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育实验与教师专业发展.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794770 上传时间:2022-12-19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132.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教育实验与教师专业发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新教育实验与教师专业发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新教育实验与教师专业发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新教育实验与教师专业发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新教育实验与教师专业发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教育实验与教师专业发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教育实验与教师专业发展.docx(3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新生命教育学习园地(第二期)XinShengMingJiaoYuXueXiYuanDi(聆听窗外声音)江苏省海门市通源小学教科室编2006年5月刊内导读1. 新教育实验与教师专业发展2 2. 让“新”为教育做主8 3. 中国日记教育的积极倡导者 10 4. 一所小学的新教育实验之路 145. 三十岁,我们才刚刚开始 196. 我在新教育中幸福成长 237. 构一道新的教育航海线 258 “新教育实验”给师生带来了什么 269 实现“新教育理想”之梦 29新教育实验与教师专业发展 江苏吴江市教育局教科室 张菊荣 顾泠沅曾说过这样的话,大意是,如果说过去的校长以教学质量为他的责任的话,那么现在校长

2、的职责有两条,还应把教师的发展作为他的职责。这道理是显而易见的,因为教师发展的真正意义与价值在于那是促进学生发展的必要条件。诚然,教师的专业发展已经成为时代话题,当今教育关注的焦点。然后传统的教师发展模式不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传统的教师发展模式是“训练指导模式”,这种模式表现为很多的形式,其共同的特点是:1、单向性,主要通过专家、有经验的同事介绍各种理念与方法,或者由专家或极少数教师设计某种方案由教师来执行,“教师只是专业发展方案的消费者”。而事实上,教师被动的一厢情愿的“接受”模式是不能达到发展教师的目的的;2、简单化,专业发展试图提供一种或几种模式来广大老师来使用,通过推行某一或几种教学方

3、法来达到教师的专业发展,而事实是教师专业具有个性化,工作的实施具有情境化,比如教学过程具有不可复制性,此时此地此人的变化,使得课堂无法复制,所以没有一种模式可以使每一个教师都得到发展,教师专业发展更重要的是模式与理念的个性化运作;3,参与对象窄化,在该模式中,只有少数挑选出来的教师有机会参与,而更多的教师只能等待“一道道贩子”传播。 有人说,教育专业发展是新世纪各国教师队伍建设的逻辑起点。目前,随着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化,我国的教师专业发展问题也正被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重视,并通过行动研究等科研方式来推进,在不少的地区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而目前在全国教育界引起广泛影响的新教育实验与教

4、师的专业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已经直接地推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新教育实验是全国政协常委、苏州市副市长、苏州大学博导朱永新教授主持的一项追求实验,它以“为了一切的人,为了人的一切”为核心理念,以“追寻理想,超越自我”为目标追求,其价值取向是:“只要行动,就要收获”,主要观点有:无限相信学生与老师潜力,交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重视精神状态倡导成功体验,强调个性发展注重特色教育,让师生与人类崇高精神对话。它提出六大行动: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日记,聆听窗外声音,熟练应用双语,建设数码社区,创建特色学校,它实践十大领域:理想的德育,理想的智育,理想的体育,理想的美育,理想的劳动技术教育,理想的学校,

5、理想的教师,理想的校长,理想的学生,理想的家长。 本文试就新教育实验对于推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问题谈几点肤浅的体会和认识。 1、关注精神世界的丰富。 关注精神世界是教师劳动的特性之一。“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说的正是这个特性。因此,教育必须关注精神世界,不关注精神世界的教育不是真教育。陶行知先生说的“真教育是心心相映的”,也是强调了教育对于人类心灵的影响。傅雷曾告诫他的儿子傅聪:先做人,再做艺术家,再做音乐家。李镇西曾剥用这段话,说,要先做人,再做教师,再做语文教师。这里的“人”,当是指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真正的人”,一个真正的人,正是以其丰富的精神行走于天地之间。 新教育实验关注教师的精神世

6、界、精神状态,它明确提出要让教师“享受教育”,享受孩子的成长,享受自我发展的快乐,享受追寻理想的成功。 从新教育实验理念与行动中,我们处处可以体会到它对于精神世界的关注。丰富教师精神世界的一个重要行动,就是营造书香校园。新教育实验要向全国的教师推荐一百本书,而且倡导师生亲昵经典,和大师对话,与经典为伍,接受人类崇高精神的滋润。朱永新老师提出了“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的论断。这个论断告诉我们,读书,对于人的影响,固然有知识的积累,眼界的拓展,思维的开阔,但更重要的是建立在这些基础上的人的精神境界的提升,人的精神生命的发育。 在新教育实验的书香校园构建中,教师们开始捧起久违了的名著

7、,在一个宁静的夜晚,走进了大师们的精神世界。我市北厍镇中心小学探索学生的大阅读建设,并以此作为学校的特色来打造,然而几年的奋斗之后感觉迷茫。新教育实验“营造书香校园”的行动给这所学校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一种豁然开朗的启迪给学校的领导与教师欣喜。他们马上启动了教师读书工程,部署教师读书的一系列措施。教师读书直接影响了整个学校的风气,直接影响到整个校园的精神,而学生,在这样的熏陶与引导下,书香润人生,他们的精神生活也将是丰富的。 没有丰富精神世界的教师不可能是一个有专业水平的教师,教师需要有“教师精神”,具有知识分子的独立人格与精神追求。因为教育是必须以整个的心灵来拥抱的事业,新教育实验对教师专业的

8、发展是对教师精神的影响开始的。在吴江教师中,读书已经渐成风气,像梅堰实小、横扇小学等,成立了有青年教师组成的读书志愿队伍。吴江市开发区学校,则在新校舍没有开始破土动工的时候,就提出要打实精神的底子,让自己在走进现代化校园时有一种底蕴和自信,也成立了读书会,并通过沙龙、撰写读后感等形式开展活动。新教育实验学校四处求购教育书籍,已经成为了一道风景。 2、激发内源发展的动力。 “内源性发展”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一个教育发展概念。 从哲学层面来讲,发展的本质是内源的。外在的力量即使最重要,都是通过内在的力量来实现的。或者说,内因总是事物发展的决定因素。 教师的专业发展,更是如此。如果发展没有成为教

9、师内在的追求,那么教师专业发展就步履维艰。而内在的追求,其实是一种对理想的追寻,对理想的追求属于人的精神追求中最为重要的追求,或者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来说,对理想的追求正是自我价值实现的过程。 而新教育实验的目标追求就是“追求理想,超越自我”。对理想的追求,那是“新教育实验”的灵魂。这个实验在提出的开始(2002年8月),不叫“新教育实验”,叫做“理想教育实验”,也正是因为它注重教师的理想。一个没有教育理想的教师是不可能进入专业的领域的。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与一个熟练技术工人掌握某项劳动技术是不一样,教师的专业追求,同时也是这个教师个性发展、人生发展、精神发展的过程。 拥有理想,为着理想而努

10、力,这才是教师发展的内源。而晋升工资、评定职称等等,应该说,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动力,但那是外源。缘于内源的影响总是比缘于外源的影响更有力,更深刻。一个教师,如果他的专业发展内驱系统建立了,他就会勇往直前去发展。苏霍姆林斯基说,最好的教育是自我教育。最好的教师教育,也是自我教育。 正是这么一批教育理想的追梦人,成为了新教育实验的痴迷者。我们市实验小学的费建妹老师,应该说是我们新教育实验的一名“狂人”。她说,她原本在工作之余,花时间最多的是的打牌,可是,今天,她已经全然变掉。上网与反思,成为她的至爱。她对教育的认识,就在这样的追寻中有了深刻的变化。最近,她将自己参加新教育实验以来的随笔、日记汇

11、编成册,她在后记中写了这样一段很感人的话,足见新教育实验对于她的专业发展的影响: “回顾自己参与新教育实验的路程,我由衷的感到,教育原来可以这样富有激情和富有诗意。我的个性注定我是个对工作无法随便、放松、马虎的人,但以前的我虽然工作比较勤奋也很努力,但总缺乏那么一股投入与激情。没有接触新教育实验前,我的日子过的很平淡,虽然以前我所在的班级连续多年一直是优秀班集体,但我感觉自己那时绝对不能算是一个优秀的班主任,因为我没有能真正倾听孩子的心声,没能真正的和他们平等的对话,没能更好的关注他们的心灵,走进他们的心灵,我没有能真正的享受教育、享受孩子,和他们一起成长着,所以在这样的理念下,我是一个不称职

12、的班主任。” 朱永新老师说,表面上看,教师的工作与以前也没有什么大的变化,但工作的性质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内在的动力有了,我们才会激情四溢,我们才会乐此不疲,我们才会感受快乐,我们才会享受专业成长的幸福! 3、追求行动品质的提升。 教师的专业要求教师需要实践智慧。也有学者把实践智慧视作教师专业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理论与理念是重要的,没有理论的视野、没有先进的理念,就不能有教师专业的健康发展。但是最好的理念,如果不能化作行动,等于空话一句。而教师,仅有理念更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工作专业的特点,首先意味着他的行动性,而且教师专业发展的水平正是以其行动品质的高下为标志的。高品质的行动一定蕴含着正确的思

13、想与理念,并在实施之后取得良好的效果。试想,一个拥有高深理论的教师,如果他教出来的学生却是成绩平平,他怎么能算是专业化的教师呢?但是一个靠着死抓分数而批量出高分学生的教师,他也不能算是专业程度很高的教师,因为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应该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教育的结果评价标准不是一维(分数)的。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实践智慧的发展,是教师专业行为的发展。 新教育实验强调行动,而且把“行动”作为实验的价值取向,朱永新老师甚至想将“新教育实验”更名为“新教育行动”。明确提出新教育实验的价值取向是“只要行动,就有收获”。并着实在“六大行动”上展开实质性的活动。而追求行动品质的提升,追求教育行为的改善,新教育实验是

14、通过倡导教师撰写教育日记、教育随笔实现的。我们的很多教师,通过撰写教育日记、随笔走上了教育专业发展之路,或者说开始进入了专业状态。比如说,我们的教师在上课的时候对某一位同学发了脾气,他有撰写教育日记的时候,就想,我该不对该对这位孩子发脾气呢?我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呢?像这样的教师,他在撰写教育日记的时候,就是进入了一种专业状态。第二天,他的行为就会得到改善。反思,那是教育科研的本质,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撰写教育日记,将教育中活生生的故事原生态地记录下来,写下的远远不仅仅是文字,收获的是专业发展,收获的教育的智慧,是教育的幸福。朱永新老师说,要想写得精彩,就要活得精彩。也正说明写作对于教师专业状

15、态的影响。在新教育实验的诸多学校中,我们的教师正在有意识的撰写他们的课堂实录,记录他们的课堂,反思他们的课堂教学,在这样的反思中,他们的实践能力与日俱进,他们的专业发展与日俱进。 当然,在追求高品质的行动中,我们也需要系统理论的学习,需要高层专家的指导,需要先进理念的学习。美国学者波斯纳有一个教师成长公式,表述为:教师成长经验反思。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的自我觉醒,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观追求。通过多种教育写作形式加强对教育行为的自我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经之路。 这样的反思能够造就教师的专业化,还在于它符合教师工作的特点,教师的每一天都在与学生的交往中度过,他的实践资源之丰厚是大学教授所不具备

16、的,教师专业的发展是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教育生涯中实现的,这是教师进行教育研究的优势所在。所以,这种专业水准有且只有一线教师才能得到最好的发展。4、注重师生共同的成长。 也许,再也没有一个其他的专业有像教育一样更强调“双边”关系了,“教学”一词的本身就包含了“教”与“学”的两层含义。 教师的专业能力是在与学生共同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的。 教师的专业能力体现在学生的身上。我们说这个教师专业水平高,第一个标准就是他对学生产生多少的影响。而不是指他的“论文”发表了多少篇。专业能力强的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深刻而久远的。我们一直很感动地看到优秀教师他的学生们发生的故事,多少年过去了,师生的情感仍是那样的深

17、厚。离开了学生的发展,教师的专业能力无从体现。离开了学生的发展,教师的专业水平也不能发展。比如说,教师的课堂教学,就是在不断的师生互动的课堂教学中形成的。就像我们很多特级教师的课堂,也不是天生就上得引人入胜的好课,他的课也是经常摔摔打打,不断地实践,不断地反思,才达到今天这样的境界的。有一位特级教师说,当他真正认识到走进课堂是在与学生对话的时候,他的课堂教学才算是入门了。 教师的专业能力发展依赖于学生。无分数学校三部曲的作者前苏联教育家阿莫纳什维利说过,孩子就是我们的教育学老师。我很同意这样的观点,孩子是我们的老师,他们是教我们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的,是我们的教育学教师,也是我们专业发展领引人。

18、 “学习共同体”的构建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理想。新教育实验也是注重师生的共同成长的。在新教育实验的探索中,我们有着足够这样例子。比如高子阳老师的给学生写信,通过与学生的书信交流,来促进学生的发展,也发展了自己。我们同里第二中心小学的管建刚老师,坚持在“教育在线”写班主任日记,写他与孩子们的交往;他又写他与学生们办评价周报的故事,写得都是与学生一起做的事,发生的故事,很朴实,但就是在这样的探索中,孩子们在发展,管老师也在发展,他的文章能够获得省教海探航的一等奖第一名,那文章不是用键盘敲出来的,而是在与学生的交往中凝结的。 5、创造专业发展的氛围。 专业发展需要一种氛围,或者说是“场”。教师专业化更

19、是这样,因为教师专业发展的结果,并不是培养出千遍一律会做某种技艺的人,而是各富个性的专业人员。所以,教师专业发展更需要良好的氛围。 网络交流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空间。“教育在线”成立一年多来,对于教师专业成长的影响是巨大的。教师的成长除了独立奋斗之外,还需要合作,还需要与外界广泛的交流,在碰撞与融合中发展。封闭起来孤军奋战对于今天开放社会的教师专业发展是不利的。“业缘关系”在现代社会已经比“血缘关系”更为重要地促进社会的发展。“教育在线”凝聚了全国很多的优秀的一线教师,他们在上网发帖或参与各种讨论的时候,激起了强烈的专业意识,从观念到思想,从精神到行动,都进入了一种专业的状态。 专业发展需要空间

20、。空间越小,发展的可能性就越小。一颗树的成长需要空间,没有生长的空间,长不出参天的大树。人的发展也需要空间与氛围。我们看到我们确实有许多的学校,将教师几乎所有的时间都安排掉了,没有足够的空间来发展。那是非常不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的。有专家考察香港教育,就认为香港的教师的负担过重,这对于他们的专业成长是十分有害的。新教育实验是一个民间的实验,但也有很多学校集体介入,我想我们的新教育实验学校应该创造一种专业发展的良好氛围,应该开辟一个可以让教师更快成长的广阔空间,而不要把我们教师的空间用各种花样的束缚剥夺殆尽了! 新教育实验与教师专业发展之间有着种种必然的联系,新教育实验在教育专业发展中的作用将随着

21、实验的推进越来越彰显出来。在我看来,这是新教育实验为中国教育立下的第一件大功。 让“新”为教育做主 对 “新教育实验”的哲学思考 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 张 华 长期以来,关于教育的话题一直成为学术的焦点和阵痛的中心,当代教育之所以会出现一些疯狂的所谓“顶礼膜拜”或自欺欺人的一些所谓“改革”,无外乎两种心理在作祟:一是一厢情愿、自上而下的设计教育理想,主观上讲我们的教育不需要反思这种自以为是的理想的合理性,客观上讲我们的教育体制不允许我们有太多的精力从事思考;二是愈来愈技术化的教育过程使人们容易陷入二进制式的思维程序,以某种“规律”、“经验”、“模式”观照教育本身,似乎人们心中的“人才”只要通过按

22、部就班的教育就可以培养和造就出来。近年来教育研究和实践本身无法祛除的尴尬与浮躁其实提出了一个忧虑:在教育实践成为“磨刀不误砍柴工”的技术问题之后,我们还需要“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话语支撑吗? 朱永新先生在今天提出“新教育实验”的思想,无疑为我们重新开启了一个值得回味的时代语境。作为“新教育实验”的基本理念,“为了一切的人,为了人的一切”、“教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重视精神状态,倡导成功体验”、“强调个性发展,注重特色教育”、“让师生与人类崇高精神对话”蔚为生动地燃烧着教育的圣火。“一种教育理念和教育制度的提出,都带有价值的主张和取向,都意味着价值的判断与决定”,在这个意义上说,“新教育

23、实验”本身首先就是一种对教育价值的理解和追求,一种对教育应然性而不仅仅是教育必然性的拥抱和前瞻。事实上,早在100年多年前,英、法等国就有了新教育运动,“培养富有个性和独立精神的人”成为新教育的核心。此后,美国的杜威又对新教育实验进行了理论阐释,我国的陶行知、蔡元培先生都曾经是新教育的倡导者。沿循着教育青葱岁月的河床,“新教育实验”传承和拓展着教育先驱们的思维和思想:从对教育存在的肯定到对教育价值的尊视,从对教育生命的滋养到对教育境界的提升。 诚然,教育的重任远非“新教育实验”就能够“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但是如果仅仅因为“新教育实验”没有承担的必要而放弃对这种声音的呐喊和追求,那么我们就应该

24、为“误尽苍生是教育”的措辞而鼓掌和喝彩!应该承认,我们对当下功利化、工具化、规驯化的教育现实都有所“偏爱”,虽然我们同时也在不断“觉醒”和“批判”,但如果仅仅停留在以为这不过是教育本身的自然规律而不以为然的话,那么我们的教育真的会从一个失望走向另一个绝望。“新教育实验”并不是一种“否定之否定”的批判,而更多地呈现为对教育文化的一种链接,一种对教育未来世界和心灵蓝图的信仰与礼赞。雅斯贝尔斯指出:“教育须有信仰,没有信仰就不成为教育,只是教学技术而已。”可以说,“新教育实验”正是一个时代的信仰支点和情感良心,它掮负着自己的无限责任感和理想情结。置身于东西方对话的文化背景下、镶嵌于传统与现代、后现代

25、的上下文关系中,“新教育实验”显示出对教育现实的一种关怀,既产生于现实,又服务于现实并引领着现实,“新教育实验”的一系列实践举措大写意地栖居在教育现实的土壤上。新,是一种教育的生命精神,是教育的热血和气息。“新教育实验”给予我们的一个重要启示就在于:对“教育的理想”和“理想的教育”的追问与回答。“新教育实验”始终保持着教育的现实关怀和终极关怀的距离和张力,它需要寻找也正在寻找新的教育生长点和健康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毕竟,教育并不会与“和谐自由发展的本真存在的人”达成某种感应和默契,当然更不可能与我们的制度签署协议与合同。诚如朱永新先生所言,新教育实验的目的不单单是让人拥有知识,更重要的是让人拥有

26、智慧。知识并不等于智慧。知识关乎事物,智慧关乎人生;知识是理念的外化,智慧是人生的反观;知识只能看到一块石头就是一块石头,一粒沙子就是一粒沙子,智慧却能在一块石头里看到风景,在一粒沙子里发现灵魂。基于此,“新教育实验”不是为今天倍受责难的教育现实裁剪一块“遮羞布”,当我们在谈及“教育”二字的时候,已经潜隐着“刷新”与“敞亮”的涵义,不断刷新教师和学生生命的教育才是真实的教育,不断敞亮激情和诗意智慧的教育才是教育的真实。 新,是教育忠实的守护神。更为可能的是,“新教育实验”不仅仅是“新”的教育,“新”,不再是一个形容词,而是一个活泼的名词,一个丰富的代词,一个成长的动词 中国日记教育的积极倡导者

27、 朱永新日记教育思想和实践初探 程韶荣 中国当代日记繁荣发展的显著标志之一是校园日记的普及和提高。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曾出现建国以来第一个中小学生日记写作热;本世纪初,又涌动着第二个日记写作热。这一次的特点是:有组织地进行,师生共同写作,普及速度快,覆盖省份多。它的领军人物就是“新教育实验”课题的主持人、苏州大学教授、苏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朱永新先生。他的日记教育思想已经和正在产生着越来越大的影响,他的日记教育实践探索成果颇丰,必将在新世纪日记发展史上留下灿烂的一页。 一、日记教育理论探索:“日记是我找到的一个非常好的教育方法。”日记教育成了朱永新实现教育理想的一个突破口 2004年,由人民教育

28、出版社出版的惶惶十卷本的朱永新教育文集,奠定了他在我国新时期教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他是一个富于理想、善于思考、充满激情又躬行实践的教育专家。文集第一卷我的教育理想系统地介绍了他理想中的德、智、体、美和理想中的学校、教师、校长、学生及父母。在好多篇章中,他都谈到了日记教育。如在理想的德育一文中他认为:“写日记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道德长跑方式。通过日记,可以不断反思自己的所作所为,可以使自己不断得到新的感悟。”在理想的校长一文中提出:“校长还应善于对自己的教育实践进行反思。反思就是对自己一天所做的事情进行回顾与思考,写教育日记就是反思的一种很好的形式。”在理想的教师一文中强调:“我非常赞赏教师记教育

29、日记,将自己的体会都记在本子上。或许这种本子以后可以成为中国教师日记丛书中的精品。”朱永新从理想中的“学生”说到理想中的“校长”、“教师”,全部涉及到了日记教育。我认为,朱永新先生是自觉地将日记教育纳入整个教育理想体系的第一人。 朱永新先生在他的多篇文章中旗帜鲜明地、反复地使用“日记教育”这一概念。虽然关于日记的教育功能早已有人指出过,其中影响较大的魏书生老师,他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就将学生写日记称之为“道德长跑”,但首先大量地使用“日记教育”这一说法是朱先生。需要说明的是,朱先生所说的“日记教育”大大超越了前人、内涵更为丰富。它的对象不仅指学生,而且包括教师在内,这是不同之处。他说:“我始终觉

30、得日记教育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育形式。它可以培养很多品质,可以培养良好的习惯,不仅对学生的成长非常有用,对我们教师也非常有用。”(诗意与理性梦想细话)又说:“在新教育实验学校里,我们要求老师们和学生们一起写教育笔记。笔记或日记是我找到的一个非常好的教育方法。”(新教育实验的理论与实践)我特别欣赏朱先生这里使用的一个“找”字。换句话说,日记教育是他苦苦思索,长期探索之后才最终确定。就日记教育对学生的作用而言,他坚信:“以日记教育为突破口,练笔育人,一定能培养具有完整人格、完整智慧、有个性的创新型人才。”(与日记为伴)一个热爱写作、坚持写日记、勤于思考的孩子,将来一定是一个精神生活丰富、人格健全的人

31、。关于日记教育对学生的成长,朱先生还有一个独到之见:写日记是我们培育和发展孩子童心的一条途径。(把童年和童心还归孩子)教师们要鼓励孩子回归自己的世界,寻找个性和童真。 日记教育对教师的作用,过去的教育家们也曾注意过、阐述过。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专门提出一条:“关于写教师日记的建议”。他说:“我建议每一位教师都来写教育日记。教育日记并不是什么对它提出某些格式要求的官方文献,而是一种个人的随笔记录,在日常工作中就可以记。这些记录是思考和创造的源泉,那种连续记了十年、二十年甚至三十年的教师日记,是一笔巨大的财富。记日记有助于集中思想,对某一个问题进行深入思考。日记能教给我们思

32、考。”(见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P126129)朱先生完全继承并发展了这些思想,并在多篇文章中加以阐释。他的突出贡献在于:一是把教育日记直接列为从事教育科研的重要方法。“中小学教师搞教育科研,应该从记录教育现象开始,从记录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开始。从今天开始,你就写教育日记,就做一个有心人,认真总结教育的得与失。”(文集九教育家和教书匠)这一主张无疑都是非常正确的。所以,得到许多教师的拥护,并付诸实践。二是师生共写日记的互动作用。“为什么我强调师生共同去做?因为我觉得,如果没有教师自身的榜样激励,很难让孩子真正热爱读书、热爱写作。写日记是相互影响、相互成长的。”(文集十梦想细话)这一观点也许不

33、是他的发现,但他竭力在多种场合加以申述,也已得到教师们的认同。应当说,朱先生从师生两个不同的视角,把“日记教育”的理念提到了一个新的理论高度,让我们不能不重视审视当代日记的教育功用。 当然,朱先生十分强调日记的教育作用,丝毫没有轻视或排斥日记的基本功能语文教育。他在德性怎么养成?一文中说得很明了:“写日记不仅仅是语文教育,还是道德教育。”在与日记为伴一文中又说:“我们要鼓励孩子们发现美、欣赏美和表现美,而写日记就是对这种发现、欣赏和表现能力的重要训练方式。”日记对学生的语文教育和道德教育的“双效”并举观非常辩证,这不仅有利于语文教师在日记教育的实践中大力指导,也有利于中小学生走进日记的世界,成

34、为日记爱好者。 如果我们综合地考察朱先生的日记教育思想,他所追求的最高境界是人的成长、成功和成才。“写日记不仅仅是为了提高写作,不仅仅是为了练字,不仅仅是进行一场道德长跑,实际上它是帮助一个人成长的非常有用的的工具。人有三个我自我、本我、超我。这三个我每天都在进行激烈的斗争,而写日记就是现实中的我跟理想中的我进行对话。”(成功六字诀)他从人才学的角度来谈日记的意义,是新人耳目的,不同凡响的。我们的日记指导者能理解到这种高度,那么,我们就会更加自觉地把日记教学当作一个事业来做,而不只是一种普通的日常教学行为而已。 二、日记教育实践探索:“我是中国日记教育的积极倡导者”新教育实验促成了中国校园日记

35、的大普及 朱永新在日记教育理论上的研究是深入的,独到的,在实践上的探索更是卓有成效的。为了实现他的教育理想,他精心选择以“新教育实验”课题为依托,高标“六大行为”(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日记、聆听窗外声音、强化双语应用、建设数码社区、创设特色学校),其中“师生共写日记”又是特别引人注目的。为了在大面积的学校倡导和实施师生共写日记,他作了以下实践探索 探索日记的写作途径。为了研究教育日记的写法,朱先生写了大量的“下水文”(参见文集九教育随笔集感受与幸福),研究了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陶行知等的教育随笔,研究了李镇西、张向阳等老师的成长经历,从而提出了撰写教育日记的基本方法:一要有教育的热情与激情

36、,二是要多读书,三是勤于实践,四是要学会思考,五是要有较好的语言表达的基本功。(详见文集十“师说新语”部分)。这些见解都具有很强的启发性。为了诱导教师们写出高质量的教育日记,他反复强调两点:一是做有心人。“日记教育是做有心人的表现。”善于捕捉和留意身边的人和事,你就有写不完的素材,也就会提炼、筛选出有价值的内容。二是要克服畏难情绪和高不可攀的思想,要有毅力,持之以恒,方可有望成为一个成功的专家型教师。 关于学生日记写作,他从儿子朱墨的成长经历中获益特多。朱墨从小学一年级一直坚持到高中没有间断,小学毕业后出版了老虎拉车我敢坐一个小学生眼里的缤纷世界(江苏教育出版社)初中毕业出版了我和老爸是哥们一

37、个初中生的情感写真(希望出版社),高中时又出了背上行囊走英伦一个高中生的山水情感、小说集梦之队等。他从儿子的写作历程中以及其它中小学生写作日记的成功经验中获得了以下感悟:练就一枝灵动之笔,开展日记教育是行之有效的一个途径。要写好日记、写出成效,必须做到:写出真实体验和真情实感;热爱生活,勤于观察,善于发现生活的美;要多读、多想、多看、多写,以读促写,读写结合;要有毅力,坚持不懈。基于这些认识,他大力推崇有的学校每天专门开设一节读写课或日记课的做法,提倡开展读书活动,把建立“书香校园”与“日记校园”二者紧密结合起来。这些意见对推动面上学校普及日记起了良好的作用。 “只要行动,就有收获。”这是新教

38、育实验者们的价值取向和宣言。朱先生以课题为抓手,扎扎实实地开展了大量的活动,努力实践着他一贯追求的“做一个行者”的承诺。从2002年昆山市玉峰实验学校课题开题起,至今在江苏大江南北、在全国20多个省市已经发展到200多所实验学校,实验教师数以千万计。他不辞辛苦到各地为校长、教师、中小学生作新教育实验的专题演讲,在师生心目中产生了很大影响。2002年6月,朱先生和一群热心的实验老师一起创办了“教育在线”网站,为老师们交流教育日记提供了一个平台。这一网站现已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教育网站之一。无数的老师上网之后,改变了原有的行走方式和生存方式,生活变得充实、精彩起来,教育日记越写质量越高。朱先生与网友

39、的关系甚为密切,他耗费了大量精力凝聚网友、鼓励网友、指导网友,造就了一大批撰写教育日记的精英。 借助编辑出版推广日记教育的成果,是朱先生创设的又一平台。2003年开始,正式推出新世纪教育文库(其中小学生100本、中学生100本、教师100本),这是一项多么浩大的出版工程啊!他就是这套文库的总主编。接下来,他主持编写了“新教育实验文库师生日记系列”、“教育在线文库教育随笔”第一辑、第二辑,“新教育文库我的教育故事”系列、“我的教育随笔”系列。他乐此不疲地为学生日记指导书、中小学生日记选、作文选、教师个人教育随笔集、校长教育随笔集写序10多篇,热情洋溢地褒扬师生共写日记的收获和经验,他所产生的鼓动

40、力是无法估量的。 全面地、系统地总结和评价朱永新先生在日记教育理论和实践中的贡献为时尚早,因为新教育实践课题才启动了4年,大面积推广才2年多,可以说日记教育的实验刚刚拉开了序幕。朱先生力图将新教育实验课题长期进行下去,它的发展前景不可限量。随着朱先生的教育理想逐步变为现实,校园日记的大普及和大繁荣的局面必将早日到来。 一所小学的新教育实验之路登峰日报记者 褚清源核心提示: 2004年8月,包括登封市商埠街小学在内的一大批学校自发参与了一次民间行为的新教育实验,这场自下而上的新教育试验与之前已经席卷全国的新课改相互辉映,将来自教育界的改革风暴凸显在公众的视野中,这两场发生在同一时期的教育实验,无

41、疑给当前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赋予了更为深刻的背景与意义。就像关注新课改的发展一样,我们有必要从教育发展的视角来关注这场以民间方式运作的新教育实验。同样,作为成长在河南的教育媒体,我们也有必要从区域的角度来关注发生在河南的新教育实验的现状。有人说,领跑全国的“金水课改”凸现了我们河南教育改革的成绩,那么反映教育改革热情的新教育实验,在河南的情况怎样?身处改革之中的教育者对新课改和新教育实验作何理解?近日,本报记者以率先进入新教育实验的登封市商埠街小学为版本,对这场还在成长中的试验进行解读。 2005年3月9日,杨文霞的网龄已满9个月了。 在过去的个月中,杨文霞几乎每天都要在“教育在线”上浏览信息或发

42、布帖子。杨文霞是登封市商埠街小学的校长,与“教育在线”的结缘使她迅速成长为一个“专业网民”。这一变化源于该校自发参与的一场新教育实验。与很多参与新教育实验的校长一样,在此前他们并没有上网的习惯,而今,上网对他们来说已不仅仅是一种休息、消遣,更是一种交流思想、拓宽视野,以及实现自身专业成长的平台和手段。 当激情遭遇网络 2003年10月,网名为“大河村”的宋福立,第一次登陆登陆“教育在线”。作为登封市商埠街小学主抓业务的副校长,宋福立一直对教育改革保持着一种特有的热情和执著。“学校里最先触网的要算是宋校长了。”杨文霞说。 在“教育在线”上了解到新教育实验后,宋福立便萌发了参加新教育实验的愿望。这

43、一想法得到了校长杨文霞的认可和支持。杨文霞希望通过新教育实验来实现“让每个学生获得发展的机会,让每个教师领略教育的乐趣,让每个家庭分享成功的喜悦”的教育理想。 2004年6月,该校向课题组提出了参加新教育实验的申请。与此同时,学校实验教师的培训也开始陆续展开。杨文霞说,7月初,学校为每一位教师配发了朱永新教授的新教育之梦和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并就新教育实验和“教育在线”的相关情况对教师进行了培训。很快,在登封市商埠街小学,上网的教师越来越多。宋福立说,在“教育在线”上常常能看到商埠街小学老师活跃的身影。 2004年7月31日,这一天,商埠街小学的很多老师都记忆犹新。该校副校长宋福立等一

44、行5人赶赴江苏参加第三届新教育实验研讨会。在这次会议上,该校正式被批准为新教育实验校。“会上有幸聆听了朱永新、魏书生和卢志文等教育专家的报告,使我们对新教育实验有了更深的了解,也被与会广大同行的教育激情所感染。”宋福立说。 新教育实验的理念主要体现在六大行动上,即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熟练应用双语,建设数码社区,创建特色学校。商埠街小学根据学校自身的实际选择了其中的三项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杨文霞认为,任何一种理念,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真正有用的。所以他们没有盲目地选择“全部”。 2005年1月24日,杨文霞在“教育在线”上发了一篇副校长宋福立的文章我的2

45、004。文中有这样一段文字:2004年是充满教育激情的一年。7月底8月的初的宝应“新教育实验第三届研讨会”,让我知道了什么是教育激情,什么是教育服务,什么是教育新理念。与魏书生老师、朱永新教授、李镇西老师、卢志文校长、窦桂梅校长和其他教育在线网友的接触,让我知道了什么是为教育而活,什么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快乐,什么是学习,什么是自己和别人的差距在商埠街小学,新教育实验的星火也许就是这样被一种激情和理想所点燃的。 新教育实验的半年之变 如今,登陆“教育在线”论坛“教师随笔专栏”,你就能看到“嵩山风登封市商埠街小学教师随笔集”这样一个帖子。这里面常常会增加新的内容,这也是“师生共写随笔”开始后,在网上

46、的第一个变化。宋福立告诉记者:实验开始后,我们便在“教育在线”上设立了这个专栏,各实验班级也在上面设立了自己班的学生日记集。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会把自己的随笔或日记及时发到网上,与网友交流。 “一个明显的变化是,以前学校的微机室利用率并不高,课改实施以来,尤其是新教育实验以来,老师们忙里偷闲都要到网上浏览信息。”杨文霞说,“老师们在这里找到了自己的精神家园。” “师生共写随笔”在登封市商埠街小学推行不到半年,但效果非常显著。2005年1月,该校新教育实验第一阶段的成果之一,师生共写随笔集蓝风青韵顺利结集出版。全书共收录教师随笔23篇,学生日记103篇。“这是老师和学生真情的流露,没有任何的粉饰

47、和雕琢,没有华丽的矫揉造作在别人眼里,这些文章可能显得幼稚和简单,可是真实的才是最美的。”杨文霞在该书的扉页上曾这样写道。 2004年10月13日,登封市商埠街小学的“成长路”论坛正式启动,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教授作为首期邀请的嘉宾为该校师生做了精彩报告。随后又有不少不同职业的社会人士走上了“成长路”论坛。 “成长路”论坛是该校实施新教育实验后,为孩子们提供聆听窗外声音的一个平台。宋校长说,“成长路”论坛每周五举行,至今已经连续举办了7期,深受孩子们喜欢。我们邀请的嘉宾不拘一格,有教育专家、企业老板、退休干部、医院大夫或职业比较特殊的学生家长,甚至下岗工人,这样让孩子们从他们身上知道

48、创造的艰辛和创造的快乐,从而领悟人生。 为营造书香校园,商埠街小学做出了种种尝试。杨文霞告诉记者,学校图书室向学生开放的同时,还在各班建立了“图书角”,鼓励学生推荐好的书籍。学校向学生及家长印发了新教育推荐的小学生阅读书目,并专门为学生家长订阅了少年儿童研究杂志。学校每周还开设了一节阅读指导课。 记者了解到,围绕营造书香校园,该校还开展一系列活动。如故事会、读书心得交流会、我最喜欢的一篇或一段名著诵读会和征文比赛等,学校定期评选“书香班级”或“博览之星等,以此来调动和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半年多的实验为商埠街小学带来了可喜的变化。宋福立告诉记者,目前,学校真正进行新教育实验的共有4个班,下学期准备在全校全面铺开。 实验者的课改视野 “如果说课改明确了我们努力的方向的话,那么,新教育实验则让我们更加坚定了在探索的路上的信心。”杨文霞这样辩正地理解新课改和新教育实验在学校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在商埠街小学,新课改与新教育实验恰恰是同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