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导致东莞青少年犯罪的客观因素的调查报告.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726507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98.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导致东莞青少年犯罪的客观因素的调查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关于导致东莞青少年犯罪的客观因素的调查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关于导致东莞青少年犯罪的客观因素的调查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关于导致东莞青少年犯罪的客观因素的调查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关于导致东莞青少年犯罪的客观因素的调查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导致东莞青少年犯罪的客观因素的调查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导致东莞青少年犯罪的客观因素的调查报告.docx(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对导致东莞青少年犯罪的客观因素的调查报告作 者: 翟叶波,徐家宝,梁敏怡学 校:东莞中学班 级:高一八班指导老师:陈月强【摘要】今年来,东莞青少年违法犯罪现象日趋严重,已成为一项严重的社会问题。作者认为,青少年正处于青春期,是生理,心理发展,人格定型的一个关键时期。众所周知,青少年是一个易受诱惑的群体,而此时,由于受到来自学校,社会,家庭的不良影响,导致青少年心理的不成熟,人格的缺陷,从而做出一系列违法犯罪的事情。 本文从青少年犯罪的客观影响出发,揭示出社会、学校、家庭方面对青少年教育的缺失,最后就如何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关键词】青少年 违法犯罪 客观因素 预防 矫治引

2、言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对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如今,青少年犯罪案件却不断上升,却案件呈低龄化、团体化等趋势发展。解决青少年犯罪问题,首先得为青少年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所以,深入研究、净化青少年的生活环境,为青少年创造一个更好的成长环境变得极其重要,这将为预防和矫治青少年犯罪提供理论依据,为构建和谐社会、和谐家庭出一份力。1方法 1.1调查范围及人数本研究小组人员在东莞市的各类高中共5所中学展开随即抽查被试。共发放问卷300份,收回有效问卷270份。上诉几所中学包括东莞中学(一类中学),厚街中学、高埗中学、石碣中学(一般中学)及东莞市经贸学校(职业学校)。其中学生介于

3、初三、高一、高二、高三。1.2方法我们采用问卷方法。根据调查题目,本小组人员广泛阅读调查类书籍。由于本课题涉及敏感话题,本问卷均无出现刺激性语言。针对本课题中的关键词客观因素,问卷调查了东莞高中生对社会、学校、家庭对待青少年的看法(例1、你的父母关心你吗? A.关心,家人经常在一起聊天 B.一般,父母工作忙,经常不回家 C.很少关心,父母经常外出娱乐,很少回家)1.3数据处理将全部资料输入计算机,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2数据统计2.11、你的父母关心你吗?A.关心,家人经常在一起聊天B.一般,父母工作忙,经常不回家C.很少关心,父母经常外出娱乐,很少回家192542471%20%9%2.2

4、2父母平时对你哪一方面更关心A.只关心学习和分数 B.关心学习也关心交友、课外爱好等C.更关心交友、课外爱好,其次关心学习D.什么都不关心. 45149463017%55%17%11%2.33、父母对你考试成绩变差时作出的反应是A.安慰 , B.安慰并帮你分析原因、找对策C.不理会或一味指责、埋怨D.打骂68110702225%41%26%8%2.44、你心里有烦恼时向谁说:(可多选)A.父母 B.同学C.朋友D.老师E.网友 45143一五32333F不说232.55、你的家长经常与你讨论的话题是什么A.学习B.感情C.金钱D.娱乐E.泛泛而谈1005735245437%21%一三%9%20

5、%2.66、你对你和老师的师生关系的满意程度是:( )A.满意B.一般C.不满意D.较差70一三0432726%48%16%10%2.76、你对同伴的满意程度是:( ) A.满意B.一般C.不满意D.较差16567241461%25%9%5%2.88、学校有没有组织过全面深入的法制教育?( ) A.经常B.有时C.偶尔D.从不,不知是什么2778957010%29%35%26%2.99、同学们的法制观念,预防犯罪及自我保护能力如何?() A.很强B.较强C.一般D.根本没有2276148248%28%55%9%2.1010、你认为社会环境中可能引起青少年犯罪的因素有( ) A.黄、赌、毒B.封

6、建迷信C.暴力D.网络E.其他一五1554491156%2%20%一八%4%2.1111、你认为现在社会对青少年犯罪现象关心程度如何?( ) A.很关心B.一般C.关心不够D.很不关心,导致此现象频繁发生491057343一八%39%27%16%2.1212、你认为,导致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 A.家庭B.学校教育C.社会环境544916720%一八%62%2.一三一三、你认为青少年犯罪对社会危害程度如何?( ) A.很严重B.较严重C.一般D.无所谓86122431932%45%16%7%2.1414、你认为引起青少年犯罪的心理主要是?( )(可多选) A.好奇,寻求刺激B.盲从C

7、.逆反D.报复1677894443问卷评价本调查表主要分成四大部分,分别分为问题13及问题5调查家庭的影响因素;问题6、8调查学校的影响因素;问题10、11调查社会的影响因素、其余的调查青少年的想法。正文会借助这些数据来讨论相关问题,为论文添加可信度。本小组成员绝对认同数据的科学性、样本的真实性及全面性。另外本问卷语言通俗化、口语化,便于同学理解与更好的及真实地答题,问卷切实符合研究的需要,题量少、内容精,节约学生答题的时间。正文1 何为青少年犯罪青少年犯罪是指达到承担刑事责任年龄的青少年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触犯刑律的、依法应受到处罚的行为。1.1 对青少年范围的界定按照我国法律规定,未满一八周

8、岁的为未成年人,已满一八周岁的为成年人。然而在未成年人中有一部分为少年,在成年人中有一部分为青年。关于青少年的年龄界定,根据发展心理学较为通用的划分标准,青少年时期应该是指少年期(11、12岁14、一五岁)、青年初期(14、一五岁17、一八岁)及青年晚期(17、一八岁24、25岁)的统称,即青少年是指年龄在11、12岁至24、25岁之间的社会群体。 我国刑法第十四条规定:“已满16周岁的人犯罪应负刑事责任”,“已满14周岁、未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抢劫、强奸、放火、贩毒、爆炸、投毒罪的,应负刑事责任。依照本人对刑法精神的理解,研究青少年犯罪问题,青少年主体的年龄

9、界限应为14周岁至25周岁。1.2青少年犯罪的现状根据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的统计数据表明,近几年来,(20002004)已满14周岁至一八周岁的青少年犯罪在全部刑事案件中所占的比例大幅度上升,已经占到全国刑事案件总数的30%以上,在受到刑事处罚的青少年当中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数也是逐渐增多,又占到青少年犯罪案件总数的70%以上,并且因为不满14周岁和不满16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青少年人数也占相当大的比例,有些青少年10-一三岁就开始走上犯罪的道路。另据最高法院有关部门提供的数据显示,从2000年到2004年,全国各级人民法院判决生效的青少年人犯罪的人数平均每年上升14.一八%,2005年

10、7月,又比上年同期上升了23.96%。实际情况表明,青少年犯罪仍是中国的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各方应该引起足够重视。1.3青少年犯罪特点与发展趋势由于我市正处于社会的转型时期,社会制度、法律制度尚未健全以及其他原因,我市青少年犯罪呈现出显得特点与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 从犯罪形式来看:团伙性犯罪成为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形式。青少年正处于青春期,由于身体发育未完全、心理未成熟情绪不稳定,心理承受能力差,依赖性强,他们往往会在同学、同乡、同宗族、亲戚邻居、同龄人之间形成小的团伙以当他们在遭受挫折或是某种利益的驱动下,在同化之间不良情绪的相互感染下,往往不计后果实施犯罪。但由于青少年犯罪团伙

11、不具备专业性,所以青少年团伙犯罪又有一次性、偶尔性。(2) 从犯罪手段来看:青少年犯罪手段具有智能化智能化、成人化、暴力化。随着广大青少年科技文化水平的提高以及信息网络等传媒的迅速发展与普及。在青少年犯罪中,利用高科技犯罪人数也大幅增加。一些青少年利用他们所学的科学技术知识和聪明才智进行高科技犯罪,以及利用科学技术更新作案工具等,因此青少年犯罪更具有了智能化,此类案件如:计算机病毒传播、信用卡诈骗等。青少年时期的好奇心和模仿能力是极强的,他们通过电视、书籍、网络等媒体学到了成年人犯罪得手段方法等,使青少年犯罪趋于成人化,暴力化,隐蔽化。如青少年强奸案,作案有预谋等。(3) 从犯罪性质看:当前,

12、青少年犯罪性质不断恶化。违法犯罪行为正逐步由过去单纯的盗窃犯罪向暴力抢劫、故意杀人、强奸等暴力性犯罪转化,作案手段愈加野蛮、凶残,不计后果。青少年是处于生长发育期的特殊群体,他们情绪不稳定往往容易冲动,呈“英雄”,“讲义气”,作出不计后果的重大犯罪。其行为一方面加剧了社会的危害程度;另一方面导致了重大犯罪比例的上升。据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统计,2001年至2003年全省被判处刑罚的未成年人总数为5951人,其中判处抢劫罪的3276人,占总数的55.1%;其次为盗窃罪,占总数的一八.5%;第三是故意伤害罪,占总数的10.54%。此外,未成年人触犯的罪名较为突出的依次为寻衅滋事罪、强奸罪、故意杀人罪

13、、绑架罪、敲诈勒索罪、诈骗罪、聚众斗欧罪和贩卖毒品罪。(由于无法获得东莞市的青少年犯罪数据,所以本文引用湖北省的数据。这也说明了社会不敢正视青少年犯罪的事实,社会透明度不够高,阻碍了矫治青少年犯罪的道路)(4) 从犯罪年龄上看:犯罪青少年的年龄趋于低龄化。据国家有关部门调查统计,在受到刑事处罚的未成年人中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数逐步增多,而且不满16周岁不予刑事处罚和不满14周岁 不负刑事责任的人数也占相当大的比例。有些少年从10-一三周岁就开始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另外各省市的统计数据也充分证明了青少年犯罪年龄的低龄化趋势。据广州市警方统计,在2001、2002、2003年,被警方抓获的

14、刑事犯罪嫌疑人当中,14一五岁占14一八岁年龄段总人数的比例分别为:36.22,36.77,36.98,这一比例相当大,且逐年上升。还有据广西壮族自治区八步区法院统计,2002年至2004年8月份共审理刑事案件708件1055人 ,判决生效的人犯10一三人,而青少年犯罪人数达446人,占判决生效总犯罪人数的44%。其中2002年一五7人,占当年犯罪人数的41.4%;2003年一八9人,占当年犯罪人数的48.3%;2004年18月100人,占41.2%。在青少年罪犯中,14岁-16岁的32人,16岁-一八岁的111人,一八岁-25岁的303人。2.青少年犯罪的原因2.1国内外学者的理论研究2.1

15、.1失范理论 法国社会学家德克海姆,首先提出了社会失范(或社会失序)的概念,他认为当现在的社会结构不能控制日益增长的个人需要和欲望时,就会产生社会失范状态在这种状态下犯罪和其他社会问题就会产生。由此观之,少年犯罪是由于社会没有为少年提供明确的规范以致对少年的活动,使少年无所适从而发生犯罪等是失范行为。因此,建立和健全符合现代社会发展要求的道德规范,形成和增强少年之规范意识实乃防止少年犯罪之必需。笔者认为道德规范做为社会文化、社会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青少年的行为和人格形成有重要的影响,可以约束和指导青少年的行为,但是道德规范毕竟是思想层面的东西,不具有强制约束力。它只能是导致青少年犯罪的原因之

16、一小部分,我们更应该从个人、家庭、学校及社会环境等方面进行全面去分析。2.1.2家庭和社会环境皆因论 程泉在少年犯罪因素探讨一文中认为,导致少年犯罪之因素,至为复杂,一般而言,系由个人、家庭、学校及社会环境等因素相互促成,而非某一个因素可以诱发的。惟其中家庭因素与社会环境因素为最主要。家庭因素中,犯罪家庭、破碎家庭、亲子关系及双亲管教方式与态度,较易初成少年犯罪。社会因素中,不良社会环境与大众传播对青少年犯罪影响较大。程泉看到了青少年犯罪是个人、家庭、学校及社会环境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是很值得赞同的,但是他把家庭因素与社会环境因素说成最主要因素是不科学的。笔者认为,个人、家庭、学校及社会环

17、境作为导致青少年犯罪的原因都很重要,并不存在主次问题,只存在主客观之分。2.1.3家庭与学校教育失败论 张春兴在其所著的教育心理学一书中论述了“从少年犯罪成因检讨教育的的士”。他认为,青少年犯罪只是一种表面现象,表象背后的真相却是一个包括多因素交互作用的复杂过程。在生活贫困教育落后的社会里,少年犯罪现象原本是个社会问题,而经济繁荣与教育发达之后的少年犯罪现象却年成了教育问题。现今社会中的犯罪少年,其人格特质之所以异于常态,都是现在家庭后在学校的教育环境中逐步发展而形成的,固然学校教育因受升学主义影响,只对部分升学的学生加强知识教育而忽视全部学生教育效益的缺失一原因,而家庭中父母对子女的管教方式

18、不当,未曾培养儿童健康人格,则是更重要的因素。亲子疏离于学业失败是学生一切心理适应问题的根源,自然也是导致少年犯罪行为的主要原因。因此,预防少年犯罪的治本之途是加强家庭教育。张春兴认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不当是青少年犯罪的诱因,是正确的。但笔者认为,家庭中不仅仅家庭教育是导致青少年犯罪的原因,还应包括家庭环境,这相对家庭教育更重要。并且导致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很多,家庭与学校教育失败只是一部分,还应包括青少年自身因素、社会环境等。2.2青少年犯罪的自身原因2.21青少年的认识和辨别能力低。青少年由于心理不成熟、自身阅历低,往往不能正确识别身边的事物。例如我身边的许多青少年会认为一个人打了架是意见十

19、分威风、有面子的事。青少年的这种特点易被坏人坏事诱惑、利用而导致违法犯罪。问卷显示,。这也显示了青少年的认识和辨别能力低。222盲目好奇求知心理。有的青少年对社会上不良风气、各种诱惑,以及一些低级趣味的色情文化,有一种神秘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不计后果,想试试的心理;有的学生成绩差,受到老师、同学的歧视,自尊心受挫,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和报复心理。问卷显示调查中有167人选了好奇是导致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心理。2.2.3从众结伙心理。在群体压力大,个人心理承受力小时,采取从众行为而获得安全感,是人的一种自然向往和能动适应群体生活的社会属性-聚群性,也是人的一种社会性需要。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

20、黑。”未成年人纠合性犯罪的特点从众心理就是基于青少年同龄群体内相同的情感和相似的需要。2.3导致青少年犯罪的社会因素2.3.1社会不良的思想风气、观念。上文提及东莞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社会仍然存在许多不良的社会风气。例如,一些不健康的服务项目和黄色音像制品及赌博游戏极易腐蚀青少年。20世纪90年代电视上热播的电影是由郑伊健、陈小春等主演的“古惑仔”系列节目。据我的发现得出结论,那个年代的中学生从事违法犯罪的事人数最多,最恶劣。2.3.2网络的影响。因特网这条高速公路以“无主管、无国界、无警察”而著称。网络上信息良莠不齐,极易导致广大青少年误入歧途。2.3.3社会防卫制度滞后。改革开放促进了东莞

21、城市化的进程,由于东莞发展迅速,经济腾飞,出现了大批外省人员流入东莞,这就引发了诸多的矛盾。由于流动人口规模的庞大性,我市当前庞大的流动人口不仅面临着城市多方面设施的投资与建设任务,而且还面临着使数亿人口改变生活方式与观念的艰巨努力。再加上东莞大量的外来工失业,所以社会防卫制度出现缺口也在所难免。东莞大量的流动青少年犯罪正是在社会防卫机制出现漏洞的条件下产生的。2.4导致青少年犯罪的学校因素。据问卷调查显示,26%的在校学生不知什么是法制教育,这导致了青少年的法律意识淡薄。而这不能说不是学校的失误。2.4.1学校教育内容过于重视科学理论,轻视或忽视道德教育。从小学开始,我们就把头埋进书中,学习

22、语文、数学、英语等,却直到初中才开设思想政治课。一个人的爱国思想、品质修养是从小学习、养成的,而我们从小却没有接受过此类的教育。这使青少年做事时没有规范、准则,心中没有约束,是坏人坏事乘虚而入。2.4.2.个别学校教师的教育态度有问题。老师是人生中的一个好伙伴,但如果老师的教育态度有问题的话,一个学生必受影响。例如某同学经常不交作业,老师就扬言要放弃这一学生,由于青少年普遍存在逆反心理,老师这样一说,该同学就更加颓废,从而导致逃课逃学,最后堕入违法犯罪的深渊。2.4.3重视优秀生的培养,忽视后进生的教育。每个学校、班级就学生成绩来讲,均有上、中、下之分,而教师在教学中往往重视拔尖优秀生,带动中

23、等生,抛弃后进生。这些后进生放任自流,无人管教,还经常受到嘲讽和歧视,他们对学习没兴趣,其中一部分就会到社会上寻找志同道合的知己。造成未成年人犯罪低龄化,学历低下化。2.5导致青少年犯罪的家庭因素。家,是人们的避风港,父母更是孩子们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孩子的成长。而孩子的行为更会受到父母的潜移默化,因此有一个好的家庭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一个基础2.5.1家庭背景和家庭教育方式对青少年的行为及性格品质的形成会产生不同的影响。研究表明, 五类家庭不利于青少年的正常发展,分别是宠溺型家庭、简单粗暴型、家庭父母行为不佳型家庭、气氛不和谐型家庭、经济困难型家庭。3.防止和矫治青少年犯

24、罪的方法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因此我们要尽一切力量挽救或阻止青少年犯罪,为此,我提出几条建议。3.1防止青少年犯罪(1)加强学校、家庭、社区间联系,共同打击青少年犯罪。(2)长辈加强修养,提高自身素质,注重家庭环境建设,共建美好家园。(3)家庭成员多交流,注重与孩子们真心的交谈。(4)净化社会环境、社会文化。3.2矫治青少年犯罪(1)建立健全青少年犯的监管和教育制度(2)进行人性化教改,实施真情心理矫治(3)关注少年犯出狱前途,使他们也有美好的未来4.参考文献1 顾思九,季涛 :论青少年犯罪研究的“青少年”概念, 青年研究, 1994年第7期。2 程泉:少年犯罪因素探讨,青少年犯罪研究,1983年第2期3 张春兴:教育心理学,ISBN:7-5338-2346-x 浙江教育出版社,19964肖艳红:城市化与农村流动人口犯罪问题原因分析,甘肃理论学刊,2003年五月12.16.202212:5712:57:5422.12.1612时57分12时57分54秒12月. 16, 2216 十二月 202212:57:54 下午12:57:542022年12月16日星期五12:57:5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