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基施工组织设计修改.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742974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88 大小:260.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路基施工组织设计修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8页
路基施工组织设计修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8页
路基施工组织设计修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8页
路基施工组织设计修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8页
路基施工组织设计修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路基施工组织设计修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路基施工组织设计修改.docx(8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n更多企业学院: 中小企业管理全能版183套讲座+89700份资料总经理、高层管理49套讲座+16388份资料中层管理学院46套讲座+6020份资料国学智慧、易经46套讲座人力资源学院56套讲座+27123份资料各阶段员工培训学院77套讲座+ 324份资料员工管理企业学院67套讲座+ 8720份资料工厂生产管理学院52套讲座+ 13920份资料财务管理学院53套讲座+ 17945份资料销售经理学院56套讲座+ 14350份资料销售人员培训学院72套讲座+ 4879份资料目 录第1章 编制依据和编制范围1.1.编制依据 国家、铁道部和地方政府(省、直辖市)的有关政策、法规和条例、规定。 铁道部批

2、准的设计文件和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 招标文件及承发包合同。 铁道部现行高速铁路、客运专线技术标准,设计规范(暂行),施工规范,验收标准和有关规定。 现行铁路施工、材料、机具设备等定额。 现场调查的相关资料。 其它相关依据。1.2.编制原则 确保结构安全,主体工程质量“零缺陷”的原则。 确保主要承重结构满足100年的使用寿命的原则。 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确保满足高速铁路高标准的质量要求,并满足高速、重载列车开行的高安全性和舒适度的要求。 确保施工机械配备先进性的原则,组织机械化、专业化施工。 贯彻以人为本、安全第一、质量百年大计的安全施工原则。 贯彻执行ISO9000(2000版)质量保证体系

3、、OHS18000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保护自然生态及施工环境。1.3.编制范围新建京沪高速铁路土建工程十六局管段第四分部路基工程DK613+834.53DK615+293.55段。1.4.采用的主要技术规范、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建设强制性标准。 铁道部现行的设计、施工、验收规范、规则、标准及相关行业的现行标准、规范。 客运专线桥涵、路基验收规范、客运专线桥涵、路基施工技术指南、铁路桥涵、路基施工技术细则等。采用的主要技术规范、标准见表1.4-1。表1.4-1 施工技术文件、标准及规范表序号标准名称文件编号或标准号1建设部关于实施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监督规定

4、GBJ 107-872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GB/T2664-19953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GB/T50262-974铁路技术管理规程GB/T 50262-975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TB/T 30546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TB/T 10059-987提高铁路路基工程设计、施工质量补充规定建技200246号8铁路客运专线无碴轨道设计指南铁建设函2005754号9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暂行规定铁建设(2005)157号10新建铁路桥上无缝线路设计暂行规定铁建设函2003205号11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12客运专线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

5、准铁建设(2005)160号13客运专线铁路轨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14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补充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15变形模量EVd检测规程(试行)铁建设(2005)188号16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0317铁路给水排水工程施工质量评定标准TB10422200318铁路工程岩土分类标准TB10077200119新建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1019920铁路工程土工试验规程TB10102200421客运专线铁路轨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11-200522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12-200523客运专线铁路

6、桥涵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13-200524铁路基桩无损检测规程TB102189925铁路工程施工技术安全规程(上册)TB10401.1200326铁路工程施工技术安全规程(下册)TB10401.2200327铁路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TB104259428铁路工程结构混凝土强度检测规程TB10426200429铁路工程环境保护设计规范TB105019830铁路工程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标准TB105032005第2章 工程概况及主要工程数量2.1.工程概况2.1.1.工程范围本段路基位于大官庄特大桥和蟠龙河特大桥之间,起止里程DK613+834.53DK615+293.55,全长1459.

7、02m,位于山前缓坡上,地形略起伏,沟坎处基岩裸露,大部分辟为耕地。路堤大部分为填方,中心最大填高7.25m,路堤边坡最大高度9.5m;其中DK614+000DK615+060段为低填浅挖段,DK614+460DK615+044段以挖方通过,路堑中心最大挖深1.64m,路堑边坡最大高度2.16m。地层上覆薄层第四系上更新统冲洪积层粉质粘土,含碎石,下伏基岩为寒武系上、中统石灰岩,灰色,薄层夹中厚层,块状,弱风化,节里较发育,部分基岩裸露,岩溶较发育。2.1.2.技术标准铁路等级:高速铁路;正线数目:双线;设计速度:350km/h,初期运营速度300km/h,跨线列车运营速度200km/h及以上

8、;线间距:5.0m;最小曲线半径:7000m;最大设计坡度:20;到发线有效长度:650m;牵引种类:电力;列车类型:动车组;列车运行控制方式:自动控制;行车指挥方式:综合调度。2.1.4.自然地理特征(1)地形、地貌线路属于鲁中南低山丘陵及丘间平原,地表以剥蚀为主,部分地段基岩裸露,地形起伏大。本管段地形总体呈两端高、中间低的山间坡地和平原地貌,最大高差约15m。(2)气候条件施工区气候属暖温带亚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春天干燥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秋高气爽,冬季寒风凛冽。大风多集中在3、4月份,年平均降雨量在560800mm左右,70%的降雨主要集中在7、8月份,年平均温度在1114,

9、极端最高气温为40,最冷月平均气温在-4左右,沿线土壤最大冻结深度0.70.3m。(3)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线路经过地区为鲁中南低山丘陵及丘间平原,地表以剥蚀为主,部分地段基岩裸露。新生界地层有第四系洪、坡、残积以及冲积、湖积层,主要岩性为新黄土、黏土、粉质黏土、卵石土、碎石土、砂类土等,新黄土具湿陷性,一般湿陷系数为0.0150.071;韩庄运河附近冲湖积黏土、粉质黏土具弱膨胀性,局部具中等膨胀性;下第三系始、渐新统,岩性为泥岩、砂岩、含砾砂岩。出露基岩为古生界寒武系、奥陶系、石炭系、二叠系,岩性为石灰岩、页岩、砂岩、泥岩、泥质砂岩等;太古界泰山群为花岗片麻岩;岩浆岩主要为太古代早期斜长花岗岩

10、和燕山期侵入辉长岩。奥陶系、寒武系石灰局部岩溶较发育,岩石表面沿裂隙发育有溶沟、溶槽,溶隙和溶洞绝大多数为全充填。(4)沿线地震动参数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划分,结合现场调查及工点情况确定测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地震基本烈度)如下:DK612+000DK667+026.730.10g2.1.5.工程建设条件(1)交通运输条件1)铁路既有京沪铁路纵贯南北,与本线走向大致平行,可作为施工运输的铁路主干道。另有胶济、泰肥、兖石、陇海、符夹、濉阜、淮南等多条铁路与既有京沪铁路相连,构成了利用铁路运输工程材料和设备的运输网络,可作为远距离运输的主要方式。2)公路本段线路所经地

11、区为山东黄淮平原地区,公路交错,特别是近年来公路的发展尤其迅猛。线路经过京福高速公路、沪宁高速公路、104国道、327国道、347、348省道等高等级公路,各地区省级公路、县级公路以及乡镇公路形成了完善、发达的公路交通网,为本工程的实施提供了便利的运输条件。3)水运本管区附近没有大的通航河流,工程材料运输不考虑水运。(2)沿线水、电、燃料等可利用的情况施工用水主要采取打井取水的方式,经对线路附近的地表水及地下水进行水质分析可以使用。施工用燃料:沿线经由地区经济发达,煤炭、油料等燃料市场供应充足。(3)现场施工场地条件本段线路位于经济发达地区,各级道路网密集,城镇、村庄密集,农田密布,土地资源相

12、对紧张,地基处理难度及工程数量较大,施工场地条件总体情况一般。 2.2.主要工程数量表主要的工程量:填方5.66万m3(普通土、A、B组);挖方1.66万m3(土、石);电缆槽:5782m;防护圬工:4636 m3第3章 施工总体方案3.1.施工组织机构及施工队伍的分布3.1.1.施工管理组织机构根据本路基单位工程的特点及工程分布情况,该路基工程由“京沪高速铁路中铁十六局集团项目部第四分部项目部”组织施工队伍具体实施,项目部的组织机构图如下:项目经理 高德方 gaodeng项目总工 李征副经理 张胜利副书记 沈光超副经理 范占祺副经理 任红卫物资设备部刘乃生计划财务部吴卫国技术质量部赵勇登综合

13、办公室姜信林工程管理部李有林桥梁五队桥梁四队桥梁三队桥梁二队桥梁一队路基二队路基一队制枕一队制枕二队项目组织机构图3.1.2.施工任务划分根据项目部的统一布署安排,考虑整体工期进度的要求,现安排1个路基工程施工队承担本路基单位工程的施工任务。劳动力使用计划表 200 150100500 08年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劳动力 3.2.主要临时工程规划及总平面布置施工场地按“方便施工、便于管理、驻地共建、少占地、环保、经济”的原则进行布置,在满足施工的条件下,做到文明施工和环境保护达标。3.2.1.生产、生活房屋生活办公房屋统一采用彩钢板房,生产房屋采用砖混、砖瓦结构。生

14、活区统一规划、集中布置,营区周围设围护,围护采用砖砌围墙,涂以明显色彩及标志。各作业队租用当地民房或新建彩钢板房作为办公生活驻地。项目部及各作业队驻地详见总平面布置图。3.2.2.施工便道1)施工便道贯通便道沿红线内分段贯通,路基段便道设置在线路右侧,路基面设计宽度6.5m,本标段贯通便道长度为5公里。便道结构为:原地面排水平整后进行地面掺灰处理+碎石土填筑40cm+10cm厚泥结碎石路面。3.3.施工用电施工用电采用由附近高压线引入,并备用发电机以备应急供电,本区段共架设电力干线路约6km。其中路基用电主要从梁场变压器接入,具体位置见下表: 序号供电范围变压器容量(KVA)安设位置架设电力线

15、长度(m)备注1DK613+834.53-DK615+293.55段路基、梁场800DK614+651.7391.73.4.施工用水本区段桥梁部分施工用水经检验合格后就近取用,各施工作业点铺设供水管路,生活用水引取自来水。生活用水采用打井取水,并在高处设置蓄水池,主要作业点铺设施工用水管路。全区铺设输水管路10km。序号供水范围水源位置取水方式需水量(m3/d)最大供水量(m3/d)引水长度1DK613+835-DK615+293段路基DK614+700打井8653.5.施工测试3.5.1.实验室建立加强试验室建设是落实质量控制数据化和严格质量过程控制的重要措施,是建立健全铁路客运专线质量控制

16、体系的关键。十六局施工区段内设置中心实验室一座,我四分部设一实验站与中心实验室共同设置。中心实验室占地面积2500m2,房屋面积520m2。工作间及办公室布局合理、整洁美观。根据京沪高速铁路客运专线建设的特点,配足配强人员和设备,满足工程建设要求。主任及技术负责人为高级工程师,具备铁路试验检测资质;质量负责人工作5年以上,工程师,具备铁路试验检测资质。工作人员均且持证上岗。3.5.2.测试项目砂浆配合比、改良土配合比、土工击实、土压缩模量、化学分析、水泥、土工现场检测(压实度、K30、EVd、EV2)、石灰剂量滴定、水泥剂量滴定等。3.5.3.测试仪器序号仪器名称型号数量产地用途上场时间1K3

17、0检测仪TZC-Q1北京路基检测2008.022动态变形模量(Evd)测试仪ZFJ021德国路基检测2008.023静态变形模量(EV2)测试仪ZFJ051德国路基检测2008.024标准贯入阻力仪N63.51南京路基检测2008.025静力触探VLOTEK1南京路基检测2008.026动力触探N101南京路基检测2008.027应变式无侧限实验机WW-2A1南京路基检测2008.028土壤分析筛2001浙江路基检测2008.029灌砂筒2无锡路基检测2008.0210环刀3天津路基检测2008.0211平整度仪75-I1北京路基检测2008.0212电热干燥箱HWX-L1河北路基检测2008

18、.0213相对密度仪WJ-31南江路基检测2008.0214液塑限联合测定仪GY1南京路基检测2008.0215电动击实仪DJ-Q1南京路基检测2008.0216灌砂法密度测定仪GRT-L2南京路基检测2008.023.5.4.保证措施试验室配备试验检测专用汽车,加强监督检查力度。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统一制作镜框,标准化管理,各种规章制度上墙,镜框制作要求美观、大方。试验室设专人分管试验检测资料,统一使用铁路工程试验信息管理软件管理试验检测资料。专门采购试验资料柜,资料柜应采用玻璃门,资料分类合理、排放整齐。本着高起点、高标准的原则,试验仪器设备全部新购,精度满足规范要求,确保试验数据准确有

19、效。试验室位置交通便利、有停车场地、停车场及道路全部硬化,空地进行绿化,环境优美。3.5.5.施工测量测量资料必须经换手复核无误,再报监理工程师审查认可,方可用于施工,并对中线桩、水准点建立定期复测检查制度,测量与施工建立联系制度,对监控测量的数据及时反馈到施工方案中,并根据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施工方法,确保施工质量。路堑测量首先进行断面复核,确定其准确的高程,断面面积,计算准确的坐标,定出边桩位置,使用机械开挖在距边桩50cm的位置进行开挖,以免对造成边坡超挖,待机械施工完毕,再进行人工修整边坡。施工严格控制边坡坡度及地面高程。3.5.6.路基工程沉降观测1 观测的目的在施工期间进行路基沉降观测

20、的主要目的是利用观测资料的工后沉降分析结果,指导无碴轨道的铺设时间。土质路基地段铺设无碴轨道,对路基的工后沉降提出了极其严格的控制标准,高度铁路正线路基在无碴轨道铺设完成后的工后沉降应满足扣件调整和线路竖曲线圆顺的要求。按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铁路设计指南规定:工后沉降一般不应超过扣件允许的沉降调高量15mm;沉降比较均匀的路基,允许的最大工后沉降量为30mm,并且调整轨面高程后圆顺的竖曲线半径应不小于0.4Vsj2 (Vsj为设计最高速度,350km/h)。现在的沉降计算方法受现场试验的资料缺乏、土性参数选取的客观性以及计算方法的局限性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其沉降计算结果只能是一种指导设计的估算,其精

21、度远远不能满足无碴轨道路基的工后沉降的高标准要求,因此,工后沉降的控制应以施工期间系统的沉降观测与综合分析评估为主。此外,路基沉降观测也是路基施工过程控制的必须手段。在路堤施工过程中开展沉降观测,按一定的频度和精度对地基沉降标进行观测,根据沉降资料及时整理绘制“时间-沉降量”曲线。通过对沉降资料的分析提出路基工后沉降值的评估及预留沉落量必须性和量值的意见,达到指导无碴轨道铺设的目的。2 监测断面的设置原则每个工点应不少于2个监测断面,原则上监测断面间距不大于50m;根据工点长度、工程地质条件,确定监测断面数量,其中长度小于50m的工点,有2个监测断面;地质条件变化大、过渡段应适当加密,结构物两

22、侧过渡段必须有至少1个监测横断面。路基施工至基床表层顶面后,先监测半年,根据监测结果,分析评价地基的最终沉降量完成时间,及时调整设计措施使地基处理达到预定的变形控制要求,以确定无碴轨道结构施工和铺轨时间。同时作为竣工验交时控制工后沉降量的依据。(1)路基面沉降监测:路堤地段分别于路基中心、两侧路肩各一个监测点。每个监测断面共3个点。采用监测桩(包桩),路基成形后设置。路堑地段主要指浅挖路堑(挖深2.0m)厚层土质、全风化层路堑。分别于路基中心、两侧路肩各一个监测点。每个监测断面共3个点。采用监测桩(包桩),路基成形后设置。(2)路基本体沉降监测:应于路基本体内设置沉降监测;当路基采用A、B组填

23、料填筑时,采用高精度智能型单点沉降计埋设于线路中心的路基基床表层底部,一个监测断面共设1个测点。当路基采用A、B组填料填筑时,各监测断面设置单个监测点,当地表横坡大于20%时,于线路中心、较高侧左(或右)线外侧3.1m处分别采用高精度智能型单点沉降计监测,一个监测断面共设2个测点。(3)基底沉降监测:路堤填筑前,分别于路堤基底地面的线路中心(或当当地表横坡大于20%时,于中心及较高侧左(或右)线外侧3.1m处)除预埋高精度智能型单点沉降计进行监测外,每隔一监测断面增设沉降板进行校核监测,各断面设12个测点。路基填筑前埋设。(4)深厚层地基分层沉降监测:土层、全风化层厚度10m(松软土厚度大于6

24、m)地基,一般每隔100m设置一处深层沉降监测断面,尤其是过渡段路基必须设置;采用高精度智能型串联式分层沉降仪,于路基中心地基中设置,分层沉降仪布设间距2.03.0m。路基填筑前,采用钻孔成孔后埋设。每个监测断面共1个测孔。当地表横坡大于20%时,于线路中心、较高侧或压缩层较厚侧的左(或右)线外侧3.1m处分别采用高精度智能型分层沉降计监测,一个监测断面共设2个测点。(5)加筋(土工格栅)应力应变监测:选择代表性工点试验,具体布设如下:高填方或陡坡填土地段边坡土工格栅加筋补强,分别于路堤两侧边坡(边坡中部、地面以上2-3m处)的土工格栅设置智能数码柔性沉降计,对土工格栅的拉伸或压缩变形进行监测

25、。每个监测断面4个点。路堤基底铺土工格栅加筋(特别是低路堤,地基采用桩网结构加固)时,分别于路堤基底地面的线路中心、左右线中心至坡脚中间点附近的桩间土或桩顶处分别设置智能数码柔性沉降计,对土工格栅的应力应变进行监测。每个监测断面3个点。3 监测系统设置路基自动化监测采用电测沉降仪和水平位移计等,测量路基沉降和水平位移,配合土压力盒、孔隙水压计、柔性位移计和无线自动化综合测试系统完成路基沉降和稳定性监测。4 沉降观测的频度沉降观测分为四阶段进行,每个阶段的沉降观测的频次应根据沉降的发生与发展规律及沉降大小确定,一般应按照如下观测频度进行。实际工作进行时,观测时间的间隔还要看地基的沉降值和沉降速率

26、,两次连续观测的沉降差值大于4mm时应加密观测频次。第一阶段:路基填筑施工期间(包括堆载预压填筑)的观测,主要观测路基填土施工期间地基与堤身的沉降变形以及路堤坡脚边桩位移与沉降。本阶段沉降观测应与施工配合,每填筑一层至少应观测一次;同时应保证不超过3天观测1次。第二阶段:路基填筑施工完成且预压土方施加后,自然沉落期的沉降观测,该阶段应对路基基床底层顶面的沉降及路基基底沉降进行系统的观测,直到工后沉降评估可满足铺设无碴轨道的要求为止。本阶段的沉降观测频度为:第115天每3天一次,第1690天每7天一次,第90180天每15天一次。第三阶段:预压土方卸载至基床表层施工前。确定远架梁通过路基及基床表

27、层填筑及无碴轨道铺设时机,本阶段沉降观测频度为:前15天每3天一次,第15天后每7天一次。第四阶段:试运运期间的观测(原则上限于工程试验段内)。本阶段的沉降观测主要进行路基面观测桩的观测,一般每月1次,必要时进行路基本体沉降及地基土沉降的观测。5 沉降观测精度(1)水平基准点精度根据沉降观测需要进行加密水准基点设置,水准基点间距一般沿线路方向为500m,距线路中心50m100m。加密水准基点高程从设计院设置的控测水准点引出。加密水准基桩的精度不低于三等水准标准。加密水准基点设置后要进行保护,并每季度校对一次。(2)沉降观测精度沉降观测按三等水准测量精度要求进行。6 沉降观测要求为达到路基沉降观

28、测的目的,建立沉降与时间的关系,了解产生沉降的部位,沉降观测应考虑如下要求。(1)为了观测到各部位的总沉降,从路基填土开始,沉降观测也随即进行。(2)沉降标志的埋设是在施工过程中进行的,施工单位的填筑施工要与标志的埋设作好协调,做到互不干扰、影响。观测设施的埋设及沉降观测工作应按本方案所要求,不能影响路基填筑质量的均匀性。(3)在沉降设置埋设基本不影响施工条件下,路基的施工应作到碾压的均匀性,质量的一致性,使沉降观测资料具有良好的代表性。(4)沉降观测读数精确至1.0mm,做到观测资料准确、可靠。(5)为了分析施工期沉降和工后沉降、施工期沉降与总沉降的关系以及验证推算工后沉降方法的准确性,对部

29、分有代表性路基(原则上限于工程试验段内)。进行运营期间的长期沉降观测,以期得到最终沉降量。7 路基沉降分析与评估观测资料整理(1)采用统一的记录表,做好观测数据的记录与整理。(2)根据观测资料,及时完成有关图表的绘制,主要包括:1)每个观测标志点的荷载时间沉降曲线;2)产生沉降的各层压缩量与时间的关系曲线,即每层的时间荷载压缩量曲线。3)每个观测标志点的n-n Sn曲线Sn为时间段每n天的沉降值,n为时间段每n天沉降值的累计值),在同一图上绘有沉降标准曲线。(3)对沉降观测资料及时分析,尤其是在预压期,应分析路基沉降的发展趋势,分析意见及时报建设单位,以便在必要时对预压采取补救措施,如加大预压

30、荷载加速沉降的稳定以确保工期要求。路基沉降分析方法采用实测沉降观测资料来推算工后沉降,主要是利用修正双曲线法、修正指数函数法、双曲线法、对数曲线、三点法等曲线拟合方法推算工后沉降。(1)修正指数函数法St =1-Aexp(-Bt) (1)式中:最终沉降量;t 时间;Stt时刻的沉降量;A,B两个参数。 (2)修正双曲线法St = S0 (2)式中:参数S0初始沉降量(3)双曲线法双曲线法是假定下沉平均速度以双曲线形式减少的经验推导法。从填土开始到任意时间t的沉降量St可用式5求得:St = S0 (3)S0 t=0时的初始沉降量(),要从最后一级恒载稳定时开始计算;Stt时的沉降量();t 经

31、过时间(天); 和是用实测值经过回归求得的两个常数。根据式(3)可得: (4)用实测三组以上的沉降时间数据,通过对和t的数据进行线性回归分析,求出和,即可根据式(3)求出任意时间的沉降。当t =时,最终沉降为:从而可以预测在该恒载条件下的任意的沉降和最终沉降。本法要求恒载开始后实测时间至少在半年以上。利用修正双曲线法推算工后沉降,同时用修正指数函数法、双曲线法和星野法的推算结果作为参考,对路基沉降进行分析。路基工后沉降评估(1)路基工后沉降评估标准1)根据实测沉降观测资料推算的路基工后沉降不超过扣件允许的沉降调高量15mm。2)沉降比较均匀的路基,推算最大工后沉降量不超过30mm,并且调整轨面

32、高程后圆顺的竖曲线半径应不小于(Vsj为设计最高速度,350km/h);3)路桥交界处的差异沉降不应大于5mm,过渡段沉降造成的路基与桥梁的折角不应大于1/1000。(2)沉降评估方法施工至设计标高后,持续沉降观测。在3个月后进行第一次预测,根据3个月的监测数据,绘制“时间-沉降量”曲线,按实测沉降数据初步预测6月的沉降量及剩余沉降量,以决定运架梁的时间。允许根据进一步的沉降观测数据改进预测。持续沉降观测不少于6个月的时间,根据这6个月以上的监测数据,绘制“时间-沉降量”曲线,按实测沉降数据推算分析并推算总沉降量、工后沉降值,初步确定铺轨时间。只有当推算的工后沉降值满足评估标准时,才能铺设无碴

33、轨道。当沉降分析结果表明无碴轨道不能在计划的工期铺设时,则要研究确定是延长路基摆放时间,还是采取调整预压土高度、调整预压土卸荷时间、增加地基加固等工程措施。3.6.内业资料3.6.1.内业资料管理小组分部技术质量部设置专职资料员3人,负责施工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移交工作。资料员要配备责任心强、工作细致耐心的人员担任,无特殊原因,整个项目施工期间,不允许调离岗位。资料员已经进行岗前专业培训,熟悉贯标程序文件,有现场施工经验,基本上熟悉各项单位工程的分项施工工序。3.6.2.施工内业资料的管理 项目开工前,由技术质量部负责组织编制单位、分部、分项、检验批工程的分类,以便确定资料填报的分类别管理

34、。对于具体的资料填报格式,凡是京沪高速铁路指挥部和监理工程师没有明确的,均由技术质量部负责统一填报表格形式,以便于资料的统一性、完整性。 检验、测量、实验资料的填报分别由现场质检、测量、试验工程师填报,由项目工程师或分部项目经理进行审核签字,质检工程师进行资料汇总整理,并负责上报各专业监理工程师审批。每一道工序的资料各部门签字完善以后,质检工程师负责资料收集整理,然后移交资料员归档。 资料填写采用适宜长久保存的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一律采用宋体,纸面干燥、整洁、清晰,易于辨认。各种检验、测量、试验资料签字齐全,符合监理细则和铁道部有关档案室的要求。工程各种资料尽量统一按照A4幅面设置,由分部统一

35、组织印刷发放使用。如若业主或监理工程师要求各种资料必须打印,则按照其相应要求进行填报。 各种资料的填报要求与工程同步进行,由资料员负责收集、整理,随单位工程、分部工程的完成归档,按要求移交项目技术质量部归档保存。工程竣工后,由技术质量部组织各工区集中编排归档,在京沪高速铁路建设总指挥部技术质量部要求的期限内移交业主。 分部实行工资、奖金与施工内业资料挂钩的办法进行管理,具体的办法如下: 参建的每一位技术人员必须有各自的工程日志记录,日志内容要求工整、详细、真实。技术人员每月发工资、奖金前上交技术质量部进行验收,合格之后才可以领取工资、奖金。否则,按奖罚规定进行处理,屡教不改者予以警告、开除处分

36、。 质检、测量、试验工程师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把各自应该填写的资料全部整理齐全,协助相关的人员进行工序报检、监理签字,最后资料汇总移交资料员。若是专业工程师当月的全部资料合格、及时,就可以领取当月工资、奖金。否则,按奖罚规定进行处理,屡教不改者予以警告、开除处分。 各级资料员在月底进行资料登记清查,并形成文字资料向资料管理小组汇报。分部成立资料核查小组,每季度进行一次资料大检查,对资料员的工作进行考核、评定,考核结果与工资、奖金挂钩。3.6.3.资料的归档管理细则 案卷组成:案卷封面、卷脊、卷内目录、卷内文件齐全。 卷内文件资料,一般按照文字资料在前,图样在后的原则。 案卷题名: 路基项目名称、

37、起讫里程、单位工程(含分部、分项)名称及文件名称。 桥梁工程项目,还应同时标明结构、部位的名称。 案卷的装订、组卷要按照京沪高速铁路工程指挥部或监理工程师的具体要求编制。编制要求。内业资料需满足规范化、标准化的要求, 必须使用业主、监理制定的统一的表格,执行统一的标准。A 资料编制应考虑资料归档要求,留出足够的页边距;表格栏目不得增减,栏目大小一般不要改动,如果位置不够,可增加附页。B 凡进入竣工资料的表格,填写份数除考虑表格下方注释中各级审核、审批机构留存份数外,另需同时填写8份(包括施工单位留存)用于竣工文件编制。C 为方便竣工资料归档整理,各类表格编号不得改动。D 各类表格中,签名栏目必

38、须由签名者手写,其他栏目填写一律电脑输入后打印,要求采用专业规范用语,说明问题简洁明了,结论性意见要求明确肯定或否定意见,不得使用概括性或模棱两可的含糊词语。3.6.4.内业资料的移交按照京沪高速铁路工程指挥部或监理工程师的具体要求,按时、保质保量的完成移交手序。3.7.施工程序征地拆迁场地清理测量放线现场核对开工报告工程实施施工自检报检签证试验检测质量评定工程验收土地复耕工程保修3.8.施工方案3.8.1.路基施工组织及总体顺序本段路基安排1个路基综合施工队,上场劳力150人,先施工DK613+834.53DK614+630段(先架方向和梁场利用段),然后施工DK614+630DK615+2

39、93.55段。岩溶影响地段地基加固处理优先安排施工。路基施工顺序表示如下:施工准备清表和地基处理路堤挡土墙施工基床底层及以下路堤填筑基床表层级配碎石填筑施工无砟轨道施工沥青混凝土防水层施工整理验收。3.8.2.土石方调配方案路堤基床表层填筑级配碎石、基床地层填筑A、B组土,土源来自本段挖方,经粉碎级配复合要求后填筑;路堤基床底层以下填料,来自本段本段挖方、王家坑土源点及西界沟土源点。本段利用方:16594m3,借方:50106m3。3.8.3.主要的施工方案、方法路基工程为实现工后沉降控制目标,主体结构质量零缺陷,符合无砟轨道技术条件要求,确保各项质量满足京沪高速的高标准。实行工场化、信息化、

40、系统化、机械化的总体施工方案。工场化:改良土、级配碎石场拌施工;沥青混凝土分段设场集中搅拌;混凝土、砂浆电子计量集中拌合;挡护工程构件集中预制;路基工程结构物材料集中供应。全面作到工场化、标准化生产。信息化:将施工中获得的工程地质核查资料、施工工艺及存在问题、试验检测数据、路基试验段各项施工参数、路基沉降变形及路堑高边坡变形监测等信息及时分析,并实时反馈到各相关环节中,形成“监测分析调整”循环,实行动态管理和信息化施工。系统化:系统考虑路基的各分部分项工程,加强与桥梁轨道等其它专业工程以及附属工程和相关工程的统筹,各项目间密切配合,科学合理安排,强化管理,加强施工过程控制及质量检测工作,确保路

41、基各项工程质量,最终实现路基系统功能。机械化:配备功能齐全、性能先进的路基及相关工程施工机械设备,实施机械化施工。3.10.主要施工机械投入本工程的主要施工机械设备见表序号机械设备名称规格及型号数量技术状况使用工点备注1装载机ZL50C-I3良好路基2吊车JQZ-20T4良好路基3推土机ST1604良好路基4振动压路机SR252良好路基5发电机120kw2良好路基6日立挖掘机ZX2303良好路基7冲击压路机兰派1良好路基8平地机PY1801良好路基9自卸式汽车北方奔驰10良好路基10洒水车东风1401良好路基11摊铺机WTU951良好路基12地质钻机QPS-1105良好路基13高压注浆泵3SN

42、S5良好路基14搅拌机200L2良好路基15潜水泵2良好路基16地质雷达SIR-30001良好路基第4章 施工方法、关键技术、工艺要点、工艺要求4.1.石质路堑开挖施工方法4.1.1.开挖方案施工时,首先开挖岩石覆土层,根据土方剥离后的岩石地形、地质及设计借方深度,制定石方开挖的具体施工方案。为保证路堤填料的质量,爆破粒径应小于30cm,主要运用小型及松动控制爆破。施工前,对石方爆破段空中、地面、地下结构物类型、结构、完好程度及爆区地质、地形进行详细的调查,通过试爆确定有关参数,在爆破开挖前14天向监理工程师提供爆破方案,并得到有关部门的批准后,方可进行施工作业。4.1.2.爆破开挖方案要点1)开挖深度小于6m,且石方数量较小时,采用小型潜孔钻机钻孔,实施小型松动控制爆破,孔距34m,排距1.01.5m,梅花形布置。2)开挖深度大于6m,且石方数量较大时,采用潜孔钻机钻孔,实施松动控制爆破,孔距46m,排距1.52.0m,梅花形布置。3)为确保土场开挖后平整,到最底层1米时,采用风枪钻孔进行爆破,并严格控制钻孔深度和孔底标高,适当缩小孔距和排距,采用逐排微差起爆方法。4)严格控制眼孔深度和装药量,避免对土场周边围岩的振动,以保持其整体性和稳定性,并确保眼痕率达到80%以上。4.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