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危机管理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751335 上传时间:2022-12-17 格式:DOCX 页数:56 大小:1.2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市公司危机管理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上市公司危机管理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上市公司危机管理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上市公司危机管理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上市公司危机管理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上市公司危机管理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市公司危机管理研究报告.docx(5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国上市公司危机管理研究报告北京知本创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观点摘要135家沪深两市主板ST未退市研究观点摘要l 135家沪深两市主板ST未退市企业中约百分之八十成立于1990-1999年间,约百分之七十在1990至1994年间上市。l 1998年证券交易所开始实行ST制度以来,2005-2009年五年间,沪深两市主板上市企业被特别处理的企业数量比2001-2004年翻了一番。l 2001-2010年间,135家上市公司的利润总额有6年负值,出现了6年亏损,而且亏损年度的亏损额明显大于盈利年份。l 2001年到2010年,企业亏损面处于扩大趋势,在2009年达到最大,亏损面为63.70%,2010

2、年企业亏损面大幅减小,亏损势头得到缓解。l 从不同资产增长率的上市公司数量来看,2001-2010年间,处于负增长的上市公司数量在不断上升趋势,2008年,资产处于负增长的的上市公司有103家,占76.30%,2009年后有所下降。l 2001年到2009年,135家上市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呈现下降趋势,2005到2009年,增长率一直维持在5%以下,2008和2009年,主营业务收入连续两年负增长,2009年主营业务收入最低,为1460亿元;2010年主营业务收入大幅增长,主营业务收入相对2009年增长34.51%。53家深市主板ST企业深度研究观点l 人员状况极不稳定。2001-201

3、0年度,53家深市ST企业中,有16家曾经出现减少幅度大于60%的剧烈减少,9家企业曾经出现员工人数小于等于30人的情况。*ST盛润A 、*ST泰复、ST 太光、*ST星美均多次出现过员工人数少于10人的情况。l 由主营业务引发的危机主要表现出三种类型:固守阵地型、漂移不定型、盲目多元化型:(1)固守阵地型企业主营业务大都处于产业链的低端、易受新技术的冲击、原辅料和能源价格的变动、国家宏观调控的影响、产业政策和法律法规、世界经济与政治环境变化等因素影响;(2)漂移不定型企业在不同的行业之间频繁地变动,而且在各个行业持续时间较短,一般不超过5年,容易导致多元化产业结构,投资分散。自有资金缺乏,债

4、务负担重,融资困难等问题;(3)盲目多元化型企业表现为盲目同时进军多个行业,但行业的相关性较差,产业发展方向不明确,资金短缺严重,债务纠纷和负担较重,公司结构不够合理,管理费用增加。l 股权变动频繁引发危机。53家企业在20012010年期间,平均每年发生股权变动6.1次,每家企业发生股权变更平均1.15次。l 审计危机。53家企业中在2001-2010年间曾出现36份拒绝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这些报告往往表示企业已经陷入十分严重的、或不可预知的危机之中。而大多数出现拒绝表示意见的企业中,常常涉及担保、诉讼、负债等危机,且往往持续多年。l 大股东及高管异议危机。2001-2010共有8家企业曾经

5、出现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声明对年度报告内容的真实性 、准确性和完整性无法保证或存在异议。其中,S*ST华塑(000509)在2002-2006年间连续5次有公司董事提出反对年报的真实性。重点案例研究l ST张家界,中国山水第一股的危机与重生l ST传媒:新媒体对平面媒体领军企业的冲击中国上市公司危机发展火山模型上市公司具有获得大量宝贵社会资源、面对众多利益群体、信息披露责任较大、监管制度愈益严格、所处环境越来越发展,危机诱发因素不断增多等重要特征。因此,我们认为:l 危机无处不在,自然灾害、社会公众事件、行业环境变迁、政府宏观政策调整、世界经济危机等是容易导致危机的高诱发因素。l 危机是长

6、期伴随企业成长的客观现象,与其研究如何防范危机,不如学会怎样管理危机。l 企业不可能准确预知诱发严重危机的事件,但是必须了解,能够被危机诱发因素真正击垮的是身残体弱的问题企业。l 行业类别与危机爆发的概率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选择如何扩展主营业务,比选择进入什么行业重要的多。l 危机演进有着内在的客观规律,在以恶性财务危机、严重司法问题、退市风险加剧等多种形式爆发恶性危机之前,公司早已被诱发因素增多、主营业务能力不断下降、主业扩展不利、股权变动频繁等问题困扰多年。因此,我们提出“中国上市公司危机发展火山模型”(见图21)用以解释危机发展规律上市公司危机共分为三个阶段,五个周期:l 地表下危机阶段

7、潜伏期,主要表现为危机诱发因素增多,活动频繁等;l 火山山体危机阶段可以进一步分为期、期、期,其中,期主要表现为主营业务盈利能力下降等;期主要表现为多元化发展不利、股权结构不稳定、变动频繁等;期主要表现为严重财务危机、严重资产危机、审计危机、遭遇特别处理危机等。l 火山口危机阶段爆发期;主要表现为恶性财务危机、严重司法危机、退市危机等。目 录第一章 研究概述11.1研究对象:11.2资料来源11.3研究目标1第二章 135家沪深两市ST企业概况22.1基本信息概况22.2人员概况42.3财务概况4第三章 53家深市主板ST企业深度分析83.1人员规模危机83.1.1 16家企业出现员工人数锐减

8、的情况83.1.2 9家员工人数过少,难以维持正常运营93.2主营业务危机93.2.1 对固守阵地企业的分103.2.2 对主营业务飘移不定的企业分析123.2.3 对盲目多元化企业的分析153.3财务危机193.3.1短期偿债能力分析193.3.2长期偿债能力203.3.3营运能力223.3.4获利能力253.3.5 增长潜力273.5审计危机293.5.1总体情况293.5.2 审计报告以标准无保留为主293.5.3 非标意见内容以持续经营能力无法确定为主303.5.5 董事等反对年报内容333.6司法危机333.6.1大量诉讼案件劳民伤财34第四章 案例分析364.1ST张家界:中国山水

9、第一股的危机与重生364.1.1“中国山水第一股”易主重生364.1.2 外部因素 制约发展364.1.3 受人所累 身陷危机364.1.4 内忧外患 举步维艰374.1.5 小结:ST张家界的危机演进384.2ST传媒:新媒体对平面媒体领军企业的冲击384.2.1 传媒上市公司 市场领先384.2.2 业务单一 筹资失败 暗藏危机384.2.3 新媒体冲击 加快转型394.2.4 业绩下滑 市场萎缩 困难重重394.2.5 小结:ST传媒的危机演进40第五章 中国上市公司主要危机类型41第六章 中国上市公司危机发展火山模型44附 表表1 2001-2010企业亏损面统计表5表2 2001-2

10、010年135家公司资产总额及增长率(亿元)6表3 2001-2010年135家上市公司资产率分布6表4 2001-2010年135家公司主营业务增长率分布7表5出现显著减少情况的企业信息表8表6 员工人数过少年份频次9表7 固守阵地企业主营业务所属行业变化表10表8 主营业务频繁转置企业的行业变化表13表9 盲目多元化企业行业变化表16表10 逐渐散失主营业企业的行业变化表17表11 2001-2010流动比率方差分布表20表12 2001-2010资产负债率平均值分布表21表13 2001-2010资产负债率方差分布表21表14 2001-2010总资产周转率平均值分布图22表15 200

11、1-2010存货周转率平均值分布23表16 2001-2010存货周转率方差分布23表17 2001-2010应收账款周转率平均值分布24表18 2001-2010应收账款周转率方差分布24表19 2001-2010资产报酬率平均值25表20 2001-2010资产报酬率平均值分布26表21 2001-2010年盈余现金保障倍数平均值及其增长率26表22 2001-2010年盈余现金保障倍数平均值分布26表23 2001-2010年成本费用利润率平均值分布27表24 2001-2010年销售 (营业)增长率平均值分布表28表25 企业发生股权变动次数描述统计表28表26 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

12、员异议情况33附 图图1公司批准上市时间统计2图2公司特别处理时间统计3图3特别处理时间长度统计3图4 2001-2010平均员工人数变化趋势图4图5 2001-2010利润总额及其增长率统计图5图6 2001-2010主营业务收入及其增长率7图7 2001-2010年53家ST上市公式流动比率平均值及其增长率分布统计图19图8 2001-2010年资产负债率平均值及其增长率统计图21图9 2001-2010年平均总资产周转率及其增长率统计22图10 2001-2010年平均存货周转率及其增长率统计图23图11 2001-2010年应收账款周转率平均值增长率统计24图12 2001-2010年

13、成本费用利润率平均值变化趋势27图13 2001-2010年销售增长率平均值28图14 按时间顺序统计企业股权变动29图15 2001-2010各年度审计意见类型比例30图16 2001-2010非标意见内容统计图30图17 2001-2010各年度非标意见内容所占比例31图18 被出具拒绝表示意见的企业统计32图19 2001-2010年度诉讼仲裁事项数量34图20 2001-2010年度诉讼仲裁事项涉及金额35图21 上市公司危机发展火山模型45中国上市公司危机管理研究报告第一章 研究概述“危机”本身是一个公共概念,国内的企业管理领域的危机研究可追溯到1989年破产法颁布之后,当年5月1日

14、王苏撰写了一篇以与企业危机管理为题的论文,发表在经营与管理上。自此,危机管理的研究就与重大事件结下不解之缘。自上世纪90年代初,中国资本市场逐步规范以来,上市公司已经愈益成为我国优秀企业的代表,它们掌握着不可多得的经营资源,引领多个行业实现快速腾飞。它们的兴盛与衰落,不仅关系到我国国民经济的整体状况,其中的规律也将对我们未来全面展开企业危机管理研究,构建企业危机管理系统理论框架奠定基础。因此,本研究的主要方法可以概括为:1.1研究对象:l 选取沪深两市特别处理但未退市共135家企业为研究对象。l 其中对深市主板市场53家ST但未退市企业进行深度分析。1.2资料来源l 财务分析部分的信息全部来自

15、于国泰君安数据库上述公司2001-2010年各年财务数据。l 其他信息主要来自于各公司2001-2010年各年的年度报告。1.3研究目标l 试图在经典企业成长理论、战略管理理论、公司财务等的支撑下,展开对上述公司基本概况、主要危机诱发因素、危机类型以及危机演进规律的研究。第二章 135家沪深两市ST企业概况2.1基本信息概况因有两家年报信息未获取,故而共统计133家未退市的ST、*ST、SST等特别处理的企业,其中,深市板块企业53家,沪市板块企业80家。对这些企业的成立时间以5年为组距进行统计分析发现,经特别处理的上市公司的成立时间基本呈正态分布,其中在1990-1999十年间成立的公司共1

16、07家,占133家样本企业的百分之八十。深市53家经特别处理的公司中有27家在1990-1994年间成立,15家在1995-1999年间成立;沪市经特别处理的公司在这两个时间段中成立的公司个数分别为34家和31家。在所有经特别处理的公司中,有5家在1980-1984年间成立,成立时间最早,且都在深市上市,而在2000-2004年间最后成立的5家公司均在沪市上市。图1 公司批准上市时间统计经特别处理的公司批准上市时间集中在1995至1999年,在133家样本公司中,在这五年中上市的共计70家,其中深市36家,占全部53家样本公司的近百分之七十。深市经特别处理的公司在1990至1994年间上市的有

17、15家,沪市为19家。2000至2004年间,有28家特别处理公司上市,其中沪市26家,深市仅为2家。图2 公司特别处理时间统计1998年证券交易所开始对出现财务状况或其他状况异常的,可能损害投资者权益的上市公司实行特别处理。在研究的133家样本公司中,有4家公司在该规定实行初期1998至1999年被特别处理,其中深市上市公司3家,沪市1家。随后,经特别处理的公司数量持续增长,2000至2004年样本公司中有38家被特别处理,其中深市17家,沪市21家。2005至2009年的五年间,深市有23家公司被特别处理,沪市更是达到了42家,数量比上个五年翻了一番。图3 特别处理时间长度统计对133家样

18、本公司特别处理时间长度以3年为组距进行统计,公司个数随特别处理时间长度增长而呈减少趋势。特别处理时间为0至3年的共有57家公司,其中深市上市公司22家,沪市35家;3至6年的经特别处理的公司中,有18家为深市上市公司,32家沪市上市公司。深市特别处理时间长度6年以内的公司占深市53家样本公司的75.47%,沪市这一比例达83.75%。特别处理时间持续或累积9年以上的公司为6家,其中5家均为深市上市公司。2.2人员概况2001-2010年,深市、沪市及总体的人员数量变化趋势如图4所示:图4 2001-2010平均员工人数变化趋势图由图4可知,深市、沪市总平均人数均在2004-2005年度呈现剧烈

19、下降趋势,之后缓慢上升趋于平稳。自2007年,沪市总平均人数呈下降趋势;深市总平均人数继2007年小幅下降后自2008年呈上升趋势。2.3财务概况通过国泰君安数据库中沪深两市135家上市公司200到2010年的财务数据进行分析,得到的结果如下:2001年到2010年,这135家上市公司的利润总额有6年负值,出现了6年亏损,而且亏损年度的亏损额明显大于盈利年份。盈利最大的一年是2010年,利润总额为91.5亿,受金融危机影响,2008年亏损最大,达到186亿。2001年到2010年,135家企业利润的总和也是呈现变差的趋势。图5 2001-2010利润总额及其增长率统计图2001年到2010年,

20、企业亏损面处于扩大趋势,在2009年达到最大,亏损面为63.70%,2010年企业亏损面大幅减小,亏损势头得到缓解。表1 2001-2010企业亏损面统计表年份 亏损企业数 百分比2001 27 21.95%2002 33 25.78%2003 31 23.66%2004 41 30.37%2005 41 30.37%2006 63 46.66%2007 43 31.85%2008 84 62.22%2009 86 63.70%2010 45 33.33%2001-2010年,这些上市公司的资产规模先增大后缩小,2004年资产规模达到最大,资产总和为2374.77亿元。2005-2009年,资

21、产总和连续5年出现负增长。表2 2001-2010年135家公司资产总额及增长率(亿元)年份 资产总额 资产增长率2001 1837.222002 1991.44 8%2003 2228.76 12%2004 2380.50 7%2005 2267.06 -5%2006 2161.22 -5%2007 2133.20 -1%2008 1917.93 -10%2009 1807.98 -6%2010 1890.15 5%从不同资产增长率的上市公司数量来看,2001-2010年间,处于负增长的上市公司数量在不断上升趋势,2008年,资产处于负增长的的上市公司有103家,占76.30%,2009年后

22、有所下降。增长率在平均增长率以下的上市公司数量在2002到2008年间处于下降趋势,2008年最低,占总数量的39.26%,2008年后增长率在平均增长率以下的公司数量开始明显上升,2010年达到90.29%。2002到2008年,增长率在50%以上的企业数量处于下降趋势,2008年下降到最低,只有一家企业的增长率在50%以上,占总数量的0.74%,2008年后,增长率在50%以上的企业数量明显上升,2010年增加到10家,占总数的7.46%。2010年,资产增长率在平均值以下的占90.29%,主要是因为盛润、百花、兴业和星美等少数几家公司资产增长率非常大,导致出现这种情况。表3 2001-2

23、010年135家上市公司资产率分布年份 负增长 平均增长率以下 50%以上2002 41.46% 56.91% 7.32%2003 32.81% 64.06% 7.81%2004 43.51% 56.49% 3.82%2005 58.51% 44.44% 1.48%2006 65.18% 51.58% 2.96%2007 54.81% 54.07% 3.70%2008 76.30% 39.26% 0.74%2009 67.40% 52.59% 3.70%2010 61.19% 90.29% 7.46%2001年到2009年,135家上市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呈现下降趋势,2005到2009年

24、,增长率一直维持在5%以下,2008和2009年,主营业务收入连续两年负增长,2009年主营业务收入最低,为1460亿元;2010年主营业务收入大幅增长,主营业务收入相对2009年增长34.51%,比2009年的增长率多48.9个百分点,2010年,135家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最高,达到1964亿元。图6 2001-2010主营业务收入及其增长率从主营业务增长率分布来看,2002到2009年,主营业务出现负增长的百分比在增加,增长率在59%以上的的公司数在减少;2010年,两项指标都有明显改善,总体的说,2010年公司主营业务较好。从表中看到,2004年和2007年,低于平均增长率的公司占比较大

25、,主要原因是个别企业在这两个年度增长速度异常,使得低于平均增长率的企业数较多。表4 2001-2010年135家公司主营业务增长率分布年份 负增长 低于平均值 50%以上2002 36.59% 66.67% 16.26%2003 33.07% 70.87% 16.54%2004 36.92% 96.92% 16.93%2005 52.24% 58.96% 13.43%2006 51.49% 76.12% 11.19%2007 48.87% 91.73% 18.80%2008 60.45% 55.22% 5.97%2009 67.43% 60.61% 8.33%2010 37.40% 78.62

26、% 19.85%第三章 53家深市主板ST企业深度分析3.1人员规模危机3.1.1 16家企业出现员工人数锐减的情况2001-2010年度,53家深市ST企业中,有16家曾经出现减少幅度大于60%的剧烈减少,具体信息如表5所示:表5出现显著减少情况的企业信息表股票代码企业名称显著减少年份减少幅度000008ST宝利来2006-200790.71%000018ST中冠A2006-200788.35%000030*ST盛润A2005-200698.10%000035*ST科健2006-200777.54%2003-200466.45%000068ST三星2008-200973.43%000409*

27、ST泰复2006-200797.85%000545*ST吉药2005-200662.89%000555ST 太 光2003-200477.39%000557*ST广夏2008-200982.35%2007-200882.60%000603*ST 威达2008-200985.32%000607*ST华控2003-200482.73%000633ST合金2004-200563.24%000656ST 东 源2007-200885.19%2002-200398.75%000716*ST南方2002-200362.50%000720ST能山2009-201063.31%000892*ST星美2006-

28、200795.00%其中,*ST科健、*ST广夏、ST东源均出现过两次不同程度的剧烈下降。东源在2002-2003年间出现了最大降幅98.75%。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如此大规模的人数骤减必定表明企业在此期间有重大的战略调整,如重组、出售等交易现象。同时,巨大的人数减少也使企业的经营、生产能力遭到严重质疑,甚至成为空壳公司。3.1.2 9家员工人数过少,难以维持正常运营2001-2010年,深市ST企业中共有9家企业曾经出现员工人数小于等于30人的情况,如表6所示:在这9家企业中,员工人数甚至少于公司董事会成员人数。其中,*ST盛润A 、*ST泰复、ST太光、*ST星美均出现过员工人数少于10人的

29、情况。在这种人员极其缺乏的情况下,企业的经营能力已经丧失,现有人力资源已无法满足企业的正常运行,因此这时企业已经名存实亡。因此,员工人数的异常骤降也是企业危机爆发的重要表现之一。表6 员工人数过少年份频次股票代码企业名称频次000008ST宝利来8000010S ST华新6000018ST中冠A1000030*ST盛润A5000409*ST泰复4000505ST珠江1000555ST 太 光7000656ST 东 源3000892*ST星美4其中,*ST盛润A 、*ST泰复、ST 太 光、*ST星美均出现过员工人数少于10人,甚至少于公司董事会成员人数的情况。在这种人员极其缺乏的情况下,企业的

30、经营能力已经丧失,名存实亡。因此,员工人数的异常骤降也是企业危机爆发的重要表现之一。3.2主营业务危机由主营业务引发的危机,主要有以下三种模式:l 固守阵地型。企业的主营业务所属行业未发生变化,或发生变化较小,并且业务范围相对狭窄。l 飘移不定型。企业的主营业务在不同行业之间频繁转换,所属行业状态极不稳定。l 盲目多元化型。企业不断地向其他非相关行业扩张,业务之间在技术、市场、资源等多个方面都无法建立应有的联系,企业缺乏长期发展战略,盲目扩张。 34 知本咨询 版权所有3.2.1 对固守阵地企业的分表7 固守阵地企业主营业务所属行业变化表股票代码股票简称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

31、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行业名称行业名称行业名称行业名称行业名称行业名称行业名称行业名称行业名称行业名称000068ST三星CDT 产CDT 产CDT 产CDT 产CDT 产CDT 产CRT 产品CRT 产品CRT 产品CRT 产品CPT 产CPT 产CPT 产CPT 产CPT 产CPT 产STN 产品STN 产品STN 产品STN 产品000545*ST吉林制药医药行业医药行业医药行业医药行业医药行业医药行业医药行业医药行业医药行业医药行业000576ST甘化轻工行业轻工行业轻工行业轻工行业轻工企业轻工企业轻工行业轻工行业轻工行业轻工行业生化制药生化制药生

32、化制药生化制药生化制药生化制药生化行业生化行业生化产品生化产品机械制造机械制造机械制造机械制造000587S*ST光明家具销售家具销售家具销售木制家具制造业木制家具制造业木制家具制造业木制家具制造业木制家具制造业木制家具制造业木制家具制造业化工产品销售化工产品销售化工产品销售化工产品销售化工业服务业服务业服务业000613ST东海A酒店旅游娱乐服务酒店旅游娱乐服务酒店旅游娱乐服务酒店旅游娱乐服务酒店服务酒店服务酒店服务酒店服务业酒店服务业酒店服务业000673*ST当代水 泥水 泥水 泥水 泥水泥水泥水泥水泥水泥水泥熟 料熟 料熟 料熟 料熟料熟料熟料熟料000856ST唐陶陶瓷制品业陶瓷制品

33、业陶瓷制品业陶瓷制品业陶瓷制品业陶瓷制品业陶瓷陶瓷耐火材料此类企业一般都会保持公司主营业务不变持续经营下去,或者虽然涉足其他行业,但所产生的营业收入在公司业务收入中所占比重较小,如S*ST光明,虽然涉足了化工行业和服务业,但对公司业务收入的贡献不到公司整个业务的3%。这些企业主营业务的特点:l 企业所经营的主营业务大都处于产业链的低端。生产原材料,产品同质性强,可替代性强,行业竞争激烈,产能过剩。如*ST当代生产水泥和熟料,处在建筑业的最低端,而且长期以来行业存在的产能严重过剩造成的供大于求的局面;*ST吉药虽然处于朝阳产业医药行业,但其主要生产化学原料药,处于产业的最低端,产品技术含量低,可

34、替代性强。l 企业主营业务易受新技术的冲击。如ST三星一直从事彩色显像管、显示管玻壳的设计、制造和销售,但随着液晶显示技术的发展导致CRT 的市场需求逐年萎缩,加之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CRT 市场加速萎缩,最终公司只能停止CRT的生产。l 企业主营业务易受原辅料和能源价格的变动影响。如ST当代属于高耗能的行业,与其生产密切相关的包括煤、电及其它原、燃材料价格持续高涨都会使企业的生产成本大幅度上升,从而降低产品的盈利空间和市场竞争力。S*ST光明,由于国家环保政策的影响,限制木材的采伐量,由于供应量的减少,导致国内木材的上涨,同时公司为保证产量需向国外采购木材,此必然会推高企业木材采购的成本,从

35、而提高企业生产的成本。ST吉药的化学原料价格很不稳定,极易受世界能源价格和经济政策的影响。ST甘化极易受到甘蔗、甘蔗渣、燃煤、桔水等大宗原材料以及能源的价格变动的影响。l 企业主营业务易受国家宏观调控的影响、产业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影响。如ST吉药处在医药行业,由于医药行业是关系国民身心健康的行业,因此国家对此行业实行特别管制,如2008年新医改的出台和国家调控药品价格的措施都会对公司经营产生一定的影响。如*ST当代、ST唐陶和ST甘化等企业对环境污染较严重,易受到国家环保政策的影响,如*ST当代在2008年至2010年由于国家环保政策的影响导致公司水泥主营业务的停产。l 企业主营业务极易受到世界

36、经济与政治环境变化的影响。如ST三星在2005年以后,人民币的升值给公司的外销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如ST东海A, 2009年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持续蔓延以及全球 H1N1 流感疫情进一步扩大等因素的影响,海南国内外游客人数急剧下降,三亚酒店境内外市场严重受挫,入住率屡创新低,导致公司收入剧降。3.2.2 对主营业务飘移不定的企业分析此类企业主营业务指是在不同的行业之间频繁地变动,而且在各个行业持续时间较短,一般不超过5年。如ST泰复在2001-2003年公司的主营业务处在IT和机械制造行业,而在2004年转进入石油贸易和化工贸易行业,又在2005年进入农业,在2006年之后公司主营业务又转向贸易。

37、如ST东源在2001年到2004年在钢业和机电物资行业进行打拼,而在2005年则转入设计制作和物资贸易行业,在2006年又进军租赁服务行业,在2009年放弃了设计制作和物资贸易只做租赁服务。此类企业的特点为:l 多元化产业结构,投资分散。由于公司主业在不同行业频繁转换,没有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及产品。如ST南方和ST东源主营业务薄弱,盈利能力差。l 自有资金缺乏,债务负担重,融资困难。由于企业在不同行业频繁转换,就会向外界传递一种公司经营不稳定的信息,导致投资者对企业缺乏信任。如ST威达和ST太光均有债务负担过重,融资困难的特点。另外由于公司在不断地转换自己的业务,从而会增加公司的转换成本

38、,而且培养一个新的业务也会需要大量的转换资金。l 公司行业地位较低,抵御风险能力较差。由于公司在不同行业转化,会造成企业在每个行业的挖掘都不够深,从而造成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就较差,很容易会被淘汰出局。如ST南方同时受到国家政策风险、全球金融危机和食品行业竞争加剧的影响。表8 主营业务频繁转置企业的行业变化表股票代码股票简称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行业名称行业名称行业名称行业名称行业名称行业名称行业名称行业名称行业名称行业名称000409ST泰复IT 产业IT 产业IT行业机械制造机械制造机械制造油品贸易化工贸易化工制品

39、煤玉米贸易贸易贸易贸易贸易000555ST太光电信产品销售通信行业通信行业通信设备通信设备通信及相关设备制造业中成药销售涤纶印染品电器代理电器代理电子行业电子行业电子行业电子行业000603*ST威达医疗器械及配件医疗器械及配件医疗器械及配件和医疗专用软件医疗器械及配件医疗器械及配件医疗器械及配件医疗器械及配件酒 业酒 业酒 业酒类代销收入酒类代销生物制品原料马血浆马血浆租赁收入租赁畜牧业畜牧业商业商业其他其他000656ST东源钢业钢业生产钢业钢 业机电物资机电物资机电物资房地产开发设计制作设计制作设计制作设计制作物资贸易物资销售物资销售物资销售租赁服务租赁服务租赁服务物业租赁物业租赁000716*ST南方房地产房地产销售房地产房地产销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