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业战略构想--开创现代农业发展运行新模式.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812235 上传时间:2022-12-20 格式:DOCX 页数:178 大小:1.9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农业战略构想--开创现代农业发展运行新模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8页
现代农业战略构想--开创现代农业发展运行新模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8页
现代农业战略构想--开创现代农业发展运行新模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8页
现代农业战略构想--开创现代农业发展运行新模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8页
现代农业战略构想--开创现代农业发展运行新模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现代农业战略构想--开创现代农业发展运行新模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农业战略构想--开创现代农业发展运行新模式.docx(17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09中国重庆青年人才论坛工商系统分论坛市局机关片区论坛参评论文编号01现代农业战略构想-开创现代农业发展运行新模式关于重庆发展现代农业的战略构想及推进方略的思考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第六次聚焦农业发展与农村改革,是新中国建国以来决策层对“三农”问题的最长关注周期。统筹城乡发展,继百万移民之后的又一世界级难题,对于统筹城乡发展试验区重庆,意味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大城市和大农村并存、城乡差距大,城市化和工业化水平不高、区域发展不平衡,农业基础不牢、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任务繁重市情与国情的惊人相似要求重庆这个年轻的直辖市在中国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历史进程中,积极发展以科技为支撑、以高素质的农

2、民和企业家为经营主体、以生产、生态、生息为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高生产率和高效益现代农业,创造现代农业发展运行新模式,探索并走出一条城乡协调发展的新路,为我国新一轮农村改革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一、现代农业的内涵和特点(一)现代农业的概念与在我国的发展历程“现代农业”这一概念并不令人陌生,20世纪50年代后,随着封建土地制度废除、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和现代工业的飞速发展,激发了农业科技革命,带来了20世纪农业的高速发展,发达国家率先实现了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历史性转变。所谓现代农业,实质上是指在国民经济中具有较高水平的农业生产能力和较强竞争能力的现代产业,它是不断地引进新的生产要素和先进经营管理方式,

3、用现代科技、现代工业产品、现代组织制度和管理方法来经营的科学化、集约化、市场化、生态化的农业,是保护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历程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1、起步阶段:20世纪60年代我国曾提出过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奋斗目标,但在那时,农业的主要任务是维持国民的基本生存需要和服务于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农业自身的现代化改造停留在起步阶段。2、快速发展阶段:20世纪80年代以来,家庭联产承包制的推行,使中国农民长期受“大锅饭”、“平均主义”压抑的生产积极性得到最大限度的释放,中国农业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时期,现代农业建设也在这一历史时期开始了其探索历程。3、改革转型阶段:进入21世纪,以胡

4、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依据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的正确判断,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速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全局出发,做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决策。发展现代农业、不断促进农业升级和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成为中央政府的重要决策和追求的战略目标。(二)现代农业的特点与传统农业相比,现代农业实质上是一种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工业提供的生产资料、设施装备和现代科学管理方法的社会化农业,主要具有以下特点:第一,现代农业是以自然科学为基础和以科技为支撑的农业生产体系。随着科学技术的空前发展,农业生产中开始大规模采用以现代科学技术为基础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方法,使农

5、业生产和经营的科学化程度空前提高。近年来的基因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以及激光技术等最新科学技术方法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应用,使各国的现代农业生产水平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第二,现代农业是生产领域广阔和产业界限模糊的现代市场产业。现代农业将由动植物向微生物、农田向草地森林、陆地向海洋、初级农产品生产向食品、生物化工、医药、能源等多种产品生产方向拓展。海洋农牧场、生物能源、农副产品综合和多层次开发等都将成为农业新的生长点,传统农业的领域和内涵在拓展,工农业将融为一体,其界限渐趋模糊。第三,现代农业是以高素质的农民和企业家为经营主体的集约型产业。现代农业产生和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因此必然要求

6、农业劳动者掌握大量的知识和技能,有较高的现代文化、科技素质和经营管理知识。在大机器生产的基础上,劳动生产率普遍得到了相当幅度的提高,大量农业劳动力转移到工业以及涉农工业部门,农业人口和农业劳动力在总人口和总劳动力中所占比重一般都在10%-15%。第四,现代农业是高生产率和高效益的类工业化产业。 如在实行农业现代化的西方发达国家,农业从业人口不到5%。法美农民人均产粮和产肉分别为我国的50倍和100倍。人均耕地只有0.06公顷的荷兰,农产品出口总值仅次于美国,人均创汇8万多美元,而大大超过美国。第五,现代农业是以生产、生态、生息为目标的可持续发展产业。世界各国在发展现代农业中,更加注重生态环境的

7、治理与保护,重视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做到农业可持续发展,使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改善实现协调发展,在应用农业科技最新成果的基础上,探索出“有机农业”、“绿色农业”和“生态农业”的发展模式。二、我国建设现代农业的运作模式我国在建设现代农业过程中,由于各地农业生态类型、自然资源条件和社会条件的差异,在建设和运作上,各地有着不同的探索。主要归纳为四种运行模式: (一)外向创汇型的现代农业运行模式是指沿海地区利用区域优势,采取相应政策吸收扶持龙头企业,重点发展优质种苗、特色蔬菜、优质花卉、名优水果、优质家禽和特种水产等资金和技术密集型农产品生产,通过生产和加工优质农产品出口,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

8、。 (二)龙头企业带动型的现代农业运行模式是指由龙头企业作为现代农业开发和经营主体,本着“自愿、有偿、规范、有序”的原则,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组织形式,向农民租赁土地使用权,将大量分散在千家万户中农民的土地纳入到企业的经营开发活动中,在土地和劳动力都相对集中的基地进行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和产业化开发。 (三)农业科技园型的现代农业运行模式是指由政府、集体经济组织、民营企业、农户或外商投资兴建,以企业化的方式进行运作,以农业科研、教育和技术推广单位作为技术依托,引进国内外高新技术和资金、各种设施,集成现有的农业科技成果,对现代农业技术和新品种、新设施进行试验和示范,形成高效农业园区的开发基地

9、、生产基地,以此推动农业综合开发和农业现代化建设。 (四)山地园艺型的现代农业运行模式这是我国一些山区在发展水果产业,促进农民增收的实践上总结出来的一种新型农业模式。是在充分考虑市场条件和资源优势的基础上,确定适宜当地发展水平的产业和项目,将引进先进技术成果与传统技术组装配套,待技术和品种试验成熟后,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在当地推广。三、我市农业发展现状及条件分析(一)我市农业发展现状1、农业概况重庆位于中国西南部,长江上游,东经10517-11011、北纬28103213之间的青藏高原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过渡地带。全市东西长470公里,南北宽450公里,幅员面积8.24万平方公里。境内山高谷深,沟壑

10、纵横,山地面积占76%,丘陵占22%,河谷平坝仅占2%。2007年末,全市总人口3235.3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413.95万人,占全市人口的74.61%;市域内耕地面积204.74万公顷,常用耕地面积138.46万公顷,临时性耕地66.28万公顷;农村人口人均耕地0.86亩;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509元,人均住房面积34.6平方米。2、制约我市现代农业发展的现实问题我们在了解重庆农业发展概况的基础上,必须充分认识到:目前全市范围内还存在着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生态环境基础脆弱;农业资源相对不足,水资源和耕地的“双短缺”问题严重;农业产业布局、功能结构、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等不尽合理;

11、农民数量多、素质不高、组织化程度低;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和监督机制尚未建立,农产品质量标准化程度不高;现代工业等先进技术和生产要素对传统农业改造不力,工农业的融合与相互促进水平低;农民就业渠道不多、增收困难等问题。(二)我市发展现代农业的条件分析1、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显著的区位优势重庆市内的农业用地90%以上由山区和丘陵组成,立地条件、地貌类型和自然条件复杂多样。以山地为主的地理环境固然造成了农业生产成本高、经营分散、交通不便、信息不畅等诸多问题,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种独特的地形地貌使土地利用多层次特点显著,适合多种农作物生长;农业产业形态变化不一,适合发展特色农业,满足人们对农产品优质化、个

12、性化的消费需求;丰富的山区资源既是城市的天然屏障和水源涵养地,还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山城景观,并因此成为观光和休闲农业的重要承载地,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2、巨大的市场需求带来广阔的发展空间2008年我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4360元和4050元,增长14%、15.4%。;农民人均家庭经营纯收入为2017元;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64.09亿元,恩格尔系数36.3%,是长江上游地区最大、最密集的农产品消费市场之一。同时,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居民的消费需求由过去的以消费农产品等物质产品消费为主向消费物质产品与精神产品并重的多元化消费需求发展,呈现出

13、消费群体规模大、消费结构层次多、消费需求变化快、消费质量高、消费多元化等特点。这都为发展生产领域广阔、功能多样的现代农业带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3、较强的科技优势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我市现有西南大学、重庆市农业科学院、重庆市畜牧科学研究院、重庆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等多家市级科研院校,重庆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畜牧技术推广总站、水产技术推广站等十多家市级农业技术推广单位,以及近百家区县级农业技术推广单位,形成了包括市、区县和企业三个层次,涉及农、林、牧、渔、水利和气象等多方面,农科教相结合的农业科研和推广体系。这都为以自然科学为基础和以科技为支撑的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科技和人才条件。4、大量的返乡劳动力

14、建立丰富的人力资源储备我市农村地域宽广、农民数量多,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尤其自去年以来,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负面影响日益显现,沿海地区的失业潮使我市面临百万民工返城后留置的压力,但从长远的战略角度讲,这些农民工都是在沿海受到十年甚至二十年以上培训的人群,其中不少人具备成熟技能或积累了丰富工作经验,他们的回归对重庆的劳动力素质会有很大提高,将成为发展现代农业难得的人力资源储备。5、难得的历史机遇创造良好的发展平台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关注“三农”,“三农”工作成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社会各界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形成了浓厚的“关注农业、关心农村、关怀农民”和“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

15、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社会氛围。已经成为城乡统筹试验区的重庆在中央政策的支持下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另一方面,内地第一个保税港区落户重庆也为我市探索发展外向创汇型现代农业提供了试验田,我市现代农业发展迎来了新的历史机遇。四、我市发展现代农业的战略构想(一)大胆创新、先试先行,开创现代农业发展运行新模式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乃立国之本,是社会主义现代市场体系的基础和支撑。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我国的现代农业建设在不断探索中崎岖前行,已经在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培育完善现代市场体系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发展出外向创汇型、龙头企业带动型、农业科技园型和山地园艺型等多种适

16、合我国复杂国情的现代农业运行模式。但这些运行模式有的受限于地理环境要求,如外向创汇型和山地园艺型运行模式;有的受制于经济、科技的发展水平,如农业科技园型和龙头企业带动型运行模式,不可避免的存在着产业链单一、资源依赖性重、可持续发展不理想等问题。笔者认为,现代农业的发展已经迎来一个全新的时代,资本市场峰起云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应用型人才层出不穷,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开放经济条件下,开创一种现代农业发展运行的新模式已是势在必行。大城市和大农村并存、城乡差距大,城市化和工业化水平不高、区域发展不平衡,农业基础不牢、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任务繁重的现状决定了我市发展现代农业必须将区位优势与资本运作、政策优

17、势与制度保障有机结合,发展一种以资本为后盾、以技术为支撑、以劳动力为保障的资本、技术、劳动力“三位一体”的集约化经营模式。(二)优化组合、与时俱进,打造独具特色的新型现代农业产业链在这个市场激变的时代,产业链分解整合的速度越来越快,产业组织必须要重视企业内部资源与外部产业环境的互动。因此,现代化的农业产业链的基础要素就是产业环境与企业资源的联动优化,在此基础上,通过搭建现代农业的公共行政信息平台和快速通畅的物流通道,将原料采购与贸易、畜禽种苗提供与农业生产、农业园区建设与农业流通、农产品收购与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联结起来,形成企业与农户互助、园区与企业互动、都市农业与边远地区农业互

18、补的现代化农业产业链。五、我市发展现代农业的科学架构(一)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构筑农业发展的资本后盾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离不开农村金融的有效支持。培育分工合理、投资多元、功能完善、服务高效的农村金融机构,构建适应“三农”特点的农村金融体系,是提升农业金融服务水平、构筑现代农业发展资本后盾的基础和保障。要构建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拓宽大型商业金融机构的服务范围。政府在引导农业发展银行、各类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和农村信用合作社这类大型金融机构服务于现代农业发展时,应当针对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多层次、多差异、高度分散的金融需求,进行多方面

19、深层次的探索:包括扩大政策性银行业务范围,加大对农业综合开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中长期项目的金融支持;鼓励和支持各类商业银行到农村地区设立机构,开拓业务,加大对“三农”的信贷支持力度;促进邮政储蓄银行加快建立符合“三农”需求特点的零售业务体系,促进邮政储蓄资金回流农村;推进农信社改制改革,逐步建立 “形式灵活、结构规范、运行科学、治理有效”的公司治理模式等。二是培育各类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农村民间借贷在活跃农村金融市场、扩大农户生产经营资金来源、促进农村个私经济发展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但非正规金融潜藏着一定的金融风险,并且一直没有合法的地位,缺乏必要的规范和保护。因此,应当进一步放宽农村地区银

20、行业金融机构市场准入,引导各类资本到农村投资创业,大力培育适合“三农”特点的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社等三类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三是加强农村地区的金融文化建设。现在在农村地区金融文化缺乏,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广大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导致农村独立金融人格的缺乏和创新意识较弱,影响了金融产品的推广。政府应在金融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包括通过各种新闻媒体广泛宣传中国人民银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等法律法规,识别真假人民币和黄金,消费贷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申请发放等知识;举办理财服务下乡活动,利用各种方式使农户增进金融知识、法律知识,提高风险意识和诚信意识;将金融知识纳入农民技能

21、培训课程和农村地区中学义务教育课程,增加农民获得金融知识的渠道等。(二)加快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实施科技与品牌兴农战略主要是探索建立一种全新的“公司+园区+农户”的组织形式和“品牌+标准+规模”的经营体制。传统的“公司+农户”模式出现了很多问题,主要是农户组织程度不高造成交易成本巨大,而且各方违约严重影响了小农户的利益。而在“公司+园区+农户”的生产模式中,公司是主导:确保生产标准的制定,物资的供应,技术创新和技术指导,品牌宣传推广以及组织贷款融资等。园区是关键:公司有园区才能进行统一的管理和控制,在园区内的经营可以实现信息、人力、物流资源的共享,从而大大降低成本;园区也能对公司实施有效的监督,

22、以杜绝公司作出损害农户利益的行为。农户是生产主体:农户投资,全额投资或投入流动资金或承包生产;农户生产,投资人自己当种植者,以农户为生产单位;农户是独立的经营者,可以自己决定生产规模、内部考核办法、内部分配等。品牌化、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创造的高生产率和高效率是现代农业与传统农业最核心的区别,建立“品牌+标准+规模”的经营体制能够有效实现现代农业产业链上产品和劳动力要素的品牌溢价。遵循“标准保障品牌、规模放大品牌”的商业运作规律,实行生产、加工和流通的标准化,鼓励企业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集中力量培育一批生产规模大、经营机制好、科技含量高、产品竞争能力强的优质企业,做大产品规模、壮大产业集

23、群,走出一条品牌兴农、规模强农之路。(三)引导农村劳动力转移,建立丰富的人才人力储备一直以来,重庆农村剩余劳动力规模庞大,近年更呈现出跨区域劳动力转移就业增加、跨省、跨国的劳务输出与劳务输入并存、就业行业由体力型向素质型转变等新特点。因此,为适应新农村建设对劳动力转移的新需求,应当通过通过一系列安置农村剩余劳动力,引导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措施,推动我市农村劳动转移就业迈上一个新的台阶。一是扩大农业内部就业空间。积极发展乡镇企业。农村劳动力转移不可能一蹴而就,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大部分剩余劳动力还只能滞留在农业上。为了使这部分劳动力资源得到合理利用,要把大力拓展农业就业空间放在首位。二是加快农村二、三

24、产业发展步伐,大力发展农村产业化经营。实行专业化生产、企业化管理,发展“一村一品”,“一乡一业”,进一步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土地产出率,增加劳动力投入,扩大本地就业。三是加大对农村人力资源的投入和开发。要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全面提高劳动力素质,发展多种形式的劳动就业中介组织,并逐步建立农村劳动就业保障制度。(四)利用保税港区优势,构建现代农业物流体系去年,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在重庆设立内陆第一个保税港区重庆两路寸滩保税港区,力求将重庆打造成为内陆地区政策最优、功能最齐全,开放程度最高的内陆口岸和长江上游航运中心。与传统保税区相比,保税港区是真正的“境内关外”,享受的税收优惠包括:国外货物入港区保税;

25、货物出港区进入国内销售按货物进口的有关规定办理报关手续,并按货物实际状态征税;国内货物入港区视同出口,实行退税;港区内企业之间的货物交易不征增值税和消费税。因此,重庆完全可以利用这一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在保税港区内试点兴建现代农业科技园,在这个农业园区内的农产品从采购到加工到配送再到出口,都全程享受保税港区的一系列税收和监管优惠,将囊括包括农产品采购、农产品加工、农产品配送中转以及农产品出口在内的整个农业物资物流链,从而构建一个集国际采购、国际中转、国际配送、国际转口贸易和出口加工为一体的外向型现代农业物流体系,打造内陆地区唯一的农产品出口转口贸易的黄金口岸,成为重庆乃至西部农业发展引进来的大

26、通道和走出去的桥头堡。六、我市发展现代农业的措施保障(一)全力支持组建小额贷款公司2008年5月,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下发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同年8月,我市出台重庆市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管理暂行办法,允许在我市行政区域内设立不吸收公众存款、可经营小额贷款业务的公司,为民间资本“阳光化”提供了契机,使民间信贷逐步走向了制度化和规范化。全力力支持组建小额贷款公司,鼓励以私人资本为主体的只贷不存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引导民间资本向农村地区倾斜下沉,同时加强监管、规范制度,充分发挥非正规金融机构规模小、放贷快、机制灵活、监督方便的优点,在农村金融领域开创豪门与草根共舞,正规与非

27、正规并存的和谐局面。真正为解决农户和农村微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扩大农户生产经营资金来源、活跃农村金融市场、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起到积极作用。(二)积极打造以投资公司为主体的投融资平台建议组建专门针对农村农业建设的国资投融资公司重庆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公司的组建和运作方式可借鉴目前机电控股、化医控股等八大投融资公司的成功经验,按照重庆社会经济发展的宏观政策要求,结合我市农业发展现状及现实需求,针对性的投资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科研和技术推广、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农业科技园建设及信息化管理等资金需求量大、回报期长的产业和项目,以弥补因商业投融资机构单纯追求资金周转率和投资回报率而造成的农

28、村农业建设投资空白,从而带动农业产业增长。(三)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我国深化农村改革,发展现代农业的又一创举。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成立,使农民以合作组织成员身份进入社会的大市场,通过合作社的专业化规模化经营,推动农产品品牌化、管理企业化和农业产业化,让农民成为与先进生产力紧密相关的农业工人,从而提高技能、增加收入,最终实现农民富裕化的目标。2008年,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呈现爆发式增长,全市已登记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3165户,同比增长331.8。下一步,通过逐步加强现有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规范登记,积极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健康快速发展,从而引导农村由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方式向专业化规模化

29、的合作社或企业经营模式转型,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最终实现繁荣农村、提升农业和富裕农民的战略目标。(四)努力营造宽松创业就业环境当前金融危机波及我市农业建设发展,从人本角度来讲,返乡农民工的就业压力和就业矛盾突出,是当前需要重点扶持的人群。在措施和制度落实上,一是要通过降低创业门槛、加强创业指导、减轻创业负担等措施,鼓励、引导有创业意愿和创业条件的返乡农民工自主创业。在对农民工自主创业的登记监管中,放宽主体类型、字号名称、资金数额等方面的限制,简化登记手续,对其经营过程中一些社会危害性不大的轻微违法行为免于或从轻处罚,切实减轻农民工的创业负担;二是要加大对各类市场主体的培育和扶持力度,助推

30、非公有制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着力营造宽松的生存发展环境,稳定和提高各类市场主体吸纳就业的能力。编号02打造重庆走向世界的名片关于挖掘培育重庆特色人文资源提升重庆国际影响的思考“好个重庆城,山高路不平”。这句民间谚语道出了人们对中国最年轻的也是中西部唯一的直辖市山城重庆的印象。重庆,这座拥有3000多万人口的大都市,直辖11年来,全市地区生产总值(GDP) 由1996年的1187.47亿元提高到2008年的5096.66亿元,社会事业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重庆这个拥有辉煌而厚重历史的城市正以崭新的姿态崛起于中国的西部。为了进一步推进重庆科学发展,2008年7月,市委、市政府提出打造以宜居重庆、畅

31、通重庆、森林重庆、平安重庆、健康重庆为主要内容的“五个重庆”建设战略。不难看出,市委市政府为打造“重庆名片”、走重庆特色的发展道路提出了新的命题。的确,特色是创新的基础,打造地方特色是地方政府寻求发展的出路。列举世界闻名的大都市,无不跟特色的打造有关:提起巴黎,人们自然想到时装周;提到米兰,人们自然想到足球;提起威尼斯,人们自然想到水城;提起纽约,人们自然想到华尔街的金融世界。可提起重庆,给人们留下的总是很多零散的印象,比如雾都、夜景、两江、火锅、美女,甚至棒棒等等。我们能不能以这些给人们留下的最深印象为资源,将山城重庆打造成为特色鲜明的国际人文大都市呢,让全世界的人一提到重庆,自然想到它是一

32、座人文大都市呢?这里,笔者归纳总结出重庆所特有的四大文化资源优势。如果能将这些资源优势发挥好,利用好,我想咱们重庆就一定能够成为世界知名的“人文大都市”。一、以麻辣鲜香为特色,打造巴渝餐饮文化近年来,重庆餐饮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形成了以麻辣鲜香为特色风味的巴渝菜系,以及南山泉水鸡、歌乐山辣子鸡、万州烤鱼、黔江鸡杂、邮亭鲫鱼、壁山来凤鱼等有饮誉市内外的特色美食。尽管如此,也存在着全国出名的特色餐饮少,餐饮业规模小,餐饮文化包装意识不强,档次低等问题,制约了重庆餐饮文化的培育和发展。笔者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培育重庆餐饮文化。-举办国家级美食文化节,让重庆美食享誉中外重庆是川菜的发源地之一。对

33、大多数国人而言,作为重庆餐饮文化代表的山城小吃可谓有口皆碑。特别是堪称独秀天下的“重庆火锅”,那更是中外游客及美食家来重庆必尝之风味,重庆火锅的麻辣香烫让所有食客荡气回肠,流连忘返。各级政府和行业组织应当继续加大宣传推广力度,可以采取一至两年举办一届中国重庆美食文化节的形式,重点推出“三大特色”美食,吸引本地和外来游客的眼光,将美食节办成又一个“世博会”。一是推出“重庆火锅”这一招牌名片。由重庆火锅行业组织推选出若干品质好、档次高的火锅名店,在美食文化节上进行宣传展示。通过展示,让老百姓用自己喜爱的标准评出最满意的名店,促进行业竞争,提升企业档次,打响部分有实力,苦于无途径宣传展示的火锅企业,

34、将他们的品牌做大做强。二是推出“名家名菜”这一品牌名片。2008年重庆市民营企业销售收入排名前20位中,陶然居、秦妈等餐饮企业就占据了一定数量。支持餐饮企业发展是市委市政府长期坚持的政策之一。在金融危机下,餐饮业的发展为解决就业、促进社会稳定、拉动经济增长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在美食文化节上展示“名家名菜”,让各大餐饮文化企业及其知名菜品走向大众,走进百姓,为更多的市民和中外游客所熟知,扩大“名家名菜”知名度,让他们走出重庆,做成国际化知名大品牌。三是推出“地方小吃”这一民间名片。按照地域划分推选出具有地方特色的各大名小吃,在美食文化节上进行展示。让一些历史悠久、美味名扬、年老失传的名小吃,再度

35、焕发勃勃生机。美食文化节的展出场地还可以打造为大型美食文化城,作为重庆的一大旅游景点,吸引中外游客,让美食城作为重庆美食的缩影向外界推广。实施餐饮商标战略,让重庆美食上档次、成规模重点是培育好南山泉水鸡、歌乐山辣子鸡、璧山来风鱼、合川桃片、江津米花糖等已经具有一定知名度的特色餐饮、小吃。各级政府要将餐饮服务业商标品牌建设纳入当地经济发展规划,重点扶持推动。商标主管部门要按照“普遍指导,重点培育”的原则,组织人员深入餐饮企业,走访餐饮协会和市民,逐个进行摸底和登记,全面掌握本辖区餐饮服务业的规模、特色以及这些餐饮企业的商标注册、使用、声誉等情况,在此基础上结合当地餐饮业结构、特点选准突破口和主攻

36、方向,有针对性开展工作。要把那些已形成规模的具有地方特色的餐饮企业作为工作重点,建立档案,明确时间要求和工作目标,对争创著名商标、驰名商标的餐饮龙头企业确定为重点培育对象,实行跟踪指导,全程服务,促进其做大做强,积极争创中国驰名商标。二、以精致靓丽为特色,打造独具重庆特色的美女文化来过重庆的人都知道,这里特产的美女以其靓丽精致、明眸皓齿的外表、热情爽朗、拿捏有度的鲜明性格让他们印象深刻。有一句话这样说道:“到了重庆,才晓得结婚太早”,这充分说明了重庆女性在容貌、气质上的过人之处。随便往大街一瞧,清一色的全是美女,有青涩的曼妙少女,时尚的摩登女郎,还有上了年纪的半老徐娘,却倒也是一道美丽的风景。

37、公交车上,轻轨上,大商场里,只要你有时间随便注意一下,你便能感受到美女咯噔咯噔一缕香气的饶过你身边的气息。重庆出美女,这是全国公认了的。谈到打造美女文化,有些人似乎无不嫉妒地提到:“美女”绝非重庆独有,就拿江苏来说,扬州自古多美女,江南美女婉约多姿但是好像从来没有哪个城市拿“美女”作为“名片”。那么,偏偏要打出“重庆出美女”这张 “名片”又意欲何为呢?是啊,中国地域广阔,三山五岳处处皆有美女,真可谓各领风骚,凭什么让重庆人把“美女”这杆大旗扛走啊?尽管中国许多文化名城均号称盛产美女,但又有哪个城市敢将“美女文化”大大方方的推出来呢。这就是重庆文化,这就是被重庆文化所浸染的美女文化,它是重庆人日

38、常生活中紧密不可分的一部分,他们用最朴素的眼光去感知生命的活力与张扬。重庆女子的美不像北方女子那般朴实,也不如江南女子多才,她们有着自己独到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有着五色调味瓶般的性格,更有一种女性豪放、泼辣的气质,重庆女性在全国的“声望”很高漂亮但缺少内涵。例如有些美眉似乎不说脏话就难开口,有的甚至将此当作时髦,这与咱们直辖市形象格格不入,这可能与重庆特有的码头文化的历史有关。要将重庆美女作为“名片”打响,首先,应从提高美女们的自身修养,养成文明的生活习惯和语言习惯入手,打造出秀外慧中的全方位美女。其次应当将美女文化作为推动重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方式之一,好好利用“美女经济”这一优势。一是发

39、展模特产业,全面发挥美女经济各个要素的最大作用。诸如举办全国性和世界性模特大赛,发展模特经济公司,培育全国知名的重庆籍模特。二是争取重庆作为国际、国内时装周的又一个举办城市,引领中国时尚潮流。时装周可以带动纺织、服装、饰品、制鞋等工业企业的发展,解决大量劳动力就业,更为打响重庆大都市的知名度提供平台。打造美女文化,与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的“将重庆打造成时尚之都,魅力之都”相吻合。因此,要充分利用好重庆美女的资源优势,将重庆美女推向全国、推向世界,共同做好美女经济这篇文章,在新时期形成重庆经济新的增长极。三、以历史人文、奇山秀水为特色,着力打造巴渝旅游文化发展重庆的旅游文化,应形成较为明显的分类

40、体系,旅游类型应侧重打造人文旅游为主,与自然风景胜地相结合。因为比起自然天成的旅游城市,重庆算得上是一个自然风光匮乏的城市。应按照“突出特色、打造专线、利用天成”的发展思路,加快形成独具重庆特色的两大人文旅游类型体系,共同支撑“重庆旅游”的整体品牌形象。打造以“历史人文”为标志的特色旅游重庆具有3000多年的悠久历史,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是巴渝文化的发祥地。公元前11世纪商周时期,巴人建立巴国。公元1189年宋光宗,升恭州为重庆府,重庆由此得名。抗战时期,重庆曾为国民政府陪都,抗战名城。解放战争时期,一批革命先烈为实现新中国的解放,在重庆这片热土上抛头颅洒热血,用生命和鲜血诠释了可歌可泣

41、的红岩精神。可见重庆不但具备悠久的人文历史,更具红色革命传统。这也是历史与人文相结合,发展新重庆旅游路线的有利条件,这方面,重庆的旅游景点分散不成系统,其范围涵盖太广,包括了都市圈及近郊共21个区县(市)。笔者认为,“历史人文”旅游应以区域发展为基本战略构想:1、一天游主城,经营城市上水平。围绕“一城、两山、两江、四岸”,全力打造山城都市旅游精品,形成全市旅游的接待服务基地、游客集散中心和客流辐射源。做活“城”的文章,重在高度。重点突出“壮丽的山水城市,迷人的山城夜景”、“红岩革命精神”、“抗战陪都文化”三大旅游主题,大力发展以观光揽胜、史迹寻踪、商务会展、娱乐节庆、购物美食为主要内容的山城都

42、市旅游;全力塑造融山城、江城和历史文化名城于一体的重庆现代化大都市的整体形象;切实改善城市旅游基础设施和发展环境,增强主城区的旅游吸引力,强化其对全市旅游业的辐射带动作用和对西南地区旅游集散的口岸功能。2、周末绕环城,突出区位做反差。围绕主城核心区以外、一小时车程以内的城乡结合部,充分发挥近郊区位优势,利用城乡固有反差,突出为主城区服务的旅游产品互补功能,加强近郊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品牌塑造,避免“向主城区看齐”的城市化趋向,重点打造环主城周末休闲度假及体验型游憩圈。做透“绿”的文章,重在广度。一是结合近郊城镇发展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重点发展以反映“新农村建设”丰硕成果为主题、以农业基地、高新科

43、技园区和古镇为载体的现代化农业观光、古镇体验和以“农家乐”、“乡村旅店”为主的参与体验型产品;二是依托近郊著名温泉、湖泊和岛屿,重点发展以温泉湖泊旅游为主的周末休闲度假型及运动康体型产品。3、七日环近郊,依托交通出特色。对于距主城一小时以上、的广大地区,要突出“交通优势”,沿着交通主干道,以点导线,以线串点,重点建设渝西、渝北、渝东、渝南4条特色旅游走廊,做亮“点”的文章,重在个性。一是向西沿成渝高速公路和成渝城际铁路,依托大足石刻、重庆野生动物世界的茶山竹海等重要旅游区(点),建设渝西石刻观光特色文化旅游线,发展壮大成渝旅游走廊;二是向南沿渝黔高速公路和铁路轴线,依托四面山、万盛石林、金佛山

44、等重要旅游区(点),发展渝南山林特色生态旅游线,打通重庆旅游南大门;三是向北沿渝合、渝遂高速公路、铁路,以及嘉陵江水道,依托缙云山、北温泉、钓鱼城/涞滩二佛、金刀峡、潼南大佛等旅游资源载体,开辟渝北古战场遗址怀古旅游线;四是向东沿319线和渝怀铁路,串连涪陵白鹤梁、巴文化、丰都“鬼文化”、武隆仙女山、芙蓉洞等,建设渝东近郊特色旅游线,并分别与三峡旅游线和乌江旅游线接轨。打造以“工业文化”旅游为新看点的商业旅游作为我国六大老工业基地之一的重庆市在工业旅游方面几乎处于空白,远远落后于国内外其它工业城市,这与一个大的工业城市旅游业发展是极不相称的。重庆直辖11年来,工业销售值翻了两番,工业利润从亏损

45、到赢利155亿元,工业资本回报率达10,老工业基地“凤凰涅磐”。工业经济取得的长足进步,带动出一种新型的旅游类型工业旅游。大力发展工业旅游,不但可以为纯旅游业的发展带来商机,同时,也是打响地方工业知名度,招商引资的形式之一。如:组织游客在长安、太极、重啤等大型企业集团进行工业旅游,工厂优雅洁净的环境、先进的设备设施及现代化的操作流程,会在旅游者心目中留下深刻良好的印象,同时无意中也是给企业作了一次免费广告,使全国甚至国外的游客都能知道和了解重庆知名品牌。找准当前工业旅游的开发措施,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1、科学选择工业旅游企业和旅游路线一是在市内科学地选择工业旅游企业与旅游路线。按照企业性质不同

46、和企业之间距离就近的原则选择几条旅游路线。例如北部新区北部新区“十里汽车城”光电、生物医药、软件三大产业基地西部一流出口加工区特色旅游线路;同时充分利用军工基地设施和人才技术的优势,多开发汽车、摩托车、电子仪器等工业旅游,例如长安集团建设集团隆鑫、宗申摩托厂旅游线路。2、规划建设好工业旅游企业配套设施与服务工作一是要选择好企业的旅游景点,进行加工美化,开辟旅游通道及安全措施,同时也注意建立核心技术的保密措施;二是建设好接待、服务场所,配备舒适、方便的游览专车,为游客创造良好的旅游条件;三是大力培养专业的高素质的导游服务队伍,提供礼品与宣传材料。这样才能增进游客对企业、工艺、产品的了解,起到对企

47、业的积极宣传作用。3、注重市场开发,加大宣传力度目前我国工业旅游的市场大多以学生、教师为主,一般为开展活动集体组团而来。因此,要开展重庆工业旅游,首先扩大旅游市场面。以学习考察为主要形式,以拓宽广大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思路为主要目的,大力发展行政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这一部分旅游市场,使工业旅游有稳定的客源,既可作为各大部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开展的内容之一,亦可进一步促进工业旅游的持续发展,一举两得,相互促进,何乐不为?四、以素质教育为特色,精心打造重庆教育文化重庆有着悠久的教育文化传统。抗日战争期间,大批爱国的进步教育家、作家、艺术家汇集山城,创办教育事业,使重庆成为大后方的教育

48、文化中心,文化艺术空前繁荣。直辖后,重庆教育事业更是取得了辉煌成就。高等教育实现历史性跨越。高校布局结构调整基本完成。拥有重庆大学、西南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和四川外语学院等全国知名高校。目前,在渝高等学校已近60余所,在校生规模达到60余万人,高等教育已经跨入了大众化阶段。建成国家重点实验室3个,博士学位授予点7个,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5个。职业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布局结构得到优化。中职学校已经达到300余所,办学实力和办学效益明显提高。重庆教育已步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呈现出鲜明的阶段性特征。最基本的阶段性特征,就是进入了从人力资源大市向人力资源强市转变的新阶段,进入了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新阶段。现在,有学上的问题已经得到基本解决,今后教育事业的发展重点应该放在提高质量上。加强“中学城”建设,培育中学教育品牌紧紧依托重庆一、三、八中和巴蜀中学等重点中学师资力量强、教学质量高的优势,设立以上述中学为主体的中学城,实现教师互相交流上课,取长补短促进共同发展。采用扩建、改建、联办、迁建等形式,把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与改造薄弱学校相结合,科学配置普通高中教育资源,支持优质高中采取兼并、联办、共建等形式,与薄弱高中学校合作,以强带弱。推进“职教城”建设,加快发展职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