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成分分析在企业物流绩效评价中的应用.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725150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62 大小:655.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主成分分析在企业物流绩效评价中的应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主成分分析在企业物流绩效评价中的应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主成分分析在企业物流绩效评价中的应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主成分分析在企业物流绩效评价中的应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主成分分析在企业物流绩效评价中的应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主成分分析在企业物流绩效评价中的应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主成分分析在企业物流绩效评价中的应用.docx(6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大学毕业设计(论文)摘 要根据现代竞争理论,企业要取得竞争优势必须巩固和扩展自身的核心业务。而物流已经成为企业在降低物资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外的第三利润源泉。通过企业物流进行绩效评价,能够帮助企业正确判断实际的经营水平,及时发现自身的优势和不足,从而为全面监督企业资源,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供科学的依据。本文设计了一个比较全面的指标体系,综合考虑企业物流的财务绩效,客户绩效,市场绩效,业务绩效以及创新学习绩效等五类指标。基于主成分分析(PCA)方法,将多指标问题转化为较少的综合指标,从而给出了较为客观的权重,对企业物流绩效进行了综合评价。并探讨了主成分分析的不足,提出了加

2、权主成分分析法(WPCA),体现决策者的偏好程度。然后将层次分析法(AHP)和主成分分析法(PCA)结合起来,提出了一种类加权主成分分析法(CWPCA)并建立了综合评价模型应用于企业物流绩效评价,更加符合客观事实。实例分析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地评价企业物流绩效,符合客观事实,评价结果全面,合理。关键词:物流绩效;综合评价;主成分分析;加权主成分分析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modern competition theory, enterprises get the advantages of competition by consolidating and developi

3、ng their core business. And logistics becomes the third profit fountain besides decrease of material consumption and raise of labor productivity. Through integrated evaluation on logistics performance, enterprise could estimate the running level, find the disadvantages and shortcomings. Also, the pe

4、rformance evaluation provides the scientific basis for controlling enterprise resource, enhancing core-competitiveness.This paper designs an indexes system, considering financial affairs, customers, markets, business, and innovation.The evaluation on logistics performance based on Principal Componen

5、t Analysis turns Multi-index to Less- index, and a more objective weight is put forward. After finding the disadvantages of PCA, Weighted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is presented, which reflects the preferences of decision-makers and reality. Then combining 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with the P

6、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we present Class Weighted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According to this, a model is created for logistics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enterprise. An example shows this method can evaluate the logistics performance effectively. Evaluation results are more objective and ra

7、tional.Key words:PCA,WPCA,CWPA,Logistics,Integrated Evaluation58目 录摘 要IAbstractII1 绪论11.1 企业物流绩效评价方法研究的背景和意义11.2 企业物流绩效评价方法研究的现状21.2.1 国内物流绩效评价方法研究的现状21.2.2 国外物流绩效评价方法研究的现状41.3 本文研究的内容与目标51.4 本章小结62. 企业物流绩效评价理论概述72.1 绩效评价概述72.1.1 评价的概念、目标和任务72.1.2 绩效评价的概念72.1.3 绩效评价系统概述82.1.4 物流企业绩效评价概念112.2 评价指标体系基

8、础理论112.2.1 评价指标112.2.2 评价指标体系122.2.3 物流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发展趋势122.3 物流企业绩效评价132.3.1 物流企业绩效评价的作用132.3.2 物流企业绩效评价的特殊性152.3.3 物流企业绩效评价的内容152.3.4 物流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的构成162.3.5 物流企业绩效评价的实施步骤182.4 本章小结193 企业物流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203.1 物流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思路及方法203.1.1 指标体系的初选203.1.2 指标体系的完善203.2 物流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203.3 企业物流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213.4

9、财务绩效233.5 顾客绩效243.6 市场绩效243.7 业务绩效253.8 学习绩效253.9 本章小结264 基于主成分分析(PCA)的物流绩效评价方法274.1 主成分分析法简介274.1.1 基本原理274.1.2 基本定义和性质274.1.3 从标准化变量得到主成分284.1.4 样本主成分294.1.5 基本算法和步骤304.2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评价方法324.3 基于PCA方法的物流绩效综合评价324.4 本章小结375 基于加权主成分分析的物流绩效评价方法385.1 问题的提出385.2 基于加权主成分分析的评价方法385.3 基于加权主成分分析的物流绩效综合评价405.4

10、本章小结416 基于类加权主成分分析的物流绩效综合评价方法426.1 类加权主成分分析法的提出426.2 物流绩效评价的指标及其权重426.3 物流绩效评价的类加权主成分分析法446.3.1 指标(类)权重的确定446.3.2 基于类加权主成分分析的评价方法456.4 基于类加权主成分分析法的物流绩效评价476.5 本章小结50结 论51致 谢52参考文献531 绪论1.1 企业物流绩效评价方法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物流作为一种实现经济高效运行的先进管理技术与组织方式,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必然需要。通过对效率和效益的追去获得企业未来价值的最大化,是企业管理的永恒主题。物流作为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

11、因素,在企业的运营管理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因素,要想使物流真正成为企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必须对物流活动进行有效的动态绩效评价和分析,从而正确诊断实际经营水平,全面监督企业资源,实现资源合理配置,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物流绩效评价已经成为企业计划和控制的有机组成部分。全面合理的绩效评价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及我国加入WTO,我国经济和世界经济联系的更加密切,这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会。与此同时,WTO促使大量外资企业进入中国市场,又给我国企业带来了强有力的挑战。外资企业的进入,一方面带来了现代物流的观念和先进的运作方式;另一方面,也迫切希望我国能有方便

12、,及时,低成本,高效率的现代物流系统作为其跨国生产和经营的服务保障。我国的物流业正处于快速发展的起步阶段,随着外商进入中国市场,我国的物流业也面临着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怎样提高企业竞争力才能保证企业处于竞争的有利地位是现代物流工作者面临的巨大问题。目前物流已引起国家高层领导的高度重视。2001年,国家六部委联合出台了关于加快我国物流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将现代物流培育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和经济增长点。2004年5月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提出的社会物流统计核算与报表制度试行方案通过评审,标志着我国物流统计制度的正式出台。相关的社团,院校个研究机构也在深入的开展理论研讨和人才培训,在物流理论和实践

13、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然后由于我国长期忽视物流,导致我国物流企业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基础设施不完备,企业对物流认识不足,整体发展水平不齐等问题。如何解决物流存在的问题,怎样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将是我国发展面临的关键问题。因此,对企业物流进行分析和评价,已经成为一项亟待解决重要的课题。在我国现代化的经济建设中,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私有企都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如何在全方位的竞争中求得生存,企业绩效评估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现代物流作为先进的组织方式和管理技术,被广泛认为是企业在降低物资消耗,提高生产率之后的第三方利润源泉,全面,公正,客观地评价企业物流发展绩效,有利于企业投资者调整投资方向和力

14、度,提高投资者决策的质量,有利于正确评估企业的经营业绩,建立有效的企业激励和制约机制,有利于企业本身发现问题,加强管理,改善经营,提高核心竞争力。因为,研究企业物流绩效评价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总之,建立现代物流绩效评价体系,对评价方法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1)通过物流绩效评价系统,对物流作业进行监督,控制,指挥,以达到物流资源(人力,设施,装备)的有效的,合理的配置。(2)对物流绩效进行评价,能够发现并改正物流服务上的问题,向客户提供达标或超标的有效服务。(3)可以为国家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进一步为整个物流行业提供积极指导。(4)能够正确的评价和选择联盟成员,保证物流联盟的稳

15、定交易关系,实现企业间的优势互补,提高联盟的整体发展水平。1.2 企业物流绩效评价方法研究的现状绩效评价体系的评价方法是保证评价体系合理性的关键之一,国内外学着专家对物流绩效评价体系的研究也有很多显著成果。1.2.1 国内物流绩效评价方法研究的现状王娟、黄培清(2000)1建立了物流绩效的财务评价指标体系,主要考虑了四个方面的指标:与商流结合的物流绩效的财务评价指标;与资金流相结合的物流绩效的财务评价指标;反映物流投入效果的财务评价指标;物流、商流与资金流综合的财务评价指标,用一个指标来衡量,即:净值报酬率。甘红云2从物流功能的角度定义了物流企业绩效,即指物流企业行使包装、运输、配送、仓储、信

16、息等功能的能力;并围绕这些相关能力为物流企业选取评价指标,主要从包装功能、配送功能、库存功能、信息水平、市场实力、顾客服务水平、财务水平等方面来构建指标。孙宏岭等人从物流活动方面对物流绩效进行了分析,主要包括物流顾客服务、运输、存货、物流成本控制等。其中运输绩效从费用效益等方面进行考察,其评价指标有:运输费用效益、货损货差率、车船满载率、准时运输率、安全间隔里程等。存货绩效评价从仓储资源利用程度、服务水平、储存能力与质量三方面进行了评价,其量化指标有:设备利用率、投资费用比、库存周转率、顾客满意程度、货损货差偿费率、仓储吨成本。顾客服务绩效从对顾客价值重视程度、满足顾客需求等方面进行评价。物流

17、成本绩效考核指标有:单位成本、销售量百分比成本。黄福华(2002)3对零售业物流绩效进行了专门研究,他认为,零售企业物流绩效的选取应注意几个平衡:外部评价指标和内部评价指标之间的平衡;成果评价指标与行为评价指标之间的平衡;客观评价指标与主观评价指标之间的平衡;直接评价指标与间接评价指标之间的平衡。黄福华提出的这几个平衡为今后我们在物流绩效指标的选取上提供了原则上和方法上的指导,具有非常深刻的意义。王焰(2001)4针对物流服务方面进行了绩效评价。他认为物流服务绩效应包括准时装运率、准时交货率、拣选准确率、订货完成率、品类完成率、存货准确率、差错损失率等。王成(2001)认为物流绩效评估应考虑下

18、列指标:订货周期、配送频率、配送可靠性(及时配送率)、送货完好性、订货状况信息、单据质量、配送差错率、货物残损率、信息准确率、库存周转率、存货可获性、订单完整性等。郎会成、蔡连侨(2001)认为物流绩效指标体系主要由物流工作成果指标、物流工作消耗指标、物流工作效率指标三项子指标体系构成。程国平等人认为物流的本质特点在于物流的服务质量;物流服务质量的好坏不但影响了客户对企业的满意程度,也反映了物流企业内部物流运作的整体情况。骆温平(2002)5从仓库成本、自营车队作业成本、运输作业成本、库存成本和客户服务五个方面来考虑物流活动的绩效。周涛(2002)6等人在建立物流企业绩效指标时,选取的指标主要

19、是那些直接包含或间接与采购、运输、仓储和配送等功能相关的指标,如采购功能、库存功能、配送功能、市场实力、客户满意水平及企业凝聚力等。魏新军6认为,现代物流绩效的衡量实质是现代企业物流能力、竞争能力、发展能力的衡量,并且选择了七个一级指标,即物流成本费用、客户服务、生产率、资产衡量、质量、适应外界环境能力以及客户满意程度,其指标的涉及面还是比较全面的。黄锋权7从内部和外部角度研究了集成化食品冷链物流体系的绩效评价体系,内部绩效主要从运营成本、资产投入、信息共享、物流流程、组织与制度、收益与发展能力的角度进行构建;外部绩效则主要从顾客服务水平、物流服务的柔性与物流服务的继承性的角度进行构建。以上冷

20、链物流的绩效指标比较全面的反映了冷链物流体系的整体水平,然而随着对资源、环保的重视程度的提高,对于污染排放强度较高的冷链物流业,应该承担起对社会的责任,因此,在绩效评价中,也应重视起绿色环保的因素。马红艳(2003)8等人将物流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分为 4 个方面:内部绩效;服务满意度;财务盈利;发展潜力。刘秉镰、王鹏姬(2003)依托平衡计分卡的分析构架,将物流绩效分为财务绩效评价、客户业绩评价、内部经营业绩评价和学习创新绩效评价四个方面。尤建新、林正平9提出了第三方物流企业以顾客满意为导向的c砰绩效管理思路。结合KPI基本思想,从顾客需求出发,抓企业内部的关键业务,从物流质量、运营成本、运

21、作周期以及系统柔性四个方面构建了绩效评价体系。潘文荣10主要考虑企业内部物流,从运输、库存、订单处理、包装、财务、信息六个方面来建立物流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但是其仅仅从内部考虑,而未考虑外部因素对企业物流绩效的影响。刘源11提出的DEA(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对物流系统经济效益进行评价是具有可行性和优越性的,但是DEA方法的应用需要的复杂的数学工具,因此目前该方法在物流绩效评价中的应用还不普遍。曹坤12认为由于物流企业绩效不仅包含物流企业行使采购、运输、仓储等功能,还应包括体现物流企业未来发展指数(如人才结构)、企业目前成本、规模等多方面的内容,所以为了尽可能全面、客观、科学地评价物流企业,应该从成

22、本、企业规模、人才结构、企业效益和企业运行状况5个方面进行综合的考虑. 陈子侠13等人(2007)通过研究现代物流企业运营特点,对传统的平衡计分卡分析框架进行改进,除了从财务、顾客、内部业务流程、学习与发展四个方面进行评价指标设计之外,还创新性的提出从营运安全角度对企业物流绩效评价进行指标设计,其下面又包含了运输安全指标、运输损耗指标、仓储安全指标、仓储损耗指标等二级指标。从而使评价指标体系更加完善。1.2.2 国外物流绩效评价方法研究的现状层次分析法14是在20世纪70年代由著名运筹学家T. L. Saaty提出的,是一种将评价者的定性判断和定量计算有效结合起来的物流绩效评价方法。其基本原理

23、是根据物流系统具有多层次特点,用相对量的比较,确定多个判断矩阵,取其特征根所对应的特征向量作为权重,最后综合出总权重,按此进行优先程度排序,得到各物流单元的绩效排序。模糊数学评价方法15是20世纪60年代由Zaded LA首先提出来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模糊集和隶属度函数等概念,应用模糊变换原理,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从多个方面对事物隶属度进行整体评价。由于模糊综合法可以较好地解决综合评价中的模糊性,因此,该方法已广泛应用于物流绩效评价中。平衡计分卡模型16,简称BSC模型,最早于1992年由 RobertKaplan与DavidNorton共同提出,并在随后的研究中得到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平

24、衡计分卡模型使用一套财务和非财务指标,从财务、顾客、内部流程和革新与增长四个角度来评价整个组织的绩效。作为一种简单、全面、易操作的绩效评价方法,BSC模型在供应链、企业、社会组织等绩效评价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地应用。BP神经网络法17、学者鲁梅哈特(Rumelhart)、麦克莱兰(MeClelland)、寒春(Hinton)和威廉姆斯(Williams)洞察到神经元网络在信息处理方面的重要性,经过坚持不懈地研究并行分布式信息的方法,于 1986年完整而简明地提出了一种误差反向传递学习算法(简称BP算法),系统地解决了多层网络中隐含单元连接权等学习问题。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18是由著名运筹学家

25、A. Charnes和W.W. Cooper等人首先提出的用于评价多输入和多输出的“部门”(称为决策单元)相对有效性。DEA方法是一种非参数的经济估计方法,实质是根据一组关于输入输出的观察值来确定有效生产前沿面。供应链运作参考模型,简称SCOR模型19,由美国供应链委员会开发,适用于不同行业领域的供应链,主要由四个部分组成:供应链管理流程的一般定义、对应于流程绩效的指标基准、供应链“最佳实践” (bestpractices)的描述以及选择供应链软件产品的信息。SCOR使企业能够准确地交流供应链问题,客观地评价其绩效,确定绩效改进的目标,是目前影响最大应用最广的参考模型。通过对一些文献的综述,可

26、以发现,国外物流绩效评价发展较早,也比较发达,我们国内绩效研究发展比较晚,对物流绩效评价研究还不够深入,并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完善的物流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我们国内在物流绩效评价研究上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对物流绩效评价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定义,使得专家们在选取指标时没有统一的参照标准,各有各的侧重点。二是评价体系缺乏反馈功能,建立的评价体系只是表面上评价了企业的绩效水平,并没有真正深入到物流企业的各个业务中,不能起到真正的监督、改善作用。三是绩效评价方法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论研究,很多研究方法建模过程复杂,没有能与实际企业状况很好的结合,这加大了一般管理者使用绩效评价的难度。因此,在物流绩

27、效评价方法的研究上应该结合具体实际企业的状况,进行实证研究,使评价模型简单化,能跟好的运用到企业中。四是在对物流企业进行调研时,需要企业一些原始数据,但是很多企业会考虑到企业的发展,隐藏一部分数据,从而使得获得的数据不够真实,使得评价欠缺合理性。1.3 本文研究的内容与目标对企业物流绩效进行综合评价,是为了从总体上把握企业物流现状,寻找企业物流的薄弱环节,明确企业物流的改善方向。因此,本文的研究目的是为推动企业物流绩效评价理论的发展和应用。具体地说,就是为物流企业如何应用物流绩效评价理论提供一个指导性的理论框架,并结合实例进行应用研究。本文在分析和总结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建立了包含财务绩效

28、,客户绩效,市场绩效,业务绩效,和学习绩效等五类指标的较为科学全面的物流绩效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基于主成分分析(PCA)方法和加权主成分分析(WPCA)方法分别对物流绩效进行了综合评价。本分主要做了如下工作:(1)研究了企业物流绩效评价的相关理论。(2)选取合理的指标和结构,构建了一个基于物流绩效评价目标和特征的物流绩效评价体系。(3)使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对企业物流绩效进行评价,并对实例中的物流企业进行了排序,将多指标进行了降维处理就,降低了评价复杂度,消弱了多指标间的多重相关性。(4)针对主成分分析法(PCA)的缺点和其中需要研究了的问题提出了加权主成分分析法(WPCA),有效的解决了

29、主成分分析中缺少对评价指标偏重考虑。(5)基于加权主成分分析法(WPCA)对企业物流绩效进行评价,得到数值结果和图标来说明主成分分析法(PCA)和加权主成分分析法(WPCA)的效果和区别。最后对全文进行总结,针对本文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内容。1.4 本章小结本章介绍了选题的背景和选题的意义,综述了国内外物流绩效评价系统研究现状,指出了当前物流绩效评价系统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对论文的研究内容、研究目的进行了阐述,确定了论文的研究方法和论文的框架结构。2. 企业物流绩效评价理论概述为了能够科学、合理地对物流企业绩效进行评价,首先有必要了解和认识企业绩效评价的若干问题。

30、国内外大部分物流企业的绩效评价大体上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非正式的评价,没有系统的计划,只是几个管理人员对某项或某些指标进行评价;另一种是正式的物流企业绩效评价,有明确的目的和周密的计划,即一套完整的体系和程序。本章对企业物流绩效评价系统的相关理论知识进行综述,为后续章节的展开提供理论依据。2.1 绩效评价概述2.1.1 评价的概念、目标和任务(1)评价的概念评价一般是指按照明确的目标测定对象的属性并把它变成主观效用(满足主体要求的程度)的行为,即明确价值的过程。系统评价就是根据预定的系统目的,在系统调查和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上,主要从技术、经济等方面,就各种系统设计的方案所能满足需要的程度同所消耗

31、和占用的各种资源进行评审和选择,并选择出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实施上可行的最优或满意的方案。(2)评价的目标和任务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决策。在进行系统评价时,要从明确评价目标开始,通过评价目标来规定评价对象,并对其功能、特性和效果的属性进行科学测定。具体的说,系统评价是对系统分析的过程和结果的鉴定,其主要目的是看设计的系统是否达到了预定的各项经济技术指标,能否投入使用决策所需的信息。领导对某系统决策时,应全面的考虑系统状态信息,并依据这些信息所采取的策略以及执行这些策略所可能产生的后果进行综合评价,按照评定的价值来判断各种策略和方案的优劣,做出正确的决策。2.1.2 绩效评价的概念绩效评价(Pe

32、rformance Measurement,PM)是指为达到一定的目的,采取规定的方法,运用特定的指标,比照统一的标准,对事物做出价值判断的种认识活动202122。简单地说,绩效评价就是通过比较分析做出全面判断的过程。从管理角度来说,绩效评价是企业或它的业务相对目标的实现程度23。因此,好的绩效意味着企业或业务更接近于目标。绩效评价过程主要包括绩效指标定义、分析和报告、评价和改进三个部分。具体地说,绩效评价负责建立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选择评价指标集、选择评价模型、选择评价方法,最后得出评价报告。绩效评价要素包括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24。从广义上讲,评价要素包括评价主体、评价客体、评价指标、评价标准

33、和评价方法。从狭义上讲,评价要素包括评价指标、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评价主体是评价的行为主体,可以是特定的组织机构,也可以是自然人;评价客体是评价的行为对象,它是根据不同的需要和目的而确定的,如某一行业、某一区域,或某一实体、某一个人,等等;评价指标是对评价对象实施评价的重要依据,通常包括计量指标和非计量标准两类;评价标准是评价的参照系,一般分为计量标准和非计量标准两种。评价方法是具体实施评价的技术规范,包括定量计算方法、定件分析方法,或两者结合使用。2.1.3 绩效评价系统概述评价系统是执行评价工作的系统,包括相关的软件、数据库和一系列过程25。绩效评价系统应作为企业计划系统的一部分,因为好的

34、计划必须要由评价活动作保证26。现有绩效评价系统可以分为传统绩效评价系统、集成绩效评价系统和动态绩效评价系统。下面逐一介绍并分析它们各自的特点。(1)传统绩效评价系统传统绩效评价系统(Conventional Performance Measureme-nt System,CPMS)27包括以下几个基本要素:评价目标、评价主体、评价客体、评价指标集、评价标准、评价方法和评价程序。评价目标是评价活动的灵魂,只有在目标明确的情况下,才能选择相应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评价活动。评价主体是指评价行为的组织发动者,即评价组织机构。评价客体是评价行为的对象,是由评价主体根据需要而确定的。

35、评价指标是定量或定性描述评价对象的效果。评价标准是对评价对象进行客观公正、科学评判的具体尺度,根据评价标准可以将评价对象的特征转化为可以具体进行计算的评价指标。评价标准一般是针对具体的评价指标来设定的,由于评价指标的量纲不统一,需要借助评价标准对其进行比较判断,作为衡量评价指标所处水平的尺度。评价方法是评价的具体手段,包括评价指标值计分方法和评价结果计算方法,对定性指标采用专家打分法,对定量指标采用实测法。评价结果是利用层次分析法综合各评价指标值得出的。评价程序是评价具体进行的操作规范,评价的基本程序是:成立评价工作组织机构制定评价工作计划收集与核实评价资料进行评价计分出具评价报告。传统绩效评

36、价系统的结构见图2.1。传统绩效评价系统是以财务作为评价标准,评价指标也是财务方面的指标,包括企业资产流动比率、企业产品市场份额增加率和企业资产盈利能力等;评价参与者是企业中高级管理人员;评价周期通常在一个月之内;评价流程是固定不变的,不随着企业内外环境的变化而变化;评价目的是监控企业业务流程。通过上面对传统绩效评价系统的分析,可以看出,传统绩效评价系统对CIMS、PDM和SCM等企业新的生产管理理念是不支持的,传统绩效评价系统也不支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图2.1 传统绩效评价系统结构(2)集成绩效评价系统集成绩效评价系统(Integrated Performance Measurement S

37、ystem,IPMS)28在CPMS的基础上,增加了评价模型和集成评价环境,并根据评价模型将IP中的指标集完善成指标体系。集成绩效评价系统的结构见图2.2。图2.2 集成绩效评价系统结构集成绩效评价系统中的评价模型绩效金字塔模型(Performance Pyramid Model,PPM)。是一个层次模型,PPM把企业的战略目标从上到下逐层分解成若干指标,再由下到上进行评价操作。PPM考虑了企业内外部绩效因素。因此,由PPM生成的评价指标体系集成了与企业绩效相关的企业内外部评价指标。与传统绩效评价系统相比,集成绩效评价系统是以企业的绩效目标作为评价标准,评价指标也是财务和非财务方面的指标,包括

38、客户满意度、生产率、产品质量和废品率等。(3)动态绩效评价系统动态绩效评价系统(Dynamic Performance Measurement System,DPMS)29是在传统绩效评价系统的基础上,考虑了评价指标的动态性。为了实现绩效评价系统的普遍适用性,动态绩效评价系统引入面向对象的思想。“面向对象”思想把现实世界中的实体抽象为一个个对象,每个对象都具有属性、事件和方法,通过设置对象的属性,可以描述对象的外部特征;通过设置对象的事件和方法,可以对对象进行控制和调用。对于绩效评价而言,借鉴面向对象的思想,可以把评价客体绩效视为对象,不同的评价客体绩效是不同的对象;可以把对应的评价指标视作反

39、映评价客体绩效的属性。根据每个具体的评价客体绩效确定其所有属性,然后通过对这些属性赋值,就可以得出评价客体绩效的值。由于是根据不同的评价客体确定其具体属性,也即根据每个具体的评价客体确定其绩效评价指标,这样虽然可以得到某个评价客体的整体效绩的值,对该评价客体不同时期的绩效进行纵向比较,但是由于每个评价客体的指标体系可能不完全不同,不同评价客体绩效的横向对比就可能无法进行,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动态绩效评价系统在评价指标体系中引入了“基本评价指标”和“个性评价指标”的概念。动态绩效评价系统中的动态评价指标体系结构见图2.3。图2.3 动态评价指标体系结构通过上文对三种典型绩效评价系统的介绍,可以看出

40、,传统绩效评价系统、集成绩效评价系统和动态绩效评价系统的特点和相互之间的关系如下:(1)传统绩效评价系统简单适用,在一些规模较小的企业传统绩效评价系统的应用比较广泛。但是,传统绩效评价系统中指标集的选取带有很大的主观性和片面性,缺少科学理论指导,因此,传统绩效评价系统中的指标集可操作性较差。(2)集成绩效评价系统考虑了企业内外部环境,并且借助于一定的理论指导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因此,通过集成绩效评价系统对企业绩效进行评价,评价准确度比传统绩效评价系统高。然而,目前由于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产业政策不断调整,企业发展中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大,传统绩效评价系统和集成绩效评价系统的指标值使用历史数据进行的静态

41、评价难以正确反映企业的动态经营状况。(3)动态绩效评价系统考虑了评价指标的动态性,相对于传统绩效评价系统和集成绩效评价系统而言,动态绩效评价系统对企业绩效的评价更符合企业实际。传统绩效评价系统、集成绩效评价系统和动态绩效评价系统共同存在的不足如下:(1)三种评价系统都不能对企业绩效进行实时评价和分析,而是侧重于事后分析,因此,当发现偏差时,偏差已经成为事实,其危害和损失已经造成,并且往往很难弥补。(2)三种评价系统都未将先进的知识获取手段,如知识工程、人工神经元网络等,应用于评价系统之中,以实现评价过程中评价专家知识和经验的自动获取,从而提高运算效率和节省人力和物力。(3)三种评价系统都未关注

42、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企业绩效改进策略。2.1.4 物流企业绩效评价概念绩效可以表示正在进行的活动或者已经完成韵某种活动(取得的成绩)。因而绩效既可看作是一个过程,也可以看作是该过程产生的结果。因此,物流绩效可以定义为一定时间内物流活动所创造的价值,是指物流活动过程中一定量的劳动消耗和劳动占用与符合社会需要的劳动成果的对比。所谓评价,是指对管理的对象,以确认的某些标准为其度量尺度,采用相应的科学方法,来衡量这种管理对象,将所得到的结果与原预定的目标相比较,从而获得最佳结果的过程30。综合物流绩效及评价的概念,本文认为,物流绩效评价就是企业根据自身的物流战略规划和发展目标,在一定时期内,利用一定

43、的方法,根据预先确定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对反映企业物流历史的、当前的和未来的发展状况的有关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对企业物流水平和发展状况进行全面的系统评价的过程31。物流企业绩效评价是对物流业绩和效率的一种事后评估与度量以及事前的控制与指导。物流企业绩效评价是为了实现企业生产经营的目的,运用数量统计和运筹学等方法,采用相应的指标体系和标准,按照一定的程序,通过定性、定量分析,对企业在经营期间内的生产经营活动过程及结果做出客观、公正和准确的综合评判。物流企业绩效评价是评价理论和方法在经济领域的具体应用,它是在会计学和财务管理的基础上,运用计量经济学原理、现代分析技术和现代计算理论而建立起来的剖

44、析企业经营的过程,真实反映企业现实状况,预测未来发展的一门科学32。2.2 评价指标体系基础理论2.2.1 评价指标评价指标是指根据给定的评价标准或评价目标,定量地描述某一过程的效果33。评价指标是由评价指标名称和评价指标数值构成的。评价指标名称表明评价对象数值方面的概念,即质的规定性;依据评价指标名称所反映的评价对象特征,对其进行量化,就是评价指标数值。评价指标是质与量的结合与统一。评价指标的相关属性见表2.134。表2.1 评价指标属性属性内容属性说明评价指标名称明确评价对象的属性评价指标的目标关联性评价指标和评价对象的目标之间的关系评价指标范围评价指标适用于组织的哪个部门或业务评价指标标

45、准确定评价标准以监控评价对象运作过程评价指标计算方法包括数学方法和专家打分法评价单位评价指标应用于哪个单位评价指标频率在某一特定的时间内记录评价指标值的次数评价指标数据源评价指标值的数据来源评价指标责任人负责收集评价指标数据的人员评价指标驱动因素控制评价指标驱动因素以调整评价指标值评价指标注释有关评价指标的突出问题2.2.2 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指标体系是由对某个评价对象的所有评价指标所构成的层次结构35。这些评价指标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它们共同组成科学的、完整的总体,以方便从各个方面认识和说明评价对象的许多特征及其规律性。确定评价指标体系是物流企业绩效评价中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图2.4是一个三

46、层企业物流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图。图2.4 企业物流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层次结构2.2.3 物流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发展趋势随着企业之间竞争的加剧,各企业在关注自身内部业务流程的同时,更加关注外部环境,尤其是与企业有密切关系的供应商和客户的状况。因此,企业物流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也应顺应这种变化,其范围除了包括企业内部物流,也包括与企业物流有密切联系的外部环境。企业物流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发展趋势见图2.536。图2.5 企业物流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发展趋势综合第一章中对物流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现状研究,我们不难看出物流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有这样的发展趋势:(1)财务评价与非财务评价的有机结合是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的理

47、想选择财务业绩与非财务业绩都是企业总体业绩的组成部分,财务业绩是通过会计信息表现的有形资产的积累;非财务业绩则是通过经营管理系统获得的无形资产的积累。非财务业绩对企业长远发展关系极大,是本质的东西。只关注财务业绩容易导致短期行为,影响企业的长远发展;但过分注重非财务业绩,同样会给企业带来不利影响。因此,理想的选择是二者的有机结合。(2)非财务评价在企业绩效评价中的作用同益重要尽管非财务指标有难以用货币来计量这样致命的缺点,但从导向性来看,更有利于促进企业改善管理,形成新的经营理念和价值观,有利于战略管理和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因此,非财务评价在企业绩效评价中的作用日益重要。(3)对顾客满意度的评价越来越重要随着买方市场的形成,以顾客满意为中心已成为今天大多数企业最基本、最重要的经营理念。因此,公司怎样从顾客的角度运作,已成为经营者首先考虑的问题。顾客是企业的一项资源,顾客满意度越高,企业拥有的顾客资源就越丰富。所以,追求顾客最大程度的满意是当今乃至今后企业发展的重要目标。只有更多的顾客满意,企业才有可能实现较高的市场占有率,才有竞争力。2.3 物流企业绩效评价2.3.1 物流企业绩效评价的作用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物流企业为了有效地对资源监督和配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