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市十二五发展规划刚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庆市十二五发展规划刚要.docx(7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关于印发安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关 闭】 【打印】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安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已经市第十五届人大三次会议审议批准,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纲要是我市科学发展、全面转型、加速崛起、富民强市的重要规划,是指导我市未来5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行动纲领。各级政府、市政府各部门要切实履行规划实施职责,把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规划目标、主要任务作为确定本地、本部门工作重点的重要依据,因地制宜地细化规划要求,并在编制和实施年度计划时加以具体落实。对一些跨地区、跨行业,关系到经济社会全局的重大问
2、题,有关部门要做好衔接协调工作。市政府有关部门和直属机构,要根据所负责的领域和应承担的任务,制定重点专项规划和行业发展规划。重点专项规划于2011年6月底前报市政府批准后实施,其它行业规划由市发改委与行业主管部门联合印发实施。市发改委要加强对规划实施的监测工作,对规划实施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提出解决方案,并向市政府报告。安庆市人民政府 二一一年三月三十日相关附件:安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安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根据中共安庆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制定安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主要阐明
3、“十二五”期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纲要是政府依法履行职责的重要依据,是未来五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政府将通过制定实施专项规划、区域规划和年度计划,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动员组织全社会力量,保证“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完成。纲要规划期为2010年2015年,重大战略、重大工程和重大问题展望到2020年。第一章 回顾与展望第一节 “十一五”建设成就“十一五”时期,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围绕“推进科学发展、加快追赶跨越”主题,扎实推进千亿安庆、活力安庆、和谐安庆和文化强市建设,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
4、冲击和各种自然灾害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历史性跨越,迈上了转型发展、奋力崛起的新阶段。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十一五”规划目标任务顺利完成,到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988亿元,年均增长12.4%,高于“十五”平均增速3.4个百分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121亿元,年均增长25%,比“十五”末增长2.2倍;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42.4%,五年累计投资2418亿元,是“十五”时期的5倍;三次产业比例由“十五”末的21.240.438.4调整为15.7:53.0:31.3。工业发展实现新突破。工业强市战略有效推进,工业化率提高13.6个百分点。园区经济“倍增计划”和骨干企业“翻番计划”顺利实施,安
5、庆经济开发区成功升格国家级,全市省级开发区(含筹建)达到16个,产业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明显增强,一批骨干企业迅速成长。到2010年,全市园区建成区面积90平方公里,园区工业产值超过300亿元。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增加到1548家,全市工业总产值和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分别达到1350亿元和369亿元。城乡统筹取得新成效。“双百”城市框架基本形成,国家园林城市成功创建,城市骨干路网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市民广场、黄梅戏艺术中心等一批标志性工程顺利实施,全市城镇化率达到42%。县域发展活力明显增强,农业产业化、特色化发展初具规模,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全市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6、达到233家。完成农村“村村通”水泥(油)路6900公里,解决136.9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投融资体制改革、国有集体企业改革、农村综合改革、林权制度改革取得重要进展,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五年新增私营企业10038户、个体工商户13238户。以招商引资为重点的开放格局全面形成,开放环境不断优化,对外贸易稳步增长,五年累计引进市外资金1888亿元,年均增长42.36%,实际利用境外资金8.68亿美元,实现进出口总额23.7亿美元,分别是“十五”期间的2.5倍和2.78倍。社会事业实现新进步。成功举办第四届、第五届中国黄梅戏艺术节。“平安安庆
7、”建设成效明显。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全面进步。节能减排目标任务全面完成。精神文明建设取得可喜成绩。到2010年,全市“普九”人口覆盖率达到100%,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84.5%;五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6,控制在规划目标内。亿元生产总值死亡人数控制在0.34人以内。民生水平得到新提高。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顺利推进,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医疗救助制度基本建立,农村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到2010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5147元和4985元,年均分别增长12.4%和13.8%。五年减少绝对贫困人口54万人。五年城镇新增就业人
8、数22.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总体上看,“十一五”是我市经济发展速度最快、质量效益明显提升、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社会持续和谐稳定的五年。“十一五”主要经验表明:必须坚持解放思想,不断拓宽发展思路,创新发展举措,转变发展方式,努力走出一条符合时代要求、具有安庆特色的崛起之路;必须坚持加快发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坚定不移地推动工业振兴,大力发展园区经济,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坚持城乡统筹,加快宜城崛起,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培育区域经济增长极,努力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必须坚持改革开放,以扩大开放促进改革创新,积极参与泛长三角分工合作,着力
9、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不断增强发展的动力和活力;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注重发展成果普惠共享,健全民生保障制度,不断让全市人民从发展中得到更多实惠。专栏1:“十一五”规划主要目标完成情况类别指 标 名 称计划目标2010年完成年均增速(%)2010年年均增速(%)经济增长全市生产总值(亿元)100012左右98812.4人均生产总值(元)1500016039经济结构服务业增加值比重提高(百分点)4 -6.8服务业就业比重提高4 6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重提高(%)1.211城镇化率(%)40742人口资源环境全市总人口(万人)6206.5616万元生产总值能
10、耗(吨标煤)1.351.125-21.2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立方米)120140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0.50.4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8098.623.25耕地保有量(万公顷)2536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5-5.25森林覆盖率(%)636.5公共服务人民生活国民平均受教育年限(年)1010城镇基本养老保险覆盖人数(万人)4033.2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8097.63% 五年城镇新增就业(万人)2022.5五年转移农业劳动力(万人)3030城镇登记失业率(%)54.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1233681514712.4农民人均纯收入(元)37307.54985
11、13.8注:1、带()数字为五年累计数。2、以上统计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第二节 “十二五”发展趋势“十二五”时期(2011年至2015年),是安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攻坚期、工业化城镇化的加速期、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关键期。按照科学发展和全面转型要求,必须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工业化进入中期阶段。工业经济规模快速扩张,产业结构由资源初加工型向深加工型、重化工化转变,工业经济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更加突出。安庆必须顺势而为,进一步强化工业主导地位,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实现由农业大市向工业强市跨越。城镇化进入加速阶段。与工
12、业化加速发展相适应,城镇化步伐以更快速度推进,工业化带动城镇化、城镇化促进工业化态势日趋明显,工业化、城镇化互动作用不断增强。安庆必须充分发挥区位、产业、人文优势,着力提升区域中心城市要素集聚和服务辐射功能。区域发展进入特色化阶段。安庆市域各区域之间自然禀赋、基础条件的不同,呈现特色化、差异化发展趋势。国家启动实施主体功能区规划,不同区域的差异化发展具有了政策依据。必须坚持分类指导原则,制定不同区域发展政策,引导各区域协调发展。社会发展进入深刻转型阶段。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人们对改革发展预期普遍提高,公共参与意识不断增强。必须在增进整体利益的
13、同时,更加注重利益均衡和协调,实现富民与强市相统一。统筹发展进入全面推进阶段。城乡、区域、群体、经济社会不协调矛盾凸显,对政府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管理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必须更加注重科学发展、转型发展、和谐发展,努力实现经济速度和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相和谐。第三节 “十二五”发展机遇和有利条件宏观经济环境总体有利。国际经济进入深度调整期,产业结构调整和科技创新力度空前,为创新型经济发展带来重大机遇。我国发展仍处于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升级,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给我市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国家政策支持力度
14、加大。国家加大支持中部地区崛起力度,发达地区产业向内地转移趋势日益增强,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进入重要建设阶段,我市处于国家政策支持的重点区域,有利于抢抓政策机遇,促进要素集聚,加快自身发展。区位优势进一步提升。“十二五时期,随着宁安城际铁路、望江长江大桥的建成,阜景铁路安庆段开工建设,安庆与长三角和武汉等周边大城市时空距离将进一步拉近,三省交界、四圈交汇、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独特区位优势更加显现。经济后发优势不断凸显。安庆人口多、经济发展原动力强;国土面积大,发展空间广阔;所辖县(市)区数量居全省前列,跨越发展的发力点、增长点多。辖区岸线资源丰富,尚未开发的岸线达70%以上,有利于大规
15、模、组团式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内生发展动力明显增强。国企改革任务基本完成,非公有经济长足发展,民间投资能力不断增强,市场主体活力显著提高。重点工程持续建设,园区建设力度加大,经济发展支撑力明显增强。人民群众加快发展的愿望更加迫切,思发展、谋跨越的氛围日益浓厚,我市具备了加快发展的思想基础和物质基础。第四节 “十二五”面临挑战和存在问题综合竞争能力不强与加快发展的强烈愿望落差加大。欠发达的基本市情没有根本改变,发展不足仍然是现阶段的主要矛盾。产业层次低,先进制造业比重不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严重滞后,区域竞争中的综合优势逐渐减弱。面对更趋激烈的区域竞争,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创新观
16、念和能力与转型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创新意识不强,干事创业的勇气、敢于担当的精神与加速崛起的发展要求存在较大差距。技术创新能力不强,创新资源不足。城区管理、园区管理、社会管理、投融资、科技、人才等体制机制性障碍亟待突破。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层次、结构性、体制性矛盾仍然比较突出。经济要素支撑与跨越发展的矛盾进一步凸显。“十二五”时期,我市面临着人才、技术、土地等要素供给长期偏紧的严峻局面;节约能源和减排温室气体已成为世界性的硬约束,产业低端化扩张与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的矛盾更加突出,两型社会建设的任务更加艰巨。城乡、区域发展基础与统筹发展的任务存在较大差距。中心城区综合实力较弱,辐射带动作用不强,县域发展
17、整体水平不高,城乡二元结构矛盾仍很突出;经济社会发展不够协调,城乡居民收入偏低,公共服务体系不够健全,社会基础设施相对滞后,加强社会管理和维护社会稳定的任务繁重。综合分析,“十二五”时期,我们既迎来了大有可为的黄金发展期,也面临着各种严峻挑战,机遇大于挑战。未来五年,我市最大的主题仍是加快发展,最主要的动力将是工业化、城镇化双轮驱动,最有效的抓手就是园区转型发展。全市上下必须进一步增强加快发展的信心和决心,开拓进取、扎实工作,着力提升安庆经济社会综合实力、区域竞争活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安庆经济和社会发展新跨越,为全面建成全面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第二章 指导思想、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第一节
18、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全面转型、加速崛起、富民强市为主线,坚持工业化城镇化“双轮驱动”,大力实施工业强市、三产兴市、创新推动、园区带动、城乡统筹、和谐发展战略,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争取走在皖江发展前列,为实现经济繁荣、人民富足、生态良好的发展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贯彻上述指导思想,关键要落实好加快发展、加快转型两大战略任务,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全面转型、加速崛起、富民强市为主线,围绕在发展中转型,在转型中崛起,着力推进科学发展,加快追赶跨越,确保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良好势头。基本要求是:坚持加
19、快发展。必须贯彻落实扩大内需方针,坚定不移扩大有效投入,继续实施“3231”行动计划,千方百计地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坚持工业强市,壮大提升优势产业,着力打造一批千亿元产业、百亿元企业和十亿元项目。发挥园区带动作用,增强发展综合实力,推动工业化和城镇化协调共进、互动发展,为全面转型、加速崛起打牢支撑。坚持转型发展。必须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施三产兴市战略,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增强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推动经济社会全面转型,努力做到速度与质量、内需与外需、发展与民生、增长与环境、经济与社会等各方面有机统一,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坚持创新发展。必须坚持自主创新和
20、扩大开放,用足用活先行先试权,加快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全面推进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着力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深化区域合作,推进强势招商,加速承接产业转移,积极融入国际国内经济大循环,把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推向更高水平。坚持统筹发展。必须按照统筹城乡发展思路,加强规划引领,实行分类指导,完善城乡统筹发展机制,逐步建立城乡一体化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坚持以农民增收为核心,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快农业产业化、农村社区化、农民现代化进程。坚持和谐发展。必须顺应全市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薄弱环节建设,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加强政治文明
21、、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第二节 战略定位全国重要石化和轻纺产业基地。依托石化和轻纺产业基础,整合提升全市产业资源,以开发园区为支撑,加快重大项目实施,优化产业布局,促进化工和轻纺产业集聚,完善产业链,培育发展一批百亿企业,着力打造千亿产业,基本建成全国重要的石化和轻纺产业基地。区域中心城市和现代化历史文化名城。加强枢纽型、功能型交通设施建设,强化水陆联运,完善公铁水空为主体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长江中下游重要综合交通枢纽。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和集聚发展,构建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基础的现代产业体系,把安庆建成皖西南区域加速崛起的主引擎、皖鄂赣交界地区联动
22、发展的辐射源;加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优化生态人居环境,打造现代化历史文化名城和山水宜居城市。 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和城乡统筹实践区。坚持科学承接、合作承接、创新承接,进一步拓宽承接思路、创新承接方式、加大承接力度,积极探索产业承接与自主创新统筹发展新思路、区域联动发展新机制、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新途径,努力把安庆建成全国科学承接产业转移的示范区;按照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总体要求,创新城乡统筹发展新模式,发挥区域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推进宜城板块和县域经济互动发展,不断加快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进程。第三节 发展目标综合考虑未来发展趋势和条件,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综合实力明显提升。力争“
23、十二五”期间,主要经济指标增幅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到2015年,人均生产总值达到全省平均水平,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工业增加值、服务业增加值比2010年翻一番,全市生产总值确保实现2000亿元,力争达到2300亿元,财政收入确保260亿元,力争达到300亿元,五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000亿元(可比口径),基本建成全面小康社会,成为安徽崛起的重要增长极。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结构调整到10:53:37。现代农业体系基本建立,非农产业比重进一步提高,工业整体实力持续增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提高,基本建成全国重要的石化和轻纺产业基地、区域性商
24、贸物流中心和文化旅游目的地。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继续降低,森林覆盖率达到36.8%。统筹发展成效显著。现代城镇体系基本建立,皖西南中心城市建设步伐加快,现代化历史文化名城和山水宜居城市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区域发展更趋协调,县城产业支撑和承载能力明显增强,中心镇公共服务和居住功能不断改善,形成一批经济强镇,全市城镇化率达到或超过50%。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推进,基本建立城乡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基本公共服务等一体化体制机制。发展活力持续增强。改革开放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公共服务等重要领域改革取得明显进展,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非公有制经济充分发
25、展,承接产业转移水平显著提高,利用市外资金年均增长35%以上,进出口总额突破15亿美元。自主创新能力和科技水平明显提高,研究和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2%以上。居民收入较快增加。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力争到2015年城乡居民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收入分配格局更加合理,低收入群体收入明显增加,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贫困人口显著减少,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社会建设明显加强。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素质教育成效明显,高中教育基本普及。社会就业更加充分,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五年城镇新增就业、转移农业劳动力分别达到25万人和3
26、5万人。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基本实现全覆盖,城乡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形成,低收入人群社会保障水平稳步提高,社会救助体系进一步健全,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高。亿元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比2010年下降36%以上。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全面推进,社会更加和谐稳定,群众幸福指数有效提升。经过全市人民共同努力奋斗,使我市全面转型、加速崛起取得实质性进展,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显著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明显改善,基本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专栏2:“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指 标2010年完成2015年目标年均增长(%)指标属性一、经济发展地区生产总值(当年价,亿元)
27、988力争230013(可比价)预期性财政收入(亿元)121.1力争30017预期性固定资产投资(亿元)809246725预期性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33981019预期性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亿元)25(可比价)预期性服务业增加值(亿元)30915(可比价)预期性城镇化率(%)4250预期性利用市外资金(亿元)58035预期性利用境外资金(亿美元)2.3625预期性进出口总额(亿美元)6.825预期性研发支出占生产总值比重(%)11.2预期性二、资源环境万元GDP能耗降低(吨标煤)1.125省下达约束性万元GDP二氧化碳排放量(万吨)省下达约束性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省下达主要污
28、染物排放总量(万吨)化学需氧量(不含农业)省下达约束性氨氮(不含农业)省下达约束性二氧化硫省下达约束性氮氧化物省下达约束性非化石能源占比(%)6约束性耕地保有量(万公顷)3636.3约束性森林覆盖率(%)36.536.8约束性三、人民生活年末总人口(万人)6166306.5约束性城市登记失业率(%)4.26预期性五年城镇新增就业(万人)22.525预期性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万人)33.240约束性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万人)62.6280约束性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9999约束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7.698约束性亿元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0.45-36
29、约束性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15147力争3000014预期性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元)4985力争1000015预期性农村安全饮水普及率(%)7080约束性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万套)0.736.92约束性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3约束性高中阶段毛入学率(%)84.5%90%预期性注:1、带的为五年累计数。2、2015年指标总量以2010年实际数为基数,执行中因统计口径变化,以增幅不变调整总量。第三章 加快产业优化升级,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坚持工业强市战略不动摇,把做大做强支柱产业与培育发展新兴产业结合起来,新增一批百亿企业,建成若干千亿产业,全面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到2015年,规模以上
30、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3000亿元以上,年销售收入过百亿的企业3-5家,其中,过400亿的企业1家。第一节 做大做强支柱产业按照“十亿级项目、百亿级企业、千亿级产业”发展思路,以规模化、集群化、品牌化、信息化、低碳化为导向,坚持自主创新和承接产业转移并举,推动石油化工、轻工纺织、机械与装备制造、新型建材等支柱产业规模快速扩张、产业链不断完善、产业层次有效提升。到2015年,率先建成石油化工千亿产业,力争把纺织服装、机械与装备制造业打造成千亿产业。石油化工。以安庆石化油品升级改造为契机,加快安庆石化规模扩张,到2015年,安庆石化原油年综合加工能力达到800万吨,力争达到1000万吨,为推动百万吨
31、乙烯工程提供支撑。以石化产品精深加工为主线,煤化工和生物质化工为两翼,利用安庆石化苯乙烯、丙烯腈、丁辛醇、液化气、芳烃等资源,引进国内外一流化工企业和战略合作者,支持曙光集团等地方企业发展壮大,重点发展清洁油品、高性能复合材料、特种专用精细化学品及复合材料深加工等产品,延伸石油化工产业链。遵循“大型、先进、系列、集约”发展战略,强力推进安庆化学工业区建设,着力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打造千亿产业基地和承接国内外化工产业转移示范园区。到2015年,实现石油化工产值1200亿元,基本建成全国重要的石油化工产业基地。纺织服装。围绕建设全国重要的轻纺产业基地的目标,利用丰富优质棉和石化腈纶资源,发挥华茂集
32、团技术、品牌优势,依托华茂国际纺织工业城,按照“做强棉纺业、做深服装业、做专家纺业”的思路,承接发展中高档纺织品、服装等高附加值产品,带动和支持原料、纺织、染整、服装加工等关联产业发展,形成以终端消费品为主,融棉纺、化纺、家纺、茧丝绸、印染、面料、服装于一体的纺织服装产业链。加强桐城羽绒制品、岳西工艺被和枞阳毛浴巾三大家用纺织品基地建设,积极发展新型环保人造纤维和差别化特种纤维,大力促进环保型纺织和产业用纺织发展。力争到2015年,纺织服装产业产值达到1000亿。汽车零部件和船用设备。提升国家级安庆汽车零部件特色产业基地功能,引进和重点培育牵动性强的大型汽车整件企业,支持环新集团、安簧股份等企
33、业发展,发展壮大汽车及零部件优势产业,积极培育发展新能源汽车,到2015年形成产值500亿元的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做大做强安庆大发柴油机为主体的船舶配套业和枞阳、望江船舶为主体的船舶修造业,积极引进和培育舱室设备、甲板机械等其他船用设备生产企业,加强核心技术研发,推动整装新型船舶、船舶关键设备快速发展,到2015年船舶制造及配套件产值达400亿元。积极发展铸锻、纺织机械、食品机械及零部件加工产业,形成特色产品突出、配套能力较强、科技含量较高的机械和装备制造业体系。轻工及农副产品加工。积极发展制浆、造纸、包装印刷、塑料制品等一体化产业链,把安徽华泰纸业培育成百亿企业。加快桐城、怀宁印刷包装工业园
34、发展,提升产业水平。依托中国(安庆)食品工业城,加快建设食品研发、检验检测中心和专业市场等公共服务体系,积极推动食品及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发展。加快引进和培育一批大型农产品加工优势企业,重点发展粮食、果蔬、茶叶、油脂、畜禽、水产等六大类产品,整合提升农产品区域品牌,形成面向长三角的重要农产品生产、食品研发、加工和供应基地。新型建材。重点发展纳米材料、新型节能环保墙体、超细材料、化工新型材料、高档汉白玉精深加工材料等。做强以新型干法水泥为龙头的水泥制造产业,鼓励特色建材产业链延伸和扩张。到2015年,建材产业产值达500亿元。专栏3:支柱产业重点项目石化。完成安庆石化800万吨/年油品升级改造工程、
35、13万吨/年丙烯腈项目,开工建设60万吨/年液态烃综合深加工项目、25万吨/年丁辛醇及备用氢项目、30万吨/年离子膜烧碱和30万吨/年PVC项目、5万吨/年蛋氨酸项目、30万吨/年ABS项目等。推进100万吨/年大乙烯项目前期工作。纺织服装。重点建设以华茂国际纺织工业城为龙头的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形成年产2亿米高档梭织、色织染整面料和年产3000万件服装以及高档床上用品等家用纺织品。建设桐城鸿润年产500万件羽绒制品、宿松互益年产1.2亿件高档面料等项目、望江申洲年产800万件高档服装。造纸及包装印刷。完成安徽华泰林浆纸一体化项目一期,开工建设项目二期,形成年产45万吨高档白卡纸能力。农副产品加
36、工。加快建设中国(安庆)食品工业城,建设桐城、怀宁、望江等年加工50万吨的粮食深加工项目、太湖、宿松肉鸡等家禽养殖和屠宰加工项目。建设太湖、岳西茶油生产基地。建设望江联河米业年产1280吨米糠油生产线项目。装备制造。年产中速柴油机800台安庆大发中速柴油机生产基地、年产500万只铝包熔缸套等环新汽车零部件项目、枞阳东方造船新增年产2万吨以内成品油轮等项目、桐城盛运年产11万米输送带机械制造项目、潜山精科年产2万台农作物秸杆处理专用机械装备项目。建材。建成怀宁上峰水泥两条日产4500吨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宿松年开采及深加工100万立方米汉白玉石材工艺品项目。第二节 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坚持
37、技术引进为主、注重自主研发,大力实施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培育工程,加大领军企业和关键技术的引进力度,加强规划、政策、项目、载体的引导和支持,着力在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电子信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方面取得突破。到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达500亿元,形成若干支撑我市未来发展新的优势产业。新材料。重点发展以乙烯、丙烯、苯乙烯、丙烯腈等石化衍生品为原料的高性能材料,加快发展碳纤维、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工程塑料、合成树脂、磁性材料等新材料。支持纳米技术在建材、化工等领域应用,发展电子级玻纤布和光纤等节能绿色环保光电材料产业。建成以化工新材料为主体、其他新材料为补充的全省新材料产业
38、基地。新能源。大力实施新能源示范工程,加快新能源产业研发基地建设,重点发展生物质能、风能、太阳能、核能等清洁能源。推进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大力发展光伏等新能源产品及装备,争创国家级新能源基地。节能环保。以发展高效节能、先进环保技术装备及产品为重点,加快脱硫、脱氮、除尘等节能环保关键技术和工艺设备的研发,发展城市垃圾处理成套设备、污水处理设备、环境监测设备、环保机械、环保材料等产业。建设节能环保技术研发中心,建立市场化节能环保服务体系。电子信息。围绕汽车零部件、船舶制造等优势产业,重点发展船舶电子、汽车电子、集成电路、新型元器件、微电子,加快发展电子计算机及相关产品和公共服务网络,形成电子信息产业
39、集群。生物医药。坚持市场导向、强化优势、高端介入、集中布局,大力发展生物技术、生物医药和新特药产品,培育一批具有独特优势、市场前景广的生物医药企业或企业集团。整合医药资源,构建循环产业链,促进原料药和医药中间体产业集群发展。加大现代药物制剂技术和新型药物制剂技术的研发力度,提升化学制药技术水平。围绕大别山中药材资源开发利用,发展现代中药技术,提高中药材精深加工水平。 高端装备制造。围绕现有优势产业,着力提高数控机床、船舶整机、纺织机械、食品加工机械等高端设备制造水平。做大做强鸿庆精机、恒昌机械等骨干企业,加快石化通用机械、节能环保等产业发展,积极培育纺织、食品加工、非晶软磁成套设备及零部件加工
40、业。到2015年,实现高端装备制造业产值200亿元以上,形成具有较强自主研发能力和核心技术的高端装备制造业体系。专栏4: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项目新材料。市化工建设投资公司碳纤维复合材料及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开发项目、华晶公司非晶软磁材料项目、和兴化工生物全降解塑料(PBS)项目、飞凯高分子光电材料项目、桐城恒昌光伏电池材料项目。新能源。华能集团2400MW高温气冷堆核电机组项目,120万KW桐城抽水蓄能电站,安徽中俊新能源产业园;宿松、岳西、望江、太湖等风力发电,怀宁光伏发电;新建扩建2-3个生物质能发电、垃圾发电项目。电子信息。东方光大通讯级塑料光纤和光纤设备制造生产线、海康无线电通信系列产品
41、项目、安徽永安年产700万套电能计量电子产品生产线。生物医药。潜山卫康医药工业园、奥力欣中药超临界萃取与扩建新兽药项目、宝龙奥沙碘铵片剂项目。节能环保。桐城新瑞环保污水集中处理成套设备、桐城攀登集团节能型软启动同速器系列产品、望江索维稀土永磁节能电机项目。第三节 深入实施品牌战略大力实施以质取胜战略、名牌战略和技术标准战略。增强全社会质量意识,注重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加强质量监测。着力创造更多的国家级和省级品牌,扩大重点企业和重点产品品牌影响力,抢占行业发展制高点。鼓励有条件的企业收购、兼并、参股国际品牌和营销网络,促进企业由生产制造向营销服务延伸,从产品经营向品牌经营扩展,增强企业可持续发展
42、能力。大力建设企业标准,支持企业参与制定行业和产品技术标准。第四节 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深化信息技术在传统产业中的应用,加快产品研发设计、生产过程控制、市场营销、企业管理、售后服务、节能减排等环节信息技术改造和融合步伐。积极开展两化融合试点示范。深化重点行业和骨干企业电子商务应用,推动中小企业利用电子商务手段开拓国际市场,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商贸方式的改造。第五节 优化产业空间布局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和交通快速通道,优化产业布局,推进产业集聚,构建“一核两带两轴六组团”的产业框架,加快安庆产业组团和铜池枞产业组团发展,打造对外便捷承接产业转移、对内统筹发展的产业空间体系。“一核”为宜城枞阳怀宁
43、集聚核;“两带”为沿江临港产业带和沿合界高速、合九铁路等交通主干道的加工制造产业带;“两轴”为济广高速产业拓展轴、济祁高速产业拓展轴;“六组团”为各县(市)(除枞阳、怀宁外)的开发园区。第四章 实施三产兴市战略,促进服务业跨越式发展坚持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协同发展,以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集聚化为方向,以优化结构、扩大就业、提升产业竞争力为着力点,大力发展生产服务业和生活服务业,积极培育新兴服务业态,促进服务业跨越式发展。第一节 重点发展生产服务业现代物流业。围绕石化、轻纺、机械与装备制造等支柱产业,建设三大特色物流园区和八大综合物流中心,积极发展配送中心和专业市场,完善物流网络体系。引进
44、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培育壮大一批现代物流集团,加快发展第三方物流。推进物流标准化建设,提高供应链过程管理效率。建立功能齐全的公共物流信息平台,促进物流信息资源共享和物流网络互通互联,建设“立足皖西南、面向长三角、辐射皖赣鄂”的区域性物流枢纽城市,形成“一核”(安庆市区物流产业聚集核)、“两轴”(物流产业沿江发展轴和沿路发展轴)的空间发展格局。到2015年,物流业增加值达到150亿元。金融服务业。积极吸引国内外银行、证券、期货、保险来安庆设立分支机构,组建租赁公司、财务公司、小额贷款公司、信托公司、汽车金融公司。支持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村镇银行等地方银行建设,鼓励各类符合条件的社会资本入
45、股地方金融企业。提高政府投资公司的实力和信用等级,深化与国家开发银行战略合作。进一步扩大信贷市场规模,做好企业上市和发行债券工作,积极发展创业(风险)投资基金、股权投资基金、产业投资基金,“十二五”时期,全市存贷款年均增长18%以上,到2015年上市企业达到6家。降低金融准入门槛,推动金融机构相互竞争,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推进企业信用体系和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加大金融监管力度,加强中介机构诚信、法制建设,优化金融生态环境。规划建设安庆金融区。科技信息服务业。大力发展科技研发、技术推广、工业设计等科技服务业,兴办科技咨询、工程咨询、专利代理、科技情报等服务机构,积极培育科技市场,建设公共科技平
46、台,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及产业化。努力推进物联网产业发展,培育物联网龙头企业,完善物联网标识、感知、处理和信息传送产业链,形成物联网基础数据库、研发体系及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大力发展系统集成、计算机网络服务、数据库服务、软件开发等信息服务业。商务服务业。加快发展企业管理、法律、会计、审计、税务、咨询与调查、广告、租赁、代理、职业中介等商务服务业,推动商务产品和方式创新。积极培育企业化经营、规范化管理、社会化服务的商务服务机构,发展一批具有知名品牌的事务所或中介法人机构,引进和培养商务服务人才。规划建设城区中心商务区,集中布局商务服务机构,引进国内外大型企业设立地区总部、研发中心、设计中心和营销中心。拓展农村商务服务,发展法律、信息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