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介入治疗心理护理2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血管介入治疗心理护理2课件.ppt(3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心血管介入治疗心理护理,介入导管室张萍,心理护理是指在整个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技能,积极有效地影响或改变患者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促进其康复或向健康方向发展的一种方法。,心理护理的概念,一、心理护理的目的1、解除患者紧张焦虑2、协助患者适应新社会角色3、帮助患者建立新的人际关系二、患者的心理需要1、躯体需要2、感情的需要3、受尊重的需要4、精神上的需要5、提供信息的需要,心理护理的目标,三、心理护理的目标1、满足患者的合理需要2、提供良好的心理环境3、消除不良情绪反应4、提供患者的适应能力,心理护理的目标,心理护理的目的,1,解除患者紧张焦虑,2,协助患者适应
2、新社会角色,3,帮助患者建立新的人际关系,心理护理的目标,感情的需要,患者的心理需要,受尊重的需要,躯体需要,精神上的需要,提供信息的需要,心理护理的目标,满足患者的合理需要,提供良好的心理环境,消除不良情绪反应,提供患者的适应能力,心理护理的目标,外科手术,1、开刀的恐惧2、承受病痛及刀口疼痛的刺激3、住院时间较长4、经济负担过重5、术后恢复不好等,介入诊疗术,1、不开刀2、痛苦少3、恢复快4、安全有效5、并发症少,心理护理在介入诊疗中的意义,介入诊疗术与外科手术的区别,患者的各种心理现象的产生,既受客观事物即疾病性质、机体状态的影响,又与患者对疾病的主观认识和态度有关。,心理护理在介入诊疗
3、中的作用,(一) 心理特点焦虑,紧张是介入诊疗术前患者最常见的心理反应,焦虑情绪的表现因人而异。由于其心境处于持续焦虑紧张状态,具体表现为长吁短叹,愁眉不展,食欲减退,兴奋失眠,惶惶不安等。介入诊疗术前医生与家属要进行谈话,讲解介入诊疗过程及必要性并签订知情同意书。有些患者家属听了医生的谈话及签订后,由于介入知识的缺乏,对手术成功缺乏信心,易导致患者的焦虑,紧张状态的升高。少数心理准备不足的患者,甚至改变主意取消手术,影响疾病的有效治疗。,介入术前护理,一焦虑、紧张心理,(二) 心理支持针对患者的这种心理反应,医护人员应通过权威性解释,提供科学的介入诊疗信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介入诊疗知识,
4、说明介入诊疗手术的目的,意义及过程,尤其对介入手术的安全性做出恰当的举例解释。同时,让患者了解医院的技术水平,医疗设备,介绍术者的资历及技术水平,以增加患者的安全感和对医院的信任度。医护人员利用图片或视频方式为患者讲述介入手术过程,帮助患者学习宣教知识,有条件的医院可以让患者参观导管室,使其对介入手术过程及导管室有直观的认识,以利于患者在介入手术中有效配合。还可以安排介入诊疗术后恢复良好的患者现身说法,介绍治疗过程和体验,切身的感受更具有说服力,这些均能有效的减轻患者术前的焦虑,紧张心理。,一焦虑、紧张心理,(一) 心理特点由于介入诊疗所需的材料、器械多为进口产品,价格相对较贵,给患者及其家庭
5、带来一定的经济负担,尤其是一些家庭经济困难而又是自费的患者,这无疑是雪上加霜。因为需要依赖他人为其提供医疗费用,患者及家属常会为住院费而内疚、自责。,二内疚、自责心理,(二)心理支持针对患者这种心理状态,护士应主动向患者及家属说明介入诊疗的意义,告知一次性的治疗费用虽高,但是介入治疗术后恢复快,身体康复后仍可以恢复工作和劳动,为单位和家庭重新带来经济效益,帮助患者分析眼前利益及长远利益的关系,而且恢复健康后不再为疾病所困扰,生活质量也会提高。同时,我们医护人员也有责任和义务在介入诊疗术中根据病情选择适宜且经济的介入耗材,以减轻患者及家里的经济负担。,二内疚、自责心理,(一)心理特点随着人们生活
6、水平的提高,工作节奏的加快,心脏病的发病率逐年提高,且患者的年龄逐步年轻化,许多中年患者为家庭支柱或正处于事业上的巅峰时期,担心以后的工作和生活受到影响,心理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对事业失去信心,对生活缺乏乐趣,甚至产生厌世之念,有些老年人特别是离退休干部,社会角色和人际关系发生了变化,因患病住院,对突如其来的生活自理困难、社会功能减弱角色转化等都难以接受,心理落差较大,加之患者对心脏介入知识的缺乏及对术后治疗效果的不可预见性,使他们感到家庭生活和事业前途渺茫,失去康复信心。患者常表现为愁眉不展,表情淡漠、言寡行独,兴趣索然、厌恶社交、抑郁苦闷,暗自垂泪等特点,三 悲观、抑郁心理,(二)心理支持由
7、于悲观、忧郁,患者缺乏动力,常表现出明显的孤独行为。这种心理反映的患者具有潜隐性,患者应根据患者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和接受能力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方式细心观察。一般抑郁患者对自己的问题是有所了解的,只是缺乏自信心。护士应善于用激励的眼光去注视患者的眼镜,抓住任何好转迹象用言语鼓励患者,认真倾听患者的阐述,针对患者不同的心理问题及原因,采取支持性、启发性的心理护理,适时疏导安慰。,三 悲观、抑郁心理,(一)心理特点心脏介入诊疗术属于有创操作,是一种半开放型手术。患者进入导管室陌生的环境后,各种监护仪器、影像设备、导管针具以及手术人员的衣着服饰等无形中都会对患者产生心理压力,造成恐惧不安的心理。由于局
8、部麻醉,患者在介入诊疗术中始终处于清醒状态,手术人员有关谈话以及医护人员的严肃表情,导管进入体内所致的不良刺激,担心手术能否成功,畏惧死亡等心理都会加重患者的紧张、恐惧心理,其表现为,哆嗦、颤栗,不知所措,心率加快,血压升高,患儿哭闹不肯配合等特点。,介入术中心理护理,一紧张、恐惧心理,(二)心理支持护士应热情接待患者进入导管室,协助患者消除环境对其产生的恐惧心理。护士可采用让患者放松地平卧于检查床上、慢慢深呼吸等工作,以分散患者的注意力,并主动询问患者有无不适,适时进行心理疏导,针对患者不同的心理状态,采取支持性、启发性的心理护理,尽力解除患者的心理压力。,一紧张、恐惧心理,(一)心理特点由
9、于患者需裸露身体平卧于手术台上,在术者面前暴露胸部、阴部等隐私部位,有些患者花费很长时间都难以脱下衣服,尤其女性患者羞怯心理更为严重。,二羞怯心理,(二)心理支持针对患者的这种心理,医务人员应给予理解及配合,做到最小范围的暴露,以保护患者的自尊心,同时,向患者做必要的解释,解除不必要的顾虑。护士根据年龄、文化层次的高低及心理素质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和信息交流,予以支持性心理治疗。,二羞怯心理,(一)心理特点由于患者长期疾病缠身,且药物治疗又未达到满意效果,迫切希望通过心脏介入诊疗彻底治愈病痛。多数患者对介入诊疗技术缺乏正确的认识,对介入诊疗的期望值过高,会提出不切实际
10、、过于理想化的治疗要求,而一旦病情不适合做介入手术时,患者的情绪便会一落千丈,出现极端的消极悲观情绪,甚至连基本的药物治疗也不愿接受,对疾病治疗失去信心,认定自己是“不治之症”。患者多表现为叹气、顾虑重重、反复询问病情等。,三期待、悲观心理,(二)心理支持医护人员要帮助患者建立合理的认知态度,及时分析患者的心理状态,防止情绪波动给手术带来的负性效应。护士应随时观察患者的精神状态,注意观察患者的面部表情,适时给予患者心理支持,使手术顺利进行。,三期待、悲观心理,(一)心理特点根据病情的需要,介入诊疗术后的患者需要进入CCU病房进行监护。当他们进入CCU病房后,面临监护病房的陌生环境及单调而强烈的
11、刺激,以及监护病房缺少和家人的接触与照顾,担心穿刺部位出血、术后制动等因素,容易导致患者出现紧张、烦躁的心理反应。对于少数还需要采取其他方式进行治疗的患者,如需要到外科进行心脏搭桥的患者,外科开胸手术更是导致心理紧张、烦躁的诱因。,介入术后心理护理,一紧张、烦躁心理,(二)心理支持患者进入CCU病房后,护士首先要帮助患者尽快熟悉监护室的环境和各类监护设备,主动介绍主管医生和护士,多用体贴、安慰的语言,以利于消除患者的陌生感和紧张感。,一紧张、烦躁心理,(一)心理特点 介入诊疗术不仅消耗患者体能,也使其心理应激变得脆弱,主要表现为过分依赖护士,不想活动,不思饮食,经常询问并多次诉说自身的不适等。
12、,二依赖心理,(二)心理支持患者术后回到CCU病房后,护理人员应及时巡视患者,观察记录心电监护情况。护士应有宽阔的胸怀,谅解患者的行为和语言,真诚地对待他们,给予患者热情的照顾和精心的护理,达到稳定他们情绪的目的。,二依赖心理,(一)心理特点介入治疗术后,正常状态下患者会有一种轻松、疾病痛苦解除的感觉。许多患者容易因手术成功而产生松懈心理,在亲人及朋友面前过度地表现自己,对于术后的注意事项不重视、不执行。有个别患者因为术后将体位或肢体制动遗忘脑后而产生负面影响。同时,医护人员也容易因介入治疗的成功而产生松懈心理,而忽略提醒患者及家人有关术后注意事项。,三松懈心理,(二)心理支持针对松懈心理反应
13、,护理人员要从专业知识方面简明扼要地讲解术后康复的重要性。在进行常规护理工作的同时,护士仍需加强心理护理,及时发现和改变患者的一些不正确认识,向患者强调术后严格卧床休息、保持制动体位的重要性。医务人员应及时反馈诊疗结果,向患者多传达有利信息,及时有效的心理支持是保证患者早日康复的重要环节。,三松懈心理,(一)儿童患者的心理特点儿童患者的突出特点是年龄小,情感表露比较直率、外露和单纯,对疾病缺乏深刻认识。他们的认知特点是以自我为中心,情感控制程度低,心理活动多随活动情境而迅速变化。同时,不同年龄段的儿童个性差异极大,心理特点也很不相同。因此,他们的心理状态只能从其言语和非言语行为(表情、目光、体
14、态等)中仔细体会理解。,不同年龄患者的心理护理,一、儿童患者的心理特点及心理护理,(二)儿童患者的心理护理由于患儿病情急、变化快,又不善于表达,做介入诊疗术中要求护士要有高度的责任感,机智灵敏,善于从细微变化中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以防止事故的发生。护士对患儿要多加鼓励,不要训斥,消除患儿的恐惧感,保护儿童的自尊心,要成为患儿的贴心人,博得他们的喜爱。只有护士依据儿童的心理活动特点进行护理,才能引导患儿适应新的环境并顺利地配合医护人员完成介入治疗。,(一)青年患者的心理特点青年正是人生朝气蓬勃的时期,具有理想、向往真理、积极向上。但也往往由于认识上的局限性和心理上尚处于走
15、向成熟的过程,容易在客观现实与理想不符时就感到挫折打击,对于自己患病这一事实会感到很大的震惊。他们往往不相信医生的诊断,否认自己得病,直到真正感到不舒服和体力减弱才逐渐默认。青年的情绪是强烈而不稳定的,有时欢快,有时悲痛或愤怒。从自信到自贬,从利他至自私,从热心至冷漠,从兴高采烈至消极失望,皆能在转瞬间有所改变,容易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二、青年患者的心理特点及心理护理,(二)青年患者的心理护理青年人对待疾病也是这样,他们一旦承认有病,主观感觉异常敏锐,心理非常烦躁,而且富有好奇心,事事询问:为什么做这项治疗?病程需多长?有无后遗症等。由于疾病的巨大挫折,他们会出现严重的精神紧张和焦虑,
16、在导管室介入诊疗术中,青年患者紧张、恐惧心理较其他年龄阶段患者表现得更为突出。所以,护士对青年患者要注意多给予心理支持,调动他们的个人积极性,及时给予恰当的鼓励,要多关心、同情,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要循循善诱,耐心疏导。,(一)中年患者的心理特点这个时期是中年人处于心理上成熟的时期,社会角色比较突出,既是家庭的支柱,又是社会的中坚力量,是各部门、各行业的主力,任务重,责任大,对事业的期望高。当他们受到疾病折磨时,心理活动尤为沉重和复杂,担心家庭经济生活,牵挂着老人的赡养和子女的教育,惦念自身事业的进展和个人成就等。,三、中年患者的心理特点及心理护理,(二)中年患者的心理护理对中年患者的心理护理
17、,在护理沟通中,护士应多启发中年患者谈自己对疾病的认识和感受,劝导他们真正接纳疾病,并认真对待,使他们认识到治疗疾病是当务之急,身体健康是家庭和事业的根本。还要利用中年人世界观已经成熟,情绪较稳定,对现实具有评价和判断的能力,对挫折的承受力比较强的特点,鼓励他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配合医护人员尽快地把病治好。,(一)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老年人突出的要求是被重视,受尊敬,最害怕别人认为他们无用。老年人要接受的现实是退休、角色变化或丧偶,儿女们的独立或远离,经济收入的减少,活动效率的降低,自我形象的改变,家人与朋友们的相继过世,自己的生命逐渐走进尽头。在这些变化的压力下,老年人发的情绪很容易落入低谷。,四、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及心理护理,(二)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护士必须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帮助他们克服或补偿老化过程中的各种缺陷。在与老年患者的交流沟通中,可采用低频率的声音,但语速要缓慢,吐字要清晰,因为提高音调或大声喊叫只会增加声音的频率,容易使老年患者很难听懂而变得更加焦虑。护士要做好老年人的心理护理,必须熟悉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及心理特点,敏感地体察老年人的心理需求。同时,护士有责任帮助老年人以积极的态度认识老年期,让他们知道老年期是人生发展的必然阶段,是完善人生的一个重要历史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