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犯罪行为分析与对策——论文.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993346 上传时间:2023-03-0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少犯罪行为分析与对策——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青少犯罪行为分析与对策——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青少犯罪行为分析与对策——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青少犯罪行为分析与对策——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青少犯罪行为分析与对策——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青少犯罪行为分析与对策——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少犯罪行为分析与对策——论文.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青少年犯罪行为分析与对策中文摘要青少年犯罪在整体犯罪现象中的分量逐年加重,已经成为我国令人头痛的重要社会问题,我国青少年犯罪趋势,总的来说呈上升态势,而且犯罪的形势也愈加多样化。如何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成为捆扰政府的难点问题。青少年犯罪的原因是复杂多样的,社会环境是其重要因素,其次家庭教育方式和学校教育方式的不当也是导致青少年犯罪的主要根源。因此,预防措施的根本就是要坚持以学校教育、引导为主,家庭和社会紧密结合,加强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思想品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用恰当的方式、方法和策略,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为社会主义建设培育合格的接班人。关键词青少年犯罪,犯罪形式,犯

2、罪特点,犯罪原因,预防对策民族的发展繁荣离不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而青少年作为国家和民族事业的接班人,其成长事关国家和民族的未来。然而青少年犯罪已成为一个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近年来在我国犯罪案件中,青少年犯罪总数已经占到了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以上,已经成为社会现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重视。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十分关注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针对青少年犯罪制定一系列的法律法规,目的就是为了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并对青少年的犯罪行为做特殊的惩罚和处置。但是,我国未成年人犯罪仍有上升的趋势,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青少年犯罪呈现出低龄化、智能化、成人化、团伙化等特点

3、,面对越来越严峻的现实,如何预防青少年犯罪成为亟待解决的重大社会问题。青少年犯罪的危害是巨大的。它不仅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秩序,还影响到国家的稳定和长治久安,更影响国家的未来,因此预防和控制青少年犯罪已成为当前一项主要任务。要解决好这个问题,就要了解青少年犯罪生理和心理特点、犯罪原因、犯罪形式及治理对策。因此,研究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及其产生的原因,制定切实有效的防治措施,对于致力于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的我国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第一章:青少年犯罪的概念、范围、趋势及其特点(一)青少年犯罪的概念 青少年犯罪主要是依据人的生理年龄所作的犯罪类别划分。在我国有关的法律文件中,对“青少年”的概

4、念未予明确的界定。就其词义而言,“青少年”即指青年与少年的合称,“青年”是指人从十五六岁到三十岁左右的年龄段,“少年”指人从十岁左右到十五六岁的年龄段。理论界对青少年犯罪的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青少年犯罪的概念,是指从刑事法学观点出发给青少年犯罪概念所下的定义。它一般是指1425岁年龄段的人所实施的依法应当受刑事处罚的行为。它以我国开始追究刑事责任的年龄14岁为起点。广义青少年犯罪的概念,是从犯罪学的角度出发给青少年犯罪所下的定义。有学者认为,它是指625岁年龄段的人实施的犯罪行为、触犯治安管理的违法行为和违反道德规范的不良行为。这种定义,是从犯罪预防的角度,将矫治的行为扩大到违法行为和不

5、良行为(不道德行为或可能引起犯罪的行为),并将这个年龄段的下限予以降低。(二)青少年犯罪的范围对任何国家来讲,对年轻人行为的关心都属于共同的现象。对于不同时期的青少年违法犯罪行为的总量也是政府极为关心的。关于青少年违法犯罪行为数量及其性质的具体情况,主要有三大信息来源:第一是官方统计数字和报告。该统计数字有有关政府部门提供。第二个获得信息的途径,就是调查法,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询问青少年自己是否有过足以因之而被捕或处罚的违法行为。当然,采用这种方法也有其不足之处。如受访者匿名要求的问卷调查中如实回答的可能性要大于非匿名调查,而且,在非匿名调查中受访者可能陷于某种心理恐惧之中。第三个获得信息的途径

6、,是青少年违法犯罪行为的被害人的真实信息。这些调查,通常以电话访问的形式进行。其设法从随机抽取的样本中,获得他们作为犯罪被害人的真实信息。在调查中,需要求被访问者提供发生在他们身上之违法犯罪行为的数量和类型,并对违法犯罪者的年龄进行猜测和与估算。同样,这里确认青少年违法犯罪行为的数量和性质的可行性方面也存在不利因素,因为其要求被害人必须愿意畅所欲言地回忆犯罪,并且必须亲眼看到违法犯罪人,否则无法对犯罪人的年龄做出推断。(三)青少年犯罪的趋势当前,我国青少年犯罪现状相当严峻,引起了社会的高度重视和广泛关注。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十五”期间青年发展状况和“十一五”期间青年发展趋势研究报告

7、称,“十五”期间青少年犯罪增加68%,未来5年进一步增加。报告指出,“十五”期间青少年犯罪总体数量呈上升趋势,未成年人犯罪增长迅猛,其中全国法院判决的青少年罪犯5年间增长12.6%,未成年人犯罪数量增长情况更加突出,5年间上涨68%。由于发育年龄提前和频繁接受暴力文化影响等原因,近年来不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危害社会的行为逐渐增多。“十五”期间,中国青少年人口总量由低谷开始爬升进入一个稳步上升期,而目前中国整体犯罪率,包括青少年犯罪率都处于上升状态,因此未来青少年犯罪总量将进一步增加。(四)青少年犯罪的特点所谓青少年犯罪是指达到承担刑事责任年龄的青少年实施的确危害社会的、触犯刑律的、依法应按受处

8、罚的行为。除却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存在的普遍生理、心理特点(如自身机体需要增多、对性的幻想和渴望、心理不成熟、容易感情冲动、模仿、猎奇等),以及我国人口年龄结构总体上偏年轻的客观情况,使得我国青少年犯罪在整个刑事犯罪案件中所占的比率较高。针对以上原因,我们归纳总结了几种青少年犯罪的特点:1.犯罪低龄化、智能化、成人化青少年犯罪成员从年龄上看日益低龄化,18岁以下的青少年犯罪不断上升,在受到刑事处罚的未成年人中已满14岁不满16岁的人数逐渐增多,而因不满14岁不负刑事责任的人数也占相当大的比例,有些青少年从1013岁就开始走上犯罪道路。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当今世界已进入高科

9、技迅速发展的时代,许多青少年通过手机、电视、电脑等渠道,不断搜集、吸收影视文艺作品中描写的犯罪方式、作案手段以及反侦查的方式,并加以模仿,使犯罪手段、方式更加趋向智能化,并通过手机、电脑实施网络犯罪活动。交通的发展为人民群众的工作和生活创造了便利条件,但同时也给犯罪分子的流窜作案带来了方便。一些青少年他们要么受人引诱离家出走,要么在外出打工时不务正业,很快就走了犯罪的道路,四处流窜作案,给防范和侦破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并且其犯罪手段出现了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化、随意化、突出性向智能化、成人化、预谋性方向发展,不再局限于偷窃、见财起意的突出性案件,而是出现了蒙面抢劫、盗窃、持刀强奸及流窜跨作案的

10、成人化犯罪行径。2.犯罪人员文化程度较低从某市少年犯管教所近几年来对青少年文化程度调查显示,犯罪青少年的文化较低,小学文化水平占40.2%,初中文化水平占47.5%,可见少年犯中具有小学、初中文化水平者最多。而在事实上,他们的实际文化程度还不及于此,这应引起全社会的重视。随着经济的发展,在商品经济观念的冲击下,青少年的价值观念受到严重影响,“读书没有用”、“知识不值钱”等不良思想潜移默化地影响了青少年,有一部分学生自动辍学,加入了经商的行列,在经济交往中使其受到了一些不正当经营活动方式的沾染,学会了一些违法犯罪的手段。3.犯罪团伙化突出,带有“黑帮”性质的团伙犯罪亦有增加趋势团伙犯罪亦称帮伙犯

11、罪,是我国青少年犯罪的主要类型之一,是共同犯罪的一种形式。这是由青少年年龄小、思想不成熟和依附性强等特点所决定的。从行为特征上看,团伙型犯罪有盲目性、刺激性和传染性等特点。青少年帮派通常可能发生各种冲突并实施暴力。过早辍学、判断能力不足、法制观念淡薄、影像图书中错误观念的影响是青少年犯罪团伙化的重要因素。4.暴力犯罪行为增多青少年正处在成长发育阶段,生理发育很快,但心理发展却比较慢,在思想上表现为不成熟性,容易走向歧途;缺乏社会经验,且普遍存在很强的逆反心理,情绪不稳定,易受到外界感染、刺激,产生感情冲动,走向极端。这些人或行凶杀人、严重伤害,或暴力抢劫,或实施强奸,犯罪手段恶劣,带有一定程度

12、的疯狂性。不计后果,其盲目性给社会、家庭,包括他们自己本身都造成了极大危害。5.女性青少年犯罪增加在当前青少年违法犯罪案件中,女性的比例大幅度大升。除了离家出走和卖淫之外,女性在所有青少年违法行为种类上都要比男性略低一些。然而,违法行为数量与种类在性别上的差异性正在日益缩小。据资料显示,上个世纪80年代以前,我国违法犯罪的男女比例为100:1,但现在已接近10:1。多数集中在卖淫、吸毒、抢劫、故意伤人、杀人等案件中。 女性卷入暴力行为和其他严重违法行为的不断增多,表明了我国青少年犯罪愈加严重化。可能引起女性青少年犯罪状况变化有关的因素有如下几种:对女性的社会约束与性别约束的松动导致其获得了更多

13、的自由;家庭在女性青少年生活的主导影响力不断下降,越来越多的女性加入帮派;单亲家庭环境的影响。 6.农村和郊区的青少年犯罪增加 随着农民务工的人数增多,留守儿童也随之增多,导致了许多留守儿童缺乏家庭的良好教育与管理,再加上农村教育机制的落后,法律观念的单薄,导致许多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留下不良的心理阴影并缺乏良好的教育,进而导致青少年犯罪活动的增多。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外来务工人员的大量涌入,城郊的人口鱼龙混杂、父母长时间工作无人看管、郊区兴建的大型购物广场成为交朋友的好地点,诱使了不少青少年犯罪。第二章 :青少年犯罪类型及原因(一)青少年犯罪的类型青少年犯罪的类型大致分为从属性犯罪、团伙性犯罪、

14、报复型犯罪、冲动型犯罪、无知型犯罪五种类型。青少年由于思维的不成熟、社会经验的不丰富、年轻人成长中必然经历的挫折感与焦虑感、父母对其缺乏管教或关心、心理的不成熟、不易控制自己的情绪、遇事不够冷静,在踏足社会时,容易成为成人犯罪时控制和挑唆的对象,而且有些青少年在受到不公正待遇后,或因处理不及时,或因对处理结果不能理解,就采取同样的手段去对付别人,从而走上犯罪道路。(二) 青少年犯罪的原因青少年走上犯罪道路并不是偶然的,而是不良的主、客观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我们要对引起青少年犯罪的各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以便探寻预防青少年犯罪的科学、有效对策。1.性格特征性格特征结构是造成那些偏差行为的人的特点。

15、研究发现,青少年犯罪者比非犯罪者更经常地表现出外向型、对权威的怀疑或敌视、反抗、怨恨、害怕失败的性格特征。在个人之外(贫穷、环境、家庭或学校)寻求少年犯罪和犯罪的原因是无效的。2.传统文化因素中国是一个个人主义的民族,他们系心于各自的家庭而不知有社会,此种只顾效忠家庭的心理实即为扩大的自私心理,缺乏公共精神。此外,长期以来人们提倡“禁欲”思想,但是,人是欲望的复合物,是很不容易满足的,即使得到满足,那也仅能给予没有痛苦的状态,但却带来更多的烦恼。当这种烦恼(压抑、抓狂、焦虑等)无法抑制,就会发生许多突发情况,在实施犯罪的时候,大多只为图一时之快,而不顾后果。3.生物和遗传因素 随着基因研究方法

16、、脑波观察仪等日益精深化的发展,近年来,将犯罪行为的解释与生物学、遗传相联系的兴趣大有增长。有些青少年犯罪有犯罪倾向,诸如精神疾病、酗酒,是由其父母遗传给其子女的。而且,男性和女性在16岁或17岁是一个犯罪高峰年龄,这以后,其行为趋向于正常化。在青春期,青少年的荷尔蒙的变化强烈,在这一时期更具有攻击性,更难以控制其行为。4.家庭原因父母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家庭教育对青少年具有非常重要的引导功能。家庭教育的缺陷是子女形成不良个性的基础,这主要有几种情况:一是父母文化程度低,对孩子缺乏科学的管理和教育;二是由于父母抱有让孩子过上好日子的传统思想,过于溺爱孩子,对于子女长期养成的不良习性,没有及时更正

17、,以至于到最后发展到无可挽回的地步;三是父母没有给予子女充分的尊重,认为孩子是可以任其摆布的被动的个体,孩子的一切行动都要服从自己的命令或意见加剧了孩子的叛逆心理;四是父母离异,对子女缺少适当的关心,没有和子女进行有效的沟通,顺其自然,放任自流;五是父母自身行为不端,没有给子女树立良好的典型,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子女在父母耳濡目染下也染上不良的恶习或行为。 5.学校原因学校教育对青少年的成长至关重要。学校教育方法不当,是导致一些青少年流向社会、走向犯罪的重要因素。现在学校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有:(1)、成绩的好坏决定一切中国初期已确立了“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也有“教书育人”的

18、优良传统;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但现在很多学校和老师评论一个学生的好坏不是从人格和道德表现方面分析,而仅仅凭借一份试卷上的分数,就简单的给学生下定义,贴标签。而且,片面追求升学率。把升学率作为评判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师水平高低的标准。还有的学校分精英班和普通班,不同成绩的学生待遇不同,结果是差距越拉越大。好学生的抗打击能力低下,坏学生常常旷课、辍学、打架,一旦他们受到不良因素的诱发和影响,就会发生违法犯罪行为。(2)、对学生处分不当对学生施以处分并不是为了显示学校多有大的

19、权力,而是为了引导学生走上正道;若为了处分而处分失去了它的意义。对违犯校规校纪的学生进行处分,是教育、挽救学生的一种手段,若运用得好,可以对有不良行为的学生起到警告、震慑作用,使之不敢、不会再犯;若运用不好,则会使受处分的学生产生悲观、消极情绪,从此自暴自弃,在邪道上越走越远,从而滑向犯罪的泥潭。因此,在对学生处分时,要慎重考虑,在综合各方因素后把利益最大化,坏处最小化。(3)、没有深入开展法制教育及普法活动学校缺乏对青少年的思想品德和法制教育,是青少年违法犯罪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很多青少年学生不知什么是违法犯罪,缺乏普通的法律常识,不知法、不懂法,更谈不上遵纪守法。在很多情况下,青少年的

20、做法都触及了法律的底线只是在多方因素的干扰下没有被发现,因此,许多青少年对自己的行为没有进行深刻的反思,导致许多犯罪情况的发生。6.社会原因社会不良现象对青少年的影响不容忽视尤其是暴力、性及低俗影视书刊对未成年的影响最大。对于尚在成长阶段的未成年人,由于社会知识与经验欠缺,对负面心理的自我调节与消化能力较之于成年人来说存在明显不足。随着全球一体化的进程加快,当代人类核心价值理念缺失。受西方“文化霸权主义”的影响,当代人核心价值理念是以个体为轴心、以刺激和鼓励个体自由追求实利为基本价值取向构建起来的价值理念体系。物欲的膨胀阻滞、扭曲了人们的精神交往与沟通,功利观念充斥大脑,低俗文化、影视信息充斥

21、文化市场。造成“黄色污染”和“黑色污染”,使青少年形成一种对世界、社会、生活在某些方面太过理想或虚幻的错误理解,从而会对他们的思维习惯、认知态度产生不良影响,会形成图像性思维,即非逻辑的、直观的、感性的、被动的思维特点,失去了自己的个性,失去了自主的评判能力,失去了对事物控制与操纵的反抗力和否定力,而当他们真正去处理各种矛盾、困境和关系时,就容易采取错误的行动。7.司法原因为了更好地保护青少年,我国除了颁布一系列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家庭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法律法规来保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但正是由于

22、这些法律的保护,给某些知法犯法的青少年以可乘之机。如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青少年犯罪的处罚会相对较轻,这也说明了我国的法律有必要进一步的完善。第三章 :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对策 造成青少年犯罪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因此,在制定预防青少年犯罪对策的时候,也不能采用“一刀切 ”或 “眉毛胡子一把抓”的方式,而要综合各种因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不同角度采取适合的措施,从而有效减少青少年犯罪活动。(一)提高自我认知能力,加强精神意志控制积极的自我认知是青少年犯罪的绝缘体,而较弱

23、的自我认知可能会提高青少年犯罪发生的机会。青少年还处于识别能力和自控能力都比较差的阶段,对真假善恶的分辨力还不是很高,因此,加强自身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增加抵御犯罪感染的能力,是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根本性措施。我们还要提高他们的公共精神意识,使之养成信仰社会价值、规范和法律的道德价值的信念,培养他们遵守法律、法规及社会公共道德规范的观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增强辨别是非和自我保护的能力。(二)家庭预防措施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家庭生活环境和父母的言行举止及家庭教育对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1980年联合国第三届预防犯罪及罪犯处理大会的有关材料指出:“家庭在所有国家中都是影响

24、青年人生活的最重要的力量”,“家庭是最有效的社会控制媒介。”家庭教育是教育的一种基本形式,是整个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教育子女是父母应尽的责任和义务。这种责任和义务不仅包括父母对子女的监管责任,还包括对子女性格的塑造和价值观的培养,更包括父母在教育子女时其自身的带头示范作用是否有益于子女的身心健康成长。搞好家庭预防,应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1、父母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并提高自身修养 青少年的认知能力和判断能力还不是很高,他们在这个阶段主要是模仿,而模仿的对象首先就是自己的父母。因而,为人父母者,应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和爱好,给孩子做好表率。同时,父母也要加强自身的知识修养和道德修养,并学

25、习科学的管理方法教育子女,而非强迫式的灌输和大骂,使子女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个人习惯和价值观念。2、 加强与子女的沟通,建立家庭友谊 父母抚养孩子,首先要为孩子提供温馨的情感环境,自此基础上父母和孩子要有良好的沟通,这可以为家庭在其他所有领域的成功打下基础,父母在其中掌握主动权,同时给孩子的自由空间,父母不能为了工作而忽视了孩子的成长和精神需求,父母要和孩子有一定的家庭共处时间,让孩子感受到来自家庭的关爱。父母的忽视或不在乎,会对孩子的心理产生严重的伤害,也是导致青少年犯罪的一大原因。所以,父母不仅要满足孩子物质上的需求,还要满足孩子精神上的需求和社会支持。 3、家庭环境的提高 父母失业、家

26、庭贫困、恶劣的住房条件、父母的离异、分居或死亡、健康状况很差以及照顾不周都与青少年的违法行为有关。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父母大多无法开展积极的家庭活动,父母在家庭内部建立起一种亲密的关系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父母的责任也就没有履行到位。我国婚姻法第23条规定:“父母有保护和教育未成年子女的权利和义务。”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也都规定父母应当履行对未成年子女所承担的教育义务和预防未成年犯罪的职责,但并未规定父母教育不力所应承担的严厉的行政责任,甚至刑事责任。所以,在家庭环境方面父母有着责无旁贷的责任,提高家庭环境有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当然,这也需要社会和政府的力量。家庭活动的早期

27、参与对青少年有着重要的影响,他们不仅能够学到文化知识,而且也能够发展自己的个性品质并形成自己的道德品质和道德感。青少年不仅在物质需求方面依赖父母,而且在自我形象、价值观念以及关于情爱的切身感受方面都是在家庭中形成与发展起来的。因此,家庭措施对预防青少年犯罪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三)学校预防措施在家庭之外,学校是大多数青少年的主要活动场所,学校首要做的不是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和升学率,而是教会学生如何与同龄人、成年人和谐相处,形成良好的学生同龄文化,不断改善学校的管理方式以适应教学,在教书的同时更加注重育人,帮助青少年获得道德标准、社会技能和公民的责任感。 因此,作者认为学校的教育工作应该主要做到:1

28、、素质教育、品德教育双管齐下,树立正确办校方针现在,我国的教育体制正逐步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更加注重对未成年学生进行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以及社会生活指导和青春期教育。”然而,有些学校长期以来就以“追求升学率”作为办学指导思想和做法并且没有改变,忽视了对学生的思想品德、人生观、世界观教育。尤其是实施优生、差生差别对待教育法,导致了许多学生产生思想上的偏激、卑微甚至是扭曲心理,因此,学校除却授业外,还要做好传道功能,不论学生成绩的好坏,都要平等对待,尊重学生的人格,培养学生有一个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品行,做一个高尚的人。2、师资队伍的品德培育和提高教师的人格魅力学生的性格

29、的形成与发展具有重大的影响,有些影响是终生受益的。正如教育家加里宁所言:“教师的世界观、他的品行、生活,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这样或那样地影响着学生,可以大胆地说,如果教师很有威信,那么这个教师的影响会在某些学生身上永远留下痕迹。”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具备严格的道德水准而不是只关心升学率,而不重视学生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的培养。教师只重视其业务水平而轻视以至忽视其道德修养,容易在教育学生的时候粗暴的训斥,甚至是讽刺、挖苦、谩骂,没有正确的加以引导和理解尊重学生。此外,老师充满爱心。爱心既包括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也包括对于学生的关爱,教师应当对学生有足够的理解与尊重。最后,还要打造一支一支高素质的教师

30、队伍,把那些品质低劣、不能为人师表的人剔除出去,对于那些歧视学生,动辄体罚学生的教师,要予以严厉处罚,直至追究其刑事责任。3、要加强对学生的法制教育力度在青少年犯罪的案例当中,许多是由于青少年法律和纪律观念淡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不强所引起的。因此,进一步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已成为当务之急。学校作为学生生活的一个重心,就要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加强对学生的法制教育力度,从小学起就开始教授思想教育和法制的课程,并广泛开展以“二法一例”为主要内容的宣传教育活动,同时加强对老师的法律培训,让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普法教育,深入开展法制教育活动。(四)社会预防措施社会预防,主要是指净化社会环境,给青少

31、年创造一个有利于其身心健康的良好的社会环境。社会环境的复杂性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巨大,因此,净化社会环境迫在眉睫。影视文化中的暴力、性、低俗信息等负面信息严重损害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所以,提升影视文化对未成年人的正面影响十分紧要。在传播层面,推动民族化影视的发展;在社会素养教育层面,开拓多渠道媒介素养普及;在影视管理层面,监管与自律双规机制抑制负面信息;在影视创作方面,强化”把关人“角色与专业化创作意识,严厉打击”黄色污染”、“灰色污染”和“黑色污染”。信息的传播渠道方面政府也要加强管理,同时企业和个体经营者在获取经济利益的同时还要兼顾社会责任。社会对悔改的青少年犯要学会包容与接纳,有些青少年犯

32、在经过看管教育重新踏入社会后,不被世人接受,在世人有色眼镜的关注下,重新走上犯罪道路,成为惯犯。国家还要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努力给青少年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参考文献:犯罪人格改变的能力Yochelson 著 犯罪的人格改变的过程Samenow 著 青少年犯罪行为分析与矫治【美】Peter C.Kratcoski & Lucille Dunn Kratcoski 著(第五版)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9版 影视文化对未成年人的影响与对策研究黄会林等著 中山大学出版社2007版 林语堂作品精选林语堂 著 长江文艺出版社 2012版 叔本华短论集叔本华 著 大众文艺出版社 1999版青少年犯罪的心理分析梅传强、王敏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犯罪心理与矫治张文华、狄小华 群众出版社1997版家庭教育缺陷与青少年犯罪王元英、赵晓林 人民法院报.2004第一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