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德鲁克学习企业管理知识.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816470 上传时间:2022-12-20 格式:DOCX 页数:139 大小:306.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读德鲁克学习企业管理知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9页
解读德鲁克学习企业管理知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9页
解读德鲁克学习企业管理知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9页
解读德鲁克学习企业管理知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9页
解读德鲁克学习企业管理知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解读德鲁克学习企业管理知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读德鲁克学习企业管理知识.docx(13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解读德鲁克【说明】在“管理”这样一个因追风逐浪而备受嘲弄的领域中,彼得德鲁克(Peter F. Drucker)的真知灼见却经久不衰。在21世纪新经济时代,重温他提出的管理领域的基本问题和著作,仍令人备受启发、耳目一新。一、彼得德鲁克提出的问题1彼得德鲁克提出的问题1管理与企业管理彼得德鲁克的贡献(上)3管理是一门综合艺术彼得德鲁克的贡献(下)5管理热潮7二、企业的目标与战略10事业理论:企业的灵魂10什么是一个企业?12我们的企业是什么?14战略规划的是与非17企业的社会责任20三、经理人与企业23为什么需要经理人?23什么是一个经理人?25经理人的工作是什么?28管理科学与经理人30四、目

2、标管理34目标管理34工作和做工作36什么是绩效精神?39核查与控制42五、企业管理的组织结构45组织的新发展45组织的新需要47组织的构成(上)50组织的构成(下)52组织成分的连接54不良组织的症状56组织设计的逻辑和规范57职能制和团队结构(上)60职能制和团队结构(下)63联邦分权制(上)66联邦分权制(下)68模拟分权制71系统结构以关系为中心的组织设计73关于组织的几个结论76六、高层管理战略77高层管理的任务78高层管理的结构81有效的董事会84适当的企业规模87规模不当症89摆脱规模不当91规模极限93统一市场的多元化经营95多元化的技术规则98是否必须成长100管理企业成长1

3、02创新型组织104怎样创新106创新是一种事业108七、服务机构的绩效管理110多机构社会110服务机构的绩效112服务机构的例外116市场方法和政策限制119三类服务机构120现代机构的特殊器官122八、访谈德鲁克126商务2.0主编专访德鲁克记实126九、关于德鲁克130德鲁克生平130彼得德鲁克(Peter F. Drucker)著作集131一、彼得德鲁克提出的问题管理思维最具特色的标志就是:以事业的理论指导运作;只有明确组织的目的之后,组织才能有绩效;利润不是组织的目的而是结果;客户不是在购买某一种产品,而是购买需求的满意度;新经济的挑战:提高知识工作的生产力。彼得德鲁克提出的问题那

4、国毅我们的事业是什么? 谁是我们的客户? 客户的认知价值是什么? 管理思维最具特色的标志就是:以“事业的理论”指导运作。 只有明确组织的目的之后,组织才能有绩效。 利润不是组织的目的而是结果。 客户不是在购买某一种“产品”,而是购买需求的满意度。 “新经济”的挑战:提高知识工作的生产力。 20世纪以来,管理使工作内容和生产力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那么,进入21世纪“新经济”时代,管理是否还能继续发挥巨大的作用呢?对于许多人而言,“新经济”最令人憧憬的一面就是它有希望摆脱管理和传统的组织架构。根据这种观点,“自我组织”工作团队将取代管理的各个层级,领导将是每个人的责任,自由组织将成为规范。虽然上述

5、场景颇具诱惑力,但是只要这个世界继续变得错综复杂,管理不仅仍然有用,而且将在我们的生活中起到愈来愈重要的作用。管理这一学科的创始人是彼得德鲁克(Peter FDrucker)。1954年,德鲁克出版了他的杰作管理实践(The Practice of Management)一书。在此之前,只有论述管理工作中各个单一功能的书籍, 如:会计学、营销学、劳资关系等。德鲁克是将管理的所有功能有机整合起来的第一人。如今,他所提出的管理方面的问题仍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引领着管理学者和企业领导者继续探索。 1943年,当德鲁克决定用两年时间从内部来研究通用汽车公司时,他是冒着个人事业发展的风险的。在那个时代,

6、凡是正统学者没有人会去研究一家以赚钱为目的的公司。德鲁克教授却敏锐地注意到,大企业开始在社会、政治、经济舞台上发挥重大的作用,权力的重心开始向通用汽车公司这样的大企业转移。德鲁克认为,若要弄懂现代社会,就意味着首先要弄懂管理,然后向大众和管理者解释管理。 德鲁克深知,如果管理能成为一门学科的话,那么,就可以教授管理并广泛传播管理,进而使平凡的人做出不平凡的事。管理业已创造了这样一个世界,即:组织是我们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以至于我们理所当然地认为组织存在是必然的。 在1900年以前,只有士兵、牧师和教师为有组织的机构工作。大多数人都是独自工作或在小单位里工作,并且大多数工作都是以家庭为中心的

7、。在20世纪初,五分之四的美国人仍然在农场从事体力劳动、家政服务和蓝领工作。而现在,最大的职业群体是由那些在组织内从事专门工作的技术工人和知识工作者所组成的。 史无前例的是,大批具有高等学历、技术娴熟的人士加盟各种各样的组织,以实现组织的既定目的,而这些目的单靠一个人是无法实现的。管理通过明确表达组织的目的并把实现组织目的变为可能。美国是投资者的国度,我们很容易想当然地认为企业的目的是创造利润。但是德鲁克教导我们,只有明确组织的目的之后,组织才能有绩效。他同时还告诫我们,利润不是组织的目的而是结果。 在德鲁克之前,大多数人是以企业生产的产品来界定企业性质,这是因为他们的生产型思维使然。如今,市

8、场型思维占主导地位。而德鲁克的精辟见解是,客户不是在购买某一种“产品”,而是购买需求的满意度。如果家居和(Home Depot)只将自己定位为五金、建材供应商,那么在短短21年内它就不可能发展到年营业额为300亿美元的规模。与此相反,家居和的管理层提出以下问题:谁是我们的客户?我们客户的认知价值是什么?家居和的管理层深知,缺乏经验的自己动手者不想只要一些工具,他们想要的是负担得起的家居的改善。据此,家居和在出售产品的同时也为客户提供与此相关的建议和帮助,进而帮助客户提高信心,掌握改善家居环境的技术。 德鲁克因提出以下几个问题而享有盛誉: 我们的事业是什么?谁是我们的客户?客户的认知价值是什么?

9、全世界的几代经理人都在问着同样的问题。这些问题的答案“事业的理论”(the theory of the business)已家喻户晓。管理思维最具特色的标志就是:以“事业的理论”指导运作。因此,重大决策和首创精神都在验证这一理论:在某种程度上,利润是重要的,因为利润可以说明你的理论是否奏效。如果你没有取得你所期待的结果,你应当重新审查你的运作模型。这样做就相当于采用科学的方法,一切始于假设,在实践中验证假设,必要时做相应的修改。 重温德鲁克20世纪50年代、60年代和70年代的著作以及领悟他一系列精辟而深邃的思想是一个震撼心灵的过程。管理领域很少有什么发展能逃过他的慧眼。早在“策略”一词能在商

10、业环境下被人们理解的许多年以前,德鲁克就已经为竞争策略列出了精要。他总是比其他人早10年或20年来探讨管理学中范围广泛的主题,如:组织的设计、成本会计、创业精神和管理信息。在“管理”这样一个因追风逐浪而备受嘲弄的领域中,他的真知灼见却经久不衰。 同样令人赞叹的是,90岁高龄的德鲁克仍是慧目远眺。他的新作题为21世纪的管理挑战。没有人能像德鲁克一样将“新经济”的挑战清楚地定义为:提高知识工作的生产力。由于同样原因,正当整个世界都在举目注视电子商务时,德鲁克先生指出了管理学真正的新领域非营利组织,“系统化、原则性和基于理论的管理能迅速地使非营利组织产生最大的绩效。” 几十年前,德鲁克创造了“知识工

11、作”一词。他对于“知识工作”的精辟论述源于自身对“知识工作”的深刻认识。德鲁克认为“工作”只是一项单纯的人类活动,而管理则是一门综合艺术。德鲁克深知人们从内心深处是反对被“管理”的,这是情有可原的。此观点尤其适用于知识工作者,因为知识工作者对于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的了解要比他们的老板深刻得多。对于知识工作者而言,监督是一座特殊的地狱,这就是为什么称职的经理能够通过以下方法来帮助员工发展:让员工专注绩效和结果,经常通过实例教导他们仔细想一想他们擅长什么?如何学习?他们看重什么?这种自我认识对于员工取得绩效是至关重要的。 在当今这样一个商务空前发展,而管理却相对滞后的时期,我们有必要重申德鲁克先生的告

12、诫:我们生活的和社会的质量依赖于我们所建立的组织的质量,即:依赖于管理。 管理与企业管理彼得德鲁克的贡献(上)那国毅我认为我最重要的贡献是什么? 早在60年前,我就认识到管理已经成为组织社会的基本器官和功能; 管理不仅是“企业管理”,而且是所有现代社会机构的管理器官,尽管管理一开始将注意力放在企业; 我创建了管理这门学科; 我围绕着人与权力、价值观、结构和方式来研究这一学科;尤其是围绕着责任。管理学科是把管理当作一门真正的综合艺术。 彼得德鲁克1999年1月18日 受北京光华管理研修中心委托, 2000年9月到12月我在美国彼得德鲁克管理研究生学院学习。其间,有幸师从现代管理之父彼得德鲁克(P

13、eter F. Drucker),亲耳聆听了德鲁克先生主讲的对管理者的新要求和基于信息的组织两门课。在美期间,我多次到德鲁克档案馆了解德鲁克史料。2000年9月29日,发现了1999年1月18日德鲁克先生关于我认为我最重要的贡献是什么?一文。这篇定论性文章的原件打印在德鲁克的私人信笺上,并有先生的亲笔签名。“早在60年前,我就认识到管理已经成为组织社会的基本器官和功能。” 德鲁克在20世纪30年代末至40年代初出版了三本重要著作:1939年的经济人的末日(The End of Economic Man)、1942年的工业人的未来(The Future of Industrial Man)以及1

14、945年的公司的概念(The Concept of the Corporation)。在公司的概念一书中,德鲁克首次提到“组织”的概念,并且奠定了组织学的基础。而传统社会学根本没有“组织”的概念,因为传统社会学研究的是社会(society)和社区(community),而“组织”既不是社会,也不是社区,却又兼有两者的成分。德鲁克在他1942年出版的工业人的未来一书中提出:工业社会需要一种取代传统社区和传统社会主要特征和功能的新器官(organ)。正是因为德鲁克在该书中提出“器官”这一概念,1943年12月下旬,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副董事长唐纳森布朗邀请他对通用汽车公司进行内部研究,以便分析它的组织

15、和管理。 那时候,德鲁克最早的两本著作经济人的末日和工业人的未来已经为他在政治学领域的发展奠定了一个必要的成功基础。美国政治学协会甚至选举他进入政治理论研究委员会。但是,研究通用汽车公司这样一个企业与政治学却是风马牛不相及。本宁顿大学的校长路易斯琼斯这样评价德鲁克研究通用汽车公司所冒的风险:“你将永远地毁了你的学术事业。你现在处于究竟是研究经济学还是研究政治学的十字路口。如果接受这个课题,你在这两门学科中都会失去别人的尊重。” 因此,当德鲁克决定用两年时间从内部对通用汽车公司进行研究时,他是冒着个人事业发展的风险的。但是,德鲁克却说:“我认定自己必须深入内部,从内部来真正研究一个大公司,把它作

16、为一个人类的、社会的和政治的组织作为一个统一的机制来研究。”在谈到公司的概念这本书时,德鲁克说:“公司的概念并不只是一本关于企业的著作,它是一本有关组织、管理和工业社会的书。事实上,这是一本从组织角度分析企业的著作;也是第一本审视企业社会结构的书,而这个社会结构有能力集合众人之力来满足众人的经济需要;这本书同时也是第一个把管理(management)视为承担特定工作与责任、履行组织特定机能的著作。” 德鲁克在管理:任务、责任、实践(Management: Tasks, Responsibilities, Practices,1973年)一书中指出:“管理是一种器官,是赋予机构以生命的、能动的、

17、动态的器官。没有机构(如工商企业),就不会有管理。但是,如果没有管理,那也就只会有一群乌合之众,而不会有一个机构。而机构本身又是社会的一个器官,它之所以存在,只是为了给社会、经济和个人提供所需的成果。可是,器官从来都不是由它们做些什么,更不用说由它们怎么做来确定的。它们是由其贡献来确定的。” 管理是我们的社会机构特别是工商业中领导、指挥和决策的器官,是一种普遍的职能。这种普遍的职能在每一个国家中,实质上在每一个社会中都面临着同样的基本任务。管理者必须为他所管理的组织指引方向。他必须深入思考本组织的使命,为之制定目标,为了达到本组织必须做出的成果而组织资源。管理者就是法国经济学家萨伊(J. B.

18、 Say)所说的“企业家”,要负责指引本组织的远景和利用本组织的资源朝着取得最大的成果和做出最大的贡献而努力。 因此,所有管理者在履行这些重大职能时,都面对着同样的问题:他必须设定工作目标;必须把工作组织起来;必须要激励员工以提高生产力;必须要衡量成果;最为重要的是,他必须要培养人,包括他自己。 “管理不仅是企业管理,而且是所有现代社会机构的管理器官,尽管管理一开始就将注意力放在企业。” 1930年以前,少数几位从事管理研究的人,包括20世纪初“科学管理”的创始者泰勒(Fraderick Winslow Taylor)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的伯纳德(Chesten Barnard)都认为,企业管

19、理不过是一般管理的一个分支,基本上与管理其他组织没有什么不同。德鲁克在21世纪的管理挑战(Management Challenges for the 21st Century)一书中指出:“管理”最初并不是应用在企业,而是应用在非营利组织和政府机构里。1912年泰勒在美国国会上作证时谈到“科学管理”,美国因此初次注意到“管理”一事。当时泰勒并没有提及任何企业,却引用非营利的美友诊所(Mayo Clinic)为例。而泰勒的“科学管理”最广为人知的实例也不在企业,而是应用在美国陆军的毕特城兵工厂虽然最后因工会的压力而放弃。 经理人(manager)这个名词,以今天的含义,最初也不是应用在企业里。城

20、市经理人(City Manager)是本世纪初美国的发明。而管理原则第一次有系统地应用,则是1901年罗斯福(Theodore Roosevelt)总统时的国防部长鲁特(Elihu Root)对美国军队的重整。同样也不是始于企业。 1922年在布拉格召开的第一次管理会议,不是由企业人士,而是由当时美国的商务部长胡佛(Herbert Hoover)和世界知名的历史学家、捷克国父玛撤里克(Thomas Masaryk)所筹办。佛雷(Mary Parker Follett)差不多在同一时期开始她对管理的研究,她从来没有区分过企业或非企业的管理。佛雷讨论组织管理的原则,可以引用到所有不同形式的组织。

21、直到美国大萧条时期以后,因为人们对企业的敌视和对企业主管的不满,才使管理与企业管理开始有所区分。为了有别于企业,公共部门的管理自称为“公共行政”(public administration),主张自己的原则、自己的语言和自己的升迁方式。同样,医院管理自称为“医疗行政”(medical administration),因为管理一词在医疗界被认为是一个肮脏的词汇。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情况发生了变化。主要是由于美国企业管理在二战时的良好表现,企业成为一个“好字眼”。此后,在大众和学术界心目中,所有管理都被认定为“企业管理”。事实上,管理不等于企业管理,正如医学不等于妇产科一样。妇产科是医学的一部分,

22、同理,企业管理是管理的一部分。 管理在不同的组织里会有一些差异。因为使命决定远景,远景决定结构。管理沃尔玛(Wal-Mart)和管理罗马天主教堂当然有所不同,其差异在于,各组织所使用的名词(语言)有所不同。其他的差异主要是在应用上而不是在原则上。所有组织的管理者,都要面对决策,要做人事决策,而人的问题几乎是一样的。所有组织的管理者都面对沟通问题,管理者要花大量的时间与上司和下属进行沟通。在所有组织中,90%左右的问题是共同的,不同的只有10%。只有这10%需要适应这个组织特定的使命、特定的文化和特定语言。换言之,一个成功的企业领导人同样能领导好一家非营利机构,反之亦然。管理是一门综合艺术彼得德

23、鲁克的贡献(下)那国毅我创建了管理这门学科。 “我围绕着人与权力、价值观、结构和方式来研究这一学科;尤其是围绕着责任。管理学科是把管理当作一门真正的综合艺术。”1954年11月6日是管理学中一个划时代的日子。彼得德鲁克在这一天出版了他的管理实践(The Practice of Management)一书。该书的出版标志着管理学作为一门学科的诞生。在此之前,没有一部著作向经理人解释管理,更没有一部著作向经理人传播管理。德鲁克在撰写公司概念时,因为需要借阅有关管理方面的书籍而找到了哈里霍普夫。在谈及哈里霍普夫时,德鲁克如是说:我老是听人讲起哈里霍普夫,他是一位保险顾问,建立了一座图书馆。该图书馆成

24、了纽约克顿维尔的通用电气管理学院的核心。于是,我前去拜访霍普夫先生。他是一位年长的绅士,身体欠安。他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管理文献图书馆,也是当时世界上唯一的管理图书馆。他的图书馆是一个巨大的房间,拥有成千上万册书籍。当我看到这一切时,我的心沉了下去。他对我说:“年轻人,我知道你对管理感兴趣。”我说:“是的,先生。”他又说:“可是这里只有6本关于管理的书,剩下的都是有关保险、销售、广告和制造的书。”最后我发现这6本书中有3本也不完全是有关管理内容的。因此,实际上管理书籍是一片空白。 因为管理作为自成一派的综合性学科尚未出现,当时只有会计学、销售、劳工关系,以及论述某一方面管理技能的书。因此当时有

25、关管理方面的书,总是让德鲁克感到“像一本只讨论某个关节如肘关节连手臂都没有提到,更不用说提及骨架的人体解剖的书籍。”1985年,德鲁克曾对一位来访者说:“管理实践一书的出版使人们有可能学会如何去管理。在这之前,管理似乎只是少数天才能做的事,凡人是无法做到的。我坐下来花了些功夫,把管理变成了一门学科。”德鲁克在管理:任务、责任、实践一书中用独特的类比阐述道:“管理是一门学科,这首先就意味着,管理人员付诸实践的是管理学而不是经济学,不是计量方法,不是行为科学。无论是经济学、计量方法还是行为科学都只是管理人员的工具。但是,管理人员付诸实践的并不是经济学,正好像一个医生付诸实践的并不是验血那样。管理人

26、员付诸实践的并不是行为科学,正好像一位生物学家付诸实践的并不是显微镜那样。管理人员付诸实践的并不是计量方法,正好像一位律师付诸实践的并不是判例那样。管理人员付诸实践的是管理学。”管理是一门学科的含义之一是,有些专门的管理技巧适用于管理学而不适用于其他任何学科。这些技巧之一是组织内的沟通。另一种技巧是在不确定的情况下做决策。还有一种特殊的企业家的技巧:战略规划。管理作为一门特别的学科,有它自己的基本问题、特殊方法和特别关心的领域。一个理解管理学科而并不具备各种管理技巧和管理工具的低能管理人员仍不失为一个有效的管理者甚至可能是第一流的管理者。而一个只知道管理技巧和管理手段但并不理解管理学基本原理的

27、人却不是一个管理者,最多只能算是一个技术员。管理是一种实用学科而不是一种纯理论学科。从这点讲,它可同医学、法律学、工程学相比。它所追求的不是知识而是成就。而且,它并不单纯是普通常识、领导方法,更不是财务技巧的应用。它的实践以知识和责任为基础。需要提及的是,作为一种实践和一个思考与研究的领域,管理已经有了很长的历史,其根源几乎可以追溯到二百年以前。但管理作为一个学科,其开创的年代应是1954年,即:管理实践的问世标志着管理学的诞生;而正是彼得德鲁克创建了管理这门学科。德鲁克精辟地阐述了管理的本质:“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验证不在于逻辑,而在于成果;其唯一权威就是成就。” 德鲁

28、克对“责任”、管理人员的“责任”、员工的“责任”以及企业的“责任”谈得很多。1973年,德鲁克将自己几十年的知识经验与思考浓缩到一本书中。这本共达839页的浩瀚巨著以其简洁而浓缩的书名道出了管理学的真谛管理:任务、责任、实践(Management:Tasks, Responsibilities, Practices)。据此,我们可以把管理诠释为:管理任务、承担责任、勇于实践。令人惊奇的是,当我在管理:任务、责任、实践这本书中搜索“责任”这一词条时,发现本书索引中有多达36处谈到“责任”,而竟无一处谈到“权力”。“权力和职权是两回事。管理当局并没有权力,而只有责任。它需要而且必须有职权来完成其责

29、任但除此之外,决不能再多要一点。”在德鲁克看来,管理当局只有在它进行工作时才有职权(authority),而并没有什么所谓的“权力”(power)。德鲁克反复强调,认真负责的员工确实会对经理人提出很高的要求,要求他们真正能胜任工作,要求他们认真地对待自己的工作,要求他们对自己的任务和成绩负起责任来。责任是一个严厉的主人。如果只对别人提出要求而并不对自己提出要求,那是没有用的,而且也是不负责任的。如果员工不能肯定自己的公司是认真的、负责的、有能力的,他们就不会为自己的工作、团队和所在单位的事务承担起责任来。要使员工承担起责任和有所成就,必须由实现工作目标的人员同其上级一起为每一项工作制定目标。此

30、外,确保自己的目标与整个团体的目标一致,也是所有成员的责任。必须使工作本身富有活力,以便员工能通过工作使自己有所成就。而员工则需要有他们承担责任而引起的要求、纪律和激励。经理人必须把同他一起工作的人员看成是他自己的资源。他必须从这些人员中寻求有关他自己的职务的指导。他必须要求这些人员把下述事件看成是自己的责任,就是帮助他们的经理能更好地、更有效地做好自己的工作。必须使他的每一个下属承担起对上级的责任和做出相应的贡献。德鲁克在后资本主义社会(Post-Capitalist Society,1993)一书中指出:“现在,有关应得权力和授权的议论很多。这些术语表明以指挥和控制为基础的组织的终止。但是

31、,它们与旧的术语一样是权力和地位的术语。现在我们应该谈论责任和贡献。因为没有责任的权力根本不是权力;它是不负责任。我们的目标应该是使人们负起责任。我们应该问的是,你应该负什么责任?而不是你应该有什么权力?在以知识为基础的组织中,管理工作不是使每个人都成为老板,其任务是使每个人都成为贡献者。” 从管理实践问世近半个世纪以来,德鲁克通过著书立说、讲学、提建议等方法,不厌其烦地提出:管理既要眼睛向外,关心它的使命及组织成果;又要眼睛朝内,注视那些能使个人取得成就的结构、价值观及人际关系。德鲁克在新现实(The New Realities,1989)一书中清晰地解释了为什么称“管理”为一门“综合艺术”

32、。他说,“管理被人们称之为是一门综合艺术综合是因为管理涉及基本原理、自我认知、智慧和领导力;艺术是因为管理是实践和应用。”管理热潮那国毅一个不具备管理技巧但理解管理学基本原理的人仍不失为一个有效的管理者,一个只具备管理技巧的最多只是个技术员。管理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0年以前,可以说,早在人们谈论管理之前,管理就已经被发现了。对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来说,经济是不具人格和客观性的。英国古典经济学家艾尔弗雷德马歇尔把管理应用到土地、劳动和资本等生产因素中去,但这只是一种并非出于衷心的让步。对他来说,管理只是外在因素,而不是中心因素。赛伊也许是欧洲大陆最有才华的经济学家,他创造出了“企业家

33、”这个名词。企业家把资源从生产率较低的投资引向生产率较高的投资,从而创造了财富。空想社会主义者傅立叶和圣西门是赛伊的追随者。虽然在当时还不存在大企业和经理人,圣西门却预见了企业的兴起和管理的任务。在美国,亚历山大汉密尔顿在有关制造业的报告中强调了管理的建设性、有目的、系统性的作用。他把管理而不是经济力量看成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动力,把企业看成是经济进步的承担者。亨利克莱在美国系统中提出了可以系统化地发展经济的最初蓝图。稍迟一些,苏格兰实业家罗伯特欧文成为第一位真正意义上的经理。他在19世纪20年代在拉那克的纺织厂中首先着手解决生产率和激励、工人和工作、工人和企业以及工人和管理当局的关系等问题这些

34、问题至今仍是管理的关键问题。在赛伊、傅立叶、圣西门、汉密尔顿、克莱那里,经理只是一种抽象的概念,而在欧文那里,经理开始作为一个真实的人而出现。在很长时间内,只有少数管理咨询人员和管理学教授才关心管理学,除了通用汽车公司的艾尔弗雷德斯隆、西尔斯公司的罗伯特伍德以及美国电话公司的切斯特巴纳德等人,从事实践工作的管理人员很少对这个话题感兴趣。 二次管理热潮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出现了所谓第一次管理热潮,它主要是由美国的赫伯特胡佛和捷克的托马斯马萨里克发起的。教友派工程师胡佛把管理的各项原则应用于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外援活动:救济成千上万的饥民。历史学家马萨里克提出用管理来恢复欧洲遭受战争破坏的经济,他

35、也因此成为捷克共和国的第一任总统。25年后,马萨里克的这一思想在二战后的马歇尔计划中得到了实现。这两个人奠定了国际管理运动的基础,并试图把管理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力量。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存在着一个停滞期,在此期间,任何一国的政府或任何一种经济(除美国以外)所能想像的最高目标就是恢复到战前的原有水平。第一次管理热潮为二战后风起云涌的第二次管理热潮打下了基础。20世纪20年代早期,杜邦公司的皮埃尔杜邦和日后通用汽车公司的艾尔弗雷德斯隆首先为新的“大企业”提出了分权的组织原则以及企业目标、战略、战略规划的系统方法。在美国,在朱利叶斯罗森沃德和罗伯特伍德的领导下,西尔斯公司首先建立了以市场推销为基础的企

36、业。后来,英荷两国的公司合并组成了尤尼莱佛公司,为跨国公司设计出了一套迄今为止仍是最先进的结构,并着手处理跨国公司的战略规划和销售等问题。在此期间,管理学科也进一步发展了。美国人伊恩哈密尔顿基于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作为军官的经验,认识到必须在正式结构和赋予组织“灵魂”的政策之间取得平衡。美国人玛丽派克福莱特和切斯特巴纳德首先对组织的决策过程、正式和非正式组织的关系以及经理人员的作用和职能进行了研究。英国人西里尔伯特和在美国哈佛大学工作的澳人利亚人埃尔顿梅奥分别发展了工业心理学和人际关系理论,并将它们应用于企业和管理。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管理开始作为一门学科被讲授。哈佛商学院在20世纪30年代

37、首次开设管理方面的课程虽然主要是生产管理领域,麻省理工学院在同一时期开始对年轻的经理人员进行高级管理训练。管理越来越受重视,是因为二战期间美国制造业的成就引起了人们的关注,管理开始作为一种实践和一门学科,同时也作为一种社会、经济和伦理关系的中心,在美国日益引起人们的兴趣。不过,引发这次管理热潮的是一位坚定的社会主义者二战后英国第一届工党政府财政部长斯塔福克里浦斯爵士。他坚信,管理能够促使英国经济恢复并且取得成就。他组织了由英国企业家和管理人员组成的生产力考察团赴美学习管理。英美互派生产力考察团进行了几年后,动员管理人员从事经济和社会复兴的马歇尔计划又获得了成功,管理开始成为热门。1950年以后

38、,日本也开始以管理作为核心动力来系统地重建经济。很快,发展中国家也开始关注管理。印度、巴西、东南亚各国以及非洲等新独立的国家建立了各种管理协会和管理学校。管理热潮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甚至可能比对发达国家的影响还要大。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首先就意味着管理。二战以后,管理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经济学家关于经济发展是储蓄和资本投资函数的传统看法已不再适用。事实上,储蓄和资本投资并不能导致管理和经济的发展,正相反,管理能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从而推动储蓄和资本投资的发展。正如拉丁美洲流行的一句话所讲的,发展中国家并非在发展上落后,而是在管理上落后。借助管理在经济发展上取得显著成就的发展中国家和地

39、区包括伊朗、巴西、墨西哥、哥伦比亚、香港、新加坡、台湾等等。可以说,二战后在经济和社会上取得迅速进步的国家或地区,都是由于系统而有目标地培养了管理人才和发展管理的结果。不过,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对管理不够重视,未能获得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如何将发达国家成熟的管理知识和管理能力移植过来,仍是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主要任务之一。在二战以前,关于管理的全部书籍连一个普通书架都装不满。到了20世纪60年代后期,美国出版商每年出版的管理书籍已有好几百种,一年出版的管理书籍就是二战前全部管理书籍的四五倍。在二战以前,只有哈佛大学在讲授管理学,而到20世纪60年代末期,全世界有数百家商学院在教授管理学。到了20世

40、纪70年代,有关管理的讲座、学习班、专业学校、研究所、教师进修学院以及其他职业培训机构更是数不胜数。 管理热潮的结束管理热潮结束的最初征兆是出现了一些预言管理热潮会永不停息的书籍。美国经济学家肯尼思加尔布雷斯于1967年在畅销书新产业国中预言,大公司中用各种现代管理技术工具武装起来的专业管理人员是不可战胜的,并且不可能被任何力量(如股东或政府)所代替。一年后,法国新闻记者、政治家雅克塞尔旺施赖伯在美国的挑战中预言,美国的管理人员正在接管全世界(至少是欧洲),美国的统治将成为欧洲不可避免的命运。加尔布雷思和施赖伯的说法如今看来非常幼稚。到了今天,管理热潮已经过去了,虽然从外表上几乎看不出任何迹象

41、。在20世纪60年代后期飞速发展的管理咨询公司突然发现它们的营业额远远低于预期,而那些较为稳重、把资源用于提高质量而不是增加人员的公司,却在营业额上继续取得出色的成就。言之有物的管理培训和管理书籍仍继续受到欢迎,不过,参加培训和购买书籍的人的辨别力更高了,而且要求更为严格。管理的神秘性突然消失的一个原因可能是1971发生的美元危机,即便是观察最不敏锐的人也认识到美国和欧洲各国之间并不存在管理差距。另一个原因可能是一度非常风光的一些企业,如美国宾夕法尼亚中央铁路公司和洛克希德公司以及英国的劳斯莱斯公司,在那一时期突然垮掉了,这使得专业管理人员的形象不再那么高不可攀。管理不再神秘的主要原因是管理人

42、员自己突然认识到,管理是一种挑战和工作,而不是灵丹妙药。管理热潮虽然已经结束,但它却改变了世界的经济和社会面貌,它最重要的成果,是人们已经把管理看作一种力量、一种职能、一种责任和一门学科。 经验教训从管理热潮中我们学到了哪些经验教训呢?首先,管理是一种社会职能,既要承担社会责任,又要植根于文化之中。管理是社会机构(特别是工商企业)的器官,它是一种普遍的职能。这种职能在每个国家、每个社会中都面临同样的基本任务。管理阶层负责将本机构的远景和资源指向最大的成果和贡献,深入思考本机构的使命,为之制定目标,为取得成果而组织资源。管理作为一门特别的学科,有它自己的基本问题、特殊方法和特别关心的领域。一个不

43、具备管理技巧但理解管理学科的人仍不失为一个有效的管理者甚至可能是第一流的管理者,而一个只具备管理技巧和管理手段但并不理解管理学基本原理的人却不是一个管理者,最多只能算是一个技术员。管理热潮表明,管理人员不能满足于掌握技巧和手段,而是必须比“技术人员”掌握更多的东西。管理者的首要职责是带领他的机构实现使命和目标。每个机构都是为社会而存在的,它必然会产生各种影响并为这些影响负责。在发达国家的多机构社会中,各机构的管理者还必须承担起社会责任,深入思考他们所处社会的价值观、信念和承诺,在完成机构的特殊使命以外,承担起领导的责任。管理是一门学科,同时它还受一定社会文化的影响,并从属于该社会的价值观、传统

44、和习惯。日本人接受了管理的思想,掌握了管理工具和管理技术,但它在应用管理时仍保持日本的特点,只有在保持并加强日本的基本价值观的情况下,日本的机构才应用管理的思想和工具。在欧洲,没有一种基本价值观曾被管理热潮所推翻。德国、法国和意大利的高层管理结构仍保持原状,只有英国的高层管理结构进行了一些改变:以前不加区分的董事会被分为执行部门(即美国的高层管理部门)和非执行部门(即监督部门)。在法国,进入大公司高级管理层的道路仍然是:从名牌大学特别是综合工业大学毕业,作为通才进入政府工作,然后,经过20多年的努力,带着财务总监的头衔直接进入工商企业的高级管理层。在德国,占统治地位的仍是一种双轨的升迁道路:一

45、条是以工程师身份从高度专业化的技术工作道路升迁上去,另一条道路是作为法律院校的毕业生,通过非专业的参谋工作升迁上去。在英国,升到高级管理层的最好途径是会计。管理热潮也没有触动主要国家工商业和政府之间的相互关系。如果非要说有变化的话,那就是管理热潮加强了各种传统:它加强了美国企业和政府之间的敌对关系、加强了欧洲大陆的重商主义传统、加强了日本企业同政府密切结合的传统以及英国企业同政府“俱乐部”式的关系的传统。 二、企业的目标与战略企业存在于社会的目的,是为客户提供产品或服务,而不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在德鲁克看来,为我们的企业是什么?这一问题提供答案,是高层管理者的首要责任。而战略规划其实很简单,它

46、不过是为未来做现在的决策,但它又不简单,别指望从左边输入一些东西,从右边就会生出战略;它不只是规划书,更是行动;它不是预测,而是承担风险和责任。事业理论:企业的灵魂 那国毅近来,IT经理世界的编辑一直和我探讨,如何将“解读德鲁克”这一专栏办得更好。说实话,写一篇介绍德鲁克的文章不是一件难事。因为,不论从他的浩瀚的著述(31部著作)、丰富多彩的人生阅历(亲身经历两次世界大战)、世人对他无数的赞誉,还是从他众多的真知灼见中,似乎都可以找到切入点。但是,如何系统全面地将德鲁克的管理思想介绍给读者则并非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在撰写本专栏的文章时,我经常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我只写一篇介绍德鲁克管理思想

47、的文章,这篇文章的主题应该是什么?”“如果我写两篇介绍德鲁克管理思想的文章,第二篇文章的主题应该是什么?”我把自我提问作为衡量文章相关性的一个标准。正是基于这样一个标准,德鲁克提出的“事业理论”一次又一次地浮现在我的脑海中,我不得不把德鲁克的“事业理论”作为介绍他管理思想的基础。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常常看到,企业在经历了多次高速成长之后,往往会出现停滞、衰退,甚至面临破产、倒闭的灭顶之灾。这样的例子在企业界比比皆是。反思企业的失败,人们最初的认识往往是企业的僵化、企业的快速扩张、资金短缺、官僚主义、员工的懒惰等等;解决方案则是战略规划、重组、再造、团队激励等。但问题是,陷入困境的企业通常急于做出“反射性”的决策,即:急于寻找答案,而没有提出正确的问题。德鲁克在分析企业上述问题时独辟蹊径,提出了著名的“事业理论”(The Theory of the Business)。在德鲁克看来,每一个组织,无论其是否为商业性的,都会形成自己的事业理论。一个清晰、一致和目标集中的有效理论是无比强大的。例如,1870年,德意志银行的创始人和首任总裁、第一位全能银行家乔治西门子(George Siemens)提出了一个清晰的理论:在工业化进程中用企业家融资的方式将停留在农业社会中的四分五裂的德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