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广州新建铁路项目.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716478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93 大小:1.4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贵阳-广州新建铁路项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3页
贵阳-广州新建铁路项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3页
贵阳-广州新建铁路项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3页
贵阳-广州新建铁路项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3页
贵阳-广州新建铁路项目.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贵阳-广州新建铁路项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阳-广州新建铁路项目.docx(9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贵阳广州新建铁路项目社会评估暨少数民族发展计划中 国 铁 道 部 外 资 中 心中央民族大学西部发展研究中心2008年11月项目名称:贵阳-广州新建铁路项目社会评估暨少数民族发展计划项目负责人:张海洋(汉):中央民族大学西部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教授贾仲益(苗):中央民大西部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副教授项目组成员:陈韦帆(满):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研究生钟文烘(畲):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研究生沈 洁(汉):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研究生冯 岸(布依):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研究生吴辉成(壮):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研究生报告撰写人员:贾仲益 张海洋 沈洁 陈

2、韦帆 钟文烘 冯岸目 录内容提要61.项目内容和区域发展概况91.1项目背景91.2项目意义101.3区域发展现状111.3.1自然、经济和人文地理111.3.2经济和社会发展概况122.项目区少数民族概况和相关政策142.1当前民族格局及历史成因142.2当地民族社会文化总体特点152.3适用政策法规框架162.3.1中国民族政策162.3.2中国的民族法规框架162.3.3民族区域自治法和相关条例182.3.4其他相关法律法规192.3.5世界银行有关少数民族政策202.4项目影响的具体范围202.4.1施工直接影响区202.4.2项目间接影响区222.4.3项目效果辐射区222.5小结2

3、23.项目区居民和少数民族发展基线调查243.1评估方法243.2过程和结果253.3民族经济社会宏观情况303.4少数民族经济社会文化微观情况353.4.1壮侗语族(古代百越系)353.4.2苗瑶语族(古代苗蛮系)393.4.3其他少数民族/族群404.利益相关者分析424.1业主424.2世界银行424.3设计和施工方424.4项目区居民434.5少数民族434.6其他弱势群体444.7非自愿移民455.项目各阶段少数民族协商计划465.1项目准备期和协商对象、内容和方法465.2项目实施期间的协商对象、内容和机制476.协商对项目规划设计的宏观影响成效496.1项目方案比选496.2项目

4、支持度显示497.项目对少数民族的微观影响517.1项目正面影响517.2负面影响的范围内容程度和对策527.3关于项目影响的部分案例538.少数民族发展计划578.1目标社区分类578.2计划原则588.3计划内容588.3.1贵广公司支持的活动588.3.2地方政府支持的活动598.3.3防范项目潜在负面影响的其他措施608.4资金来源和管理机构设置618.5经费概算和申请628.6EMDP案例638.6.1案例一638.6.2案例二678.7移民概况及RAP案例728.7.1移民概况728.7.2少数民族社区的移民安置749. 社会经济效果监测评估799.1监测评估的目标、主体与任务79

5、9.2监测评估的依据、原则与主要内容809.3基底调查情况819.4监测评估的指标819.4.1社区监测评估指标819.4.2农户监测评估的指标829.5监测与评估的周期和信息公开839.6资金筹措机制与经费额度8310.结论8410.1项目总结8410.2沿线少数民族对项目的支持度8410.3对施工单位的要求8410.4纠纷及解决及协商机制8510.5最后说明85附录86内容提要本报告经两轮实地调查和比较研究,确认项目区及沿线存在如下事实:第一,项目走向、知情范围和支持度。贵阳-广州新建铁路全长857.3公里,建在中国南部黔、桂、粤3省边缘多民族山区,从西向东联通贵阳、桂林和广州3个大城市,

6、穿越布依、苗、瑶、水、侗、壮等6个少数民族聚居区。本项目作为西南山地联接东南沿海及珠三角的快速通道,能与现有5条南北走向铁路和6条国道公路交叉成网,从而为沿线3省区偏远地带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客货运力。它通过改善华南山区路网格局来盘活沿线少数民族地方的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本,增强少数民族和弱势群体经济能力和社会地位,具有扶贫和促进社会发展与文化公平传承的多重功能,因而得到当地政府居民的高度支持。本项目三省区之间经济落差较大,文化差异明显,人流物流密集。但因当地公路条件差,事故多,遂使交通成为发展瓶颈。本项目能极大地缩短交通时间,增加客货流量,增进乘客舒适安全,便利内地各民族劳工和农林产品到沿海工

7、作和交易,且方便沿海居民到内地山区旅游或投资。目前沿线各地政府和各民族居民均已知情并愿全力提供支持,期待项目早日开工建设。第二,项目区和敏感目标。本项目立项一年来,线路多次调整,影响范围也多有变动。现根据可研报告和移民安置计划确知:它穿越黔南、黔东南、桂东北和粤西北9个地/州/市,26个县/市/区、87个乡/镇,226个村寨(另有13个居委会)。预计永久征地32617.3亩,其中耕地约占57.6%。根据该地区人均拥有耕地数量测算,受项目征地影响的人口为14359户、63164人。此外,本项目还将征用24078.4亩临时建设用地。建筑拆迁面积约1934124平方米的建筑将要拆迁,其中73.1%为

8、住房,包括农村房屋774183m2、城镇房屋638698m2。在拆迁建筑中,学校为30467 m2(占拆迁总面积的3%左右),工商企业房屋为490776 m2。需要搬迁32439人。两者合计:受本项目征地拆迁影响的居民共约2.5万户,9.5万人,占项目所经过市/县/区人口总数15 %。项目区内有1个壮族自治区、2个自治州(黔南布依族苗族和黔东南苗族侗族)、4个自治县(贵州三都水族,广西三江侗族,龙胜各族和恭城瑶族),2个民族乡(贵州榕江三江水族、广西钟山两安瑶族)和4个散居瑶族村(广西贺州八步东侧段)。少数民族居住区占线路近80%,但受拆迁征地影响的少数民族人口仅占受影响总人口的1/5。本项目

9、在珠江水系水源供给区建设,但由于工程设计已经采取规避和防范措施,不会造成环境难题。本项目建设没有整体动迁居民社区,没有触及重大历史文物和自然生态目标,没有重大公共卫生难题,也没有当地民族绝对禁忌动土的目标存在。第三,当地政府对项目的期待和要求。本项目沿线各县市区均有大量林产品、绿色农产品、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和劳动力资源,因此当地政府都希望本项目能够照顾到地方的产业和城市发展规划,尽量靠近县城设站并预留货运站场,以增加地方收益和发展能力。榕江、从江、黎平三县政府有借助贵广铁路和贵广高速公路建设之机,依托便捷交通和站场条件,把本县县城发展和提升为中等城市的设想。三都、榕江、从江、三江和恭城等民族地方

10、政府,希望铁路站线设计中注意吸收当地民族文化元素,以彰显地方特色、树立民族形象。沿线少数民族县市政府还要求本项目施工道路与当地交通局规划的道路体系配合,以便日后升级并使地方交通网得到完善。本项目与目前在建的贵广高速公路平行,有高速公路互通口的地方政府均希望本项目的站点能与互通口有道路衔接。第四,地方政府和居民对项目的支持度和要求。项目沿线少数民族自治地方政府和社区居民特别欢迎本项目,支持度接近100%;对拆迁征地、施工建设和运营管理,则有如下要求和建议:一是靠近城郊的农村居民强调当地城乡物价相近,且少数民族更依赖土地资源,因而要求缩小征地补偿的城乡价格差别。二是本项目路基从社区背后山坡(即社区

11、水源供给方向)横切穿越时,要保持水文和水源,保障社区道路,包括牲畜和农林工作道路和其他设施完整。如有损坏要及时修复或合理赔偿。三是项目沿线居民多有风水和祖先崇拜观念,相信社区背后山坡有本家或本村风水龙脉。有些山坡且有先人坟墓。项目施工遇此要先行告知协商以便做好禳解仪式再动土开工。四是广东怀集怀城镇受征地影响居民要求本项目协调地方政府允许他们用部分征地款在靠近车站的地方合股开发房产,以图生计有长远保障。五是拥有散杂居瑶族乡镇的广西贺州市钟山县和八步区的民委、妇联、扶贫等部门,要求借本项目建设之机,能够使沿线少数民族社区的经济开发、文化建设或人员培训得到更多资金支持。六是农村居民要求本项目施工期错

12、开农忙季节,少占水渠道路,控制噪音和震动,并对运行中的山体滑坡毁坏房屋树木农田给予及时理赔。第五,结论。本项目自立项至今,已经根据当地政府和居民意见做过多次调整,现有线路和站点已基本满足沿线少数民族政府和居民的发展需求。其本身客观上即最大的少数民族发展项目,因而受到地方各级政府和沿线各族居民的热烈欢迎和强烈支持。在此前提下,拆迁征地只要严格执行国家法规和RAP方案,项目建设将得以顺利实施。居民要求可分三类:第一类为现有生活设施和权益保护。这符合中国法规、世行政策和中国铁道建设传统。本项目在执行中只须加上少数民族文化保护的考虑即可。第二类如社区龙脉、家族坟山的仪式性修复等都属于居民文化权益,由业

13、主、施工单位与社区居民协商解决。比起费用上的斤斤计较,居民更希望得到尊重和理解。第三类为沿线部分少数民族社区的发展支持。这是本项目与地方政府和少数民族居民建立互惠信任的基础,主要通过制订和落实少数民族发展计划来满足。当地居民和贷款各方已经看到并批准本报告和本计划。本报告和本计划团队感谢当地居民、地方政府、贷款方和世界银行官员给本团队的知识、支持和辅导。 (提要完)1.项目内容和区域发展概况1.1项目背景本报告的评估目标,是中国铁道部于2007年5月立项,拟于2008年10月开工建设,2013年投入运营的贵阳-广州新建铁路(以下简称本项目)。本项目正线原设计820KM,现调整为857.3KM,拟

14、投资799亿元人民币,其中含世界银行贷款3亿美元。项目运营采用电力牵引,具有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特点。沿线除重要站点外,征地范围限于路线两侧30米半径,其间桥梁、隧道合计长615公里,占线路总长近72.8%,仅有27.2 %的线路直接在地面建设,因而大幅度减少了土地征用和拆迁规模。具体数字参见RAP计划。民族敏感性方面:本项目以贺州区段大桂岭隧道为界分东西两段:东段190公里属广东地面,居民以汉族为主,间有瑶、回等少数民族城镇人口零星散居,基本没有民族敏感性。西段670公里至贵阳,经行广西贺州市属的4个散居瑶族村寨(和1个瑶族乡即钟山县两安乡),桂林市属的2个少数民族自治县(恭城瑶族、龙胜各族)

15、,柳州市属的三江侗族自治县,贵州省属的2个少数民族自治州。其中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县西端经行1个水族乡(三江乡),在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内经行三都水族自治县。西段因而是本报告评估的重点路段,西段的人群是本报告制订少数民族发展计划的目标群体。少数民族人口及分布详见附表1。民族分布特点:本项目南出贵阳市入龙里即进入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地界。龙里至贵定、都匀,少数民族村寨和人口比例渐升。出都匀经丹寨入三都县,布依、苗族、水等少数民族人口达到96%。出三都县入榕江,本项目在黔东南州地面穿越榕江、从江、黎平三县,属苗侗两个少数民族核心聚居区。少数民族人口占当地居民80以上。出黎平到三江进入广西柳州市

16、地面。其浔江、都柳江以北为侗族聚居区,间有苗族和瑶族。两江以南到桂林市龙胜县山区为苗、瑶、壮和汉族杂居区。出龙胜入临桂、桂林、灵川和阳朔,沿线居民基本为汉族,间有极少量的回族和壮族。入恭城县,主体居民又变为瑶族。这支瑶族(含钟山两安乡)长期与汉族杂居,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较高。自恭城瑶族自治县入贺州钟山县,居民又以汉族为主,间有壮族瑶族散居。进入贺州市八步区大桂岭西侧,又贴近4个瑶族村。这4个村距离铁路线位不超过5公里,座落山区,经济社会发展滞后,至今没有通公路和电,人畜饮水及生产用水紧张,发展条件缺乏。越大桂岭入广东怀集县,线路北侧虽有1个下帅瑶族壮族乡,但在施工区20公里之外。此后至广州的项

17、目沿线没有少数民族聚居社区。要而言之:本项目全线涉及苗、瑶、侗、水、布依、壮6个世居少数民族。他们在当地山区立体交错分布:布依、侗、水和壮族住在临河平坝或低山。苗族瑶族(包括贺州八步4个行政村的瑶族)多分布高山区。唯广西桂林恭城和贺州钟山两县瑶族来源不同,亦多分布丘陵河谷,其经济社会发展与当地汉族持平。1.2项目意义本项目在约860公里距离内,穿越华南经济社会发展差异较大的广东、广西和贵州三个省区。东段广州及其所在珠江三角洲是今日中国最发达地区之一。中段广西(贺州到龙胜)属中等偏下发展水平。西段的黔南、黔东南及桂北三江和邻近的湘西南山地,是今日中国欠发达的内陆边区。全线近年人均年收入3,500

18、美元。但广东人均逾4,000美元、广西人均不及2,000美元、贵州人均低于1,000美元。但中西两段欠发达地区拥有丰富山林、农产品、民族文化旅游和劳动力资源,还有温凉的气候,适合发展生态农业和民族文化旅游。本项目通过建成贵阳至广州、西南至华南高效便捷大能力的快速铁路通道,把贵阳-广州间的铁路运输距离由目前的1500公里缩减到约860公里,客运时间由23小时缩短为约5小时。它同时能将中国西南山地重庆与东南沿海广州的铁路客运时间从目前的20小时缩短到约7小时,从而使西南山地与珠三角包括深圳和香港等发达城市更紧密地联系起来,促进中国南方内陆边区与沿海,山乡与城市,资源劳力与资金技术,地方产品与消费市

19、场的衔接,从而使少数民族与主流社会短长互补,互惠双赢。技术方面,本项目连通贵阳、桂林、贺州、广州4个南方交通枢纽城市,在约860公里区段内与现有川黔、怀柳、湘桂、洛湛、京汉5条南北向铁路和210、209、207;107、106、105共6条南北向的国道公路交叉成网,将包括昆明、拉萨、乌鲁木齐、西宁、兰州、成都等西部各省区的省会和首府与东南沿海城市以更短的距离联通,进而把中国最欠发达的西部地区与最发达的东部地区结成一体,推动国家扶贫行动,拉动少数民族地区发展,促进东西部经济社会均衡。城市建设方面,本项目和与之平行的贵广高速公路均在贵州黎平、从江、榕江三县交界处的洛香镇设立枢纽站点,因而在黔东南黎

20、、从、榕中间形成建立中型城市的条件。在当地居民参与和国家调控的作用下,它也能直接促进当地的扶贫开发和社会公平(当地贫困状况见下表):附:贵广铁路沿线重点县市区农业与贫困人口状况简表(截至2005年底)省/区县名农民人均收入(元)比上年增贫困人口(人)贫困人口百分比贵州省龙里20289.27%2160010.3%贵定18728.9%56002%都匀248210.29%三都165111.1%3520010.9%榕江16135.5%8970028%从江17059400029.8%黎平1702415008.3%广西三江190310.8%6745318.8%龙胜2130恭城267013.7%38村150

21、005.6%钟山23087.6%八步广东怀集鼎湖广宁三水四会广州3638以下从略-3.6%-1.3区域发展现状1.3.1自然、经济和人文地理本项目起点贵阳市位于东经1062729至106 5343,北纬26 5742至27 1945之间的暖温带。终点广州市位于东经11317,北纬238之间的亚热带。其中贵阳-贺州路段要横切苗岭、南岭两大山系南侧。贵州省位于云贵高原东部,面积17.6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拔2000米,现辖9个地/州/市,87个县/市/区和1个工业特区,人口3800万,少数民族1400万,约占全省人口37.85%。广西陆地面积23.67万平方公里,气候属亚热带季风区,人口5000万,

22、少数民族近2000万,约占全区总人口38.4。广东省陆地面积18万平方公里,气候多半属亚热带季风区湿润区。对外贸易约占全国的1/3,利用国外资金约占全国的1/4,税收约占全国的1/7。现有人口近8000万,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1.5。本项目建在上述三省区与湖南省南部之间,长江、珠江两大水系分水岭的南侧。除贵阳以南10公里、广西桂林北20公里和广东四会以东80公里外,其余700近公里均属于内地边区山地。这里的苗、侗、布依、水、瑶等少数民族人口占到当地人口60%以上。他们在“八山一水一分田”的环境里经营农林渔猎生计,民族文化丰富多彩但居民经济收入很低。目前,这里有大量乡村少数民族青壮年到广东及沿海大

23、中城市务工,绝大部分村寨外出劳动力达到总劳力的三分之一甚至半数以上,而且有增无减,说明当地人的发展意愿十分强烈,同时也表明他们到东南沿海谋生已经没有明显的语言文化障碍。1.3.2经济和社会发展概况截至2007年底,广东省GDP30673.71亿元,多来自加工业。常住人口人均GDP32713元,居全国第3位。全省农业人口低于1/3。广西壮族自治区GDP 5885.88亿元,常住人口人均GDP1.2408万元,居全国第28位;农民人均纯收入3224元,农业人口超过总人口的1/2。贵州省GDP总量2710.3亿元,农林产值比重较高,人均GDP为6742-6800元,排名全国末位,农业人口约占总人口2

24、/3。分析:广东省发展速度居全国前3位,居三省区之首。目前全省经济由工业化主导,社会由城市化主导,正与香港和深圳两个特区探讨一体化前景。广西人均GDP与全国勉强持平而略低,居三省区中游。贵州人均GDP不及全国人均50%。是三省区和全国末位。广州到黔东南,人均GDP从9300美元骤降至1000美元,落差将近10倍!这就是本项目对于扭转地区和民族间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潜力。社会发展方面,本项目区主体虽在中国内地边区,但生态环境优越,民族文化基础丰厚。又经近60年建设和30年改革开放及国家财政转移支付,沿线均有了县市、乡镇到村寨三级行政、教育、医疗、治安、民政、民族、宗教和扶贫救助体系。沿线居民都有固定

25、住房和衣食保障。教育、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正逐步完善。唯从现金收入和农民生产生活角度看,山地农村生产生活设施有待改进,现金收入来源有待开拓,少数民族社区文化有待进一步加强保护与开发。附表1. 贵广铁路沿线各县(市、区)经济结构一览表(截至2005年底) 表格中部分县市的部分数据空缺。原因是:各地方政府对外公开的相关数据各有侧重,并不统一。省/区县名GDP构成财政收入(万元)总量(万元)一产(万元)百分比二产(万元)百分比三产(万元)百分比贵州省龙里1711762267613.2%11712468.4%3137618.3%17171贵定1962583507217.9%10187151.9%5931

26、530.2%17678都匀12.9%41.3%45.8%33171三都836004030048.2%73008.7%3600043.1%3656榕江773294106253.1%951112.3%2675634.6%4009从江757033902651.6%1205715.9%2462032.5%4290黎平883484242348%2107523.9%2485028.1%5111广西三江1050006422龙胜791007038恭城23300010485045%7223031%5592024%11500钟山433400122218.128.2%243137.456.1%68043.815.7

27、13600八步广东怀集鼎湖广宁四会三水广州 531109以下从略169002.项目区少数民族概况和相关政策2.1当前民族格局及历史成因云贵高原到两广界山大桂岭之间分布着苗岭山、腊尔山、武陵山、雪峰山,南岭山、大瑶山等7座大山。内部地形复杂,气候多样,物产丰富,适合人类以小型聚落散居,但不利于中央政府设治管辖。这里因而长期成为苗、瑶、侗、水、布依、壮等诸多少数民族聚居和自治之地。秦汉之际,南岭山脉五条南北走向的山谷被中原王朝用作开发两广通道。但中央政府统治限于官道两侧,深山仍为土司所控制。贵州开发较晚。14世纪元末明初,明朝为了加强对西南地区的统治,从云南、四川、广西、湖南四省割出边山地带设置贵

28、州省。但朝廷经营重点多在黔西,所以黔南和黔东南山区仍以苗、布依、侗、水等民族自治为主。直到清中期改土归流,国家对这里的管理才得到加强。贵州通史显示当地民族过程有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距今3000年前,原住民为百濮,习俗种水稻、居干栏,凿齿或漆齿。百濮东南有定居农耕、纹身断发、喜水耐热、社区发达的壮侗语族先民号称百越。东北有耕山狩猎、频繁迁徙、氏族组织严密、行剽牛祭鬼仪式的苗瑶语族先民苗蛮。西北有耕牧结合、重家支继嗣、行火葬、用象形表意文字符号的藏缅语族彝语支族先民氐羌。第二阶段距今3000-1000年,项目区周边各族先民分头进入深山,逐渐同化百濮并生成仡佬和土家等民族。东南迁来与濮人同化的越人,

29、被后来的中央王朝先称为俚,后称为僚(老)。东北迁来与濮人同化的苗瑶语族先民有时亦称僚。西北迁来的彝族与当地濮人结合。秦汉以后,中央王朝加强经营本区周边,很多汉人豪强来此开发并被逐渐同化于当地居民。宋代,这里已经形成与今日相似的世居民族格局。第三阶段即近1000年,有两个因素增加了当地民族内涵:一是蒙古族和满族先后建立元、清两朝。他们出于治理国家的需要向此地周边派驻了很多蒙古族、中亚色目人(今日回族)和东北满族作为军政官员,并吸引来汉、回商人。他们主要居住城镇或近郊。二是随着玉米、红薯、马铃薯等耐寒高产作物在明末从东南沿海传入,使原在低地农耕的汉人有了作物装备,开始大举拓殖山区,从而改变了当地民

30、族文化格局,最终形成了中央王朝在当地实施改土归流的社会基础。历代王朝对当地民族的称谓多有变化,但多半称谓不指单一民族而指一个类属。例如清代把集中定居但不受中央直接管辖的少数民族统称“苗”,把散居游耕的山民称为“瑶”,并绘有包括彝族在内的百苗图(The Miao Album)。当地的侗族当年称峒家苗、水族为水家苗,布依族为仲家苗。中央王朝又按统治深度把苗瑶分两类:定居山边接受直接统治能讲汉语且吸收汉人文化者为“熟苗”、“熟瑶”;地处深山不受教化者为“生苗”“生瑶”。本项目贵州路段多在当时生苗(含侗、水、布依)地区。广西路段主体为熟瑶,但大桂岭散居者则主要是生瑶。2.2当地民族社会文化总体特点本项

31、目除贵阳市郊、桂林市郊和怀集以东共计200公里区段外,其余650公里均为少数民族聚居和散杂居区。贵阳市东南开始有苗、布依等民族散杂居社区。龙里向东入布依族苗族聚居区。丹寨向东至榕江县的三江乡为苗族、水族和侗族杂居区。再向东至广西的三江县为侗族、苗族聚居、杂居区。三江县开始有瑶族乡(高基)。再向东南至桂林郊区为瑶族、苗族、壮族杂居区。自桂林市东部的恭城瑶族自治县为瑶族、壮族区。钟山县的两安乡至贺州的山地为瑶族散杂居区。自此穿隧洞进入怀集至广州市基本没有少数民族社区。项目区内各少数民族的语言和习俗虽然有别,但其物质资源和社会文化相似性很高。一般住户的财产概由田地、山场(兼坟山)、木结构房屋宅院及附

32、属的厕所、畜棚、猪圈、鸡鸭舍构成。房屋内的堂屋后墙中部为祖灵神龛所在。村寨一般都有水源林地、社坛社树、鼓楼廊桥和风水龙脉信仰,有血缘性质的宗族和地缘性质的议榔(苗)、款(侗)、石牌(瑶)等传统社区组织,并遵守大同小异的村寨习惯法。要而言之,项目区各民族经过数千年密切交往互动,在生计方式、社会组织、宗教信仰、民族节日习俗、习惯法、青年男女婚前恋爱,婚后尊重女权等习俗,甚至民间艺术和文娱活动方面,都属同一种地域文化传统。这种传统使得当地民族虽然众多,但族际关系平等和谐。历史上,特别是明清时期,因为中央王朝对当地政治整合操之过急或统治不善时,曾激起以当地苗族瑶族侗族为核心,各民族共同参与的武装反抗。

33、1730前后清雍正朝强制改土归流时,曾导致150年的社会动荡和官民关系紧张。但自清晚期到1911年辛亥革命,1937年抗日战争,特别是1949年新中国建立以来,中央政府倡导多民族统一国家理念,实行开明政治,推行民族平等的国民教育,遂使现代化和经济发展成为各民族共识。目前各民族使用共同集市,社会交往密切,族际通婚频繁,各个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也得到理解和尊重。民族传统文化是地方政府和社区居民共同珍视的文化产业资源。各民族居民在交易、交往和通婚方面没有重大隔阂,整个项目区及其周边属于全国民族关系最为和谐的区域之一。小结:基于当地生态环境的苗族、侗族、水族、布依族和瑶族的文化特点目前仍然鲜明。其语言、

34、服饰、建筑、社会组织、民俗、宗教信仰传承完整且有较强的再生能力。散居的壮族也仍能以民族节庆等习俗作为展现其民族文化的载体。总之,当地各民族关系融洽,地方文化特色浓郁,生态基础坚实,社会风气良好,天人关系和谐,因而有利于本项目实施。2.3适用政策法规框架本项目适用的政策法规包括两类:一是中国政府和少数民族自治地方制定的政策和法规,其二是世界银行相关政策和规则。两类法规都强调了民族要素。2.3.1中国民族政策中国政府倡导各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发展。中国的少数民族政策框架主要体现于“一法两条例”构成,即1984年颁布的中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和此后出台的中国城市民族工作条例和民族乡工作条例。中国政府为此

35、设有从中央到地方县市的民族事务委员会(地方或为民族宗教事务局)来监督协调少数民族政策的实施。1980年代以来,中央政府针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先后实施了扶贫攻坚、西部开发、兴边富民和少小民族发展等重大项目。2000年以来,中国政府根据可持续发展目标,又以西部民族地区为重点,实施了退耕还林政策,同时在全国倡导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理念。中国民族政策指导原则为“三个离不开”和“两个共同”。前者讲汉族与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之间相互离不开。后者讲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这些政策使得今日中国比世界多数发达国家保持了更为多样的民族传统文化资源,又比世界多数发展中国家保持了更为和谐稳定的民

36、族关系和社会环境。2.3.2中国的民族法规框架中国民族法律法规体系概有宪法、基本法及相关法规条例三个组成部分。一、宪法(1954年制订,2004年修订)宪法序言定义: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国家保障各民族公民的平行权利并尽一切努力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第一章第四条强调各民族一律平等。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合法权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关系。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禁止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同时强调国家根据各少数民族特点和需要,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加速经济文化发展。各少数民族聚居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但不能与国家分离。各民族有使用

37、和发展自己语言文字的自由,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第三十条行政区划原则,规定全国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省、自治区分为自治州、县、自治县、市;县、自治县分为乡、民族乡、镇。自治州分为县、自治县、市。其中的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都是有立法权的民族自治地方。第三十六条宗教,规定全国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反之亦然。第四十八条妇女,规定妇女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家庭生活等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国家保护妇女权益,实行同工同酬,培养和选拔妇女干部。第一百一十二条,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自治区、自治州、

38、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第一百一十三条和一百一十四条:规定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应由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公民担任主任或者副主任。自治区主席、自治州州长、自治县县长由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公民担任。第一百一十五条:规定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自治机关在本地行使国家机关的职权,同时依照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和其他法律规定的权限行使民族区域自治权,并根据本地方实际情况贯彻执行国家的法律、政策。第一百一十六条: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有权依照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特点,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第一百一十八条: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在国家计划的指导下,自主安排和

39、管理地方经济建设事业。国家在民族自治地方开发资源、建设企业的时候,应当照顾民族自治地方的利益。第一百一十九条:规定民族自治地方行政机关自主管理本地方的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事业,保护和整理民族的文化遗产,发展和繁荣民族文化。第一百二十一条:规定民族自治地方行政机关在执行职务的时候,依照本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条例的规定,使用当地通用的一种或者几种语言文字。第一百二十二条:规定国家从财政、物资、技术等方面帮助各少数民族加速发展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事业。国家帮助民族自治地方从当地民族中大量培养各级干部、各种专业人才和技术工人。第七节第一百三十四条:规定各民族公民有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的权利。人民

40、法院和人民检察院对不通晓当地通用语言文字的诉讼参与人提供翻译。在少数民族聚居或者多民族共居地区,应当用当地通用语言进行审理。起诉书、判决书、布告和其他文书应当根据实际需要使用当地通用的一种或者几种文字。2.3.3民族区域自治法和相关条例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和1954年中国宪法都规定中国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这项制度于1947年率先在内蒙古试行。1950年代中期在中国少数民族地区全面实施。结果,今日中国大陆有5个民族政治区、30个自治州、120个自治县和1200多个民族乡。1984年,中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订了民族区域自治法并于2001修订。这部自治法的地位低于

41、宪法,高于刑法和其他法规,具有基本法性质。中国领导人认为它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一起,构成今日中国的三大基本制度。民族区域自治法除重申和细化宪法赋予少数民族及少数民族地区的各项权利以外,还特别强调了少数民族地方的原住民权益,其中最重要是:第五十四条:上级国家机关有关民族自治地方的决议、决定、命令和指示,应当适合民族自治地方的实际情况(否则民族自治地方得申请暂时停止实施)。第六十五条:国家在民族自治地方开发资源进行建设时,应照顾民族自治地方利益,照顾当地少数民族的生产和生活。国家对输出自然资源的民族自治地方给予一定的利益补偿。第六十六条第三款:任何组织和个人在民族自治地方开发资

42、源进行建设时,要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和改善当地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中国国务院为保障民族区域自治法的实施,还于2005年颁布了国务院实施的若干规定:第五条 上级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在制订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时,应听取民族自治地方和民族工作部门意见,根据民族自治地方的特点和需要,支持和帮助民族自治地方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人力资源开发,优化经济结构,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加速发展经济、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事业,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上述两部法规赋予中国少数民族自治地方如下权利:1. 少数民族自治地方行政首长必须由当地少数民族出任。多民族自治地

43、方的行政首长按该地方名称中排列的民族名次或人数顺序安排。2. 少数民族自治地方享受中央政府在行政资金、发展资金、建设项目、扶贫基金和其他经济补贴上提供的优惠待遇。3. 少数民族自治地方的教育和医疗机构可向当地民委申请资金帮助。少数民族居民子女在高等教育方面享受少量的分数补贴。当地居民在教育和医疗两个领域遇到特殊困难可向当地民委申请补助。4. 少数民族自治地方的政府有权且有责任推行当地民族语言文字。少数民族居民有权坚持民族宗教信仰和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这项权利在法律诉讼中落实得最好。5. 少数民族居民在结婚年龄、计划生育、语言文字和宗教信仰和生活习俗,包括民族节假日方面享受的权利最为实在。本项目

44、沿线的黔南布依苗族自治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三都水族自治县,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龙胜各族自治县和恭城苗族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同级人民政府分别于1980年代中后期至1990年代,依据中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和地方实际情况,制定了本自治地方的自治条例。本报告建议:在执行中国国家法律的原则和地方条例中有关民族文化权益的部分的同时,本项目还注意参照执行世界银行的相关条例,特别要重视其中关于保证当地少数民族知情权并接受当地少数民族居民参与相关事务的协商和管理的规定。 2.3.4其他相关法律法规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国家对于铁路、公路和水电水利建设中的利益相关群体的权利义务已有比较健全的法规和制度。在本

45、项目立项和建设方面,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2000年1月1日);征地拆迁方面,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年8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2003年3月1日起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2007年3月16日);地方固有基础设施占用与修复方面,有电力设施保护条例(2004年2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自2002年10月1日起施行)等;环境安全与生态保护方面,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估法(自2003年9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199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996年5月15日)等;历史文物方面,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02年10月28日);附属和辅助设施建设方面,有设置或者拓宽铁路道口人行过道审批办法(自2005年4月1日起施行);项目运行管理方面,有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法(1990)、铁路运输安全保护条例(自2005年4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2004)、铁路旅客运输损害赔偿规定(1994年9月1日起实施)等。上述法规都能有效地协调本项目建设运营中各方的权益诉求。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