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1806161 上传时间:2022-12-20 格式:DOCX 页数:138 大小:340.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8页
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8页
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8页
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8页
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docx(13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教务处二O一五年十二月刖言在高等教育日益走向内涵发展的背景下,如何实现教学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通过科学管理,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是高等学校所面临的一个共性问题,也是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特别是内涵提升时期必须很好地解决的一个问题。某某大学作为山东省省属高校,自开展本科教育以来,就本着规模、质量、结构、效益协调发展的原则,坚持创新、特色、质量、开放、效益的发展理念,紧紧围绕本科教学各主要教学环节,完善质量标准体系,加强过程监控,逐渐构建并实施了一套完整的本科教学环节标准体系。教学质量环节体系主要包括专业建设、课程建设、课堂教学、实践教学、教学管理五个方

2、面的内容。专业建设涵盖了从专业增设到专业建设、专业改造、专业调整、培养方案等;课程建设涵盖了从课程本体建设到课程实施、课程评估,从课程开出前的备、听、评审到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等;实践教学涵盖了从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到实验教学、实习与基地建设,毕业论文等,以及考核考核、教学管理与评价等各环节。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专业建设、培养方案管理、课程建设、师资队伍、教材选用与建设、备听评审、课堂教学、实验教学、见习实习及基地建设、毕业论文(设计)、考试考核、成果奖励、校院二级管理与运行等十五个重要环节。由于各教学环节内容及质量标准分散于学校、教务处下发的各类文件、通知中,教学管理人员和广大教师在使用过程中感到不方

3、便。为了便于使用,教务处选取了十五个主要教学环节,汇编成册。教务处二。一五年十二月第一章专业建设3第二章培养方案13笫三章课程建设15第四章师资队伍34笫五章教材选用与教材建设47第六章课程开出备、听、评、审51第七章课堂教学54第八章实践(实验)教学60第九章学科竞赛与创新创业70第十章实习与基地建设76第十一章毕业论文(设计)85第十二章选课管理104第十三章考试考核106笫十四章成果奖励115第十五章校院二级管理与运行119附录:某某大学实践教育教学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123某某大学本科生实验教学工作管理规定128某某大学本科学生学分制管理暂行规定133某某大学课程补考及重新学习管理办法1

4、38第一章专业建设一、新办专业设置(一)设置原则1 .重视直接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满足地方人才需求。在制订专业设置方案与申报新专业时从校内、校外两个层面、从专业设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两个方面进行论证,充分听取地方人事、劳动部门及用人单位的意见和建议。2 .专业设置应适应国家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充分考虑学校办学条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满足人才需求,立足于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形成合理的专业学科结构,避免不必要的重复设置。3 .专业设置应突出特色,符合“为沂蒙服务”的办学宗旨,有助于形成学校办学特色。(二)建设原则1 .坚持整体规划与分步实施相结合的原则

5、。在做好新上专业建设规划的基础上,根据学校实际,分步建设,按照课程要求,师资、图书、设备、教学文件等原则上于相关课程开出前一年内前完成建设任务。2,坚持新上专业优先的原则。在学校专业整体规划、改造、发展的基础上突出新上专业建设,优先保证新上专业的条件配置,保证新上专业达到国家规定的基本条件。3,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新上专业建设与学校整体学科建设及学校的整体改革与发展相结合,形成专业建设与学科建设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机制。(三)专业建设基本要求2 .制订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根据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及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及学生成才需要,在明确专业人才培养定位和人才培养

6、目标的基础上,制订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并在实施过程中进行不断改革与完善。3 .按照大学新课程建设要求进行课程建设(1)将新上专业课程建设纳入课程建设工程,按照课程要素进行逐项建设。通过教学内容及载体、教师、学生、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环境与实验实习条件、课程管理等课程等要素建设,促进课程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同时,将新上专业课程建设与地方需求及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相结合,重视课程内容的及时更新,鼓励教师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2)强化新上专业课程开出前的备听评审工作。新上专业首次开出的课程,课程开出前主讲教师原则上完成课程的全部备课任务,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完善。因教师教学水平原因导致不能开出的

7、课程,实行外聘。4 .健全实践教学体系(1)建立以实验教学、毕业论文(设计)、见习实习、社会实践、科技创新为主要内容的实践教学体系,强化实践教学,实现实践教学课程化,突出学生能力培训和创新精神培养。(2)做好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新办专业招生前根据不同专业特点制订实习实训基地、实践基地建设规划,并在建设过程中不断完善,所有基地应于学生进入基地前的一个学期内建设完毕,确保学生实习实践需要,确保每个本科专业至少建成1-2个稳定的实习实践基地。5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1)以现有相关专业师资为依托,优先配备能够满足新办专业教学需要的教师队伍及教学辅助人员。不能满足教学需要的师资,学校在师资引进过程中优先保

8、证新上专业的师资需求。(2)做好教师培训工作。学校在师资培训方面制订优惠政策,有计划地组织新上专业教师”进名校,拜名师”或外出备课,促进教师教学水平在短期内的迅速提升,满足新上专业教学需要。(3)外聘课程实施中,优先满足新上专业需要,积极吸纳社会人力资源,实现校内外人才资源的共享,课程内容中的应用、技能部分,聘任地方专家讲授。(4)积极鼓励教师开展教学研究,及时总结教学经验,不断提高专业教学质量。6 .优先资源配置根据新上专业建设规划及课程建设需要,国有资产与实验设备处在制订实验室建设计划、图书馆在制订图书购置计划、资产处在制订资产购置计划时向新上专业倾斜,优先满足新上专业的资源配置需求。7

9、.严格教材选用新办专业原则以选用高质量的统编教材、获奖教材为主,按照某某大学教材选用与管理办法规定,严格新上专业教材选用论证工作,确保选用高质量的适用教材。有条件的学院做好教材建设规划及编写教材的前期准备工作。二、专业建设质量标准某某大学专业建设与评价质量标准由10个一级指标、33个二级指标组成,一级指标包括:建设规划与改革思路、培养目标及培养模式、师资队伍、教学条件及利用情况、专业课程群建设、教学管理、教风学风情况、专业建设效果、专业辐射面、专业特色与优势。建设规划与改革思路包括专业建设规划及实施方案、改革思路与措施、社会参与本专业建设情况三个二级指标;培养目标及培养模式包括培养目标、培养模

10、式、培养方案、教学大纲四个二级指标;师资队伍包括提高教师素质的机制与措施、师资结构、专业教师水平三个二级指标;教学条件及利用情况包括教学基础设施与功能、图书资料两个二级指标;专业课程群建设包括专业课程建设规划与效果、专业选修课程建设情况、教学内容和体系改革、实践教学、教材及配套教材与软件、教学方法改革及现代教育技术的利用六个二级指标;教学管理包括培养方案执行情况、管理制度及教学文件、教学质量监控管理三个二级指标;教风学风情况教与学的积极性、学术教研活动开展情况、教师事故比例、学生违纪比例四个二级指标;专业建设效果包括学生对专业的评价、专家对专业的评价、近3年学生成绩及总体评价、毕业论文(设计)

11、、社会评价及毕业生的主要流向五个二级指标;专业辐射面主要指全校非本专业学生选修本专业课程人数及辅修人数;专业特色与优势包括专业特色、专业优势两个二级指标。各指标具体标准见某某大学关于加强专业建设与管理的实施意见(临大教字20M61号,见附表1、2)。三、品牌、特色、校企共建专业专业质量标准品牌特色专业质量标准由五个一级指标、十五个二级指标组成,一级指标包括:专业目标思路与培养方案、师资队伍、教学条件、改革建设与管理、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声誉。专业目标思路与培养方案包括专业建设目标与思路、人才培养方案两个二级指标;师资队伍包括队伍结构、专业基础课程及主干课程教师情况、科学研究与教学研究情况三个二级

12、指标;教学条件包括专业经费投入与教学设施建设两个二级指标;改革建设与管理包括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教材建设、教学管理、合作办学四个二级指标;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声誉包括基础理论与综合素质、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社会声誉、示范辐射作用四个二级指标。校企共建专业标准主要由目标、思路与培养方案、师资队伍、教学条件、改革、建设与管理、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声誉,外加特色六个一级指标,16个二级指标构成。具体评价指标体系见附表3、4。四、专业设置与动态调整为实现我校专业增设、淘汰、改造的良性循环和科学发展,进一步优化专业结构布局,全面提升我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构建了专业设置与动态调整管理机制。(一)基本原则

13、1 .坚持适应性原则,努力实现人才培养与人才需求间的结构平衡和良性互动。2 .坚持前瞻性原则,适度超前部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改善民生急需的相关学科专业。3 .坚持特色性原则,凸显学科专业建设的区域特色和学校特色。4 .坚持整体性原则,努力实现学科专业的层次、数量、类别等结构上的整体优化。(二)主要内容1 .专业设置。根据专业设置规律和错位发展的原则,科学、严格地设置新专业,规划新专业建设。根据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需求,以发展目标和办学特色、办学基础为依据,对拟增设专业进行科学论证,认真规划,在具备基本的办学条件并充分考虑学生就业情况的基础上合理增设,控制重复专业设置,限制就业前景不好

14、的专业增设。2 .专业改造。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加大对传统学科专业改造。注重多学科交叉融合,寻求新的学科专业增长点。3 .专业调整。适当淘汰建设办学条件不足、发展前景不理想、招生与就业形势不乐观的专业。建立定期提出“红、黄、绿”牌专业名单。凡本科专业连续3年、高职高专连续3年招生人数未满30人的专业,以黄牌予以公布。除基础学科外,第一志愿报考率低于10%的专业,列入预警名单,连续3年列入预警名单的,撤销该专业点。连续3年第一志愿率低于40乐招生完成率低于计划60%或专业就业率处于全省同类专业就业率后10%的专业,应限期整改,并减少招生计划直至停招。对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低于70%的专业点,减少招

15、生数量;对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低于60%的专业点,实行隔年招生;对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低于50%的专业点,停止招生。4 .专业评估。根据专业建设要素,研究制定科学合理的专业评估标准,对新专业与老专业定期开展专业评估,公布各专业年度建设相关数据。以专业评估结果为依据,逐步建立起科学的专业增设、改造、重组、调整与退出机制,以专业评估结果为依据,建立专业设置与招生规模的预警机制。具体见某某大学专业设置与动态调整机制管理办法(临大教字201243号)o附表:1 .某某大学新办本科专业建设工作评价指标体系2 .某某大学专业建设评价指标体系3 .某某大学品牌专业、特色专业评审指标体系4 .某某大学校企共建专业评审

16、指标参考体系某某大学新办本科专业建设工作评价指标体系一级指标评定标准分值得分专业建设总体规划与改革思路目标明确,规划科学、合理;改革思路清晰,措施得当,成效明显15师资队伍机制完善,措施得力,成效明显;有切实可行的教师培训规划:结构合理,发展趋势良好,满足教学需要15实验室建设设施和功能完善,能满足教学需要,达到国家规定的合格标准,并得到充分利用12图书建设情况图书资料丰富,购置合理科学,满足本科生学习成长需要10实践教学与实习基地速设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效果好10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情况(课程建设、教学方法、手段、教学内容等)枳极开展教学方法、教学研究,成效显著;开发并合理利用现代

17、教育手段12效果(精品课程、考研情况、四六级过关率)根据实际情况贼分8存在问题与整改措施对存在问题认识到位准确,整改措施有力,切实可行8招生与就业根据实际招生就业情况赋分10合计某某大学专业建设评价指标体系一级指标二级指标评价等级标准分值自评得分A级C级设划改思咯建规与革褥专业建设规划及实施方案目标明确,规划科学、合理,措施得当有规划、有措施2改革思路与措施思路清晰,措施得当,成效明显有思路,但成效不明显2社会参与本专业建设情况社会参与专业建设,成效显著能够利用社会力量办专业2培养目标及培养模式培养目标目标明确,符合学校的定位及社会发展需要;有目标,能考虑社会发展需要2培养模式模式有特色,有实

18、效,符合培养目标的要求模式基本符合培养目标2教学计划科学合理,符合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优化,体现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有利于人才素质的全面提高和个性发展基本能反映培养目标要求2教学(实验、实习、毕业论文或设计)大纲符合课程目标,质量高完整3师资队伍提高教师素质的机制与措施;青年教师培养规划与措施机制完善,措施得力,成效明显;有切实可行的青年教师培养规划有鼓励、帮助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政策与措施3师资结构(年龄、职称、学历结构:45岁以下教师中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者280%合理,发展趋势良好,满足教学需要基本满足现有教学需要,50%-60%6专业教师水平近3年公开发表论文:80%以上教师的学生评

19、分N80分;2篇/人.年,60%教师有论文在核心期刊发表;1篇/人.年,并有论文在核心期刊发表6教学条件及利用情况教学基础设施与功能情况设施和功能完善,能满足教学需要,达到国家规定的合格标准,并得到充分利用设施和功能基本满足教学需要,利用较充分2图书资料教学资料丰富,能反映最新学术动态资料不全且陈旧2专业课程群建设专业课程建设规划与效果(含本院开出的专业基础课程)规划合理、可行,效果明显,所有专业课程评价打分不低于75分);有2门课程全部采用外文教材有规划和一定效果,所有专业课程评价打分在60-69分之间;有1门课程全部采用外文教材3专业选修课程速设情况开出了反映本专业最新发展的选修课,且受到

20、学生普遍好评。能开一些3数学内容和体系改革同一学科专业课程群在内容体系上,反映最新学科知识,符合学科体系,与培养目标相一致。能基本反映最新学科知识,基本符合学科体系,有益培养目标的实现4实践教学有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措施,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效果好;积极有效开展设计性综合实险教学并占有实验的课程总数的80%以上,积极开展案例教学,效果好有措施,综合、设计性实脸的课程占有实验的课程总数的比例40%-60%4教材及配套教材与软件全部选用获国家、省部级以上奖、省级及以上统编教材或公认水平较高的优秀教材;配套教材完整基本选用获国家、省部级以上奖、省级及以上统编教材或公认水平较高的优

21、秀教材;有一定数量的配套教材2教学方法改革及现代教育技术的利用积极改革教学方法(特别是考试方法),成效显著;开发并合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80%课程有CAI软件注意改革教学方法,利用现代教育技术,50%左右课程有CAI软件4教学管理教学计划执行情况严肃执行不随意更改3管理制度及教学文件制度严明,执行严格,文件齐全,有制度,执行情况一般3教学质量监控管理教学过程及结果的质量标准及监控体系科学完整,执行情况好有质量标准和监控体系,执行情况一股4教风学风情况数与学的积极性(教师任课门数及数量:研究生录取率:)3门/人,240%1.5门/人左右;20%3学术、教研活动开展情况(近3年参加国内外学术、教学

22、会议情况:举办学术、教研活动情况:)3次/年,有交流论文;1次/年2-3次/年1次/2年左右4教师事故比例(近3年)无25%2学生违纪比例(近3年)基本无35%,3专业建设效果学生对专业评价平均285平均在65,74区间内2专家对专业评价平均妾85平均在65,74区间内4近3年学生成绩及总体评价(省级以上统考合格率、学位获取率)N90%;90%6070%;7080%3毕业论文或设计选题的性质、难度、份量及综合训练能结合实际,全面反映培养目标要求,质量好能结合实际,基本符合培养目标要求,质量一般2社会评价及毕业生的主要流向总体评价好;流向合理,能很好地体现学校的服务面向总体评价一般;流向基本合理

23、3专业辐射面学生受益面(全校非本专业选课人数排名;辅修人数排名)前5名前5名前1015名前1015名3专业特色与优势专业特色特色明显有特色3专业优势优势明显有优势4一级指标二级指标标准分值1.目标、思路与培养方案1.1建设目标与思路教育教学理念先进,建设目标明确,改革思路清晰,达到省内领先、国内一流水平,具有显著优势和特色。51.2人才培养方案培养目标符合时代要求,培养规格定位准确,符合社会发展需要并具有特色;培养方案具有创新性、科学性,全面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注重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方案可操作性强,实施效果好。102.师资队伍2.1队伍结构专业带头人具有较高知名度。教师队伍结构优化,

24、梯队合理,素质优良。教授、副教授250乐35岁(含)以下青年教师中具有硕士以上学位270%,其中45岁以下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220%62.2专业基础课、主干课教师情况专业基础课和主干课由教授讲授,55岁以下教授、副教授每学年至少为本科生讲授一门课。72.3科学研究与教学研究情况近5年承担省部级以上科学研究项目25项,获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励22项或国家级科技成果奖N1.项,近5年获省部级以上教学奖22项或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1项。73.教学条件3.1专项经费投入用于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室楚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方法及现代教育技术等专项的建设经费充足,近5年持续增长。73.2教学设施建设实

25、验室、实习基地和图书资料等能满足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求。84.改革、建设与管理4.1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符合新世纪高素质人才培养要求,能集成、整合、深化巳有教学改革成果,重视对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的培养。近5年建成教育部或省级精品课程21项。84.2教材建设主编国家或部省规划教材,近5年获省级以上教材奖21项。使用近3年出版新教材所占比例N50%,使用原版教材、实行双语教学和多媒体授课率达到或超过教育部“4号文件”要求。54.3教学管理教学管理制度健全,手段先进,执行严格;教学管理改革力度大、效果好;教学质量保证和监控体系运行良好;专业指导委员会能实质性、制度

26、性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社会需求调研和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制度化、经常化;实验室实行开放管理。74.4合作办学积极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国内外合作办学有较好成效。55.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声誉5.1基础理论与综合素质学生思想道德素养和文化素质水平较高;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较强的基本技能和实践创新能力;学生外语、计算机应用能力强,等级考试成绩优良。65.2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普遍较强,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紧密结合实际,具有一定的学术水平和应用价值;学生在校期间参加省级及以上各类竞赛并获奖;参与科学研究、科技开发、成果转化、社会实践等制度健全、成效显著;发表论文、出版专著、获取专利等。

27、75.3社会声誉社会声誉高。第一志愿报录比和录取分数线历年居全省同类专业前列;毕业生广泛受到用人单位欢迎,一次就业率较高;应届生中考研录取率较高;培养出有突出贡献的人才。75.4示范辐射作用专业建设成果示范辐射作用成效显著,在国内有较大影响。5说明:对艺术、体育专业师资学历要求可适当降低,加粗的指标为重点指标。某某大学校企共建专业评审指标参考体系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建设标准分值得分1.目标、思路与培养方案1.1建设目标与思路教育教学理念先进,体现企校共建,建设目标明确,改革思路清晰,具有一定的优势和特色。151.2人才培养方案培养目标符合时代要求,培养规格定位准确,符合社会发展需要;学校、企业共同

28、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培养方案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科学性,全面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注重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可操作性强,实施效果良好。2.师资队伍2.1队伍结构队伍结构科学合理,带头人具有较高知名度,双师型师资比例高。202.2专业基础课、主干课教师情况专业基础课和主干课、专业选修课主要由双师型师资讲授,学校和企业在人力资源方面实现共享。2.3科学研究与教学研究企校、校地等合作项目层次高、数量多,效果好。3.教学条件3.1专项经费投入用于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室建设、等专项的建设经费充足,企业有专项投入,近3年持续增长。103.2教学设施建设实验室、实习基地和图书资料等能满足培养高素质人才

29、的需求。有高层次的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实验室实行开放管理。4.改革、建设与管理4.1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符合新世纪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能整合、深化已有教学改革成果,重视对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的培养。304.2教材建设使用近三年出版新教材所占比例250%,多数课程使用多媒体授课,有高质量的企校双方参与的合编教材或者讲义。4.3教学管理教学管理制度健全;教学质量保证和监控体系运行良好;有教学指导委员会,企业人员能实质性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能够经常性地对社会需求和毕业生质量进行跟踪调查第二章培养方案培养方案是组织和指导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文件,是贯彻学校办学方针

30、,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证。培养方案的管理主要从培养方案的制定(修订)、培养方案的执行、培养方案的变更、调整等方面对培养方案落实的整个过程作了规范要求。-培养方案的制定(修订)1 .教务处提出制订(修订)培养方案的原则意见,启动培养方案的制订(修订)工作;2 .学院在院长的组织领导下,成立培养方案制订(修订)工作小组;工作小组根据原则意见,充分调研、深入论证,制订(修订)各专业培养方案,并进行校外专家评审(校外专家不少于2名);根据专家意见和建议修改,经学院教授委员会讨论通过,院长签字加盖公章后报教务处;3 .教务处组织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等专家对各专业培养方案进行审核,并根据实际需要,对

31、各专业培养方案进行外审,审核通过后报学校分管校长签批后执行。4 .人才培养方案确定后,各学院组织教师修(制)订人才培养方案中所有课程的教学大纲。二、人才培养方案的执行1 .培养方案是学校组织教学的基本依据,为了保证培养方案实施的连续性、稳定性,学院培养方案一经学校批准,必须严格执行,不得随意改动。人才培养方案的执行由教务处组织、协调和监督,各学院负责具体实施。2 .为了严格培养方案的管理、审查工作,各教学单位应认真填写教学计划执行表,并于每学期结束前一周内将下学期的教学计划执行表通过教务管理平台输出打印,院长签字并加盖公章后报教务处,学校分管校长批准后执行,并将相关材料存入学校综合档案室。3

32、.在实施人才培养方案的过程中,教务处和学院通过学生座谈会、教学检查、学生评教、领导听课、教学督导等方式,加强质量监控,确保人才培养方案的顺利实施。三、培养方案的变更1 .已正式生效的培养方案,原则上保持稳定。如确有特殊情况需对个别课程进行微调,应按规定程序申请和审批,不得擅自修改。2 .培养方案调整包括新增课程、取消课程、变更课程三种方式。其中,更改课程名称、开课学期、学时学分、课程属性等情况,均属变更课程的范畴。四、培养方案调整程序1 .每学期第10T5周为学院申请阶段。各专业提出书面申请,填写某某大学人才培养方案执行计划变更申请表,经院长签字、学院盖章后,提交教务处审核。2 .每学期第17

33、周为学校审核阶段。教务处审核变更申请,报经分管校长批准后实施。审批后的申请表原件留教务处存档,复印件返申请学院备查。未经审批自行调整培养方案,或因工作疏忽未按计划执行培养方案,按学院重大教学事故处理。具体见某某大学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与管理办法(临大教字20142号)。第三章课程建设一、课程体系质量标准1 .根据国家高等教育的培养标准、社会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知识结构及能力素质的要求,并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习特点,确定课程教学体系,形成教学方案。2 .课程建设突出内容的更新,每门课程都要及时吸收国际国内最先进的学术研究成果和教师自己的研究成果,每年要更新一定比例的过时内容。3 .课程及课程体系的确定

34、要邀请用人单位和国内本专业的专家进行研讨、论证和评审。学院对分专业的课程及课程体系进行初步审查,分专业课程及课程体系要送国内知名专家进行评审;学校对全校各专业的课程及课程体系进行最终审批。二、课程要素及质量标准课程要素主要包括教师、教学内容及载体、学生、教学环境条件、课程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实验实习实践条件、课程质量监督与效果评价、课程管理等八大要素。1 .教师教师是课程的研究者、计划者、实践者和建设者,结构合理、学术水平较高、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根据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承担的不同责任,课程教师可分为主持人、主讲教师、助教。质量标准:(1)主持人一般为学科带头人,具有教授或副教

35、授职称,负责审定教学大纲、课程实施计划,制定课程师资队伍培养规划,责任管理各要素配置和教学全过程质量保证;(2)主讲教师具有讲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且通过岗前培训并取得合格证,负责制定教学大纲、课程实施计划及课程各要素配置需求;(3)凡我校在编在聘人员均可担任课程助教,助教随堂听课、协助主持人和主讲教师落实课程诸要素的建设,负责辅导、作业、课程资料的管理等工作。2 .学生学生是获取知识的主体。学生是课程的消费者,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受教育者。学生通过消费课程从而获取知识、获得发展。因此,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主动参与的学习主体,是学习的主人。质量标准:(1)要

36、建立激励学生学习的导向机制,通过学业奖学金、考研奖学金、出国留学奖学金等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学生在学习每一门课程前要了解教师提供的课程简介、教学大纲、教材、课外学习方案、学习指导等课程资料与文件,明确课程学习目标和学习方式;(3)学生在课程教师指导下制订明确的课程学习任务书,确定学习目标、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做好读书笔记、撰写摘要和综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搜集与课程知识相关的信息等;学生在学业导师指导全面了解学校教学资源,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科学地消费课程和主动选择学习资源;(4)学生管理部门及学生管理者要变学生管理为学习管理,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并对学生课程学习情况进行督促和检查

37、。3 .教学环境条件教学环境是学生消费课程的场所,是保证课程教学正常进行的基本条件。教学环境的建设要坚持实用的指导思想,进行现代化、标准化、规范化建设。质量标准:(1)有适合讲授、展示、讨论等现代化的标准教室,能够满足课程教学的实际需要;(2)有多媒体教学辅助等设备以及教学必需的教具、挂图、演示实验仪器、声像资料等,充分满足教学和学生学习需要;(3)建立完善、规范的教学环境管理制度并认真实施,并确保运行状况良好。4 .教学内容及载体教学内容及载体主要包括大纲、教材、讲义及教学参考书,教学大纲是实施课程教学的重要依据,是指导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纲领性文件;教材和讲义是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集中体

38、现,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基本依据。教学参考资料是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重要辅助,主要包括与本课程教材相配套的系列教学用书和相关的专业杂志、报刊、音像资料、教学软件、电子文献等辅助教材和参考文献。质量标准:(1)教学大纲要系统完整,教学内容能充分体现科学性、先进性和有用有效性,体现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的新成果,并且能满足指导本门课程教师教学和学生自学的需要。(2)课程主持人和主讲教师负责推荐教材,教研室集体评议确定使用教材版本,教材原则上要选用近三年出版的新教材;(3)除教学指定使用的教材以外,还要指定3-5部国内外大学普遍使用的较先进的教材作为辅助教材;(4)课程主讲教师必须编写纸质教案,教案的编

39、制主要按课时进行,每一次课(一般为2学时)或一个课程单元编写一个教案,重复使用的教案必须有补充或更新的教学内容;(5)要有反映不同学派学术思想或最新成果,起补充、拓展和深化教材作用、供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教学参考书5套以上,实验、实践课要有教学指导书;(6)有与本门课程相关的国家级、省级精品课程、网络课程、教学课件、学术网址等电子参考文献。5 .课程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课程教学方式包括理论讲授、讨论、实验、学术研讨等课内教学方式和自学指导、课外训练、实验实践等课外学习训练方式。课程教学方式要体现以学生为本、因材施教、素质教育等现代教育理念,加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学手段是在教学过程中采用

40、的技术和手段。特别是应用计算机处理文字、图像、声音、图表等新技术,也包括现代化的教具、图表和现场教学等。质量标准:(1)根据“优化课内,强化课外”的指导思想,制定分课时课内教学方案,课堂讲授突出“重点、难点、新知识点”,并对每门课程的教学方式进行结构化设计,采取多种教学方式,构建课内教学体系;(2)构建“自学指导、课外训练、实践实验技能训练”三大课外自主学习体系,形成有限课内、无限课外的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新局面;(3)制定主讲教师的学术报告或学生的学习研讨计划;(4)根据课程的不同特点,充分注意在课程教学中广泛使用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必修课教学中采用多媒体的授课时数要达到总课时数的60

41、%;(5)充分运用网络教学资源,初步建成包括教学大纲、教案、习题、实验指导、参考文献目录、考核方法及试题库或试卷库内容的网络教学资源库。6 .实验实习实践条件实验设备及实习实践场所是课程实践环节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实验实习实践条件的建设既要注意针对性,又要积极主动地和企业进行横向联合,共建共享,提高使用效益。质量标准:(1)制订实验教学大纲,明确实验项目,编写实验指导书;(2)制订实验室及设备设施、消耗材料的标准配置;(3)制订实验指导过程的管理规范,并做好相关记录及验收;(4)制订实验实习实践场所的管理规范,确保实习实践场所良好的环境;(5)每门课程至少与1个校外单位共建实验实习实践基地。7

42、 .课程质量监控与效果评价课程质量监控与效果评价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教师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二是学生学习质量监控与评价(考试、考核)。课程质量监控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各门课程的课堂教学效果及课程建设状况进行检查和评价,促进课程教学质量,提高教师课堂讲授水平及各教学环节的设计、安排水平,从而提高整体教学质量。教学效果是对课程教学的总体评价,教学效果可以从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学生的满意度调查、学生学习的效果及学生考试考核成绩等方面来衡量。质量标准:在教师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方面:(1)学校教学督导委员会对全校的课程实行推门听课制度,随时可以对课程各个环节的工作情况和效果进行有目标的检查与评价;(

43、2)系(院)督导组每学期对所开课程的督导及效果反馈不少于两次;(3)教研室教学研究与评课不少于三次;(4)落实领导听课制度;(5)建立学生信息员制度,收集学生对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及各教学环节安排的意见与建议;(6)每学期要组织学生评课和满意度调查,并向学生和教师反馈;(7)根据课程的有用性、先进性及专家对教学效果的评价,每学期进行课程的量化评分与排行。在学生学习质量监控与评价方面(考试、考核):(1)采取多种形式检查学生的课程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学生学业成绩主要由平时成绩和校级考试成绩构成,学生的考勤、作业、论文、实验实习实践等平时成绩由教研室、课程主持人、主讲教师、助教组织考核,校级考试由教

44、务处考试中心组织实施(全校通识必修课程由教务处考试中心统一安排,专业课程和选修课程在教务处考试中心监管下,由各学院自行安排);(2)课程考试从命题、组织、阅卷、誉分、成绩提报、试卷分析都要符合学校的考试考核管理规范,课程考试内容能客观考查学生学习的质量;(3)对考试考核结果要及时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改进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8 .课程管理课程管理包括课程教学文件的规范管理、课程建设的责任制、课程教学资源的网络管理等内容。质量标准:(1)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基本要求,制订包括课程的教学要求、进度以及课堂讲授、讨论、辅导、作业练习、实验操作、参观、实习等教学环节的教学实施

45、计划,教学日历填写规范、准确;(2)各类教学档案资料收集齐全、完整,整理规范,管理严格,有专用教学档案柜,分类存档,方便查阅,采用现代化技术手段管理;(3)实行教务处长、系(院)主任、教研室主任、课程主持人、学生学习委员五级责任制,分清职责,责任管理,每一课程一份责任协议,逐级签字实施;(4)建立课程教学资源的数字化平台,可以从教务管理平台查阅课程介绍、选课评课、成绩查询等,实行网络化管理。某某大学课程要素建设及评价指标体系见附表5o三、优质课程建设标准主要包括精品课程、特色课程、双语教学示范课程、网络在线课程等。具体评价指标体系见附表6、7、8、9。四、课程教学大纲(标准)教学大纲是规范教师

46、教学的纲领性文件。课程教学大纲是对一门课程的教学目的、任务、教学内容的范围、深度和结构、教学进度安排以及教学方法手段的基本规定,是落实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的教学指导文件,是课程教学内容的基本载体形式,是教师编写教材(讲义)、组织教学的纲领性文件,也是学校进行课程评估和教学管理的重要依据。(一)教学大纲的编制与修订原则1 .教学大纲要贯彻人才培养方案所体现的教育教学思想,各门课程的教学大纲要服从课程设置和培养方案的整体要求,明确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处理好课程与课程之间的联系、分工与衔接关系,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和遗漏,不能单纯追求局部体系的完整。2 .教学大纲要体现素质教育的精神,加强基础(包括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符合“优化课内,强化课外”的课程建设指导思想,突出实践环节,强化培养能力,健全课外学习体系。3 .按照“从出口往回找”的原则,根据社会需求和人才培养需要确定教学内容,并及时吸收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和教师个人研究成果,采用灵活、多样、有效的教学方法。4 .教学大纲编写、修订要体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