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品工业“十一五”发展成就.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810411 上传时间:2022-12-2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54.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消费品工业“十一五”发展成就.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消费品工业“十一五”发展成就.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消费品工业“十一五”发展成就.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消费品工业“十一五”发展成就.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消费品工业“十一五”发展成就.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消费品工业“十一五”发展成就.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消费品工业“十一五”发展成就.docx(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首页 |中央精神 |学习贯彻五中全会精神 |最新报道 |视频 |回顾“十一五” |展望“十二五” |地方报道 当前的位置: 回顾“十一五” 展望“十二五” 正文 消费品工业“十一五”发展成就发布时间:2010年10月20日 文章来源 : 一、“十一五”期间消费品工业总体保持持续健康较快发展态势 消费品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传统支柱产业、重要的民生产业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承担着繁荣市场、增加出口、扩大就业、服务“三农”、促进城镇化建设、提升人民生活质量以及充分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拉动的重要任务。“十一五”期间,尽管消费品工业经历了大部制改革,经受了全球金融危

2、机、国内突发自然灾害等所带来的严重冲击,但总体上呈现持续健康较快发展态势,仍是国民经济中最具活力和影响力的民生产业之一。(一)“十一五”期间,消费品工业总体上保持持续健康发展2009年消费品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8%,与整个工业保持同步(11%);消费品工业内销产值达12.8万亿元,同比增长16.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53万亿元,同比增长15.5%,为24年来最高水平,消费品内销比重达84%,成为推动消费品工业增长的主要力量;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8.4%,高于整个工业(26.2%)2.2个百分点;海关出口约为4500亿美元,同比下降9.4%,但降幅比整个工业(-16.2%)低6.8个百

3、分点;1-11月实现利润7674.9亿元,同比增长20.9%,高于全部工业(7。8%)13.1个百分点。2010年1-8月,消费品工业规模以上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1%,比2009年加快4.3个百分点,占整个工业的28.3%;消费品工业出口交货值1.9万亿元,增长22.2%;消费品工业新产品产值8632亿元,同比增长33.0%。(二)“十一五”期间,轻工业快速健康发展2009年轻工业总产值10.76万亿元,占全国工业总产值19.7%,比“十五”末期增长125.11%。销售与生产同步增长,工业销售产值10.47万亿元,比“十五”末期增长124.30%。我国已经成为世界轻工生产大国和消费大国。2

4、009年轻工全行业出口2778.4亿美元,占全国出口的23.1%,比“十五”末期增长43.09%。2009年轻工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2.28万个,占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的28.9%。就业人数2096万人,占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就业人数的25.1%,比“十五”末期增长21.8%。加上规模以下企业,全行业吸纳就业人数超过3500万人。同时,轻工业多数行业涉及农副产品的深加工,2亿多农民直接受益,对实现农民增收,推动农业产业化,加快城镇化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轻工业产业集群快速发展,逐步形成了从原材料加工生产到销售服务一条龙的生产、销售、配套完整体系,产业集群和轻工特色区域发展到200多个,是“十五

5、”期间的2倍。(三)“十一五”期间,纺织工业比较优势进一步增强2009年,全国规模以上纺织工业企业户数达到5.4万户,比2005年的3.65万户增加50%;完成工业总产值39641万元,比2005年增长92%,年均增长17.7%;完成工业增加值11044亿元,比2005年增长1.1倍,年均增长20.5%;规模以上企业就业人数从2005年的995万人增加到2009年的1166万人,年均增长4%,全社会就业人数超过2000万人。2009年,纺织行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到3102亿元,比2005年增长87%,年均增长17%;全国纱产量2405万吨,比2005年增长66%,年均增长13.5%;化学纤维产

6、量2750万吨,比2005年增长65%,年均增长13.4%;我国化纤、纱、布、呢绒、丝织品、麻纺织品、服装等产量均居世界第一位,继续保持世界最大的纺织品服装生产国的地位;行业纤维加工量达到3780万吨,比2005年的2570万吨增长47%,年均增长10%,占全球纤维产量的比重超过50%。全国规模以上纺织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8502亿元,比2005年增长91%,年均增长17.6%;利润总额1558亿元,比2005年增长1.2倍,年均增长21.7%;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额为1713亿美元,比2005年增长45.8 %。(四)“十一五”期间,食品工业快速发展2009年,全国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

7、食品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49678亿元,比2005年增长143%,年均增长25%;工业增加值对全国工业行业贡献率达到12%;销售收入达到4.73万亿元,比2005年增长135%,年均增长23%;利税总额7336亿元,比2005年增长144%,年均增长21%。主要食品产量大幅增长,产品结构不断优化。(五)“十一五”期间,医药工业高速发展2009年我国医药工业总产值完成10382亿元,“十一五”以来年均增长23.8%,增速较“十五”期间提高5个百分点。2009年医药工业利润总额超过1000亿元,“十一五”以来年均增长29.7%,增速较“十五”期间提高9.9个百分点。2009年在全球性金融危机的背景下

8、,我国医药保健品出口总额达到329亿美元,较上年增长4%。“十一五”期间,医药保健品出口额年均增长24%,继续保持“十五”以来的较快增长速度。“十一五”期间消费品工业的稳定健康较快发展,实现了中央保增长的目标,促进了就业的不断增加,发挥了传统支柱产业的重要作用。二、“十一五”期间消费品工业成绩斐然,经验可圈可点(一)正确得力的政策和措施是促进产业振兴的保证2008年下半年开始的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冲击在消费品工业最先显现。轻纺行业发展增速大幅下滑,出口受阻,亏损增加,行业受到重创。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在中央和部党组的正确领导下,以高度政治责任感,全力以赴,开展处置应对经济危机,促进产

9、业振兴的一系列工作。一是促成“国六条”出台。2008年11月的“国六条”出台,为轻纺调整振兴规划乃至九大产业振兴规划开了个好头。二是组织实施轻纺调整振兴规划。产业调整振兴规划是中央应对危机的重大举措。按照国务院总体部署和部党组的总体要求,消费品工业司作为轻纺工业调整振兴规划编制组副组长单位,全程参加轻纺两个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的编制修订工作,牵头和参与制定轻工、纺织两个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实施细则18项(其中牵头制定的10项)。此外,根据落实振兴规划的需要,消费品工业司还在国务院分工表外主动牵头开展了9项工作。三是积极落实“保增长”政策措施。在部党组的总体部署下,消费品工业司配合有关部门5次提高轻纺

10、产品出口退税率;完成了调整105类轻工限制类商品加工贸易目录工作;开展或推动厂丝、原料奶、纸及纸浆、果汁、棉花、马铃薯等农产品收储、放储工作,以及食糖暂缓国储、发放棉花部分进口配额等工作;配合有关部门制定并落实“家电下乡”政策、家电“以旧换新”、进口贸易暂定税率等政策。配合修订发布乳制品工业产业政策,提出的原料奶收购贷款贴息和奶粉临时储备贴息政策获得国务院批准实施。会同财政部、农业部、纺织工业协会促成亚麻原料进口关税下调3个百分点的政策出台。这些政策的落实,对于消费品工业“保增长”战略任务的推进发挥了重要作用。四是努力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组织制定了一批推动行业结构调整的政策措施意见。研究出台了家

11、用电器行业转型升级、制革行业结构调整、纺织产业转移、产业用纺织品发展等指导意见;发布了印染、粘胶、农用薄膜等行业准入条件;配合修订了乳制品工业产业政策。下达了造纸、酒精、味精、柠檬酸等产品淘汰落后指标,并积极督促地方确保完成化纤、印染、皮革等行业淘汰落后工作任务;积极推进新兴产业的发展,研究制定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规划”,组织研究纺织新材料发展规划,研究提出了农副产品深加工政策措施,组织实施了年度性中药材生产扶持项目。(二)高度重视、沉着应对,有效组织,积极协调,是有力处置突发事件的保证“十一五”期间,面对突发的“三鹿奶粉事件”、“甲型流感”、汶川、玉树地震等大事要事难事,消费品

12、工业司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全力以赴,按照部党组的安排,迎难而上,打了几场硬仗,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一是高度重视食品医药领域的安全问题,把开展食品医药专项整治工作作好作实。2008年10月至2009年4月,在“三鹿奶粉事件”事件发生后,消费品工业司积极应对,开展事故调查、落实企业社会责任、组织整改行动、跟踪行业情况、开展对外宣传、落实患儿赔偿等大量工作,并会同有关部门开展了为期半年的乳制品行业整顿规范工作,向国务院上报了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乳制品行业整顿规范工作总结的报告,在成功处置“三鹿奶粉事件”事件的同时,规范了乳制品行业,同时使事件对全行业生产带来的影响最小。2008年12月至2009年5月,配

13、合有关部门联合组织开展了为期4个多月的全国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行动。2010年根据国务院食安委要求,参与了问题奶粉彻查、销毁、督查、网络舆情监测等工作。会同质检总局等5部门制定印发了关于依法规范食品加工企业的指导意见。参与国家药监局等六部门组织开展的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协调监测和打击利用互联网发布药品虚假广告和虚假宣传行为。参与制定了关于全面整治非药品冒充药品专项行动方案、六部局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任务分解表。二是积极开展医药储备和应急处置工作。“十一五”期间,在部党组的领导下,消费品工业司完成了国家医药储备管理办法的修订工作,开展了承储单位中央储备药品轮储监管工作

14、。2009年4月30 日,下发了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做好人感染猪流感疫情医药储备工作的紧急通知,要求各地增储防控疫情所需医药用品的品种和数量,加强24小时值班制度,督促医药储备单位做好调运各项准备工作。消费品工业司全力推进防控甲型H1N1流感医药物资保障工作,提前18天完成了国务院下达的收储1300万人份抗病毒药物的任务。到2010年2月底,累计生产甲型H1N1疫苗1.55亿剂;开展了甲流感疫苗的对外捐赠和对外出口工作。2010年以来先后10多次向青海、新疆、西藏等省(区)紧急调拨中央医药储备药品,完成了玉树抗震救灾和援助海地抗震救灾医药物资调运工作。积极开展了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各项履约协调工作。

15、(三)夯实基础,战略布局、深谋远虑,是行业未来发展的保证“十一五”期间,消费品工业在稳步发展的同时,全行业积极探索,抓住机遇,把握方向,努力拓展产业未来发展空间。一是不断夯实基础,建立消费品工业行业管理工作体系。通过建立消费品工业行业管理工作体系,形成了行业协会中介、专家参谋、部属事业单位支撑、地方主管部门落实的工作体系和横向到国务院相关部门、纵向到企业甚至企业家的消费品工业行业管理工作体系。通过开展经济运行监测工作,进一步健全了消费品工业经济运行监测工作制度与工作体系。二是推进品牌战略实施和诚信体系建设。“十一五”期间,在消费品行业组织研究制定了大力推进服装家纺行业自主品牌建设的指导意见,建

16、立了部门、协会联动的工作会商机制,积极推进品牌培育、评价、跟踪等工作;研究制定并发布了加快我国家用电器行业自主品牌建设的指导意见。组织制定了关于推进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指导意见及12个相关文件文本。组织编写了乳制品企业诚信管理体系建立及实施指南和肉类食品生产企业诚信管理体系建立及实施指南两本培训教材。与国家认监委、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共同签署了关于促进黑龙江省乳制品行业健康发展合作备忘录。2009年12月30日,我部联合10部委在人民大会堂共同举办的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工作指导意见发布暨试点启动仪式,确定在黑龙江省、河南省分别开展乳制品和肉类加工企业诚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建立了10多个部门

17、参加的诚信工作部际协调工作机制。三是加强消费品工业重大课题研究。消费品工业司成立两年来,开展了“消费品工业发展战略”、“农副产品深加工政策研究”、“增加有效供给促进消费升级”、“中国制鞋业发展战略和政策研究”、“国家基本药物生产和储备供应保障体系研究”、“服装家纺自主品牌发展战略研究”、“服装家纺自主品牌评价体系”等重大课题研究工作。“消费品工业发展战略”、“农副产品深加工政策研究”已完成阶段性成果。对这些课题开展研究,对从战略上把握消费品工业的大局、理清消费品工业发展方向起到了重大作用。四是开展标准制定的协调工作。2009年开展了轻工、纺织、食品、包装4个行业1937项标准的复审,轻工、纺织

18、行业312项标准的制修订以及纺织、包装行业139项标准的报批工作。对2010年第一批工业领域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和行业标准计划进行了协调。积极做好贯彻落实轻工、纺织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标准化工作实施方案中确定的各项工作。推进了2010年轻工、纺织、食品、包装等行业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制定并发布了食品工业企业诚信管理体系(CMS)建立及实施通用要求(QB4111-2010)和食品工业企业诚信评价准则(QB4112-2010)两个行业标准。三、“十一五”期间分行业的成就回顾(一)轻工业1积极推进节能减排。“十一五”期间,轻工全行业将节能减排作为转变发展方式和调整结构的重要抓手,以发展循环经济为理念,通过

19、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对陶瓷、日用玻璃、造纸、味精等耗能、耗水、污染较多的行业对进行技术改造,延长窑炉炉龄,提高水的循环利用效率,使综合消耗有所降低。造纸、发酵等行业实现了增产不增污。通过实施绿色照明工程、能耗标识管理、节能产品认证、节能惠民工程等措施促使企业生产绿色节能产品。以财政补贴形式在全社会推广使用节能灯3.6亿只,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通过发展循环经济,综合利用各种资源。对造纸、皮革、家电、塑料、电池、照明电器、玻璃、陶瓷等行业从源头、生产过程、废物利用、产品使用及产品回收等不同层面上,运用循环经济原理建立了资源循环链。 2淘汰落后产能工作取得成效。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既

20、是当前一项紧迫任务,又是一项长期战略任务。“十一五”期间,轻工行业淘汰落后产能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完成了淘汰落后造纸、酒精、味精、柠檬酸生产能力分别为1062.7万吨、198.8万吨、39.5万吨、9.7万吨。今年以来,各地按照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的通知要求,加大了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的力度,有的省层层成立了淘汰落后产能领导机构,明确职责,合力推进;有的省实行严格的问责制、规定奖惩措施分解目标任务,严格考核评价;一些沿海经济发达省市,主动扩大落后产能范围,提高淘汰落后产能标准。今年8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公布了2010年全国各省工业行业淘汰落后产能企业名单。 3落实产业振兴规划,加快

21、结构调整步伐。轻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发布后,工信部及时组织召开了宣贯会,就深入贯彻落实规划重点任务、政策措施提出了具体要求,引导地方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结合地方实际制定具体配套政策措施。按照规划要求,工信部制定出台了制革行业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加快我国家用电器行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农用薄膜准入条件等指导性政策文件,为制革、家电、农膜行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实现有序发展奠定了基础。做好家电下乡工作。目前,列入家电下乡补贴范围的有9类产品,其中中白色家电6类。今年1-10月全国共销售家电下乡产品4635.9万台,销售额1009.4亿元人民币。实践证明,家电下乡在拉动内需、带动生产等方面效果显著

22、。 (二)纺织工业1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产业用纺织品行业的纤维加工量在2009年达到723万吨,比2005年的365万吨增长98%,年均增长18.6%。服装、家用、产业用三大类终端产品纤维消费量的比重由2005年的54:33:13调整为2008年的51:32:17。化学纤维得到快速发展,在纺织原料中的比重接近70%,同时差别化纤维比重达到42%。中国纺织工业协会试点的全国164家纺织产业集群,销售收入占全行业比重超过40%。2004年以来,中部地区纺织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就已超过行业总体水平。2009年1-11月,占规模以上企业数32.2%的优势企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30.7%,高于行业平

23、均水平5.3个百分点,其中,3666户骨干企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速达到40.2%,利润率达到15.7%。2纺织工业科技进步成绩显著。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一直是行业发展的主线。纺织行业提出了急需解决的“28项关键技术和10项新型成套关键装备”,在 “十一五”期间取得显著成效。纺织行业在高性能、功能性、差别化纤维材料技术,产业用纺织材料技术,纺纱织造高新工艺技术,高效、环保染整技术,纺织信息化技术和新型纺织机械等重点领域的关键技术攻关和产业化取得突破,多项高新技术实现从无到有的实质性转变,一批自主研发的科技成果和先进装备在行业中得到广泛应用。2000年以来,我国纺织领域共获得26项国家级科技奖励,其中国

24、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5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和二等奖分别为2项和19项。纺织行业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数年均增加1000余件,约占全国总量的2%;纺织产品开发中心在大中型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之间广泛建立,企业产品创新力度不断增强。3自主品牌建设取得明显进步。“十一五”期间,我国纺织工业品牌发展的外部环境得到极大改善。首先是各项政策体现国家对品牌建设的重视,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明确提出了“加快自主品牌建设”的重点任务和目标,随后七部委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服装家纺自主品牌建设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工作任务和相关政策措施。其次是品牌发展的社会环境得到改善,品牌消费被越来越到的消费者所接受,品牌的

25、个性化竞争逐步取代同质化竞争,品牌价值竞争逐步取代价格竞争。4节能降耗和环境保护取得实质性进展。纺织工业能耗所占工业能耗比重在逐年下降,从2005年的4.34%下降到2009年的3.60%,下降了0.74个百分点。行业能耗增长幅度大大低于工业增加值增长幅度,纺织工业增加值从2005年的5145.36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10351.88亿元,上升了101.18%;能耗从 2005年的6866.82万吨标煤增加到2009年的7945.65万吨标煤,上升了15.71%。“十一五”以来,纺织工业增加值能耗持续下降,规模以上企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分别比上年降低8.65%、13.36%、18.77%、1

26、0.54%,2005年以来累计降低了42.10%。(三)食品工业1企业组织结构进一步优化,形成了一批有较强竞争力的大中型企业。2009年,我国规模以上食品生产企业中“百强”企业集中了食品工业近1/3的资产,创造了1/3多的产值和2/3的利润,上缴国家税金超过全行业的40%。年销售收入100亿元以上的食品工业企业近30家,提前实现“十一五”发展目标。2食品工业区域布局更趋合理,企业集群发展格局进一步强化。食品工业加快了结构调整和产业集群的发展,内蒙古、黑龙江的乳品加工,河南、河北的小麦和肉类加工,吉林的玉米和牛肉加工,江苏的肉类加工,山东玉米、花生和果蔬加工,新疆的番茄和葡萄加工等都已形成具有较

27、强竞争力的特色产业。3食品安全水平稳步提高,食品质量与安全检测体系不断完善。加工食品质量和安全水平稳步提高,食品总体合格率不断提升,重点行业食品质量达到较高水平。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技术保障体系日趋完善,内容不断丰富,涵盖面不断扩大。4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高,食品工业科技创新体系不断完善。基本形成了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合作的新的创新体系,同时加大对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的投入,加大支持国家省部各级创新平台,形成了重点突出、结构合理的食品科技总体布局和创新平台。5深加工能力不断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粮食加工、食用油加工、肉类屠宰加工、果蔬加工等行业的副产品综合利用率有所提高。 “十一五”前三年

28、食品工业单位产值能耗降低了7.6%,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了7.5%,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四)医药工业1新产品、新技术开发取得积极进展。由于国家加强政策引导,加大扶持力度,企业技术进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我国制药技术创新不断取得新的进展。“十一五”以来,把握国际畅销药物专利到期的机遇,完成艾司西酞普兰、瑞舒伐他汀等十余个市场潜力较大的新品种的开发上市;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安妥沙星等创新药物投放市场;单克隆抗体药物实现规模化生产;基因工程药物大规模细胞培养技术、大规模复性技术在生产中得到应用;7-ACA酶法工艺等重大工艺技术取得突破。2企业实力显著增强。我国现有各种

29、类型的制药企业4000多家,在需求增长、投入增加、技术进步、兼并重组、上市融资等力量的推动下,我国医药企业的整体实力不断增强,国药集团、北药集团、上药集团、扬子江药业、哈药集团等大型企业规模更加壮大,恒瑞、先声、海正等一批创新型企业快速成长,有境内外上市的医药类公司近200家,成为医药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3“走出去”取得突破进展。近年来,国内药品生产企业的国际化意识进一步增强,国际认证和市场开拓步伐进一步加快。一批企业已经按照符合欧美发达国家标准进行生产设施的建设,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开拓欧美制剂市场。2007年7月,浙江华海药业的奈韦拉平制剂通过美国FDA的现场检查,实现我国制剂产品在世界药

30、品监管最严格市场注册上市零的突破。2009年至2010年,南通联亚药业、北京赛科药业、石药集团欧意药业的cGMP管理体系和制剂生产线相继通过美国FDA的现场检查,标志我国药品生产质量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同时,有近二十家企业的制剂生产线通过欧盟、日本等国家的生产质量体系认证,为中国制剂产品“走出去”,进入国际国家市场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国内医药企业成功登陆海外资本市场,海外上市企业类型从生产领域扩张到研发领域。2008年,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以2.02亿美元收购美国Datascope公司的生命信息监护业务,成为该领域全球第三大品牌。药明康德新药开发有限公司以1.63亿美元收购美国生物

31、医药及医疗仪器研发外包服务供应商AppTec公司。四、典型案例(一)应急处置:甲型H1N1流感疫情防控2009年,甲型H1N1流感在北美爆发并蔓延到全球,为应对疫情,4月底,国务院建立了应对甲型H1N1流感联防联控工作机制,我部作为保障组成员,负责抗病毒药物、疫苗和其他医药物资的生产、储备及调运工作。继完成第一批1300万人份抗病毒药物储备任务,10月,根据国务院部署,我部承接了在年底前增储第二批1300万人份磷酸奥司他韦的任务,其中780万人份为成品药,520万人份为中间体环氧化物。基于已经形成的良好的生产基础,第二批抗病毒药物的收储于12月22日全部完成,较计划提前8天。我们同时提前完成了

32、收储20万人份进口抗病毒药物扎纳米韦的任务。为最大限度降低此次新发传染病对我国民生和社会经济的冲击作出了贡献。 (二)行业自主创新:食品加工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开发”科技支撑计划“十一五”期间,国家实施了“食品加工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开发”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在食品加工领域重大共性关键技术、新产品开发与产业化示范、技术创新平台建设与发展战略等层面开展联合攻关,取得重大突破,有力推进了我国食品产业实现战略升级。 食品加工高新技术和重大装备技术开发及成套装备生产上取得重大突破。围绕食品冷杀菌、高效分离与干燥、食品包装与检测等开发出近百种新装置与新设备;在真空冷冻干燥设备、远洋船载大型超低温急冻冷

33、藏、成套屠宰关键设备等重大食品加工装备开发上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在新产品开发与产业化集成示范方面,围绕粮油、果蔬、畜禽、水产等大宗农产品深加工,通过技术成果的快速转化应用与产业化开发示范,有效地带动了产业的技术升级与创新能力的发展。食品非热加工技术,特别是在超高压技术装备开发研究与产业应用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研究和开发了超高压加工军用即制蔬菜、黄桃罐头、草莓汁、胡萝卜汁、树莓汁、泡菜等传统食品和中式菜肴的技术与工艺,为超高压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产业化应用提供了基础数据,在国内首次实现了超高压技术的产业化开发应用,打破了发达国家的技术封锁和装备垄断。一些重要产品产量和质量都实现了突破。如葡萄酒 “十

34、一五”产量翻倍,质量有较大提升。葡萄酒生产工艺、设备、技术标准逐步与国际接轨。啤酒方面,2010年预计产量4500万千升,比2005年增长1450万千升,连续9年居世界第一。啤酒技术装备全部能实现国产化,达到或超过世界先进水平,成套设备具有优越的性价比,出口有强竞争力。粮食加工及制成品向多样化、营养化、方便化、安全化、优质化方向发展。稻米加工主要生产发芽糙米制品、高规格淀粉糖、高纯度米蛋白等高技术产品。小麦加工优先发展食品专用粉,开发面粉新品种,预混合面粉等,积极推进营养强化面粉。(三)企业自主创新案例:山东如意集团山东如意集团与武汉科技学院、西安工程大学产学研合作,发明了“嵌入式系统定位新型

35、纺纱技术”。该技术是我国第一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创新型纺织技术,代表世界最先进的纺织加工水平,该技术于2009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专家评价,该技术是对传统纺纱技术及理论的突破,是纺织产业的一次革命性升级,是国际原创的新型纺纱技术,由此带来的将是纺织相关产业技术的进一步延伸及应用领域的进一步拓展,提供了多元创新空间,其应用领域非常广阔。该项技术的推广对中国纺织行业的技术进步与产品升级换代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落棉、落毛、落麻短纤维及木棉、羽绒等其他各种较短纤维的应用对缓解资源紧张、拓宽纺织原料资源、促进纺织行业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四)循环经济:中冶美利纸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冶美利

36、纸业集团公司是中国冶金科工集团公司的全资子公司,也是国家在西部地区重点建设、重点扶持的集制浆、造纸、造纸机械制造加工、建筑工程、设备安装、印刷包装、房地产开发、商贸、自营进出口、造纸林基地开发为一体的多元化企业集团和造纸龙头企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中冶美利现已拥有12家全资和控股子公司,企业总资产86亿元,拥有28条现代化造纸生产线,年制浆能力45万吨,造纸能力75万吨,自有速生林基地3.3万公顷,员工8000多人。近年来,该公司全面贯彻落实环保优先的方针,从源头上减少环境污染,不断加大环境整治力度,实现了“造纸废水处理压力管道输送林木灌溉原料储备木浆生产造纸”的循环经济产业链。一是投资1.

37、7亿元,建设了2套日处理能力为150吨的碱回收环保节能工程,每年回收碱20000吨,实现了资源的综合利用;二是投资2000万元,配套建设了2套日处理能力3万吨的白水回收循环系统,年回收处理白水1000万米3,使工业水重复利用率达到60%;三是投资7600万元,建设投产了日处理能力5万米3的废水综合处理系统,实现了造纸污水的处理达标;四是投资3000万元,建设投产了综合水处理林基地灌溉工程,将处理达标后的1600万米3/年生产废水,全部用于林基地灌溉,实现了企业封闭循环治理,结束了向黄河排放废水的历史;五是投资2亿元,建成了212MW企业自备热电站,发展热电联产,年发电2亿度,使企业70%的用电

38、实现了自给。2007年4月11日,胡锦涛总书记亲临公司视察,充分肯定了中冶美利纸业集治沙、固沙、造林、造纸、水资源循环利用于一体的发展模式:“这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好事,你们一定要坚持下去。” (五)节能减排:河北东明实业集团东明牛皮制革有限公司河北东明实业集团是中国皮革协会副理事长单位,牛皮制革有限公司是该集团的一家子公司,其主要产品有牛皮沙发革、鞋面革、服装革、箱包革等。在国内外皮革行业中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公司自建立以来,始终把环保和节能减排工作作为公司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被行业授予首批“生态皮革”企业。尤其是2007年以来,因节能减排年获取的经济效益为350万元。一是采用新设备节能

39、、节水,每年可节约新鲜用水10万吨,化工材料食盐、硫化物、石灰、铬等用量也下降了30%以上。二是采用新技术节水、节电、节材,节水37%,年减排污水10万吨,每吨牛盐湿皮的脱毛浸灰废水和铬鞣废液循环利用量为1.3吨,节约硫化钠52%,石灰63%,铬鞣液36%,牛毛回收达95%以上。(六)清洁生产:江苏双登集团江苏双登集团有限公司是目前国内最大的研发、生产、销售蓄电池的专业化企业,是中国电池电源制造领域的重点骨干企业,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综合经济指标在同行中连续多年力排名第一,生产规模排名第一,市场占有率第一,约为23%。早在1998年就获得了江苏省清洁文明生产企业称号,2005年又成为行业内唯

40、一一家省级环境友好企业。一是2003年起,公司投入400万元研制出清洁生产用新型铅减渣剂,为公司节约成本近两千万元。二是公司引进国外先进的蓄电池极板自动控制循环水洗系统,用于蓄电池正负极板水洗生产后,实现了正负极板水洗的清洁生产。三是公司共投资160多万元,建成了一个具有先进监测设备的环保监测站和主排废水在线监控室,保证了三废的达标排放。四是开展清洁生产绩效评估,评估的重点是清洁生产指标的完成情况,目的是通过对前期清洁生产工作的总结,寻找新的清洁生产机会。主办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承办单位: 国防科工局新闻宣传中心京ICP备 04000001号 地址: 中国北京西长安街13号 邮编: 100804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