心、肾、脾经功效 :1、回阳救逆,2、助阳补火,3、散寒止痛,临床应用: 亡阳证:附子上助心阳、中温脾阳、下补肾阳; 回阳救逆第

25、一品药 虚寒性的阳痿宫冷,脘腹冷痛,泄泻,水肿等证; 寒痹证:善治寒痹痛剧者。用法用量: 煎服,315g,宜先煎0.51小时,至口尝无麻辣感为度。使用注意: 1、辛热燥烈,凡阴虚阳亢及孕妇忌用; 2、反半夏、瓜蒌、贝母、白蔹、白及; 3、因有毒,内服须经炮制。若内服过量,或炮制、煎煮方法不当,可引起中毒。,八、理气药,一、理气药定义: 以疏理气机、行气解郁,治疗气滞或气逆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又叫行气药。性味多辛苦温而芳香二、理气药临床适用范围:主要适用于气机不畅 1、气滞证:A、脾胃气滞;B、肝气郁滞; 2、气逆证:A、胃气上逆;B、肺气上逆;又可用于:肝旺乘脾、肝脾或肝胃不和,以及脾肺气滞、

26、咳嗽纳少等症。,三、理气药使用注意: 理气药性多辛温香燥,易耗气伤阴,气阴不足者慎用;,橘 皮,性味归经:辛、苦,温。归脾、肺经。功效 :1、理气健脾,2、燥湿化痰;,临床应用: 脾胃气滞证:尤适用于寒湿阻中的脾胃气滞,脘腹胀痛、恶心呕吐、泄泻者; 湿痰,寒痰咳嗽: (为治痰之要药)用法用量: 煎服,310g,木 香,性味归经:辛、苦,温;归脾、胃、大肠、胆、三焦经;功效 :1、行气止痛,2、健脾消食;,临床应用: 脾胃气滞证:善通行脾胃之滞气; 泻痢里急后重:善行大肠之滞气,为治湿热泻痢里急后重之要药;常与黄连配伍。 腹痛胁痛,黄疸:现代用治胆石症、胆绞痛,有一定疗效。用法用量: 煎服,31

27、0g; 生用行气力强,煨用行气力缓而多用于止泻 。,香附,性味归经:辛、微苦、微甘、平;归肝、脾、三焦经功效 :1、疏肝理气,2、调经止痛;,临床应用: 气滞胁痛,腹痛; 肝郁月经不调,痛经,乳房胀痛;用法用量: 煎服,6 12g;醋炙行气止痛力增强 。,九、理血药,概念: 凡具有调理血液功能,以补血、活血、凉血、止血为主要作用,治疗血分证的药物;分类: 1、补血药; 2、凉血药; 3、活血药; 4、止血药。,川芎,性味归经:辛、温。归肝、胆、心包经。 功效:1、活血行气, 2、祛风止痛;临床应用:1. 用于血瘀气滞痛证。本品为“血中之气药”,故可治气滞血瘀之胸腹,腹部诸痛。又善“下调经水,中

28、开郁结”,为妇科要药。2.头痛,风湿痹痛。为治头痛要药。,丹参,性味归经:苦、微寒。归心、肝、心包经功效:1、活血调经,2、凉血消痈,3、祛瘀止痛,4、清心除烦;,临床应用:1. 月经不调,经闭痛经,产后淤滞腹痛。有“一味丹参散,功同四物汤”之说。“能破宿血,补新血”2. 血瘀心痛,脘腹疼痛,跌打损伤,风湿痹痛 等3. 疮痈肿毒4. 热病神昏,心悸失眠,红花,性味归经:辛、温。归心、肝经。功效:1、活血通经,2、祛瘀止痛;,临床应用: 1. 血滞经闭,痛经,产后淤滞腹痛。 是活血通经的要药。2. 癥瘕积聚;3. 胸痹心痛,血瘀腹痛,胁痛;4. 跌打损伤,淤滞肿痛;5. 淤滞斑疹色暗;,益母草,

29、性味归经:苦辛微寒。归心肝膀胱经;功效:1、活血调经,2、利水消肿;,临床应用: 1. 用于血滞经闭,痛经,产后瘀阻腹痛等。 是妇产科要药。2. 水肿,小便不利。适宜水瘀互结的水肿。3. 跌打损伤,疮痈肿毒,皮肤瘾疹,三七,性味归经:甘、微苦、温。归肝胃经功效:1、化瘀止血;2、消肿止痛;临床应用:1.用于各种出血证,尤以瘀滞者为佳。2.用于跌打损伤,瘀血肿痛。,艾叶,性味归经:苦、辛、温。归肝脾肾经功效:1、温经止血, 2、散寒调经, 3、安胎;临床应用:1.用于虚寒性出血证,尤适用于崩漏。2.用于下焦虚寒的月经不调,痛经等;,十、收涩药,一.概念: 凡以收敛固涩为主要作用,治疗滑脱病证的药

30、物称之。二.性能: 多为酸涩之品,“涩可固脱”, 性温或平,主入肺,脾、肾、大肠经。三.作用及适用范围:有敛耗散、固滑脱之功。分别具有:固表止汗,用于自汗盗汗敛肺止咳,用于久咳虚喘涩肠止泻,用于久泻久痢固精缩尿,用于遗精、遗尿收敛止血、止带,用于崩漏,带下不止。,四.使用注意:1.须与相应的补益药配伍同用,以标本兼顾气虚自汗,阴虚盗汗,分别配伍补气药,补阴药。脾肾虚弱,久泻久痢,配伍补益脾肾药。肾虚遗精,尿频,配伍补肾药。肺肾亏虚,久咳虚喘,配伍补肺益肾纳气药。冲任不固,崩漏下血,配伍补肝肾,固冲任药。2.外感邪实,内有湿滞郁热者忌用。,五味子,特点: 既有收敛固涩之功,又有温润滋补之效,入肺

31、、心、肾经,能上敛肺气而止咳;下滋肾阴而涩精;外能敛汗生津;内能涩肠、宁心。又可治遗精滑精,自汗盗汗,津伤口渴及心悸失眠多梦等症,乌梅,特点:以酸为用,敛肺、涩肠之外,又能生津止渴,安蛔止痛。治疗津伤口渴、消渴及蛔虫腹痛,甚则吐蛔。炒炭内服可止血,治崩漏下血。,十一、平肝息风药,一.概念: 以平肝潜阳,息风止痉为主要作用,主治肝阳上亢或肝风内动病证的药物称之。二.性能特点: 1)以介类、虫类药为主,故有“介类潜阳、虫类搜风”之说。 2)药性多偏寒凉,少数偏温燥,以入肝经为主。三.作用及适用范围:分别具有:平肝、潜阳、止痉、镇静、清肝等功效主治:肝阳上亢-头痛眩晕、急躁易怒、夜寐多梦等。肝风内动-眩晕、震颤、抽搐、痉厥等。肝火上炎-目赤肿痛、目生翳障。,天麻,性味归经:甘、平,归肝经;功效: 1、平肝息风, 2、祛风通络;临床应用:1.眩晕、头痛;2.惊痫抽搐,破伤风;3.肢体麻木,手足不遂,风湿痹痛。,十二、安神药,一.概念: 以宁心安神为主要作用,常用以治疗心神不宁病证的药物称之。二.性能特点: 药性甘、平,以入心、肝、肾经为主。三.作用及适用范围: 具有养心、安神等功效。,酸枣仁性味归经:甘、酸,平,归心、肝、 胆经功效:养心安神 收敛止汗临床应用:心悸失眠 体虚多汗,谢 谢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